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拿破仑传》后感
读《拿破仑传》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回望我的读书生涯,也感叹我阅读过许多书籍,但读过的书中最让我回味和有很深的感触的莫过于《拿破仑传》了,这位曾经把阿尔卑斯山都踩在脚下的男人值得我们为他感自豪。
《拿破仑传》讲述的是波拿巴·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他于1769年生在科西嘉岛(法国地中海南部的一个小岛)上,在法国大革命中崭露头角,在乱世中,毫无经验,毫无背景(拿破仑是一个没落贵族的成员),他只是靠着自己的超凡的军事能力于1796年被升为意大利法国司令,又在1798年远征埃及中名扬世界,回国之后,他又抓住政府的弱点,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果断的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雾月政变”,并在1804年摇身一变成为法国独裁统治者,在期间,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拿破仑法典》颁布了,留给后世巨大的财产。当他站在欧洲巅峰的时候,1813年却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他被流放了,流放到意大利沿海叫巴呃尔已的小岛上。他没有沉沦,次年,他又卷土重来。复辟他昔日的王朝,可惜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滑铁卢的失败成为了他的致命伤,最后于1821年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上孤独的死去。英雄的悲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没段故事总有他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他的回忆。在我看来:拿破仑这伟大的一生应让我们铭记,铭记他的功与过,铭记他勇敢斗争的精神,铭记他他在他的时代留下的贡献。同时,拿破仑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只不过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没有华丽的背景,却在历史上留下华丽的背影。也许很多人指责他的当年侵犯他国的行为,为他称帝独裁感到厌恶。但他粉粹欧洲反法联盟武装干涉,打乱了欧洲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等等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欧洲人民的心中。
恩格斯说过:拿破仑甚至在遭到失败的进军中也是一位伟大的统帅。在我看来也是这样,他虽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但他在历史上永远是伟大的。这就是恩格斯对他的评价。他之所以在历史上是伟大的,不仅是他拥有华丽的军事才能,更是因为他用于拼搏,敢于斗争的顽强的精神。我从初中开始一直都是个历史迷,因为我喜欢了解过去的一切,我读过很多的历史书籍,其中有《全球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丘吉尔传》,《罗斯福传》等。但我看到这本《拿破仑传》时,我对历史又有了一种新的看法: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的功与过应如何定论,历史就是让我们对过去吸取教训。同时《拿破仑传》教我们在生活中,即使我们的出身没有背景,只要经过拼搏,实现梦想就在前方。
如今,巨星的陨落的历史我们也要坦然面对,他说过: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世在拼搏奋斗,他的伟大绝对是历史的绝唱。
第二篇:读《拿破仑传》后感
读《拿破仑传》后感
《拿破仑传》(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这个德国人写的挺好的,像小说一样,描述的很有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仿佛拿破仑就在你面前发号施令。
不过,这种外国人写的书,读着还是费力的,我是去年这个时候读了前四章:岛、溪、江、海。这两天才读完了最后一章:岩。
最后这一章,也算是拿破仑一生的总结了。
1、造成他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成功:他是那个时期欧洲唯一出身行伍的皇帝,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健康的体魄、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荣誉感、不竭的精力...与生俱来的【野心】,让他称霸天下。
失败:表面上看,是滑铁卢战役,他身体有毛病,下达指令晚了半天,那个时候他有胃病,身体状况不大好了,延误了战机。
他自己说:是因为自己【欲望】太多,咎由自取,太过于自负。
我肤浅的认为(也许是错误的),他一个草根,一个泥腿子,一个出身贫寒的军人(抱歉,不是瞧不起他的出身),是根本改变不了欧洲的社会环境的,与贵族格格不入。法兰西让他当皇帝,是因为他能征善战,为什么要打仗?战争解决危机,让贫穷的人活下来,可是欧洲是精英社会,贵族社会,他们不管穷人死活的,拿破仑打赢战争,是好还是坏?
就跟特朗普一样,代表着美国中下层人民的利益,最终的结局是一样的。
这种社会体制是改变不了的。
2、我提炼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以我的性格,应该是很崇拜拿破仑的,没错,确实崇拜。可是,最近一两年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感悟。
激情万丈的时刻离我渐行渐远,中庸之道,灰度文化慢慢走进我的世界。
原则:外圆内方,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他人,唯有改变自己。顺势而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3、真知灼见的认同与否定?
