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时间:2019-05-13 05:4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第一篇: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新华网

无愧于人民的信赖

——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纪实

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8日电 一幅航拍的灾后影像图,清晰显示着灾区的每一处灾情、险情;一幅画满箭头的兵力部署图,准确标注着救灾部队的每一步兵力投送和救灾进展——

出动军队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1.9万余人,救治受伤群众1万余人次,转移受困群众4.6万余人,搭建帐篷1.5万余顶……

四川省芦山县城一处废墟旁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前指,一派紧张气氛。这座小小的野战帐篷,成了震后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的一线神经中枢。

这里,见证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心系灾区、情系人民的情怀;

这里,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挥师三军、科学用兵、高效救援的决策部署;

这里,又一次把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形象定格在了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灾情紧,军令急,一支支劲旅和专业救援力量向着震中挺进——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从强烈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命,在震后亟待救援的群众,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获悉灾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要求军队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各救灾部队要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同时,各救灾部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

危难之际,党和人民在一起;生死关头,军队和人民在一起!

当天中午,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研究紧急应对芦山地震措施,部署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主持会议并讲话,正在外地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对部队参加抗震救灾提出要求。

军队和武警部队应急机制迅即启动,总参、总政联合下发指示,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决策部署,火速下达到任务部队。

总参谋部科学调集兵力驰援灾区,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所属专业力量提供信息支援保障;

总政治部及时发出抗震救灾中政治工作指示,搞好思想动员和宣传报道,积极为救灾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总后勤部火速调集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派出医疗救援力量,开展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总装备部为救灾部队紧急补充所需装备器材,下拨维修经费,跟进搞好保障……

驰援灾区,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大地颤抖,楼宇倾颓。20日上午8时02分,正在会操的武警四川省总队芦山县中队官兵与强震不期而遇。

一班长郭季平立刻按响警报。随着中队长陈发湖下达紧急命令,中队22名官兵迅速集合起来,兵分两路赶赴县城参与救援——这也是地震发生后,最早投入救灾的队伍。

同一时间,四川省军区雅安军分区、武警雅安市支队组织所属官兵就地展开救援。

震后第10分钟,成都军区召开抗震救灾作战部署会,一道道指令从作战指挥室接连发出。第58分钟,军区前进指挥组已进入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支支劲旅和军队专业救援、医疗队伍从成都、邛崃、阿坝,从北京、云南、重庆出发,向着同一个方向紧急开进,一场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的大救援瞬间拉开帷幕。地震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省预备役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黑水县民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等专业救援装备和搜救犬,紧急奔赴灾区展开救援。

上午10时,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炮兵团450多名官兵,以摩托化方式向芦山疾进。

陆上,第13集团军某工兵团,武警水电、交通、黄金部队,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等,从铁路、从公路,向着灾区紧急开进。

空中,海军遥感飞机、空军侦察机接连飞临震区,灾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源源不断汇集到指挥部。远程运输机、陆航直升机搭载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第38集团军某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等单位的救援人员、专业装备紧急起飞。

大型挖掘机到了,生命探测仪到了,X光机到了……一场大规模的地震救援行动,迅即展开。经历了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人民军队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动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子弟兵第一时间出现在震后的废墟上,出现在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真没想到,部队行动得这么快。”远在新疆库尔勒打工的骆大斌,得知家乡地震,心急如焚。刚到中午,就得知了在震中受伤的儿子已被转运到军队医院救治。

“中国新领导层面对就职以来的第一场地震灾难,迅速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应。”英国《金融时报》21日作出这样的评价。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解放军多个军兵种在第一时间向震区派遣救援力量,作为最具战斗力的国家强力机器,成为了抗震救灾的骨干力量。

抗震救灾进入关键时刻,24日下午,中央军委召开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做好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工作任务。

肩负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任与厚望,救灾部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打通道,闯孤岛,一场场营救生命的接力在废墟上展开——人民的安危永远是子弟兵最大的牵挂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危重伤员……

从四面八方汇集灾区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决策指示,奋不顾身,攻坚克难,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创造着一个个生命奇迹。

“快救人啊!”20日上午,从芦山县城金花社区传来的阵阵呼救声,把县武警中队20名官兵召唤到了废墟前。

居民赵建忠说,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埋了。官兵们迅速展开搜寻,在一处残缺的墙体下发现了赵建忠的妻子和女儿。

