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材料(五年工作)
近五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2007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五年分别完成56.26亿元、85.87亿元、150.4亿元、239.72亿元、608.08亿元,累计完成1140.33亿元,年均增长81.3%,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三。
2012年元至六月,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504.58亿元,为市委、市政府下达全年确保完成任务数900亿元的56.06%,为力争任务数1000亿元的50.45%,同比增长32.10%,在全省排名第三。其中,省内协作资金148.29亿元,省外(国外)资金356.29亿元,引进省外资金为省下达确保完成任务600亿元的59.38%,力争完成任务数670亿元的53.6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可望完成950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促进了新产业的培育;三是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制;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五是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六是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七是促进了全市干部开放意识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招商。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率小分队招商、出席大型招商推介会并进行招商引资主旨推
1介等方式,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体制,形成“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市委、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对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78个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招商、大开放的浓厚氛围。
三是在全省率先派驻驻外招商分局(办)。为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措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驻外招商分局、实行驻点招商。2011年,向沿海发达地区派驻14个招商分局,在市政府7个驻外办事处(联络处)加挂招商引资办公室的牌子,将各驻外办事处(联络处)的职能转移到招商引资上。
四是在全省率先赴港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面向国内国际的招商引资引资工作格局。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时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率队在香港举办“毕节地区首届香港投资推介会”,邀请香港地区 100多位企业家参加会议,成功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241.4亿元。2011年和2012年又两次在香港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并成功签约一批项目。
五是坚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引资战略。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在七星关区、黔西县举办五届“毕节试验区招商引资投资洽谈会”,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烟台、南京、杭州、宁波、南昌、成都、重庆、贵阳等地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20余次,组团参加省政府组织赴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北京、南京、杭州、无锡、成都、贵阳等地的10余次招商推介活动。
(二)对外经济协作工作
一是成功举办重庆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2010年4月8日,重庆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在黔西县召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贺铿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等领导亲临会议指导,重庆经济协作区18个成员市区有关领导,民建会员企业家,各省驻黔商会负责人等领导和嘉宾,毕节地区九县(市、区)代表团以及地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共396名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各方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交通枢纽建设、切实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努力建设旅游资源共享区等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充分展示了我区对外开放新形象,进一步强化了与重庆经济协作区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在黔西县成功举办了毕节试验区第三届招商引资投洽会,签约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214.64亿元。
二是积极参加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2010年7月,第一届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行,时任行署副专员王玉屏率队参加会议;2011年10月,第二届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时任行署副专员王玉屏率队参加会议,会议在利用好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按照“区域合作—中心城市
—产业集群—产业带—经济走廊”的模式加强合作,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加快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上达成共识。
三是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协作。积极与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以及省内的遵义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等地进行协作沟通。力争在七星关区至镇雄、威宁至宣威、威宁至昭通、威宁至六盘水高速公路,毕节至四川铁路(成贵快铁)、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昭黔铁路、纳雍至六盘水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形成合力,共同争取各方支持早日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落实难。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实施,有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长达两三年时间解决不了用地问题而夭折。
二是招商方式和方法有待深化。目前,招商引资主要通过举办推介会、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进行,全市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不能有效托出,招商信息来源相对单一,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对现有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引导和调控力度不够,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商机。
三是招商项目质量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挖掘新项目不够,项目编制工作还有待提高,投资者需要参考的信息在《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册》上体现不清晰,比如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土地价格、资源利用情况,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体现不够。
四是现行招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活。由于投资促进(招商)局是一个挂靠其他部门的事业单位,其职能更多层面反映在指导、协调、服务上,不具备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能力。县(区)一级招商引资队伍人员为事业身份,想要的人员不愿调进来,进来的人员留不住,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招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体制和用人机制。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将省、市、县(区)投资促进局纳入政府工作部门系列,将其部门职能明确界定为行政机构,各级投资促进机构人员为公务员。
