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

时间:2019-05-13 20: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

第一篇: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

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

----孙耿镇中心小学

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18年,原址在孙耿东街三义庙,1997年迁至孙耿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8654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清代名士艾尚书的故乡。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1100余名在校生,其中回族学生比例为10%。

许多年以来,学校年复一年不断地迎来新生送走毕业生,老师在不断地增加和调整,校园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民族友爱情浓于水”的传统却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广大,各民族师生在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谱写了一曲曲互帮互助、回汉一家亲的赞歌。这一切源自于:

1、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打牢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个人自学有笔记、有心得;形式上讲求多样化,如听讲座、听报告、看电教片、思想大讨论、大揭批、交流学生思想教育经验等。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组织学生观看五十六个民族的录像资料片,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民族常识;通过每周班(队)会,宣传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增强了师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坚持不懈地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学校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意义。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家齐唱国歌,共同聆听国旗下讲话;每天红领巾广播站播报的常规礼仪知识宣传;学校每年五月举办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活动;民族英雄故事演讲会等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

3、坚持不懈地采用各种形式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打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近年来,召开各种动员会、座谈会10多次;办板报、墙报、图片展20多次;广播宣传50多次;电视专题播放2次。

另外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去大路村的清真寺听阿訇讲古兰经、开斋节回族学生邀请汉族学生过节。汉族学生不仅品尝了可口的饭菜,还各种文娱活动。如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等。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回汉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点。

如今,校内校外遍地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装点着孙耿镇中心小学的大地。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 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县二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典型材料1

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 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县二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在**县文化路24号院内,座落着县城镇唯一一所全日制汉族小学。这里拥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工人1人;汉族51人,比例为91%;回族3人,维吾尔族2人,少数民族比例为9%;大专以上学历占单位人数比例为84%。拥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1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1%。虽未经历体制上的“民汉合校”,却已成为事实上无可非议的“民汉合校”,这所学校的全名为“**县第二小学”。

许多年以来,学校年复一年不断地迎来新生送走毕业生,老师在不断地增加和调整,校园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民族友爱情浓于水”的传统却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广大,各民族师生在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谱写了一曲曲互帮互助、民汉一家亲的赞歌。这一切源自于:

历任领导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延续不断 20多年来,**二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领导更换了多任,但人人都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一是从讲政治和践行“三个代表”的角度,提高对民族团结问题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的认识。把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立脚点和出发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借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月促年,做到年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并建立了例会制度,同时把是否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衡量党员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抓落实,抓督查,促实效。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团结工作责任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选派政策水平高、办事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这一重任,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全力抓,其他人员配合抓。校党支部制定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方案,校政教处组织协调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等各个部门。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狠抓落实,不断把民族团结教育引向深入。

三是抓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他们认为,要搞好民族团结工作,首先要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这是带头搞好全校民族团结的关键。领导班子的团结搞好了,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强的核心。各任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工作关系,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达成了共识。校领导(包括中层领导)不仅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且身体力行,模范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做民族团结的带头人,对少数民族教职工和学生从工作上大力支持、学习上尽全力帮助、生活上关怀备至。每年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学校领导都要组织教师代表看望和慰问过节的各族师生及退休老职工。校领导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了全校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坚持年年抓五月,五月促全年,把民族团结的集中教育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多年来,他们结合区情、县情、校情,既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抓好民族团结常规教育,又突出重点,抓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专题活动,做到了“五个坚持”:

1、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打牢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搞好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前提。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主攻目标和突破口,也是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活动频繁和猖獗的县之一。在新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在学校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县二校在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确保了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的时间,除每年寒暑假前、假后的集中学习外,每周五下午铁打不动的政治理论学习没有特殊情况决不会占用,有时还会随上级的安排临时增加学时。学校专门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集体学习有总体方案、时间操作表、考勤记录、测试卷和小结;个人自学有笔记、有心得;形式上讲求多样化,如听讲座、听报告、看电教片、思想大讨论、大揭批、交流学生思想教育经验等。通过学校坚持不断地对教师开展民族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民族宗旨基本政策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的班主任队伍。教师更新了观念,在民族团结理论知识的积累上,都能够“源头不断活水来”,能够站在时代背景下,开拓民族教育的国际视野,加强和改进了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指导,有效地丰富了教师德育实践技能。