突然,余震袭来,墙体猛烈摇晃。官兵们全然不顾,争分夺秒清理砂石瓦砾……20多分钟过去,母女被成功救出,迅速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

在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在龙门乡、宝盛乡、双石镇……一座座村落里,一处处废墟上,闪耀的军徽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命的希望。黄金72小时内,抗震救灾官兵救治伤员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余人……

生命大于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作出百倍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就绝不轻言放弃。

腹腔出血、脾脏破裂、肋骨骨折、失血800多毫升……20日23时50分许,12岁的女孩高诗琴被送到设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广场的解放军第42医院救护队时,已经生命垂危。

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实施手术!医护人员在野战手术车里与解放军总医院两位专家远程会诊,紧急协调600毫升O型血。

这是在地震灾区施行的第一例重症手术。从午夜到次日凌晨3点,4名医生接力奋战4个小时,浑身都被汗水湿透,终于将高诗琴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0支医疗队进村入户,全军顶级专家汇聚灾区。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科学的施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位于雅安的解放军第37医院,被灾区群众形象地称为“生命接力站”。自地震发生以来,先后有200多名伤员在这里经过紧急救治后,被及时送往后方医院。

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最紧急的时刻,在最关键的环节,人民子弟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英勇顽强、昼夜奋战,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把希望和温暖送到灾区群众心中。

震中龙门乡通往宝盛乡的公路20日夜突遇塌方,道路中断。数十名伤员正等待外送,一辆辆满载救灾物资的汽车排起了长龙……

灾情如火,必须全力抢通!武警交通一总队100余名官兵连夜投入战斗。强光泛光灯穿透厚厚的夜幕,将塌方区照得通亮。地震引发大规模塌方,巨石遍地,最大的足有30立方,约45吨。

“装载机无法清理,必须采取空压机钻孔,实施爆破作业,将巨石化整为零!”副总队长马继武果断下令。20分钟后,随着几声巨响,硝烟四起,飞石滚落。随即,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迅速开进,隆隆轰鸣声中,“生命通道”被迅速打通。

21日中午,武警交通三支队六中队官兵正在奋力抢通从宝盛乡到玉溪水库的公路,突然发生强烈余震,近百方碎石从山顶砸落。

“危险,快跑!”为保护过往群众,工程师宋永科和下士燕凯凯被滚落的飞石击中。宋永科头部受伤不省人事,燕凯凯坠下路基脊椎受伤……

鲜血洒落,人民子弟兵把对党的忠诚,对受灾群众的深情大爱,写在了灾区的大地上。

芦山地震灾区山高沟深、地形复杂,快捷高效的空中运输成为最为可靠的生命通道。

在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中,空军累计出动飞机飞行95架次,共空运人员600多人、物资120多吨。成都军区陆航部队出动20多架直升机,飞行上百架次,抢运了大量伤员和救灾物资,在抢救生命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用兵、专业用兵、重点用兵,抗震救灾联合指挥机构精干、合成、高效,成都军区、空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工负责、密切协作,攻克一道道难关,突破一个个险阻,充分展示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素质。

——这是一个“透明化”的救灾战场。北斗卫星、预警机、遥感飞机、侦察直升机、夜视仪、数字地图、水文气象……构成了高空、中空、低空全覆盖的情报信息网,为指挥部快速决策、合理用兵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验。工程、防化、陆航、交通、水电、医疗、防疫、心理和法律服务……各专业兵种力量汇聚,占了抗震救灾总兵力一半以上,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上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是人民军队专业救灾装备的集中展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野战炊事车、应急供电车、防疫消毒车、野战卫星转播车……各式专业装备大显身手,救灾部队的机动速度和救灾效率大大提高。进村入户,全面覆盖;抢运物资,争分夺秒;防疫消毒,不留死角……人民子弟兵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手段,排除一切困难,和灾区广大群众并肩携手,共同谱写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动人篇章。

你是谁,为了谁,一个个生死与共的故事在灾区传颂——人民的笑容永远是子弟兵最美的梦想缺粮、缺水、缺帐篷,重灾区宝兴县一度交通中断,救灾物资告急。

成都军区联勤某分部紧急派出20辆大型运输车组成车队,绕道汶川,翻越夹金、巴郎两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经过27个小时连续奔波,终于在24日将100余吨帐篷、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急需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车车物资展示的是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鱼水深情。

