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浦社区 2010年治安调解工作计划
北浦社区 2011年治安调解工作计划 为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现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中心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为打造平安社区和推进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组各企业将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全面掌握有效调处本辖区、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调解组织,加强工作责任。
在完善调解组织的基础上,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碰到居民户发生矛盾不管是白天黑夜,要做到随叫随到,公平合理,及时调处好各类矛盾纠纷。
三、预防解决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是调查摸底。对各类矛盾纠纷要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全面排查。把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发现问题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三是认真调处,要按照调解纠纷的程序和方法操作,做好格式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每月上报一次矛盾纠纷信息。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表上报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把矛盾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各组、各企业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狠抓落实。
2、务求实效。按照“面上不漏系统,系统不漏企业,社区不漏居民”的要求排查梳理到位。
3、健全机制。建立健社区、组、户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分析及应急预警机制。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北浦社区综治委
第二篇:北浦社区2009年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
北浦社区2009年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
题突出地区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2009,我社区综治、维稳、安全工作在鹿城镇党委、政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州、市、镇综治和维稳工作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市、镇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平安建设总体部署,把对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牢固树立“保一方平安”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工作机制优势,着力维护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区,促进鹿城发展,为全镇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一年来对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社区综治、维稳、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维护社区辖区稳定,保证广大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基层工作最起码的职责。在抓社区综治工作过程中,我社区始终把保持社会稳定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坚持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社区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与各成员单位签定了责任状,将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层层签定了工作目标责任状。针对我社区实际,对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突出问题地区的整治工作主要是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我社区辖区范围共有学校4所,各学校都与社区签定了责任状,将工作责任具体到部门、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个人,限期调处好”的工作机制。
二、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安全稳定
制度建立后,关键是要落实工作责任。我们采取切实措施,狠抓工作部署和管理,确保我社区学校及周边良好的秩序。
1、集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充分挖掘校园内外教育资源,定期到校举办法制报告,开展安全教育、普法教育、自护教育、犯罪预警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杜绝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确保了学校无邪教组织,没发生过刑事案件,没发生过消防事故。
2、以北浦警务站为基础,进一步充实和壮大在北浦中学校园周边的巡防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积极发挥社区、公安机构的优势,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工作联系,与东城派出所建立了“北浦社区警务站”,传递法制教育工作信息,共商安全防范对策,开展经常性法制安全教育,积极探索三方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社区、公安共同配合,加强对校舍、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的防范控制,及时查处妨碍校园秩序、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小流氓、小混混势力。同时,注意化解影响校园内部的矛盾纠纷确保学校政治稳定。
3、配合有关部门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游戏机房、网吧、音像书刊店,特别是对于师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要进行严格清理整顿,要配合有关部门,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和非法经营者坚决要求予以取缔,对于符合规定的各种文化场所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
4、结合我社区实际,配合市城市管理局,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对于无证经营和影响交通秩序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特别是校门外的油炸摊)等进行了彻底清理,防止引发交通事故和一些集体事件的发生。
5、加强了门卫管理,制定了《门卫管理制度》,不准社会上的人或车辆随便进入校园,如确需进入校园的要征得相关处室领导的同意,同时还要及时登记。不准学生私自出校门,如确需出校门的一定要有班主任以及有关老师的同意,以批条为准,同时还要有相关老师或家长的陪护。
6、集中园内部进行每季度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并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确保校园内一方平安。
7、在学校广泛开展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安全文明班级、无毒学校、交通安全学校、青少年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等一系列文明安全创建活动。各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学校与教育局、班级与学校、学生与班主任层层签定创建责任状。
一年来,我社区对治安混乱地区及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综治维稳和安全工作的职责,切实加强各项防范措施,经常组织检查督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积极组织各类安全活动,确保学校周边及治安问题突出地区良好的环境和秩序,不断促进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及社区良好治安环境的和谐。
鹿城镇北浦社区 二OO九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治安调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的利与弊
一、派出所及个人实习基本情况