爱国主义历来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把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开发建设好,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着眼边疆稳定大局,高举民族团结旗帜,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校注重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通过结合形势教育,上好每堂《民族常识》课,组织学生观看五十六个民族的录像资料片,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民族常识;通过每周班(队)会,宣传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宣传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振兴新疆的精神风貌,使学生了解了新疆20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和巨大成就,了解了各民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开发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对祖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广大师生认清了新疆的发展和进步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的结果,是民族团结的必然产物,增强了师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了进一步维护新疆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强烈意识。

2、坚持不懈地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县二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学校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意义。教室墙面、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流动红旗比拼台这些看似无形却有形的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痕的却是持久的。走进每间教室,都能看到直对室门的墙上整洁有序地张贴着学校统一制作的内容为“三个离不开”、“四有”、“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八荣八耻”、“公民道德20字”和“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宣传标语。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富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意义的文化气息,使每位教师和学生从每日一踏进校门开始就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家齐唱国歌,共同聆听国旗下讲话;每天红领巾广播站播报的校园新闻,时事通报,常规礼仪知识宣传;学校每年五月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春(秋)季运动会;民族英雄故事演讲会;学校腰鼓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校园春(秋)季军事训练等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对广大师生做到热爱祖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少数民族,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楷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坚持不懈地采用各种形式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近年来,召开各种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30多次;办板报、墙报、图片展100多次;广播宣传50多次;电视专题播放5次;举行民族团结文艺演出24场;举办各族学生参加的校内少儿运动会12届;参加**县各族群众共同欢庆佳节的社火活动近10次;组织与民族联谊学校师生共同春游3次(大型);在校内、校外(主要是与联谊学校)提倡不同民族师生之间广结对子,互学语言、互学歌舞、互相尊重风俗习惯。

**县二校十分重视各种民族节日和重要纪念节日的教育意义:民族传统节日是各民族特有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其中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许多动人的故事,学校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他们对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五一”、“五*”、“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又都与我国近现代的革命传统有关,利用这些革命传统纪念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人民在反对黑暗势力和外来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伟大民族精神。“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宣讲,激励各族青少年学生不忘国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多做贡献。

为了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师生能在社会交往中,为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打下较好的思想基础,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素质,提高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观意识的形成。学校搭建平台,为师生创设了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机会。比较典型的:一是扶贫帮困工程。学校先后与**乡6村小学、**乡3村43户贫困户、亚科瑞克乡2 村结成帮扶对子。自2002年至今,全校师生共为贫困村民、贫困孩子捐款5万多元;捐衣物和学习用具8000余件(个);捐小鸡1310只;捐地膜机1台、地膜15卷;捐化肥10吨;捐冬季取暖用煤15吨;组织党员参加义务扶贫劳动200余人次;进乡驻村义务科技培训3次;与对口扶贫村党员共过组织生活3次;为增进与维吾尔族农民的感情,校团支部组织团员体验农村生活2次。师生本着为各族贫困农牧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不断总结“一帮一”活动的经验,不断完善扶贫帮困措施,突出科技文化帮困,加大对庭院经济的扶持力度,在“造血功能”上下功夫;二是配合县卫生系统及时控制预防传染病在各族学生中的流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贫困人口多,在2003年4、5月响应中央号召全校开展预防非典工作和2004年3、4月全校开展猩红热预防传染工作中,**县二校发动师生为贫困学生捐赠板蓝根等药品,药品价值3000余元;三是号召师生从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同事做起,把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思想教育化为实际行动。每个班级都开展民汉同学“一帮一”(“一帮二、一帮三”)结对子活动,把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降低到最小,对班级中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无论是汉族同学还中少数民族同学,全班同学都能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捐赠学习用品和衣物,甚至有的学生还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蔬菜,送给生活极度困难的同学。2004年,学校一名维吾尔族校工家属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全校师生人人献出一份关怀,捐款总数为3510元。学校多次为其它县地震灾区献爱心,2005年**县发生了七级左右地震,受灾地都是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居住地,灾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召开动员会,老师和学生们激情昂扬,纷纷慷慨解囊,党团员教师积极报名,要求参加抗灾抢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各族师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切实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成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文化认同和高尚公民人格培养的一场场生动的教育实践。

