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

时间:2019-05-13 04: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

第一篇: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

金山镇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入住仪式致辞

镇长肖建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乡亲们:

在今天这充满喜庆祥和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于此,隆重举行荆美村扶贫搬迂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在此,我谨代表金山镇党委、政府对即将搬迂入住的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仪式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支持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领导、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扶贫搬迁安置是一项摆脱地灾威胁、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功垂万代意义深远的德政工程,实施好这项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是南靖县“五大战役”民生建设项目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决心。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把荆美村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积极按照市、县关于扶贫搬迁安置有关部署和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发动,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主动作为,做好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搬迁入住任务。

搬迁安置点的圆满落成,凝聚着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市政府、县国土局、县委农办、县五战办、县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老区办、广电局等有关部门的关爱和大

力支持,凝聚着社会各界与受灾群众心手相牵、共建家园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再次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新环境孕育着新希望,希望搬迁新居的乡亲们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生产,在新的环境里创造新的美好生活。同时,我们将以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为契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进一步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全镇各项工作,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金山镇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工作顺利,合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着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一、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保障教育资源。一是确保搬迁群众子女能就近上学,大土新建公立小学、初中综合性学校共1所,占地面积100余亩,改(扩)建公立幼儿园1所,选优配强师资力量,实现111户搬迁适龄就学子女就地就近入学。二是保障医疗资源,新建乡级卫生院(二级标准),设置床位70余张,配备120名医务人员,强化医疗保障。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完成新农合全覆盖、享受农村低保255人,实付低保金72103元,一次性临时救助已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大土安置点实现4g网络、安置小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方便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安全。

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感恩教育。户户悬挂新旧住房对比照,激发群众发自内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组建感恩教育宣传队、文化服务志愿者等队伍,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及感恩教育巡回宣传;

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齐文化服务设施。为搬迁户发放广电机顶盒111台,实现广电网络全覆盖,设立图书室1个,存书300余册,建设文化广场1个,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有效保障搬迁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文明风尚。通过设置搬迁农户家庭卫生“优劣榜”、加强小区村名公约建设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破除不良习气,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

三、完善培训和就业体系建设。抓培训多样化。截至2019年5月,对小城镇安置点搬迁户100余名劳动力全面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家禽饲养、农艺工、家政、电商扶贫等,有效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抓就业多元化。通过引进丽萱服装有限公司企业入驻,吸纳搬迁户24人就近就业;

示范带动自主创业1户;

通过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吸引搬迁群众县内、县外就业共150人;

通过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保洁绿化、治安协管、水务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7人;

鼓励1户实现自主创业(小商品经营),依托外种、养殖基地实现就业11人。

四、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设置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安置点设立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成立综治工作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工会、团委等十余个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抓实机制保障。同时大力推行居事民议、居务民决、居财民管、居廉民督、居干民评“五民机制”和治安防控机制,狠抓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治安防控管理。大土安置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设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号楼楼下,与老百姓零距离办公,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有效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五、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成立大土安置点党小组,中共党员3名,无预备党员,刚吸纳1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对搬迁点的领导,由县财政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核定编制4名,设主任1名。完善政务中心党建考核有关工作机制。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工作小组,督促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成立1个网格党小组,对搬迁点的11名党员实施有效管理。

第三篇:汾西易地扶贫搬迁府底垣安置点建设项目

汾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府底垣安置点建设项目

现场照片

项目选址现状

项目西南侧汽车站

项目西南桃临线

第四篇:赤兴乡皂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水工程初装及供用水合同

赤兴乡皂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水工程初装及供用水合同

合同编号: 0002902

用户编号: 0002902 为明确供、用水双方在自来水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西省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供、用水双方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用水地址、用水类别

