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部调整问题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
今年组织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央要求总结先进支部的工作经验,找出后进支部存在的问题。
民革xx市委会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注意到原有的基层组织状况与现在民革的职责、任务产生了矛盾,必须加以调整,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鉴于这个原因,他们谈了自己的思考及实践,值得介绍。
民革xx市委自1996年换届以来,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支部是市委会工作的基础,只有支部的建设搞好了,市委工作的顺利开展才有可能,参政党的职能才能体现。根据实际情况,1998年对市区的10个支部进行调整,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支部调整问题的提出
1、民革xx市委原支部的状况
民革xx市委共有党员332人,分布在227个单位。按照工作的性质相同或相近和区域划分:勾13个支部、一个小组。党员平均年龄56岁,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共141人,占总人数的42%。在职人员中,50至59岁的占29.8%,29至49岁的占28.2%。有多数支部组织结构欠合理,例如有不少支部人数悬殊大,多则39人,少的仅9人。党员分布较广,开展活动困难较大,支部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民革xx市委的组织状况与民革职责任务产生了矛盾,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支部组织生活到会率低。例如:有的30多人的支部只到几人,有的党员由于学习不够,对形势认识不清,贯彻中共的方针政策及民革中央精神常常不到位,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有损民革党员的形象。
②有的支部支委长期不团结,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的组织本支部的活动,有的人甚至出现了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有的党员十分不满,提出要换支部,有的同志拒绝参加活动,甚至萌生了退党的念头。
③许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内容贫乏,活动形式单一,不能适应现阶段民革工作的需要;有的党员组织纪律比较涣散,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参加支部活动。
④党员中有82位同志年龄都在70岁以上,行动不便,身体不适,多病而足不出户,难以参加支部的活动。
以上问题,与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的要求不相适应,支部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调整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中共十五大及民革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民革章程为依据,开拓进取,加强团结,增强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经济建设和两个文明服务。
2、调整的原则
基层组织的调整必须遵循“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民革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三、调整的步骤
调整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调整前的准备。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①成立由主委、副主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等组成的领导班子,领导调整工作的全面进行。这是调整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政治保证。
②深入支部、深人群众,大力宣传支部调整的目的及意义,广泛听取意见,统一思想,球得共识与支持,这是调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
③摸清党员的基本情况,做好登记工作,这是搞好调整工作的基础;
④依据党员情况写出调整具体方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到一些党员家中听取意见,请具有代表性的党员进行个别交谈,召开部分党员的座谈会。通过大量的意见反馈,对调整方案进行修改,使之更为符合实际。
2、基层组织调整方案具体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必须认真仔细,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发生。具体做法:
①在组织调整方案的具体操作中,根据区域划分支部,把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同志集中起来成立一个支部,由市委机关同志协助这个支部的支委开展工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条件成熟的先调整、先组建,逐个进行。经过8个多月时间的努力,xx市民革完成了两城区基层组织调整工作。
②严格按照民革章程要求,结合市民革基层组织的工作实际,确定支委候选人,我们自下而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出新支部的支委候选人的条件:一,在本单位工作出色,作风正派,有良好形象;二,热爱民革组织,热心基层组织工作,甘于奉献;三,具有一定基层组织工作经验,群众基础较好。
③组织部作好调整及组建支部的有关材料准备,包括候选人的简介、选举办法、选票等,以保证选举工作无误。
④调整领导班子,协助做好调整后新组建支部领导班子的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3、加强对调整后基层组织的指导和扶持。调整后的基层组织,因成员大多来自各个支部,大家都比较陌生,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这期间,加强指导,做好扶持的工作十分必要。市委会为此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举办新支委学习班,加强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为此,市民革组织支委学习邓小平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革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民革新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及作用,明确了组织发展的要求,为今后开展基层组织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增强了党派意识。
②市委会的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参加组织生活,对支部工作进行指导。
③民革市委会对新组建的支部给予了经济上的扶持,拨给启动经费,支持新支部的工作正常开展。
四、调整后的效果
经过8个多月的工作,全面圆满地完成了基层组织调整,取得了预期效果。
1、组织结构合理,两城区原9个支部调为8个,每个支部人数均为28-31人,平均年龄(除老年支部外)约为48岁。知识结构及党员的政治安排情况趋于合理,老、中、青党员人数几乎相等,有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
2、领导班子团结,民主气氛浓。因新的支部班子成员来自于原各个支部,他们之间无旧矛盾,又是本支部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大,有抓好支部工作的共识,所以思想统一,感情融洽。他们善于征求党员的意见,根据民革市委会的工作要求,制定支委及党员定时活动的制度及内容,特别是支委定时召开联系会,商量工作,使支部工作有序进行。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显示新支部团结、民主的新气象。
3、工作思路新,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逐渐丰富。支部的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要提高党员的素质,树立好民革形象,重点应加强思想建设及组织建设,他们把学习、交流和深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内容及形式不同的支部活动。例如:有的支部自己编写学习材料,供支部党员学习。大多数支部还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联谊活动,请xx市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的先进分子到支部作报告等。这些组织生活的内容及形式有一定变化,不仅调动了广大党员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使支部的组织生活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由保守型向开放型转化。
