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时间:2019-05-13 04: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第一篇: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

开场白: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声音,挥之不去,在天地间久久回响;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有一些瞬间刻骨铭心,生死刹那,把信念传递。一个有一个感动时刻,温暖、涤荡我们,他们点燃我们爱的火把,带动我们前行。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2012—1陈斌强(票选第8)——孝、责任、践行、坚持、生动的一课

【简历】背着妈妈上班: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获奖名片】孝更绝伦足可矜(孝举超越常人,足以被后人褒扬!)

【作文片断尝试】

1、提到妈妈,大家都会想到爱、温暖和一个家里的支柱,然而我们也都知道总有一天妈妈也会老去,这个时候爱、温暖和支柱又该如何转换呢?

2、五年前,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宁愿自己苦一点,那一年,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3、上班路上,为了母亲的安全,陈斌强翻出了压在箱底多年的那条绑带,把自己紧紧地和妈妈绑在了一起,这也是他们生命中第二次紧紧绑在一起。从家到学校三十公里,陈斌强把孝道撒给了一路风景,留给了沿途的村庄。

4、面对患有老年痴呆而不能说话的母亲,陈斌强这样说,“她也许不认识我是谁,她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她一定知道,这个人对她好,我想只要这样就足够了。”

5、有时为照顾母亲,他的身上常常沾有大小便,却还不知道,然后来上课。前面的同学闻到有一股味道,学生发现了,陈老师就问学生们怕不怕脏,学生们说不怕脏,因为这是爱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面对学生的理解,陈老师想到心酸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他: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吴孟超这样评价他: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2012—2何玥(票选第7)——平凡善举、最美愿望

【简历】捐献肝肾女孩: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9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获奖名片】何处春江无月明(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下?她的生命仍熠熠生辉)

【作文片断尝试】

1、在感动中国里她是年龄最小的,她才12岁,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她还没有来得及长大,可是她的心那么大。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何玥的生命在爱中延续。

2、何玥打小就很善良,是个公认的好孩子,总是替别人考虑。家境虽贫寒,但对有需要帮助的人却特别大方。患病期间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给何玥捐了2000元爱心款,可何玥却打算捐出去。2008年汶川大地震何玥不仅把自

桂平一中内部资料【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 1 页(共 6 页)】

己的零花钱全部捐了,还硬是缠着父母每人捐了一个月的工资。而当她住院期间无意中了解到很多患者急需器官移植的事情后,便提出了捐献器官的想法,这个想法对于她来说是那么的自然。

3、在忍受病痛的折磨,面对死亡恐惧的弥留之际,却仍然想到要帮助别人,何玥的善良与坚强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个人,在何玥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家人改变了主意,决定成全何玥的遗愿,尽管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主意,全家人包括无法接受女儿去世的妈妈最终都流着泪默认了。

4、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朝这样评价她: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敲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这样评价她: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时,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的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2012—3 高秉涵(票选第12)——家、回家、亲情、乡愁、无私

【简历】台湾老兵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获奖名片】悲莫悲兮生别离(没有比活着分离更悲伤!)

【作文片断尝试】

1、在我们的心里,台湾海峡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它说深也深,说浅也浅;说窄也窄,说宽也宽。从山东的少年高春生(原名)到台湾老兵高秉涵,颠沛流离,长夜痛哭,他心里放不下的就是回家。

2、他说:“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3、高秉涵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流浪过那么多年的人,没有资格谈论“回家”这两个字。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这样评价他: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张会军这样评价他: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2012—4张丽莉(票选第14)——大爱、一刹那、本能、最美的一课

【简历】最美女教师:女,30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获奖名片】冰雪为容玉作胎(外表冷如冰雪,而内心洁似白玉)

【作文片断尝试】

1、在平常的日子里头,说到老师大家会知道这是一个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在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时候,有的人却告诉我们,老师不仅是职业,还意味着一种精神和德行。

2、张丽莉老师在紧要时刻推开那四个学生,这一刹那太快,学生们甚至看不清楚是谁在险境中推出了自己;这一刹那又太漫长,他们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幕,等他们回头寻找救出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她已经被压在车下,生死未卜!这一幕,当时同在现场的师生永生难忘。

3、丽莉姐常说:“生活其实很美好,要尝试去爱别人和传递爱。”被迫高位截肢,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张丽莉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么样的,但她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4、这是一群经历特殊的学生,他们曾经共同拥有着校园里最特殊的课堂,在课堂上,他们曾有一位美丽的老师用生命和青春教会他们:生活很美好,要学会如何爱别人、传递爱。