二是提升规划引导能力。重视规划的导向作用,坚持行业规划与空间规划、土地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空间布局规划,深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项目供地机制。在大力加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项目载体建设的同时,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招商项目的供地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下发土地使用审批权限,完善项目用地计划点供制度。
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城市环境改造、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环境培育、投资环境完善等方面力度,努力创造法制、公
平、公开、有序的生产、经营、商务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加强项目的全程服务,不断提高咨询洽谈前期、办理手续中期、入驻经营后期三个阶段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抓好政府鼓励投资、扶持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落实;加强入驻发展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服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上传)
XX镇政府五年工作报告
XX镇位于XX市XX区北郊,距市中心6.5公里,XX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现有党支部XX个,党员XX名。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创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活动为着力点,大力改进作风,努力创先争优,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XX万元,与2005年的XX万元相比翻了五番。五年来,XX镇先后荣获全市二十强乡镇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委,全省“十五”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列入全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二十六个小城镇建设省级示范镇之一。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
镇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树立镇机关干部的亲民形象。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头脑,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每周至少1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学习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实践积累,2010年被列入全
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召开各级动员大会,通过“三民三增”走访,百千万工程等活动开展,走访群众达1316户,在向群众宣传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各类销售信息和致富信息。经过汇总,梳理问题310个,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68个。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了学习制度、机关干部管理制度、为民承诺服务制度、勤政廉政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干部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狠抓作风建设。镇机关站所负责人岗位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机关干部驻村挂点实行双向选择,有效调动了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力开展了帮扶“1+10”活动,即:每位班子成员挂一个行政村、驻一个自然村、帮扶一户贫困户、资助一名留守儿童、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指导一个示范基地建设、培植一户经济大户、总结一个先进典型、为民办好一件实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推进民生工程,为民办好事、实事当作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实际行动展示为民风范。
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始
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力加强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五年共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村级公路75公里,形成镇内“十五分钟经济圈”,并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筹集资金500余万元,新建和维修水库10座,争取200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XX村、XX两村1.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来,共建设了3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惠及农户1400户,3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完成改水1350户,改厕1360户,硬化路面20公里、巷道9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栏舍950栋,安装有线电视1100户,电话普及率达100%,沼气等洁净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植树9万棵,建设休闲文化活动场所18个,基本实现了农民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淇塘村委会社上新村已打造成为了全省有影响的示范点,被列为2008年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议参观点,2010年全市基层党建“井冈红旗”规范点,今年共接待国内外各种参观考察团50余批次。
三是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资300多万元迁建了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兴建了镇卫生院住院大楼,改善了村卫生所的硬件设施,提高了村民就医质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全面铺开,全镇参合率达到93%以上;
全面改善了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就读质量;高标准建设了镇党员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为联系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方便;全镇21个行政村全面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并由“建”向“管、学、用”转移,真正实现知识惠民、科技富民;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为发挥村级阵地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切实加强对外务工农民的服务。XX镇在外务工人员有1万余人,仅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蔬菜贩运业务的就达6000余人,其中不少是党员。为了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创业致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镇党委从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管理机制着手,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成立了流动党支部,使XX镇在京、沪两地的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有了主心骨,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依托驻外党支部在北京成立了XX镇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对外出务工人员登记造册,建立通讯联系卡,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解决子女上学、种地、插秧、收割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五是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村干部“终身成就奖”,每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进行重奖,现已有6名村干部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积极为村“两委”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探索建立离任补助制度,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镇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镇党委政府把“富民强镇”作为第一目标,围绕“工业强镇、农业活镇、多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扩大招商,推进项目建设。