4、支部的到会率有明显的提高。原支部的到会率为五分之一左右,现在一般支部的到会率为三分之二,有的支部超过五分之四。
5、新支部领导班子团结本支部的党员,并关心他们的疾苦。到党员家拜访,加强了解,帮助同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五、巩固调整后的成果,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1、加强学习,注重自我教育。
2、支部组织生活必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积极引导,正确指导支部搞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工作,体现参政党的作用。
4、协助支部策划适当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5、加强横向联系,开展交流活动,增强民革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篇:教育调整调研报告
合水县教育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宏观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结构,从10月13日开始,利用3天时间,我们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先后到全县五个乡镇,听取了乡镇总体工作的汇报,赴7个中小学,分别与一线从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乡镇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学校校长、村委会主任等100余人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了我县布局调整的成绩、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一、我县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自2008年我县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中小学 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臵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我县按照 “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思路,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办学、先建后撤、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布局调整工作。截至2010年上半年,顺利撤并各级各类中小学71所,建办寄宿制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新建独立初中1所。今年实施的何家畔乡、店子乡、吉岘乡和西华池镇教育布局调整整乡推进工作,校舍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全县最大的新建寄宿制独立初中—乐蟠初中,已于今秋顺利招生开学。截至9月2日,共报到教职工153人,注册学生2125人(其中寄宿生1819人),编设42个教学班。目前,一切工作已步入正规,学校设臵及规模日趋合理。
布局调整撤并后的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字[2002]1号)的要求,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一是合校后撤消学校的校产校具随学生一同并入新学校使用(如教学设施、电教设备、课桌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二是请示县政府同意批转了《合水县教育布局调整闲臵校产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会同国资、监察、财政、土地、城建、房管等部门,对2009年底前已撤并和今后三年将要撤并学校逐校进行了核查、丈量、造册,完善了档案。并遵循“产权归教、教育优先、社会事业为主”的原则,与乡政府、村委会协商,议定了闲臵校产利用意向,分别是:综合性使用34所,单纯留作学田基地8所,建办幼儿园21所,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点45所,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1所,寄宿学校学生生活服务区2所,村级卫生服务所19所,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村部、农副产品及农用物资供应点各1所,新农村建设广场占用幼儿园1所,归还林场2所,基本实现闲臵校产全部利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各乡镇、学校在布局调整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将“危改”、“薄改”资金与与布局调整资金捆绑使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学校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布局调整合并扩建学校和联办新建学校实行一步到位,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三是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普九”巩固提高、创建教育示范乡镇、普及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布局调整的同时,加大教育内部设施的配备,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布局调整,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布局调整也促进了乡镇中小学校寄宿制管理体制的形成,完善了寄宿和走读双重管理机制。
二、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投入依然不足,学校债务较重,办学条件较差。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使中小学捉襟见肘的经费更是雪上加霜。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学校公用经费能够到位,但是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校舍维修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普九”债务,虽然已经进行“普九”债务锁定将进行化解,但锁定的数额与实际有相当差距。由于住宿学生 猛增,校舍增加,学校基本没有钱去完善和维护学生宿舍,还要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用于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水电开支。在相当一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拥挤、条件艰苦;食堂面积过小、设施不全,学生就餐不方便;用水存在一定困难,缺乏开水房、浴室等,导致部分学校的撤并工作只能分年级进行,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撤后校产流失严重。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导致一部分校舍闲臵,这些学校形成的渠道比较复杂,有的是村民集资建的,有的是乡里建的,有的是扶贫单位援建的,撤并后,有的被直接卖掉,有的被村民分掉;学校原有的校田地、村地有的被乡里卖掉,有的被村里分配给村民经营,有的被村民抢种。这些校产很难再得到进一步整合,造成原有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四)布局调整对生源状况缺少长远分析与规划,为今后带来隐患。
从本次布局调整调研过程中发现,所到的几个乡镇布局调整工作,没有一处乡镇对调整学校今后的生源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只是根据现状进行布局调整。一旦生源发生变化,农村中小学已进行的布局调整将前功尽弃。
(五)布局调整过程中方法欠妥当,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意见较大。
