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4: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

第一篇: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

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

采写/记者 邱晨辉

2009年春节前夕,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活跃着这样一支由25人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头戴小红帽,走家串户地为村民拍摄全家福,组织农村电影下乡放映,为村民送上文艺演出,并且招收了1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义务辅导。

25人均是当地返乡青年,其中大学生20人,分别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井冈山大学等15所高校;在外务工青年5名,打工地方不一,有上海、浙江、广东等。这支既有大学生又有务工青年的队伍不同于以往大学生寒暑假的下乡支农支教队伍,他们都是当地人,走出乡土又返回乡土,他们给自己命名为“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以下简称支农队)。

支农队成立于2008年10月,由宜春市袁州区各乡镇农村大学生和当地在外务工青年共同首创,是一支倡导返乡支农新模式的民间团队,志在号召“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据其负责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冯军了解,这是全国首个此种形式的返乡支农团队,中青院对此给予了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创办“中国阳光创梦学校”,创新支教模式

槐溪村是赣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80%的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或在外求学,是远近闻名的“空巢村”。每年春节,是这个村最热闹的时候,返乡过节的青年们给小村庄带来了活力。而2009年的春节,小村庄由于支农队的活动,更显得格外热闹。从1月13日到22日,支农队主要搞了四个活动:支教、阳光全家福、电影下乡、文艺演出。

活动充分利用了对家乡情况了解这一优势,体现了本地特色,贴近本地文化。

他们专门成立了“中国阳光创梦学校”对当地1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学校设有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职务,并拟定校训和校歌。学校的支教理念是:认真支教,服务家乡子弟;独立办学,传递师生真情。

这种创办学校支教的形式是一种全新的“规范性、独立性支教”,不同于一般高校三农社团的合作式、嵌入式支教。

整个寒假,学校每天上五节课,教学内容以当地学校课本教材知识为载体,以全新的、不同于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开设其他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音乐、弟子规、太极拳、人生话题、趣味游戏等。为了确保学校环境的安静,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教学区,他们在教学楼前派两名支教老师监管;为了确保学生在学校的人身财产安全,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课间活动在田径场、乒乓球场和篮球场都安排支教老师进行监督,防止学生进行危险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免除家长的担心,他们中午和下午放学后都会安排支教老师护送学生回家。

除了正常的教学,学校还举行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对学生进行了家访。

冯军表示,以后的支教活动都会延续中国阳光创梦学校的形式,并且在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各地分校,利用系统的资源来研究乡村教育问题。

阳光全家福,最具乡土意义的活动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中国农村家庭没有几家有全家福的,甚至很多农村老人一生都没有照过相。我们的阳光全家福活动就是给每家每户照张全家福,这样村民们不仅有了亲情的寄托,而且宣扬了中国的家文化、本地文化,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冯军说。

支农队在槐溪村为全体村民照了300多张全家福,实行的是“三包”服务:包拍摄、包冲洗、包送货。拍摄初期很多村民都不相信是免费拍摄,后来争相拍摄;一些大妈在照相之

前还不忘梳妆打扮一番,一些老人照相时还不忘叮嘱,“相片给我洗大一点,这说不定是我人生最后一次拍照呢!”

“每当看到一家人喜悦地传看照片时,我的心总是那么激动。永远也忘不了大伯握住我的手说‘你们是真正的大好人,是我们农村真正的好孩子!’”冯军动情地说。

电影下乡和文艺演出同样受到了村民们的追捧。两个小时的文艺演出吸引了200多个村民观看,既有八十多的老奶奶也有几岁的小孩;而且当地村民还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村民出演的节目有魔术、歌曲串烧、学生合唱和葫芦丝唱奏。整个文艺汇演都由当地村民全程主持。”冯军说,“槐溪村将近20年没放露天电影了,上百的村民提着烤箱驻足在寒冷的旷地观看,真的很感人!”

支农队开展的这些活动得到了槐溪村民的积极评价。“以前好多村民认为大学生就是书呆子,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对我们刮目相看。”冯军说,“在槐溪村的活动都是小活动,精神层面上的,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嘛,首先要取得乡亲们的信任。暑假我们的活动打算更加深入些,打算在家乡成立一些农村组织,比如妇女协会、老年人协会,让乡亲们来自我管理、自我娱乐,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甚至我们要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返乡投资,振兴家乡经济。”

“当然,返乡支农必须与家乡政府紧密合作,争取政府的最大支持。”冯军表示。支农队就与宜春市袁州区文化教育局合作了电影下乡放映活动。“其实国家早就有农村电影下乡计划,叫做‘2131工程’,就是在21世纪全国每一个村一个月要放映一场电影,只是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这次我们跟宜春市政府一提,他们很快就答应了。由他们出设备,我们出人力。”

“返乡支农”新模式强调“返”

