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八大工程

时间:2019-05-13 20: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生八大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生八大工程》。

第一篇:民生八大工程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延安市着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构建和谐社会综述

来源:延安市政府发布时间:2009-7-

31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从万紫千红的春天到硕果满枝头的秋季,历经风雨兼程的许多个日夜和刻骨铭心的无数次回望,在革命圣地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百姓的胸中总是回荡着一股温馨的暖流,在充满魅力的乡村、活力四射的城区总在吹拂着阵阵和谐清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一项项民生新政渐次出台,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件件惠民实事“开花结果”。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就业培训政府买单,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五保”老人安享晚年,百姓收入一路攀高……这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正是得益于我市倾心尽力加快实施的民生八大工程。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围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谋划民生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生工程,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难、看病难、行路难等突出民生问题,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温暖了全市民众之心,奏响了和谐延安新乐章。

和谐发展民为先

发展就是为了民富,就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致力经济发展,“财富蛋糕”做得越来越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如何分好“蛋糕”,那就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将增大的财政″蛋糕″更多地惠及民生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以发展促民生,以民生促和谐。

″关注民生,惠及于民,是我们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实施民生工程,要真心实意去干、尽心竭力去办,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实际行动,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所说的,也是全市干部所想和正在实践的。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上学、看病、住房、饮水、就业……成了《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系列″民生指标″,百姓念叨的日常琐事,都被党委、政府作为头等大事,逐步加以解决。

俯首民生察冷暖,真抓实干解民难。实施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民生工作,又将随着民生需求的动态发展而同步前进。省政府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动员大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立即就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及时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省政府会议和袁纯清省长讲话精神,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教育、劳动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安排计划。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和资金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资金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均由单位一把手担任办公室主任。随后,13个县区也全部成立了民生八大工程领导小组。按照省上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民生八大工程调查摸底和五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民生八大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持续时间长,组织工作量大,群众寄予的希望高,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至关重要。市发改、财政等部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合理地编制民生八大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规划,及时确定今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我市民生八大工程规划编制工作以全省的民生八大工程为依据,坚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在规划编制中,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涉及到城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突出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重点行业和医保等重要社会保障方面。二是进度安排体现″四优先″,即优先安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和省上已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基层要求最迫切、实际最急需、群众最企盼的民生项目,优先安排建设条件成熟、前期工作充分、投资合理、效果明显的民生项目。同时,市上广泛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有效整合涉及民生问题的各类项目和资金,立足实际,体现民意。在确定项目、范围、标准时,注重城乡、区域之间的利益均衡,统筹民生八大工程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生工程暖民心

常怀利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做利民之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响亮表态。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就是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为此,群众的需求,也就成为我市实施八大民生工程的决策依据。

本着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我市科学编制了民生八大工程专项规划,从提高生活水平到提升生活质量,从保障物质生活需要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纳入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视野,都成为市委、市政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从今年起到2012年,规划总投资135.58亿元(其中争取中省资金674945万元,市配套183384.4万元,县配套408083.4万元,其他投资89380.7万元),全面实施和推进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八大民生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民生教育工程。五年内总投资82573万元,维修改造校舍29万㎡;

贫困寄宿生每生每天补助生活费小学2元,初中3元;建设1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21150㎡;建成8个县区职业教育专业性基地建设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实训基地;实施19个职教示范精品专业建设;新建1所、加强6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支持10所普通高中建设。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总投资39919.4万元,五年培训高级工2500人,新技师500人,建设6个技师培训基地,建成全市14个劳动力市场;开发就业岗位82000个,其中公益性岗位3000个;建成100个创业基地,市、县、所(站)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立空岗和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100个劳动保障工作试点社区;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对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免收介绍职业费和职业技能鉴费。

--公共卫生工程。总投资26857.7万元,五年内完成9所县医院建设,11所县区妇幼保健所建设,4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1693所村卫生室建设;到2010年,全市13个县区全部补助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费用;农村60周岁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无子女户夫妇每人每年奖励补助600元,农村55-59周岁独女户夫妇每人每年奖励补助600元;改善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标准。

--社会保障工程。总投资233307万元,新建13个县级中心敬老院,27个乡镇区域性敬老院;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补助标准;新建黄陵县救助管理站、市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市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建成2所残疾人综合中心,13个温馨家园,完成1260户危房改造,建成14个盲人图书馆,增设14个电视手语节目,完成6个无障碍建设;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住房保障工程。总投资62792.8万元,五年内建设廉租住房约4000套,并全面解决农村86141贫困群众和受灾群众住房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863703.9万,2008年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1407个项目,2009至2012年每年解决全市农村6.25万人饮水问题;五年完成县乡公路三级改造2330公里,四级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5500公里,四级通村砂石路建设6500公里,村庄道路2702公里,力争在2012年完成100%行政村通路,9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0万口,农田266.38万亩。

--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32135.6万元,完成2291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2838个村的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146个乡镇文化站,179个以市文化局为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70个送书下乡工程和2960个村级文化器材配送项目,3167个农家书屋;建设1769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69个社区配备体育器材;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科普宣传活动和农村实

