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时间:2019-05-13 03:0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旅游考察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第一篇: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园林山水溶一体,林木绝胜美,尽享自然之乐

——苏州考察之行点滴体会

这次外出考察,首先去的第一站是苏州,印象最深的是拙政园,下面谈一些苏州之行的感受和体会:

一、拙政园简要介绍: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现占地面积约4.1公顷。是在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追溯拙政园,据说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濠濮间趣。”但到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

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据说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时,取名“拙政”除因晋朝《闲居赋》的 “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一段话,也还饱含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据说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据说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二、考察拙政园三区印象

(1)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但我们看到现有的景物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甚是好看,叫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边参观,一边拿出相机,照个不停,唯恐遗漏好的风景。

(2)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据说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游览中我们看到,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甚是美好景观,真叫人赞叹不止!

(3)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据说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据说从历史资料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诸景毫无二致。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是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在游览中同时我们看到,中区现有面积大约在18.5亩左右,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非常雅致精巧。

我们还看到,中区的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

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我们一行29人游览,走过廊桥,真是有一种“人在廊中走,如同画中游”的境界,真是叫人心旷神怡!

三、拙政园造园艺术特点

据说拙政园在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说,《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据说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据说,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

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据说,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据说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这在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这些特点不正是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需要借鉴的地方吗?我们要按着这样的特点设计,何不再塑造一个北方的“拙政园”为世代流芳?!

四、在苏州游览享受“山水林泉之乐”,美哉!

通过短短的苏州之行,感到山水如画,心旷神怡,使人尽享自然之美,收获甚丰: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如今苏州以众多精雅的园林闻名天下,不愧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仍开放的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我们身居闹市的人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美哉!美哉啊!

我们体会到,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是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惬意横流!

我们看到,当时建造者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采用的是园林建筑与景观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拙政园“远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香洲”,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怡园“画舫斋”,是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的怡然自得;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则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糅合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使人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在游览中,我带的相机能照400多张相片,一直照个不停,还深怕不够用,把电耗完,无法留下这美丽景色!

我们在今后的开发建设和其它项目景观设计上,好好的借鉴吧!

第二篇:苏州旅游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报告书

10级历史师范一班

王艳丽

15100115

第一部分:前言

调查地点: 苏州古城墙及其城门 调查时间:2012/5/30 调查所用工具:记录本,GPS仪器,铅笔,电脑,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类表 调查人员:王艳丽 调查目的:

顾颉刚先生曾说过:“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但是在我看来外人对苏州古城的了解是远远不及苏州园林的,虽然苏州园林的布局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但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古城墙的庇佑哪来我们如今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让苏州古城能够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以及解决我国的一些自然或是人文的重要遗产遭到严重破环的现象,因此做了这样一个调查。我认为,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不仅可以是我们了解到古人在国家建设方面的聪明才智,以及凸显出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辉煌成就。然而这些文化遗产的破坏是非常不人道的。因此,一方面为了引起广大市民以及地方政府的注意,要求他们尽快加强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以免那些难得幸存的文化遗迹再次受到破坏;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旅游资源调查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文化遗产正面临的严重挑战。以此,一同积极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去。

第二部分:调查区旅游环境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旅游环境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故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作为中国极具特色的旅游城市,苏州旅游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苏州是世界园林之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座,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9座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集中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苏州旅游景点是江南水乡的典范,周庄、同里、木渎、锦溪、甪直、枫桥等千年古镇象明珠一般散落在古城四周。古朴的街市、悠长的水巷,蜿蜒流淌的小河,清澈明净的水光桥影,以及“轿从门前进,船在家中过”的水乡风情是苏州水乡古镇的真实写照;苏州的丝绸、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美誉。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河蟹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再来看交通方面:苏州自古有京杭迀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无锡硕放机场。2007年苏州正在建设轻轨。预计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第三部分: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苏州在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晚期已经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这篇水乡泽国之中。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伍子胥当年所奉大王阖闾之命所建的阖闾大城,环城的护城河壕,开向四面的八座水路城门,一直循而不变。一座城门,水路相依,既有陆城门,又有水城门,两路并驾齐驱,同城内水坊街坊,水陆两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相衔接,这种样式的城门别处少见。是苏州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据唐代《吴地记》说,阖闾城有八座水陆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娄、匠二平二门”,局自有其有解释:以象天之八,以象地这叫“象天按照诸葛

