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

时间:2019-05-13 04: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

第一篇: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以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摘要】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收视率成为一个节目去留的决定因素,在关注收视率的同时,媒体责任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最近最为火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如何能将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做到和谐统一,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媒体环境。

【关键词】媒体责任 收视率 和谐 传播学

一、收视率

1、定义

收视率是指某一地域、某一时间、某一节目的收视用户占该地总用户数的百分比。收视率是衡量电视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又同吸引广告投放量有着密切关系。

2、收视率影响下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向

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定义来看,这里面“收视率是衡量电视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把收视率当成电视节目的重要指标,充分强调了收视率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电视节目操作过程中,一个节目的产生、发展和结束这都是由栏目的收视率决定,所以收视率的“重要性”是可以决定一个栏目的命运,大到中央台小到各个地方电视台都会把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好坏,以及决定节目去留的最大标准。学生争的是分数,电视台拼的就是收视率。

“收视率又同吸引广告投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强调的是收视率与广告投放的密切关系,通常而言,一个节目收视率就是决定广告投放量的关键,因为收视率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收看人数的多少,也就是一个栏目的人气。商家要通过高收视率来获得高回报率。而影响收视率的因素主要是电视节目类型和收视主体。电视节目类型主要分为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电视电影和电视特别节目等八大类。【1】其中的电视娱乐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电视台收视率贡献的主流力量。【2】所以各大电视台的娱乐类电视栏目也争相创办,娱乐类栏目的收视主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14岁以下观众和55岁以上观众所占比例小,14岁—34岁观众和35岁—54岁观众是娱乐节目的主力观众。【3】由此可见,当今电视节目观众的主力群体就是青少年和中青年,而娱乐类电视节目又以青少年群体为核心观众。这就决定了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是走娱乐化路线,甚至有很多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就是综艺娱乐,如湖南卫视的口号“快乐中国”打的就是娱乐牌。

3、争抢收视率带来的社会影响

娱乐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争抢收视率的主要阵地,如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江苏卫视新播出不久的《非诚勿扰》等节目,虽然节目内容形式不同但是所走的路线都是娱乐大众。争抢收视率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娱乐类节目泛滥,娱乐化的节目也直接导致了低俗化的倾向,从而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媒体责任

1、定义

媒体责任主要是指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确切地说,媒体的社会责任包含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两方面(百度释义)。电视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媒体时刻肩负着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发扬优秀道德品质,引导观众追求真善美价值观的责任。

2、媒体责任与收视率

电视媒体的存在必然要追求它的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既不能因为无限度的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纯粹的为了好的社会效益而舍弃商业利益。而往往在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电视栏目为了争夺收视率多会迎合普通受众的需求,将一些社会的色情、暴力以及性等不健康的元素植入到节目当中以求娱乐大众,赢得节目的噱头,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获得丰厚的商业利益。这也直接导致电视节目社会效益的大打折扣,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读《非诚勿扰》

1、《非诚勿扰》的定位

《非诚勿扰》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高质量的婚恋交友嘉宾以及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

2、《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和社会影响

《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极大关注度,赢得了超高的收视率。索福瑞34城市快速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3月14日,该节目收视率达到2.61%,到了2010年5月9日,收视率上升至4.15%,成为全国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非诚勿扰》开播仅仅两个月,就获得惊人的成功。而同类型的许多相亲节目,诸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缘来是你》、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以及东方卫视新出来的《百里挑一》这些都无法与之匹敌。

《非诚勿扰》之所以串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相亲节目走起了高度娱乐化的路线。这其中出现的诸如“拜金女”、“富二代”、“中性女”、“歧视社会底层人”等话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热议,审美性与审丑性观点矛盾地糅合在一起,用争议吸引观众从而带来高收视率和人气,与此同时嘉宾的出位言论,颇具争议的话题也在不断地挑战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非诚勿扰顺利播出34期后,不绝于耳的社会反对之声引起了广电总局的重视,连续下发通知要加强情感、相亲类节目的管理力度。广电总局发言人指出要对此类节目话题、内容、形式进行严格把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这些节目为适婚男女青年提供相识和交往机会,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一些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主持人引导乏力,部分节目盲目追求收视率,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2日的《新闻联播》和11日的《焦点访谈》对此进行了评论,认为“组织者单纯追求收视率和知名度,没有尽到媒体责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这种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婚姻观产生不良影响,纯物质化又是对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挑战。这也极大地误导青少年群体,容易产生“婚恋观”的信任危机。