近年来,XX镇以吉州工业园区和城北新区建设为平台,先后引进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6家企业落户,其中作为世界500强企业----XXXXXXXX有限公司于2010年正式落户我区工业园,并于2011年XX月XX日正式投产。5年来,共引进资金XX亿元。外来客商投资企业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镇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镇里每年挤出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促进产业调整的奖励资金,引导农民以市场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形成了蔬菜、水产、畜禽、水果、优质稻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产业特色已初具雏形。目前,XX镇镇优质水稻推广面积达到35000余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4000余亩,蕃茄、蕃薯、辣椒、冬瓜、空心菜籽等优势农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等多个省市;水产养殖面积4120亩;建立生猪、家禽养殖基地19个,培育生猪、肉牛、家禽养殖大户126户,其
中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5万头。特别是2008年落户的上海熙可集团在XX镇投资建设万亩优质柑桔园基地和加工项目,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致富将发挥巨大作用。
三是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克服政策和体制等方面障碍,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制约,快速推进,目前已初具雏型。投资超千万元高标准完成了300亩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的“五通一平一绿化”。新建了全区一流的镇农贸市场,占地18亩的镇行政中心已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将带动周边的人气聚集和土地的迅速升值,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已有恒信农机有限公司、广本4s店、北京现代4s店、东风标志4s店等10余个流通服务企业落户XX镇。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一步到位、分步建设的发展思路,委托江西省建筑设计总院修编XX镇总体规划(2010—2030)及未来三年建设详细规划,预计年前可提交正式成果。新规划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新的规划将对镇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增添“一场两园三基地”等功能板块。随着汽车广场、小企业孵化园和仓储物流园、无公害蔬菜基地、生鲜水果基地、红色旅游及生态休闲基地的快速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三篇: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代表:
龙腾金秋结硕果,欣闻京都传捷报!在全国上下同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如期展开乡镇人大政府的换届工作。现在,我谨代表司马冲镇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出席会议的上级领导、列席会议的代表、同志提出建议和建议。
五年工作回顾
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全面提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平纯收入翻一番,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注重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全镇工作取得了新的较大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乘势展开两翼,强农业,稳工业
(一)因地制宜强农业,注重特色种养
一是挖掘山地潜力,突出药材种植与畜禽养殖。司马冲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二万五千多亩耕地,有6万亩山地,山多田少,优势在山地,潜力也在山地,唱好“山”字歌。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生产既有丰富的山地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根据实际,我们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种植。全镇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 XX 亩,大力提倡山地药材种植,推广玉竹、茯苓等致富快的药材种植近600 亩,在全市率先成立药材合作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同时培育养殖大户,其中猪养殖场40户,家禽养殖场20户。全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716元
二是狠抓科技兴农,提升经济品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年以来,全镇着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推广科技成果3项,新建科技基地5处,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189人,发展科技示范50户,新扩无病毒脐橙1000亩,柿子600亩,沙田柚60亩,增加科技含量高,推广绿色环保型的农产品种植,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品位。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作好基础保障。粮食生产事关老百姓的温饱,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我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全镇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802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五千零五十亩,种植杂交玉米面积达到一万二千二百二十亩,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同时,积极帮助老百姓搞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四是注重城乡统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我镇洽义、勒石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洽义的双季稻生产、特色种植、生猪家禽养殖;村活动中心的建成,村道的硬化,标准渠的修建;勒石的万寿菊、金银花种植,能源建设,一事一议项目,水圳整修,集中建房等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形势喜人。
五是切实搞好“三防”,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动物防疫制约民生,我们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党政成员包片抓,驻村干部包村抓的管理模式,层层分解责任,动物防疫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防汛抗旱牵制民生,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明确行政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技术员、监护人制定抢险预案,成立抢险队伍,严明纪律、奖罚分明,密切配合,严阵以待,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XX的抗旱深得市领导的赞许。
森林防火干扰民生,在这方面,全镇上下,人人尽责。五年以来,全镇没有出现一起重大的森林火灾案件,林业工作成绩突出。
无农不稳,我镇的农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势头良好。
(二)实事求是稳工业,注重绿色环保
我镇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水、煤炭、粘土、矿石等丰富,发展工业的优势凸显,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了新型工业的稳步推进和节能减排的健康运行。
1、工业格局突破单一模式,实现冶炼、煤炭、水电、建材、化工和竹木加工等多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数目达到23家,安排就业XX余人,极大地推进我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8500万元元,工业实缴税金XX余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其中技改投资XX余万元,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预计将达3000万元。
2、乡镇企业注重绿色环保。为了恢复天蓝水清,五年以来,我们痛下决心,成立专门班子,排除阻力,关停了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实行全年不定期检查,从而促使企业主环保意识增强,加大了环保资金投入,如,市锰业公司投资300余万元进行了布袋和净化池双重除尘;湖南中科兴业能源有限公司投入200余万元进行了设备环保改造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无工不富,我镇工业力求转型,注重绿色环保,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二、驱动五项发展,强领导、重民生、活商贸、稳大局、求发展