5、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雨露这样评价她: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她: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余秋雨这样评价她:世上一些崇高职业的本性,是由一个个杰出从业者的名字来不断刷新的,2012年春天,全国民众一起从北方天域重新读解了教师的含义,这含义只有三个字叫“张丽莉”。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2012—5林俊德(票选第6)——奉献、忠诚、最后冲锋、坚持、马兰精神

【简历】工作到最后一刻,追记工程院士林俊德:大漠铸核盾,生命写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获奖名片】纵死终令汗竹香(即使战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册上千古留芳!)

【作文片断尝试】

1、我们看到奖杯在我们面前竖起,我们也看到屏幕上的马兰花,马兰的生命力很强,它在戈壁上默默的开放,马兰伴随着林俊德院士几十年,当林院士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走到最后一刻,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看中的,他珍惜的都浓缩在那分分秒秒里。

2、为了不影响工作,林俊德拒绝一次又次的手术和化疗。有一次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3、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4、临终前,林俊德叮嘱大家,要把他葬在马兰,葬在核试验工作基地,葬在戈壁荒漠之中,因为他是个一个战士,他的一生都在那里做着同样一件事情,他以此为荣并为此竭尽全力!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他: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推选委员张瑞敏这样评价他: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2012—6李文波(票选第5)——南海卫士、坚守、选择人生、信念

【简历】南海守礁卫士: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获奖名片】能受天磨为铁汉(遭到命运的磨练后不倒下的是铁汉子)

【作文片断尝试】

1、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2、21年,坚守职责,做好水文气象观测工作成为李文波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南沙水文气象站也早已离不开他。21年,李文波成为军内外知名的气象专家,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南沙!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童年这样评价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说: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辉这样评价他: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整整坚守二十年,他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就是中国军人的象征。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2012—7高淑珍(票选第10)——爱心、奉献、灵魂的高度

【简历】爱心小院: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获奖名片】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

【作文片断尝试】

1、从给一个孩子当妈,到给一百多个孩子当妈;从给健康的孩子当妈,到给残疾的孩子当妈。这里面,爱是一样的,而付出的艰辛、灵魂的高度却是不一样的。

2、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2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高淑珍,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为多少渴望求学的孩子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向前?

3、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

4、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这样评价她: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这样评价她: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2012—8 陈家顺(票选第20)——担当、践行、真正的公仆

【简历】卧底民工局长: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获奖名片】动人以行不以言(以行动鼓舞、感动他人,而不仅仅是言语的号召)

【作文片断尝试】

1、“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在中国流传太广的一段古唱词。到今天这样唱的人可能不多了,但是有人依然践行着。

2、他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3、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陈家顺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4、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这样评价他: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份。用情份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推选委员彭长城这样评价他: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2012—9周月华、艾起(票选第18)——执着、奉献、仁心、爱、责任与诺言

【简历】残疾医生夫妇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获奖名片】清香传得天心在(把清芬留给世界,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才是人生的真谛)

【作文片断尝试】

1、今年43岁的周月华有着一个平凡的职业——乡村医生。这个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女人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拄着的却是拐杖。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2、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但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3、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还涉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起,行走在乡间。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丈夫背着她出诊的身影。“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坚强的男人用20年的行动,实现着自己结婚时的诺言,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4、二十多年来,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艰辛,那个用旧了的药箱和拐杖见证了他们行医的岁月。

5、随着夫妻两人年龄的增大,艾起越来越背不动妻子了,这时候儿子说:“如果父亲背不动了,我要把母亲背起来继续行医,因为这是一个男子汉的责任。”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李小林: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合并成了大写的人。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2012—10罗阳(票选第2)——忙、坚持、责任、报国情怀、梦想延续

【简历】歼-15总负责人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获奖名片】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文片断尝试】

1、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总是忙,总是忙,老母亲却并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最后儿子再也回不来了,母亲看到了一本纪念册,她端详着儿子,重新认识着这熟悉的儿子,原来儿子忙的是真正的国家大事。他是国家的儿子。

2、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3、罗阳说:“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4、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5、当承载着国人骄傲的战机飞向那一片深蓝的时候,我们无法请英雄停下脚步。罗阳走了,他还有太多的梦想没有实现!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黄宏这样评价他: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他:战机起飞和英雄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2012—特别奖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票选第1)

