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人事组织部门通过群众了解干部的有效途径,更是发现人才、培养好干部的基础。
但个别单位在民主推荐干部时有提前“打招呼”的现象,如果是提拔单位主要领导,单位相关同志会提前找“谈心”,说些平时“如何关心你”话后,你才知道“谈心”的原因,原来是为民主推荐提前“打招呼”。如果提拔的是一般干部,主要负责人就会找“谈话”,告诉你谋个干部是如何优秀,看人看潜力,希望你不要把对象弄错了。于是,一些“情感票”、“顺风票”、“权益票”就产生了,推荐对象顺利过关,民主推荐不好的导向也就产生了。
笔者认为,民主推荐还是不要提前“打招呼”,干部行不行,群众说了算,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原则确定参加民主推荐的群众,充分发挥民意的基础性作用使群众投“责任票”,真正把“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推荐出来。
第二篇: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问题研究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问题研究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2009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提高民主的质量”。这要求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又要高度重视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主质量。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为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市委组织部将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问题研究列为2009年全市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领衔,常务副部长担任课题协调人,并组成了由南湖区委组织部、平湖市委组织部、本部相关处(室)三个课题小组,通过回顾总结、座谈讨论、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调研,市、县两级共组织召开部分市级机关部门有关领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干部科长,县(市、区)机关部门有关领导,镇(街道)相关同志参加的4个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在综合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一、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的认识。
“民主质量”是两个名词概念的叠加。从字面上理解,“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表现为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质量”,是对客观事物状态的一种程度描述。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看,“民主”与“质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味的讲求民主,不一定能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干部。只有科学的民主或者说合理的民主运行机制,才能确保较高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度、合理、科学的民主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要对民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民主是要推动的,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需要外力加以推动,而这种推动的前置条件就是要解除思想禁锢。一方面,要靠公众民主意识的强化,参政议政愿望的增长来推动;另一方面,要靠官员正确对待权力,官本位意识的减弱来推动。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剃头担子一头热”,无论“热”哪头,都无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2、民主是有缺陷的,必须做到扬长避短。民主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比如,民主重视过程和程序,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往往会增加诸多环节,使操作程序变得相对复杂,可能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民主也可能会被人利用,产生贿选、拉票等现象。民主甚至可能导致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3、民主是讲条件的,必须务实有序推进。推进干部工作民主,要坚持务实的态度,不能盲目。实现的民主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包括一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官员的道德修养、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选举模式、也不能对不同地方的做法实行完全的“拿来主义”,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在各种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二)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要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
1、要看环节构成。在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进程中,要把握重点环节,并形成一个系统的构成。一方面,要抓住提名、推荐、考察、决定等影响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环节都会影响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各个环节之间要形成一个系统的构成体系,强化过程控制,只有确保每一环节都高质量,才能确保结果的高质量。
2、要看程序路径。扩大程序中的民主是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程序是确保民主质量的重要因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从程序上充分体现“从下而上”的民主化干部选拔路径,才能确保民主质量。特别是要杜绝领导有既定的特定对象选任意图,防止“轰轰烈烈走过场,不偏不倚意中人”。
3、要看竞争程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当赋予每个干部群众以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在各个环节上是否具有竞争性,或者竞争性的强弱,是衡量民主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4、要看选任结果。选任结果是衡量民主质量最直观的标准。也就是通过民主的程序选拔上来的人是不是真正优秀。如果说是“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或者说选任的干部在岗位上碌碌无为、表现平平,混同于普通群众,那就是低质量的民主或者说是失败的民主。
(三)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要把握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1、领导观念是不是转变。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残余思想的影响,在少数领导干部中还存在揽权集权的情况,还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利益法则也会渗透到干部选任工作之中,使民主发生扭曲。因此,领导观念和作风是否转变,是否适应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是影响民主质量的首要因素。
2、群众参与是不是广泛。要确保选人用人民主质量,必须确保公民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选任工作。使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干部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干部工作中来。群众参与的数量、参与的深度也是影响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关键因素。
3、干部信息是不是对称。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工作中的信息公开程度,包括职位情况、推荐情况、考察情况等,这些信息能否有效地为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的干部群众所知晓,是影响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重要因素。