认同:如果我儿子的心中没有燃起神圣的火焰,没有任何向善之心,那么你们告诉他一切,他所学到的一切都将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要他有向善之心,就足以成就伟业。我希望,他能配上他的使命。
不认同:将欧洲统一为不可分的联邦。(太难了,他们没有文化,他们都是贵族,鼻孔朝天那种,太牛了,都自负,谁也瞧不起谁。而且不可能共同富裕的,穷人一辈子都是穷人,贵族不会把财富分享出去)
4、他这一生:
16岁少尉、25岁准将、26岁统帅、27岁意大利军指挥、29岁埃及金字塔战役、30岁雾月十八政变、35岁加冕皇帝、43岁莫斯科战役、46岁滑铁卢战役、46岁被囚禁英国的小岛、52岁逝世。
《拿破仑传》是我读的第一本人物传记,因为朋友的推荐,也因为练习《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的方法。
我还有《诸时健传》、《普京传》、《杰克韦尔奇传》,下一步还想看看《曾国藩传》、《毛泽东选集》等等。
第三篇:读《拿破仑传》有感
读《拿破仑传》有感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严酷的母亲。
1778年,拿破仑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父亲、舅舅约瑟夫·费舍及兄长约瑟夫离开母亲从阿雅克肖港出发前往法国。从此以后,兄长约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仑去了军校,舅舅做了神职人员,四人去法标志着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从此结束。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没有波澜起伏,但军校的生活却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仅仅9岁的他便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优越性,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了拿破仑成功前对于提高自己的地位的渴望,因为这种渴望,所以他不怕苦痛,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他毫不畏惧付出与艰辛。这种勇气来源于他心中坚定地梦想。我从拿破仑的奋斗史中感受到了坚定的梦想带给一个人的强大的力量。我在心中默默问问自己现在的理想是什么?虽然长大后的未来我还想不清楚,但是现在我想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在心中反复地坚定着强化着这个微小的理想,希望它可以变成一种勇气,让我不惧一切困难,不再无所事事,激励着我每天都能向着我的小目标前进一点。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成年后的拿破仑既有丰功伟绩,却也发动战争破环和平。我认为他的雄心和欲望有些过分膨胀,这是不值得推崇和效仿的,并且拿破仑本身有过人的天赋和才能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所以他人生中的成就只能说是他个人书写的一段传奇,并不适合每个人学习效仿。对权势有着无尽的欲望的人最终也必将被自己的野心所毁灭,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理想和追求要有,但是欲望却不能过分膨胀,要时刻脚踏实地,认清自己,才能有一个美丽人生。
第四篇:读拿破仑传有感.do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1)班
刘慧
学号:0927403022
读《拿破仑传》有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人文类的书,一直都对拿破仑的故事比较好奇,于是就去图书馆借了本《拿破仑传》。《拿破仑传》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一直以来最欣赏的军事家就是拿破仑,仔细走近他会发现他更具魅力,不仅是法国人的英雄,更是人类历史的创造与改编者。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意大利没落的家族中,在他出生不久前,热那亚把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科西嘉出售给法国。拿破仑9岁便进入了军校学习,那时的拿破仑是一个特别孤僻的男孩,他从不喜欢跟别人说话,也不讨人喜欢,他没有任何朋友,没有任何知己。9岁的他便已明白,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却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他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他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成为他心智的源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却坐到了法国皇帝的宝座上。他总是一个人躲进图书馆看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和研究科西嘉的历史地理,他对伏尔泰、卢梭关于科西嘉的书特别感兴趣。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他要与保利携手合作,解放科西嘉,尽全力整治这些法国人。但他后来却与保利发生了分歧,因为他支持法国制宪议会的决议,拥护法国的民主政体,并认为法国革命为科西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是,他不在痛恨法国,后来反而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正是他自身的努力再次为自己创造机会,保王党看中了他并将他视为维持自己寿命的军事武器。