2011年2月29日开始,我作为政法干警试点改革第二批公安院校毕业生,依据公安院校毕业实习要求,被学校安排到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北京站派出所为期三个月实习。北京站派出所是“小户籍大治安”工作格局,为我在实习中更好接触基层公安机关基础业务工作、了解公安工作性质、锻炼自身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初来北京站派出所,我就与所里的民警师父们投入到“两会”安保紧张而忙碌的勤务工作中,“两会”安保结束后,我被分到治安巡逻组跟班学习,治安巡逻组主要负责辖区巡逻、民事纠纷现场调解、110处警及治安案件的防控工作。在北京站派出所实习时期间,我注重跟班学习,在跟班过程中积极与老民警交谈,逐渐熟悉了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基本情况,并对现阶段基层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北京站派出所于2001年9月1日正式挂牌,为户籍派出所,辖区范围:东长安街建国门桥至东单路口以南,崇文门东大街(不含北京站及站前广场)以北,崇文门内大街南口至东单路口以东、二环路建国门桥至东便门铁路桥以西,辖区面积1.96平方公里,派出所下设站东、苏州、崇内居民社区,实有人口20457人,其中常住人口6196户,16440人(其中男8265,女8175,集体户10个1061人),出租房屋572户、1005间,暂住人口4017人。派出所共有民警72人;所领导班子6人;民警66人;其中女民警12人;队伍平均年龄44岁,目前派出所共有党员民警52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团员2人;群众18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辖区内有国家海关总署,北京日报社,新闻大厦,北京邮政中心局,恒基中心,中粮广场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北京站地区共有公交线路64条,地铁出入口6处,每日进出站的国内外旅客20多万人次,站区日流动人口100多万人次,是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人、财、物重要集散地。北京站地区的治安秩序长期以来一直是东城区乃至北京市各级领导关注的热点之一。“工作压力大、领导期望高、媒体关注多、群众要求迫切”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北京站派出所工作需要民警具备一般刑事侦查、治安管理、公安群众工作和现场保护的综合性业务知识;要掌握巡逻盘查、盘问、拦堵设卡、基本格斗和询(讯)问技巧的警务技能;要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的利与弊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轻微的行为进行处理的一种特定方式,是我国行政调解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处罚原则,同时也是“规范执法行为、构建合谐警民关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公安派出所应重视做好治安调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治安调解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家常便饭”,它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我在派出所实习时间,发现派出所有的民警工作做了不少却屡屡处于被动,牵扯了大量警力不说,调解不好还容易引发投诉和上访。为此,开始搜集材料和具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案件案情调查研究,谈谈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的利弊之处,为基层派出所更好地提高治安调解能力提供参考。
(一)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的利处
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通过教育疏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交换意见、互谅互让、以一定条件和解,从而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治安调解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尤其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矛盾和纠纷不断增多,人民群众对治安调解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也不断增长,这对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多年以来,基层公安机关运用治安调解手段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治安调解具有程序简便、处理及时、公开公正的优势和特点,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的有效办法。适用治安调解手段解决的治安案件,既能使一些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又能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认识错误,最终使邻里、家庭成员、同事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使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根据北京站派出所辖区的人口构成的实际情况,北京站派出所形成了“小户籍大治安”的工作格局,派出所年均接110报警4700件,治安拘留480人。派出所平均每个月发生治安案件71起,其中经调解解决的就有21起,占总治安案件数的52.5%,有力地维护了北京火车站周边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二是有利于减少犯罪诱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如果简单行事,就事论事,一罚了之,不消除和解决产生民间纠纷的根源,不仅不利于缓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且可能造成双方的积怨,纠纷往往会再度发生,甚至激化矛盾,酿成刑事案件,造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更大的社会危害和财产损失,波及更多的人员,危及社会稳定。在北京站派出所实习期间我注意到,尽管每一位民警调解治安案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注意,那就是不能使纠纷在调解后出现“民转刑”,因此,及时有效地调解处民间纠纷,可以有效减少犯罪诱因,减少并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三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治安案件调解处理,将涉及法律宣传、思想教育、情感交流等许多方面,能进一步建立办案民警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树立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的形象。对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民警依法教育处理而不简单地给予治安处罚,也能减少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对立情绪,对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减少因调解不力引发的上访事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站派出所民警大多是拥有20多年警龄的老民警,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拥有丰富的治安调解工作经验,往往是调解结束了,纠纷的双方对调解民警都很认可,近3年来未曾出现因调解不力引发的上访的事件。
四是有利于降低执法成本。从办案程序上看,治安调解将案件处置在受案阶段,无需再经告知、裁决、送达、执行等法定程序环节;从办案过程看,调解案件只需在办案单位内处置,无需再经法制审核、局领导决定等;从办案要求上看,只要办案单位弄清案件基本事实的情况下,一般就可以实施调解。由此可见,治安调解具有省时省财省人的优越性。北京站派出所辖区人流量大,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因口角纠纷、邻里纠纷、买卖纠纷、经济纠纷、婚姻纠纷、家庭纠纷、用工纠纷、合同纠纷等等,便在“有困难找民警”深入人心的口号下,打的,哭的,闹的,一齐拥进了派出所。有时,一天少则几起,多则上十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文化、素质高的,也有文盲、甚至流氓的。有装穷的,有冒富的;有耍横、耍痞的,有得理不饶人的;有讲理的,有不讲理的,还有既不讲理又不要命的,涉及社会的很多层面和年龄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有时候,派出所简直成了闹市区和自由市场,调解的民警则成为评委、裁判,评说是非,明断曲直,主持公道,扶正压邪,而调解工作的便利性使90%的调解案件可以在一个值班日内得以解决。
(二)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存在的弊端