(一)强领导,有道是千军只看旗头动,万众一心朝前越,为了充分发挥率先垂范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注重提高政府自身素质,提高政府执行力。
1、抓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干部战斗力
以“创学习型武冈”、“干部作风年”、“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促发展”等活动为契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改善干群关系,激发党员干部的活力,全镇形成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我们成功地总结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四自两评”工作经验,该经验得到武冈市委充分肯定,并在共产党红上进行推荐。
2、抓班子建设,以凝聚合力提升执行力。
在镇级班子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凝聚班子合力,依靠和发挥全体党政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在班子内营造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营造畅所欲言、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团结氛围。在村级班子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激发村组织的活力,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
3、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落实。五年以来,我们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专题研究了《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分解方案》,完善机关制度,加强班子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村支两委的监督管理:各村成立“民主监督委员会”;推行“四议两公开”;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二)重民生,大力贯彻落实上级的民生政策,把民生工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1、提出为民办实事工程,突出解决“三难”。
一是完成通畅工程,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我镇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70公里,群众自筹资金1020万元,争取上级投入资金2500万元,XX年完成S220的硬化工作,XX年率先在全市完成村道通畅工程,改善了落后的交通状况,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二是搞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难的问题。我镇虽有大圳灌区的优势,但是基本不适宜直接饮用,为解决我镇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在夏家塘、杨梅、麻腾、山背等几个村投入近200万元解决群众的饮水需求,积极争取省水利厅项目资金360万元建好镇自来水厂,解决勒石附近1万人的饮水需求,投资30万元建好田心人畜饮水工程,让矿区群众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同时妥善解决矿区群众的矛盾。
三是搞好水利工程建设,解决灌溉难的问题。为解决我镇农业灌溉难的问题,我们多方奔走,想尽办法,争取多方援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力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全镇共恢复水毁工程120处,维修高标准渠道30000米,完成机耕道改造3000米,整治山塘360口,投资500万元对病险石马水库和欠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弱势群体。我们关心弱势群体,救助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全镇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901人,五保户192人,大病医疗救助1294人次,共发80万余元,发放救助金170万元,发放救灾资金37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争取和落实优扶、优待、五保、救灾救济资金的同时,整合运用社会扶贫、计生帮扶和党内“三结对”帮扶资金、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开展了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各类灾民、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3、全面落实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利用“一卡通”的方式将各项惠农补贴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五年来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万元,综合直补资金万元,良种补贴资金万元,退耕还林补贴万元;XX年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以来,家电下乡补贴万元,汽车下乡补贴28万元,摩托下乡补贴49万元等,农机补贴遍布全镇21个村,高达万元。
4、以机关建设为依托,加强了小城镇建设。我镇克服重重困难投资600万元,建成面积4000平方米的镇机关大院,彻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烂的办公环境,让全体干部职工住得舒心,干得安心,改善接待条件,方便群众办事。新建下水道1千米,新建垃圾池4个,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实行有偿清运制度,设专人负责每天清运,街道卫生得到彻底改观。为解决马路市场拥堵问题,XX年镇筹措4万余元,对司双公路入口进行扩宽平整,进一步规范了摆摊设点行为。
5、确保洞新高速公路建设顺利。为确保洞新高速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我们在洞新高速公路指挥部设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采取“白+黑”、“5+2”、“晴+雨”工作法,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实现了“基础数据零错误、资金管理零误差、群众沟通零距离、矛盾调处零上访。”四个零的工作目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活商贸,有道是“无商不富”,我们充分发挥司马冲镇水、电和煤、铁、锰等矿藏十分丰富的优势,狠抓镇域经济、边贸经济,促进商业流通,招商引资工作遍地开花结果。五年来,优惠的招商政策与优越的投资环境,招来了数家外来企业,使我镇的工业企业不断扩充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落户我镇,其中武冈市锰业有限公司、司马冲铁合金厂、金泰铸铁有限公司、栈家冲煤矿、司马冲大圳水泥厂、司马冲大圳制管厂等企业进入邵阳市规模工业笼子,初步形成了以冶炼为龙头,煤炭、水力发电、建筑施工、商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各行业并举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同时注重区域优势,狠抓商贸物流,繁荣商贸市场,活跃边贸经济,商业发展朝气蓬勃。
(四)稳大局,社会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我们紧紧围绕创“平安司马冲”这一目标,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严打与整治相结合,严守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赴邵、省、京“零”上访,杜绝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治安案件的发生。一是开展“联创”活动,实行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方式,对各村的重大矛盾设立台帐,实行跟踪管理,对各村可能发生的矛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排查,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二是对重大问题和矛盾、特殊群体按照“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钉死看牢。我镇对各个涉稳群体都做了维稳预案。三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全国两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特殊防护期内成功实现零上访。在洞新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方面,我们正确处理了施工单位和各村群众利益的矛盾,征地拆迁工作实现零上访。在优化施工环境方面,成功处置江姐村因洞新高速公路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安全生产方面,突出重点,全面排查和彻底整治,“打非治违”常抓不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求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五年来,我们以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为主题,在计划生育、民主法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求得了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