用技术培训,建设完善的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和阵地,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水平。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总投资6557万元,新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着力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虽说是民生八大工程,但是仔细研究其具体内容就可以发现,其实八大工程中所设计的项目包括了近百项民生需求,涉及到了百姓的居、学、行、医、劳、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们的所思所想合辙合韵。民情牵动市情,政情连着民心,如今,走进圣地延安,只让人感动的是民生,最让各级党委和政府牵挂的还是民生问题。群众说:″民生八大工程暖了咱们百姓的心。″

好事办实得民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折射的是政府施政理念的应时之变。在全市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承诺凝聚着对百姓的无限情与爱,闪烁着亲民为民的执政理念之光。在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措施,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民生八大工程真正成为造福百姓亲民为民的民心工程、温馨工程、德政工程,为百姓送去更加温暖的阳光。

编制″民生预算″,创新财政保障机制。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社会事业的发展进入了规模有序推进的阶段,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市在确定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后,围绕所有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认真测算,编制了2008-2012年民生八大工程预算,5年市县财政投入近60亿元,这在我市历史上是空前的,并且每一笔民生项目资金都实行专款、专帐、专用,资金使用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真正发挥惠民效益。今年1至9月份,已有8类项目下达落实资金7807.3万元。

实施项目管理,创新工作推动机制。对于民生八大工程包含的各项任务,无论是有形的基础设施还是无形的公共服务,无论是政府提供的纯公共产品还是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准公共产品,我市坚持以项目的理念策划、项目的手段推进、项目的标准验收,并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级和条块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分门别类地予以推动,确保了建设质量标准,保障了建设资金来源和工程按期完成。

改革运行模式,创新服务经营机制。为确保民生八大工程建设好并持续发挥作用,我市不断创新运行模式,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在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上,有的采取直接补助给受益对象,有的则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投入到项目上。在服务产品上,有的由政府直接提供,有的则通过购买方式间接提供。在设施管理上,将发挥社会效益与增强自身活力充分结合起来。如在集中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同步理顺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有偿用水,确保了供水设施持续正常运转。

强化目标考核,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为切实解决一些单位存在的工作落实不力问题,使民生八大工程能够真正造福于民,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区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并建立了奖罚追究制度、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舆论监督制度,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在最需要的地方实施,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实惠。

目标在前、职责在肩、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真抓实干的浓郁氛围里,民生八大工程--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我市全面启动、强力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无数双企盼与渴望的目光里,民生八大工程不断加紧实施,日益凸显出良好的成效,带给人们幸福的欣喜和舒心的实惠。记者在采访中获得一组今年1至9月的数字:″两免一补″完成了城乡全覆盖,家庭困难中小学生、大学生救助资金已补助到位;全市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提高了补助标准,全面推行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民享有医保目标;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开工,农村沼气建设完成12000口……一串串数据,在看似枯燥中显露挚爱;一件件实事在貌如平凡中见真情,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新型理念,犹如一块块基石,筑就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生工程″大厦″,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民得福祉,民之所幸。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圣地延安百姓身边的一件件小事、难事、急事、实事的解决,″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以看见人们脸上绽放出的幸福笑容,人们感受着日新月异的舒心变化,共享着和谐延安甘甜的果实。

和谐延安新乐章已经奏响,这让延安人民不仅听到了和谐延安前行的优美旋律,更让人们确信延安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2008年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

2008年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 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实施我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为抓手,实现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发挥科普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的完善,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公众,为建设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和谐西安,实现西安的率先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在全市建设一批直接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为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二)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建立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开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新体系。

(四)通过建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把青少年科普教育纳入全民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创新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持续发展;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合利用科普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实施原则

(一)面向社会,统一标准。项目征集范围面向社会各界,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均可申报,统一评审标准。

(二)立足科普,注重公益。项目应立足于农村科普工作战线和我市中小学校,注重社会公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三)配套到位,追踪问效。各区县要在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根据市发改委《西安市2008年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配套资金金额及时足额的拨付建设项目。同时,市财政局、市科协对市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基地购臵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等科普活动的支出。

四、名额分配

按照省市民生八大工程项目的要求,2008年在全市重点扶持1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5个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改善科普工作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科普活动和科技培训活动(具体名额的分配祥见2008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名额和资金分配表)。

五、资金安排

按照省市民生八大工程项目的要求,我市2008年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每个项目安排5万元资助,共计投入80万元。其中,市级共投入33.5万元,区县财政投入46.5万元(具体分配祥见2008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名额和资金分配表)。

六、建设标准

(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1、示范基地要建立科普工作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5人以上。

2、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科普工作要求,积极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先进技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成果,传播现代农村科技信息和管理办法。

3、科普工作要有经费保障,每年用于科学普及的投入不低于总费用的2%。

4、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具备技术先进、示范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或技术优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生态效果好,生产面积要在20亩以上。

5、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技术、信息幅射影响周边60%以上的地区,向周边及其他地区普及技术3 项以上。

6、经常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每年培训农民次数不低于3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以上;并有相应培训计划、内容、总结、影像等档案资料。