蛇二门,东门,北齐、这样的布妙处。书中“陆门八,八风,水门之八卦。”法地”,是亮的八卦阵的样式建造的,同时也表明了伍子胥是有工程规划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阖闾城造得并不规则,而且城门也未统一命名,如阊门又称阊阖门、破楚门,胥门又名姑胥门,盘门最早称蟠门,匠门一名干将门,平门又称巫门,齐门初称望齐门,这八大城门是当时阖闾大城的主要城门,在我们踏访苏州城以及询问老一辈的专家后还得知在匠门南有葑门、赤门、栗门,东南角有鲂鱮门。这足以可以看出当时吴地阖闾大城规模的宏大,防御措施的完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的发达。首先我们调查得到了一些关于这八个主要城门的资料。

盘门:苏州盘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南隅,是现今存在的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水陆城门,是八座城门中地位最高的。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盘门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据古籍记载,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

胥门:胥门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和吴国的大臣伍子胥悬头于此而得名。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

金门:金门位于城西,阊门之南。1922年始辟,城门系罗马式,设三门。现在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门位于景德路西首。金门建成通行于1931年初,东西向,由一大二小三座拱门并列而成。城墙10.2米,门洞纵深5.8米;中门高7.2米,宽7.4米,为车行道;两边门高3.7米,宽2.5米,为人行道。中门拱券为花岗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两边门以清水砖发拱。墙体以清水砖一侧一丁式砌筑,2.5米以下用花岗石勒脚。墙由下而上略有收分。

齐门:又称“望齐门”。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十年既破齐,齐以女为质,吴为太子波聘之。齐女少,日夜号泣成病,阖闾乃造北门,名日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可以说,在苏州的八座城门中,没有比齐门更伤感的了,这也是苏州诸多城门中,唯一与女性有联系的门。

蛇门,吴在辰位,属龙,越在已位,属蛇,故蛇门上置木蛇一条,北首向内,表示越臣属于吴。历史的进程总是让人啼笑皆非,阖闾为了压制越国建造了蛇门,但灭掉吴国的恰恰是越。在苏州的八座城门中,没有比蛇门更短命的了,似乎让人能瞥见点命运的微笑。

“缪门”即娄门。据《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缪)门,东南秦时有古(缪)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随改称娄门。这娄门似乎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光荣事迹”可供人们怀想。

“干将门”“相门”即匠门。因附近多数居住工匠而得名。吴王阖闾曾经命名士干将在此门设炉铸剑,因此相门又叫干将门。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将门者今谓之匠,声之变也。”讹音为“相门”。据说伍子胥造竣阖闾大城后,就划定匠门片为干人兵器冶铸区,故命名城门为“匠”也。夫差接王位后,在城西山间大兴土木,造姑苏台与馆娃宫,当时就差遣大批干人建筑工匠集中于木渎西香山片,这就是执中华传统建筑技艺牛耳、驰誉寰球的“苏州香山帮”之历史渊源所在呢。如今相门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相门桥,成为苏州东西向的交通要道。

“巫门”即平门。据《吴门表隐》载:“平门亦名巫门。自桃花坞直北,宋时塞。门外达平门塘,出毗陵。”相传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民国15年,在齐门以西,开了平门,后发生齐卢之战,因风水之说,苏城像蟹,但不能有八脚,故废塞平门。民国17年,为便利城内外交通,重辟平门,为2个并列的高大城门洞。有外城河而无内城河。城门上无城楼,亦无水城门。平门1958年拆除。

