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0:0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

第一篇: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

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

在去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了对手,一举夺得了那盼望已久的金牌,为祖国争了光。

想想看,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哪里见不到?热爱和平、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是多么的可贵!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少年来,无数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而撒下热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身上不就蕴藏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吗?

去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发射了,它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飞上了蓝天,飞进了神秘的太空,成为第三位进入太空的使者!此时此刻,世界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别忘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在抗非典的斗争中,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打败了病魔,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见证。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儿童,应该让民族精神在自己身上发扬光大,立大志。把人民利益高过一切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个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

第二篇: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和历史研究

世界历史研究所 于沛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振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灵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统一和持续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历史科学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使其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文化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程度。任何文化都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它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具有强势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就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中之重。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文化又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才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就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振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魂魄、升华民族品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

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是对我们党八十年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化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求,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体现了对文化的要求。就劳动者而言,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劳动,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等都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劳动者使用的劳动工具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问题。劳动对象的改变,从其实质的意义上来讲,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问题。我们谈文化,主要就是要研究文化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化形态的先进与否决定了生产力发展与变化的方向。文化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特殊形态,既有其独立性,又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科学论断,把文化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来考虑,放到整个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局中来考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科学品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不是孤悬于历史进程之外的,它自身也面临一个现代性的转换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成功地实现现代转型,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才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来发展先进文化。

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决定了文化创新必须在已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华的积淀,这种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础。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华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础。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同时,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切忌抱残守缺。我们要有世界历史的眼光和“拿来主义”的勇气,对西方文化有选择地批判地加以吸收;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自觉摒弃“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要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要有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理性自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主流方向。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包含了当代科学和文化的最新成就,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思想道德文化决定着整个文化的社会性质,统帅整个文化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全球化、多样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趋势,中国文化怎样才能以其独特魅力,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面对全球化,应坚持全球化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自由进行对话交流,实现对全球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的共享。面对文化发展的这种全球化走势,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密切关注域外文化,既要努力学习其优长、吸收其积极成果,又要警惕消极、颓废文化的侵袭;既要反对文化壁垒和盲目排外,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进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突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就文化而言,经济全球化最终会影响到各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通过交流会在某些问题上取得共识,但这种共识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根本改变。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独立性。民族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文化的民族性,实质上就是一定民族与别的民族在文化特质方面最本质、最深刻的区别。任何一种文化的民族性,只要该民族存在,就不可能消失。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解文化的民族性。越是弘扬民族精神,越是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面临着继往开来、重铸辉煌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展先进文化定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这是当代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迎接挑战,就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身固本可御百病不侵,真正有效地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只有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文化才能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面向世界和未来的现代新型文化。当前,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创建当代中国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应重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特别应该强调,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精神的和智力的支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离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生存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因此“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当前世界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强调这一点,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文化结晶。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力量聚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上来,为国家统一、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使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精神。一个民族无论遇到多少灾难和坎坷,但只要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百折不挠,成就民族伟业,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同样也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一定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往往后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加重要。例如,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以一种观念形态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一个民族只要朝气蓬勃,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一定充满希望,有光明的未来。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磨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精华和坚定志向。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群体意识,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内容。有无民族精神,有怎么样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坚定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千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是民族精神。它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血脉认同和归属意识,加快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民族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切实保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民族灵魂,其作用和影响从不仅仅限于精神领域,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自强不息;始终使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造和培育起来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进步,从本质上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使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出时代精神,并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例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天的爱国主义,是传统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已同爱社会主义、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中华民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着民族精神的内容,使“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新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八十多年来,民族精神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使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统一。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的党性党风是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热爱和平等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种文化形态持续向前发展的持久动力,在于体现该文化的内在精神及其个性。同时,也正是这种内在精神及其个性,使该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而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而这种“内在精神及其个性”,主要是通过民族精神体现出来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文化建设的成败,也关系中华民族的存亡。人们清醒地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经济、军事、科技的优势地位,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企图建立由西方文化主宰的一统天下。民族精神作为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捍卫民族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掘丰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优秀的中国史学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记录,同时也是当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借用龚自珍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一名言,完全可以说,欲坚持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先为史,首先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学历来被称为“文化中的文化”,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历史研究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是当代中国广大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不曾中断,有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是自远古以来中华文明精华的凝聚和沉淀。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在传达丰富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还深含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中国史学对于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发掘中国史学资源,赋予其崭新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史学将会以其特有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其孕育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历代十分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遥远的夏代,已设有史官。此后,一直延续到清代,史官在为前朝、当朝修史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总结,并吸取历史经验的伟大民族。中国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调“述往事”而“思来者”,也就是中华民族在走向未来时,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发展绵延不断,同样,中国史学的发展也绵延不断,无论世事多么艰难,历史矛盾运动多么曲折,但中国历史学和中国历史,都同样表现出不断进步的历史的连续性。正是这种连续性,才使中华民族今天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

