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营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草稿)
东营区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
实 施 细 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大对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居民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东营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区民政局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的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临时救助应坚持及时、高效、适度、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救助对象
第四条 临时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区城乡户籍的常住居民,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一)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制度救助范围,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
(二)患有重大疾病(重大疾病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病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强直性脊椎炎、肝硬化、急性重症肝炎、血液病、脑中风(急性期)、严重脑外伤、重度以上烧伤、严重的意外创伤或经省一级医院核定 1的重大疾病)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仍存在就医困难的;
(三)因自然灾害或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因素导致家庭特殊困难的;
(四)在职职工、下岗职工以及失业人员,非个人原因未能及时领到最低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又无其他收入,家庭月人均实际收入连续6个月以上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未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
(五)城乡困难居民家庭因生活贫困造成子女求学困难且一年内未获得其它救助的;
(六)农村困难居民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或其他不可抗力或长年失修造成房屋倒塌、损坏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住房困难的;
(七)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的对象。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无理取闹或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
(五)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中、小学生,因择校或在私立、民办等高价学费学校学习的学生,因负担高额学费致贫的;
(六)因干旱、洪涝、地震、低温冷冻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内遭遇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不予救助;
(七)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 救助标准
第六条 临时救助标准为500-5000元。临时救助每年每户不超过两次,每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每户每年救助款不超过5000元。按照申请临时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强弱分别执行。具体分为:
(一)生活救助
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和因天灾人祸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按照家庭困难程度给予500-2000元的救助。
(二)医疗救助
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城乡居民,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和医疗花费数额给予1000-5000元的救助。
(三)突发性意外灾害救助
1、因家庭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00元-6000元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500元-1000元的救助;
2、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在6000元-10000元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3、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2000元-4000元的救助;
4、对意外交通事故、火灾等突发性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2000-5000元救助。
(三)助学救助
1、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在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就读的,在校期间家庭生活困难且在一年内未获得其他救助的,给予1000-3000元的救助;
2、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读的中、小学生,给予500-1000元的救助。
(四)住房救助
对符合住房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居民,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1500-3000元的救助。
第四章 临时救助程序
第七条申请临时救助的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受委托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东营区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出具居民户口簿、身份证、收入证明、急重病医疗诊断书、医
疗费用收据和病史材料以及其他遭受突发性重大灾害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村(居)民委会接到临时救助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调查核实并进行公示,对符合条件没有异议的,由村(居)委会负责人、民政专职助理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上报镇(街道)民政部门。
第九条 镇(街道)民政部门在认真审核后签署意见,予以公示后,在7个工作日内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第十条区民政局在接到救助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办结审批手续,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由区民政政局发放救助资金;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在一周内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因突发性事件或患有重大疾病等急需救助的,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可直接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民政部门负责对临时救助的对象建立档案。将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复印件和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各类人员有效证件和患重大疾病人员病历证明等相关资料装订成册,接受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和管理
第十二条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
(一)区财政每年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社会捐赠及其它资金。
第十三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临时救助提供资金援助。慈善等公益性组织受民政部门委托,可吸收社会捐赠的资金。
第十四条区财政局设立临时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依法定期审计和监督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六条临时救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评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除追回冒领款、物外,取消当年申请临时救助资格。
第十八条对因失职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应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
一、临时救助对象
凡具有宜昌城区居民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
(一)城乡低保对象家庭。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户。主要指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乡居民家庭。
(三)区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二、临时救助范围
临时救助针对救助对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重点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救助:
(一)因患危重病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个人自负医疗费仍然很高,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
(二)因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不含自费择校)。
(三)因自然灾害或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因素导致家庭特殊困难的。
(四)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三、临时救助标准
各地要针对困难家庭特殊困难,结合本地实际,按规定及时给予适度的一次性现金或实物救助,帮助他们缓解暂时出现的生活困难。临时救助一个家庭每年原则上只能救助一次。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原则上给予不超过800元的临时救助;全日制在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子女,原则上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助学;因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原则上给予不超过500元的临时救助。
四、申请审批程序
实行属地管理。临时救助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由户主向居住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宜昌城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附件)并提供居民户口簿或身份证、收入证明、医疗费用凭证、困难原因说明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居(村)委会低保专干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提交低保评议小组讨论、初审、公示,群众无异议的报街道办事处(乡镇)审核后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2 —
第三篇: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书
附件1
崇州市(年)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书
_____村(社区)委员会:
我是___乡(镇)___村(社区)___组村民,身份证号码是:_______,现年__岁,全家__口人,系____ 对象(城镇低保/城镇优抚/城镇三无/城镇其他困难家庭/农村低保/农村优抚/农村五保/农村其他困难家庭),现代表我家庭申请崇州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原因:
我保证所提供的城乡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各项资料完全真实,绝对没有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如有任何隐瞒或与实际情况不符,我愿立即终止申请办理;如已申请成功,我愿立即退出救助资格,退回已发款物;因此所造成的后果概由自己负责。
申请人(或被委托人)签名、按手印:
年 月 日
第四篇: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为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我县对城乡居民的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的救助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意见的通知》(府发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救助对象凡具有本县常住户籍的城乡居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
(一)城乡低保户家庭因病、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二)在城乡低保制度和其他专项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因病、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等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内的家庭)
(三)县政府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遭遇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救助,依照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违反法律法规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县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二、救助标准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照申请对象困难程度实行分级、分类救助。