某些乡镇由于过分追求规模效益,或是为了完成布局调整“指标”,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面对阻力一是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强行进行调整,或是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人为制造“薄弱学校”,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工作意见较大,个别乡镇甚至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发生与群众的冲突,造成一些矛盾,群众的抵触情绪较大,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六)过分追求规模效益,忽视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全县依然有28所小学服务范围超过2公里,占全县小学数量的10%,初中上学难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一些乡镇政府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山区、川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从家到学校交通不便利,用农用车接送学生的现象普遍,路途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边远山区乡镇学生大都骑自行车,或乘农用车往返学校,车主以盈利为目的而经常超载,交通事故隐患多,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有些学校每当学生放学时间,三轮车、摩托车就拥堵在校门口,而这些司乘人员都没有相应的驾驶资质,安全隐患突出。座谈中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十分担忧。店子乡沟圈村的村民说:“如果国家能给钱为中心小学配校车接送学生,家长愿意出点车费。”
(七)中心学校班额陡增,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意是通过合理合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目前,合并后的学校有的班额达到了65人以上,如果按照标准班编班又会出现校舍紧缺,教师编制不足等情况。班额的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很大,从早到晚都无法放松。
随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推进,农民对教育付出的成本加大,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了辍学率的上升。当前我县部分乡镇不合理的布局调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新的求学困难,而且还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几点建议
(一)要根据人口出生规律,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变化情况。
各乡镇、学校要根据“十一五”人口规划和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有超前意识。应考虑城镇农村人口的增减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要以方便就学为主,找到“方便就学”与“规模效益”的结合点。教育系统绝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不能一刀切。
(二)要按《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省市县规定的学生人数,设置学校。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高中学校学生人数不少于900人、初中学校学生不少于600人、完小不少于360人、初小不少于140人、教学点不少于60人并不超过 两个班,九年制学校不少于840人并每个年级不少于两个班,达到上述条件的,才能设臵学校。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学校,要制定规划辙并。要适度加大城镇学校建设力度,适当控制农村学校建设。高中学校应尽量向县城集中,初中、九年制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应向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人数多交通便利的大村集中。
(三)扩大“办学点”数量是缓解群众上学难的有效方式。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全县办学点仅有23个,而且还在呈减少趋势。部分区(县)对“教学点”作用认识不足,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山区、川区,由于人口稀少,孩子上学难与学校规模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适当增加办学点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较大的完小为中心辐射,在周围农村设臵办学点,既能有效地整合师资资源、条件设施资源,又能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通过合理的办学点的设臵,建立教学网络,合理搭配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减轻群众负担。
(四)加强校际联合,组建教育网络,共享教育资源。
各乡镇在布局调整规划中,要有整体意识,注意构建学校教育的网络结构。中心学校辐射完小,完小辐射初小,初小辐射办学点,学校间共享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资源,让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音体美等小学科的“走教”教师,要予以交通补助。在乡镇结合部,县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安排部分村庄学生跨乡镇就近上学,方便就读。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 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中小学布局调整投入的保障机制,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乡、村两级要继续依法履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县财政应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三是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无偿地向学校捐赠财产,以尽快按规划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加强统筹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一是县成立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工作力度 , 组织协调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是本乡镇本部门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考核办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纳入考核范畴,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并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二是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把基础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切实把全县基础教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抓。
第三篇:2016薪酬调整调研报告
2016薪酬调整调研报告
一、薪酬调整的意义
一般而言,薪酬调整是指随着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状况发生变化,现行的薪酬体系可能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薪酬体系做出调整的措施。薪酬水平是体现员工价值、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根本,调高或调低都将牵一发则动全身。同时薪酬支出是企业最大成本开支项目,薪酬的调整对企业财务面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适时适当的薪酬调整,找准激发员工价值和确保企业效益的平衡点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极为必要的措施。
二、社会薪酬、物价环境现状和同行业薪酬水平概况