4、制度执行是不是到位。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在干部工作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有的相对抽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化。而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势必要求把握政策制定的精神实质。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是否能有效统一,也是影响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扩大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我们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机制。人选怎么进入组织视野,是选人用人的关键。为规范干部提名制度,2008年7月嘉兴市委出台《关于重要干部人选民主推荐提名的暂行办法》,明确按照民主公开、群众公认原则,采取初始“海推”的办法民主推荐提名重要干部人选。对正处职后备干部初始人选名单由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县(市、区)、市级机关部门、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个人或群众等三条途径非定向“海推”产生,彻底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的状况,特别是赋予了群众“话语权”,在干部初始人选产生方式上走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今年,对国资公司空缺职位实行公开预告和初步人选初始推荐。在本级各大媒体对市级国有企业空缺领导职位进行了公告,通过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四条途径,共推荐出185名初步人选。
(二)落实干部民主推荐机制。近年来,我们在干部选拔工作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民主推荐制度,将会议推荐和口头谈话推荐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二者相印证。对县(市、区)党政正职人选、重要岗位正职人选,由市委全会成员进行民主推荐。在届中、届末的民主推荐中,不仅将推荐对象扩大到下级单位的干部、群众代表,还注重邀请一定比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参与推荐。在此基础上,依据民主推荐得票情况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凡是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同时,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既充分尊重民主推荐的结果,又不简单以票取人。
(三)实行干部综合考察机制。近年来,我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2004年,我们推行“两圈”考察,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进行考察,对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家庭生活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廉洁自律等真实状况。2006年,通过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增加了民意调查环节,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去年以来,探索实行了干部履历分析技术,从纵向更历史、客观地考察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今年,又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定期收集分析制度,对网民在网络论坛上对干部的反映及时进行梳理汇总,研究分析。对反映中涉及具体干部问题的,进行深入调查核实。通过“两圈”考察、民意调查、舆情分析等途径,做到对群众认可度较低的坚决不用、群众反映问题查实的坚决不用。
(四)推行干部任免票决机制。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2001年6月,嘉兴市委常委会通过了《中共嘉兴市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表决办法》,规定对市委提拔任用的干部进行投票表决。今年4月,市委出台《中共嘉兴市委常委会讨论任用市委管理干部实行票决制实施办法》,对票决范围作进一步扩大,明确除异地干部来我市挂职、团职军转干部安置、援藏援疆干部选派和以省有关单位为主管理的双重管理单位干部等人事任免事项,仍沿用口头表决的方式表决外,其他所有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干部人选全部列入票决范围。根据投票、计票结果,当场作出干部任免决定。实行全员票决制,既充分体现了常委会任免干部的民主性,又具有较严谨的科学性。
(五)探索干部竞争选拔机制。1993年,我市第一次开展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到2003年10年间,市委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干部公开选拔,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但是,从以往传统的操作办法看,群众的参与面还不够宽、参与度还不够深,对整个公选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心存疑虑。为使公选工作全程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创造一个党委和群众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的民主机制和工作氛围,2008年4月,在新一轮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对诸多环节进行了创新改进,特别强调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注重过程的全面公开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公选前,举行新闻通气会,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公选中,新闻媒体记者实时跟踪报道,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和监督。在面试环节增加了群众评委。对1个职位面试进行了电视现场直播、6个职位面试进行了电视录播,并上传“红船网”,向社会各界公开。在今年的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中,在坚持原有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发布公告、群众自愿报名的形式,聘请了30名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面试、考察等环节的工作,有效地落实了社会各界对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健全干部选任监督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畅通“12380”举报电话、信访举报、网上举报等监督渠道。加强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审计、人事、信访等机关部门的协调,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建立干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制度,注重做好信息的查核工作。为切实规范和监督组织选人用人行为,在市委、各县(市、区)委、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每年由党委(党组)向全委会成员或机关部门单位中层干部和群众报告选人用人工作情况,主动接受测评、评议。
(七)完善选任信息公开机制。干部选任工作的不透明往往导致结果的不公正。为此,我市进一步打破思想桎锆,对干部选任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公开。在干部考察中,试行民主推荐情况在干部所在单位公开。完善丰富任前公示内容,增加干部照片、主要工作经历等,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干部的成长经历、能力素质,对拟任职位的能岗相适度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评价。今年5月,市委组织部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向全委会成员通报制度,通过选任情况实时通报、试用期满函询评价、上门走访听取意见、重要政策意见征询等,加强信息沟通,切实发挥全委会成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履职效能。同时,市委组织部通过组工网、红船网、远程教育手机报、《红帆》杂志等,及时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公布选任结果,并依托红船网,建设综合性的“阳光组工”信息发布台,将干部选任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重大工作举措、近期干部任免等信息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布,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始终置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视线之下。