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县二校把开展军民共建作为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以“家门口”共建为主,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共建主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筑起了民族团结、维护统一和稳定的钢铁长城,显示了新形势下军民共建的强大活力,达到了以共建促团结、促稳定、促发展的目的。他们先后与县人武部、边防十团机炮连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县城”、“军民共建文明学校”、“军民共建文明连队”活动,把学校和部队之间连成了边疆稳定的安全线、传播新风尚的文明线、民族团结的连心线。以共建形式与部队领导一起带班子、促思想、强素质,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广大师生和部队官兵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堡垒。

坚持不懈地抓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五月促全年 **县二校与**县三校(县城镇民族小学)的民族联谊师生文艺汇演年年在5月20日按期举办,已连续举办了二十*届。届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教育局领导以及两校军民共建单位官兵代表、家长委员会的特邀代表和两校全体师生欢聚一堂,盛况空前。整个活动融文艺节目、民族体育运动竞技和趣味游戏于一体,突出寓教于乐和联谊交流的主题。

**县二校五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年年搞,年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花样。1998年,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座谈会;1999年,开展了师生民族知识竞赛;2000年,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歌舞表演;2001年,举办了一期民族绘画与手工制作展示会;2002年,请县政法委和民宗局的领导到学校进行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知识讲座;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民族英雄、民族精神故事演讲会,组织了一次“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2004年,举办一次校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并结合报告会在师生中展开“四个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思想大讨论;2005年,和县三校及军民共建单位一起春游,活动中穿插歌颂祖国、歌颂家乡的诗歌朗颂比赛。

目前,**县二校继续发扬着优良传统,继续在巩固和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树立马列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在全校师生中已形成了不同民族教职工、学生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渗透,做好民族团结的风范。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本校的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员”以及创建“人民满意单位”、“人民满意教师”等活动结合起来,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起来,努力造就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献爱心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使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活动中去。如今,校内校外遍地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装点着**大地。

第三篇:文明建设结硕果 山中遍开文明花

文明建设结硕果 山中遍开文明花

——江阴市山观中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2007.9 山观中学是一所江苏省三星级重点高中。在江阴市经济开发区新城东办事处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按照四星级高中的要求规划、设计、建设,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学校占地面积15867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48264平方米,建有高规格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和食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3021名学生,247名教职工。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江苏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全校师生弘扬“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山中精神,以创建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求生存,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校园盛开文明之花。现将我校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更新办学理念,注重班子建设,管理机制上新高

1、确立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在创三星级高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我完善,坚持追求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致远”。作为办学理念,“致远”意味着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将来奠基,“创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貌,以“文明、尚德、自主、好学”的校风和“奉献、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带动了“尊师、守纪、勤奋、求真”的学风,促使学生健康持续协调全面发展,促使学校质的提升。

2、建设协作高效的领导队伍。

根据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学校进一步调整了领导班子。学校建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校级领导4人,平均年龄43岁,年富力强,成员精干,班子团结,作风民主正派,有强烈的事业性和责任性,他们都由学校骨干教师经学校中层锻炼后提拔产生,其中三位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治校有方,深为教职工所信赖;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每三年为一届,学校教职员工符合基本条件者均可参加竞聘,竞聘严格遵循“竞聘演讲、教职工测评、评委综合打分、党委考察决定”的工作程序。目前,中层干部12名,平均年龄37岁,均本科毕业;其中有江阴市“十佳师德标兵”3名他们既有事业性、责任性,又有开拓性、创造性。目前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管理有效。

3、构建科学人文的管理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生命价值。一直以来,我校十分注重人文管理,提出了把山观中学建成一所“环境美、设施优、师资强、质量高、民主、和谐、令人向往的省重点中学”的目标。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文管理,追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的同步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立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化用人、管人和育人;二是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把生命价值和科学人文融为一体,保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三是开设了宽泛的人文学科,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鼓励个性张扬,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四是强调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使制度管理更具人情味和文化味,更具柔韧性和包容性;五是把家庭与社会的人文关怀作为人文教育和人文管理的“外围工程”,弘扬公民传统道德和民族时代精神。这样,在深度上、广度上形成更高层次的管理文化。