矛盾纠纷案件的调处是基层维稳工作的重要部分,因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更是基层常发的案件。但在治安案件调解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有的甚至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通过与派出所老民警多次交谈和实际情况调研,其弊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调解作用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派出所里有的民警认识不到治安调解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法律的威慑和打击功能,认为对治安案件进行调解处理,达不到惩处违法者的目的;有的民警执法主体意识不浓,过分依赖调解处理,影响了公安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出现以调代处的现象,使违法者看不到法律的威严。势必造成该调的不调,不该调的乱调,有的是因熟人打招呼碍于情面,有的是看重当事人的一些小恩小惠„„虽然原因多多,但结果却会最终导致执法混乱,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法律的公信力。
2、不重视调解范围
“治安调解是口缸,所有案件往里装。”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如将寻衅滋事、非因纠纷引起的聚众打架斗殴等不符合调解范围的案件予以调解处理,尤其是对一些案件事实调查有困难、取证不足的案件,往往不愿意花功夫进行深入调查,而是寄望于调解结案,最终导致部分案件久调不结,案件积压。有的理解只要是“情节较轻”,有的理解只要是“民间纠纷”,都可以调解结案。对一些情节较重、非纠纷案件也予以调解,没有严格遵守治安调解的四个必备条件。
3、不重视调解程序
治安调解是一种结案方式,其程序性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民警人为简化调解程序,调解随意性大。比如有的对应当受案的不受案,应当调查不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查、应当制作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书的而不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应当立卷的不立卷,导致很多案件都是在调解不成需转入治安处罚程序后,才不得不办理受案手续进行调查取证,给案件办理造成被动,严重的甚至由于最终事实调查不清,无法对案件及时作出处理决定,进而引发上访。少数民警报警登记不能做到及时、认真地填写和录入,特别是一些打架的案件,也不调查取证,当事双方找来时,给调解一下,如果能调解完毕,就按现场调解补记一下;如果调解不了,就一拖再拖,工作非常被动。
4、不重视调解效果
治安调解既有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等原则性要求,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也不进行教育疏导,就进入处罚程序,使调解成了“无用功”,达不到宣传法律、教育群众、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效果。有的民警认为调解干的是“和稀泥”,当的是“和事佬”,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不管是否公平、公正,就算是调解成功,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有的故意损毁财物案件的经济损失了近千元,受害方迫于对方威严只接受了几百元;有的打了对方一下也没有造成任何后果,却因害怕处罚赔偿了好几千元。虽然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但社会效果肯定不理想。
在目前的体制和机制下,公安派出所既肩负辖区社会治安,又肩负着辖区人口管理的综合性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派出所各个班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单位定下的任务指标,既有治安案件拘留人数的指标,又有刑事案件拘留人数的指标,与完成这些指标的任务量相比,治安调解工作在整个基层公安业务中就显得很渺小不被重视,这势必对治安调解工件的开展和民警治安案件调解能力的提升产生冲击和影响,这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发展趋势相背离。
三、基层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公安派出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力量、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发挥好治安调解工作的功能作用,运用调解手段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把公安派出所建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缓冲带”、“救助站”、“着陆场”,就显得更加重要。针对现阶段基层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的自学所思,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正确认识好治安调解
1、正确认识治安调解的作用
治安调解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稳定、增进和谐、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运用这一手段,对符合条件可以调解的案件应尽量进行调解处理。但是,治安调解也不是万能的,对那些主观恶性较大,故意滋事,或者屡教不改的,进行调解处理只能降低法律的威严,起不到教育和震慑的作用,所以我们又不能过分依赖于治安调解。
2、准确把握治安调解的范围
一是明确可以调解的案件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第一条规定:“特别是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如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都可以调解处理。”可见,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由民间纠纷引起的;(2)必须是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且应受治安管理处罚;(3)必须是情节较轻;(4)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愿意调解处理。同时,根据《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或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也可以调解处理。二是明确不能调解的案件范围。对雇凶伤害他人、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累犯、多次伤害他人身体、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案件,即使当事人愿意调解,也不能“以调代罚”。
3、严格遵守治安调解的办案程序
一是使治安调解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凭据,丧失了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使治安调解行为具有了不同的法律后果。《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解释
(二)规定,对曾违反治安管理,经公安机关调解结案的,不属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应予执行行政拘留。如果治安调解后不立卷,将无法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用该规定,产生了不同的法律后果。三是使得调解不成需要转为行政处罚程序办理的案件取证难、处理难,导致案件久拖不结。
(二)认真把握好治安调解
孟建柱部长要求民警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强调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主动适应全面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挑衅、面临复杂情况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规范执法中的语言和动作,切实做到言行文明、举止得当。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把握好治安调解的主动权。
