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样例5]

时间:2019-05-13 20: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

第一篇: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

通知

校属各单位:

为方便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办理暂住证,经与公安机关协商,现制订《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请需要办理暂住证的师生员工自行下载填写,按表格内容报相关单位审批。

特此通知。

附:《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

湖北民族学院保卫处2012年3月6日

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

湖北民族学院保卫处

第二篇: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省属民族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七师,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5年开办专科,1977年成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

普通本科院校。199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

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成人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科技学院共10个二级学院和体育系、艺术系、预科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一所设有3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文、理、工、医、教育、法、农、管理八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

理、城市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林学、园林、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共30个本科专业,另有13个专科专业。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民族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论、药理学共八个。xx年,我校成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9000人,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564人;有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4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181人,另聘兼职教授19人,外教2人。教师队

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97人,在读博士25人,在读硕士9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35人,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自1999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18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0多项,鉴定成果40多项,获国家专利18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3项,出版专著、教材108部,公开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30篇。

我校现有校园面积1200亩,分桂

花园、舞阳坝、土桥坝三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面积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6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3个,长期订阅各类期刊1500余种。学校图书馆建有校园、电子阅览室,开通了采访、编目、流通和读者检索查询等系统,师生可通过校园查阅馆内外图书资料。

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43个。2000年基础化学、园艺基础、公共计算机等8个基础实验室、中心,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实验室评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21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2个,络演播厅1个,多功能教室4间,外语语音室10个,英语调频发射台1个,模拟法庭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多万元。学校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26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访问和考察,接待国外学者的学术访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xx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并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学报发行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从xx年开始,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两年来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在86以上,近四届毕业

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

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8年、2000年、2002年连续三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教育厅党组表彰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xx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xx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湖北省夺取的8枚金牌中,我校贡献了4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民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过我校的办学事迹,学

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湖北民族学院

高校代码:10517 所在省市:湖北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三孔桥 联系电话:0718-8431097 8430825 学校传真:

学校址:http://

第三篇:湖北民族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科学应试,严格管理,成就学员!

湖北民族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15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英语

一、数学二,医学类的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国家招生简章规定时间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以国家招生简章规定时间为准。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注意事项: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科学应试,严格管理,成就学员!

(1)考生考前只能填报报考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报考地处我校所在地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网报时应如实填写,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

(6)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3.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以国家招生简章规定时间为准。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①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②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会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四)资格审查

我校在招生录取期间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五)考试

1.以国家招生简章规定时间为准,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参加初试。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科学应试,严格管理,成就学员!

3.初试日期和时间。以国家招生简章规定时间为准。

4.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5.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七)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两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培养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科学应试,严格管理,成就学员!

第四篇:湖北民族学院西部计划材料

做好“四个注重”,助推西部计划

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委员会

近年来,湖北民族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把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2009—2011年,参与西部计划报名的同学近900人,三年中共招募82名志愿者赴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他们优异的表现赢得服务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注重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七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积淀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民院精神。自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学校十分注重用民院的大学精神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同学们为70年代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到支援恩施山区建设的老教授们的精神感动着,为交通不便的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的事迹影响着,为毕业应聘时二本毕业生和重点高校同台竞技胜出的事例骄傲着,在勤奋、自强、淳朴、务实的校园氛围中,到艰苦的地方去服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大学生们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是西部计划的招募人数居全省高校前列,在“三支一扶”的工作中,我校仅支教一项,人 1

数达到全省支教总数的10%以上。学校精神和大学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湖北民族学院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优秀品质和奋斗、自强、奉献的精神赢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建设,培育学生服务奉献意识

校团委把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从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日常管理、加大培训引导等方面对志愿活动进行指导,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近年来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团省委表彰,在“情系湖北”志愿服务项目申报中,我校获得资助的项目数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大学生“心连心”互助社因公益事迹突出,被团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社团标兵”;我校从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的校园志愿服务岗从未间断,去年被团省委命名为“湖北省志愿服务示范集体创建单位”;校内定期开展的“爱在双休日”、“诚信雨伞”、“艺海阳关”等活动已成为全校具有较强影响的精品活动;学生利用假期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扶助孤残老人、义务家教支教、环保低碳宣传等服务活动,在武陵山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校属各级团组织在社会上建立的志愿服务基地达50多个。广大同学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拥有了“助人自助”的个人情怀。学校长期、持续、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毕业学生选择西部计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注重典型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学校十分注重西部计划工作,把西部计划项目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的重要内容。去年“12.4”国际志愿者服务日期间,我们邀请了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郎坤到我校进行事

迹报告会,在今年招募宣传期间,又邀请了西部计划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康锋和我校西部计划报名者进行了交流;在每年所有校领导、校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上,均有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在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上,学校会选取西部计划的优秀代表进行典型事迹报告。校内外先进典型的事迹深深影响、感染者着在校学生,学生投身西部计划的热情不断高涨。2009年,我校报名西部计划的人数有200多人,2010年达320人,2011年达380人。

