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有故事谁胜出》读书笔记
《谁有故事谁胜出》
成功的公司知道:更多的不是没有做好,而是事实上故事总是来源于同一个老故事。
今天,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无论大或小,科技含量高或低,公有或私有——不是通过学习和了解故事讲诉的基本要素,改善自己对内和对外行为的。这些技巧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从知名的故事中借用角色,然后用他们命名你的产品或服务。
讲述故事拥有改变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最终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能量。
在一个故事运用于商业并取得成功之前,很多人需要从故事中找到自我,更需要在观众中找到自己。
核心观点:那就是神话,世界各个文明遗留的故事的集合,能够并且应该帮助公司在21世纪解决许多复杂问题。
真相很少是纯净的,而且永远不简单。——奥斯卡•王尔德
人偶尔会被真相绊倒,但大部分人会自己爬起来,继续奔跑,就像什么都没发生。——温斯顿•丘吉尔
故事,无论是关于个人还是公司,并不是包含事实才能变得真实。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正直、可靠以及可信性是讲述伟大故事的关键因素。
好的故事讲述,尤其是公司的故事讲述,是一种传达“事实”而不是陈述“真实”的行为。它是一种面对市场,找到你的公司和公司产品定位的方法;一种不仅考虑当下,还关注长远市场表现的方式。最好的公司故事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言之有理的故事。
关于“事实”的陈述之所以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是因为他们能够,并且已经为历史中的个人经验所证实,并在历史和流行文化双重影响下
得到强化。
事件的场景会被新闻记者写作和报道,但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和修正的,并且通常修改不止一次。而“事实”是恒定、永久和不可变的,而我们对什么是“真实”的看法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
“事实”的陈述是客观的,故事中的每个成分都能被证实,而“真实”的陈述倾向于主观,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缺少史实性。他们只报道那些当时看起来似乎是“真实”的东西。
“事实”的陈述是与时间无关的,而“真实”的陈述反映了当下的环境。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公司故事讲述者,你必须明白:你的工作经常是构建“事实”,关于你的公司、你的品牌、你的历史以及你的价值的“事实”。
讲述故事可以归结为两件事:联系和承诺。
对于任何故事讲述者来说,第一个任务就是同受众建立起联系。成败在这个游戏里很早就已经确定。如果失去受众,你的故事重不重要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一旦故事讲述者开始和受众联系在一起,他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向受众承诺。我们把承诺定义为一种建立联系、构建一种有意义的、可持续关系的能力。一般来说,就是一种拥有强烈情感基础的管理。承诺的目的就是让受众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1、解释起源
2、个人和组织定位
3、沟通传统,描绘禁忌
4、简化,提供看法
5、举例说明事物的自然次序
6、简洁的沟通复杂的历史
7、沟通道德和伦理地位以及价值传承和保存
8、例证自己与权威的关联
9、描述对生活的合适回应或者范例行为
10、解释奖励,具体化拯救和诅咒的途径
传达共同理解的背景的能力是有效故事讲述的基础。但是,你将看到的是,构造一个虚构背景比利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社会背景简单得多,而只有社会背景才能让你的故事真正有效。
故事讲述的10个功能也可以被进一步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最主要的原则:故事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载体,让故事讲述者展示一套自己满意的形象,从而给他的受众传播一套包含特定观点的评论、道德准则或者其他说教。
缺少一个共同背景,就很难去讲述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放手才能抓住
品牌忠诚度下降以及品牌越来越难以分辨不同,可以追溯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没能讲述出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或者可以说,没能讲述出一个具有说服力,在字面意义上找回并定义目标受众的故事。
讲述故事要在不犯定义偏差之中表明意义。——汉娜•阿伦特
几乎所有思考过情节的人都认同一点,即有限的核心故事主线对应无限的附属情节。
故事总是相同的:只有主角的名字和背景描述的转换。能够保持适应时代的能力就是故事讲述魔力的关键所在。
主要观点:讲述故事必须成为你的商业计划和执行流程中的自觉因素。
公司像个人和社会一样,会跨越生命的阶段或者变革的周期。
将复杂的公司历史转化为简单故事的公司,即只通过4个词来讲述:想象力、建设、解决和领导。
好的故事能触摸你的想象,而伟大的故事则能攫取你的灵魂。好的故事鼓舞行动,伟大的故事则开创行业。
故事讲述者的指南:
指南一——一个新行业的开创包括很多故事的处理。
指南二——很关键的一点是,这些过去的故事必须像绳索一样被编织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指南三——大故事需要大的讲述着。
指南四——开创一个行业确实是非常艰难的。
指南五——大部分时候,要开创一个行业牵扯到很多人的共同工作。指南六——支撑一个行业开创的故事必须是尽可能的具有包容性。
生动的故事会把干燥乏味的数字变成具有吸引力的画面,描述出怀着深层渴望的决策影响着怎样实现梦想。——杰克•基恩
观众常常不想受一个故事的控制。他们希望在你的故事里迷失,他们希望听到你讲述。——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最好的故事讲述所做的就是培养受众、故事讲述者以及故事角色的三方联系。
聪明的公司常常选择讲述关于顾客的故事,不是奖状本身,而是用故事证明一个公司或他的产品的某些品质和一些基本形象。
尽管讲述故事是一个持续的活动,但是故事自身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第二篇:人生像马拉松赛跑,谁有耐力,谁就可以获胜
人生像马拉松赛跑,谁有耐力,谁就可以获胜!
