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情调查报告
村情调查报告
(**镇 王**)
4月12日,我来到***村开展入户调研,***村有4个村民小组,405人,耕地面积约600亩,林地面积约3000亩,党员23人。
***历经龙长高速,金山黄金冶炼厂建设,龙氟化工厂建设,2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设,蛟城高速公路等5次征地,其村坐落在坪埔循环经济园区几个工厂之间。今年3月16日,龙氟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酸泄漏事故后,***村民多次向县、镇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要求整村搬迁,带着这个问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入户七户,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汇总、梳理。
一、调查的主要情况
(一)入户情况
第一户邹**,49岁,96年入党,家中9口人,自己开皮卡车运输赚钱,儿子在龙岩打工,儿媳在龙氟化工上班,一女儿在龙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建议政府早日完成整村搬迁,搬迁时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第二户邹**,年轻党员,3口人,开龙马车,要求搬迁意愿比较强烈。
第三户邹**,56年出生,90年入党,7口人,儿子在龙岩搞室内装修、媳妇在紫金铜矿业上班,女儿在厦门工作,他相信政府,自己对是否搬迁听政府的,大多数年纪大一点群众肯留下来,年轻人想搬迁,要求公示补偿标准,特别是不能让先搬迁的人员吃亏。
第四户邹**,43岁,乡村医生,比较担忧空气污染,这边化工企业生产后,生存环境受影响,要求政府重视环保问题,抓紧实施搬迁,并要求政府规划一块地皮建卫生所。
第五户邹**,4口人,2个女儿,以种田和河田鸡为业,表示80%的人想搬迁。
第六户邹**,43岁,4口人,老婆在龙氟化工上班,表示愿意搬迁,并提前搬到过渡房。
第七户邹**,32岁,4口人,以种田为主,愿意搬迁,并在华强小区过渡。
(二)根据走访收集的建设意见
当晚在***村部召开了50多人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就是否同意搬迁,如何开展工作和补偿标准等事宜进行议定,会议表决议定四项:
1、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政府给予搬迁;
2、搬迁标准要按政府最近出台标准,同乡同价;
3、需到华强小区过渡安置;
4、安置地选择在**和坪埔。
二、几点建议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发放调查表,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同时结合**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态势、趋势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村整村搬迁的条件已具备,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村处在20万吨铜冶炼及其下游产品1公里安全环保防护距离内,从落实省、市环保政策看,必须无条件实施搬迁。
(二)从群众的意愿看,***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年纪较轻的群众都有搬迁意愿,实施搬迁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三)从改善民生方面看,***村处在多家化工企业的包围中,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村的生存环境质量,加之经历过黄金二冶、龙氟化工其三次污染事故,群众心理上对化工企业存在恐惧、若实施搬迁能从根本上改善该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四)从资金投入方面看,越早搬迁、成本越低。
(五)从转移农民方面看,实施搬迁后,该村村民可依靠工业企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就业有出路。
(六)从地形地貌方面看,该土地仍可进行有效综合利用,特别是发展铜产业下游产品,延伸铜产业链。
综上所述,建议:
1、县政府尽快批复实施***整村搬迁;
2、搬迁政策参照执行梅坝罗屋、莲塘政策;
3、制定出台迁高安置政策,引导农民转变安置方式,节约用地;
4、组建以县领导任组长的搬迁工作组,抽调得力干部开展搬迁工作;
5、在时间上不要硬性规定,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减少搬迁难度;
6、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
7、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推荐、实现搬迁户一户一就业目标;
8、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篇:村情调查报告
xxxxx村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要求,从4月18日开始,我对本村的重点户进行了走访,了解到一些情况,征求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x乡x村是一个联建村,由x村四个自然村联建而成,位于x乡东南部,南临京沈高速。x都位于鸦板(鸦鸿桥—板桥)马路的北面,交通比较便利。这三个村基本上连成了一线。x村在这三个村的西北方向大约两公里左右。
x有人口1468人,土地3300亩,中共正式党员 80名。共有村民代表24人,党支部人数为3人,村委会人数为4人,两委班子6人,两委交叉任职人数为1人。本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养殖户以养猪、养鸡的为主。
本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小麦、玉米,以农为主。地势低洼,多坑塘;养殖业规模比较小,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本村在外打工人员达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地区主要在雅鸿桥一带。
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良好。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比较团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对村务工作比较满意,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本村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
本村大队部各项设施比较完备。村街道状况不好,只有一个自然村是水泥路,其余街道全是土路。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未出现过大的刑事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缓慢。
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除一个村发展较好外,其他三个自然村较差。村民出行难,浇水难问题严重。遇到阴天下雨,村街道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农业灌溉设施少,村民常常要排队浇水。
2、村两委工作缺乏创新,缺乏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能力。村两委班子工作上只求稳不求进,只在规定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缺乏想法和主动性。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喂鸡、喂猪为主。
4、居住环境差,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村民的居住环境较差。街道不整齐,地面凹凸不平,柴草秸秆乱堆乱放,垃圾随意扔倒,虽然有垃圾池,但村民普遍缺乏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5、公共娱乐设施少。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从领导层来讲,主要是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水平有限。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其次是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再次是个别村干部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怨无忧人。
二是受小农经济意识制约。在与部分农户谈话中,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的和无所作为的。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就从根本上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
三是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喂鸡、喂猪为主。这种单
