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4: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

第一篇: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

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李亚铭 中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形成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的办学规模,这是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教育模式也日益显现出形式单

一、缺乏特色、学理纵深性差、就业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院校之间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趋势愈发明显,播音主持教育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笔者借鉴欧美方兴未艾的口语传播教育,尝试以此为视角,为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探寻一些新思路。

一、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育

口语传播传承了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语言艺术的传统,在欧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在。它将传播研究的重心回归到人类本身,视人类传播为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除了关注人类在传播活动过程中信息的生产、接受、反馈与技巧外,还关注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修辞、说服、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等话题。口语传播探讨的是一种话语方式,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何最恰当地利用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来影响受众,以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改变。该学科在演说、辩论、沟通、管理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如今,虽然人文社科专业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中不断降温,但口语传播专业依旧是学生们报考的热门。当前全美国有超过 NM 所大学开办口语传播研究生项目,为该专业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展开是以口语传播活动为载体的,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言语形态以其公共性、规范性堪称口语传播的典范。因此,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言语传播现象,与口语传播的理论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以口语传播的视阈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口语传播教育,不管是新闻的播报与评论,还是节目的主持与把控,亦或是采访活动的开展。通过审视这些播音主持工作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形式都是围绕着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自身展开的。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把学生作为未来工作中传播主体!!人!!的培养。大量课程的教学形式都是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学生获得也只是程式化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像口语传播教育那样,注重培养传播者的语言生产、制作、表达、反馈与修正的能力。播音与主持的教学应该是对“人”这个传播媒介本体的塑造。

其次,打造学生的口语传播能力是播音主持能力培养的核心。为新闻媒体培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所谓的播音主持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一种建立在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支援平台之上的口语传播能力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以媒体人严格自律的职业道德为根基的。相关学科体系的知识支援平台,是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形态相对应的。播音主持活动的复杂性要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转换能力,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有效口语传播活动的源泉。无论在新闻播音、事件评论、人物访谈、现场报道、主持节目等口语技巧的应用层面,还是在影响社会运作更深层次的话语权力、意识形态、语言与思辨、语言与认知等形而上的层面,口语传播能力都是其核心能力。当然,有声语言的表达、发声技巧和语音规范等作为有效传播中的重要因素理所应当地要包含于播音主持能力之中。再次,口语传播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这一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播音主持教学的关键环节。口语传播研究长期以来都聚焦在对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等情境的分析与解读上,这些传播情境与播音主持活动的语境高度契合,相关的理论成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语言情境中播音主持活动的一般规律。为解决实践教学中长期以来的理论建设薄弱、学理性不强等问题

提供了新支撑。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改革模式

播音与主持活动作为典型的口语传播形态,是语音面貌的显性特征和语言思维的隐性特征的结合。口语传播教育的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提供了新思路。其主要内容为:

1培养一种能力: 口语传播能力

将口语传播理论和有声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并重,作为塑造学生口语传播能力的两翼。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凸显口语传播理论教学的内容,建议增设’口语传播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口语传播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对言语传播形态、规律的总结。本课程与原有的’播音主持概论)课程相结合作为专业入门的基础理论课,便于学生从学理层面认知、把握播音主持活动的传播规律,使其对今后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国播音学在普通话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方面有着独到和深入的研究,具备完整、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有声语言的音质、音色、音准,语调的艺术化呈现是口语传播能力的显性特征。这些特征是口语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播音主持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决不能忽视。在重视口语传播能力隐性构成!!语言思维、听知能力、语用能力、副语言应用!!培养的同时,有声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与之相辅相成。通过’口语传播概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知语言生产、制作、反馈、调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将口语传播理论的教学深化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引导学生能动地把握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回环往复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优良的口语传播能力。

主持人口语传播的信息是由多变的社会事件和新闻人物构建而成的,因此播音主持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口语传播活动。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之前、之中都需要先对诸多事件进行判断、分析、理解、选择,然后组织语言进行播音和主持,这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打造综合知识体系支援平台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发挥的基础。其实现的途径有三:(1)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接地气#’增阅历,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知识转化能力“(2)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完成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入门性、代表性书目的阅读”