当前企业正处于平稳发展上升阶段,发展趋势向好,但社会薪酬环境现状和同行业薪酬水平有着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社平工资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同行业薪酬水平提高,加上近年来物价年年上涨、各行各业人工成本涨幅较大,这些现象对我公司员工影响较大,均希望薪酬水平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这样期望让企业承担了较大巨力。
1、社会薪酬、物价环境现状
2016年,南京地区社平工资,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高于社平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人均用于食品开支元(或列明具体的食品价格如猪肉、青菜、房价等)。2016年,南京地区社平工资,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高于社平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人均用于食品开支元(或列明具体的食品价格如猪肉、青菜、房价等)。2016年,南京地区社平工资,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高于社平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人均用于食品开支元(或列明具体的食品价格如猪肉、青菜等)。
从上述数据表明,社会平均工资每年按速度增长,食品类物价按速度增长,而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仅按速度增长,落后于社会增长现状。
2、同行业薪酬水平概况
从调研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同行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在二线城市如各省会城市武汉、合肥、成都、西安等,同行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在三线城市,同行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在南京地区,从不同规模施工企业薪酬水平来看,收入大于亿的企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收入亿-亿的企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收入亿以下的企业,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我公司地处第二线城市南京,经营规模在亿以上,2016年员工薪酬水平为每年。
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公司员工薪酬水平低于第线城市标准,低于亿经营规模企业的平均标准。
三、员工反响较大的情况
经调研显示,随着物价上涨、人工成本上涨,而我公司薪酬水平相对不涨的情况,在员工中反响较大,主要呈现出2方面的问题:
1、责任感和积极性受挫
薪酬水平是企业对员工贡献价值的认同,亦是员工自我价值体现的风向标,薪酬水平一旦处于较低水平,员工对企业认同、信任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就会发生变化。近几年,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随着物价不涨、薪水相对不变的情况而下降。员工从意识到行为,都出现了变化,不严守工作纪律、不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节奏减慢、效率降低的情况时有发生。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言献计、努力拼搏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长期以往,一方面将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和效率,影响企业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将责任心涣散,将增加施工安全隐患,这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危险性。
2、流动意向强烈
作为施工企业,我们拥有较多的工程技术高端人材和项目管理高级人才,在薪酬相对不变的情况,人才流动意向十分明显。一方面人才主动流动,因工程人才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机会多,工程人才在得不到企业认同的情况,极易离开企业。近两年,已有名人员离开企业。另一方面其它竞争对手招揽我企业人才,竞争对手以高薪为由吸引我企业高端人才,触动人才流动,对我们造成巨大损失。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运营的生命线,离开技术,我们无优势可言,人才因薪酬而流动是我们经营的巨大危机,务必妥善处理。
四、薪酬调整的建议方案
从上述分析可见,进行薪酬调整是社会外部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创价值的必经之路,我们当前必须认清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推进薪酬调整工作。结合我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薪酬调整方案如下: 方案一:等比例调整
根据物价上涨比例和同行业薪酬水平,结合我企业人工成本预算情况,所有员工都在原工资基础上增长10。
优势:等比例调整是对全体员工都产生了激励,都有了一定的感知。且操作简便、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不高。
劣势:等比例调整使工资高的员工调整幅度大于工资低的员工,出现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情况,使差距拉大,低工资水平员工感知较差。同时,一刀切的做法,不能有针对性激励重要岗位人员。方案二:综合调整
保持现有薪酬结构(基础工资、考核工资、津补贴、奖金、特殊岗位津贴和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调整,综合调整的原则是总体员工应发工资总额上涨10;提高中低层收入员工薪酬水平、缩短差距;强化高级人才特殊贡献奖励。
基于上述原则,重点对中低层收入员工薪酬进行提升,在基础工资方面,按岗位分级,从低岗位至高岗位,分别按5、3、2、1四个档次提高标准,确保高岗位与低岗位的基础工资增长幅度差距控制500元以内。在考核工资方面,考核内容保持不变,考核权重做相应变化,提升完成任务的权重,由1提升至1.1或1.2,对未完成任务的扣罚权重要有封顶值,控制在0.5以内,确保员工实发工资水平。津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参照同行业水平适时一次调整到位。在奖金方面,奖金所占薪酬比例提高至,增加奖金项目,尤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突破的奖励,明确每个项目的奖励金额,并给予公布,及时兑现,通过灵活机动、奖励幅度较大的奖金机制,激发真正实干、能工员工的积极性,并有效挽留高端人才。综合调整后,需要人力部做全面测算,测算至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发和应发工资,做全景观察,以衡量调整幅度和结构的合理性。
优势:综合调整结果与国家人均收入调整导向一致,提升了中低收入员工的薪酬,缩短收入差距,全面改善员工感知,对企业发展稳定有较好的作用。
劣势:综合调整涉及面广、调整细节复杂,调整沟通成本较高、调整实施历时较长。综上二个方案的比较,建议采取方案二进行调整。
五、薪酬调整后的影响
基于上述建议方案,员工应发工资水平总体上涨10,相应的公司人工成本亦随之上涨,具体影响有:
1、对社保基数的影响
应发工资水平上涨后,社保基数亦会随之上涨,经测算,我公司的平均社保基数上涨,其中个人缴纳部分平均上涨,元;公司缴纳部分平均上涨,元/人,合计公司部分较调整前增加元人工成本。
2、对公积金的影响
按公积金缴纳的比例,个人缴纳平均增加元,公司缴纳部分增加元,合计公司缴纳部分较调整前增加元。
3、对缴纳个税的影响
对照当前3000元个税起征点标准,经测算,我公司增加缴纳个税人员增加人,增加缴纳总额元,其中低岗位人员人均年缴元,增长;高岗位人员人均年缴元,增长。
4、对试用期工资的影响
工资水平提高后,试用期工资应给予考虑由元/人提升至元/人。
5、其它方面的影响
薪酬调整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员工丧葬费等相关费用都随之增长。经测算,全年公司人工成本达万元,较调整前增长。
六、调整后的相关措施
薪酬调整涉及全体员工利益,调整前后需要员工广泛参与、需要全面做好宣贯,具体要落实以下措施:
一是做好员工意见征求。由人力部拟定具体方案,出台后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提交绩效管理委员会、党组会、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按照审议的正确意见进行修正、完善,以争取员工满意最大化。
二是全面做好宣传。此次调整薪酬以提升员工收入水平、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为根本宗旨,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契机,人力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做好调整宗旨、调整内容的宣传,要做好员工与企业美好愿景的宣传,再次营造和谐、进步、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四篇:第二支部调研报告之一
