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电影
红色电影——《雷锋》观后感
暨逢三月雷锋月,我校志愿者组织公映了红色电影《雷锋》。该电影讲诉雷锋同志就对如何报效党和毛主席,从上战场杀敌到为人民做好每一件事的认知的改变;接后的日子里有先后放弃假日休息去工地做义工;送老太回家;给灾区捐款的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那双缝了又补还舍不得扔的袜子,而是雷锋同志在打完球以后连一瓶冰谁都舍不得买的这一段。哎,捐给灾区的那100块钱就是这么省出来的。雷锋的好事当然也是这么积累出来的。
本人不擅长转述故事,请见谅吧!接下来谈谈我的感悟。正如上所说,做善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雷锋并没像黄继光那样挡过子弹,或是董存瑞那样炸过碉堡。他的一生极是平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但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总理等都在号召人们发扬雷锋精神,即使是放到现在还在高谈雷锋精神,所以雷锋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英雄。何以如此威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为身边每一需要的人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每个月只有6块钱,省出几百块。没吃出行帮助几个或是几十个人,以致半个中国的人都认识他。帮队友补一双袜子、多栽一棵树、多捡起一颗螺丝钉……再回观我们的周边,夸夸其谈、泛泛而谈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连喊出的口号都是从网上下载的。不重视实际、不注重我们生活的周边的一切、口号与实际行动相差太远。更别提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细决定成败,坚持最可贵。到这儿不得不再提电影中的一个情节。雷锋舍不得花钱买冰水喝,只喝白开水;一双袜子被战友”指责”过多次。人是群居在一起的,不搜外界干扰是不可
能的,关键在于你能控制自己多少。
既然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有一个我不得不提,那就是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之间的差别。比方说那些工地上的民工们在听说雷锋义务为社会主义添加一块砖时后,大家都在拼命往自己车里多加一些砖头。我不禁在想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思想会如此的单纯,只想着为国家奋斗。当自己有那么一点懈怠时,别人一提醒就能痛改前非。然而现在的我们呢?别人直接指出来也是无动于衷。还说肚子吃不饱时有信仰,当肚子吃饱时思想就复杂呢?再看当雷锋的事迹被传扬出去时大家都在模仿雷锋做些能帮组社会的好事情。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不是也有向雷锋那样的好青年郭明义么?为什么却没掀起当时的那种热潮呢?再有一点,雷锋有个好朋友每个月除津贴以外还要想家里要钱买零食吃。后来在雷锋教导之下,每个月不仅不想家里要钱,还能寄一些钱回家。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位战士的改变不得不说下了大工夫。但现在的我们有过满足么?更别提反过来照顾家里了。过去有人把雷锋的那个时代成为雷锋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难道就不可以说是郭明义的时代么?雷锋时代我们的前辈是那样做的,而郭明义的时代我们确实这么做的。同样不缺乏榜样的两个时代相差太远了啊!到这儿怎么感觉有点愤世嫉俗呢?
雷锋这部电影之中还有一些值得重提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雷锋在想指导员请战时,指导员说了一大堆之后,最后有这么一句”刚才我去找团长时,团长也是这么对我说的。”。嘿,这指导员也真会现学现用!其实这并没什么不好的,活学活用,还用得很妙。这
就是我要重提的,生活之中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每一处都是。看看瞧,这位指导员人家能做指导员不仅仅是战场上流过血,更因为人家会学习。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我们就要多留心些。还有多个心眼什么时候怎么用也是该让我们注意的。再看最后王大力在电影快结束拾给一位老大娘买车票时说的这么一句“我是一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我就觉得他这一句就说的特别地恰当。
且不管电影中的雷锋十全十美是否为真,倒是其中有一段,雷锋深夜读书时,还在书上做了好多记号。这当然不是雷锋一个人的习惯,全国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是喜欢结束看的同学都不喜欢看那些别人在树上圈、勾、划的太多的书,在书上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是中国人看书的习惯,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能理解。但是想毛主席语录这类当时比较少而意义有非凡的书是在不该把自己粗浅的判断加在上面,这样分享时,别人也不方便。这儿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看见好东西时往往会情不自禁,但是也要在陶醉自我时多考虑下结果。
也敲了个把小时了,其实就这部电影还有好多可以讲得,比方说那位老大娘在荒郊野外就放心让雷锋送给他们回家。不过就暂且到此为止吧。留住半颗心
第二篇:红色电影
红色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进行了一场„大扫荡‟。高家村各地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准备作战。根据保护自己,消灭敌人。高家村的干部们想出了不少方法,地道战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在人民民兵队长高传宝和老忠叔的带领下,村民们把地窖挖通,形成了绵延起伏的地道。有一天晚上,日本鬼子山田带领部队夜间偷袭。却被老钟叔看见了,老钟叔飞快的跑向大钟。“铛,铛”村里的人听见了警钟的声音,都躲进了地道里。这时鬼子们知道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冲到警钟前。老钟叔甩动着麻绳,山田一枪发出,老钟叔倒下了。已经受伤的老钟叔,用最后的力气摇响了警钟,从腰间拿出炸药,与日本鬼子一起炸成了灰烬……