1、计生工作稳步发展。
五年来,我镇在市计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向前,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以内,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低增长时期,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人口计生目标,为全镇的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并逐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截止今年10月底,全镇领取独生子女证户数达到221户,奖励扶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XX年成功创建为邵阳市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单位”。
2、文教体卫广电工作明显发展
一是教育工作突出发展。投入80万元建成双田中学教学楼,投入十万余元完成双田中学从长抄的饮水工程;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文件精神,杜绝乱收费;保学控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小学升初中达%;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我镇小学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核测综合评价在全市排名第七,初中九年级毕业水平考试综合镇中学进入市先进行列。
二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镇向上争取资金24万元修建300平方米的镇文化站;先后开展邵阳市、武冈市 “送戏下乡”活动4次,免费送群众喜爱的电影35场次,现在全镇共有10多个村级文艺队,200多人的演出队伍活跃在村级院落;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21个,共配送图书11万余册,已全部投入使用;建成乡村体育场3个,大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医疗卫生逐步发展。深入推进医疗质控万里行活动,开展岗位大练兵;XX年向上争取捐资10万元扩建住院大楼,进一步满足群众的需要,医疗发展明显。公共卫生方面,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档案5400份,为689名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为1023命儿童接种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公共卫生预防到位,全面发展。
四是广电事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是党的宣传教育工具,我们非常重视基层广电事业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广播电视光纤络发展迅速。
此外,电信事业、农电管理、农村信贷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促进了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司马冲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镇村变化最大、项目支撑最强、群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镇村领导班子和干部的不懈努力,归功于全体人大代表和全镇老百姓的艰辛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司马冲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司马冲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和亲切的问候!
1/212下一页尾页
第四篇:二○○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66万元,增长13,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8、14.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6万元,增长15.1。实现财政综合预算收入11559万元,增长14,其中地方收入6546万元,增长17。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农业经济效益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严格执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政策,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落实中央粮食补贴政策,及时足额下拨粮补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29万元。种植业喜获历史性突破,全年粮食总产达3.19万吨,较上年增长158.8。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较上年增长28.9。
以“工业强区”为主线,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继续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协调、服务力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628万元,增长15.4。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整体转让了新光皮件服装总厂,先后对3家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对1家企业实施了破产,共盘活存量资产6754万元,调整劳动关系1682人。轻工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汽车油箱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改制成果进一步显现,“工业强区”战略得到推进。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外向型经济水平有所提高。行政区划调整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区以此为契机,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在全区基本形成了“人人关注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重新制作了禹会区招商引资指南,着手启动失地农民创业开发区建设。不断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强化激励机制,拓宽招商途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实际引进内资1.2亿元,利用外资369万美元。天河景区开发项目已与投资商初步达成开发意向。
以提升三产层次和水平为重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三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安徽淮宇建筑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落户我区。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总量已占全区的60以上。
努力增收节支,确保了财政平衡。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开展协税护税工作,支持纳税大户发展,积极培育税源。全年支持经济发展支出资金近149万元,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强化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执行财经政策,加强会计监督和服务。
(二)社区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在辖区单位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并被授予“安徽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做到了“四有”、“六到位”。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共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104个,各社区介绍就业1160人,并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带头人。大庆街道纺北社区居委会被授予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工作站。
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路子。按照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建立健全以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为主体的多样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不断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张公山街道长盛路社区居委会“社区110”模式在全市推广。