除春秋建造的阖闾大城外八门之外,可见诸史籍者尚有赤门、葑门、金门和南门。但是这样的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如今只剩下了盘门保存的最好,次之是阊门,再次之就只剩下胥门了。这不仅是我们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损失,可以说都算得上是我国的一项损失了。虽然我们知道从吴国建立到最后被越过所灭,最后就消失在茫茫的历史潮流中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就当时的土城墙来说的确很难保存,所幸的是以后不少朝代都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改建:汉代(公元前202年)将城门改用石砖砌造;唐末战乱苏州的八座城门因战争需要而变得更加牢固,同时还增加了几座城门像封门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焚城,古城变成一片废墟。到绍定二年(1229 年),城坊重建工程完成,刻了一块《平江图》碑志庆。图碑显示,重建的苏州城有阊、盘、葑、娄、齐五座水陆城门;元初诏毁城池,苏州又没有城墙了,但是五座城门还在。元末张士诚入据后,在六门外增筑了瓮城,明、清都保持了这样的格局。1906年,苏沪铁路通车。为方便火车站与城里的交通,1924年重建平门,式样为双门并列。同时在阊门南增辟了金门,式样为仿罗马式,有三门,中门为车道,边门为人行道。1934年拆除阊门城楼,仿金门式样改建了阊门。1936年又在匠门遗址上开辟了相门。1940年在胥门北兴建了新胥门,老胥门废闭。新建的平、金、相、胥门都不设水门,也没有瓮城。这样就有阊、金、胥、盘、葑、相、娄、齐、平九座城门;1951年破墙开了南门,但未建城门。1953年为制止机关团体和市民拆了城砖造房子,市政府发布了“保护城垣”的通告。然而仅隔五年,这道保护令就被“大跃进”浪潮冲掉了。1958年一声令下,把古城墙基本拆光,九座城门仅存盘门、金门和齐门水门(还有老胥门因废闭而幸存,但齐门水门在 1978年建水闸时也拆除了)。其中盘门仍保持了水陆城门兼有瓮城的格局,但是苏州古城墙已经没有完整的城墙了,只剩下几个破旧不堪的城门,显然成了被现代蚕食下的零散风景。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才意识到要加快保护城门的行动。从上面的修建完善古城门的历程中可以发现我国自古对古城门是保护与破坏共存,许多朝代都是将城墙最为是赢得军事战略地位而加以修缮改建的,并不是基于一种文化价值遗存来保护的。就像现在媒体报道的一样有些城墙被严令拆毁,目的竟然是为了修建住房或是厂房;有些竟然在墙边进行焚烧垃圾的行为„„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经常看到

接下来的是我对古城现状的一些介绍和看法

历史上苏州古城墙长约15公里,专家认为应是元末明初的遗存。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苏州城墙屡有兴废,周长也时有变化。上世纪50到80年代,三分之二的城墙被拆除。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近年来,苏州的古城墙遭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苏州城墙较为完整的砖石古城墙主要在胥门一带,长期以来,这段城墙内外两侧均住满了外来棚户居民,开挖城墙、破坏城墙上的树木这类现象经常发生。另外这一带地势较低,城墙外也经常会遭水淹。苏州古城墙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部分仅为1249.98米,现存城门三座分别是盘门、胥门、金门。在此后进行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中,苏州恢复重建了阊门城门及部分城墙。对于保存较为完整的部分,苏州市文物部门设立了“文物单位”来保护。然而,仍有大部分是属于非文物单位。因此,许多文史专家都认为,要从根本上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古城墙,必须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当前古城墙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没有城墙就没有古城。

近些年来,苏州市民和政府正着手保护古城的努力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1、2008年起,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的吴恩培教授用两年时间对苏州古城墙进行了全面调研,对每一段城墙都拍摄了多媒体资料。调研做出的《苏州城墙逐步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正是在与吴恩培和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的接触及深入探讨中,高福民了解他们对古城墙保护所从事的调查研究,为他们所感染。2、2011年,一份《苏州古城墙的保护及逐步重点恢复》的提案得到了批示。久之后,在古城区东、西、北三个方向都将开始古城墙修复工程。古城墙由此,踏上了复兴之路; 3、2011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高福民委员递交了《苏州古城墙的保护及逐步重点恢复》的提案。这是一次对苏州古城墙保护的有力呼吁。提案具体指出,历史上苏州城墙屡毁屡建,每次毁后不出数年又都能重新修建而恢复古城风貌。苏州城墙是历史文脉,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而当我们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宝贵的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会站起来,光照四方。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苏州市长阎立十分重视“保护古城墙”,对政协提案《苏州古城墙的保护及逐步重点恢复》做出了批示。借助“古城申遗”的东风,苏州开始分段、逐步重点恢复、修建苏州“古城墙”。,高福民说这份提案,是他执笔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这里有吴文化研究的学者们、还有政协的专家学者的智慧。