耐 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力,跑马远行需要耐力,甚至骆驼横越沙漠,都需要耐力。“耐”也是经得起,你看,衣服要能耐穿,工具要能耐用,甚至一朵花、一幅画、一个人也要让人耐看。无论做什麼事,你要有耐劳、耐烦的精神,才能为人所接受。日本禅师丹羽廉芳曾说:“人生像马拉松赛跑,谁有耐力,谁就可以获胜!”如何才能培养“耐力”呢?有四点看法:
第一、身体受劳累要能不苦:一个人的身体,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多,难免会感到劳累。但是,体力上的疲劳容易消除,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要自我训练不感觉到苦。这就好比平常走路,走习惯了,自然能走得远、走得久;你挑担,挑久了,当然就能担当重负。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在劳累当中,能够不觉得苦,那才是重要。
第二、感情受挫折要能不忧:我们做人处事,在感情上,经常觉得受到挫折。比方:别人的一句閒话,伤害到我,别人的一个动作,侵犯到我,别人的一点小事,让我受到损失。甚至在家裡,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婆媳妯娌往来,在感情上难免会有高低起伏等。当受到挫折的时候,要能不忧恼,如果你觉得“不要紧、不计较、没有关係”;你能化解、处理,就表示你能担当、你有力量。
第三、能力受挑战要能不懈:一个人能接受多少挑战,就表示他有多大的能力。比方,在工厂、公司、单位裡,你能做到那一种职位?你担任主管,能做那一级的主管?甚至在社会机关裡,你能负责那一种职务?这都是表示你的能力有多少。人生就像阶梯,又如登山,能够接受一级、一级的挑战,而不觉得工作太多、太烦,就表示你有能力。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都有无尽的能源,只要自己精进不懈,就能开发出来。
第四、尊严受羞辱要能不怒:一般人受贫、受穷、受苦都还容易忍耐,如果尊严受到伤害,大概就无法忍受了。甚至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有的人不惜生命,也要保持人格的尊严。其实,一个人是否成功,就看他承受挫折、难堪、侮辱的耐力有多少?当我们的尊严受到伤害的时候,要能“争气”,而不“生气”,人生的境界必定不一样。因为有远见的人,不争眼前,而是争未来;有作为的人不争一时,而是争万世千秋。
耐烦加上恆心,就会成为耐力。有耐力,读书才会通晓,做人才能通达,修行才有成就。世界上任何事业的成功,“耐力”是必备的条件。能经得起磨练,在耐力中与自己赛跑,在耐力中,就会发掘自己的力量。所以,培养“耐力”之道有四点:
第一、身体受劳累要能不苦,第二、感情受挫折要能不忧,第三、能力受挑战要能不懈,第四、尊严受羞辱要能不怒。
如何改变办事拖拉的习惯
想要改变办事拖拉的习惯,你要练习做到下面这几点: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当游手好闲之辈。
(2)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苦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3)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创意才有价值。
(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加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5)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6)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与“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
(7)立刻开始行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
(8)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负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第三篇:都市故事谁来说
都市故事谁来说?