一切以大局为重,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成都军区联合指挥部,自觉服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部队各级指挥员相应参加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军队救灾工作始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一面高扬的旗帜。

抗震救灾部队中,数十名将军、数百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始终战斗在最艰苦危险的点位、情况最复杂的地区、矛盾困难最突出的地方。

地震发生前一天,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姚榕的母亲刚住院。他含泪道别躺在病床等待手术的老人,义无反顾带领首批医疗队空降到受灾严重的太平镇。

开设紧急救治点,带队进村入户巡查问诊,组织危重伤员抢救……几天来,姚榕忙得吃不上饭、睡不了觉,更难有时间与母亲联系。

医护人员说,也许是对母亲的情感补偿,在救治的众多伤员中,姚榕对与母亲年纪相仿的老人格外亲切和体贴。

类似的动人故事在灾区的生命营救中比比皆是:为了让更多的伤员和家属住进帐篷,解放军第37医院政委雷辉刚睡到了卡车上;在拍客镜头中,一位女军官深夜在帐篷外抱哄一名震区婴儿,被网民称为“最美解放军妈妈”;成都军区某部军官卓佳随部队参加救灾,他的新娘完成了“一个人的婚礼”,他们虽有遗憾却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共同祝福……

四川省省长魏宏说:“真不愧是人民的军队,永远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唯独不考虑自己。”震后的残垣断壁,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

震后第二天,芦山县龙门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颤巍巍地来到设在芦山县城的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寻找恩人。

震后不到1小时,一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冒着余震把她背下了山。老人还未来得及问小伙子的名字,这名战士就转身冲进了抢救被埋压群众的队伍中。

凭着地震时慌乱的记忆,老人怎么也想不起恩人的模样:“我只记得娃儿穿着迷彩服,他的名字叫解放军!”雅安,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区。天全县仁义乡红军村,就因当年红四方面军在此战斗过而得名。

红军村来了红军连。23日下午,震区下起了雨,第13集团军某团红军连紧急赶赴这里执行搜救伤员和安置群众任务。

“一排负责搜救伤员,二排、三排负责搭建帐篷……”官兵们跳下车,立即分头行动。雨越下越大,一顶顶帐篷出现在开阔的红军广场上。

3个小时后,连片的帐篷中,升起了缕缕炊烟,生活的希望在灾后的红军村重新点燃。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灾区群众的这句话印证着一个事实:灾难面前,子弟兵永远是人民群众值得信赖的力量。

21日下午,暴雨欲来,救灾部队将130顶帐篷让给龙门乡红星村群众。更让群众暖心的是,当他们向部队致谢时,得到的回答是:“你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咱们就是一家人!”

就在离这些“帐篷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位101岁的老人纪季氏。老人清楚地记得,78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芦山时曾住过她家。红军帮她家劈柴、扫地,临走时还帮她把水缸加满。

“红军的队伍又回来了!”经历了多次自然灾难的纪季氏,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没想到,受了灾还这么巴适!”(当地方言意为“舒服”)

人民的笑容,永远是子弟兵最美的梦想。人民军队与灾区群众生死与共,心手相牵。经历了强震浩劫的大地,正逐渐恢复生机。

龙门乡隆兴中心学校的帐篷上,到处是孩子们自发写下的心语——“感谢解放军叔叔!”“解放军,最可爱的人!”“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

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响彻山川,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帐篷外的阳光一样明亮。

官兵们的誓言,刻写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永远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贾永、李宣良 解放军报记者刘声东、陈国全)

第二篇: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人民日报》20130424第1版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我提议,为表达对四川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哀悼,请大家起立。”

4月23日,芦山地震震后第四天,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开始,在习近平提议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

连日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迅速展开„„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各种救援力量

4月20日,星期六。

8时02分,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四川省雅安

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有力开展救灾行动——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到住建部,从地震局到气象局,从交通运输部到民政部,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到水利部„„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巨大的能量迅速形成。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十分重要。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一支支党员先锋队、救灾突击队迅速成立。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截至23日,除雅安供电恢复率在94.9%外,其他受灾地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22日凌晨,在经历40多个小时的奋战后,宝兴县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芦山地震后的最后一个“生命孤岛”终于不再孤独;截至23日16时,除芦山县太平镇和大川镇需迂回通行外,灾区其他乡镇全部通了公路。

——截至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5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6240张折叠床、70万米彩条布、10万支蜡烛、9000件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3000件饼干、3000件火腿肠和70余车各类食品被运达灾区。

„„

芦山地震,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四川省及有关方面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境内外记者纷纷深入一线及时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了信心,也传递了力量。

芦山地震引起国际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

“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2日,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习近平坚定地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时间宝贵,救人第一!