同时,苏州市民也做出了保护古城墙的努力,就拿古城最繁华地阊门来说,苏州市民为了使阊门修旧如旧,从全国收集了数十万块旧砖修缮后的阊门古城墙全长465米。经过近8个月的紧张施工,如今阊门古城墙已露出雄姿。据了解,整个城墙底部宽12米,顶部宽约9米,游人可直接在城墙顶部行走游览。其他的城门如盘门,胥门等也都在政府和市民的努力下得到了整修,恢复了往常的风采。第四部分:旅游资源的评价

苏州古城墙属于历史文物古迹,是公元前514年吴国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其对于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古城墙跨越的历史时间较长,破损较为严重,城墙近乎已经残缺,已找不到完整的一段城墙了,有些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甚至有对其破坏的行为,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力更加造成城墙的破损。好在近些年政府对历史遗产开始重视,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得到处罚,现在苏州古城墙的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探访吴越文化,追寻历史遗迹为主题的旅游形式,获得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现状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第五部分: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围绕苏州古城的城墙,是苏州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形象见证。然而,这道弥足珍贵的城墙现在保存较好的不过10%左右。如何保护或修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近日批示:“首先从拆迁量基本没有或很小的地方开始,先搞400~500米修复保护试点工程,有条件2011年下半年动手!”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组织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得遵守旅游开发的几项原则

1、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空间的有机整体,其开发必须与所在地区的总体开发密切结合,特别要与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这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开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改善。如果能同区域其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则许多基础设施可以共享,互为依托,从而大大减少旅游业的直接投资取得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翼双飞的效果。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以系统的观点全盘考虑,根据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区集散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保证度以及开发后的效益等诸方面尽享综合分析,合理开发配置,即以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

2、遵规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法令、法规和政策。它们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本法律依据。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是根据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区集散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保证度,开发后综合效益等诸方面,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比论证评定优劣而确定的开发顺序。一般来说,将那些容易开发的或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要的资源、项目、设施列入早期开发,优先实施。为了保持旅游业的长久活力,要求开发不可同时完成,而是不断的开发新资源,设计新项目,以便长久的吸引游客。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效益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原则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收益,这就要求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一遍最大限度的转换为经济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自始至终要把经济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发展摆在首位提高互相之间的适应性和统一性。

4、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忘却长期利益,要谨记“竭泽而渔”带来的严重后果,只有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我们的脑中,我们的经济和环境才能协调发展。

然后具体来说,我国的保护历史遗产工作正处于开始阶段,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强成为了一个较为常见的弊病,由于古城门都处于城市边缘,地方政府因此难以顾及,一些拆迁古城墙造厂房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央没法管,地方懒得管就这样加剧了城墙的破坏程度,造成了如今严峻的形式,同时,市民的保护意识薄弱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在我看来现在我们国人更多的注重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他们会明智的选择旅游目的地但是忽视对旅游地区的保护,因此像在旅游过程中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也因此像这样素质的市民,这样的旅游者要想他们主动地做好保护古代历史文化的工作是极其困难的。即使如此,我市政府也应该做出些表态,我觉着吧,我们可以通过奖励的办法激励他们行动,按照他们保护的力度授予他们不同的奖励。另外还需加强惩戒制度,对破坏古城极其周边古城墙建筑的要允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在处罚的过程中进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使他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认清我们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建筑和构筑物,同时还有更多无形的,软环境的因素,那么我们就可以直面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张松,王骏编 《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出版