(2)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锐意进取,在江阴市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首先实行中层干部竞聘。然后按照聘年级主任、教研组长——聘教师——聘职工、职员的聘任程序实行全校全员聘任。通过全员竞聘,实行了良性互动,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制度建设与实施,通过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代会反复讨论,根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订了《山观中学管理手册》(试行稿)和《山观中学章程》(讨论稿)等。管理手册含三部分:岗位职责篇、规章制度篇、考核奖惩篇。通过《管理手册》的实施,学校管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做到了工作有职责,职责自明确,行事有制度,考核有依据,大大增强了工作实效。在形成学校《管理手册》的基础上,全校师生还自觉对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3)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学校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三公开原则,加强民主管理。制定了《山观中学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实施方案》,建立校务公开栏,同时聘请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监督员;坚持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经济事项、重要政策出台等均由教代会讨论决定;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建立了学校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教师制度;学校充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不断优化教师办公环境和设施,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教职工在校工作心情舒畅,相互尊重,团结和谐,积极性、主动性强。十年来,我校没有一名骨干教师流失。

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校本培训促提升

1、培养高尚师德,树立优良师风。学校以“树师风、立师德、铸师魂”精神为核心,制订了《山观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并就此向社会、学生家长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介绍“师德标兵”的先进事例,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实施“三评措施”,让学生评教,让家长评教,让社会评教。提出了“山中光荣我光荣,我为山中争荣誉”的要求,各年级围绕学校精神和“奉献、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要求,强化年级组文化建设,树正气、讲奉献,形成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氛围。

2、强化校本培训,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建立了“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丰富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如制定成长目标,实施成长计划,强化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发展;制订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奖励条例,重视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两支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有计划安排教师出国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作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了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承担选修课教学任务,发挥了个人专长;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安排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举行青年教师说课、粉笔字、朗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基本功大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素质。

3、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应用能力。我校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作用。教师备课电子化,学校管理、信息传递通过计算机或校园网进行;每个教研组均建立学科网,每个教师建好个人资源库和网页、博客;开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目前,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4、提高科研能力,实现高位发展。“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1项,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1项,省电教馆科研课题1项,一大批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过程,三个课题均顺利结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提升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探索了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目前,我校高中专任教师106人,其中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结业5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有江阴市“十佳师德标兵”3名,江阴市高中教学中心组成员8名,江阴市以上教学能手13人、学科带头人3名,江阴市以上教学新秀12名。先后有19人次在江阴市、无锡市教学大比武或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高三年级组被评为江阴市首批“十佳”教师集体。近三年,教师获奖以及在各级类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三、深化改革,创新教育,课程改革出成效

为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积极主动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建立健全了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组成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做到保证音、体、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的正常开设;保证文学欣赏、英语听读、数理天地、化学实验等各类选修课的正常开设;保证校班会、团活动、科技艺术节、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高一军训、高二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2、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制定了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条例,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语文学科要求确立“人文化大语文教育观”,数学学科倡导“建构数学”思想,理化生学科强调“实验、探究”教学法等,努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推行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实际,学校建立健全了课程开发机制,制订了《山观中学课程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不断进行充实更新。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德育类、学科类、心理类、科技类等系列,选择面广,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校根据新课程思想,充分利用资源,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100%学生参与,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定点定时开展学习活动。

4、探索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初步建立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现状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单向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校本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学校师生考核制度。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办法。课程评价关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教师评价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关注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课程改革有效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5年高考获江阴市教育局最高嘉奖;2006年完成上级指标率达207%;2007年再创历史新高,进入省本

一、本二分数线152人,完成指标率达272%

四、优化方式,注重实效,素质教育显特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孜孜的追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新,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打造德育队伍,提升德育水平