1、根据用水人要求,供水人同意在赤兴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应自来水。

2、用水人用水类别为乡镇居民生活用水,计费水表口径为15mm。第二条

初装及收费

1、进户管道的沟渠由用水人根据“就近、方便”的原则自己挖好,由供水方派人安装进户,进户时供水方不计价提供给用水方水表一个,水龙头一个,进户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户内管道由用水方自行购买,如需向供水方购买则按市场价结算。户内管道的分布如需供水方安装则需收取相应费用。

2、签定本合同之日用水方向供水交纳酬劳筹资费人民币壹仟贰佰伍拾元整(¥1250.00)。

第三条

用水计量、水价及水费结算

1、供、用双方按水表记录的水量进行收费,水价执行政府定价,为每吨人民币壹元贰角整(¥1.20),最低消费每月6吨,在供水期限内,若遇水价调整的,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调价文件规定执行。

2、用水人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以上停止用水的,供水人可拆除结算水表并对其销户,用水人要求复装的,应当重新办理用水手续。

3、水费结算时间: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即每年的6,12月的20-30日为水费结算时间,用水人向供水人以现金方式交纳。

第四条

供、用水设施维护管理责任

1、供、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以计费水表为分界点,水源侧的管道及附属设施由供水人负责,用户侧的管道及设施(含计费水表)由用水人负责。用水人发现计费水表封印损坏或脱落,水表箱、阀门等设施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人。

2、对有计划的管道检修及施工等原因造成停水或降压的,供水人应提前5小时通过张贴停水通知或媒体公告等其他形式通知用水人。

3、供水人专门设派专业维护人员及时前往修理。第五条

违约责任

(一)供水人的违约责任

1、经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法定部门认定,由于供水人责任造成的停水、水压降低、水质事故给用水人造成损失的,供水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停水、水压降低或水质事故,使用水人受到损失的,供水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供水人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及时恢复通水。

(二)用水人违约责任

1、用水人逾期不缴纳水费的,供水人按应缴纳水费额每日加收千分之一的违约金。用水人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缴纳水费的,供水人可中止对其供水,但应提前五天通知用水人,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用水人自行承担。

2、用水人未经供水人同意擅自改变用水类别的,如用作稻田、鱼良用水等,除补缴相应用水类别价差价外,另应向供水人支付违约期间水费总额百分之伍拾的违约金,并补办有关手续。

3、用水人未经供水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转接管网供水,一经发现,对用水人处以人民币壹仟元的罚款,且用水人应立即停止转供水行为,并且向供水人支付违约期间应缴纳水费总额的百分之伍拾的违约金。

4、用水人私自开启计费水表封印、更换计费水表、拆装计费水表等致使计量失准的行为均属窃水行为,供水人有权中止供水,并对用水人处以人民币伍佰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按规定处理。

5、因用水人原因造成计费水表及附属设施损坏的,用水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6、在初装3个月之后,因人为因素造成进户管网破裂,用水人应及时通知供水人进行维修,因此带来的损失及维修费用均由用水人承担。

第六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供、用水双方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如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或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本俣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至用水人销户或过户后自行终止。本合同一式贰份,供水人执壹份,用水人执壹份。

供水人(盖章):

授权代理人(签字):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授权代理人(签字):

用水人(签字):

赤兴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水工程初装及供用水合同

合同编号: 0002902

用户编号: 0002902 为明确供、用水双方在自来水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西省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供、用水双方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用水地址、用水类别

1、根据用水人要求,供水人同意在赤兴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应自来水。

2、用水人用水类别为乡镇居民生活用水,计费水表口径为15mm。第二条

初装及收费

1、进户管道的沟渠由用水人根据“就近、方便”的原则自己挖好,由供水方派人安装进户,进户时供水方不计价提供给用水方水表一个,水龙头一个,进户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户内管道由用水方自行购买,如需向供水方购买则按市场价结算。户内管道的分布如需供水方安装则需收取相应费用。