(3)引导同学们跨专业、跨院系选修相关课程,鼓励同学们攻读第二学位或双学位。课程的选修需和自我的兴趣、爱好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跨学科选修课程和阅读一定能为今后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树立两个观念: 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观

一个社会系统要想良性循环,离不开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和职业生命周期的延续,也离不开特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所以,职业伦理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未来社会主体的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的相关院系大多在这方面存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上的缺失。也有小部分院系对此有所认识,把原属于新闻专业的课程’新闻法规。”新闻职业道德)列为播音主持专业的选修课。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新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道德规范问题,与播音主持活动的形态和以语言应用为主体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有关播音主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材和研究亟待填补。

播音与主持活动不仅是个人的口语表达,更是对公共生活的干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是未来的“意见领袖”“守门人”,他们将会借助媒介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我们应以口语传播的职业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来约束其播音主持活动。这种职业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教育应作为必修课程,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其主要内涵的表述,我们可以借用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我要说话”这一箴言。以“我要说话”四个字

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旨在树立学生运用口语传播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以“以言立信”“以言立诚”“言行一致”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观念,目的在于将口语传播能力与西方文化背景中对“诡辩”的偏见相剥离,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重文轻语”的诟病相剥离,赋予学生常青的职业生命力。引导学生面向多重就业

就业是目前评价我国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劣的重要指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问题在庞大的办学规模之下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制约本专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今后的专业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主要面向媒体就业,尤其是新兴媒体。本专业是为媒体行业培养口语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知名的主持人、播音员仍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也要看到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车载广告等新兴媒体的需要,为新兴媒介培养专门人才也是我们的责任,任何需要有声语言传播的媒介都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口语传播教学,也为引导学生在其他行业就业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口语传播教育为什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 原因就在于其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体系需要大量从事沟通工作的口语传播专门人才。在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中国也是这样,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分工的细化,具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人才愈发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当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只针对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对需求,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绝对需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经过高考面试选拔和四年的专业训练,在语言应用、沟通协调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与能力。我们应该拓宽播音主持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引导他们应聘诸如公共关系、导游、服务、营销、咨询、教育、礼仪和策划等方面的工作。此类领域对表达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语音发声、语言表达的教学研究独树一帜,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有中国气派的播音员。播音的形式无法被主持取代,播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突出的简洁性、清晰性、蕴藉性的特点,与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紧密契合。即便在 BBC、CNN、CBS、ABC 等世界知名的新闻媒体依然沿用播音员来播报新闻。播音与主持作为典型的口语传播形态,是语音面貌的显性特征和语言思维的隐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播音学和口语传播学在分别打造这两个方面时各有所长,互为依存。任何事物的未来都是基于对优良传统的继承,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加强与口语传播的学科交叉、借鉴,与坚持中国播音教育的优秀成果之间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秦俐俐、李佩文、蔡鸿宾: 《口语传播》,台湾威士曼文化事业公司 2010 年版。2 美国全国传播协会网站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口语传播研究中心)

第二篇: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特点论文

【摘要】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人们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文化产业公司,广电行业工业化生产特征也愈发明显,少数节目开始走上低俗化之路,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其语言传播要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特点,以供同行业人士作参考。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传播;消费社会

广播电视行业的文化特征非常明显,可以将其解读为特殊的文化产业,进入新时期以后很多文化产业公司开始在大众视野中出现,我们可以发现广电行业的工业化生产特征越来越明显,商业化色彩浓厚,甚至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走低俗化之路。为了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部分广电经营者开始片面的迎合观众的不良需求,以此吸引厂商的广告支持。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人的语言也越来越娱乐化,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有效性得不到体现。为此,本文着重对消费社会中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规律、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播音主持语言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特点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消费社会,这或多或少的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一些影响,很多新的消费形式开始涌现,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具体来说,消费社会中,播音主持的语言传播特点体现为在下几方面。