3、《非诚勿扰》未来方向

在广电总局下达通知后,《非诚勿扰》栏目停播,此栏目要继续进行下去,就要做到兼顾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其中媒体责任放第一位。严格的做好把关,把好嘉宾关、把好内容关(言行关)、把好形式关。在节目当中避免恶俗的举止行为,要将相亲节目的服务性功能摆在首要位置。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概念,他这样解释: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的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增强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4】“绿色收视率”的提出正是强调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的统一性,在健康、真善美价值观的引导下创造节目的品牌效益。

四、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如何做到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和谐统一

1、传播效果分析

《非诚勿扰》节目的播出,其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和单身男女。在这里对此作传播效果分析。《非诚勿扰》栏目就是传播者,广大电视观众(以青少年为主)即受众,电视即主传播媒介。配以报刊、网络以及手机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副传播媒介。节目所传达的内容即婚恋交友以及其所引发的热点问题都是传播内容。

《非诚勿扰》节目里面所展现的是现代人部分群体的婚恋交友标准和态度,然而里面传达出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房子、车子、票子”一应俱全,“富家子”不娶“农村女”,速配讲究所谓“眼缘”的凭相貌论好坏,以及中性女的婚姻观等社会问题都被在电视上面放大,传达出的是情感物质化,婚姻阶级化以及“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金钱至上的婚恋观

在传播学当中的“魔弹论”其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了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这表明大众传媒拥有强大的影响。【8】

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是电视娱乐节目消费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文化消费过程体现了非理性、重感觉、轻思考等特点【5】。对于价值观和婚恋观还处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此类节目所传达的信息,他们还不具备分析和判断好坏、真假、善恶的能力,也就会造成这种“中弹即倒”的影响。

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中。格伯纳等人认为,传媒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8】《非诚勿扰》所传达出来的婚恋观,里面有关于“女方有钱,男方可以少奋斗几年”,“富二代炫耀金钱和女友”,“城市婆婆不接纳农村女孩”,“20万可以考虑牵一下手”等体现出来的婚姻阶级化,金钱至上化是一种畸形的婚恋观。而电视媒体呈现了这样病态的婚恋观,只是个别少数人的想法,当然这里面也不能排除作秀的嫌疑,嘉宾以出位的言论来博取关注度。这种由电视媒体创造出来的“象征性现实”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和社会观,长此以往下去,这种病态的思想就会植入青少年体内,培养出畸形婚恋观的恶土,这种传播效果就是负面的。

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为它的传播内容奠定了一个大的平台,一旦青少年对这种价值观认知后,他们的心理哈态度就会相应地产生变化,从而在行动上就践行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

2、走好媒体责任与收视率的平衡木

西方传播学的研究中的传媒政治、经济学的流派有一个很著名的“受众商品化”的观点,即有什么样的节目就有什么样的受众。大众传媒制作节目的同时,生产出了这一节目的受众,在西方学者看来,这种被生产出来的特殊商品叫做消费品受众。【6】电视节目日益商品化的趋向,追求商业利益成为电视栏目的最大目标,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饿这种“买卖关系”日益凸显,相对而言节目的社会效益就被严重削弱甚至是忽视。所以,呼唤和谐,健康的媒体环境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走好媒体责任和收视率的平衡木呢?这里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1)主观环境的改造

重视“群众适应性”

电视由于覆盖面广,普及面大,观众几乎可以无障碍接收。因此,电视节目必须要考虑群众适应性。【7】《非诚勿扰》这类相亲节目由于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婚恋、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应该考虑广大观众的适应性。在节目播出的过程当中,很多观众反映,这只是一场秀,节目的嘉宾缺乏诚意,像戏剧一样,很多嘉宾语言恶俗只为吸引人的眼球,很多家长由于害怕此类节目当中的不良价值观影响孩子的思想,他们都禁止孩子收看,这就体现了群众的不适应性。因此,对群众适应性的问题要引起重视,违反人们道德底线和社会容忍度的价值观都应该禁止或是正面引导。

“培养”正确价值观

电视节目塑造的是一个“象征性现实”,这种象征性的社会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电视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世界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8】电视娱乐节目同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在社会中应该不仅仅是文化商人赚取利润的手段,它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功能。许多娱乐节目要能对娱乐化进行成功的伦理改造,将正义、协作、勇气、沟通、纯洁、坚强、自信等正面价值融合到娱乐元素中。塑造一个真善美的象征性现实,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积极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品位”融入“品牌”之中