2、喻学才 主编 《旅游资源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8月出版

第三篇:苏州旅游方案设计

苏州旅游方案设计

11125389 张弛

目的地:江苏苏州(寒山寺、山塘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时间: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3月22日 人数:4人 目的地介绍: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市委书记为江苏省委常委高配,享受副省级行政待遇。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这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并列第一,吴江市位居第二,太仓市排名第四。在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位居全国第十五,在江苏省辖市当中名列第一。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

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花样年的太湖天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主要景点: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满怀旅愁触景生情的写了下《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

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这幅石刻画是一种意笔画,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他们两人春风满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大殿前院两侧,有6棵五针松,就是日本爱媛县各界友好访华团(一行26人,团长为爱媛县知事白石春树)的朋友们于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种在该寺的,这树是在日本爱媛县生长的,日本叫:’五叶松",当时已生长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支那铜钟。钟面上镌有记述铸钟缘由的铭文。此钟一式共两口,一口悬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来寒山寺。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钟楼为二层,八角。楼下石碑为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正面碑文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时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钱额。传说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但现在的钟楼建筑和这里的钟都不是唐代的了,现在这口钟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铸的,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钟楼是解放后按原样修复的。《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传说诗人张继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今天,日本人到苏州旅游,也无不以一睹张诗碑刻为快。景点级别:AAAA 开放时间:

07:30-17:00 门票价格:20元/人

电 话:(0512)65332689 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枫桥

山塘街: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为公元825年中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堆堤而成。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山塘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修复的山塘街市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聚集,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有民歌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苏州丝绸博物馆:

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现在,苏州两星期生产的绸缎,即可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铺到终点君士坦丁堡;近10年生产的绸缎,就可绕地球45圈,因此,苏州又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

为了弘扬我国的丝绸文化,向国内外游人宣传我国丝绸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苏州丝绸博物馆应运而生了。它坐落在苏州北寿塔风景区内。建筑端庄典雅,新颖别致,占地9460平方米,将古老文明与现代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建筑的主题就是“丝绸之路”:把握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城的历史性联系,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放意识。

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级别:AAAAA 开放时间: 7:30-18:00 门票价格:50元

电 话:0512-67510286 地 址:江苏省 苏州市平江区东北街178号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日程:

21日:

早上6:45集合,7:00整正式出发

大概3小时到达苏州寒山寺,吃午饭后进入景区,大概下午3点结束在寒山寺的游玩,前往山塘街。

大约下午4点到达山塘街。山塘街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火柴天堂、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松鹤楼(中国四大名店之一,另外三个为北京全聚德,扬州富春花园和杭州楼外楼)、海角七号(冰淇淋)、御碑亭(乾隆题字)、阊门城楼。晚上可以观看夜景。晚上8点回宾馆。22号

第二天早上7:45集合,8:00出发前往唐寅故居。大概30分钟到达。之后前往苏州丝绸博物馆。

大概11点前往拙政园,20分钟到达,进行午餐。然后进入景区游玩。大概下午3点半,前往附近的苏州博物馆。下午5点晚餐。晚餐结束后回学校。

费用预算:

交通费用:约100RMB/人 食宿费用:约250RMB/人

门票费用:40RMB/人(学生证5折)合计:

390RMB/人 注意事项:

1.携带好身份证等相关证件;

2.注意保管个人财产,警惕上当受骗; 3.爱护文物古迹,讲文明礼貌; 4.注意个人安全及饮食卫生。

第四篇:苏州旅游计划

4月30日

下火车后做坐地铁二号线 坐到石路站 先去酒店放东西 休息一下 在石路吃个饭逛一下石路步行街

然后大约到晚上7点的时候去山塘街(从石路走过去就行 非常近的 百度地图..)晚上的山塘很好玩的..不过估计人会很多

山塘街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 就自己去发掘吧

PS:白天的时候可以去吃熊扒包 具体地点应该可以百度地图出来

5月1日

早上起床吃个早饭。

步行至 广济桥(石路)站

乘坐 游1南线(或 游1北线, 游1路),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 下车150米步行至 苏州博物馆