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从“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

6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的同时,要迅速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的情况。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战果和收获:

——截至22日18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475人。

——截至23日8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

——短短72小时,人民子弟兵先后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

——截至23日19时,四川省卫生计生部门累计救治伤员1555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6087人,已治愈出院4619人,现住院1468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189人。

——截至22日18时,住房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房屋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截至22日16时,国土资源系统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335处„„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群众冷暖系心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救助受灾群众,群众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能不能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好,关系抗震救灾工作全局,关系灾区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就要求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搞好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发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2日晚,总书记在同王东明通电话时,就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提出明确要求。

强烈地震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199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7.8万间房屋倒塌,近26万间严重受损„„

震区群众的安危冷暖,党中央时刻为之挂念。

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就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作出紧急部署。

——确保受灾群众要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针对当前灾区余震不断的情况,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要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4月23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对做好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搜救被困群众、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二是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抓紧做好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工作;四是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六是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务必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到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关键时刻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共患难。注意关心爱护救援救助人员,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保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当好突击队。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大力宣传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李斌、陈二厚、杨维汉)

第三篇:绵阳水务集团芦山抗震救灾纪实(DOC)

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

——绵阳市水务集团“4·20”抗震救灾纪实

当晨风唤醒沉睡的夜晚,当河水潺潺的水声打破清晨的宁静。在芦山,一群刚刚完成供水抢险任务的队员们,疲惫地躺在帐篷里的地铺上,沉沉睡去。

清晨。人们围拢到应急供水点处,拿着水壶、水桶和锅,打开水龙头,经过大型综合水质净化车处理后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出来,人们开始做饭、洗漱,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芦山县城无水的日子结束了。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芦山县城供水中断……地震后的近十个日日夜夜,50多名绵阳水务集团职工高举鲜艳的“工人先锋号”大旗,上演了一场与灾区人民心心相连,患难与共和与时间竞速,日夜兼程,恪尽职守的爱心驰援。“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成为全体绵阳供水人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科学研判

快速驰援

4月20日,7.0级地震突然袭来,绵阳市震感强烈。绵阳市水务集团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各生产水厂开展了设备检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并在第一时间与雅安市供排水公司和芦山县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兄弟水司受灾情况,积极组织力量驰援灾区。与此同时,叶建宏总经理意识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震中芦山必定停水,城市供水管网将受到严重的破坏,必须尽快组织力量深入灾区,对芦山县城市供水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一次普查,掌握一手资料,以便上级机关有效的组织各方力量,全力组织应急供水抢险。

4月20日下午,在地震刚刚发生几个小时之后,绵阳水务集团在初步了解灾区情况和当地供水企业受损的情况下,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结合灾区实际需求,开展物资准备。为解决灾区燃眉之急,绵投控股集团、水务集团紧急调配饮用桶装纯净水500桶(约10吨)、饮水机6台、帐篷50顶、防潮垫褥600床、棉被200床等物资驰援灾区。

4月21日上午,绵阳市水务集团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驰援救灾工作。下午13时25分,担负应急物资运输和灾区供水设施普查的两组人员分别从绵阳市水务集团第三水厂和第二水厂出发,挺进芦山。

21日晚8时,绵阳水务集团总工程师王占忠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在四川省住建厅和四川省水协的统一安排下,深入雅安市芦山县主力生产水厂,实地勘察和了解供水设施受损情况,整理出了供水设施震损情况报告,提出了应急抢修建议,为上级和行业部门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和依据。

与此同时,经过近13个小时的艰难挺进,党委副书记张余川带领物资运送车队于4月22日凌晨1时30分顺利到达芦山县城,为芦山县自来水公司及当地受灾群众送去了急需物资,这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城市供水援助队伍。