2、签定本合同之日用水方向供水交纳酬劳筹资费人民币壹仟贰佰伍拾元整(¥1250.00)。

第三条

用水计量、水价及水费结算

1、供、用双方按水表记录的水量进行收费,水价执行政府定价,为每吨人民币壹元贰角整(¥1.20),最低消费每月6吨,在供水期限内,若遇水价调整的,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调价文件规定执行。

2、用水人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以上停止用水的,供水人可拆除结算水表并对其销户,用水人要求复装的,应当重新办理用水手续。

3、水费结算时间: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即每年的6,12月的20-30日为水费结算时间,用水人向供水人以现金方式交纳。

第四条

供、用水设施维护管理责任

1、供、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以计费水表为分界点,水源侧的管道及附属设施由供水人负责,用户侧的管道及设施(含计费水表)由用水人负责。用水人发现计费水表封印损坏或脱落,水表箱、阀门等设施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人。

2、对有计划的管道检修及施工等原因造成停水或降压的,供水人应提前5小时通过张贴停水通知或媒体公告等其他形式通知用水人。

3、供水人专门设派专业维护人员及时前往修理。第五条

违约责任

(一)供水人的违约责任

1、经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法定部门认定,由于供水人责任造成的停水、水压降低、水质事故给用水人造成损失的,供水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停水、水压降低或水质事故,使用水人受到损失的,供水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供水人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及时恢复通水。

(二)用水人违约责任

1、用水人逾期不缴纳水费的,供水人按应缴纳水费额每日加收千分之一的违约金。用水人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缴纳水费的,供水人可中止对其供水,但应提前五天通知用水人,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用水人自行承担。

2、用水人未经供水人同意擅自改变用水类别的,如用作稻田、鱼良用水等,除补缴相应用水类别价差价外,另应向供水人支付违约期间水费总额百分之伍拾的违约金,并补办有关手续。

3、用水人未经供水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转接管网供水,一经发现,对用水人处以人民币壹仟元的罚款,且用水人应立即停止转供水行为,并且向供水人支付违约期间应缴纳水费总额的百分之伍拾的违约金。

4、用水人私自开启计费水表封印、更换计费水表、拆装计费水表等致使计量失准的行为均属窃水行为,供水人有权中止供水,并对用水人处以人民币伍佰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按规定处理。

5、因用水人原因造成计费水表及附属设施损坏的,用水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6、在初装3个月之后,因人为因素造成进户管网破裂,用水人应及时通知供水人进行维修,因此带来的损失及维修费用均由用水人承担。

第六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供、用水双方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如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或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本俣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至用水人销户或过户后自行终止。本合同一式贰份,供水人执壹份,用水人执壹份。

供水人(盖章):

授权代理人(签字):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授权代理人(签字):

用水人(签字):

第五篇: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劳动力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就业载体基本情况,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容量和发展思路,更好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市就业局、市生态移民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调查基础数据、实地走访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68个贫困乡、615个贫困村共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8个,计划搬迁29150户1161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570户80540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9.35%;

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80户35602人,占搬迁总人数的30.65%;

自然村寨整体搬迁752个,共12677户52866人,占搬迁总人数的45.52%。截至2019年3月底,全市已搬迁入住77010人,占“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人口116142人的66.31%。

(一)县区安置点情况。六枝特区计划建设安置点12个,搬迁4194户165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40户11076人,占搬迁人数的66.73%。盘州市计划建设安置点33个,搬迁7564户294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37户21906人,占搬迁人数的74.28%。水城县计划建设安置点24个,搬迁15305户608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54户41551人,占搬迁人数的68.29%。钟山区计划建设7个,搬迁1679户72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1户5584人,占搬迁人数的77.35%。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划建设安置点2个,搬迁408户19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户423人,占搬迁人数的21.21%。

(二)安置点地域分布和规模。从地域分布看:县城安置点19个,搬迁72244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2.2%;

集镇安置点26个,搬迁26870人,占搬迁总人数的23.14%;