一部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培育和弘扬的历史。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同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中,在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培育起来的。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历尽艰辛,饱经磨难,但始终能够长盛不衰,这是由血脉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决定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心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丰富的中国史学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从史学遗产中吸取爱国主义营养,是新时期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国史学著述中,歌颂统一、反对分裂,歌颂民族英雄、鄙视投降叛卖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不仅仅是史家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具体内容,是褒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这些历史文化的浸润和积淀,使它的影响远远超出历史学家的作品,而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独具魅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培养孕育了爱好和平的传统,不断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爱好和平和热爱祖国、团结统一是一致的,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联系越来越紧密,影响越来越深刻。在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和谐共存。通过吸取了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升华,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坚决打击外国侵略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英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们不愧是民族的脊梁,正是这些高尚的民族品格和振奋的民族精神,才使西方列强永远无法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回顾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 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都会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历史学将发挥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历史学家要从书斋中走出,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努力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其研究回答现实生活发展中提出的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例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实际危险。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的入侵,表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的步伐,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彻底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林则徐、魏源、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志士仁人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民气为之一振。这时,梁启超以进化论、进化史观为理论基础,发起了“为史界辟一新天地”的“史界革命”,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序幕。他认为“史界革命”的意义远超出学术本身,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史学是社会的折射,“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中华民族则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梁启超说:“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而且“天下进化之理,无有穷也,进一级更有一级”。1 因此,他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迹”,而历史学的精神则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故”。2这些认识和“救亡图存”、“求强求富”,弘扬民族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党的领导历来重视学习历史,包括学习外国的历史。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3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江泽民同志给白寿彝教授的贺信中写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经验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取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痛苦。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5 只有坚持文化的创新,才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样,只有坚持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才能充分地实现史学的功能。将历史研究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将使当代中国历史科学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因,而永葆青春活力。当前,我们应通过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中国各族人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03/6

第三篇: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民族精神熠熠生辉,中华美德世代传承。在华夏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峰,插着一面用汗水凝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就是世界的最高峰,它向下眺望,看到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这片大地上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神农氏为百姓而亲尝百草,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文天祥为保国而甘心受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身而稳如泰山„„这样的英雄先辈有很多很多,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弘扬着民族精神呢? 走进当前,文昌美德少年付深阳,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走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美德充满每个细节。他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文昌,也感动了周口。残疾男孩郑心意,他自信地面对生活的不公,笑对人生,他没上过一天学,却会写几千个汉字;脖颈和双手不听使唤,却能自食其力;自己没钱治病,却对地震灾区的同胞倾囊相助„„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让自己残缺的肢体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雪域高原上的马班信使王顺友,他总是独自一人,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地行走在那条艰苦寂寞的崎岖邮路上,那条人迹罕见、到处是深山密林、经常有野兽出没或者飞石滚落的山路,他一走就是三十年,用自己执着的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中华美德。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哪一个不是在传承着中华美德呢? 岁月书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一辈辈英雄的血,一代代人民的心,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风雨洗礼过,苦难磨砺过,中华儿女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不屈的民族魂。

长江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是我们的脊梁,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美德,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来弘扬。让我们刻苦学习,为能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吧!

第四篇:大学生应当发扬民族精神

大学生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则来自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则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并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从远古开始,中华先民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两千多年前,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一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国家政权虽屡次更迭,间有盛衰,但中华各民族在迁移、聚集和战争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却从未中断过。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孙中山指出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在中华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民族精神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甚至盛极而衰。唯有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享誉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灵魂,为之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外来文明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方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选择、取舍、改造、融合,使之成为自身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断使中华文明得到新的发展。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屡遭劫难的民族,天灾频繁,人祸不断。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每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人们总是能够捐弃前嫌,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中华儿女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近代以来,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华民族有着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她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中华民族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许多试图征服中国的侵略者在遭到中华儿女,特别是普通百姓的拼死抵抗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这样由衷的感叹。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颤。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无论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而是愈挫愈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民族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指向未来,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一代担任起建设和发展中国重任的我们必须做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给予我们自己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向前的推动力和支撑力量。大学生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大学生要明确爱国主义的意义,大学生要进行中国历史的学习,使我们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吸取丰富的爱国主义营养。其次要具有崇高的追求和勇于奉献精神。然后我们要经常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坚持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做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热爱共产党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与时俱进的统一。