7、示范基地要有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科普活动室,要配备一定的科普设施(音像设备),基地应至少有一处结合本产业专业的科普宣传栏。

8、接受上级科协指导,完成上级科协下达的有关科普工作任务。

(二)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1、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学校能将科技教育列入总体发展目标,有创建示范性科技学校的规划和实施计划方案,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以科技教育带动素质教育,在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示范性。

2、学校把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围绕科技教育政策,创建有良好的平台和有效载体、有品牌活动,科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新的举措。

3、有一支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待遇落实。队伍稳定。

4、开展经常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如讲座、竞赛、观摩,组织参加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知识大赛及开展有主题的科技节活动,师生参与率达90%以上;

5、能定期表彰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

6、学校每年有计划安排科技活动辅导员参加专题性的科普报告和进行新科技知识系列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开展科技教育的能力。

7、学校建有与科技特色项目相匹配的较先进的操作实验室。有专人管理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率和使用率高,项目资源对兄弟学校及社会开放。

8、重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投入,并逐年递增。保证活动经费,添臵更新教学与活动的科技器材。图书室中辟有科普图书专柜、电教室中存有最新科普读物,出借率、使用率高。有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室,定期组织专题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七、组织实施

(一)8月5日召开工作会议,对2008年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工作进行安排布臵。

(二)8月15日前各区县根据市发改委和市科协确定的项目内容和数量,向市科协报送项目。(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并报送电子版)。

(三)8月30日前市财政局、市科协汇总各区县报送材料,由领导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西安市科普网上公示。公示期满,下发关于建设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的通知。由市、区财政资金按计划分阶段拨付。

(四)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确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开展项目建设,更新科普设施,改善科普工作条件,不断拓展科普功能,面向农民和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各区县科协组织实施,监督项目的完成情况市科协、市财政局有关部门督导检查。

(五)10月20日前,各区县科协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在自查合格的情况下,向市科协提交关于检查验收的申请等材料。(关于申请检查验收项目的请示、项目结题报告书、关于报送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关于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各一式三份);

(六)11月20前市科协完成对全市16个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七)项目资金按照市发改委确定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工程项目资金标准拨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施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工作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农民和青少年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纳入相应的工作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要通过广泛宣传西安市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和教育战线的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和青少年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科普工作.(三)客观公正,加强监督。项目的申报和检查验收是实施“计划”的关键环节。各区县要保证项目推荐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在建设和检查过程中发现谎报业绩,编造事迹,弄虚作假的区县,将严肃处理,停发2008年的未付项目资金,收回已发放资金,上报市发改委在全市通报,同时取消或核减该区县下年的推荐名额和金额。

七、几点说明

(一)对于各区县申报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项目,近三年来我市已资助的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省科协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不在本次申报之列。

(二)对于各区县申报的科普教育示范学校项目,应对我市命名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承担过市区大型科普示范活动的学校优先考虑。

第三篇:关于八大民生工程自查情况的总结

关于八大民生工程自查情况的总结

二0一0年按照县委、政府、县民生工委的安排部署,我镇就民生工程进行了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文件,同时制定了考核实施细则,通过一年各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现将我镇民生工程工作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县上各级部门。

一、组织领导

党委书记XX同志、镇长XX同志为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国锦同志为副组长,社会事务办主任XX、财政所长XX、民政办主任XX、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会事务办主任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业务工作。XX同志任信息上报联络员。

各村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人副组长,两委成员及社长为成员。

从组织领导上保证八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二、落实责任

按照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把八大民生工程38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单位部门,制定下发文件,使各单位部门明确任务目标,再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头,在互相协调配合的同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制度保障

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明确目标责任,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到人头,制定严格的考核实施细则,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量化考核,单项评分,总分倒扣,实行一、二、三各等次考核,年底总结,一票否决,该项考核占综合考核的40%,三等以下的不评先进,不计资金,受通报批评的一票否决。

四、经费落实

涉及八项民生工程的经费,由财政所统一预算,保证开支与上级部门有关的项目经费,党委、政府出面协调争取遇到维护稳定、救死扶伤则实行首问责任,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先支后报,做到不误时、不误事。

五、检查督办

对民生工程任务,年初制定实施意见,考核细则时就建立台账,一月一检查,两月一督办,季度一总结,查问题、添措施、督改进,先进表扬、落后批评、限期整改。

六、效果成绩

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八大民生工程38项,目前完成目标任务100%23项,完成目标任务100%以上15项。

七、存在问题

群康集团招工进展缓慢,我们将在近期的民生工程工作中鼓足干劲、增添措施、取长补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2

第四篇:咸阳市“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民生八大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民生八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民生工作深入发展,使“民生八大工程”的落脚点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我们就咸阳市“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两年来,全市共列入民生项目计划7097个,总投资60.38亿元,其中6909个基本建设项目投资43.5亿元,188个财政补助项目投资16.88亿元。总体来看,“民生八大工程”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进度完成,进展良好。