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四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较低。
五是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
三、思路和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农村能不能发展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群负责任的干部队伍。因此,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定计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市场经济
知识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对外考察,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必须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同创业。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要经常性地对农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增收搞好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破除农民的信息、技术障碍,加快其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联系农业科技部门对本村的土壤状况进行测量,根据本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特征以及市场前景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高产多产,能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品种。把农业科技人才请进村,定期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运用农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调整自身的农业种植结构。养殖业方面,除了向大养殖户传递信息,组织培训,提供服务外,组织其他村民向大养殖户学习,调动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形成大养殖户帮、扶、带小养殖户,让小养殖户也能发展起来,并向其他村民渗透,引导他们也发展养殖业,形成区域优势。
3、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找专家分析,广开信息渠道,谋求适合于本村的投资项目。制度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到本村开厂创业。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
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4、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组织队伍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中去,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能力。
5、争取资金兴建公共设施,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有少数村民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牌打麻将上。不分男女,三五成群,经常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借以消磨时光。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6、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等措施,因人而异,各个击破,综合利用好农村低保、技能培训等不同方式,予以政策、智力扶贫,以达到整体脱贫致富、共同发展的目的。给予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对困难户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7、尽力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农村要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具体到我村,我希望政府能安排资金,支持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多打几口井,解决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其次要把村子街道修好,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希望国家放低对农村的贷款门槛,让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做事。
8、完善各项制度,维护居住环境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不讲卫生的行为。通过张贴、涂刷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应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猪、牛、羊的粪便和农作物的桔杆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的卫生问题。沼气液还是上好的农家肥,用来浇水果、种蔬菜,少用农药和化肥,改善土壤的结构,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水果和蔬菜的品质。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清理制度,定期对村街道进行打扫,维护居住环境。
我通过此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对本村的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尽我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村情调查报告
兰桥乡红光村村情调查报告
2010年9月,我荣幸地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怀远县兰桥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进村一个半月,通过走访群众、整理村务材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红光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光村基本村情
1.红光村概况
红光村位于兰桥乡西南,周边与刘集村、兰桥村、联合村、孙庄村相接。红光村距兰桥乡乡政府有1公里路程,距兰桥乡刘集集贸市场也只有1.5公里,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红光村有8个自然村,共占土地3900亩,其中耕地面积3320亩,水面面积80亩,村庄面积500亩。全村共有农业户442户,举家外出55户,外出人数近800人。人口总数1698人,是全乡人口最少的行政村。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全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和小麦,2009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2900亩,水稻总产量290万斤;小麦种植面积3350亩,小麦总产量268万斤;全村农业总产值613.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全村拥有拖拉机等大中型机械的共有4户,有4户拥有汽车,居住在两层及以上楼房的共有86户,贫困户12户,全村低保人数136人,覆盖率达8%。五保供养共有42人。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农保参保率达95%。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7人。
1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有200多人,教师10人。同时建有村级卫生服务室76平方米,村级计生服务室18平方米还建有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有科普类、生活类等多类书籍,供村民们借阅。
2.红光村自然环境
红光村位于兰桥乡西南,这是一个宁静而又和谐的村庄,村民们热情而且彼此相处融洽。
一条水泥路通往村内,在水泥路的两旁,有几十亩的树林,这些树木如同哨兵一样屹立在路的两边,在守卫着它们的家乡——红光村。过了树林,有一片片的稻田,这个时候,整个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果实都压弯了秸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过了稻田,就进了村庄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泥路左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虽然现在还在建设当中;还有水泥路右边的红光村卫生室和村委会的楼房,新建的卫生室给村民寻医看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真是一大惠民的举措。