首先,实事求是,是调解的基础和根本。调解要尊重事实,秉公办事,明辨是非。处理任何一桩民间纠纷,公安民警首先须了解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何种行为,何种情节与后果,而后分辨孰对孰错,做到是非曲直了然于心。如一名治安调解员,心中无衡量是非的尺度,则无法进行调解。是非分明后,则要根据事实,秉公办事,决不循私,也不可不分清红皂白,对当事人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其次,调查研究,是调解关键点和突破口。治安调解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分清当事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调解。首先派出所至少要有两名民警及时开展现场调查,依法收集物证,走访知情人获取证言。其次,除伤情严重无法取笔录的情况,对传唤到案的当事人立即取笔录,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真实的情况,民警要对获取的证据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找准案件调解关键点和突破口,调解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再次,注重语言,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俗话讲“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调解民警要善于察言观色,循循善诱,注意语言适度,控制局面,避免激化矛盾或将矛盾引向公安机关。通过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大力宣讲法律政策,启发和引导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违法行为,分清当事各方的责任。让双方知道公安机关在为他们着想和办事,才能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最后,要注重调解前的准备工作。要有最少两名以上的民警参加调解,可以邀请当事人居住地的居委会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参加,准备好调解的场所和茶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研报告
等,赢造一个好的调解环境。另外调解前应经过派出所领导的审核和把关,严格治安调解的法律程序。
总之,各地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地方实际,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依法办事、充分依靠组织、注重社会效果,就一定可以提升自身的治安案件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治安调解工件的社会作用。
第四篇:社区调解工作计划 (精选)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社区调解工作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中心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为打造平安社区和推进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组各企业将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全面掌握有效调处本辖区、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调解组织,加强工作责任。
在完善调解组织的基础上,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碰到居民户发生矛盾不管是白天黑夜,要做到随叫随到,公平合理,及时调处好各类矛盾纠纷,同时要继续保持吸收“五老”人员的良好方法。
三、预防解决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是调查摸底。对各类矛盾纠纷要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全面排查。把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发现问题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三是认真调处,要按照调解纠纷的程序和方法操作,做好格式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工作计划《社区调解工作计划》。每月上报一次矛盾纠纷信息。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表上报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把矛盾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各组、各企业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狠抓落实。
2、务求实效。按照“面上不漏系统,系统不漏企业,社区不漏居民”的要求排查梳理到位。
3、健全机制。建立健社区、组、户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分析及应急预警机制。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制:
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工作原则,党支部书记负责人民调解工作,把维护稳定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全面抓,主管人员具体抓”的要求,把好调解关,处理好群众反映得意见和要求,不能调解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有效的防止群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
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所以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人民调解宣传资料和有关报刊杂志。
三、遵守调解工作原则、纪律。
四、积极向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五、坚持民间纠纷分析报告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回访制度,认真做好调解登记,统计工作,及时向街道司法所反馈信息。
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团体和集体的力量,倾心听取意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把社区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第五篇:北浦社区2009年流动人口管理
北浦社区2011年流动人口管理
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 落实市、镇综治委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摸清我社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楚,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清楚,确实掌握流动人口动态,确保社区内社会稳定,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工作,现将一年来我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地方党委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切实维护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社区发展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决取缔流动人口中利用互联网、假借“直销”等名义的以“拉人头”为主的各种人事传销活动组织,注重查处传销大要案件,对传销活动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严厉惩处,对底层参与传销人员本着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在社区范围内基本或者彻底根除传销活动。杜绝流动人口因拖欠工资等原因发生集体性上访或集众闹事事件的发生,确保社区内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情况
一是成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组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和社区警务室中队长为副组长,社区综治和计生人员及警务室干警为组员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把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是做好社区内流动人口情况摸底排查工作,配合社区计生,警务中队开展了两次流动人口清查,重点清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有无传销行为;辖区单位每季度将本单位流动人口情况报送社区,做到了社区范围内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无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和无违法乱纪情况发生。
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维护和遵守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原则。积极引导流动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极好的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前景,为社会和家庭提供较好的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防止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或集体上访闹事事件发生,确保社区社会稳定。
北浦社区综治委 201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