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我校重点强化了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学校领导队伍。成立了由校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工会、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步骤、检查、督促、协调和总结。二是教职工队伍。一方面我们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方面下功夫,时时想着育人,事事为了育人。另一方面,我们强化了班主任和见习班主任队伍建设,制订了《实施班主任考核、颁发合格证书的暂行规定》,明确没有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不能评聘为中、高级职称;一月一次对年级主任、班主任、副班主任进行培训,或专家讲座,或理论学习,或经验交流,或问题研讨,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三是社区队伍。我校先后聘请老教师、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同志担任学校德育辅导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充分开发老教师、社区、家庭等德育资源。四是学生干部队伍。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学生会和团组织健全,学生会干部公开竞选,班级干部一月一次轮换,所有学生每学期均有学生干部经历,让学生干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营造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成长(1)注重德育文化熏陶。

让学校的一砖一瓦都能说话,校内宣传橱窗的内容与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作为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学生的手抄报、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精选精编,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整个校园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之中。

(2)营造班级成长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班学生创建了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教室内整洁素净,装饰淡雅和谐。每班都由学生设计班歌、班级精神和文化一角,班级走廊张贴名人名言,班级内部张贴学生座佑铭和学生照片。“青春寄语”、“光荣榜”、“万花筒”、“成长随想”、“成长点滴”、“吾爱五班”等等,班级公告栏也充满特色,包含“温情提示、天气预报、佳文欣赏、好人好事”等栏目,这些文化角都记录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给同学们的成长点缀上了花瓣。

(3)创新班级博客建设

学校把班级博客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江阴市教育网为每个班级开辟一个网上家园后,为了使班级博客的内容更充实,常看常新,政教处举办了多次评比活动。通过创建班级主页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班级的凝聚力,沟通了教师、学生、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4)开展校园多彩活动

抓好校园读书活动;开展诚信系列教育活动;启动评选“全国青少年示范基地”的系列活动;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道德体验渠道;开展了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精心组织各年级的班会活动,开展以“学习时代精神,共建幸福江阴”、“竞争、合作、共赢”、“文明礼仪伴我行”、“感谢高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创新德育方法,坚持与时俱进

根据新时期高中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在坚持“德育双基”教育(基础道德行为教育和基本政治观点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和加强现代人意识和素质所需的八个方面内容的教育(即:全球意识与民族自尊、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网络意识与网络道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业与风险意识、经济知识与人文精神、交往与慎独)。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利用校班会、讲评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学校广播、校板报、《山中周报》、学生手抄报、演讲比赛、讲座、参观、社会实践、影视片欣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实施德育内容。我们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自主、自律、自理、自强”为校训,强化学生的自我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坚持自主性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培植学校特色,打造山中品牌

心理健康——21世纪的通行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社会,我们应该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心态和健康心理的合格人才。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

一是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摸清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调查的数据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请有特长的教师和专家经常对学生作讲座,引领学生走出心灵误区。

二是多层次培训教师,让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领。选派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有3名教师经过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课程的培训。成立了“山观中学赵凯博士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室”,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教育博士赵凯定期来校进行课题研究、心理讲座和心理校本课程研发指导。

三是以课题带动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十五”期间,我校开展了省科研规划课题“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省教育学会课题 “高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和省电教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理学探索”。目前已相继结题,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表扬。研究专著《走出青春的沼泽》和《赢在心理》两本近100万字的专著已出版。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建立咨询服务室,开通热线电话和心理健康辅导网站,创办《青葱岁月》心理小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县、市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授予“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被无锡市教育局授予“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由于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我校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近二年,学生在省、市机器人大赛和科技模型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两次获江阴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乒乓球、篮球、足球在全市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校被命名为“江阴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6届学生顾超以高分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有三人次在省化学、生物、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书画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作文在报刊上发表。

五、保障为先,美化环境,安全工作保家园

校园安全是头等大事,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各种保障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建立了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与各处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与每个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班级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并及时收回“回执单”。

2、校内外安全工作网络健全,安全措施落实。学校主要场所均配备灭火器,重要部门增添铁门,变压器配有配电盘,校园、教室电线路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做好学校防火安全教育,消除火灾隐患,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都有宿舍管理、值班教师、门卫、学校值班领导对校园进行安全巡逻检查,保卫措施有力。学校重视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强。