电视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必须能有品牌作为支撑,而这也带来电视台为追求品牌效应,形成俗套的跟风状态。2005年由超级女声引发的一系列的选秀节目,2010年相亲节目大战银屏,为了商业目的形成恶性竞争。把品牌引进来也要能把品牌做大做强才叫创新,而这些节目都千篇一律的走进了模仿的行列,不敢大胆创新,求稳的心态远大于求新。《非诚勿扰》作为一档引进来的相亲栏目,还未来得及水土不服就意外走红而形成江苏卫视的品牌栏目,品牌栏目要持久的发展下去必须要有品位的注入。品位是指对事物有分辨与鉴赏的能力,《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在注入情感元素的同时也带来了关于金钱观、社会阶层观、道德观的拷问,节目越来越往商业化和低俗化方向发展,赢得了收视率失去了真善美。要提升节目品位就需要留下精华而去其糟粕,所谓的精华就是留住节目所体现的社会和人身上的真诚,善良和美丽,哪些一味只求抓人眼球和听觉神经的低俗生理需求要舍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品位有格调高雅的节目,从而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观众视觉的审查。

(2)客观环境的改造

国家制度环境保障媒体公信力

电视媒体的存在需要培植它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在我国,媒体环境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但是这样的单一不变的制度环境却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来管理电视台和各大媒体,实施起来也不够强硬。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进行整改,没有从根源做起,只是等到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触犯了社会道德才去整改,没有把它做成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对电视节目要讲究制度管理,借鉴国外对电视节目的分层管理办法,不同的节目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级,对节目的内容、收视人群、放映时间等有明确的划分,对于有些不适宜儿童观看的节目在放映前要提醒家长,还有一些需要家长陪看的节目也要有明确的提示等。

电视媒体的发展要长久,就必然少不了树立媒体公信力形象。媒体的公信力不仅需要自身内在品质的保证还需要外在环境的塑造。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媒体环境呼唤和谐

和谐社会的定义: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我或者我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比别人的好,人的尊严就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践踏人的本性。因此:社会中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了公开的尊重和保护就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提到的最关注的问题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尊严的问题,而这样一个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需要电视媒体去促进。电视媒体的和谐发展需要对媒体责任和收视率进行双向把关。

在许多相亲类节目当中,并没有把这种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一种违背社会价值观的做法,在《非诚勿扰》当中,女嘉宾多次对男嘉宾的长相、身材、家庭背景进行点评甚至是诋毁,说话言行丝毫不考虑男嘉宾的尊严问题,而作为公众媒体去呈现甚至去放大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媒体犯罪,尽管这样做可以招来收视率和关注度,却违背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所以,要促使收视率与媒体责任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关键。第一,以节目真实性为本,嘉宾之间以诚相待,去除阶级观念、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第二,以观众接受程度为指标,去除作秀嫌疑,真诚的面对观众,毕竟话题不是一个节目生存的长久之计;第三,节目宗旨和定位要高雅,不能以满足观众的生理需求为主,要提升观众的精神需求。“受众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就是有什么样的节目就有什么样的观众,节目格调上升,观众品味也会随之上升,和谐的媒体环境才能真正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徐舫州 《电视节目类型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3】谢耕耘 王彩平《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报告》 来源:新闻界, 2005年第4期

【4】《广播电视理论动态》 2006年第9期

【5】【6】陈龙 《走好收视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木》 中国电视 2006年第5期

【7】尹鸿 《电视娱乐节目必须考虑群众适宜性》 新闻与写作 2007年 第一期

【8】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 著作《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广告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告成为一种宣传信息的主流方式。在广告中,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力求精益求精,带来最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事例,对广告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使用特点进行简要的解读,使人们了解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广告;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特征

引言

随着人们思维和创意的进步,广告已不仅仅代表一种产品的宣传,而被更多赋予了精神与文化的意义并且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它能够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广泛地传播,使我们的信息得以保留和共享。因此语言符号是人际交往、信息传播的基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语言与文字或称之为口头语和书面语。除了语言符号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非语言符号,它是对语言符号的补充。起到一定的替代、强调甚至否定的作用。在传播学中,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起到传播信息作用的符号,包括声音、图像、表情、仪态、动作等等。

我们经常会说,话语是有力量的。这是用来描述语言对我们自己和世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很明显,任何好的广告文案者们都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展示需要或渴望的产品。他们决定出最佳的策略和建议、选择最佳的字或符号来增强听众的理解甚至控制听众的行动等等。

