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宁小杂粮成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常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1
会宁小杂粮成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常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会宁海拔适中、光照充足、环境无污染,土壤土层深厚,小杂粮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扁豆、谷子、糜子、燕麦、甜荞、苦荞等七类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已成为调节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该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
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该县根据南、中、北生态差异,依托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抓好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突出科技创新推动小杂粮生产全面发展。自2002年以来,在综合规划、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川乡高陵村、丁家沟南门村、大沟乡韩家岔村、四房三房吴村等八大科技创新示范点,年均示范面积1.3万亩。同时,制定了《会宁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中川乡建立了会宁县标准化小杂粮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亩。
标准化生产取得一定成就。截至2010年底,全县已引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共6大类3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搭建科技平台,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绿色品牌。
农业科技推广不断加强。该县把小杂粮新技术推广作为农技推广的重点之一。主要在推广品种上下功夫,豌豆:定豌2号、青20—
45、北京5号、中豌4号、中豌6号;扁豆:会宁扁豆;谷子:会宁良谷、陇谷6号、陇谷11号;糜子:陇糜7、8号;燕麦:山西P2518、白燕2号、晋莜4号、定莜4号;甜荞:会宁甜荞、平荞2号、北海道;苦荞:会宁苦荞、平苦7、11、20号。在主要推广技术上下功夫。推广微起垄膜侧机械化沟播技术、覆膜穴播技术及覆膜二次利用穴播技术。在中川、丁家沟两乡利用修建水窖推广移动式微喷灌技术,推广节水技术1.6万亩。以优质陇谷6号为指示作物推广膜侧和穴播技术,年均推广2000亩。经过对示范点多年的对比试验和示范,覆膜穴播比常规增产31.3%,膜侧比常规增产25.7%,但穴播配套机具缺乏,操作不易掌握;膜侧栽培配套机具先进、操作简单、工效高,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甘肃桂馥堂五谷营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杂粮深加工企业,依靠先进科技支持,提高杂粮食品营养附加值,为公众制造健康、为老百姓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