警钟声回响在山间,永远的印在了人们的心里。鬼子们的这次行动没成功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攻进了高家庄。所有的人都钻进了隐藏好的地道里。狡猾的鬼子一会儿就找到了地道口,但他们不敢贸然冲进地道里,居然用几台抽水机轮番地往地道里灌水,毒气也在鼓风机的煽动下,直扑地道!但是村民们的地道几经改造以后,又能防水,还能防毒!水呢,就让它流回原处。队长高传宝用手将水一点点的推向他们设计好的蓄水地方里,村民也跟着干了起来。鬼子已经没有了花招,无可奈何。他们要开始动手了!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冀中的平原上,到处都是反抗和武装,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战斗的滚滚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闭目反思,在当今各种物资充沛、设备齐全的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里,我们的国家面对周边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我们的民族又该怎样面对着世界烈强的窥觑?钩鱼岛的纷争、台海的风云,无一不在警示着我们的国人绝不能安于现状,而要像冀中平原根据地的群众们那样居安思危,要不断增强国力,加强国防力量,绝不能让历史重演,要让我们的祖国矗立在世界之巅。
第三篇:经典红色电影
经典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激昂的旋律,震撼人心的歌声,来自于经典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闪闪红星》。其实作为90后的我来说,对于这部七十年代红色经典电影原本并不熟悉,只是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然而,这部经典的儿童电影在我父母那辈儿可谓是印象深刻,当电视上播放《红星闪闪》时,就会跟着节奏哼唱,提起主人翁潘冬子,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也对这部令人为之振奋的经典红色电影深深地吸引了。
《闪闪的红星》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靠着闪闪红星的指引,同胡汉三机智勇敢斗争。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和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从一名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红军的队伍,踏上了新的征途的故事。
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土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其中很多画面都让我深有感触,不禁感叹红军的英勇、机智、忘我的精神。潘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我就想到自己平常因为一点儿痛楚就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受了重伤却不用麻药手术呢?这种疼痛如果不是心中强烈的信念是无法克服忍耐的。又想到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因为药品有限而痛苦挣扎、无法治愈的战士肯定数不胜
数。潘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活活烧死,残酷的刑法,不灭的灵魂。看到这里,觉得这颗闪闪红星是多么的伟大、那么的意味深远,是血的流淌,是精神的远扬。然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失去母亲的潘冬子却表现出异于同龄小孩的坚强,都说有妈的孩子想块儿宝,失去至亲的潘冬子并没有一直处在悲痛的情绪中,他明白革命成功才是祭奠母亲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聪明的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对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机警聪明。心中充满雄心壮志,对恶势力不屈服,一心为了加入红军队伍帮助受苦受难的群众而拼搏……不仅如此,潘冬子年纪幼小就已经能够承担家里的劳务,打柴做饭,相比我现在这个年龄,作为一名大学生还不如一名10岁大的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硝烟滚滚,不同于当时动荡的年代,但是潘冬子的形象依然是我们当今学生的楷模,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给父母的童年留有深刻印象,不光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大家对电影比较新鲜,对电影的画面感兴趣以外,最
重要的一点是对潘冬子的佩服之情,对红军的仰慕之情。同样是同龄大的孩子,潘冬子能够不畏强权与胡汉三的勇敢斗争,不仅让他们佩服同时也使我感叹不已;红军斗争敌人,牺牲小我解救出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被他们的精神所膜拜。
没有了战火纷飞,没有了硝烟弥漫,是红军的艰苦抗战,革命者的伟大牺牲换来了我们如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在初中高中经历过短暂的学军、学农生活,能够浅浅地感觉到他们的艰辛,能明白当时他们的辛苦努力,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精神。想到他们所付出的换来今天我得到的,心里就想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加倍珍惜。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潘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潘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我相信我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落实到实处,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生活是充满荆棘的,它是有它的生存法则的,遇到困难退缩的人会被淘汰,不付出努力就想不劳而获的也会被淘汰。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心中要有一团火,一团追求梦想努力拼搏的火,要有信念,不要随波逐流,像潘冬子一样,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断努力奋勇拼搏着。
《闪闪红星》,一个影响着一代人的故事,第一次有了少年英雄的概念,第一次有了崇拜的偶像,第一次开始分辨好坏,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人民艰难坎坷的历史,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回味这个故事,它纯真美好表露无遗,还有那炙热的革命情感。可爱的人物形象令人喜爱不已,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是祖国的明天,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让我们为着心中相同的目标前进吧!