(一)播音主持语言商品化特点越来越突出

消费社会中工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广播电视事业也逐渐朝着企业化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有关“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政策,文化俨然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一种选择,受众对信息的渴望程度逐步增强,媒介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开始将焦点放在播音主持的表达内容上,播音主持人通过播音语言展现出的语言魅力显得非常重要。语言传播过程中,重点在于提升收视(听)率,这样才能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这种目的的影响下,播音主持人必须综合考虑观众的因素,按照语言演变规律改变以前单一的发声规律,及时调整节目,确保播音主持语言可以与当前社会的主流相适应,使观众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二)播音主持语言开始向大众化方向转变

播音主持的语言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它是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以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进入消费社会以后,播音主持人这种垄断话语权被打破,不断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当前很多演员、民众都开始进行广播节目的录制,将音频内容传到网上,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受众,播音主持人的群体逐渐壮大起来,同时播音主持节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

(三)播音主持语言传播趣味性越发明显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开放的平台,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对一些正能量的词汇进行传播,同时其中也充斥着大量低俗的网络用语。播音主持是传承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因此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对语言暴力进行抵制,合理利用和规范当前网络中的语言,从而壮大健康的、积极的主流思想舆论。例如《消费主张》是央视二套王牌栏目之一,栏目关注消费生活领域的动态变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观点和判断依据,它在引领消费潮流的同时,也承担着做中国消费市场的守护者的责任。

二、当前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主要方式

从上文的描述可知,当前我国广电产业正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播音主持语言出现了一些倾向,引发了人们的深思。为了及时纠正和抵制这些不良倾向的发展,播音主持在语言传播中必须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一)文化方面的传播方式

播音主持人需要和受众面对面交流,其“传播”、“接受”的过程均贯穿于播音主持之中。消费社会播音主持的目的不仅是提升收视(听)率,同时还要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切实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此必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提升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效果,必须掌握播音主持技巧,而利用图像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播音主持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社会公众文化,以广播电视节目为媒介,为受众提供健康的、积极的文化,从而使受众的精神受到启发。为此,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公正客观的分析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而提升播音艺术的整体水平,随着自己情感的抒发将播报的内容融入到受众的内心,达到感染受众的效果。

(二)情感方面的传播方式

播音主持人连接着媒体与受众,他们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媒体的意志,同时还需要将百姓的意愿反映出来,切实打通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之间的通道,播音主持传播的语言应达到感动受众的目的,而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感情,才能得到受众的信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接收上,而是逐渐向精神生活方面转变,因此播音主持必须始终坚持被受众选择才是竞争的核心所在,能否获得受众的感动才是竞争获胜的关键。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是核心,从播音主持人的角度来说,必须在工作中投入感情,使播音稿件成为传递感情的重要工具。从语言内容上来看,播音主持人应充分借助“专家的深度”和“传媒机构视野”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从而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文化品格。

(三)语言交流方面的传播方式

播音主持人应在心中确立正确的语言传播价值观,不仅要充分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花一定精力关注语言交流可以产生的特殊效用。应清楚的认识到语言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便捷通道,很多情况下只要播音主持人随口说出了一个导语,或者表示了一个行为,就可能会对受众造成误导,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对一些问题加以注意。首先,要保证播音语言的规范性,当前时代变革非常明显,受众需求也在悄然变化之中,观众对节目音色、节目内容要求做到统一,节目内容、播音主持人形象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其次,注意播音语言观念、考虑使用背景的变换,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受众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国广播电视媒介从以前的宣传工具逐渐转变为新闻信息传播工具,这是历史的进步,也对播音主持语言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实务结语综上,在节目时间内受众首先被播音主持人的口才打动,从口才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其思想道德、人格修养及审美情趣,因此必须利用规范性的语言,摒弃日常用语的随意性,将口语通俗易懂、灵活简便的特性和书面用语的规范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样节目内容、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畅.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151-155.[2]谭涵文.新闻评论脱口秀的选题与播音主持语言特点分析——以《老梁观世界》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15):149-150.[3]贾宁,李浩.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J].今传媒,2013(8):152-156.[4]王永旭.浅谈播音主持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3(3):65.

下载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