我们要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我们要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认真对待,加以坚持,和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理想和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渊源。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政治信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大学生要坚持“四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学生一定要在生活中,困难中学会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也会不断增加新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艰苦奋斗首先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其次是一种创业精神,勇于拼搏,战胜困难的勇气;第三艰苦奋斗是大学生磨练坚强意志的必由之路,也是自强自尊自信的表现;第四艰苦奋斗是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唯有拥有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做贡献。

我们要培养自己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同时大学生也树立开放的时代精神和树立创新意识,民族精神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代要求有不同的民族精神。所谓“前波未灭后波生,方林新芽催旧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当今国内一些社会科学研究只停留在解释权威上,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在做低水平重复工作,缺乏一些开拓精神,这些都将造成所研究领域的停滞不前,甚至阻碍其他领域的发展。能否推陈出新,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大学生应当摒弃门户之见,必须在海纳百川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时,不断地创造转变,以包容宽广的心胸、积极开放的姿态来汲取全世界的优秀成果,来丰富和壮大自己,铸造出新的民族精。

大学生一定要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观念,大学生应从一名公民的身份思考并做起,领会“诸公民之国家”和“国家之一公民”的精神实质,积极去行使作为一国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及监督中来;同时应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把自己置身于大集体中,同荣辱、共命运,关注他人的利益,倾听社会的呼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卸、不敷衍。要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此看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去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存在必要性,可以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做出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要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

第五篇: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班会教案

九(5)班

一.目的:

泱泱华夏,悠悠古国,历史的文化经过了无数次的冲刷和洗礼,慢慢地积淀了下来,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五千多年的华夏美德,则成为了熠熠发光的金子,愈经历练愈发耀眼。而今,勤劳质朴的中华儿女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学生更应继承发扬我们的华夏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前期准备:

①班委开会拟定班会初步方案。

②学生积极参与班会表演。

③老师增删有关活动,修改主持稿。

三.活动时间:十月

四.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主持人: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主持人: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中学生应传承中华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宣布九(5)班“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开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最高的美德。中国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将国家兴亡视为己任的人便大有人在,像远古时代的大禹,为了治理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暇见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献计献策,最后因救国无望自沉于“汨罗江”中;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发现鸦片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毅然发起虎门销烟;最后还有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他在日本学医期间,发现国民精神上的愚昧比肉体上的痛苦更难“治愈”,因此他断然决定弃医

从文,从此以笔为刀,拼尽全力,向落后愚昧的封建文化挑战。

有些人也许会奇怪:他们哪来那么大的决心,那么坚定的信念,竟有如此饱满的自信?因为他们爱他们的民族,这是他们自信心的源泉。

请听演讲(同学们自由上台,或吟诗,或名言,或讲故事,气氛活跃)

(一)吴玉春 《时代发展人人素质需要跟进》

(二)谢佳敏《回顾抗战,现今应珍惜》

(三)蔡志伟《挑战日本,为中国争光》

(四)林东阳《说说民族文化的看法》

(五)吴春香《国难》

主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但要传承中华美德,更要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九(5)班“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六.小结:

由于班会进行了精心组织,排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整个过程无疑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下载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扬民族精神,为国争光(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最 全 的 反 映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文 天 祥 ,(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 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

    幼儿教师迎世博演讲稿:迎世博发扬民族精神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迎世博,发扬民族精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这是全国人民分外骄傲、分外注目的地方,这是显现我们众志成城的时......

    幼儿教师迎世博演讲稿:迎世博发扬民族精神

    幼儿教师迎世博演讲稿:迎世博发扬民族精神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迎世博,发扬民族精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这是全国人民分外骄傲......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篇)

    院系(部):信息技术与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1) 姓名: 江钦龙 学号: 090607126 1 (一)、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

    传承美德,为国争光

    传承美德 为国争光 北固中学 2013级3班 学生:袁永杰 指导老师:韩光琼 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愈香。”然而,我们中华民族能历经风雨后重新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是......

    《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作文

    努力学习,为党争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间匆匆流逝,我们迎来了党的95岁生日。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想到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

    为国争光的中华儿女[模版]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

    勿忘国耻,为国争光(范文大全)

    勿忘国耻,为国争光 每一次仰望庄严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的心中激荡。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哦哦哦近代历史上,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