1、教育工程。2008-2009年共落实各类教育项目431个,其中:基本建设类351个,资金补助类80个。除二批灾后重建项目和2009年生活设施改造部分项目正在建设外,其它项目均已完工。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100多所农村中小学、72.5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根据三年规划,全市需建设人力资源市场14个,咸阳市和旬邑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有渭城、兴平等8个县市区,秦都、武功、彬县、淳化4个县区即将开工建设。市场信息化建设补助资金5255万元全部到位。截止11月底,2009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8.98万人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59万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2.28万人。

3、公共卫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主要是对兴平、泾阳等4个县医院,彬县中医医院,秦都、永寿等8县区22所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进行建设。目前,59个项目已主体完工39个,正在进行主体建设17个。已建成2135个农村卫生室,完成任务的131%。116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31个,累计完成投资5687万元,其余项目年底前可全部开工建设。

4、社会保障工程。截止目前,泾阳、永寿等四个县级中心敬老院和三原县高渠乡区域性敬老院主体工程已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7个县级中心敬老院已完成征地和项目规划。兴平市救助管理站主体完工。我市将参保居民甲型H1N1流感住院医疗费用纳入了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下调了居民住院参保标准,提高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截止2009年11月底,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07万人(其中大学生登记参保人数6383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为75.2万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2.34亿元,人均110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2.3%,比上年同期提高11%。

5、住房保障工程。包括城市廉租房保障工程和农村扶贫安居工程两项。2006年咸阳率先在全省建成“阳光一村”一期廉租住房小区。2008-2009年全市计划建设廉租房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35.4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单套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廉租房7128套。农村扶贫安居工程涉及长武、永寿等五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泾阳、三原等四县北部旱腰带

地区,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1+5”补助标准和各项优惠政策。截止目前,共搬迁贫困户3189户、14909人,涉及133个村,其中建设新村81个。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全市已建成农村五级客运站4个、招呼站156个,农村客运班车乡镇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达率达到90%以上。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62处,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沼气两年共建成5.3万口,使20万农民群众受益。

7、公益文化工程。以全省“网站工程”建设试点为契机,全市已建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700个,182个乡镇均全部建成了网站,3777个行政村依托县乡政务网站设立宣传网页,市县乡村四级网站体系初步形成。广电人口覆盖率达到99%。全市已建成5个县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16个乡镇基层服务点;淳化等4个县支中心、23个乡镇文化站、712个村级基层服务点正在建设中。农村体育健身、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进展顺利,文化资源共享体系逐步完善。

8、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已编制《咸阳市2008年-2012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计划》,农村社区建设争取项目180个,已开工建设141个,建成98个。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包括4大类64个。其中56个改扩建项目任务已基本完成,县级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成1个,在建3个;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成2个,在建1个。纳入国家扩大内需项目的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建工程已完成,其余4个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全市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二、主要措施

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民生工程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5+1”工程之一,出台了《关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意见》,各县区市和相关部门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落实措施,部门之间密切协作,有效推动了“民生八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分类细化,实行项目动态化管理。全市建立了“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库,由市“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民生项目精心筛选,确保进入项目库的每个项目都是符合申报要求、群众急需解决的民生项目。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都依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对各类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建立了旬报、月报等管理制度,对个别重点项目采取周报制,及时全面掌握民生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对项目进展缓慢的县区,由项目办带队进行检查督察。项目完成后,由项目法人及时组织预验收,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在此基础上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二是严格程序,全面落实配套资金。从2009年起,全市把“民生八大工程”的配套资金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的和中期财政预算,逐单位逐项目核实核准,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省上投资计划下达后,要求财政部门根据“款到即拔”的原则,将项目建设资金快速拨付项目单位,保证计划资金不在中间环节滞留。由财政局配合各部门,制定了便于操作和监督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核拨付资金,确保民生工程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向国开行贷款融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等办法,缓解资金缺口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落实责任,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四制”制度,狠抓工程质量,建设优良工程、民心工程。一是招投标制。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材料设备等,除省上统一采购或组织实施外,均由市政府采购中心或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投标。二是项目法人责任制。要求每个项目都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落实项目责任主体,对项目规划、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负责。三是合同管理制。要求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供应商签订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按合同约定实施民生工程项目。四是工程监理制。形成专业监理人员、当地群众、项目法人负责和上级部门抽查的四方监理机制,以资金使用和项目质量为重点进行严格监督检查。

四是量化考核,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把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成效,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予以重点督查考核。市项目办联合市考核办每月通报工程建设进度,并建立奖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表现突出的区县和部门,在下一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保障;对于考核落后的区县和部门,帮助查找存在问题,为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故延迟、侵占、截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行为,依法依纪从严处理。

三、主要问题

“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城乡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困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民生工程实施时间较短,很多项目管理还在处在探索阶段,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多数民生工程项目资金需求与中省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而咸阳市、县两级财力又十分有限,资金缺口较大。全市有3个省财政直管县,县级财政不上缴市财政,但是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却需要市级财政配套,财权事权不一致,加大了市级财政负担。另外,有些民生项目规划在前几年编制,由于市场变化和项目实施过程的变更,原来的预算投资不能完成计划要求的建设规模,资金缺口造成了标准化实施难度较大。二是项目进展不平衡。大部分民生项目在年初就开始着手进行,基本上都能按计划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但部分项目计划下达较晚,特别是个别项目省上计划11月份才下达,资金拨付不够及时,客观上影响了“民生八大工程”的整体实施进程。