现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支农模式也多种多样,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以“三支一扶”为代表的政府支农模式、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支农模式、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为代表的NGO乡村建设支农模式、全国各大高校三农社团支农模式。“以上这些模式都来自农村外部,而我们所尝试的是农村人自觉自醒、自我服务的模式。在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下,返乡支农、返乡创业恰到时机,是农村青年最好的出路。”冯军说。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尝试带动当地离乡青年利用空闲时间返回家乡、服务家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回报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如果能够返乡创业,发展家乡经济,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发家致富,那就更好了。返乡支农,强调的就是‘返’字,是离乡青年的自觉自醒。有志农村青年,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务工青年,都可以利用自己最大的能力返乡支农,服务父老乡亲。”

曾经参加过其他支农活动的冯军觉得,相对于其他支农模式,返乡支农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家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主流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家乡村民更是生活贫困,文化素质低下,急需得到有效的协助;另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和在外务工青年是一个广泛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信息优势和致富理念,而且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有着较强的改变动力。农村大学生和青年返乡支农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掌握家乡情况,在科技、经济、精神、文化上更好地协助父老乡亲,从而更好地促进家乡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和青年返乡支农能够拉近他们与乡亲们的深厚感情,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从而减少农村人才的流失。

“我们这种返乡支农模式可以低成本运作,因为寒暑假农村青年本来就要回家的,支农期间,队员也都吃住在自己家里,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开支。”冯军说,“另外,我们这种支农模式也可以商业化运作,争取农村青年所在地和家乡当地的各种资源支持。”今年寒假的活动,他们就得到了很多企业和机构的赞助,既有北京的也有江西本地的。各大高校赞助了他

们3500元经费、河北华冠帽业赞助了他们30顶帽子、北京华藏图书馆赞助了他们150本《弟子规》、珠江工友协会赞助了他们120本法律手册,宜春当地市民也赞助他们两台相机。这些物资在冯军看来都为返乡支农模式的持续运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村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人才。离乡青年,不管农村大学生还是务工青年,都拥挤到城市,城市人才就更不会回流农村了。所以返乡支农就是要唤醒农村青年的家乡意识,关心家乡的发展,留住农村人才。”冯军说。

虚拟村庄的设想

支农队目前还在积极探索“虚拟村庄模式”。“我们要以村为单位,以网络的形式,比如QQ群,把一个村的所有青年都联结起来,成立农村青年在外的虚拟村庄。这样可以把虚拟村庄与家乡的实体村庄进行对接,支援家乡建设。甚至可以与团系统结合,成立农村团员在外的虚拟团支部,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团组织的尴尬处境。”冯军说。

这种虚实结合的支农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虚拟村庄的在外农村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来支援家乡。比如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支援家乡精神文化建设,务工青年可以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可以投资家乡。另一方面,对于虚拟村庄内部来说,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联络感情的目的。因此,冯军认为,虚拟村庄对接实体村庄是未来返乡支农深度发展的必经之路。

冯军甚至还向记者描述了这样的设想:以县为单位,在全国广泛成立各支部,这样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返乡支农团队;县支部下面以乡为单位设立小分队,再加上以村为单位的“虚拟村庄”或“虚拟团支部”。这种大范围的返乡支农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离乡青年的自觉自醒,号召离乡青年回报家乡,在全国形成返乡支农的大气候,从而助推解决“三农”问题。

我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认为,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这种返乡支农模式值得研究和探索。因为其他支农模式基本都是外地人进驻的形式,而外地人对本地文化很陌生,不能很快融入本村文化;另外,那些支农模式短期成本高,可持续性差,覆盖面小。而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返乡支农模式具有很大潜力,因为队员了解本乡,接触容易,排他性弱,成本低,操作性强。

返乡支农模式可以打造成共青团工作的新载体

吴庆老师建议,打造实体村庄和虚拟村庄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借助中国传统的“老乡会”的作用,利用网络化的平台,将虚拟村庄的任何信息反馈到实体村庄,带动实体村庄的致富。他透露,目前,农村团支部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组织不健全,经费少,年轻人少,活动少。“如果在虚拟村庄的基础上成立虚拟村团支部,外出务工青年和外出大学生依然在该团支部上活动,就可以健全农村团组织,带动农村团系统的活跃,增进农村团员之间的交流。比如农村务工青年可以从农村大学生那里得到许多信息,起到互助协作,同时凝聚人心,共同为家乡做贡献。”

吴庆还表示,共青团组织也在积极探讨有效的支农支教方式,现在的主要形式是高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下乡搞活动。返乡支农的模式值得注意和探索,但返乡支农团队要充分发动社会的力量,自己本村的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返乡模式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普遍地适用,寻求行政的帮助只能是暂时的,但要推广则要有社会化的运作方法。”吴庆说。

吴庆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共青团组织可以对这种模式建立培训和表彰机制,将此打造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新型载体。

同时,他也提醒返乡支农团队要懂得如何与当地政府沟通,不要介入当地的矛盾,要以服务为目标而不是以挑战当地制度和文化为目标;要有真正贡献农村的心态,不要追求新鲜好奇而只是短期服务。

下载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青学子探索支农新模式 “返乡支农”前景广阔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