近三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勤奋工作、务实进取的良好表现得到服务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认可。我校2006届医学专业毕业生平慧强在“西部计划”支医项目服务一年后,又选择了“三支一扶”支医项目,留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成为一名基层支医志愿者,其个人事迹在2009年4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2010年,我校2008年毕业生程婧虽身患尿毒症,仍坚守自己的岗位,被广大网友誉为“坚强的百合花”。2011年,我校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向子凤、胡昌辉被团省委表彰为2010—2011年全省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2011年,我校外语学院学生王导考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和报考学校多次联系,最后保留研究生学籍,奔赴新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

四、注重情感联系,加强帮扶,增强西部计划的感召力

近年来,学校项目办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校和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志愿者及时将自己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反馈给老师,通过交流和沟通,学校和志愿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每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欢送会上,校领导出席会议并深情寄语,与学生合影留念;在每年的欢送会上,学校会邀请前几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回母校畅谈体会,鼓励新的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社会;2011年5月,校党委副书记吴建清带领校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恩施州八县市看望慰问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学生,为他们送去了母校师生的问候,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对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毕业学子,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学校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排忧解难。2009年,我校毕业生熊杰选择在恩施支教,刚毕业一个月,在培训体检中确诊为肝癌,校团委动员全校捐款8万多元,校团委、学工处老师亲自到湖北鄂州家中看望慰问。2010年,被誉为“最美百合花”的我校毕业生程婧的事迹报道后,我校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其捐款8万余元,并积极宣传,动员社会力量,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团体迅速参与,为其募捐、开展义演活动,共筹集善款70多万元。2011年,我校毕业生严大洲放弃沿海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为照顾生病的父亲回偏远家乡所在中学支教,遭遇车祸的事情传到学校后,学校师生伸出援助之手,学校领导吴建清副书记到医院看望慰问并送去师生捐款6万余元。学校对毕业学子始终如一的关怀使扎根基层的毕业生深受感动,母校和同学们的拳拳爱心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温情的关怀,使毕业生深切感受到“母校永远是我们温馨的家园”。

第五篇:湖北民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湖北民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学校实现转型发展和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民委和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围绕党委提出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各方面工作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成效明显,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办学规模有所扩大,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7920人,预科生121人,研究生412人,留学生91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7项;省级品牌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研究生工作站3个;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70项、省级奖项5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项目92项、省级项目121项,发表学术论文193篇,

8个;新增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出版专著150部,在CSCD、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23篇,SCI、EI、ISTP收录615篇;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6 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

5.办学条件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校舍总建筑面积7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95万余元;附属民大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获得成功;完成了综合教学大楼、校园道路黑色化以及民族运动场改造、排水(排污)管网改造等建设项目,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6.服务社会呈现新局面。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空间布局、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的调研报告分别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恩施州政府领导的批示和采纳;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派驻驻村工作队,帮助驻村打基础、抓项目、建阵地、强队伍,被省州分别表彰为“湖北省先进工作队”、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恩施州先进工作队”。

7.党的建设谱写新篇章。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自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解决长期束缚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利益格局,转变资源分配方式,真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赢得发展的长久活力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因此,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将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成为直接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和地方、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型大学,为学校在变革中赢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环境。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还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激发干群活力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学校推进转型发展,相关专业改造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学科专业与

技学院体制转轨平稳过渡、确保向多科性应用型大学成功转型。

(三)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湖北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片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源头、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高水平民族大学而奋斗。

——到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规模控制在17000人左右,研究生规模力争达到800人左右。

——到2020年,专任教师数达到110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5%,具有“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教授达到150人。

——到2020年,建成2-3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群,新增6—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确保民族学在教育部新一轮学科排名中前十的地位,林学、数学等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明显前移;优化专业结构,稳定现有本科专业;获得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0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0项以上;新增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0-15门以上;获得省部级教研项目10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10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国

特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基础性工作,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完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贯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注重特色”的方针,实施“116人才培养计划”,即:以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应用转型为主线,实施“专业内涵发展工程、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工程、综合素质拓展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计划;重点支持试点学院的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特色院系和专业;加强课程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的课程超市,力争建成50门慕课资源,40%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做好留学生教学工作,推动留学生教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跨界教育新机制。

2.以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质量监督的良性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建立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方案;完善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奖助制度。

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培养规范化建

主任岗位,有效推进学生教育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逐步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5.以提高服务为导向,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切实做好招生工作。充分发挥招生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做好招生录取工作,保证录取程序规范,录取结果公正,接受考生及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的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制定并落实在读大学生休学创业办法;发挥市场作用,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开展创业服务;切实转变服务方式,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推进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高层引领,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1.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队伍结构和组织形式,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与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和分类科学、激励高效、充满活力、保障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加大对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建立退出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约束平

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职员发展路径,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能上能下”的原则,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职员考核制度。