农村及其他安置点33个,搬迁17028人,占搬迁总人数的14.66%。按规模看:200户以下的安置点有42个,200~500户的有20个,500~1000户的有8个,1000户以上的有8个。

二、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情况

就业载体主要包括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周边已创办的各类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基地,以及带动就业情况较好的各类生产加工服务主体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截至2019年4月,全市已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85个。其中,扶贫车间20个、企业及扶贫工厂43个、就业扶贫基地11个、其它实体11个,本地兴建企业实体52个、外地招商企业33个。

(一)就业载体覆盖程度。85个就业载体覆盖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为35.90%。分布在安置相对集中的城镇及其周边交通便利的区域。

从县区覆盖情况看:六枝特区8个就业载体覆盖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33.33%;

盘州市31个就业载体覆盖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33.33%;

水城县32个就业载体覆盖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41.18%;

钟山区11个就业载体覆盖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33.33%;

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就业载体覆盖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覆盖率50%。

从覆盖安置点规模看:就业载体覆盖500户以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个,5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就业载体全覆盖。

(二)就业载体的行业分布情况。85个就业载体涉及行业主要包括:电子产业14个、建材新能源新材料6个、鞋服加工20个、食品餐饮12个、种植养殖14个、铝产业4个、采矿业3个、观光旅游3个、机械设备加工4个、零售1个、包装2个、劳务输出派遣1个、物管1个。其中,六枝特区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盘州市以种植养殖和电子产业为主,水城县以鞋服加工、电子产业、铝产业、采矿业为主,钟山区以食品餐饮和服装生产为主,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鞋服加工为主。

(三)就业载体带动就业情况。85个就业载体带动就业14618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112人,仅占7.6%。部分就业载体虽然带动就业人数多,但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人数较少。例如:建设在盘州市两河安置点1公里处的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就业116人,其中仅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人;

水城经开区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就业149人,其中只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人;

六枝岩脚的琳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就业800人,其中没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

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结构及培训就业现状

(一)劳动力结构。全市已搬迁的77010人中,16周岁以上劳动年龄人数为54224人,其中正常劳动力38278人、不具备劳动能力15946人(在校生10385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147人、残疾人929人、其他原因不具备劳动能力3485人)。

按劳动年龄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正常劳动力中,16~24周岁9216人,占正常劳动力的24.08%;

25~34周岁8743人,占22.84%;

35~45周岁10304人,占26.92%;

45周岁以上10015人,占26.16%。由此可见,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16~45周岁的占73.84%,以青壮年为主。

从文化程度来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正常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8412人,占正常劳动力的48.10%;

初中文化程度17146人,占44.79%;

高中文化程度1710人,占4.47%;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10人,占2.64%。由此可见,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92.89%,总体文化程度偏低。

从性别结构来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正常劳动力中,男性20993人,占正常劳动力的54.84%;

女性17285人,占45.16%。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的男女比例为1.21:1。

(二)培训情况。近年来,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周边企业用工、群众培训意愿等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219人次,主要开展物业管理、育婴师、家政服务、手绣、护林、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8337人,培训后就业率58.63%。

(三)就业情况。截至2019年3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16407户30079人(其中创业48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按就业区域分,县内就业17091人,占56.82%;

县外省内就业3013人,占10.02%;

省外就业9975人,占33.16%。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以县内就业为主。

按就业渠道分,扶贫车间吸纳就业537人,占1.79%;

返乡创业带动就业583人,占1.94%;

有组织劳务输出就业682人,占2.27%;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93人,占2.64%;

单位就业3880人,占12.9%;

灵活就业12990人,占43.19%;

扶贫基地吸纳就业199人,占0.66%;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吸纳就业293人,占0.97%;

其他方式就业10122人,占33.65%。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以灵活就业为主,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带动就业不够明显。

按就业类别分,服务业就业6666人,占22.16%;