4月22日上午,深入一线的绵阳水务集团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还与雅安市供排水公司进行了情况通报和抗震救灾经验交流。

如此迅速、高效的驰援,体现出绵阳水务集团在大灾大难面前,勇于担当、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还反映出绵阳水务集团完善的应急体系和机制以及应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应急体系和机制的有力支撑下,绵阳水务集团打响了一场抗震驰援保供水的攻坚战。

应急抢险

再进芦山

为有效解决雅安市芦山县城区供水问题和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生活饮水难题,按照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受四川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指派,绵阳水务集团于4月23日再次组建供水应急抢险队,由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叶建宏和常务副总经理欧飞跃亲自带队,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并开展相关应急抢修和供水工程安装工作。

抢险队共有队员30人,其中供水勘察、设计、测绘、维修及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5人、专业抢修人员23人、供水电工2人。抢险队与国家住建部派出的沈阳水务集团驰援队一同进入灾区。抢险队携带了1330个便携式水袋、3台工程抢险车、1台大型综合专业供水抢修车,配有50KW发电机1台、6.5KW发电机3台,配有供水设施材料近万件,带有应电焊机、管道热熔机、水泵等专业供水抢修设备。

23日晚22时30分,抢险队到达芦山县,天空下起了暴雨,四川省住建厅领导顾不上休息,随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当地住建局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芦山县水源地及灾民安置点实地查勘,确定应急供水设施抢修及安装方案。凭借丰富的城市供水和抗震救灾经验,叶建宏总经理对应急供水安置点的设置提出了科学的建议。抢险队短暂休整后,于24日清晨全面展开应急供水工程安装,并帮助芦山县自来水公司抢修水厂受损设备,指导并协助水厂尽快恢复生产。

连续奋战

有效保障

“再加把劲,这一段管道安装完,应急供水点就能正常供水了……”25日凌晨1时30分,芦山县体育馆旁,绵阳水务集团供水应急抢险队的现场指挥员韩青正在为抢险队员们鼓劲。

从24日清晨7时开始,抢险队就开始了抢通应急供水的连续奋战。抢修队的队员们来自荣获“5·12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斯普润市政工程安装公司。队员们大多都参加了“5·12”抗震救灾和舟曲泥石流应急抢险任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

按照总体方案,抢险队要从芦山县第二水厂和体育馆旁,分别安装两条应急取水管线,将水源引至水质净化车处进行处理。灾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都是震损的危房,由于管线较长,还需要实施水泥路面破除作业,给安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让受灾群众早日用上纯净的饮用水,抢险队员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盯着烈日,奋战在应急施工的第一线。

经过抢险队员的不懈努力,24日下午15时40分,一台潜水泵在水源点安装完毕,3000多米长的应急供水管道铺设完成,原水到达位于芦山县老城区的净水车处。16时20分,经过净化的饮用水正式出水,经过国家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检测,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向当地群众供应。

25日凌晨2时许,第二条应急取水管道成功连通,芦山县城第二个应急供水点在体育馆旁建成供水。为方便群众取用饮用水,抢险队员们不顾疲惫,连夜安装储水水罐和水龙头。安装的3个储水罐可储存应急饮用水6吨,可供数万人日常生活饮用。至此,芦山县城应急生活饮用水供水点全面建成,应急饮用水得到充分保障。

25日上午,应前来灾区救援的市政环卫队伍请求,绵阳水务集团抢险队还在芦山县民政局旁紧急安装了消防接水桩,便于洒水车取水,对县城街道进行洒水作业和冲洗。

紧急抢修

恢复生产

在有效解决日常应急饮用水供应的同时,绵阳水务集团应急供水抢险队承担起了帮助芦山县供排水公司恢复生产的重任。芦山县城有水厂三座,其中一水厂为在建水厂,目前设备还未到位,取水工程还未建成,不具备供水能力;三水厂为重力式水厂,水源为山溪水,因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水源无法得到保证,震前每天供水量都不足1000吨;只有二水厂为“5·12”地震后修建的应急水厂,水源为地表水,日供水规模为5000吨。

地震发生后,芦山县主力供水水厂——第二水厂受损严重。取水泵房、送水泵房、滤池等构筑物出现裂缝,机泵及设备损坏,水厂停运。为尽快恢复芦山县城的应急供水,绵阳水务集团抢险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抢修芦山县第二水厂受损设备。

