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笔记
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理问题及调适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如:
第一、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骄傲与激动。
第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媒体过分渲染与扩大使大学生在择业中不知所措,表现出复杂的心态。
讲解: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取向
1.留恋大城市。
2.偏爱经济发达地区。
3.热衷热门行业。
4.苛求专业对口。
5.注重大企业,忽视小企业。
6.谋求效益高的单位。
7.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矛盾
1、有远大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2、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过硬的本领,但结果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择业时期望值过高,容易受到碰壁。因此,理智、客观地评价自己,以正确的心态认识和把握自我在求职就业中非常重要。
3、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
三、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及分析
1、单位性质的误区。有的毕业生认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性质的单位工作就是打工,不算就业,这是个心理误区。应鼓励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到边缘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工作。
2、终身岗位的误区。在任何单位或任何岗位上都不可能是终身制的,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质感一种工作。
3、劳动报酬的误区。现在的问题往往是既想多拿钱,有不想多干活,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要想多拿钱,就必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社会、为企业、为单位创造更多的财富,做更大的贡献。如果我们在择业时过于强调高收入,甚至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不但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还可能失去就业机会。
4、就业取向的误区。
5、流动就业的误区。有的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不始终,认为不合适不要紧,跳槽就是了。这种心理也不正确。但是一个人如果工作变动过于频繁,对自己也是不利的。
6、跟风就业的误区。一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是毫无主见,只是随波逐流,大多数选择在哪里,自己就选择在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也往哪里挤。这是不对的。
7、利用关系的误区。有的毕业生错误的认为,择业竞争不是求职者素质能力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客观上存在这种现象。
8、认为就业政策不够宽松的误区。
9、相互攀比的误区。
10、缺乏主见的误区。部分大学生不认真分析评价自己,缺乏成熟与主见,将就业的决策权交给老师、家长或亲戚朋友来定,这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四、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案例分析
1、焦虑心理:
案例一: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三次试图自杀----不能焦虑过度
案例二: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2、失落心理:案例◆期望值过高
3、矛盾心理:案例◆吊在半空只有啃老
4、嫉妒心理:案例◆嫉妒让人忧
5、攀比心理:盲目攀比不可取。
6、从众心理:案例◆人云亦云反耽误自己
7、自卑心理:缺乏自信,错失良机
8、自负心理:案例◆自负而失败
第二篇: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模板
首先要有前言,不必是华丽的词汇来描述,但是一定要体现自己的内心想法。越简单凝练越好。
然后写规划的年限,就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并且附上姓名。
总体布局规划,大体上了解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个内心的想法。然后步步完成,接近自己的目标,有一定的计划方案。这也是规划书的作用和意义。
对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做出总结,进行筛选,然后抛出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方案和想法。。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规划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对大家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所启发:
蚯蚓的目标阶梯
蚯蚓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蚯蚓不是原名,由于他长得黑矮瘦弱,因而得名。
18岁分开后,我在外为生活四处漂泊奔波;蚯蚓却上了大学,什么事都挺顺当。在这分开的十年里,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年见一次面。每一次我都喜欢问他同一个问题: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相同。下面记录的是蚯蚓每次谈及目标的原话: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好大的口气)!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时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股,三年内用5万炒到300万元(似乎有点实现的可能)。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风光光地结婚(挺现实的想法)。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是不是结婚就会使人成熟)。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这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蚯蚓显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刚开始的时候当技术员,但他没有去细心研究技术,而是去炒股,想赚到300万,后来炒股失败忽而又想当车间主任,最后可能技术也不是很精通,担心下岗名单中不要有他的名字。他这样一个没有规划的人生,显然是很容易失败的。
实际上我们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参考阅读:成功的万能公式
我们要想我们的职业生涯能获得很大成功,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一般规律。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我们在职业生涯领域也是同样。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
摘要: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及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指导 工作体系
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把握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1.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走向“买方”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毕业生就业已逐步由计划分配模式转变为市场配置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于市场化,并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将处于“买方”市场。
2. 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将达到338万人。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仍将会继续增加。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从低端到高端,是一个正三角形。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正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三角形靠近顶端的层面向下移动。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加大,必然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引发质的变化。
3. 我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旧的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效率低、收入低,但就业率高,这就产生了很多隐形的失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这种臃肿的模式必然遭到冲击。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整体上仍处在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一社会转型期,即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转轨。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很多企业为了自己在经济领域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灵活性,结合企业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改进措施,或者重组、或者削减岗位、或者大量压缩职业员工,都在进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来选择、发展和维持他们的劳动力。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处于正在就业当中的大学毕业生,其就业形势自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大气候的影响。与此同时,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为:
1.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就业形势严峻伴随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高校扩招,逐年增加高校招收人数,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而社会就业岗位和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是人力市场需求不但没有明显的增加,就业职位的提供相对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缩减、以考代聘,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量的下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会更加巨大,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学生心理适应滞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重要的人力资源,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竞争力,但是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这必然要求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及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等几个发展阶段,并己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由政府计划和人事部门统一分配,大学生们根本不用考虑找工作的问题,只需要考虑分配的区域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计划分配政策下的大学生们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扩大招生,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当前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大,他们在市场机制的导向下选择职业,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择业和完全实现了市场化。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增加了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性,使其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但是自主性的增强又导致毕业生在某~领域或某一职业的激烈竞争,而在另一领域或职业内却出现了人才相对匮乏的现象。这种供过于求的职场竞争,在大学生理上引起强烈波动,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此沉重的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在就过程中不知所措,进而制约着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系统不完善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十分明显。针对高校扩招后就业难的现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各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投人,并开设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其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能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的高校更少,绝大多数高 校在其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另外,也有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完全形式上的就业指导,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很多学生对将来所要选择的职业没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认识。所以,当他们面临毕业做出职业决策时,显得很盲目、不知所措,感到困难。