调研报告小结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学生支部,对“党员服务意识”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条分缕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员及预备党员的带头作用。现将有关开展“党员服务意识”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党员服务意识”调研活动以问卷调研和采访调研的形式开展,分别从普通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及预备党员多个角度进行调研,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了现阶段我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在学风建设之中做起的作用,并且从我们的调研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我们第二支部党员一贯的优良作风,当然,也揭露了种种不足。
此次调研以小组形势展开,调研问卷由肖可心、黄意利、金万芹同学编写和整理,调研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由朱鸣钢、赵颖、周逸皓、龚轶俊同学共同完成。此次调研活动,整个小组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使得调研能够顺利的成功的完成。从此次调研的数据来看,总的来说,我们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获得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大部分党员同志们一方面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忘自己也是一名学生,能够十分融洽的融入群众之中,不搞特殊。那么,在党员平时学习、生活上对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方面,通过调查,在学习和思想上,在我们党员提供的帮助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党员同志都能无私的奉献,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我支部的党员同志的学习成绩也是过得硬的。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在学习上得到了体现。
通过现场采访了部分普通同学、积极分子以及部分党员,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信息。
当问及”党员的服务意识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些同学做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是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职责,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每个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章程,百折不挠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接受党组织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威信。二是奉献精神,主动关心群众 三是关心同学的生活情况 四是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五是为楼里公益劳动,协调同学间的矛盾。六是帮助楼道建设,参与班级组织活动七是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个人生活习惯上有较好表现。
当问及“大学生党员增强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我们党员同志给出的看法有这样一些:
一是要有真心、热心、责任心、决心、恒心;要有接近群众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的应变力,驾驭复杂局势的控制力。二是有主动服务的思想,有深入的思考,发自内心地做好事情。三是多参加身边的活动,在学习与工作中多为身边的同学、老师提供服务四是体现团队活动的积极性五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用自己正确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同学,关心身边的同学,同时也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六是积极投身到广大同学中去,关心和帮助身边同学七是从小事出发,善于观察、发现
从中,不难发现,广大同学对于党员同志的关注度很大,一方面是以党员同志作为榜样,不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对我们党员同志也起到了一个极为有力的监督作用。广大同学们真正需要的是党员同志能够融入群众之中,多为大家做出贡献,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楼幢建设等等方面。我们党员也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整个党员的公众形象。
对加强党员服务意识的建议:
一是树立典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典范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优秀学子的行为、事迹、思想能够对周围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挖掘优秀学生,树立学生典型,在学生中广泛宣传。
二是对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具体说就是“严进宽出”,在“入口”上,要取消每年的计划数,各级党委发展党员时要严格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出口”上,要通过处置不合格党员来纯洁党员队伍。对于不合格党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谈话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挽救,对经过教育仍丧失对党的信仰,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做党分配的工作,不足额交纳党费的党员,要清除出党。
三是强化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需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四是强化垂范,做到以身作则。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动普通同学共同创先争优,形成比发展、做贡献、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带头做好各项工作,服务群众。
第五篇: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需求和现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对xxxx州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集中办学工作的了解,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对xxxx州古丈、泸溪、凤凰、吉首4个县市(以下简称xxxx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基本情况
㈠布局现状
xxxx市共有638所中小学,其中:城区共有完全小学16所,独立初中8所,普通高中7所。xxxx市共有乡镇67个,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2所,独立初中36所,中心完小44所,教学延伸点423个。如:古丈县。全县共有64所中小学,其中:城区有完全小学3所,独立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农村12个乡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完小7所,教学延伸点42个。
㈡办学情况