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从我市的实践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一些民主质量不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力和准确度。
(一)参与主体意愿表达不够真实。从参与对象个体上分析,有的干部群众行使民主权利不是凭公心,而是凭个人得失,在民主测评、考察谈话时,简单应付,不讲真话、不说实情或做“老好人”,一味打满意、讲好话;有的干部凭个人好恶,对一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干部,投反对票。在民主推荐过程中,还存在少数干部书面推荐与口头推荐不一致的情况。个别干部为达到自己提拔重用的目的,采取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段,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也影响了民意的真实表达。从组织操作层面上分析,由于有时干部考察时间较紧,存在考虑工作效率,谈话不够深入的情况。在民主推荐、测评中,有时预留的时间不够宽裕,影响了民意的充分表达,影响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真实性。
(二)干部群众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干部工作的封闭性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范围还比较狭窄,往往是组织公布什么、提供什么,才知道什么。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的知情不够,对干部政策了解不多。对职位空缺、职位要求、选人标准、人选情况、选任程序等基本信息知之甚少。实际工作中,干部信息还受人缘地缘因素的影响。有些干部表现平平,上级不满意,但和和气气,人缘很好;有的干部组织上掌握有不少问题,但群众不直接接触,不了解。同时,一些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干部上级相识、同级了解、下级熟悉,人缘条件会比外地转任的干部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组织上提供的干部信息又过于简单,接触不多的同志主要凭感觉作评价。问卷调查显示,有23.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对干部选任工作“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所以,部分干部群众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活动中,“打勾画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参与对象层次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参与干部工作的对象,层次比较单一。比如,要提拔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是由本单位的中层科级干部以及单位班子领导参与推荐、测评和考察谈话;再比如,干部考核中,参与人员结构相对单一,群众参与不足,还没有很好地走出“干部推荐干部”、“干部评价干部”的工作圈圈,普通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参与机会少,即便参与也没有多大发言权。在考察干部时,也往往是在所在工作单位了解一些情况,很少涉及条线的上级单位、下级单位,参与的范围不够广泛。
(四)干部选拔竞争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集中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没有统一或相对成熟的遴选模式,全国各地均还处于摸索阶段,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周期,有的地方每年开展,有的地方3-5年开展一次,操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日常干部选拔的竞争性平台不多,干部缺乏公平展示的机会。
(五)干部选任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民主程序的执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或不够到位的问题。比如在干部“两圈”考察的“社交圈”考察中,对“社交圈”的界定狭隘,一般情况下,考察组仅到社区或者家属单位了解一下情况,而了解情况的对象也仅限于社区居委会干部或家属单位领导,这很难了解到全面情况。同时,干部制度本身设计上也存有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比如《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尺度很难把握,一般只要干部没有违法违纪等明显的“硬伤”,就以票数作为标尺,在考虑综合素质、能岗相适等方面不够。
(六)公众主动参与热情不够高涨。民主不是党委政府替公民做主,而是让公民自主参与政治生活,因此,民主政治必然要求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公民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比如,去年7月18日,我们首次通过《嘉兴日报》、“组工网”、“红船网”向全市发出《关于正处职后备干部初始人选民主推荐公告》,而参与推荐的个人不多。今年开展的市级国资公司空缺职位预告和初始人选推荐工作中,有78名群众参与举荐,虽然人数大幅增加,氛围日渐浓厚,但从总体上看干部群众参与度还不够。
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组织上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影响到决策判断,有时只能完全唯票用干部,使得一些公道正派不怕得罪人、一些主流好但个性相对突出而又得不到高票的干部得不到提拔使用,进而影响到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民主推进与现实基础条件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越发展”。民主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干部工作民主的推进不能超越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把握的依据就是现实的基础条件。民主的推进要有成本,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民主的推进要讲素质,需要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在一个帮派、宗族势力严重的地方,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可能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
(二)组织意图与尊重群众意愿问题。干部工作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既要符合组织意图,又要体现群众意愿,两者不可偏废,否则就容易走极端。从理想的状态分析:组织意图,应当是一个相对原则的概念,就某个职位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担任这个职位的干部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条件,而不是明确的干部个体指向;群众意愿,可以是公众对担任某一职位领导干部的期望,也可以是明确的举荐个体。组织意图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任职条件来实现,而群众意愿则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来落实。但实际工作中又十分复杂,有时候需要考虑班子配备结构交流进来,有时候需要考虑优化班子结构交流出去,有时有比较明确的酝酿人选,有时则完全凭条件“海推”。因此,在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结合点的把握上,实际工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工作方法和操作技巧。
(三)知情程度与权利充分行使问题。“知”而后“行”,“知”的程度决定“行”的效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在参与群体范围的把握上,必须要充分考虑知情程度的问题,包括民主推荐、测评,考察谈话对象等的选择,都必须要求对干部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并注意按知情程度赋予不同参与群体相应的权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在干部政策、干部个体、干部选任等方面着力畅通与公众的联系沟通渠道,充分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确保权力的充分、有效行使。