建筑业就业4787人,占15.91%;

制造业就业7444人,占24.75%,其他11182人,占37.18%。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就业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未实现就业8199人。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年龄偏小和偏大的群体中,以16~24周岁及45周岁以上人员为主,分别为3289人和2116人,分别占40.11%和25.81%。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及以下为主,分别为3296人和3934人,分别占40.20%和47.98%,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全市未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有就业愿望的人数为4158人,占50.71%,整体就业愿望不强。

四、存在的问题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的就业载体建设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没有较好发挥出就地、就近吸纳搬迁群众的作用,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充分就业及高质量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缺乏整体规划且未实现全覆盖。各县(市、特区、区)没有根据搬迁点的实际情况制定整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就业载体大部分是安置点周边原有的产业,只有一部分鞋服加工和电子生产类等产业是搬迁安置后引进的。同时,就业载体的覆盖率较低,绝大多数只覆盖了城镇500户以上的安置点,乡村安置点缺乏就业载体支撑。

(二)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能力不足。本次调研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就业载体虽然解决了1.4万余人的就业,但搬迁群众占比不到10%。究其原因,一是缺乏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二是就业载体整体工资水平偏低,对搬迁群众缺乏吸引力。

(三)指导扶持力度不够。就业载体的引进培育主要以经济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为主,还未形成引进、培育、扶持、指导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就业载体的扶持政策包括厂房使用或场租减免的招商引资政策、农业项目扶持政策、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吸纳就业培训政策等等,涉及多个部门,政策合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搬迁群众就业质量不高。从本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具备就业能力的搬迁群众就业率为78.58%,搬迁家庭整体实现“一户一就业”,搬迁群众的就业总体保持稳定。但是,搬迁群众的整体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就业形式以灵活就业和其他就业为主(指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就业但因流动性较强无法掌握具体务工地点和收入的就业),这部分群众虽然从统计层面上实现就业,但收入不稳定,就业稳定性较差,介于就业和失业的边沿。

(五)未就业搬迁群众就业帮扶难度较大。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具备就业能力而未就业的占21.42%,这部分群体中有就业意愿的又只占一半,就业积极性不高,从年龄结构看,16~24周岁的未就业人员有3289人,占40.11%,这部分群体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就业帮扶。

五、工作建议

(一)统筹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布局。为从根本上解决安置点的后续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各县(市、特区、区)政府应立足当地安置点的劳动力结构、企业规模、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制定安置点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产业,形成配套产业链,在保证一定规模安置点产业布局的同时,兼顾人数较多的乡镇、村安置点。

(二)充分开发适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引导就业载体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充分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开发群众就业意愿较强、对文化技能要求较低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物流配送、建筑加工等行业的就业岗位,精准匹配就业人员和岗位,同等条件优先聘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三)加强对就业载体的指导扶持力度。由市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梳理汇总扶持就业载体发展的政策,发挥招商引资、引进培育易地扶贫点产业的政策效应。各县(市、特区、区)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对引进培育就业载体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就业载体发展壮大,增强它们吸纳搬迁群众就业的能力。

(四)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水平。做好岗位储备,确保有充足的就业岗位能满足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动态掌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状况,积极应对搬迁群众的失业风险。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做”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对搬迁到城镇、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的“新市民”要下大力气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切忌“大水漫灌”式的培训。结合安置点的实际情况,有序引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分层次、分需求的培训。

(五)切实做好未就业搬迁群众帮扶工作。提高安置点就业服务能力,全面掌握未就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对有就业意愿的,实行定期销号制度,确保就业帮扶到位。积极动员年龄偏低的辍学青年参加职业教育,增强就业能力。设置城镇低保人员过渡期,避免出现就业即“脱保”,造成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他们主动就业的积极性。针对年龄偏大的未就业搬迁群众开发公益专岗,促使其就地、就近、多渠道就业,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下载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荆美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竣工剪彩仪式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