广泛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张公山街道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纬四街道上海栈社区居委会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评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修建了大庆长青社区等4条三、四类道路。新建了1000余平方米的张公山五村游园。整修了大庆长青社区、朝阳红阳社区等健身活动场地。全面维修改造了56座水冲式厕所。新建了6个地下垃圾中转站。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完成了红旗三路农贸市场、纬四路农贸市场和淮上路农贸市场一期建设任务。6.2万人次参加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新植树木3.2万余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
文明创建工作取得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五年20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1月19日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长子营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文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长子营镇紧抓机遇、健康发展的五年,是探索创新、推进跨越的五年,是攻坚克难、奠定基础的五年。五年来,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全镇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由1179万元增加到2873万元,增长144%;工农业生产总值由10.3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总产值由7.4亿元增加到15.4亿元,增长108%;工业利 润由477.4万元增加到2009万元,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0.7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793元增加到11264元,增长66%。
(一)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显端倪。五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高标准实施民安路产业带建设,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万亩,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投资1亿元,实施创新镇建设,打造了北京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了昌兴有机梨种植园等特色基地,农业的生态、观光、示范功能进一步拓展。深化“院镇合作”,引进沼液滴灌动态膜技术等科技成果100余项,新建、提升再城营菜花基地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创立了“凤河源”品牌,初步建立了质量监管、加工包装、产品配送等配套管理体系,形成了以有机果蔬、特色畜禽为主的都市型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工业基础不断强化。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成了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300万元,推动国网医药标准厂房建设,不断优化招商环境。推进工业区闲置土地腾退和原有项目改造升级,实施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楼宇经济,为招商引资提供服务支撑。以北京专用车基地建设为契机,启动工业区土 地一级开发。五年来,共引进市政中燕、威派格等投资和注册企业200余家,全镇企业累计达到521家,实现税收近4亿元。
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结合本镇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优势,投资2000万元,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扩大镇域休闲旅游规模。发挥“北京最美的乡村”留民营的核心作用,依托特色农业园区,规划了民安路观光带、冬枣采摘园等6条农业旅游线路,推出了特色休闲旅游项目10个,培育北蒲洲等市级民俗旅游村3个,培养民俗旅游接待户179户。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00万元,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新农村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镇实际和发展方向,经市规委批准,编制完成《长子营镇总体规划》、《长子营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42个村的村庄规划,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政府街西延、民安路南延等重点工程,修建镇村级道路118条,近150公里,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投资1.2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环境治理等工程,整修田间路14.3万平方米,新建集中供水厂2座,硬化街坊路105万平方米,建成公厕99座,改造户厕7675座,创建朱庄等市级生态文 明村8个,农村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推广利用新能源,投资4100万元,实施了留民营沼气七村联供、朱庄秸秆气八村联供等重点工程,全镇18村4610户农民使用上了清洁能源。投资7100万元,在镇内主要道路、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节能灯2000盏,推行节能灯泡5万余支,建设太阳能浴室4座,完成节能住房改造1800户,建成吊炕4000余座,农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资产量化、股份量化,为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奠定基础。以沁水营、靳七营等村为试点,推行集中理财,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实施村级印章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完善重大事项事前咨商制度,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三)加强服务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宣传,参合率、参保率逐年提高,参合率实现98%以上,参保率实现92%以上。五年来,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3000万元,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加强社会救助,投资610万元,为全镇181户低保、社救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投资330万元,建成了占地4300平方米的温馨家园,提升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以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依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拓展就业渠道,五年来,累计培训16000余人次,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886人,向亦庄开发区转移就业达65%以上。开通兴 32路、兴51路公交车,劳动力就业更加便捷。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193万元。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投资1.1亿元,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镇中心幼儿园,有效改善本镇教学环境。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镇域内非注册幼儿园和无照校车的清理整顿,先后关停4所非注册幼儿园。投资1700万元,建成镇卫生院新病房楼,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累计接种疫苗3000余人次,有效防止甲流、手足口病等疫情发生。邀请北京武警总院、区医院等专家开设特色门诊,解决农民看大病难问题。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文化大院38个,实现益民书屋、数字影院村村有,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大计生工作力度,计划生育率达到96.1%。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武装工作不断加强。