第四篇: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电影《世纪大阅兵》观后感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世纪大阅兵》这部电影讲述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大为壮观的就是阅兵仪式,整个仪式震撼人心十分壮观。时间曾今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尽受欺凌的名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亿万炎黄子孙欢呼雀跃。沉睡了千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世界之林。这是一个沸腾向上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还是阅兵大典总指挥员和司令员依次对静止状态的士兵进行检阅。检阅完毕后海、陆、空三军还在天安门楼前进行表演,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那个齐步走,都不能用整齐来形容了,手臂挥的角度脚抬的角度都差不多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滥竽充数,简直不敢相信我都觉得这些动作完全出于一个人。可这些士兵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泪水啊,其中还展示了各军的武器,由轻到重由低到高由大到小看得我是眼花缭乱,所有武器浑合一体形成了强大阵容。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要想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就一定要确定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观念,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时刻做好准备。其次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多忙,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时,我们都必须停下脚步一边注视着国旗行队礼一边响亮地唱起国歌。平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第五篇:红色电影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这激情四射的高中,我们逐渐走入了更加残酷的高三时期,我们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和压力,对,在这个时期,我们更需要去努力去奋斗,今天看了一步叫《建国大业》的红色电影,颇有启发,下面是我的感悟。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辛亥革命》 观后感
冲破封建腐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摸爬滚打的黑暗,迎来了千年来自由平等的第一缕曙光。近代中国历史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对中华民族的侵略都重创着中华人民的尊严,挑战者人民的底线,也激发着人们对祖国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使命的渴望,这个年代发生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故事。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而时一大批有识之士奋起反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面对清政府无能屈就哀叹时,幸而看到的还有一群稚气未脱的青年,他们青春年少却胸怀大志,何为大势所趋,何为民族所益,这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除了满腔热情与革命救国的意志外,仅有一封封绝笔家书。一场广州起义,一批烈士英魂,革命的路是曲折艰辛的,一次失败却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不断涌起的反清热潮正如林觉民不向清朝政府屈服,死前所言:当今世界列强,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岂能不思革命。孙文先生说过,中国积弱,在今天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皇室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个个都苟且偷生,蒙昧无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即便满腹才华,也绝不苟且与封建帝国,豪言犹当在耳: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逝者已矣,而志长存。
在硝烟与战场中,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用血肉之躯攻克的是一寸又一寸的封建枷锁。黄兴在国内领导起义,率领黄兴军与清政府抗衡;孙文在海外激起华侨同胞共同的决心,募捐款项,为国内的战事提供支持,同时远赴欧洲洽谈借款之事。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都传达了革命党人以及百姓向往自由平等的决心,用决心打破了欧洲银行利益的幻念。多方的支持,得到了国际友人的相助,这场革命终将胜利。无论最后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是否将这场革命的胜利扭曲,社会的大思潮正在蔓延,五千年的帝王专制覆灭,所抛开的一步仅仅是长辫或是一家专政,而是名族的觉醒。
在闭塞的深渊边苦苦挣扎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一场浩浩荡荡革命的洗礼之后,褪去了沉重的枷锁,辛亥革命带去的解放是没有一场变革可以比拟的,那些牺牲的志士不会被任何人所遗忘,他们的英魂长存。如孙文所言,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
《地道战》观后感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记忆最深刻的一页,这也是我国人民最后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我国人民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中也发生了许多触人心弦的战役。
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影片,《地道战》上映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部影片在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久演不衰,其原因何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电影事业的繁荣,可以说是不无裨益。
要细究《地道战》青春永葆,魅力永驻的原因,我看主要还在其传统的“寓教于乐”的审美价值取向。
首先,从它的“乐”,也就是营造其娱乐功能的因素来看,不外乎三点:一是有一个波澜迭起,引人入胜的故事。《地道战》主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英勇游击战争,这个大题材并不容易驾驭;而作为一部“教学片”,它主要的任务又是介绍地道战的方法、特点,弄不好就极易流入解说、诠释的枯燥。影片的制作者明智地以“一斑窥全豹”的方法,从高家庄群众与黑风口据点敌人斗争的视点切入,运用传统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就为沉闷的教学找到了一个鲜活的载体,并由此而生发出动人的故事。交错其间的老村长报警,敌人乔装武工队等一系列的惊险情节的安排,即我们传统戏剧中“戏眼”的运用,便使影片产生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效果。其二是巧妙引导观众思维的投入和参与,从要不要挖掘地道到地道如何挖,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村落地道到地道网络,这些问题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提出,让观众和剧中人一道思考,共同解决,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身临其境,获得一种参与的紧张和成功的快感。其三是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大大强化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诸如三田队长、汤司令的一些台词,鬼子进庄的音乐,影片的主题歌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熟悉和传唱。
