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舒建峰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
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依*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白道口二中李国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索,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一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在物理课程中,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教学同等重要。“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辨证统一的教学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安排学习计划、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学生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1.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适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2)研究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计算机将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促使学生努力探究、积极参与教学。
2.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必需,也是实本被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约束中走出来,坚持平等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灹利
要求教师从权威席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倾听婦生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感想,注意多鼓励,多肏定。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接受知譆,运用知识。这样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走辛课堂暄主题探究严,学会在积极探索中获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探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策略
问题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科学的心脏。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激发,意义的构建,知识的创新,肽力嚄培养都有着特殊的作用。(1)研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
设置源于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对学生来说学习活动就有了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真实的问题。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景进入物理内容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益的。
(2)教研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试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想学、乐学。
5.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教学推进策略。
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同,行为亦有差异。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养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当然知识的传授不是单向的,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参与活动和动手操作易于引起学生求学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寻求知识的活动化,游戏化,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6. 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五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方法。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张建茹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照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1)让学生产生好奇。(2)让学生主动提问。(3)让学生积极探索。
一、让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想法去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开篇就讲到有趣的物理现象,列举了几个好奇的实验。我一一在讲台上演示出来,边做边问:“为什么没给水加热,它就会沸腾?”“乒乓球为啥不掉下来?”“空心牙膏片为什么在水中可沉可浮?”随着一个个的提问,造成一个个悬念。学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紧紧吸引住,多么好奇,多么有趣,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急待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所以,每一堂客,我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和要求去影响学生,提出或制造一个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追求。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
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就会主动的去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推理能力。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定的讨论和争议,并会不时的请教老师来评判。教师此时要善于鼓励和保护他们的这种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深入分析,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方法。在学习“光的色散”后,学生对“彩虹”充满好奇,通过自己的学习,相互讨论,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而有些学生主动提问,怎么才能看到“彩虹”?我就用三棱镜,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用口斜向上喷射水雾时,他们就看到了一道人造小彩虹。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解决了学生的提问,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在学习完“测量物理的密度”,学生了解到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再运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2)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3)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4)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5)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6)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他们在掌握现有的知识上,向前跨了一大步,去探索一些更新、更难的知识。此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去设计,并进行实验,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让学生积极探索
产生了好奇,主动提出了问题,就具有了动力。在此时,就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学习前人的“创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1)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2)创新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3)用简单器材创造性的做好实验。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准备平面镜,观察手中的钢笔,橡皮擦等在镜中的像,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等,再开展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课本结论进行比较。我不断发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成败关键又是什么?
再例如,学习“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时,学生心中都认为100W灯泡一定比40W的灯泡亮。此时就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亲自去探索一下,帮助学生设计好实验,让两个灯泡(220V、40W、220V、100W)分别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再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让学生观察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我的指导,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总之,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辨别存在于他们周围模糊不清的事物,培养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极其有益,更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四、让学生自主追求
让学生自主地追求一些自己认为不解的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外阅读”、“小实验”、“科学世界”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主动追求。例如《蒸发》一节中,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滴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再指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好的学生写出小论文。再例如,学习了《压强》理解和掌握了压强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讨论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从网上、资料中搜查出哪些情况要增大压强,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况要减小压强,采取什么方法?等等。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加强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高,越学越有劲。在他们以后的生涯中,也会延续这种自主追求的精神,充实自己的精神食粮。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解惑,更要培养他们自己去想法解惑,达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