xxxx市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371个、在校学生24584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330个、在校学生20938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1580个、在校学生44104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203个、在校人数8081人。完中初中部有教学班263个,学生13675人。如:凤凰县。全县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141个、在校学生 7218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118个、在校学生6673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703个、在校学生20813人。初中共有教学班188个、在校学生9900人。其中,独立初中学校有教学班170个、在校人数9360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71个、在校人数3752人。
二、xxxx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办学点分布过散过小
xxxx州属于武陵山脉贫困山区,具有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且分散。xxxx市共有423个农村教学点,只有166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农村除3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外,其他初中学生均在800人以下。如:吉首市,49个农村教学点,只有7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其中在校学生不足10人的有26个教学点)。农村10个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其初中学生均在500人以下。其中,寨阳乡初级中学仅160人。从xxxx市的情况来分析,xxxx山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分布的过于散,而增提效益又很小。
㈡教学资源分布过闲过重
2000年以来,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很多,但农村学校布局仍然比较分散,而且班额较小,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较多。xxxx市农村67个乡镇,分布有27所独立初中,33所九年制学校,41所乡镇中心完小,464个教学点。如:泸溪县农村15个乡镇,分布有7所独立初中,9所九年制学校,7所乡镇中心完小,128个教学点。
㈢农村教育成本过重过高
自2008年湖南省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以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例如,泸溪县农村学校共配备教师2013人,一年需发放人员工资8082万元。按照平均小学生560元,中学生760元公用经费的标准计算,泸溪县农村每年需发放1961.992万元公用经费。泸溪县每年还为全县片村小发放150万元的补助。该农村学校每年需投入10993.992万元,平均每个农村学生每年的教育成本为3522.36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xxxx州农村山区的教育成本过重过高。
㈣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过差过低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儿童基础差、学校管理滞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教学质量过差过低。例如:古丈县2013年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中,农村小学直升科平分比城镇小学低了19.8分,农村小学直升合格率比城镇小学低了27.34个百分点。初中教学质量检测,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科平分有90.4分,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47.2分,相差了43.2分。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合格率有91.05%,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26.6%,相差了64.45个百分点,城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城乡不能均等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目前为州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xxxx山区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建议
㈠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长远考虑与统筹规划
要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进一步优化xxxx山区中小学校布局,确保中小学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要根据人口增长和流动规律,公共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前景,科学规划学校布点,增强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生源波动的宽容度,保持定点的相对稳定。
㈡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就近入学与集中办学 要因地制宜,合理部署,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偏远的村寨实施就近走读上学,1至2年级学生合理适时寄宿,各乡(镇)小学布局应在设置1所中心小学的基础上,按寄宿制学校标准布局1至2所完全小学,在一些大中型农村及新型社区(居委会)布局一定数量的村小或教学点,保留边远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学点,防止贫困学生辍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初中。在比较集中的乡(镇)推进集中办学进度,探索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教育集群,实现各个阶段教育的逐层紧密对接,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
㈢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数量普及与质量提升
在数量控制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综合分析交通条件、生源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偏远的乡村,要抢抓当前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机遇,努力改善其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的就学困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要不断优化师资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师管理。实行教师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格按照学科需要进行教师调配,严格控制教师借调、改行,规范教师流动行为。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有计划地招聘一定数量的紧缺学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坚持教师转岗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对专业学科相对富裕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多途径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农村教师在职称晋升、评模选优、聘用考核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山区津贴。积极开展乡(镇)内教师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实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定期轮岗,解决村小及教学点师资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㈣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交通安全和后勤服务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实施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可借鉴城区公交车的运营模式,开通农村短途公交,主要用于周末接送学生。同时,每所集中校要组建一支学生护送队伍,周末护送学生上下学。在后勤保障方面,要继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按照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餐厅、浴室、热水房、厕所等设施,提高保障能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行,让寄宿学生学的舒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减少和逐步消除学生家长租房陪读现象,让寄宿制学生家长安心从事生产活动。