(四)社会管理不断强化,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开展相邻乡镇区域联动,促进区域社会管理。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投资1700万元,完成42个村的村庄社区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组织建设、平安创建、企业管理、环境建设、拆违控违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村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强化动态巡查,坚决整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7.9万平方米,清理非法经营企业315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了基础。有效调控流动人口,强 化村民自治,完善流动人口三级管理网络,重点落实“以补促管”,实现了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实行司法所、信访办、法庭、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联动,成立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的大调解室,初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了地区和谐稳定。不断强化综治维稳工作,成立镇综治维稳中心,整合村级资源,建立流管、巡防、警务、民调“三站一室”工作平台,逐步推进村级网格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国庆安保等重点时期维稳任务。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和监管机制,通过联合执法、消防演练等形式,加强安全检查和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五年来,全镇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委工作思路落实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去,指导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以及与开发区对接融合等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镇上下才能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低端企业的腾退和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大范围的利用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五年来,我们根据新区对我镇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镇情,借助“外脑”和“外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调控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解决了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很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着重解决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出行、环境、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善民生,才能为实现我镇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必须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五年来,我们在农业上坚持院镇合作,工业上坚持招商引资,旅游业上坚持文化助推,就业方面积极与开发区企业对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推动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全镇人民辛勤付出、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长子营镇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和同志们,向支持长子营镇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 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我镇的发展速度与新区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次产业的发展与提速迫在眉睫,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增强;推进城市化进程,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政府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冷静分析,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设想和2012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未来五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按照“一规五组团”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强镇、文化兴镇、生态立镇,主动承接开发区和亦庄新城的城业南扩,全面推进“四区五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主要经济指标对新区贡献率明显提高,二三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初见成效,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工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深化融合,实现“四区”功能建设。按照我镇未来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扩区发展承载区: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主动承载开发区扩区,深化与新区国有公司的合作,构建紧密合作关系,重点推进镇区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扩区的高起步、快见效 ,使之成为亦庄新城产业项目落地的综合支撑体系。新兴产业示范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核心区,实现军民技术转化平台、先导产业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形成高端制造、技术研发、总部服务三大产业板块。城业融合实践区:面向融入亦庄新城,突出“功能联动、区域互动、相互驱动”的发展理念,按照城市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适应城市特点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把镇区打造成为亦庄新城重要的城市功能聚集区,保障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绿色模式培育区:坚持“集约、集聚、循环”的发展原则,实施以水域、次生林的保护和开发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 协调发展;挖掘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科技展示、工业旅游等创新业态,实现现代文明与地域传统文化和谐共融。
突出重点,推进“五基地”建设。结合发展规划和功能区建设,重点打造五大基地。打造亦庄新城的产业转移和高技术制造业基地:围绕军工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面向央企集团、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制造业企业等展开重点招商,腾退改造升级园区内低端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军民双向互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亦庄新城的劳动力资源培训和供给基地:围绕亦庄新城各行业、各企业的用人需求,重点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制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到2015年实现“充分就业镇”目标。打造亦庄新城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围绕亦庄新城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以北京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支持协会、合作社发展,整合农产品配送资源,健全配送体系,加快新城内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农企对接、农餐对接,使我镇的农副产品全面进入亦庄新城。打造承接大兴都市农业的展示示范基地:围绕民安路、安大路两条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与展示示范,提升现有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水平,实现 环境农业、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健康发展。打造亦庄新城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围绕次生林、水域、特色园区等资源,重点推广京晋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水域经济,实施商贸网点规划建设,合理配置餐饮、商业服务设施,推动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以人为本,加快改善民生。建立以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适时启动镇区开发,探索推进镇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立足农民长远利益保障,扎实推进“四有”工作,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转变农民观念,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寓管理于服务,打造“凤河人口文化”品牌,开创和谐计生新局面。