【简历】湄公河“105案”专案组: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历时7个月跨国追捕,13名中国籍船员的亡灵得以安息。这背后是“105案”专案组全体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跨越距离和生死,他们用正义和胆识捍卫中国法治权威和中华儿女安危。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结束语】

奖杯捧走了,这里留下了什么,我想这里留下了两个字:相信。这些捧着奖杯的人让我们相信,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相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爱的未来。我们今天和曾经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的因为感动而留下的泪水就是这种相信的证明。而未来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笑容的绽放,就是相信的最好收成!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而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第二篇: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经典素材(精选)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经典素材

吴锦泉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

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

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

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评判一个人能不能感动我们,不用看他说了什么豪言壮语,也不用他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出的人间大爱就足矣,任何动情的言语也不如朴实的行动,向所有的英雄们致敬!

第三篇: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文素材整理

作文素材:2015感动中国专题

感动中国2015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于敏

适用范围:

为科学献身

拼搏

爱国敬业

刻苦

艰辛

艰苦条件

取得成就 他自己说的:

1、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 我们也能做出来 并且更快。

2、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个人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 钱三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 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

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 宁静以致远 鞠躬而尽瘁 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觉得很平凡就好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五字概括: 报国心皎洁 相似人物:

钱学森(民族脊梁)

二、朱敏才孙丽娜

适用范围:

奉献 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 艰苦条件取得成就 他自己说的:

1. 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 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 3. 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 人物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夫妇俩在北京退休后相继到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兴义市马岭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村小学支教。节目摘录: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面对夕阳却选择了朝阳 曾经是外交官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

夫妇俩爱上了黔西南的孩子 他们离不开这里的徒弟 募集善款350多万元改变了无数山里人的命运 从05年支教一直没回过家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相似人物:

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

三、赵久富

适用范围 :

牺牲小家为大家

爱国

孝顺

基层

平凡

取舍 他自己说的:

1、希望全国的人民不要忘记我们库区人民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2、“可以说几代人,也可以说几十年”为别人作出了贡献。

3、我们四十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那不是什么物质可以弥补的。

4、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吃水不能忘记乡亲们的付出(面对北方人)。个人简介: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1]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节目摘录: 30年党龄的老赵 放弃内安选择外迁到黄冈。

老人不外迁,儿子不能尽孝,母亲赶了五公里山路送儿子 逢年过节父母亲生日忌日都是想老家的时候。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五字概括: 量与江海宽 相似人物:

乔宗旺(2014最美村官获奖人物)

四、张纪清(炎黄)

适用范围:

平凡 爱

榜样 舍己为人

奉献 他自己说的:

1、不是我在做,人人都在做,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

2、“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3、从小被祖母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直在教导只有两句话: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后代。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 个人简介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节目摘录:

白岩松评论”这个名字我们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汇款人炎黄。在张继清看来,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通过养殖技术致富,手上有了几万多块钱的存款。但是在这时候,他致富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他卖掉厂房的设备,辞退厂房的职工,资助孩子资助残疾人,资助敬老院←首次使用”炎黄”的花名汇款。

把镇政府给他看病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人的一生,你的成长,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所以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个崇高的事业,这只是别人帮助你的回报。

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建立爱心团队。五字概括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相似人物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五、陶艳波

适用范围: 母爱 信念 幸福 个人简介:

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他自己说的:

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幸福 节目摘录:

尽量上课跟着老师走,不懂下课不让老师走。为了儿子不停的掉头发。

人们说陶艳波创造了一个奇迹,但陶艳波说他获得了幸福。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抗争。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五字概括 爱子心无尽 相似人物

陈玉蓉(为救孩子而暴走的妈妈)

六、和田民警:木拉提

适用范围: 爱国

艰辛

敬业

牺牲自己为他人

付出 他自己说的:

1今天,我再在这里。明天,我不知道在哪。

2我有可能牺牲,但我这个工作挽回的是十几条人命。

3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个人简介: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五字概括: 忠诚印寸心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相似人物:

2011年感动中国 海地中国维和英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

七、肖卿福

适用范围:

医德

敬业奉献 他自己说的:

1、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节目摘录:

时间的刻度是坚守的长度,也是医者仁心的温度。2010年,获得了麻风病领域的最高奖项马海德奖。

退休五年,他至少到镇上出诊一次,到麻风病村看望一次。

这个世界上大概在安背村之外,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但他觉得,这辈子值了!个人简介: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颁奖词:

十三年相,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最幸福的王。五字概括 忘己爱苍生 相似人物 胡佩兰

八、朱晓晖

适用范围: 孝敬 美德 她自己说的:

一路支持我的人太多了,需要感恩的太多太多了!节目摘录:

事迹:孝敬 热爱父亲

一切为了父亲,去菜市场捡菜维持生活,学会了担当。爱好:写诗。现在在当地孔子学堂做义务教师 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五字概括: 仁孝行于家 相似人物:

2012感动中国 何玥

九、师昌绪

适用范围:

爱国 科学奉献 敬业 他自己说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他妻子对他的评价:

很低调,很一般,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人。节目摘录:

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他的人生写照 他的付出,他的创造,依然在释放这能量。个人简介:

师昌绪:光耀人间(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颁奖词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他是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师昌绪。五字概括 忧国不谋身 相似人物

2013感动中国 黄旭华:誓言无声

十、集体奖:

1、河南陇海大院

适用范围:

友情 爱 集体 团结 他们自己说的:

1、事虽小,但一做好多年。

2、让他们放心、安心,因为陇海大院有真情。3、39年不离不弃,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人物简介:

陇海大院:爱意满园(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节目摘录

照顾高新海,这就是一个普通大院发生的爱的故事。邻居们包揽生活的所有琐事。

邻居们每天送他去医院,为他的褥疮换药,为的就是他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大院700多人,除了不能活动的老人,几乎人人都来看他,照顾他。这是一个爱心接力,他们七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很快乐。大院有句歌“相信爱心会创造奇迹” 高新海没自暴自弃,学会了开三轮车。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带着儿时的伙伴上街兜风。三十九年,不离不弃。就这样相伴到老,只为了彼此相伴温暖。颁奖词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五字概括 和风春满园

第四篇: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何 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周月华:清香传得天心在 罗 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集体奖: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1、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高二年级使用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5、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陈彤: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王振耀: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

【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高二年级使用

张会军: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事迹】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9、周月华、艾起:“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高二年级使用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相关诗词出处】

1、纵死终令汗竹香 出自 明•张家玉《军中夜感》“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寻常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汗竹,指史册。盖古代无纸,书写在竹简上面;写前须先把竹简置于火上烤,使水分蒸发掉.水分蒸发时,状如竹简出汗,所以把书写的竹简叫着“汗竹”。其诗末句是说:纵然战死,毕竟要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谜底据面别解,意犹:人虽然死了.其名声却永远流传。

2、孝更绝伦足可矜 出自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3、“何处春江无月明” 出自《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解析:《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4、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出自唐李贽语 意思是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

5、爝火燃回春浩浩 出自

《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高二年级使用

第五篇:2015、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_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之2015、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One Way

一、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人

2月8日20时,《感动中国2016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评选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4年。目前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已经揭晓。科学家、平民英雄、教师、医生、村官等等,各行各业中的平凡人物谱写了一曲曲关于奉献、关于崇高、关于理想、关于奋斗的美妙华章,灵活运用于你的考场作文之中,必定能为你的高分作文添砖加瓦。然而,对《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只有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考场见招拆招!

1.孙家栋——星斗焕文章(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颁奖辞】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人物事迹】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最新新闻国内大事件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说:“东方红”响彻环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2.王锋——忠义感乾坤(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颁奖辞】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迹】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果: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3.支月英——芳兰振蕙叶(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颁奖辞】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人物事迹】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选择坚守不容易,她的不言之教,已经让学生看见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

4.秦玥飞——君子通大道(“耶鲁”村官)

【颁奖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人物事迹】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

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5.张超——浩气展虹(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

【颁奖辞】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人物事迹】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6.李万君——器成天下走(大国工匠)

【颁奖辞】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迹】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每次来到车站,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高铁列车前,李万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中间凝聚着、传承着中国工人朴素的匠人精神,而今天李万君最想做的就是把这种光荣和精神传承给更多的人。

他说,“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把手中的产品,在我们用技术,用技能不断的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我认为这就是工匠。”

7.梁益建——推诚结仁爱(仁心医者,上千重度驼背者因他挺直腰杆)

【颁奖辞】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迹】梁益建,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婉言谢绝美国医院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仁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一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仁富,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看到他治好的病人站起来时,梁益建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感到非常幸福,他们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人就少了一个残疾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患者在被治愈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一份尊严,这样的医生功德无量。

