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
初中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发挥初中政治课理论教学的魅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将以往脱离实际的说教,转变为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初中政治课逐步成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学科。笔者结合几年来初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经验,拟就如何探索新法,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实效问题,谈一己之见。
一、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是注重情感教育的指导、渗透,善于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教态,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几年来,笔者在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并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相互切磋、共同研究,逐步达到“教学相长”。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敢于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好初中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政治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特别是那些较为灵活的注重能力考察的题目,更是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把书读到能倒背如流的程度,可分数仍不理想。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不无联系。以往许多教师和学生搞“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结果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较强劲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大胆搞好教学改革和创新,勇于探索,初中政治课是可以为学生所喜爱的。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发挥思想品德课理论教学的魅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将以往脱离实际的说教,转变为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思想品德课逐步成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学科。本人结合几年来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拟就如何探索新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问题,谈一己之见。
一、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是注重情感教育的指导、渗透,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教态,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并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相互切磋、共同研究,逐步达到“教学相长”。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敢于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政治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特别是那些较为灵活的注重能力考察的题目,更是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把书读到能倒背如流的程度,可分数仍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不无联系。以往许多教师和学生搞“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结果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较强劲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系统性和整体化的知识,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认再现、理解说明、热点追踪、焦点剖析、判断分析和综合表述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训练,力求把知识用活,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效果甚好。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我们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大胆搞好教学改革和创新,勇于探索,思想品德课是可以为学生所喜爱的。
第三篇:英语写作基础是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写作实践课程
英语写作基础是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写作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写作用词、句子、段落、文章、实用文、论文写作、文稿格式及标点符号等七个部分的内容。注意打好英语写作的语言基础,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实际使用书面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
第四篇: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我时常与学生谈起:我们是中国人,汉语将如同血液一样随着脉搏的跳动在我们全身流淌,直到生命的终止,所以不可不学好语文。而要学好语文则需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思想。语文不仅是课堂上的那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感悟积累运用,即重在把握语文实践性特点。这如同一棵树,只有“根深方可叶茂,固本方能枝壮”。
那么如何把握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呢?
语文课堂是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点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首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死的文本,而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重在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神游文本,与作者、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教师适当组织。如前几天学习《晏子使楚》时,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更再现文学形象,学生通过扮演楚王和晏子、观看表演、评论,进一步了解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在实践中收获颇多。
语文实践性特点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更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言为心声,写作要有感而发,而不做空洞的呻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唯真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才能引起共鸣。真从何来?来自积累实践。我教学第一单元《长征之歌》始就计划让学生写《长征体会》,在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有的谈论、有的沉吟、有的查阅资料„„最后一致要求看有关《长征》影视。由于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所以观看特别投入,观后讨论也很有见地。之后我以《老山界》为例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先自由读,后品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段,抄在笔记本上,想想喜欢的原因,再写下了。以这课为例把本单元自己喜欢的段都抄下来,写明原因,并在小组交流。最后写《长征体会》时学生可真的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了,这样以学生为主参与文本,不但较深了解了长征精神,而且写出了自己的实际感悟,收获也不小。其次,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课外。语文是母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使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如在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我指导学生先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深入调查采访,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学生领进大语文的世界之中,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根更深叶更茂!