作者: 顾文豪 | 发表时间:2014.05.26
刊发于总2061期《中国经营报》[文艺]版
栏语 /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今天这个读书并不能换取功名顶戴的年代,或许读书之用反倒显得更纯粹一些。事实上,我们并不排斥这种对于阅读的功利化态度,相反在这个人人高喊阅读重要却实质疏远阅读的时代,我们更希望因为读书有用,能让更多人爱上读书。此栏目,只为勾连世相,接驳书本。书本从来不会改变世界,但至少能让我们看清一点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前几天与上海作家小宝老师一起参加了一个新书推介活动,推介的作品是我们俩都特别喜欢的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系列之“奇普·哈里森”。在我俩眼中,布洛克从来不只是一个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家,而是一等一的都市文学作家。论构思精妙,情节离奇,比布洛克更胜一筹的作者犹有之。但偏偏是布洛克将一干华语菁英撂倒在地,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粉丝,这里头就包括侯孝贤、王家卫和梁朝伟。
我们推许布洛克是最优秀的都市文学作家,不仅因为他享有都市行吟诗人之美誉,更在于不论哪一部小说,都藏着都市人最贴肉到骨的日常悲欢。譬如最知名的马修·斯卡德系列与雅贼系列,前者阴暗冷血仿若纽约之暗夜,后者幽默阳光仿若纽约之白昼,在暗夜与白昼的交替轮回中,也仿若见到了纽约的全貌。
马修,一个在酗酒与戒酒中挣扎的无执照私人侦探,前警察,因为一次偶然事故误杀了一个女孩,不得已辞职了,离婚了,搬出公寓住进旅馆。他每天流连在大街小巷的酒吧,时而调查一两起凶案。
与醉生梦死的马修不同,雅贼伯尼·罗登巴尔因为盗窃而做过牢。他不抽烟、少喝酒,早上是珍本二手书店老板,夜晚才披挂上阵,干起偷盗的勾当。他更与暴力绝缘,凭借的是娴熟的专门记忆与智慧来为自己防身脱险。
严格来说,这两个人物都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物。布洛克从来无意书写那些高大上的主流人群,笔下多是凶犯、酒徒、妓女、赌徒和盗贼。但你会发现这些边缘人物,每一个都能发出生命的闪烁之光。妓女爱写诗,酗酒者对于世界的清醒认识,赌徒孤注一掷背后的汹涌悲伤。是的,他们都是劣迹斑斑的失败者,然而布洛克却让我们陡然认识到他们也是肮脏的大都市的受害者。
譬如名作《八百万种死法》,深沉有力,并不复杂的剧情,但布洛克写出了纽约的巨大紧张感与复杂性。警察的堂皇其实薄如纸屑,妓女低贱却有着不凡的兴趣,哥伦比亚杀手恪守自己的准则,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准则,最低微的工作也有着最感人的内心世界,而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叫做纽约的地方。
布洛克早年长期给《花花公子》撰写色情小说,这使得他的笔下有超乎常人的现实感与趣味性。这部分的经典作品是他在“9·11”之后推出的力作《小城》。
在令人咂舌的情色桥段中,藏着一个城毁人亡的悲伤故事。妓女、杀手、警察、律师、作家、出版经纪人、艺术家、画廊老板、房地产商、酒保、清洁工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因为“9·11”而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但是布洛克没有交给我们一份沾满血泪的城殇故事,相反他讲述的是人们如何重新寻找自我的故事。高塔崩塌,瓦砾四散,亲人遇难,纽约这个布洛克此前笔下的大城一夜间空瘪变小了。布洛克有100个理由,将这个故事写得更悲情沉痛,但他没有,他如诗人般将我们带出悲伤的氛围,告诉我们,无论过去多么悲伤,我们都不能陷溺其中。
而这正是我特别推崇布洛克的理由。作为一名都市文学作家,布洛克不仅能将一个都市的蝇营狗苟与美妙堂皇同时呈现于笔端,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自己的都市价值观。要而言之,他教会我的是一种和城市相处的方式。就根本来说,布洛克并非是拥抱都市的那种作家,就像小宝老师说的,他看待都市的方式是平视中带着藐视,他接受都市的千奇百怪,却未必全盘认同,但他也并未牢骚满腹,而是带着嘲讽和幽默与都市相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种种的都市问题,更要紧的是,他还给予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都市的智慧。
在这方面,我还特别心仪日本作家村上龙的作品。如果说布洛克是以侦探小说写出都市的欲望悲喜,那么村上龙则是以都市男女的欢爱离散写出都市的感觉。