一、广告语言的本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扩张,广告出现的频率也大幅增加,成为沟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作为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中的重要的角色是不可小觑的。与此同时,广告作为大众传媒的子集,其信息在转播过程中也承载着民族、企业或产品的文化特征,具备时代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广告语言是用来努力说服或吸引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投给特定的政治候选人,改变其行为、或者是一些公司企业采用一些受欢迎的言辞来赢得人们的信任”。(盖斯,1994:42)

二、广告中语言符号的特征

语言文字是广告传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只有在广告的标志性文字上精益求精,使之具有特色、富有魅力甚至与过目难忘,才能引人关注,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在广告语言中,词语或者话语通常有着十分突出的象征意义,广告文案者们总是能找到或产生一个最合适的词或者符号来展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甚至一种文化精神。而其中修辞的运用最为常见,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将抽象的物体具体化,使我们产生共鸣。

1.语言符号的简洁性

为了能够达到使人们深刻记忆、长久记忆的效果,广告中的语言符号例如品牌名称、口号、标语的使用通常以简洁原则。广告语言过长则令人难以记忆,而过短则很容易被忽略忘记。因此,富有特色并且精炼简单的文字精炼是广告语言的基本特色。一种现象是,很多商品的品牌通常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商品特点+商品类型+经营类型或者品牌名称+商品特点等等的模式,例如优衣库、韩都衣舍、无印良品、名创优品、聚美优品、京东商城等等。而对于宣传口号的策略则通常体现在三字、四字词语或简短的短语组合等。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就是可口可乐。简单明了地展现了自己的产品并且强调、加强了人们的记忆。静心口服液的广告也同样采用此类方法,以“女人更年要静心”为广告词,即突出了主题又强调了产品。

2.语言内容与语言结构的修辞使用

广告语言的内容与结构更是广告生产者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内容是整个广告语的核心,反映产品的信息,特点及企业的形象;而框架则是内容的依托,承载着内容也突出内容。优秀的广告内容是广告的灵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与借代等等的运用是十分有效且不二的选择。例如,一个非常经典的广告语出自贝尔电话,“电话就是你的高速公路”,这里将电话的沟通,无线的传播过程比喻为高速公路,形象又十分客观具体地展现了电话高速便捷等的特点。此外,英特尔公司宣传语“给你一个奔腾电脑的芯”是非常典型的双关修辞的运用。这里以同音异义的“芯”来暗示人们的心脏。心是人身体的重要构造之一,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将此意义加注于电脑的芯片之中,自然而然的使其重要性和关键性显现出来。与此同时,拟人等修辞的使用在广告语中也随处可见,我们经常看到类似“小草微微笑”,“我怕疼,请绕道”等等的公益广告语,将这些花花草草等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类的情感,使之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令人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

语言的结构对语言是否能够产生独特的效果十分重要。结构的平整性不仅能够体现独特的所在,对听众的记忆强化也十分有效。由于成语和古诗词的影响,人们倾向于“借用”与此类似的形式来造句。

第三篇: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老师把知识艺术性传真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自发式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促进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的心灵与知识碰撞出火花的过程,老师只是把知识融入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引领者,也就是说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达到教与学无顺差程度,正所谓的教与学的“和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教学大纲范畴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与学的“统一”。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的思维性学科,要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老师传授技能的考验,也就等于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颖直观现实的教学能够整合学生高昂的学习心态,是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的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智能机器人”,而空洞地传授知识,却乎略了学生的感受,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动学习放在首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多方位多角度出,采用灵活的方式营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氛围。并且构建他们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比如在讲解加减混合列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幅同学参加跳绳运动的画面,课堂上学生能明显看出画面有10参加,一会儿下来5人,又上去8人,老师边点拨边理清脉络,随后提出问题;现在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在这种动画的吸引下会立刻联想到现实生活,下去5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少了5人,用减法,又上去8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多了8人, 用加法,学生会自然地列出算式10-5+8, 直观而又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需要老师课前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这种教学模式时常点缀每一堂课,那么学生就会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的掌握了新知识,这种顺其自然的学习过程无形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教学中是课堂不可或缺由教到学,由学到用的有效环节。

2.把一堂讲授课演绎成手工课,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诱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增强无望的记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揣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前准备已制好的教具在课上给学生演示,或举一些常见的例子,这还不足以达到至教至学的目的,要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必然还有欠缺的地方,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时候,我预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一些小棒或木条制作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框架,课上组织他们有序地摆好并引领他们给这些框架稍微用力地推一下,这时学生很快地感觉到除了三角形外,其它的框架都变形了,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直观地感悟到三角形有不变形的特点,并牢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种亲身感悟和探索自然记忆成了不教自通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根基,在这种现实而又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加深了印象,深刻的掌握并牢记了知识。