3、警校共建安全校园。我们在认真落实《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和《门卫工作职责》的同时,和山观治安联防队联合加强重点部位的防范巡逻,坚持夜巡制度和半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与山观派出所干警密切联系,经常反馈学校治安状况,并把治安难点及时消化掉。

4、学校治安良好。由于校园治安工作有制度、有值班表、月安全检查材料,每月防火安全登记表、来访登记表、报案违纪学生登记表、安全责任状等,还进行了学生安全逃亡疏散方案与演练,学校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无发生刑事案件。

回顾过去,我校在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校将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以创建四星级高中为奋斗目标,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推动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好人文化结硕果 满城遍开文明花

好人文化结硕果 满城遍开文明花

——关于“商丘好人”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核心提示

近年来,商丘市持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学雷锋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敬亲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争当好人在全市城乡蔚然成风,形成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和礼赞,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商丘好人”现象的突出特点

“商丘好人”与我省近年来相继开展的“最美人物”、“道德人物”、“感动人物”、“文明人物”等系列人物评选活动一起,是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与邓州“编外雷锋团”、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焦作“身边榜样”等一起,成为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商丘好人”现象展示了现代商丘人的新形象,演绎了现代商丘人的品质与风采,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具有鲜明的特点。

好人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商丘共涌现出各类好人代表8900多人,呈现井喷式的特点。从个人典型“义勇河南哥”何铁岭、“送药哥”姜德强、“贩菜哥”王超华、“街净哥”轩敬杰、“弯腰哥”张伟、“美丽的姐”席月丽、见义勇为的法官张晓华、拾金不昧的协警刘杰、北京破冰救人的王军章,到团体典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商丘市义工联”、“商丘市拥军车队”等,都在充实着“商丘好人”的内容与规模,使“商丘好人”从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在全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丘好人”群体现象。

覆盖广。随着“商丘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如今,“商丘好人”不仅仅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单个现象,而是在各行各业都有“商丘好人”的代表和先进事迹,不但实现了行业全覆盖,而且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好人文化”,成为商丘社会的主旋律和商丘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商丘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人办好事已经成为商丘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影响大。“商丘好人”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截至目前,有580多名好人事迹被中央、省级媒体深度报道,5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荣登“河南好人榜”,李东亮、孙红军分别获得2013“中国最佳公益精神奖”和“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称号。特别是一部分在外务工人员争做好人好事,他们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当地群众,而且充分展示了当代河南人的良好风貌。

“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原因

“商丘好人”之所以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离不开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离不开商丘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与全省“好人”宣传推介机制密不可分,与文明河南建设密不可分。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历史渊源。商丘地处黄泛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独特的生存环境锻造出商丘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孕育了商丘人乐善好施的民风和大气、豪气、正气的人文气质。商丘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自古以来,商丘人恪守智、勇、仁、强的商业精神,文明经商,信誉立商。商丘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开设了“国学”、“庠学”等学校,宋朝在商丘修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元、明、清各代商丘是学者汇聚之地,其学风之盛,惠及民间,崇尚教育成为商丘一种传统。商丘是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地,老子故里、孔孟故里与佛教传播第一地徐州,均在商丘南北不到二百公里的范围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以及“百善孝为先”、“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髓,千百年来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现实土壤。商丘是淮海战役主阵地,是红色革命圣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被作为道德教育核心内容,传承和坚守下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持续在党政机关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做服务群众贴心人”创评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学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活动,在窗口行业、公共场所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倡树行业形象”活动,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使“商丘好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风尚在全市上下持续发酵、蔚然成风。

大张旗鼓的“河南好人”宣传推介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直接推手。近年来,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评选、宣传和推介,定期在全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举办“河南好人榜”发榜仪式,在省直主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和利用网站、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河南好人”现象在全国的影响,使“河南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把向善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我省共有500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0余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商丘好人”就是“河南好人”宣传推介机制催生的重要硕果。

深入推进的文明河南建设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深刻背景。去年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文明河南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统领和总抓手,以道德建设、法制建设、诚信建设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务实宣传工作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大气候决定小气候,大循环加速小循环。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丘好人”喷薄而出、不断涌现。