三是部门协调机制还未完全理顺。虽然建立了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协调,但由于涉及市级多个部门和十三个县市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协调难的问题,导致一些项目特别是基建类项目进展缓慢。如廉租房建设尚未建立一个良性的土地供应机制,还没有将用地指标纳入计划统筹安排,致使一些项目进展缓慢。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项目的后续运营管理。由于省市还未出台运营管理政策加以规范,民生项目运营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长效机制,难以使建成的民生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四、对策建议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要继续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为了真正使这项得民心、顺民意、惠及千家万户的工程科学、有序、有效地推进,我们建议:

一要加大投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应对“民生八大工程”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在和中期预算中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项目资金需要。对于财政投入资金,实行项目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以及特许经营等方式激活民间资本,缓解项目资金缺口。

二要深入调研,健全项目前期规划管理。在对下一的民生工程进行项目规划时,应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要,使项目实施更具针对性。加强与中省对口部门的汇报协调,促使项目符合申报要求,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对列入计划、投资尚未下达的项目,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尽快下达;对已进入规划但尚未审批的项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紧申报,搞好对接。对于没有列入“民生八大工程”又确实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项目,可采取其他方式,如“为百姓办实事”等形式加以解决。

三要统筹协调,加强部门之间合作。“民生八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财政、规划、环保、民政和建设等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针对项目征地、拆迁、规划选址等相关手续办理周期长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整合前期工作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采取一站式集中服务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项目实施过程中,市项目办应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实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定期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随时掌握各个民生项目动态和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四要出台政策,强化工程建后运营管理。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把民生工程建成后的维护、运营和管理等问题通过政策层面进行引导。作为纯公共物品的民生项目,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编制、人员、经费及工作模式等方面统筹安排,予以明确;作为混合物品的民生项目,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加强对专业管理人员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水平,使建成的工程能够长久良性运行。

五要广泛宣传,形成民生工程建设合力。“民生八大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项目和支撑咸阳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工程,应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开辟“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新闻专栏,深入宣传民生工程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报道宣传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加以推广;严肃查处曝光阻碍、破坏项目建设的典型事件。通过不断提高“民生八大工程”的社会认知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民生八大工程”的强大合力。

第五篇:八大民生工程推进和谐陕西建设

八大民生工程推进和谐陕西建设

一、教育: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

我省今年2.25亿元实施人人技能工程

今后4年各级各类职校每年至少培训50万人

今年,我省将投入2.25亿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未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全覆盖接受职业教育为目标,加强我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

“人人技能工程”是我省“民生八大工程”之首。去年,我省确定了24个县(区)和50所职业院校作为工程的重点县和学校,目前已培训超过14万人次。今年,省上将投入2.25亿元,重点用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和精品专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短期技能培训等六个中等职业教育项目的建设,以大幅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据省教育厅介绍,今后四年,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每年至少培养培训5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30万人以上,招收培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20万人左右,四年累计培养培训200万人左右。逐步使所有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掌握一项技能,最终实现新增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人人能就业。

二、就业:实现市场网络互联

(一)就业再就业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八大工程的就业再就业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促进再就业、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2007年,是我省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惠及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15万人,再就业人员13.62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4.46万人,四季度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低于4.5%的计划控制指标。一年来,各级政府四管齐下,全方位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一是完善“零就业”家庭扶持政策,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结合城镇建设拓展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二是建立健全了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扶持创业。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创建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劳务品牌、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等形式,促进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职业培训环境。

今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在民生八大工程中,涉及就业再就业有两个项目,分别为职业教育项目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按照职业教育项目的目标,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新建和扶持10所县级职教中心、1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1所高等职业院校、10所中等职业院校。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中,我省将于2008年完成省、市I类和县I类有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无形市场联网。2010年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三级人力资源有形市场体系和省、市、县、乡、社区五级人力资源无形市场,做到全省劳动力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面对面、零距离对接。

为了完成这些宏伟目标,今年,我省将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创业和就业援助等政策逐步长期化、普惠化,使政策重点逐步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统筹城乡各类群体就业。同时,我省还将把鼓励创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创业成功率。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上,除加快建设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外,还将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各类职业介绍中介行为。在“人人技能工程”中,我省将继续组织实施各类培训计划,进一步埋头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快地级以上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和技师学院建设,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努力完成4万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二)我省今年七大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记者从2月13日召开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干部职工大会上获悉,为了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的就业目标,今年,我省将从七个方面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

一是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做好现行政策与法律的衔接,使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创业和就业援助等政策逐步长期化、普惠化,使政策重点逐步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统筹城乡各类群体就业。

二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完成小额贷款发放4亿元、力争完成5亿元,创业培训3万人。

三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今年完成省、市I类和县I类有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无形市场联网,发挥网上职介作用。

四是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实行“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 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是积极稳妥地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六是加强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人人技能工程”计划下达的12万人的培训任务。

七是积极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力争全年全省劳务输出480 万人,培训100万人,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5%,劳务收入240亿元。(记者 李艳 通讯员 常锋)