(四)利益趋动与真实意愿表达问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正确处理是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既保护个人利益,又促进公共利益,是一种理想的民主状态。但现实中,两者往往处于不相容的状况,实践的选择是排他性的。要么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要么则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在干部工作中我们需要听到真实意愿,而这种真实意愿应当更多地倾向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如果多数人都站在个人私利的小团体位置上,真正的民主很难实现。所以,在干部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干部群众个体受利益趋动对真实意愿表达的影响。
(五)规范制度与有效贯彻执行问题。近年来,关于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的民主制度越来越规范,但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有效运转起来,使民主权利真正得以实现。所以,俞可平把民主喻为“陀螺”,只有按照其特有的规律转动起来的“陀螺”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干部政策,将现有的制度按照其制定的意图,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五、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的对策和思路。
基于对民主的认识、影响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我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
(一)把握关键,注重干部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一是要增加参与数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扩大干部群众的参与面。比如,干部推荐中,可以原则规定一般推荐人数应不少于30人。如单位人数较少,可以从关联度相对较大的干部群众中去补充。二是要拓展参与层次。在市、县两级层面选拔任用干部时,除市、县级班子成员、全委会委员、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参加外,可适当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在单位推荐、考察干部时,除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参加外,要邀请条线的下属单位或上级单位的领导参加,并适当增加部分群众代表。三是要搭建参与平台。要在干部推荐、评议、决策等各个环节搭建干部群众参与的平台。有序地安排干部群众参与干部推荐、民主评议、决策旁听等,注重干部群众在干部工作各个环节上参与的广泛性。
(二)体现公平,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竞争性。一是要改进初始提名。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而目前对如何进行初始提名缺乏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实践中要重点突出赋予各个单位干部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可以考虑不设定目标单位的 “非定向两轮推荐”办法,也就是由各个单位进行推荐,选择各单位选择票数相对集中的人选组成一个名单,再组织市、县级层面领导干部从这个名单中进行推荐。同时,大力实行空缺岗位预告制度,赋予广大干部群众初始人选推荐和自荐权。在初始人选推荐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可以加大有参考人选的定向提名,把民主基础和组织意愿结合起来。二是要扩大差额比例。通过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在干部选任的每个环节都按照多于拟任人选进行差额操作,在差额中进行比较鉴别,逐步增强竞争力,缩小人选范围,做到好中选优。三是要倡导公选模式。逐步完善和改进公选操作办法,探索视听问答、案例分析、驻点调研、竞职陈述、心理测试、廉政考试、群众评分等方式,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比如确定每两年一次的公选周期,明确公选产生的干部在整干部队伍中的占比不少于三分之一等。通过机制的完善,使公选干部成为干部选拔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常态。
(三)探索方法,促进干部意愿表达的真实性。一是关联式参与。知情是意愿表达真实性的基础。要以知情程度为衡量标准,科学确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参与对象。重点选择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分管领导、下属等参加,确保对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书面张贴公告等形式,发动社会各界知情群众参与。二是署名式推荐。实践表明,署名推荐是强化干部群众参与干部工作责任的有效方式,可以使干部群众更客观公正地推荐干部,有效防止因个人感情、私人利益等因素对推荐工作质量的影响。三是量表式评议。要改变评议的空白表格模式,联系干部岗位、职责等情况制定共性和个性指标,明确评议的重点和方向,并对评议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尽可能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减少评价中人为因素和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的影响,增强评议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同时,在推荐和测评操作方式上,要采取集中会议与分散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供充裕的时间,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改进手段,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一是要改进考察预告的方式。对考察预告的内容要作进一步充实,增加干部照片、干部履历、家庭成员情况等基本信息。同时,要探索实行在考察对象居住地所在的社区进行预告。二是要注意印证反映的问题。考察谈话要有针对性,谈话前,要结合被考察对象的工作性质、岗位特点,考察组要制定初步的谈话提纲,避免被动倾听,要主动对有关问题加以询问,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民主测评和评议结果,对测评、评议中反映出的问题,在谈话中加以印证。三是要运用日常考核的结果。要对考察对象日常考核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特别是对考察对象近年来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情况,要通过查阅相关会议资料,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把握。四是要分析实绩关联的程度。在撰写考察报告时,要对考察对象个人工作总结进行认真分析,对工作成绩要进行客观界定,重点把握与考察对象的关联程度,区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五)双向选择,增强干部选任能岗的匹配性。一是要合理设置任职条件。对职位所需具备的条件进行认真分析,按照“共性+个性”的模式,科学设置任职所需的年龄、学历、专业技术等基本条件,充分体现特定职位人选的用人要求和组织意图。二是要允许个人自主举荐。在按照岗位设定任职条件的基础上,对空缺岗位进行公示,由公众推荐自己认为适合担任该岗位职务的人选。同时,允许干部个人对照自身条件进行自荐。三是探索副职不定向公选。在市、县两级层面开展副处、副科级领导干部定职级、不定岗位的公开选拔。对选拔产生的干部选派到重点岗位、重大项目、信访部门等进行一定时间的挂职锻炼,再根据干部个人能力素质条件,按照岗位需求进行组织调配,任命相应岗位职务。
(六)加强监督,力求干部选任监督的有效性。一是要细化落实干部任用工作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以及责任追究的方式。比如,建立考察责任制和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考察组及其成员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二是要建立干部工作全程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监督,实行讨论干部“一把手”末位表态。同时,要把握关键环节,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比如,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对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方案的意见建议;聘请纪检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监督民主推荐记票;下一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同级党委向全委会报告干部工作。三是要加强干部监督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组织、纪检、信访、政法等部门科学分工、相互配合、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协调相关部门对涉及个体的问题做到一事一通报,对拟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的干部做到一人一征询。