8.郭小平——暖带入春风(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颁奖辞】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人物事迹】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目前有33名学生,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一半孩子失去了双亲。这样的学校,全国只此一家。郭小平是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也是创始人。

2004年,山西省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但他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2015年,郭小平做出决定,辞去临汾市传染病院、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这三家医院的院长职务,只担任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

郭小平说,“我应该把精力集中到这。好多人迷惑,医院院长不当,跑这干这,好像不可理解。换一个院长其他人也能做,但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不是换一个校长就能做成了,因为这些孩子认人,就认我这个人,不是认这个位置。”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雨露:从医治人的身体,转向救助人的心灵,他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9.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新疆焦裕禄”)

【颁奖辞】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主要事迹】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维吾尔族,哈密司法系统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他在哈密市检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经他审理的案件,没有发生过一次改判、错判,桩桩是无可辩驳的铁案,人称“铁案法官”。

31年来,阿布列林经历了死亡的威胁,说情者的糖衣炮弹,亲戚们的怨恨,数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职业准则,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阿布列林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因为他心中有个榜样——焦裕禄。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

阿布列林退休以后,依旧不忘初心,常去哈密最大的惠康园社区,为百姓做免费的法律咨询,帮素不相识的人们解决实际困难。

阿布列林说,“在这40多年当中,我可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年轻的时候也好,老的时候也好,能做的工作,我都满腔热情地去做,我自己可以说,我是焦裕禄的好学生。”

10.潘建伟——曙色满东方(功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之父”)

【颁奖辞】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主要事迹】 20年前,奥地利,一位26岁的中国学生,面对导师的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这个学生的名字叫潘建伟。

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领跑世界。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量子通信,是目前理论上唯一被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量子卫星的发射,意味着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成功了一半。

设计要求快速飞行的量子卫星能被地面的光学天线精准跟随,这相当于在一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往地面的一个储蓄罐里投硬币,还必须保证每个硬币都能够扔到储蓄罐中。类似这样的技术难题都被潘建伟及他的团队一个个攻克。

长期从事研究,潘建伟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他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二、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素材精选

1.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 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2.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3.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三、2015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1.于敏:最高科技奖唯一获得者(报国心皎洁)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事迹介绍】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2.朱敏才、孙丽娜: 老骥伏枥(微霞尚满天)

【颁奖词】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事迹介绍】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赵久富:心有清泉(量与江海宽)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事迹介绍】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4.张纪清:捐款献爱心27年的“炎黄”(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事迹介绍】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5.陶艳波:同桌妈妈(爱子心无尽)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事迹介绍】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6.木拉提•西日甫江:大漠“猎鹰”(忠臣印寸心)

【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

【事迹介绍】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7.肖卿福:不惧麻风(忘己爱苍生)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事迹介绍】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8.师昌绪:光耀人间(忧国不谋身)

【颁奖词】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事迹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 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9.朱晓晖:最孝女儿(仁孝行于家)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事迹介绍】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10.陇海大院:爱意满园(和风春满院)

【颁奖词】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事迹介绍】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

四、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素材精选

邵逸夫:一生爱国

邵逸夫,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著名慈善家。2014年辞世。2014年1月,香港娱乐业钜子邵逸夫走完他传奇的一生,享年107岁。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在当时,邵氏电影让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邵逸夫并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据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捐款超过100多亿港元,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情有独钟。1985年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地区持续捐资办学。20多年间,他共向内地捐赠了47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对于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项目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多有以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逸夫楼见证着他的卓越功勋。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这样评价他:“邵逸夫一生爱国爱港,艰苦创业,慈善济世,令人敬佩,曾担任港事顾问,为香港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一位卓越的实业家,他在创造商业奇迹的同时,为香港乃至中国影视事业的繁荣、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位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多年来致力于支持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祖国内地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载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素材: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2012-2013教学资料 作文素材 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主要事迹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

    素材: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五篇范文]

    各位亲爱的高考中考生们、、这个奉献给你们、、考试加油哦 “中华之光” 朱光亚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高考作文素材】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中华之光” 朱光亚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朱光亚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

    作文素材: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5则范文

    作文素材: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月8日8点,《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评选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素材大全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素材大全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分别是: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

    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高考,什么科目最容易拉开成绩?不是数学,不是英语,而是语文。高考作文满分60分,如何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拿高分,好的作文素材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

    高三作文素材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郓城实验中学高三作文素材积累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xiexiebang推荐)

    2011届高三语文2011年3月3日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1、 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