三、医疗:实现人人就医有保障

(一)公共卫生事业七项突破

2008年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扩大到金省11个市区,把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全部纳入覆盖范围,政府对参保人员每年补助不低于80元,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再给予一定补助,实现人人就医有保障、不再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数2.98张、卫生技术人员3.73人、执业医师1.62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卫生事业统筹兼顾、全力推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新的成绩。

2007年,全省有农业人口的104个县(市、区)全面推行了新农合制度,提前三年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发展目标,成为全国第三个新农合全覆盖省份。到2007年12月底,参合农民2397.46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89.81%,筹集新农合基金12亿元。补偿住院患者70.45万人次,人均补偿808.72元,补偿率34.6%。参合率、报销比例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在社区卫生服务上,全省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1.33亿元。到2007年底,全省以街道办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了70%。去年省政府还出台了《陕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投入8.34亿元,加快全省社区卫生发展。

2007年全省以乡为单位的“七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发病数稳定在全国低流行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继续保持100%,主要地方病危害实现了基本消除目标。与2006年相比,食物中毒下降了65%,无证行医案件下降了64%,违法违规行为比率下降了25%,食品安全状况和医疗市场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2007年,全省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全省县及县以上299 个公立医疗机构设立惠民病床5943张,收治病人21315人,减免费用8 10余万元。省直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到39.61%。启动了全省药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实施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特色优势建设,中医药科研课题中标立项首次突破100项,建设医学重点学科、优势医疗专科和省级特色专科35个。

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设备配套和村卫生室设备装备的目标。

——加强新农合的运行管理。今年,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 40元提高到80元,农民缴费人均10元,筹资总额提高到人均90元。并确保以县为单位参合率巩固在85%以上,基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今年年底前,全省各区市以街办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争取到2010年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不以赢利为目的。

——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以乡为单位“七苗”接种率巩固在90%以上,开展肺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患者免费规范化治疗。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坚持“中西医并重”,建成 15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治理,全面推行全省统一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二)保障工程:让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社会保障工程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社会化养老、优抚事业单位休养人员及住院病员床位费、救助管理站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残疾人事业、救灾物资储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为了确保全省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去年,我省加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了117.3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134.56亿元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做出了新的规定,适当降低了参保缴费门槛。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解决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建立了社会保险、城市低保与促就业机制。

通过完善制度,我省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8万人、410万人、331万人、232万人、121万人,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134%、100%、101%、101%、127%。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分别达到153.7亿元、35.2亿元、11.1亿元、2.04亿元、0.83亿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我省的社会保障工程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项目今年的目标是,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扩大到全省11个市区,把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全部纳入覆盖范围,政府对参保人员每年补助不低于80元,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再给予一定补助。农村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则提出,五年内每个县城新建一所容纳300人以上的敬老院,新建乡镇区域性敬老院175所,改造现有敬老院617所,新增供养床位6.3万张,其中2008年新增1.28万张。

为此,我省将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今年,该制度将覆盖到全省各市区,逐步将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并做好试点的准备工作。同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费用结算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此外,继续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我省将完善城乡药品“两网”建设

药品监督和供应的网络建设是确保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我省自2003年开始,以榆林佳县、宝鸡岐山等县为试点,全面推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截止去年年底,全省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覆盖率达100%,乡镇药品配送率达100%,村级药品配送率达96.4%,通过供应网络配送的药品份额已经占到农村用药总量的82.8%,农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今年,我省将巩固和深化农村“两网”建设成果,积极推进“两网”向城市和社区延伸,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同时,我省将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流通配送、规范使用和支付保障、价格控制等工作。鼓励企业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药品成本。

四、住房:使城镇低收入家庭、农村无房户有房住

住房保障工程:让居者有其屋

袁纯清省长在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构建和谐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必须把扩大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于是,从“住者忧其居”到“住者有其居”的住房保障政策被细化为民生八大工程之一提到重要地位。

其实,2007年,中央政府就接连出台政策,明确表示要加快廉租房建设,并将之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我省也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据了解,2007年我省新增经济适用房260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14.6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00.2万平方米,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新增3平方米,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维系着百姓利益的福祉,更是幸福陕西建设的内在要求。袁纯清省长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8年对所有县城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实物配租1万户,货币补贴10万户。2010年逐步扩大到所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2011年起,全省廉租房保障对象将稳定在10万户左右,使城镇低收入家庭户户有房可租、家家有房可住。今后五年,要加快落实农民安居工程项目,解决10979户农村无房户的住房问题,改造8173户茅草房,搬迁223106户地质灾害区危房,每年完成20%,在西部地区率先消除农村无房户、茅草房和地质灾害区危房。

五年蓝图目标:我省逐步解决21.8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今年年底对11.95万户低保家庭予以保障,2009年到2010年,2.6万最低收入家庭予以保证,在2012年前解决7.3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低收入群体——廉租房

目前,我省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21.8万户,其中11.95万户低保家庭。今年,我省将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实现9.9万户低保家庭中申请货币补贴的,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建设、收购廉租住房47万平方米,筹措1万套廉租房源。