(七)信息公开,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开放性。在内容上,要做到“三公开”,即政策公开,对历年来中央、省委、市委制定的有关干部政策文件,只要不涉及密级的进行全面公开;过程公开,对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包括空缺职位、测评评议、考察情况、干部实绩等尽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或向社会各界及时进行公布。特别是要加大干部个体信息公开的综合性、全面性,为参与者提供更直观的判断基础;结果公开,在选任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公布选任结果。在方式上,要根据公开内容、主体,确定不同的范围,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和渠道。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编发简报、下发文件、内部刊物等形式进行;适宜在全社会公开的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特别是要注重运用网络技术,推进干部工作公开的经常化,提高公开的时效性。
(八)宣传引导,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要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主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干部工作是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并积极发动和引导他们参与到干部工作中来。二是要赋予群众决策权力。真正赋予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四权”,使群众在参与干部工作过程中有地位、有作为、有影响。比如,在干部推荐过程中,要有群众票;在公开选拔工作中要聘请群众评委,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按照知情度、关联度赋予一定的权重。三是要建立干部工作反馈制度。及时、准确地将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监督信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给建议者,以增强回应性来确保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四是要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要鼓励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进行监督,对干部群众的举报查实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教育引导、权利保障、适度奖励等措施,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热情。
第三篇: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程度思考途径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从实践来看,干部选拔任用是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民主参与是干部选拔任用公正性、真实性、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应积极探索和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努力实现民主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参与的制度化、科学化。扩大民主既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和思考。
一、我区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提高民主程度方面的主要实践
近年来,我局围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按照“整体推进、单项突破”的思路,先后建立健全一系列干部工作制度,并突出把干部工作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
1、在推荐环节上坚持民主推荐制度。把群众民主推荐学校领导干部人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首要程序和必经程序。凡未经较大范围的民主推荐、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一律不得列为后备干部或拟提拔人选。两年来,全区教育系统共组织1500余人次参加了推荐测评活动,推荐学校领导干部人选45人。
2、在考察考核环节上推行实绩考核制度。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工作实绩为重点,制订了《青山湖区教体局对中小学工作综合考评评估办法》。《综合考评评估办法》明确了考评内容,即工作目标,并科学分配各项工作评估分值。综合考评工作由教体局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在操作程序上坚持了平时工作考核、集中综合评估、和领导考评相结合。教体局每学组织考核组对学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合群众测评结果进行打分,形成综合考评成绩,以此作为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在选拔任用环节上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一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让群众真正了解公示制的规定、程序和要求。二是在公示前把学校领导干部职位空缺情况、拟任工作职务方向、任职条件要求等内容向群众广泛宣传,将经过群众民主推荐(确定为考察对象)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公示对象的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以及详细工作经历、主要工作实绩进行公示。
二、当前在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选拔任用干部,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被任用干部的质量。但在具体实施和探索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存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群众民主参与意识不够强,较难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部分群众片面地认为,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存在“与己无关”思想,缺乏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在考察考核环节上存在不深不透。在干部推荐、评议、谈话、测评、评议会议时,群众的思考和抉择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受到影响,不能充分地发表意见,可能无法收集到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甚至可能引起群众的误解。
三、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程度方法和途径的思考
解决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方面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导向,彻底解决群众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机制上创新举措,把公开选拔作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攻方向,大力地加以总结和推广。