沿着水泥路再向前走,有着不同分支的小路通往村里的各个自然庄。这里的环境很宁静也很优美,这里的村民很热情也很淳朴,这里很美好。
3.基层组织建设
红光村两委在村支书纪占志、村主任马长生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7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
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红光村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红光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红光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红光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8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1公里;投资10万余元整治公路,村内硬化道路达5.3公里;通过多方筹资,修建了沟渠、桥等十余座;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两委已将修路纳入明年发展规划。
5.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红光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红光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红光村两委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因此,红光村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高达95%。
二、对红光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2.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而全村的农业也只是以水稻小麦为主,几乎甚至没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没有其他民营经济的发展,村两委应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应积极搞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让外出务工青年能返乡创业,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带动本村经
济发展。
3.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使红光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5.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电脑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和图书科普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有少数村民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牌打麻将上。不分男女,三五成群,经常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借以消磨时光。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臵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6.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在村两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红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红光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红光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掀起高潮。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奔小康。我相信,红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怀远县兰桥乡红光村
党支部书记助理
××
2010年10月28日
第四篇:村情调查报告(推荐)
根据县委“三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驻镇村“三送”工作队,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村情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群众呼声和要求,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村里人口、党员等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三送”工作情况
xx村现村“两委”干部有7人,拥有农家书屋,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矛盾调解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电脑一台,一体机一台。村支部十分重视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自换届以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统领全村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抓宣传。及时在每户农家钉上“三送”服务联系牌,把每张连心卡和致农民朋友的信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三送”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走访帮扶对象情况等有关内容,制作成制度牌,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浓厚的“三送”活动氛围。二是抓落实。把走访农户、化解矛盾、落实产业、兴办实事、组织建设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三送”工作队员身上,建立完善工作台帐,使“三送”活动规范有序。目前,已走访完了全村所有农户,帮扶困难农户5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50多条,已办结71条,群众满意率100%,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三是抓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农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四是抓成效。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始终把解决问题,为民办事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目前,通过参与劳动、捐资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如帮助烟农从其他地方调来拖拉机翻耕、整地、修路;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为大病重病人员捐资捐款等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今年全村种植烟业800多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产值2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2000人,年总收入近千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比较落后。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5个村民小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着力改水、该厕、改路,做到了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门口,但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满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娱乐休闲需要。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村风淳朴,农户之间相处和谐、民心向上,该村农民安居乐业,目前没有上访现象,总体比较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隐患,如土地流转后烟农种了烟的土地租金至今还落实不到位;烟叶基地的机耕路下雨天烟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烟农不满意。