拿破仑又一次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大炮狂轰敌人,名利、荣誉接踵而至。此时的他虽然名声大振,官衔仍是很小,政府也没重用他。机遇仿佛是拿破仑永久的护身符,他凭借不可比拟的战略方针,鼓动政府收复欧洲失地,勉励将士英勇斗争。欧洲几乎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拿破仑也终究成就了皇帝的美梦,南征北战,兴国安邦,打败了七次反法联盟,创建了举世帝国。可惜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他注定失败,也注定不朽。不久后,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在对反法联盟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使得拿破仑的声誉越来越大,当然,他对权利的欲望也越来越大,最后当上了法国第一执政,不久又变成了终身执政。在执政道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可是他对荣誉的渴望使得他必须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其中包括了对饿奥战争,对西班牙的不义之战,为了小小的利益而侵害西班牙的主权,后来陷于西班牙战争中不能自拔。但最后,他还是倒下了,我想他是被自己打败的,或者说是被自己好战的心打败的。他应该知道当时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他应该知道孤军深入俄国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他也应该知道战线太长以及恶劣的天气都会对他的军队产生许多不利。但是,他还是没有停止战争的脚步。拿破仑确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是一名称职的将军。他对待士兵如同子弟,但是他的用人之术却不怎么高明。他远征俄国时,国内已经有一股反对他的势力存在了,而在军队里却没有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将来为他排忧解难;同时,他的弟兄无德无能,只忙于个人的利益。他的战将却乏大军团作战的经验与素质,当拿破仑没有给他们具体指示时,他们就不能随机行事,而是按兵不动,不知怎么办,这是战争中最不容犯的错误。
拿破仑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他率领5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我们知道,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战争的范围一旦超出了本土,战争的性质就可能发生本质上的转变,由反侵略战争演变为侵略战争,由正义的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战争。拿破仑的远征恰恰使这场反抗反法同盟的正义战争演变为了一场侵略战争,随之战争双方的身份发生互换,拿破仑的军队由反侵略者变为了侵略者,这势必激起俄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正是由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存在,这种反抗必将越来越强。同时,俄国的地理环境是迫使拿破仑远征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俄国的冬天异常寒冷,作为战略指挥家并没有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低估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抗争决心,认为只要远征军逼近莫斯科,沙皇就会妥协,然而他所得到的只是大火中的莫斯科,是远征军缺少补给的困境。拿破仑对埃及、西班牙的远征同样失败于上面的分析。
用人,这个问题不得不再次提及,拿破仑的用人失误导致了他的惨败。他把自己的弟兄封王拜将,然而他们却昏聩无能,根本就不能替拿破仑排忧,而是给他添乱。拿破仑手下没有誓师效忠他的臣子,没有与之共患难、且德才兼备的好友,他一个人独撑大厦,但是敌人太强大了,他可以敌得住敌人的一次、两次攻击,但终究大厦将倾,他的力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也就被推翻了。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拿破仑在远征意大利期间,屡屡思念到他的新婚妻子约瑟芬,他利用休战的点滴空闲给她写了一封又一封充满柔情蜜意的情书。然而,拿破仑热情洋溢的来信,并没有打动约瑟芬的心,因为她不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而是一位再嫁的寡妇。她嫁给拿破仑,物质需要重于精神。她一向挥金如土,前夫的去世使她的人生旅途变成了灰暗色。如今她嫁给前程似锦的拿破仑,她要在巴黎好好地享受所得到的一切。因而,她对拿破仑的那些热烈的来信,总是不理不睬,有时顶多只是写一些公式般的回信。她越是对他不诚心,他越发对她眷念。他三番五次写信请她速往前线与他相会,她以“怀孕不能动身”为借口拒绝了他。
拿破仑得知约瑟芬怀孕,激动得泪流满面。后来他获悉约瑟芬并没有怀孕,就再一次要求约瑟芬前往意大利。约瑟芬被拿破仑缠得不耐烦了,只好动身前往。
约瑟芬的到来使拿破仑欣喜万分。他们在米兰短暂相聚之后,拿破仑又上前线去了。善于交际的约瑟芬并没有感到孤独,她很快在米兰形成了自己的娱乐圈。拿破仑一面在战场上拚死冲杀,一面思念着爱妻约瑟芬,一旦得闲,便纵马驰骋,直奔米兰,奔向心爱的约瑟芬怀抱。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失望,约瑟芬走了,她到热那亚去了,因为那里有一个奢华的舞会,她在那里可以纵情狂欢。年轻的将军此时疑虑重重,内心交织着无以言状的爱与怨。
拿破仑又回到疆场冲杀了,而约瑟芬却与年轻的夏尔中尉开始了他们的浪漫史约瑟芬的背叛给拿破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许就是伟人的悲哀吧!