譬如最近引进出版的《跑啊!高桥》,这部小说非常有趣,本为杂志连载,设计意味浓厚,11个短篇,内容与主角在在不同,但每篇故事总会围绕同一个人物打转——广岛鲤鱼棒球队游击手高桥庆彦。在这部充满设计感的小说中,有充满青春焦虑的高中生、对生活几乎无奈沉沦的中年男子,也有对别人不会造成困扰的男妓与妓女,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斥着荒诞离奇,但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
书中的高桥庆彦其实是每个人生命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活得更好的可能性。这些平凡无奇的庸常人物,在生命的某一刻,一如他们的高声大喊“快跑,高桥!”忽然闪现出让人惊诧的生命本相。和布洛克一样,村上龙特别善于描绘都市中人的无力感,然而也正是他们,又特别能让读者在无力中找到前行的可能。如果我们抛开小说里青少年浑浑噩噩的日常生活,其实村上龙的小说特别适合彷徨的年轻人读——在生活中迷失有时是必然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顽强地寻找未来。
我非常喜欢吉本芭芭娜对于村上龙的推介,她说:“在现代社会生存很艰难,光有才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不小心,你就会发现自身的能量在不停地被什么东西吸光,对此你苦恼也没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假装没有发现,并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是的,我相信,不论是布洛克还是村上龙,他们内心必然都有一股莫名的悲凉。但他们都没有让自己完全沦陷在伤春悲秋的文人情绪中。相反,他们笔下的都市故事,充满着各种生活卑污的真相,比我们所了解的都市暗面更其幽暗,但我们仍旧能在这份幽暗中发现特别健康特别明朗的城市之光。
第四篇:“谁为伊斯兰讲话”读书笔记
“谁为伊斯兰讲话”读书笔记
黎俊魁 13952003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作者约翰·L·埃斯波西托所提出的“谁代表穆斯林”的问题。就在前言也第一句话作者提出9.11事件。但是这本书并不是针对穆斯林的少数极端分子表示作者的观点而通过民意调查,让统计的数据与调查材料——十几亿穆斯林的声音来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看这前言的部分与介绍,我就对这本书有非常的好奇心,也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偏面的意见而来的一本书。穆斯林大众的意见当然也非常重要,只是人们很难把它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反馈给更广大的人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很感谢本书所提供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这是一本难得写出的学术材料。
本书作者突破了许多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的“东方学者”的研究方法,不是把话语权归于自己,也不是给予某些“专家”和“学者”,让他们“代表”民众讲话,而是把话语权交给“沉默的大多数”,让穆斯林人自己去诉说对自己的宗教、文化和目前局势的看法。“极端分子并不同于穆斯林人的所有”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对一种多元,多性的对象,我觉得最符合的是用社会科学的视野来研究。这种视野关注现实问题的人,或许可以更平和地看待穆斯林国家与社会的多样性,因为现实本来就是多元的。埃斯波西托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表示书中的主要精神:“一个人应该寻找真相,而不是想当然地下判断”。《谁代表伊斯兰讲话?》已经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相应在5章:
第一谁是穆斯林?也是最重要的一章。通过统计与分析穆斯林人的很多方面,比如:全球的人口分布,信仰在他们的看法当中,穆斯林文化,政治,政治文化,神与先知在生活当中的影响等等来归纳和介绍穆斯林的多样性而不是在许多西方人眼中的“铁板一块”:“只有五分之一的穆斯林人是阿拉伯人”“许多评论家指责说穆斯林教是一个好战或暴力的宗教,全球恐怖主义要归咎于穆斯林教,恐怖主义者是些特别虔诚的家伙。”“然而,事实告诉我们,穆斯林是倡导仁爱、中正、和平的宗教,绝大多数穆斯林是远离残忍、极端、恐怖行为的。因为虔诚的穆斯林信仰带给穆斯林的,是宁静的心灵、良好的品德和充满了爱的生活。”“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意味着只有真主值得‘崇拜'--而不是金钱、野心或自我,这一信仰渗透到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礼拜到如何对待邻居和从事商业活动。”