1、在认识上,要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首先,要端正和提高主观认识。基层民主是干部工作民主的基础,在干部推荐、评先选优等过程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次,要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要正确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向群众宣传民主参与的目的和意义,激发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调动其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更广泛地运用民意,把群众意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标准之一,真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加大公开力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的价值,从而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2、在制度上,要创新干部公开选拔任用的新机制。一是学校党支部(总支)书记选拔任用坚持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相结合。采取座谈推荐和会议推荐的方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群众代表推荐学校党支部(总支)书记候选人。考核中,由局党委对推荐得票多者重点进行了考察,综合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经局领导审定,列为学校党支部(总支)书记候选人。二是校长选拔任用坚持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由教体局依法聘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干部选拔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情
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情况检查的通知‣(柳组通„2011‟161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布置自查工作,对我公司2010年7月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选拔任用基本情况
我公司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下称•条例‣)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有关要求。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公司新提拔中层干部5人(其中:正职2人,副职3人),在选拔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了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落实了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监督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达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目的。
二、深入学习•条例‣,推进“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
我公司认真做好•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和贯彻工作,按照“领导干部熟悉,组织人事干部要精通,干部群众要了解”的要求,把学习和宣贯•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重点加强了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的学习。同时,我公司还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干部任用工作的政策运行、知人善任的能力,确保•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一是党支部带头学,利用党支部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精神统一思想。二是人事干部深入学,积极组织政工、纪检干部对•条例‣和有关规定进行了专题学习,从而增强了全体政工、纪检干部学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自觉性。三是中层干部全面学,将•条例‣和有关规定发到全体中层干部手中,通过对•条例‣和规定的学习,让全体中层干部充分认识到•条例‣和规定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
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二)切实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广泛宣传,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活动内容,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热潮。一是召开专门学习会议。利用召开的公司中层干部会议和党支部会议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通过对四项监督制度以及干部任用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分析和探讨,加深了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举行制度内容测试。为提高党员干部学习“四项监督制度”的积极性,检验其学习成果,我公司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四项监督制度”知识测试。三是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四项监督制度内容,以“严谨务实、知错就改”的态度,对公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自检自查。通过检查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是否规范,干部考察是否科学到位,干部任免是否依法依规、业务工作是否符合要求等,认真进行查找分析、总结反思,夯实了公司的组织基础。我公司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从未出现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四项监督制度”是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学习宣传“四项监督制度”对于健全和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
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具有非常最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思路
我公司在贯彻执行•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不足:一是•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和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亟需建立和完善一套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察考核体系;三是对贯彻执行•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化监督检查有待进一步强化。
今后工作的思路:一是继续坚持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选人用人引入竞争机制;三是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用人原则,达到组织满意和群众满意的用人目标。四是坚持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凝聚人心、集中民智,使用党放心、群众满意的干部。
第五篇:干部述职是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干部述职是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熟悉和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也是接受群众监督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组织、群众对干部的全面了解和客观、准确的评价,干部应如何述职?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两院领导高度重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为使各位副职领导能切实地搞好这次述职活动,两院主要领导在接到常委会的述职通知后,都组织班子成员,通过工作总结、汇报等形式进行动员部署,客观总结分析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化述职同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个人述职发言,最后由主要领导审核把关,保证了述职发言的质量,为搞好这次述职测评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述职同志态度端正。从发言情况看,各位同志态度都很积极,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全面、公正、客观,既充分肯定了成绩,又如实摆出了存在的问题,这里既有共性的学习不够的问题,也有工作不主动,缺乏创新的问题,认识到位,不藏私,不护短,起到了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是参评同志认真负责。这次大会除了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外,我们还邀请了13个乡镇的各个层面的代表和法检两院的部分庭长、科长参加。特别是部分乡镇代表距县城较远,能够从加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出发,克服各种困难,准时参加这次会议,并认真听取述职报告,认真行使测评权利,为确保这次述职大会收到实效发挥了作用。