玩得差不多后去拙政园 离博物馆很近走过去就行。几百米吧...我也不知道你具体什么时候吃午饭,就自己看着办吧。那边我也没怎么去过,有什么吃的不知道...如果拙政园玩完差不多1点或之前的话就去观前街吃午饭。来不及的话附近随便吃点吧= =吃完去观前也行

步行至 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

乘坐 262路 在 察院场观前街西站 下车

200米步行至 观前街

先逛逛观前街 差不多逛到个3点吧 去平江路(从观前街东穿过马路,你会看到长发商厦,在商厦的两边有两条小路,都可以走,一直走,走过一座小桥你面前南北向的就是平江路)平江路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 推荐猫的天空之城(南边的是老店,北边的是新店);洛七;狐狸家老酸奶;销魂鸡翅……

逛完后直接打的去十全街吃饭(很近的)。推荐韩国芝士年糕火锅,2个人70多块钱,老板是一对韩国人,运气好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女儿们。

晚上逛逛十全街,就住下吧。

5月2日

早上起床在十全街吃早饭,建议吃些甜点,那边很不错!!然后...步行至 三元坊站

乘坐 101路, 在 江星桥站 下车

乘坐 快线3号, 在 虎丘北门站 下车

步行至 虎丘山风景区(俗话说没去过虎丘就是没去过苏州)虎丘一定要去看看玩玩。午饭附近吃吃好了,那边应该有些特色的吃的,感觉尝尝苏式的汤面比较好。

下午去圆融时代广场

步行至 虎丘北门站

乘坐 32路, 在 相门站 下车

步行至 相门站

乘坐 地铁1号线(钟南街方向), 在 时代广场站 下车(2口出)

步行至 圆融时代广场

那边算是小年轻去的地方的,看多了老一面的苏州接着去看看现代的苏州。

那边离酒店比较近了。

步行至 时代广场站

乘坐 地铁1号线(钟南街方向), 在 南施街站 下车(4口出)

步行至 云顶之星

到了酒店休息一下.(建议在圆融吃好晚饭再去酒店)

步行至 南施街站

乘坐 地铁1号线(木渎方向), 在 东方之门站 下车(3口出)

步行至 金鸡湖望湖阁码头

到了那边玩一会 到了20:00会有大型音乐喷泉 持续30分钟。世界第一的呦....接着你们可以选择继续在那边逛逛(有人卖东西不要买,很坑的,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或者坐地铁到文化博览中心站,去看看月光码头。

景色非常优美,苏州的夜天堂之一,不过消费水平高的要死= =千万不要到那去消费。结束后就可以坐地铁直接回酒店啦。好好休息~~~

5月3日

这次的行程很简单,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摩天轮乐园。

步行至 南施街站

乘坐 地铁1号线(木渎方向), 在 时代广场站 下车(1口出)

步行到摩天轮主题公园

学生票貌似60吧

去体验一下世界第一的水上摩天轮....一定要早点去哦。

9点开始运营,晚了会排超级长的队伍!!!还有其他的项目可以玩...玩到下午就可以回去啦。去苏州火车站的吧地铁一号线转二号线就可以了

一号线就是时代广场那边的,转二号线在广济南路站。

玩的开心哈....不懂的打电话问我。

第五篇:有关苏州旅游导游词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以下是“苏州旅游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苏州旅游导游词范文1: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距近临上海、浙江等地,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

苏州旅游导游词范文2:静思园

静思园位于吴江市松陵三里外的庞山湖,由吴江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出巨资建造的,从1993年起,在苏州园林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几位著名设计师的指导下,园主陈金根先生组织了一些能工巧匠奋斗十年,终于在金秋建成的,由费晓通先生命名――“静思园”,取意于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 静思园广66亩(这只是静思园的一期工程,二期正在筹建中),整个园林呈东宅西园的布局,中间为园中最有特色的奇石展览区,园中的建筑,古朴典雅,风雅精致,汲古图新,既有苏州园林的小巧秀雅,又有皇家园林的轩昂气派。