天妒其才,他终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他已经倦了,他完成了他的任务,这样,一头雄狮倒下了,伴着暴风雨,就像他来时那般壮美,他去的凄美,却也动人。但他的雄魂永远吸引着世人,他的神秘永远留给了后人。
当大多数人屈服于命运时,拿破仑却始终挺直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所谓天欲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青年时期的拿破仑并没有在穷困潦倒中自暴自弃,也没有因为生活窘迫和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而放弃钻研政治和战略问题,而是坚定地为有朝一日大展宏图做着准备。即使是第一次被迫退位流放,拿破仑仍敢于卷土重来。是的,在人生困难的时候永远不要被暂时飘过的乌云所困扰。
一个人凭借着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努力,凭借知识和能力,为了光荣与梦想,就像拿破仑那样,又有什么可以横亘在他面前呢?循着伟人的脚步,我们何惧前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我们不应该逃避拿破仑的失败,当他凭借着个人的能力做到了法国皇帝,野心膨胀头脑发热,不注意结交盟友,而导致出现了与他敌对的同盟,这样他的失败就是时间问题了,但即便是这样,在军事法庭的判决中,也只是解除了他所有的爵位流放于圣赫勒岛而已。
总而言之,拿破仑极具美丽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记住拿破仑的语录。“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人生之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为政之道就是要勇往直前,有进无退”。我们应该做好的实践者,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无私博大的胸怀,永不放弃的精神,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定地自信心......
第五篇:读拿破仑传有感
读拿破仑传有感
我们潜心数个世纪;
在恢宏的精神之光下遍览无疑;
渺小之物尽离去;
唯海与洲凝重伫立。
——歌德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看到的是一个古罗马的征战南北的皇帝。他出生于科西嘉岛,带着岛上代代相传的勇气、不屈和意大利的浓重家族观念,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学校里忘我学习;战场上快速成长;土伦战役展露军事头角;平保皇叛乱成为政坛新星;征服意大利赢得极高声誉。远征埃及失利;雾月政变掌权。加冕称帝,颁布法典。多次打退反法同盟,乘胜扩大法国疆域。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反法同盟趁虚而入被迫退位。不气馁重建百日王朝,失时机兵败滑铁卢。错投英流放孤岛,孤一生含恨驾崩。
是什么让一个区区中尉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是什么让一个行伍出身的瘦小青年独占大段历史而无人与之相争?又是什么让十九世纪的整个欧洲因一个骑着战马的矮个而颤栗? 鲁特维克把他归为:自信,精力和想象力。自信和精力自不必说,那一个征服者会令敌人闻风丧胆,那一个独裁者不是神经高度紧张的批阅文件。只是这奇特的想象力不好琢磨。看了,鲁特威克解释道想象力体现在:计划的变更、政务的处理、军事的指挥。以下是我的理解: 拿破仑一生有三个大计划,解放科西嘉、征服亚洲、统一欧洲。他的这些计划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童年和少年以及青年时代,他都作为一个复仇者想解放他的家乡,但当他三 次领导失败后,他被逐出科西嘉岛,这个计划由此搁浅。征战的胜利和支持者的增多使他酝酿并进行这他的下一个计划——征服亚洲,做亚历山大第二。但他的“新东方帝国的梦想撞上了英联邦帝国的既成事实。”法国舰队在地中海被英国全部歼灭时,有一次,这个庞大的 计划搁浅了。面对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和政治,他又在为自己最后一个目标努力(他当时可能没有想到是最后一个),就是这样,他自己都承认,“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哪的人是走不远的。”