㈤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群众意见与政府履责
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需要。要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需要撤并的学校,要先建好新学校或先完成并入学校的校舍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撤并点学生入学情况跟踪制度、校际之间交接制度,完善对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学生不辍学流失。要完善家人探访、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学生乘车专项整治,对乘车较远山区学生发送补贴,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使布局调整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的布局中小学体系。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按照《教育法》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工作倾斜,依法足额征收和管理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保障资金。要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均衡推进。要根据城镇区域人口居住状况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对城区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要核定用地位置和界限,严格加以控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挪作他用。
四、xxxx山区中小学集中办学试点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㈠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开拓创新
解除学生家长对集中办学存在的抵触情绪。要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打消学生家长担心集中办学后,将为孩子提供以前无需支付的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和一些零花钱等顾虑。要提高对集中办学的宣传引导,集中办学是解决农村办学难问题的有效办学方式,能有效解决学生分散、师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强等办学问题。引导群众认识到政府开展集中办学,是在克服“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解决校点布局分散、投入难集中、校舍安全和师资力量难保证、教育质量难提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模式。要以提高规模效益为前提,初中方面,校点要适当集中,学校规模适度扩大,原则上定为一个乡(镇)办一所,人口稀少的山区可实行两至三个乡(镇)联合办学,确有困难的深山区,乡(镇)可举办九年制一贯制集中学校。小学方面,要在坚持小学生就近入学和办学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小学高段(二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寄宿制。对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适当保留必要的低年级教学点,由附近的小学负责管理,教师可试行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㈡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保障制度
要加大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学生和教师的食宿及学习问题,要有配套的教学楼、图书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教育投入必将要进一步增大。而贫困山区常常为此捉襟见肘,如:泸溪县为解决贫困片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问题,计划对12所中小学加大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功能室建设,建设面积总计11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实验仪器、信息技术、文体器材、图书藏量的装备力度,经预算需资金1亿元;计划建公办幼儿园8所,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需资金5000万元。以上两项工程均由于缺口资金过大,由于县财政无力承担而举步维艰。综上所述,各级政府都要舍得投入资金,盘活学校资产,将闲置校舍进行置换,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有效的资金进行整合,只有这样多轮驱动,多渠道集资才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让家长放心、满意。要在每所集中校建成一栋高质量的学生食堂,建设一支服务体贴、技术过硬、身体健康的食堂从业人员,让学生吃得舒心、放心。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做好每天食堂的采购工作,确保新鲜、卫生、安全,同时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要精心组建一支认真负责的学生宿管员队伍,管理好各个年龄段的寄宿生,同时加大学生宿舍建设,搞好洗浴及厕所等设施的配套,方便小龄学生住宿。建立健全小学寄宿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建立以寄宿生管理专职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管理网络,努力创设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要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加强学生的监管和生活指导,做好双休日留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点名、离校登记、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职责制度,认真做好学生周末回家乘车安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㈢提高教学质量,提振教育信心
集中办学其目的就是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要创新补充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要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力度。二要进一步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教研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科研解决的长远的问题,即上好很多节课的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全面提振大家对山区中小学教育的信心,让学生家长愿意安心的将子女送到集中学校就读。
总之,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如能科学实施,必将对xxxx州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xxxx州本级资金投入有限、山区地域复杂、农村人口少而分布广,布局调整的落实与推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调研组认为,要做好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加大在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以确保xxxx山区能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及集中办学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