“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不等于圣战,也不和圣战发生关系。” 第二民主还是神权政治?埃斯波西托先生和他的合作者在综合分析后提供的结论是:“虽然穆斯林国家普遍缺少民主,但是许多穆斯林重视相当多的民主制原则。普遍而言,穆斯林认为民主制价值观和宗教原则之间不存在矛盾。总之,穆斯林既不希望神权统治也不喜欢世俗民主,他们情愿选择第三种模式,即宗教原则和民主价值观共存”。一些西方学者把近代以来穆斯林世界缺乏民主的原因归结于穆斯林教,但本书作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西方给穆斯林世界强行划定边界,扶持不代表民意的统治者,由此产生脆弱的民族国家和不民主的政府,使独裁主义的文化在中东得以延续。其结果是,支撑民主制度至关重要的非政府组织要么处于政府控制之下,要么不存在。”要从历史和政治而不是宗教方面来研究为什么穆斯林缺乏民主? 第三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唯有穆斯林群体中有同情恐怖分子的人吗?“问题的答案是‘不'” 同持其他信仰的各种肤色人们一样,多数穆斯林十分憎恨极端和恐怖。”相似的是,在问及最不喜欢自己所在社会的什么时,穆斯林最为关切的就包括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如果我们回想到穆斯林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首要的受害人一直是穆斯林时,我们就不会对这一回答感到惊异。这又是当然的但也是是这本书的成功之一。给读者甚至世界知道激进主义者在穆斯林社会是存在的而且占多数。这一章是最后作者结论的基础,从这里才能回答“冲突还是共存?”在我的看来应该换一种说法“跟谁冲突,跟谁共存?”
第四妇女们想要什么?埃斯波西托给出非常详细的数据:“各国自己报告的代表性数据显示了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伊朗是52%,埃及是34%,沙特是32%,黎巴嫩是37%。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大学里的多数学生是女性。”“在约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科威特、利比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孟加拉,2001到2002年,中学里女生和男生的注册比率是100%甚至更高。土耳其是个坚定的世俗主义国家,西方常认为它在性别平等方面要领先于邻国”然后作者作重要的结论是:“更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在饱受战乱之苦、世界都认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受到宗教警察严厉限制的阿富汗等国,穆斯林妇女并不愿意仿效西方女人。”穆斯林妇女虽然也想性别平等但是他们希望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穆斯林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实现。具体地说,在穆斯林社会性别平等的“平等”哪一个词是与西方的“平等”完全不同,是一种穆斯林的平等。“拥有相同的法律权利并不总是意味着妇女可以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因为男人和女人在家庭中的职责是不同的。”这就是种文化差异导致西方与穆斯林国家有了矛盾的典型案例。
第五冲突还是共存?其实是这部学术力作的点睛之笔,也是对前面所探讨的所有问题的总结。作者认为,反对全球恐怖主义的关键是在态度和政策上超越预设和传统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超越“我们”和“他们”的伙伴关系。在西方,太多的人将穆斯林教视为铁板一块,认为它本质上是反西方的。作者提出丹麦漫画事件再一次凸显的问题是:穆斯林教与西方文化不能和平共处吗?这是否是文明的冲突或文化战争?然后还写如果说有人把穆斯林教作为其恐怖行为的招牌,那么,基督教和犹太教也曾经成功作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根源(作者指出在过去十五年里,美国本土发生的绝大多数恐怖袭击是基督教组织干的)。作者根据调查指出,穆斯林教也可以作为让恐怖主义失信、限制恐怖主义蔓延的有力武器。主流穆斯林甚至比西方人更坚定地认为,与极端主义斗争、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自己的职责。作者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尊重穆斯林教,将会鼓励温和的大多数穆斯林以虔诚的信仰为武器,运用《古兰经》的原则反对恐怖主义,让恐怖主义者放下武器。这不是在目的之上,西方与大多数穆斯林根本可以共存吗?