面对繁杂的政务,这个独裁者总是显得得心应手,内政、外交。他从青年征战开始,就在用灵巧的战术。他总是在自己得胜时与对方提出条件,进行谈判。以武力为后盾自然是谈判的基础,但谁又能不佩服他对人心的研究呢?他把握住了对手心理上的瞬间微妙的愿望,进而提出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条件。想象力的运用使他不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更能作为一名卓识的政治家出现在世人面前。拿破仑的军事指挥艺术我并不能理解。但它的确曾说军事指挥是一种艺术,应该是最高级的艺术。他曾说过“我对权利的爱就如同艺术家对小提琴的爱。”也许军事也是这样的吧。他曾说他对战争中的一瞬间灵感促使他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这或许是艺术,但这种艺术是建立在完全精准的计算上的,也许他对于经验的积累已经内化而错以为那是艺术或灵感。是的,很可能,天才都是这样的。另外一点是我很看中的,书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对他不屈不挠,不具失败的品质进行描写,但通读整本书我总觉得被这种气氛环绕。为解放科西嘉进行3次努力,3次失败,在同一件事上失败3次谁会对自己仍然充满信心呢?第一次被反法联军赶下台,流放时的他仍然没有一点绝望,在岛上一刻不停地建设,并且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更有勇气东山再起。用书中一句话——他,屡试屡败!难道每一个奋进者的青春都是用一连串的挫折构成的吗? 这是一个永不安宁的灵魂,即使是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法国~~~陆军统帅”
是什么毁了他?是叛徒的出卖?是联合绞杀的压力?是民众的背弃?是帝制? 从个人角度上来讲,是自信,精力,想象力。他成功的因素也是他失败的原因。
他的自信,或者称作自负。给他带来了战争的胜利,权利接踵而来。他有了地位,有了金钱,有了一切,他并不为这些所绊。但他想要这些变成荣誉,光辉他的祖先,传给他的后代,让波拿巴家族拥有这一切。而祖先和后代都不是他能独立完成的。自信与正统首次摩擦产生了矛盾。于是他的思想变了,从一个革命者变成正统君主,并且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欧洲其他帝王的好感,反而惹怒民主人士,得不偿失。
他的精力,本身并没有给他惹来多大麻烦,但它的确有影响。拿破仑一天要批阅成百上千的文件,一刻不停地工作,周围的人无法跟上他们皇帝的节奏。其实没什么。但他的精力随着年龄渐长而渐少,以至于在战场上的他似乎已不能精准无误,加上家族遗传的胃病,他在该追击敌军时犯病耽搁了时机,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或者是因为年老不能准确判断,抓住战机。俄罗斯和滑铁卢的惨败多少都有这个因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的想象力。因为加上自信自负的力量,这种纵横驰骋的想象力更具杀伤力,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他的想象最不该到达的地方就是埃及和俄罗斯。埃及是法兰西海上部队损失惨重,俄罗斯的该死的气候和广袤的纵深使法军元气大伤。同时,对自己的亲信,我相信拿破仑应有所察觉,身边的人的野心和叛变,但他却不对他们进行制止,他过于相信别人,有时有太不相信别人,这种矛盾的气质在艺术家身上才能找到。
另外有一点,不是它自身的原因,而是他所处的时代。19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刚刚开始传播,虽然欧洲人知道了自由平等,知道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他们仍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拿破仑认为在这个外面不安稳,国家处于特殊状态时,权利集中到 一个人手中更妥善,而民众只要平等即可,平等就意味着自由。但法国群众不买账。他想要建立的欧罗巴合众国,我觉得可能就是欧盟这样一个组织,但比欧盟更集中,他希望,欧洲各民族都在一个国家的管理下,统一货币度量衡,在欧洲境内的任何地方旅游都像在自己国家一样。他的想法在那时是很先进的,就连21世纪的今天都还没有实现那样的统一。天才的眼光总是时下人不能理解的,需要时间和历史的铺陈,后世才能理解并把他奉为伟人。波拿巴的倾向是正确的,但是否一定要实现就不一定了,所以,今天,我们认为他最大的贡献还是法典。但被反法同盟打败而死在孤岛上,他某一角度讲,他的确是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他的生命,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筹划,壮年时代的统治,流放生涯的孤寂,成功的荣誉,失败的唾弃。一切,他都经历了。巨星陨落,应该是要坦然,正如歌德所说——举世之人,无论是谁,都享最后的幸运,都有末日的来临。他得到太多,必将为此失去一切。然而人们总是记着那些辉煌的日子,“皇帝又站在市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