(二)城乡低保户家庭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4000元,非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
(三)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因患重症病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累计超过10000元),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
(四)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
三、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
(一)申请临时救助的家庭,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城乡低保户提供《低保证》、城乡低保边缘户出具收入证明、单位和社会救助帮困的情况证明以及其它能够证明其困难程度的有效证明材料。如遇突发事件还应提供突发事件(故)证明或现场目击证明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自接收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由乡镇民政办指导申请人填写《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提出初步意见后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报区民政局;
(三)县民政局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通知乡镇民政办在申请救助家庭户籍所在居(村)委会张榜公布。无异议的,按照批准的救助金额一次性发放给申请救助家庭。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申请临时救助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收入的核定与计算,按照《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00号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民发〔〕199号)执行。对患重症病的城乡低保户、城乡低保边缘户的核定,按《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民字〔号)执行。
四、资金筹集和管理
(二)资金管理。设立临时救助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逐步实现临时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各村(居)委会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及时研究和解决临时救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切合广大城乡困难群众需要的临时救助制度,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临时救助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县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管理与审批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按规定预算安排本级财政资金;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部门负责对城乡临时救助资金的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五篇:金水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金水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妥善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好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郑政办明电〔2015〕195号)、《郑州市民政局关于做好临时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郑民明电〔2017〕156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第三条 临时救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救急救难、及时有效的原则;
(二)坚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区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实施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临时救助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做好临时救助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救助类别及标准
第五条 临时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困难原因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档合理实施救助。
(一)基本生活救助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或个人,按照当地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救助人数和困难延续时限(以月为单位),发放1—3个月的临时救助资金,情况特殊的不得超过6个月。原则上,同一事由1年内只能申请1次临时救助,同一家庭或个人全年享受临时救助不应超过2次。
(二)医疗救助
1.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因病需住院治疗且无钱办理住院手续时,根据实际生病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申请人出院后不再申请临时救助。
2.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低保人员因病需住院治疗且无钱办理住院手续时,根据实际生病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申请人出院后不再申请临时救助;
低保人员因患病住院治疗未事先申请临时救助的,出院后个人自费医疗费用达到2000元以上时,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自费数额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
低保人员因患病未住院但在医院门诊做化疗、透析等治疗的,个人自费医疗费用达到2000元以上时,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自费数额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
3.低收入人员
低收入人员患病住院治疗个人自费费用达到5000元时,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自费数额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
低收入人员患病未住院但在医院门诊做化疗、透析等治疗的,个人自费医疗费用达到5000元以上时,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自费数额情况临时救助600—6000元。
4.其他需要救助的困难对象
困难对象患病住院治疗个人自费医疗费用10000元以上,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一次,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救助600—6000元;
困难对象患病未住院但在医院门诊做化疗、透析等治疗的,个人自费医疗费用10000元以上,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救助600—6000元。
(三)其它救助
1.辖区群众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救助2000—6000元。
2.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辖区群众,可申请临时救助1次,救助5000元。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救助:
(一)拒绝配合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提供相关材料,致使无法核实相关情况的;
(二)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者从事生产劳动的;
(三)因交通肇事、打架斗殴、酗酒、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造成的自身伤亡、财产损失导致家庭困难的;
(四)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财产、支出、人口等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
(五)突发事件非当年发生的;
(六)区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人员。
第七条 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社会性灾害的救助不适用本范围。
第三章 救助方式
第八条 临时救助以发放救助金为主,一般采取社会化发放,由区民政局负责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紧急、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发放现金,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第四章 救助程序
第九条
救助办理程序
(一)个人申请。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本区户籍的由当事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非本区户籍的由当事人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受申请人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
(二)主动发现受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及时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突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
(三)审核。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于7个工作日内报区民政局审批。
(四)审批。区民政局根据街道办事处提交的有关材料和审核意见后,于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五)紧急程序。对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要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要按一般程序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或相关证明材料。因特殊情况无法补齐相关手续的,要有区民政局领导班子会集体研究记录和经办人签字。
第十条 申请救助需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一)当事人的户口簿、身份证原件(街道办事处在受理审核后留存复印件),人户分离的还需提供就业证明和居住证明;
(二)因病申请救助的需提供:诊断证明书,医疗住院票据原件或医保部门出具的医疗费用报销凭证,化疗、透析等治疗的票据原件;
(三)因灾申请救助的需提供:家庭财产损失清单和相关证据,若家庭财产入保的,需提供保险部门的财产损失评估报告书;
(四)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责任的认定及赔偿认定等相关证明材料;
(五)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五章 资金筹措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资金要通过政府投入、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募捐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主要来源:
(一)上级下拨临时救助补助资金;
(二)本级财政安排的临时救助资金;
(三)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临时救助提供的捐助资金;
(四)按规定可用于临时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资金不得用于办公、人员经费等其他支出,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骗取补助资金。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坚持临时救助基本原则,规范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公开监督服务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临时救助对象工作档案。
第十四条 区民政局是临时救助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临时救助对象核定、临时救助资金发放和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区财政局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筹集、及时足额拔付和监督管理;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临时救助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临时救助受理、审核等工作。
第十五条 临时救助对象应自觉接受区民政局的调查,如实提供家庭收入等情况。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当事人,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应当追回救助款,且在社会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
第十六条
相关工作人员失职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依法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强化居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确保临时救助政策公开、程序规范、制度健全、结果透明。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14年10月20日发布的《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金水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金政〔2014〕86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