二、教师应力求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和理解的空间 俗话说,一树不成林,一人不成班。作为老师面对的是能力参差不齐的全体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把有效的知识传授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不能为了形式化的教学草率地完成教学进程,如果学生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这样的学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每传授一次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理解空间和思考的时间,给予他们思维的逻辑和内心表述的机会。才能透知他们的心声,有助于教学的贯通,学生才能自然的从心底悟性出知识的内涵,最大限度的接受知识的熏陶,进而不断地诱发他们的思考的大船扬起航行的风帆,营造人人探究的氛围,学生就会不遗余力地开动脑筋,无形中拓宽了知识领域,把学习知识当成了一种精神食粮,逐步形成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营造了人人想学,人人会学的良好班风。

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不能打乱教学目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纵读教学内容,系统地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教学目标有序地推进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这是不可忽略的宗旨。不能为了形式化的教学而离开了教学目标这个主线,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四、教师有的放矢的激励性语言,为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增添光环。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每传授一次知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学生接受知识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短板,老师应该用洞察秋毫的眼光和敏锐的神经及时发现,用直觉感知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每一项问题的症结,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引导,不同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他们有丝毫的进步。都应适时的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给予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不干落后的勇气,致使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更加坚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励性语言是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的基础保障。

五、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是无止境的,虽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性学科,但教师的作用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实例上升到知识化,这种教师有意识的把知识的转化的过程,自然成了学生的无意识的记忆,无形中减轻学生思想压力,进而达到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比如在植树节期间,同学们栽了10棵树,每棵树的间距是5米。计算10棵树占地长多少米?可能有部分学生马上计算出5×10=50(米),很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如果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把10棵树占地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用鼠标点击树空儿,学生跟着数有多少个5米,结果10棵树空儿有9个5米,应该是9×5=45米,这种贴近生活的效应是学生能亲身感悟到数学知识是理性的而又具有思维价值的,不是高深莫测的。

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没有比联系生活实际更直观的了。他能让每位学生都能聚焦在教师的思路上来,从心底迸发出高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认识知识的过程简单化,记忆知识的过程深刻化,运用知识的过程容易化,把有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能饱满的接受知识,让更多的知识在学生的心中得以消化吸收,达到教有所学,学有所用的目的。

微妙的教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在于老师的引导,在于老师如何铺设解决问题的踏板。那就是把问题回归到生活当中去。

六、师生互动固然重要,那么生生互动也不可以或缺。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参与了学习,但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除了老师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的辅导外,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优等生与差等生结成兴趣小组,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做一些适中的小练习,互帮互学,生生互动,从侧面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同龄之间心理沟通更容易,敢于说出内心的想法,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七、课后的教学反思,为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增添光彩。每位教师,尽管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但一堂课下来,如果从学生的认真角度出发,做一下深入细致的系统的课后反思,不免会发觉在有些教学环节中,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当之处,只有找到传授不妥的症结,才能改进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学生求知的需求,才能使知识传授的更加具体和全面,效果更好。才能把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贯穿于每次授课的始终,才能把有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知识源源不断地烙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过程中,哪怕有丝毫的马乎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实在是教师的教学失误,是教师心灵的遗憾。

八、有意识设计作业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因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前面对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学好知识的基础,每次知识的获得都是前后知识的纽带,所以预设的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能够贯穿于教材的内容,起到衔接知识的支点作用,从而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正面儿的重视,才能被课外生活所接纳,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回馈更多的内容,给学生的课业生活增添快乐。同时作业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不能以量取胜,而给学生的课业生活布下阴影,形成沉重的包袱。也就是说,作业的意义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环节,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程的精髓,深入透彻地领会课改要求,对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认真对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活他们乐学的神精细胞,特别是对后进生,要改掉原来的简单粗暴的行为,注重与他们在思想上的交流,解开他们的心结,荡开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使他们在学习的浪潮中转化为渴望的需求。

小学数学的教学每一环节都应该有的放矢,才能让数学的授课效果更好,让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得以完善。

第四篇: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范文模版)

摘要: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如何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并提出相应对策: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政府调控