4. 大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进行理论教育,导致大学生们只知道书本知识,而如何将这些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十分欠缺。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对当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抱有怀疑态度。另外,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也不能满足社会的期望。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要求所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是了解所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适应性不强。这些都会制约大学生的就业。由于整个社会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而作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大学生在即时的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的印象管理的能力等,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成功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就业。
三、毕业生就业规划
1.正确认识自己
要正确认识所选专业和未来将从事的工作。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其观点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或当国家干部,或 到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造成需求大学生的用人单位招工困难的现象,因此要在读中职前给自己正确的定位。
2.保持良好的心态
近些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确对大学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每位大学生自身,这是内因。社会上,本科生输给大学生的例子不是没有,一位招聘经理曾说 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大学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个人才能、经验、机遇等条件之外,还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合理。人的一生中,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大学生身心都还不成熟,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一个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所以更要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3.提高竞争能力
要积累就业资本。大学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自学考试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才能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摆正就业观和择业观之间的关系
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应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好高骛远。在求职时,不要只想着一步求职到位,应找份工作先干着,大 胆地迈出第一步,把找到第一份工作当做积累经验、学习业务技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及寻求更理想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前面这些都是对就业准备的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还包括就业后的规划拥有了工作后,就该考虑如何保住岗位、如何晋升等等。当然成功只青睐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每5年制定一次目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再做相应的调整。其中要考虑到工作调整、晋升,以及跳槽或者自主创业,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具体选择的。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30岁前不要考虑收入,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
5.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认真准备就业材料,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介绍自己的专长,要增强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
6.提高文化素养,拓展职业生涯
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所以在中职的专业技能学习后,进一步强化学习综合知识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机会和选择非常多,关键是如何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全部回到了最初的认识自我这一点上。其实,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工作是在实践中学习,而学习则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就看自己更需要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是什么了。因为通过后面的分析,会发现先学习比先工作更适合将来的长期发展。
四、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针对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还有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教改中,高校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素质基础。
第五篇:职业规划笔记与感受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笔记及感受
经过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渐渐的对我们的专业和就业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老师们的循循善诱,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了我们巨大的财富,避免了我们可能会犯的不必要的错误,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下面是我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一些课堂比较与自己的感受。
记得郭老师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讲了如何自我探索兴趣和能力技能。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特长都不知道的话,后面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兴趣是我们的第一老师。如果毕业后你从事的是你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枯燥无味,你工作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提不起精神,更别提想在工作中有很大的建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技能,你就不知道该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无法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无法被伯乐所赏识,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区别与一般人,使自己更加突出,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存在。之后又给我们讲了大学各个考试的时间,次数,以及各个证书的含金量和报名费等等。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我们想要考取的证书,有更充分的准备。不至于到大四的时候才想起我什么还没考,抱怨老师什么都没讲等等。
之后是丛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和大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也是,大学课程虽然没有高中那么繁重,但也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高中强调的是成绩而大学更注重的是你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否拥有自我约束能力。我们来大学不仅仅是为了那区区的奖学金,更不是为了来玩耍,大学虽说是象牙塔,但来到了大学,你基本上是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社会。大学更多的是培养我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礼貌的待人处事,独立的思考与清晰的表达能力,有出众的自学能力,勤奋的学习态度,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多读读书,读读名著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任老师曾跟我们讲过为什么要规划我们的职业。我们的生涯可以分成五个类型,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成为顶端的人,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要做得更好,就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生,从规划我们的职业开始。我们要先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的优势与劣势,在特定的情况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最佳的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相信大家都知道跳蚤的实验吧,在一次次的失败过后,原本可以逃出牢笼的跳蚤,在拿掉盖子之后他们仍然无法克服自己心中的障碍,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但身在局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在社会的磨练中,有些人就自甘堕落,碌碌无为,而有些人因为心中怀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屈的灵魂,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取得了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帝不会垂帘懦夫而白掉馅饼,更不会同情弱者。社会是弱肉强食的,适者生存,这就是生存法则。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我们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心中拥有一把衡量的标尺,才能用心去取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保留心中的一份良知,守住自己的底线,做一个无愧于天,无愧于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