虽然,拿数据来解决一个多样性的问题,也可能会偏面地举出特意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调查是否应该由穆斯林的某一个机构来做?看完这本书我有了这一点的反思。最后,还是不可否认《谁代表伊斯兰讲话?》这一本书的价值以及作者的功夫用来写,给了我对穆斯林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看法与反思,最关键的是给世界读者听到了十几亿“沉默的大多数穆斯林”的声音。
第五篇:《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导语:《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看了《我在为谁工作》一书,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读物。
在工作之余,休闲之时,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所有章节,对文中一个又一个自省自励的声音深受鼓舞,还有在那些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想起关于自己的故事。我自问我在为谁工作。在年少轻狂的青葱岁月,中专毕业的我只身一人到广东打工,那时候是满怀憧憬为梦想而打拼。但我的梦想充斥着太多乡村苦孩子追求金钱的欲望,且有渴望一举成名的冲动,可以直白地说我是为名利与金钱而做的每一份工作与每一天的工作。却跟螳臂挡车一样,虽用尽了气力,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改变,生活一样拮据,自己还不为谁所知。XX年7月,我有幸成为河池烟草公司众多烟叶技术员中的一名。
我开始又焕发新的活力,持着饱满的热情去完成每一件工作,我感觉希望又满怀在心。可是XX年来临了,曾经进行的五年职业生涯的规划还那么黯然,没有几项能实现的,我困惑于一些问题上,也在这些问题中感到无奈与彷徨。比如,工作六年了,我只有两次机会与资格参加技能鉴定考试,至今也才取得分级中级工证;再者,某某科长与局长总能和他、他、他扯上点什么关系,最后发现原来无所凭据的是自己;还有,专卖员、营销员等职位常常有对外招聘,但我们去没有报考的机会。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人的思想易受波动,就像船只在海上摇晃,但舵手可以掌控行驶的方向。在我默读完全部文字时,我主动改变了我的想法。以下是我读后所写下的感言:
一、升职是自己给自己不断升值的结果。
二、工龄是衡量一个人的经验值,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增加我们的经验值。
三、多做多错是必然。你若已经做到多做少错,那么你积累“多做多错”的经验已经很可观,你若已经做到多做不错,那你必定历经了千万次或者更多的“多做多错”,因此,多做必然收获多,那么还有什么错误可恐惧的呢?
四、心态是首要也是主要提升自己的手段与途径。保持最好的心态就把握了取胜的最大机会。我们要知道总是心灰意冷时更见风霜的道理。
《我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篇二
什么是敬业呢。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片工地问一个在扎石头的工人:“你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工人愤愤地说“这铁锤有多重你知道吗?还有这该死的石头,它有多硬你知道吗?我要把这破东西扎碎。这简直就我不是人干的活。”心理学家转身走到另外一个工人面前问:“你在做什么?”“在养家糊口啊。为了一天50块的薪水。为了一家的老小,没有办法。要不谁会干这活啊。”心理学家走到第三个人旁边问“你在干什么。”那为工人笑着说“我们在盖一座大教堂,建成以后这里能容纳上百人做礼拜。”心理学家说“那你不累吗?”“是有点累,但是想到现在的碎石堆,以后能成为一座大教堂。就不是那么累了。”听完上面三个人的话,我们会觉得谁更敬业呢。
话说捷克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快一年了,一天他遇到他的朋友。朋友问他工作怎么样。他说:“工作一点也不好。在这样下去。我就抬屁股走人。不伺候他了。他们一点也看不上我。老板也不欣赏我。”朋友说:“那你工作上的业务都明白了吗?”“还没有”“那我劝你先在公司把工作方面的东西都弄明白再离开,让他们后悔去。”一年后,捷克又见到了他的朋友。朋友问他“你辞职了吗?”“没有,说实话。在那以后,我开始认真的工作。熟悉外贸的各种业务。还学习合同的格式。后来我成了公司的红人,老板也很器重我。我觉得我没有必要从这个公司离开了。”
日本有句谚语:有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一个农场主让一个年轻人在一片土地上种玉米。看到年轻人梨的垄弯弯曲曲,他说:“看到前面的那头奶牛了吗?你就朝着它耕种。别弄成弯弯曲曲的。”说完他就回去了。等农场主再回来的时候。农场主愤怒了,说:“你怎么还梨的弯弯曲曲的。”年轻人说:“因为奶牛总是在动。”
在企业里有一种人,就象巴基那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升迁这种好事怎么能落在我肩上。我工作能对得起我挣的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