此外,我省还将加大棚户区、旧城区改造力度,改善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将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农民工集中的地方,以及城中村改造时,考虑建设一些小套型住房,供农民工租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

2008年,全省经济适用房总体目标为: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建设420万平方米,竣工2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2008年的标准在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中等收入家庭——限价房、经济租赁房

目标:关注“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也不能参加集资建房”的“夹心”群体。

措施:首先,建设政策性商品住房。探索“限价房”,在土地出让时采取“限套型、限制面积”,然后再“竞地价、竞房价”,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时候价格低一些,盖成的房子售价也要限制得低一些;其次,探索“经济租赁房”。组织一部分中小套型住房以低于市场价又高于廉租租金的价格出租给“夹心”群体。

农村无房户——农民安居工程

目标:我省将从今年起,利用5年时间,解决农村81.6万贫困群众和受灾群众住房问题。

五、社区服务:完成“四室三站一场”建设

(一)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让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2006年11月17日,下岗3年的张伟磊等16名下岗失业人员兴奋不已,他们每人拿到了申请的2万元贷款。当日,西安市新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共计33万元的信用社区反担保小额贷款 ,同时还有3名贷款到期人员进行还贷。4年来全区共为37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740余万元,圆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梦”。

家住新城区新兴俊景园小区的80岁老人王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自从胡家庙社区建起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老太太不出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日常医护,输液、吸氧全部免费出诊,卫生中心还帮她建起了健康档案。

2007年,让陕西人感受颇深的莫过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改善,城乡百姓的生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便利。许多地方,社区已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中心,更是服务中心、管理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成为百姓就业的场所。

2007年,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我省提出建设民生八大工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其中。进一步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将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近几年,我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07 年底,全省共有城市社区1581个,已有821个社区建立起了“一部三室三站”,即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最低生活保障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户外健身活动场。

社区服务已基本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爱心超市”、“ 慈善超市”等社区服务方式不断创建,“一厅式”、“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站达到1.8万个。去年,我省还通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了4.2万人就业,其中下岗职工1.8万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更高社区服务的需求。为了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去年省财政安排315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全省281个无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社区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7 年底,已有274个社区服务站顺利竣工,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从今年开始,我省将用三年时间投入8亿多元,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居民小病就诊在社区。同时居民的低保落实、就业服务、养老服务等也将随着这项惠民工程的开展逐步在社区实现。

今后五年内,我省将搞好17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5所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2010年,西安、宝鸡、铜川、咸阳四市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要达到100%。到2012年,实现城镇社区服务功能全覆盖,农村行政村占到45%以上。

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统筹发展,是最基本的着力点,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五年,我省财政在拿出2.1个亿用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上,还将拿出17个亿用于今后五年的农村社区建设。

去年6月,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已在我省紧锣密鼓地展开。各设区市确定一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县,在县中选定2个——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重点是开展计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开展警务司法调解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开展科技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发展商业网点或社区便民超市等。随着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我省的农村居民将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六、饮水:解决榆林、延安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一)陕西投资8亿元解决180万人饮水问题

从2月20日召开的陕西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电视电话动员会议中了解到,作为民生八大工程重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今年将投资8亿元,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500处,解决104个县(区)3200个村组18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动员会上,陕西省长袁纯清指出,八大民生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所涉及的每个项目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投入力度之大在陕西省历史上是空前的。他强调,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陕西、造福全省人民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以新认识、新举措,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袁纯清强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投入是关键,省、市、县要积极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投入力度,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采取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等方式,拓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筹资渠道。按照“一事一议”和引导发动群众以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报账制,加大审计稽查力度,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专款专用。

动员会上,陕西省水利厅厅长谭策吾作了题为“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实现五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的发言,他表示,省政府把农村安全饮水列为民生八大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决定到2012年比国家要求提前3年解决全省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全省水利部门将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广泛深入动员,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工作措施,圆满完成任务。

(二)陕西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启动

由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实施的我省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2月14日在我省正式启动。副省长姚引良、英国国际发展署东北亚洲司司长戴维斯等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陕西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是我省“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2005年被列入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备选项目规划,2007年12月20日项目协议生效。项目共计投资3.14亿元,涉及千阳县、扶风县、彬县、长武县、武功县、临渭区、澄城县、合阳县、耀州区、印台区、志丹县、宝塔区、子长县、绥德县、榆阳区等15个县(区)的295个行政村,总受益人口32.67万人。项目建设期间,将新增供水工程149处,新增供水规模2.15万立方米/日;新增无公害公厕7.35万户,校厕公厕440个,垃圾台(站)781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等。

姚引良代表省政府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对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国家有关部委给予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陕西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的启动实施,是世界银行、英国政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国家有关部委对陕西的大力支持,也是我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该项目值得我们在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中学习和借鉴。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精心设计施工,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质量,把好事办好,让老百姓满意。

世界银行项目经理柏纳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副代表麦克格拉夫,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项目县(区)的负责人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

七、农村养老:农村6成老人可集中供养

(一)农村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

五年内每个县城新建一所容纳300人以上的敬老院,新建乡镇区域性敬老院175所,改造现有敬老院617所,新增供养床位6.3万张,其中2008年新增1.28万张。到2012年,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达到6.2万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