当然,我们进行述职测评的落脚点在于推进工作,述职工作成效如何,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最终要看整改得怎么样。只有把认真测评与积极整改结合起来,述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希望述职同志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切实做好述职测评后的整改工作,端正态度,提高整改的思想认识,找准问题,明确整改的方向和重点,健全制度,不断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从我们的检查和述职报告分析的情况看,客观地讲,有的同志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还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反映出我们在学习上抓得还很不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凡是人才,都是通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长于实践,在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后换来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与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相联系的。我们作为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带好队伍,干好工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作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学习。首先,要抓好政治学习。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活动。我觉得,学习“两会”精神最重要的是学好宪法修正案。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同志,学习宪法修正案对于做好本职工作尤为重要。怎样学习宪法修正案,我认为,主要应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宪法修正案在原宪法的基础上进行了17处修改,这些都很重要,但是,特别应重点把握的有6个方面:一是把握“三个代表”写进宪法的重要意义。二是把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三是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四是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五是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六是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其次,要抓好业务学习。法官、检察官是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司法活动的特点就是依照法律规则,就案件当事人提出的事实问题主张和法律问题主张,在是非、曲直、正误、真假等方面进行的辨别、选择和判定。这就要求执法者必须具备职业所特有的法律思维,一定的法学储备和较强的司法技能等基本法律素质。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法律素质,才能独立正确地履行职权,对诉讼纷争所做出的裁判才不会违背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带头打牢法学理论基础,增强法学修养,使我们的审判、检察人员在掌握大量法律条文、熟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知晓法律规定背后所隐含的法学原理,法律精神和正义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本意的裁决。同时,必须着力提高判断证据、制作法律文书等各项司法专业技能,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各项司法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法院、检察院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司法权的执法机关,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维权、为民谋利。在依法履行职责的整个过程和全部工作中,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学法、用法,以法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这方面,法院的工作改进了很多。比如,在处理xx杀死xx一案中,原判为判二缓三,民事漏判。对这个明显的司法不公案件,在人大的个案跟踪监督下,院长xxx亲自部署,副院长xxx、xxx亲自指挥,仅用90多天时间,就把xx逮捕归案,经再审,改判6年附带民事赔偿13万元,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们的法院、检察院只有真正成为一个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的国家司法机关,才能称得上是不辱使命;执法者只有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才能称得上是爱岗敬业。
三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就是要切实转变作风,工作务求实效。具体反映在法、检工作上,应该是求案件事实之真,务秉公执法之实。从前段的检查和刚才8位同志的述职中,我们感到,过去的一年,这些同志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分管庭、科的同志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单项工作列全市第一;有的荣立个人三等功;检察院荣获省市先进单位。有的同志办理案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比如:法院执行局在受理增盛镇增盛村刘景新起诉村委会欠款一案时,xxx、xxx等同志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要激化的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我想,执法者的品格修养尤为重要,应当具备“正、诚、实、严”四个字。正,就是公正、正派,正直,在工作中要树立正气,有正气才能服众,有正气才能有位、有为。诚;就是诚实、诚信、诚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就是务实、求是,真实。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坚持说到做到,不空谈,不妄谈,不虚谈。严,就是严格,严谨,严肃。要从严要求,严于律己,敢于管理,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纠正错误,努力解决问题。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是很容易,但要真的做好了,威信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执法者形象。
当前,由于司法腐败造成的司法不公正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提高法检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自觉加强执法修养,努力树立司法部门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法检两院领导者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解决好权力制约问题。法检两院从上到下都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yanjianggao/以推到今天。干部述职和中心组学习会套开,丰富了会议内容,增强了会议实效性,这也算是今年第一个经济工作会议。刚才吕高同志作了动员讲话、灵芝同志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强调、根良同志主持学习了有关文件,各办事处、各部门、各直属、双重领导部门的“一把手”进行了述职。各分管领导也作述职,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整个发言,我们不定时间,不定调子,不定框框,由各位参加述职的同志完全展开说。会议最后还播放了反映开发区发展变化的资料片,会议内容很丰富,会议也十分成功。通过这个会议,一是真正体现了我们实行的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公道,大家干得好,还是干得差,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通过述职讲出来,让大家评一评。