着力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格化社会管理效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与周边乡镇的联动机制,强化社会面联动管理。推进以补促管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 理。继续保持对违法建设、非法经营的高压态势,健全拆违打非长效工作机制,强化重点地区管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突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理念,坚持生态、环保、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完善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能力。深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坚信,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必将实现“一规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四区五基地”的建设必将取得显著成效,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突破之年,是我镇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2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镇,加快推进工业区建设
全力推进以工业区为核心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建设,深化 12 与亦庄开发区总公司的合作,投资5.4亿元,完成工业区800亩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上市工作,继续推动对低端企业的土地腾退和升级改造工作,确保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工作取得突破。投资20亿元,实施军民结合创新园、航天一院十五所、市政中燕、嘉捷恒信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90亿元,税收5亿元,解决就业1000人。加大与亦庄开发区的联合招商力度,面向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规模企业展开招商工作,力争年内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努力做大做强工业区产业集群,为实现我镇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文化兴镇,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本地特色文化,主动吸引各种社会投资,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承接,文化主打,旅游助推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按照全区旅游功能定位,投资1000万元,完善海棠农庄、南亚热带观光园等重点园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承载能力和水平。挖掘地区文化内涵,推动留民营春节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实施晋南文化观光区等文化园区建设。启动次生林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及镇域东北部水域经济组团项目,实现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以京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促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三)坚持生态立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 着力打造引领大兴都市农业的展示示范园区,提高民安路和安大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发展水平和生态休闲功能,投资1200万元,加快“晋之园”、冬枣园等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继续实施“院镇合作”项目,积极引进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建、提升农业标准化基地5个。围绕农民增收,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重点发展设施农业600亩、节水农业2000亩。围绕亦庄新城对农产品的需求,投资500万元,加强农产品配送基地建设;发挥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凤河源”品牌统领作用,支持协会、合作社发展,整合全镇农产品资源,建立和完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社区销售网点,年内建立“凤河源”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点5个以上,并逐步探索网上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坚持建管并举,大力推进城镇建设
依据新区对我镇的发展要求和功能定位,完成“一规五组团”战略规划,指导地区发展。投资3500万元,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派出所等建设工程,实施农商行、邮局、社保大厅、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区服务功能。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3公里公路大修任务,启动朱大路镇区段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启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站,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投资100 万元,更新镇域内大型垃圾箱和垃圾桶等环境设施;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规范镇级、村级保洁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实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环境建设取得实效。加大对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加强动态巡查,完善举报、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杜绝新增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发生。深入开展街面秩序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侵街占道、黑车营运等行为,对重点路段安装禁停标志,安装监控设施,维护镇域良好社会秩序。
(五)坚持改善民生,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与新区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观念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以上。健全公司化运营机制,以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长亦兴物业管理公司为平台,加强与新区企业和劳动力就业机构的对接,发挥就业专管员作用,及时掌握就业需求信息,全年举办招聘会10次以上,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500人,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服务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投资500万元,完成“温馨菜园”项目建设,实现残疾人就业与回归。继续实施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程,落实农民住宅改造项目,完成抗震节能住宅改造400户,单项及综合住宅改造2600户,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市、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60万元,完成北泗、三营幼儿园建设,启动朱庄、留民营 幼儿园建设项目,保障本地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推广基本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增加特色专家门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确保年内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六)坚持统筹联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
深化社区化管理工作,落实“三个延伸五个提升”,全面推进42个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基层调解工作,发挥大调解工作室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联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推行“以补促管”政策,规范房屋“中介式”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各村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村民自治章程》,实现“以章控人”。加强专、兼职流管队伍建设,加大低端企业及流动人口的清理力度,有效控制流动人口无序增长。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农村预防煤气中毒防控体系,实施村级消防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全镇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令人鼓舞,未来五年的前景 更加光明,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依法监督下,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富裕的新长子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