一、导言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马克思在研究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解决方法时就已经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这里马克思提到了“靠消耗最小的力量”,这恰恰正是当今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社会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也专门讨论了“生产排泄物的利用”问题,提出要进行废弃物、排泄物再利用,使“生产废料再转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使排泄物再回到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这是今天循环经济思想的最早萌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科学进步和工艺改进对废物进行再利用的主张和具体措施。

前人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正确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具体国情,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

众所周知,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的强烈影响,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35%的国土面积受到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30%的耕地面积为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在这种毫无优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我国众多人口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导致我国的平均综合发展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二)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整体不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减退;自然灾害频率加大且危害程度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黄河断流,长江等水系的洪涝灾害,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以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严重。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治理水平都无法跟上污染速度,我国正在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

像我国目前的粗放型“原料-产品-废料”传统生产模式的“三废”综合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大,而“原料-产品-废弃物-废弃物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发展的又不够成熟,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在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及目标

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同时,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逐渐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循环经济

应运而生。

一些发达国家以3R原则①为基础发展和实行循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已基本解决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解决由后工业化和消费性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也仍然偏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向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阻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依赖于发展循环经济,才有助于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将循环经济作为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造成的重大影响,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包括物质在经济系统的不断循环以及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立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整体内,强调系统整体最优,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环节。鉴于产业系统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和经济整个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二)发展产业生态化

1、发展产业生态化的背景

在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活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到1992年《21世纪议程》的制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一种口号转变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的开始。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利可图,企业就必须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降低成本和达到环保法规要求,把生态学原理引入工业生产体系中,模拟生态系统功能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耗、低(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被称为“工业共生体系”或“生态工业园”。

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生态工业园区。

2、实施产业生态化的策略

(1)环境成本内部化所谓环境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由于破坏环境而形成的成本,包括:环境破坏造成的当前福利损失;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和费用;环境破坏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福利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科斯定理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市场将外部效果转化为内部效果,也就是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即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中,消除其外部性。主要方法是界定环境资产的所有权,通过市场化产权协议的办法,使环境资本产权化,合理确定土地、矿产、森林等环境资产的价格,充分补偿资源和环境成本,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我国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加大污染处罚力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使企业将环境成本计入其产品成本中。从长远角度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因为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可度的提高,产品的销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无形收益。

(2)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促使企业节能减排①财税调控目前我国一方面水、电、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源市场价格低,造成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收取高额的环境污染费,以抑制污染行为。为了控制环境污染,也可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税率。污染越轻,税率越低。一旦污染超过某一规定值,企业将支付高额的税费。

②建立“碳信贷”的排放交易制度“碳信贷”是指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减排量拿到市场上在企业间进行出售,卖出减排量的一方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买入减排量的企业也可以避免因无法完成减排量而遭到处罚,充分体现了“谁环保谁受益”的原则。

③设立碳基金和减排基金

碳基金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用于咨询节能技术和购买节能设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减排既定目标。

减排基金主要是为各类企业实行有效减排技术的推广、企业环保项目的实验和减排项目的实行服务,目的是强化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意识,增强企业减排主动性。

④优惠信贷、鼓励环保

政府可以对环保项目或绿色产品提供优惠贷款,通过信贷杠杆,鼓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用于防治污染和废物回收利用的资金,可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努力将节能环保发展为一种社会时尚,通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使节能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

(3)营造绿色企业文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加入生态文化的内容,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绿色企业文化。我国企业都应该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生态,实施绿色企业文化战略,进行绿色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绿色产品的要求,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加强政府调控,促进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1、合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政府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合理调控。首先,鼓励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增长遵循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原则;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罚款等方式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步进行。企业应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经济活动,安排生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的技术工业。调整投资结构,建设环境友好型项目和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防治污染。最后,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强化环境管理。我国现有的政策计划不足以满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协调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和谐发展问题。

2、科教兴国,发展科学技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也迅速飞跃。

伴随而来的是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从长远看,有形的资源和资本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要寻求协调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工业,达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发动公众参与等手段,提高整个民族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企业清洁生产,个人绿色消费。提高环境意识不能只局限于少数的研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环境科学人员,而必须渗透到整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的大力宣传,提高公众整体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迎接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觉顺应世界经济的绿色潮流。

注释:

①“3R”原则即资源消耗的减量化.Reduce、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再利用.Reuse、废弃后的废物资源再循环.Recycle。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2)[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5(4):8-11.[4]黄志斌,王晓华.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7-8.[5]李敏,韦鹤平.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3-25.

下载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传播学角度浅析电视媒体责任与收视率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