“商丘好人”培育的主要做法

让好人好事常有常新,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商丘市已经建立了“商丘好人”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宣传机制、便捷的推荐机制、有效的帮扶机制、必要的回访机制等五种长效机制,确保“商丘好人”生发沃土越来越深厚,群体规模越来越宏大,辐射影响越来越久远。

建立“商丘好人”存储机制。商丘市委宣传部对现有的“商丘好人”事迹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类型的“商丘好人”库。好人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各民间团体、协会及个人推荐的好人,经考核审查后,丰富到好人库,作为各项“商丘好人”形象宣传活动的支撑。

建立“商丘好人”推荐机制。为了使“好人”宣传长流水、不断线,商丘市委宣传部积极发动媒体、机关、企业、高校、民间团体、普通市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发现、推荐好人。一是要求市属各主流媒体、网站把收集到的好人好事线索整理并拿出宣传报道方案后第一时间报送。二是要求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单位、市属大(中)专院校、中央、河南省驻商丘各单位,包括文明办、民政、工会、残联、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每月将掌握的好人好事材料报送一次。三是号召各民间协会、社会团体随时报送好人好事。四是在《商丘日报》等市属主流媒体上开通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有奖征文专栏,鼓励市民参与发掘、推荐好人。

建立“商丘好人”宣传机制。一是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开办“商丘好人网”,开设“我身边的雷锋”、“商丘好人大家谈”、“先进典型网络推介”等专栏专题,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有奖征文活动。二是积极邀请中央、省属媒体大力宣传“商丘好人”。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稿1000余篇、新闻图片500多幅,新闻网站发稿1620篇(条)。三是开设“商丘好人”手机报,每期刊发一个好人事迹,中央和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对部分“商丘好人”进行转载或报道。四是开设道德讲堂和举办道德模范报告会、道德模范故事会、道德模范图片展,利用广场文化演出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好人好事编成小故事、小节目,使“商丘好人”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积极利用大型公益广告、道路指示牌、LED广告屏、车载滚动字幕等形式,对“商丘好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六是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吸引市民主动加入到传播者的队伍中。正是由于这种立体式、多层次、高密度的宣传,有力扩大了好人好事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了争当道德公民、争做“商丘好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商丘好人”帮扶机制。“好人有好报”是对做好事者符合逻辑的推论,也是对做好事者最好的褒奖。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氛围,商丘市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帮扶机制。一是协调市文明办、市直工委、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及时对涌现出来的“好人”授予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在就业、救助、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专门成立了“商丘好人”救助协会,积极倡导爱心企业和公民加入,对需要帮扶的好人进行跟踪帮扶,及时提供爱心救助。三是协调见义勇为基金会、残联、民政、工会等民间爱心基金和社会社团专项资金,做好定向、对口帮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97位“好人”得到了帮扶。

建立“商丘好人”回访机制。商丘市委宣传部定期不定期对好人典型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会认可度、帮扶等情况,确定下一步宣传、报道走向,鼓励他们继续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当前,随着“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回访面临着时间、精力、人员的多重压力,商丘市正在想办法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将帮扶与回访相结合,确保掌握每一个好人及其家人的最新动态,及时帮助,适时进行二次宣传。

“商丘好人”现象的社会影响

“商丘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在全社会形成了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传播了时代正能量,提升了商丘的外部形象,为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道德支撑。

传递和激发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商丘好人”群体中,不管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还是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他们只是坚守了自己平凡的良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用自己朴实的、平凡的善举,温暖着他人,照亮着社会。当“挟尸要价”触痛人们的神经时,黄伟和他的水上救援队一次次用爱托举临危的生命;当“扶人遭讹”成为人们普遍的担忧时,张晓华依然救助车祸母子不留姓名;当社会诚信遭到践踏时,农民李敬斋报恩照料多年前救助自己的中风医生……“商丘好人”的一次次善举守护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并以自身向上向善的道德能量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形成了“商丘好人多,满城正能量”的生动局面。