(二)陕西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陕西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和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特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县级统筹。具有本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年满18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均可参保。

参保农民原则上按年缴费,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三部分组成。个人按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社会捐助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列入统筹账户。

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积累额除以计发月数;第二部分为养老补贴,养老补贴是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领取条件的60岁以上参保人员按一定标准发给的补贴。同时建立养老金增长机制,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比例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提高。

(三)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2007年12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草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重点对社会保险的原则、各险种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等内容做了规范。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明确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为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草案规定,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养老保险1.97亿、失业保险1.15亿、医疗保险1.89亿、工伤保险1.15亿、生育保险0.73亿。

按照草案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适用于除公务员之外的所有单位全日制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适用于所有单位的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适用于除公务员之外的所有从业人员,个人不缴费。

国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进城务工农民参加社会保险

据劳动保障部介绍,从1992年开始,我国就在农村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全国已有1900个县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5000多万农民参保,300多万参保的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有17个省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出台了相关文件,全国已有1000万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险。到今年7月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3%,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覆盖全国。

考虑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正处于试点阶段的实际情况,草案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同时规定,土地已被全部征用且未就业的农村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支出。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明确参保人享受保险的条件、待遇内容

确保个人及时足额享受社保待遇

为了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及时足额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草案规定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个人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基本条件、待遇内容。

草案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的,按月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一是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且缴费已经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二是已经达到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年龄的。

职工及其所在单位已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退休人员符合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职工、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草案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是失业前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已经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二是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是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享受医疗补助金等有关待遇。

针对个人跨地区流动或者发生职业转换需要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事项,草案授权国务院做出规定。

草案同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遗属只能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中的一项。

加大社会保险监督工作力度

违反规定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加强社会保险的监督工作,草案规定了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对单位、个人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结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和管理实施监督。

统筹地区可以成立由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代表、个人代表,以及工会代表、法律专家、精算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

草案同时对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不依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以及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和待遇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草案规定,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取消定点资格;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吊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信息:广播电视“村村通”互联网宽带接入行政村

目标:五年内全面完成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所有行政村广播室建设任务,在71个县区建设电视转播台,基本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2010年前完成2.5万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接入。到2012年,实现全省城乡信息网络的广泛覆盖,使广大农民知晓天下事、连通大市场。

为基层配送文化活动设备,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需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陕西省农村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五大工程”。即:“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和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新建成103个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意义的农村示范文化室,共配送价值400万元的乐器、音响、图书、碟片、健身器材等基本文化活动设备;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6个县级支中心和423个乡村基层服务点;为13个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和贫困偏远地区的县级剧团配送了一批灯光、音响和流动舞台车;完善了延安、咸阳两市农村数字电影所需的放映设备,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文化阵地设备短缺、内容空乏的问题。

去年8月,省政府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用9年时间,在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扶持建立21565个农村文化室,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和设备。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文化厅落实资金1959 万元,为1959个农村文化室购置了锣鼓、乐器、秧歌服等群众开展活动必需的器材设备。同时,还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扶持,为我省配送了22辆流动舞台车和5辆数字电影服务车。

此外,被列为我省“八大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目前也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93%以上的人口能够听到广播,95%以上的人口可以收看电视。在农村覆盖方面,完成了 8180个行政村和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占到73%和41%以上,105万户农民还看到了有30多套频道、内容丰富的有线电视。

今后几年,中央和省上将投资3.2亿多元加大对我省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更新改造。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全面完成32 127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同时完成全省行政村广播室建设,让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看到35套以上电视节目,力争在2010 年底使全省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30万户。目前,省电视台正在积极筹办农林科技卫视频道,以扩大电视服务三农的阵地。

我省还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在2010年前完成2.5 万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接入,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到2012年,实现全省城乡信息网络的广泛覆盖,使广大农民知晓天下事。

下载民生八大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生八大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生工程

    武东乡民生工程发展简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按照省、市、县要求,我乡高度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推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构建和谐武东、实现跨......

    民生工程

    新时代●新作为●新民生●新篇章 ——同一片蓝天 同一种幸福 世上最幸福的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也许皆不相同,但却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世上最幸福的莫过于生于这个新时代。相......

    县重点项目建设暨“民生八大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县重点项目建设暨 “民生八大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8年4月20日) 李市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

    民生工程征文

    民生工程助梦飞翔,雨露滋润新苗更旺 ——裕安乡村纪实篇 徜徉在回家的路上,宽广平坦的大道,一辆辆车子飞驰而过。思绪不禁飞了起来,在诗人眼中,乡村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民生工程总结范文大全

    xxx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 进展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切......

    民生工程自查报告大全

    光山县文物旅游局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光山县文物旅游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关于“......

    民生工程建设

    昌南新城加快工程建设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昌南新城(东新乡)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民生工程,征文

    生活在“民生工程”下的我们 老山小学:万娜 “大爷,今年的年货都备齐了吗?还缺什么吗?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政府说,现在的政策好了,能解决的,我们都会尽量的帮你解决,让你即使是一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