二、当前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低子薄,无经济来源。目前村里水利条件差,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比如农资产品等价格上涨,这与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缓慢现象极不相称。
(三)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就业。
(四)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全村农民大多数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今后推进村级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党性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全体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努力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政策、资讯上为农民提供资助和科技、技术服务。
(三)大力调动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充分信任产业大户,积极为产业大户帮助贫困落后户提供帮扶搭建平台,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典型示范与互助互利的社会环境。
(四)力所能及为农民办实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和公路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对村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帮扶,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第五篇:村情调查报告
村情调查报告
镇村位于县城区以南 5 公里处,全村共有 7 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420 户,总人口 1676 人,其中五保户 3 户,低保户 29 户,共计 83 人,计生困难户 15 户,优抚对象 6 人,贫困学生 18 人。现有党员 39 人,35 岁以下党员 3 人,60 岁以上党员 8 人,女党员 3 人,高中以上学历 7 人,困难党员 6 人。全村土坯房 87 户,其中 2012 年改建完成 9 户,13 户不符合危旧土坯房改建政策。
现辖区面积 8055.5 亩,其中耕地面积 1299 亩,山地面积5566 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半夏、蔬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300 元,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
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半夏、水稻、以农为主。地势低洼,怕涝;养殖业有一定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在外打工人员达 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城,主要从事制造、缝纫、建筑行业。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1.班子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我村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我村党组织的创
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我村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抓落实,就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向搞得较好的基层组织学习; 二是全覆盖,就是坚持一抓到底,让支部的每名党员都行动起来,并自觉参与进来; 三是求实效,就是在本村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 四是受欢迎,就是贴近基层要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2.村建设:村经济薄弱,基础较差,但我们将敢于破解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资争项,力争年内改变办公基础设施建设。
3.党员发展,我支部将按《党章》的相关规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仁人志士加入党组织,力争在年内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 名,转入预备党员 1 名。
4.民情家访,我们按照市委“三送”工作的总体布署,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大走访,了解民情,体查民意,倾听民众诉讼,并做好记录,分类解决相关事宜。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工作队进驻村后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入户宣传“三送”政策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村民宣传“三送”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支持“三送”工作,发放“三送”宣传材料。
2、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强化工作纪律,确保干部到岗到位,严格请销假制度,做好承诺公示,工作台账等工作,工作队员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包扶对象家庭情况,钉好联系牌,写好连心册、发放连心卡,基本上做了全覆盖,让“三送”活动走入百姓家庭,三送干共撰写民情日志 100 多篇,上传日志 30 余篇。协助村调解矛盾纠纷 4 起,答复信访案件两起。
3、实实在地对村进行帮扶。一是单位干部自发捐资 600 元帮助困难学生;二是利用“七一”时机,单位出资 1200 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三是结合村特点,出资 3000 元搞好“三送”宣传工作。四是建设小型公益项目,我办出资 3.2 万元,扶持村进行通过公路的拓宽和农田灌溉水渠的维修疏通。
(四)社会综合治理情况 村为治安情况较好的村之一,面积大,人口多,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多年未出现重大案件和事故。但村庄卫生环境保持较一般。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水涝灾害严重。由于该村地势低洼,每年七至九月份汛期,西江河水上涨,淹没村里 60%的耕地,造成村民生活减收;
水位较高时还会淹没通往村里唯一的水泥路,给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带来危险。
(二)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山地面积广阔,森林茂密,秋季气候炎热,空气干燥,非常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同时村民房屋大多依山而建,火灾隐患较大。
(三)进出道路狭窄。现有唯一的一条通村公路路面宽 3.5米,大部分路段没有路肩,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逐渐增多,通摩托车的路已明显难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会车困难,也没有可以迂回的道路。
(四)危旧土坯房数量大。经过 2012 年一年的改造,村里仍然还有 65 户需要改造,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临高速路的村庄房屋需美化,工作量非常大。
(五)卫生环境难以保持。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三送”活动,村庄环境有很大改观,村民卫生意识较强。但由于村级保洁的资金缺乏,致使垃圾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影响整体村貌。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村班子成员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政治修养和在村工作的认知度。
2.改变工作状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做好村民工作,在作风上求改变,消除低级萎靡工作作风,要在发展上求生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争资争项。
3.加强“三送”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以赴
抓“三送”工作。二是深入群众,收集情况。镇、村、驻点单位上下一致,围绕“九+几”的工作目标收集整理诉求、困难,制作诉求困难台账,并向村民公示,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投入人、财、物力。常驻队员必须每月住村 15 天以上,分管领导驻村 10 天以上,其他干部每半年走访工作对象一次,并要做到“六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