第五篇:《中国艺术简史》教学大纲一、教学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
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
《中国艺术简史》 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工程系 谢恩 信静
2010年9月5号
《中国艺术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名称:中国艺术简史
二、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动漫专业、装饰设计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计划学时:总学时60学时;
第二部分 大纲正文
一、教学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流派、主要艺术家和具体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介绍、讲解和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历史的坐标上寻找艺术发展的参照系,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学习和美术创作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逆流而上,对我们艺术审美实践的航程的探寻, “在历史的坐标上找到今天艺术发展的参照系, 以使我们的艺术之舟一往无前地奔向未来”;总之,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也是生动形象地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教学要求:
⑴ 概括掌握中国美术史上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
⑵ 熟悉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美术家和他们的美术作品,能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⑶ 掌握或了解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艺术主张、美学思想;
⑷ 初步学会欣赏中国美术史上的美术佳作。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绘画艺术史(16课时)第2章 雕塑艺术史(8课时)第3章 建筑史及园林史(8课时)第4章 纺织工艺史(4课时)第5章 工艺美术史(8课时)第6章 音乐史(6课时)第7章 书法艺术史(10课时)
第1章 绘画艺术史(16课时)
2课时1.1 史前绘画
1.1.1 彩陶画
1.1.2 岩画、线刻画、壁画和地画 1.2 商、西周、春秋、战国绘画
1.2.1 壁画
I.2.2 青铜器纹饰 1.2.3 车服旗章
1.2.4 图画文字 1.2.5 帛画
1.2.6 漆器装饰绘画 1.2.7 画论
2课时1.3 秦汉绘画
1.3.1 画像石 1.3.2 画像砖 1.3.3 壁画 1.3.4 帛画
1.3.5 漆画
2课时1.4 魏晋南北朝绘画
1.4.1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1.4.2 现存画迹
1.4.3 敦煌莫高窟及新疆地区石窟壁画
1.4.4 绘画理论著作
2课时1.5 隋唐五代绘画
1.5.1 1.5.2 1.5.3 1.5.4 隋唐绘画 隋唐画家 五代绘画 壁画
1.5.5 绘画史论的发展
2课时1.6 宋代绘画
1.6.1 两宋的山水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 1.6.2 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 1.6.3 两宋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
1.6.4 壁画
1.6.5 画学著述
2课时1.7 元代绘画
1.7.1 山水画
1.7.2 花鸟画 1.7.3 人物画 1.7.4 壁画
1.7.5 绘画史论著述
2课时1.8 明代绘画
1.8.1 明代前期画家及作品 1.8.2 明代中期画家及作品 1.8.3 明代晚期画家及作品 1.8.4 民间绘画
1.8.5 绘画著论
2课时1.9 清代绘画
1.9.1 清代早期画家及作品 1.9.2 清代中期画家及作品 1.9.3 清代晚期画家及作品 1.9.4 民间绘画 1.9.5 画论
第2章 雕塑艺术史(8课时)
2课时2.1 原始社会时期的雕塑
2.1.1 雕塑艺术的起源
2.1.2 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 2.2 奴隶社会时期的雕塑 2.2.1 青铜器艺术的概述
2.2.2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及形式法则 2.2.3 玉器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
2课时2.3 春秋战国、秦时期的雕塑
2.3.1 制作工艺及造型风格
2.3.2 春秋、战国、秦朝的雕塑作品 2.4 两汉时期的雕塑
2.4.1 两汉时期的陵墓雕塑 2.4.2 汉代陶俑
2.4.3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2课时2.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
2.5.1 陵墓雕塑艺术
2.5.2 佛教雕塑艺术 2.5.3 其他雕塑艺术
2.6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雕塑
2.6.1 陵墓雕塑艺术
2.6.2 佛教雕塑艺术
2.6.3 其他雕塑艺术
2课时2.7 两宋、辽、金时期的雕塑
2.7.1 陵墓雕塑艺术 2.7.2 佛教雕塑艺术
2.7.3 其他雕塑艺术 2.8 元、明、清时期的雕塑
第3章 建筑史及园林史(8课时)
2课时3.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3.1.1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述
3.1.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3.1.3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著名作品
3.1.4 中国古代桥梁设计
2课时
3.1.5 明代万里长城的设计
3.1.6 中国住宅设计实例 3.1.7 中国古塔设计
3.1.8 中国陵墓建筑
2课时3.2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3.2.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
2课时
3.2.2 皇家园林的设计特色颐和园
第4章 纺织工艺史(4课时)
2课时4.1 中国古代纺织艺术 4.1.1 古代主要的丝织品种 4.1.2 纺织品设计发展史
2课时4.2 中国古代服装设计
第5章 工艺美术史(8课时)
2课时5.1 中国古代漆器
5.2 中国古代瓦当
5.2.1 中国瓦当的发展
5.2.2 秦、汉、唐的瓦当设计特色 5.2.3 瓦当的设计结构
2课时5.3 中国古代铜镜
5.4 中国古代金属工艺 2课时5.5 中国古代工具
5.5.1 农业工具
5.5.2 科学仪器 5.5.3 纺织工具 5.5.4 交通工具
2课时5.6 中国古代家具
第6章 音乐史(6课时)
2课时6.1 先秦时期音乐
6.2 秦、汉时期音乐 6.2.1 秦朝音乐 6.2.2 汉代音乐
2课时6.3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
6.3.1 魏晋时期音乐
6.3.2 南北朝时期音乐
6.4 隋、唐时期音乐
6.4.1 隋朝音乐 6.4.2 唐代音乐
2课时6.5 宋、元时期音乐
6.6 明、清时期音乐 6.7 古代民间音乐
第7章 书法艺术史(10课时)
2课时7.1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书法
7.1.1 文字的起源 7.1.2 商代书法艺术
7.1.3 春秋战国书法艺术 7.2 秦、汉时期的书法 7.2.1 秦朝书法艺术
7.2.2 汉代书法艺术
2课时7.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7.3.1 魏晋书法艺术 7.3.2 南北朝书法艺术
7.4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 7.4.1 隋朝书法艺术 7.4.2 唐代书法艺术
7.4.3 五代十国书法艺术
2课时7.5 宋代的书法
7.5.1 北宋书法艺术 7.5.2 南宋书法艺术 7.6 元代的书法 2课时7.7 明代的书法
7.7.1 明代初期书法艺术
7.7.2 明代中期书法艺术 7.7.3 明代后期书法艺术 7.8 清代的书法
7.8.1 清代初期书法艺术 7.8.2 清代中期书法艺术
7.8.3 清代后期书法艺术
2课时7.9 当代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