形成了文明社会风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商丘好人”不是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而是一群具有浓郁“草根”气质的身边普通人,让群众感觉既熟悉又亲切。他们的事迹,虽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却可亲可近,感人至深,充分彰显了豫东商丘人身上具有的大气、豪气、正气。如今,在商丘普通市民中,好人好事知晓率很高,人人都耳熟能详。身在商丘,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通过报纸、电视,随处可听到好人的故事,看到好人的事迹。市民对此不仅认可支持,还积极响应参与。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一大群“商丘好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好人好学、好人好做”在商丘蔚然成风,社会大局稳定,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都有所下降,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叫响了“商丘好人”品牌,极大提升了商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商丘好人”经过积累、提炼和建设的淬炼之路,已经成为商丘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集中展示了商丘的社会风气和城市形象,有力地提升了商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近年来,万宝电器、澳柯玛电器、安踏鞋业、乔治白服饰、史丹利复合肥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落户商丘,看中的就是商丘诚实守信的投资环境,看中的就是商丘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看中的就是商丘良好的政风、行风、民风。

“商丘好人”现象带来的启示

“商丘好人”从好人好事、凡人小事入手,丰富着新时期的河南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南的具体演绎和实践代表。它既是文明河南建设的产物,昭示着文明河南建设必须遵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和河南省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要求,反过来又为深入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关键在人。文明河南建设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在人,关键靠人,没有人的道德素质提升、文明程度的提高,文明河南只能是从理念到理念,从口号到口号,沦为空谈。“商丘好人”现象告诉我们,建设文明河南,既靠环境,更靠氛围;既靠“硬件”,更靠“软件”。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起,才能积小善成大善、积小爱成大爱、积小德成大德,最终实现文明河南建设的目标任务。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文明河南建设的核心内容。“魂”有所依,才能落地生根;“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全省1亿干部群众的价值追求中,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正如在打造“商丘好人”、形成“好人文化”的过程中,商丘市把“商丘好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点滴推进、久久为功,最终使“商丘好人”化茧成蝶,形成规模,形成声势。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抓细、抓小、抓实。推动文明河南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失之于粗、流于形式,必须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只有做“过细”的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让文明意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把“小”文章做足做好,才能找准文明河南建设的着力点,真正让文明河南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落细落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落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商丘好人”每一个典型,无不是身边的平常人物,无不是身边的平凡小事,正是由这一件件的凡人小事,才汇聚成感动人心的人间大爱。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文明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商丘市策划的一系列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载体和活动,都立足商丘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与人民群众思想契合,产生共鸣。同时,载体设计要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注重把单个的好人好事汇聚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平台,使做好事成为一种团队、群体行为。商丘水上救援队、雷锋车队等团体组织正是由原来互不相识的个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好人团队、好人集体,而激励他们持续向上向善的根本力量就是团队的刚性道德要求。

第五篇:校园遍开“雷锋精神”之花

校园遍开“雷锋精神”之花

为继承传统美德,推进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让“雷锋精神”之花扮靓我们的校园。近日,崇义县教育局联合团县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勇救落水儿童的何秀兰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向勇救落水小孩的何秀兰同学学习,全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向何秀兰同学学习的高潮。

3月7日,时值“雷锋”月。思顺中小学何秀兰同学,一个不满16岁的小女孩,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小孩的英雄事迹,已在我县中小学各校广为传颂开来。何秀兰舍己救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积极响应了团县委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倡导,为提升我县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一个典型楷模。

为更好地向身边榜样学习,弘扬时代主旋律,争当雷锋传人。思顺中小学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向全体师生发出向何兰秀同学学习倡议书;

二、在全校举行“学习身边榜样,弘扬雷锋精神”演讲比赛;

三、各班出一期“向何兰秀同学学习,做新时代的主人”主题板报。麟潭乡团委牵头组织在麟潭中学开展“向勇救落水儿童的何兰秀同学学习”主题活动。活动广泛宣传了何兰秀同学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事迹,号召全乡青少年学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以助人为快乐之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扬眉中学团支部组织全校学生在操场听取何秀兰同学勇救落水小

孩事迹的报告会。英雄救人事迹,沥沥在目,激发了同学们向身边的“小明星”何秀兰同学学习的情怀,让对“小明星”的仰慕转化为今后具体的实际行动。

因为有了 “小明星”何秀兰的涌现,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丽,“雷锋精神”之花开得更灿烂!(江西崇义县教育局:罗行福)

下载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