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后勤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改变后勤服务队伍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后勤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的考核,明确奖惩和激励;建立职工培训机制,提高职工的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三)强化学科特色,切实增强学科综合实力 1.建立健全学科建设机制

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包括行政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经费分配、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规章制度,努力形成管理规范、分工负责、团结协作、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推动学科群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建立以学科群首席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学科评估机制。参照学科评估标准,建立校级学科建设和发展数据库,构建中长期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相结合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定期学科建设评估制度和报告制度,并为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学科预警退出机制。对在学科点申报、优势学科群申报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学科给予奖励;对学科建设不力,效果提升不明显或需要进行调整的学科,在战略布局上

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3.加强学科分类指导和绩效评价

加强学科分类指导。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正确处理好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注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强化支撑学科对主体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催化剂作用,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生态环境,产生学科协同效应。

制定学科绩效评价制度。制定有区别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按照人文社会学科、理学、工学、医学学科大类设立绩效考核系数,以绩效系数方式强化学科建设的投入产出考核,并作为建设经费动态投入和奖励的主要依据。

(四)推动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1.创新科研体制机制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创新科研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科研活动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激发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学术年会制度。

创新科研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实施科研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依照学科绩效评价分类标准,制定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改革科研考核办法,实现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的转变、从注重项目经费向注重成果产出的转变;制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直接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报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与管理。

单位的协同合作,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有效、精准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打造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智库。

4.推动科技产业发展

建设科技孵化园。把科技孵化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造生存空间和环境条件,促进知识、人才、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加速更新、成长和发展。

搭建科研信息交流平台。打破科研成果的部门及地域分割,搭建学校和企业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使科研成果在不同的企业、地区得以交流、利用;建立健全技术供需双向渠道和科研信息网络,形成稳定、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咨询渠道,培育和规范技术市场良性发展。

(五)弘扬民院精神,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1.弘扬民院精神

进一步弘扬“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完善校史展览馆建设,坚持编纂校史、校志,重视校史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建立新生入学校史教育制度;对学校文化品格、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等开展深入研究、凝练、规范和内化,坚持以文化人,实现以文聚力。

2.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避免资源重复配置,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加强共用设备和物资的采购管理,实施有效集中采购;制定成本核算制度,强化资产使用监督制度;全面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益,实施资源使用效益评价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科学决策,发挥财经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财务制度建设,防范财务风险;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项目绩效;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核算质量。

创新后勤服务机制。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开放校内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把校内所需社会保障性服务通过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2.全面打造绿色、智慧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增加具有民族特色或现代气息的人文景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节约型低碳校园。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机制;制定和实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体系;主动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化”为核心的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环境;逐步实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改造,提高信息流转和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扁平式、动态化、师生有效参与的教育管理

范办学行为,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校园规划及项目库建设。精心谋划,做好校园建设总体修建性规划修编工作;科学论证,做好学校中长期项目库建设工作。

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和相关基础工程;完成生物示范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重点建设医学技能实训中心和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积极推进体育训练馆和新图书馆建设工作;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完成校园一体化建设。

做好民生工程建设。完善校内供水二次转压系统,建成110KV城区专用变电站;全面建成标准化学生宿舍,切实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教职工校内住房管理与服务,规范教职工住房产权变更行为;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畅通的校园道路体系。

(七)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发挥校务委员会的咨询作用;坚持依法治校,把学校章程作为依法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坚持教授治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专家委员会和学位委

轨平稳过渡,使之建设成为合格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

(十)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担当,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学校建成省级文明单位。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行,永葆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强化党支部政治的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争创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基层示范单位。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主动适应高压反腐新态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切实加强纪律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法纪

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组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将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到校属各单位。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规划实施工作。发展规划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对规划实施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提高规划的实施效率。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及措施,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和时效性。

下载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民族学院暂住证申报表[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个人资料:: 姓 性 名:郑学刚 别:男 毕业学校:湖北中医学院 职 职 E-mail 电 称:教授,主任医师 务:湖北民族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恩施州中医学......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管理办法(精选5篇)

    湖北民族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2012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2012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一、实践背景:湖北恩施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具有浓厚土苗色彩的山城,它完好的保存着自然最和谐的一面,正因如此,“仙居恩施”吸引着全国各......

    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11年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向荣班级:0110403 学号:011040333见习单位:湖北省中国国旅恩施分社本着我对旅......

    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日期: 2012年8月10日 地点: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天气: 晴 活动内容及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只靠努力学习是不行的,有时......

    2018年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精选5篇)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国际代码10517,是湖北省政府与国家......

    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日志4

    附件4 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日期: 2011年7月24日地点: 深圳天气:多云活动内容及心得体会: 验的不过关,厂区的建筑厂房不得不破拆重建。厂房外已经搬来了极多的水泥砖......

    中共湖北民族学院委员会文件(五篇模版)

    中共湖北民族学院委员会文件 鄂民院党发〔2016〕40号 关于印发《湖北民族学院关于进一步严肃 党内组织生活的规定》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湖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