二是给了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水平,这也是我们培养干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三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加大了工作考评力度,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四是对干部本人和对本部门也是一个宣传,特别是对默默无闻做了许多工作又不张扬的同志,有机会把自己做了的工作说一说,充分体现了我们“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原则。五是避免夸夸其谈,给那些干工作只说不干的人“亮亮相”,使“求真务实”之风得到彰显。六是通过听别人述职,可以发现别人的亮点、闪光点,引发自己的思考,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目的。这种述职的办法,看似一种形式,或者说是走过场,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是事物内在本质的体现。对是否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或者说是不是走过场,大家对此可以作出检验。干部述职这一做法要坚持下去,明年还要实行现场打分。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和要求。一是工作重点要明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确保3年翻一翻),抓住两件大事(稳定和发展。稳定即维护两个片区、四大块的稳定,发展即南河办事处要出精品,河西办事处要有规模,西城办事处要有特色,杨家岩办事处要有亮点),实现四个确保(即高速度发展,确保经济快速增长;高质量服务,确保招商引资见实效;高强度投入,确保基础设施上规模;高标准要求,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工作思路,通过实践证明也是符合我区实际的、正确的。这不仅仅是去年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2004年我们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舞动两个龙头,推进三个带动,实现一个确保”的工作要点,是对去年工作思路的升华和完善。我们在“打好三个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两个主攻方向,即要向荒山、荒河坝要地,要在建立万亩工业园区上有所突破。
2004年的经济工作,具体讲就是要抓住四件大事,即招商引资、土地经营、税收征管和分洪工程,这也是我们年前年后多次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后提出的。
关于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开发区的一张“王牌”。要人人参与招商,人人头上一点红,人人肩上有担子。这项工作抓好了,其他三项工作就带动起来了。目前,我们开发区招商引资除了娃哈哈外,就再无上档次的项目了。引来的许多项目又在萎缩,如小商品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招商引资。去年的招商引资可以说基本上是吃“老本”,其主要原因是政策体制上有了变化。但今年怎么办,如果年底无几个大的项目,则愧对组织和群众。招商引资要实行各部门联动,上下齐抓共管,要舍得花血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天雪”啤酒项目要坚决上,今年招商引资任务至少要达到5—6亿元。招商引资灵芝同志是主帅,所有人包括我都要服从招商引资工作安排。
关于土地经营问题。现在的土地政策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李映文同志写了篇文章分析得比较透彻。抓好土地经营工作,一是可以增加可用财力。我们今年支出要有5000多万元才能保证正常运转,但税收分成最多2000多万元,其余的只有做土地经营这篇文章。二是招商引资项目的最终落脚点也要随土地出让“转”,否则,什么项目也引不进来。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也与土地经营紧密相连。土地如何出让,一要严格执行政策,对开发区涉及土地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只有认真研究土地政策,才能围绕发展,用活用好土地政策;二要坚持经营性土地出让实行挂牌拍卖;三要结合招商引资项目,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方向,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四要搞好土地整理,拓展用地空间。
关于税收任务。税收是我们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和前进动力,既要强化征收,做到应收尽收,特别是要在房屋出租税上加大征管力度,对那些以下岗工人、残疾人名义偷税漏税的要坚决查处,但又要与“杀鸡取卵”的做法区分开来。在保证完成税收基本额度前提下,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承诺的优惠政策,要坚决兑现。
关于分洪工程。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以1—2平方公里的速度,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我们能否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中抓住机遇,分得“一杯羹”?实施分洪工程就是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分洪工程,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带动西城综合开发,同时又可整理土地6000多亩,为西城综合开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这四项工作是紧密连贯、互为依靠的。招商引资带动土地出让和税源培植,增加财政收入,分洪工程又为土地出让和项目引进拓展了空间。这四项工作抓好了,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农民、居民增收,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学习。学习是当前摆在开发区干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许多工作与干部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难以匹配。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不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会显得很难。我们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是如何考虑人民利益的呢?开发区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纵向比还可以,横向比就无地自容。产业不配套,工业无龙头,市场无生气,项目进不来,进来的无效益。现在很多问题是积重难返,危机四伏,如干部再不加强学习,就难以适应工作,难以赶上时代。现在是一方面岗位缺人,另一方面是人浮于事,缺乏开拓型、主动型、创造型、专业型人才。经过十年的发展,有的同志是磨掉了锐气,沾染了俗气,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知识面偏窄等许多问题。对此,大家要有一个清醒认识,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形势,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现在大多数干部的工作思路,总的来讲应该是比较清晰的,但实施的方案不细,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也大有人在。一方面是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不负责任。很多该干、能够干、可以干的事无人干、不会干;也还有能干事、想干事的人、因没有那个位子而无法干事,这些都让人寝食难安。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位领导都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认真梳理一下,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哪些立马干,要认真研究,逐项落实,在实践中去学习,带着问题去钻研,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检查学习成绩。
三是作风要过硬。做强做大开发区是根本所在,不强就要受歧视,不大就要被分割。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落后,不开放就难发展。当前开发区正处在迎难而上、再创新的业绩阶段,许多工作还存在有新措施无新实效、有新口号无新办法等问题,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为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一要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狠抓落实;二要抓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要象抓开发建设那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两手、两手都要硬;三要抓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四要抓落实,狠抓督查督办。五要分工协作,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