园林中的水系呈二湖一带构局,北面“镜湖”南面“小庞山湖”中间一带“枕河人家”所系。园林中到处可见峰石林立,这些都是名列“四大名石”之首的灵壁石。正所谓水为园林之血脉;石为园林之筋骨;植被是园林之毛皮,构成了园林之躯这幅充满魅力的立体画卷。静思园有三十六景,当你漫步在鹤亭桥时,你会不由的发现那步步高升的石阶,那支撑着桥顶的木柱、金山石柱、汉白玉石柱,交替着园主人奋斗的艰难历程。当你伫立在廊桥上,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徐徐微风扑面而来,謦人心扉,心旷神怡。

走过廊桥,顺着科学家碑廊走出小垂虹经弄碧。一路修竹万竿,曲折环绕,来到廊端“借红轩”。借红轩四面畅豁,三面临水,轻举高敞,视野开阔。每逢依栏环顾时,你会看到北面庞山水抱,景物清幽,云墙缭绕,古木苍柏,湖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步石曲桥,亭台参差,花树扶疏,倒影人画,一派江南水乡风味,南面曲折萦绕,荷香四溢,有道是:“隔岸垂杨笑语,池荷映水新状”。

苏州旅游导游词范文3:河阳山歌馆

河阳山歌馆位于凤凰山西北侧,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为保护和展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而建。馆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派古典风韵,可同苏州园林相媲美。山歌馆以河阳山歌传承的时间与空间为主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区域内人类活动的历史遗存、历史名人、民风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戏台的山歌演艺,游人可充分领略河阳山歌的风采和天籁之音的魅力。

河阳山歌馆内有河阳山歌(宝卷)展示馆、历史文化名人馆、历史文物陈列室、山歌演艺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八大功能场馆。

河阳山歌馆具有6000年历史的河阳山歌是河阳地区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代表作《斫竹歌》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唱响中央电视台,让全国人民充分领略了河阳山歌的无穷魅力,河阳山歌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派古典风韵,可同苏州园林相媲美。在河阳山歌馆,游人可充分了解河阳山歌的产生和传承,还能一品山歌手们的天籁之音。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向山歌手学唱,甚至可以上台表演。

亭台楼阁古朴精致,小桥流水宁静典雅,可同苏州园林相媲美。河阳山歌馆设有河阳山歌展示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历史名人馆、民俗风情长廊、学术研究中心、山歌培训学校、山歌演艺馆、特色展示馆以及凤凰阁等10大功能场所,是集展示演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下载苏州旅游考察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旅游考察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察体会大全

    邦我搞一个总结,昌吉州卉产业培训班学习总结 李开花 下午 14:50:17 由昌吉州林业局主办,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的昌吉州花卉培训班6月24日一7月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林业大学......

    考察体会

    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学习考察体会(一) 2010-10-08 杭州网 洪庆华(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 这次到上海、苏南考察收获很大,回去以后重点围绕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和产......

    考察体会

    东庐中学学习考察体会 周霞体会一: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东庐中学位于南京市的一个偏远地区的溧水县,距县城约有十多公里,真可谓山区农村中学。一个山区农村中学,为什么会有“北学洋......

    考察体会

    考察报告 按照部门活动安排,我们考察组一行7人,在总经理带领下,于2014年7月2日至7月4日,就温泉行业休闲度假旅游的经营情况,赴浙江武义清水湾温泉度假村、唐风温泉度假村、丽水......

    考察体会

    考察体会 2006年10月8日至15日,学校由王希和副校长带队率各高考科目到楚雄一中,建水一中,昆明十中,曲靖一中四所学校考察交流和学习,我作为成员之一,颇有些感受和启发,特作一以下总......

    考察体会

    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体会 新马桥中学陶亮 2009年底,我们有幸在刘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山东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成果,杜郎口中学,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几年之间由教育教学双......

    考察体会

    赴山东教育考察的体会 木头营子中心校:孙杰 3月21日,旗教育局为配合“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组织了由中心校校长、主管文化建设的副校长、中学校长等90余人的教育考察团赴山东......

    苏州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旅游主题形象:寻找浪漫邂逅,探访苏州水乡 ——苏州,江南水乡之旅旅游线路设计: 第一天:观前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平江路 第二天:虎丘———枫桥————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