其次是《地道战》的“教”。孔子有“诗、观、群、怨”说,中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地道战》的教育作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效益又是什么呢?一是让观众全面学习和具体了解当年地道战的作战方法(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战争中,地道是否仍有当年的地位和作用显然值得研究);二是使今天的人们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威力,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我们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呼唤人们时时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受到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组织群众来观看这部影片,就有其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的发展也决定了某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审美趣味的落后,再加上四十年前那种“左”的思维定势的制约,像《地道战》这样严肃的战争题材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处理,淡化战争的残酷,淡化我方的惨烈牺牲和代价,对人物高大全的脸谱、程式化的表现,影响了人物的立体塑造,影响了人们对历史客观、全面的认识,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些遗憾和缺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老百姓有其喜闻乐见的东西。对于当今在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困惑、迷惘的中国电影,如果能从自己幼稚年代产生的《地道战》等一批受到起观众钟爱的作品中,冷静地反思得失成败,认真地总结、扬弃,那么必定能走向清醒,走向成熟。
开天辟地观后感
在中国“开天辟地”象征着伟大的首创精神。他是打破一个旧的黑暗和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晴朗而纯净的天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先驱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片暂新的天地。
1919年5月,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和“巴黎和会”的侮辱,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中国最早觉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创建无产阶级的政党,虽然经历了种种艰难坎坷,终于在1921年7月的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影片真实地描绘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王尽美、邓恩铭等“一大”代表在建党历程中的革命实践,也刻画了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等历史人物的复杂心态。虽然我们只是看了影片的上部,仍感触很深。
当时很多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毛泽东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为了革命,他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别人住,自己家的田地给他人家种,自己家欠别人的钱一次性还清,别人欠他们的钱,却要一笔勾销。把自己的一家亲人都献给了革命……
喜欢这部电影源于对历史的热情,特别是1840年后的中国近代史;也是源于对1919年那一场运动之后,思潮云涌、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的向往;也是源于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拜。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印象中没有什么热闹非凡的庆祝场景,看了一本《“五四”九十周年祭》的书,这一年也就这么过去了。今年却不同,红歌唱遍大江南北,凡是能被动员的,只要具备基本的说唱能力,都被动员起来,包括3岁的幼儿园孩子。
其实,我倒认为“五四”的历史意义更为深远,没有“五四”的铺垫也不会有1921年的开天辟地,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的延续和结果。不理解“五四”,也就难于理解1921。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使先进青年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着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可以说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如今,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怎能不为之自豪?回想着那五四运动激情澎湃的一幕幕,怎能不为之骄傲?听着那似乎仍在耳边缭绕的口号声,又怎能不为之激动?
我们作为21世纪世纪的先进青年,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朋友们,让我们向《开天辟地》中的革命先辈们学习、致敬吧,让我们在新的世纪,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雷锋》观后感
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并不断的为人民服务。第七周我们观看了《雷锋》的电影,让我倍受感动,他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比如:他牺牲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去工地帮忙;捐款给灾区人民等等。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歌颂。
其中有一个场景最令我感慨:在篮球比赛的时候,一场篮球比赛下来,战士们都热得汗流浃背,许多人都去买汽水来解渴,他的同事说:“雷锋,喝汽水吧,才一毛五分钱一瓶。”而雷峰却说:“喝白开水也一样解渴。”这时,想想我们自己,真是羞愧万分,我们想的就是怎样吃好、玩好,怎样让自己过得开心。不懂得勤俭节约。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最后因公殉职,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时刻为人民服务,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雷锋正好是这种精神的化身。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学生,在学校里,我们要认真读书,遵纪守法,这样才是对自己的负责;作为儿女,我们应该以孝为先,尊敬长辈,爱护幼小;作为同学,我们更应该团结互助,互相友爱,共创美好人生。雷锋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用平凡的小事铸就了不平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我们耳边再熟悉不过的雷锋格言了。雷锋说了这句话,并做到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了:在建筑工地义务劳动,给素不相识的人买车票,帮助老大娘找亲人,……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帮助大家,却从未告诉别人他的名字。
当时雷锋一个月只有6元钱的部队补贴费,他一点一点的积攒,好不容易攒到100元钱了,他全部捐给灾区。他自己的鞋破了,舍不得买新的,在旧鞋上打补丁,补丁一个摞一个。战友问他:“你为什么不买双新鞋穿呢?这一个摞一个的补丁不咯脚吗?”他认真的回答:“鞋还能穿就行,省的钱可以去帮助别人。”
扳着指头算算,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年了,可雷锋精神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现在生活中,也有像雷锋一样的大好人,无时无刻的帮助着我们。————————
今天,看完了《雷锋》这部电影后,雷锋光辉而又伟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的心中思绪万千。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他用他那短暂的二十二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放出了熠熠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