高碧发是一名有着近30年工龄的老工人,他对供水设备的维修有着丰富的经验。4月24日上午开始,高师傅就和另一名机电维修工姚乐海下到位于芦山河旁的第二水厂取水泵房,维修相关设备。受到地震破坏,通往取水泵房的陡峭的阶梯已出现了多处裂缝,遇到较强余震,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为了让水厂早日恢复生产,高碧发和姚乐海义无反顾的下到取水泵房里,专心致志的维护和抢修设备。24日中午12时30分,取水泵站和送水泵站相关设备先后抢修完毕,第二水厂恢复了应急取水和送水。

为确保送水压力稳定,叶建宏总经理亲自组织开展水厂压力调度工作,常务副总经理欧飞跃带领技术人员在城区徒步开展管网巡查。抢险队采取分段启闭阀门的方式检查了城区供水主管漏损情况,发现多处管道漏损,对县城两处供水管道爆管进行了紧急抢修作业。通过不间断地严密监控和科学调度,水厂送水泵房压力恢复震前水平。25日20时,芦山县第二水厂取水、制水、送水实现联动运行,水厂生产基本恢复。

火速增援

共同攻坚

水厂是城市供水保障的中枢,人们常把供水管网比作城市的“血管”,而水厂则是“造血器官”。为保障芦山县第二水厂持续、安全、正常运行,绵阳水务集团科学研判,决定对受损的大型机泵进行整体拆解维修。

4月26日,3名专业机修工人火速增援。4月27日晚,绵阳市水务集团供水抢险队组成抢修突击小组,开始对芦山县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送水泵房开展受损设备维修和更换。晚上7时,抢修突击小组下到近20米深的送水泵房内,对停运的一号机泵进行拆卸和维修。晚上9时,在芦山县城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第二水厂停止生产,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排水,清水池水位达到机泵拆卸要求,抢修小组开始对送水闸阀、短管、电机轴承、供水压力表等设备进行更换。

凌晨时分,芦山一片寂静,芦山河旁第二水厂的送水泵房里传来阵阵铁锤敲打和电磨机打磨的劳作声,绵阳市水务集团抢险队的工人们依然奋战在保供水的第一线,他们要保障清晨的六点准时启泵,为整个县城供水!

4:02,芦山县第二水厂一号机泵顺利抢修和更换完毕,启泵供水!在一号机泵修复的同时,抢修队员发现,二号机泵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地震破坏已严重损坏,给供水生产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现场抢修负责人韩青与技术人员认真分析,及时请示,决定从绵阳紧急购买全新的水泵进行整体更换。

不顾连日奋战的疲劳,韩青和机修工人段绍斌连夜启程,赶回绵阳购买设备。

4月28日,另3名抢险队员再次增援。晚上8时,二号机泵整体更换组装工作全面展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9日凌晨1时30分,芦山县第二水厂送水泵房设备全部维修和更换完毕,水厂运行恢复正常水平。

三天两夜,近60个小时,10多名抢修队员持续奋战。饿了,吃一碗泡面;困了,在帐篷里打个盹;累了,救灾泵房里席地而坐。重达200公斤的水泵,5个人在极其狭窄和陡峭的楼梯上一步一个台阶,从20米深的泵房内抬到了抢修车上。他们先后维护检查配电柜3个、控制柜4个,维护、检查机泵4台(套),更换轴承8个、DN250蝶阀2个,DN250短管2个,维修水厂二氧化氯投加器1台,解体检修和更换IS125-100-250水泵各1台,维修和恢复了厂区及泵房的照明系统和排水系统。

当两台机泵正常运行,满身油污、眼里布满血丝的工人们,露出了质朴和欣慰的笑容。打完这场攻坚战,疲惫的队员们躺在地铺上,沉沉地睡去。为确保机泵持续、安全运行,4月 29日 ,抢险队技术人员综合会商和考虑,向芦山县供排水公司就第二水厂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工作,提出了5条有益的建议。

坚强队伍

无私大爱

在抗震救灾中,有一支意志坚强、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应急抢险队伍同样是取得最终胜利不可或缺的要素。

和杨斌、赖小华一样,绵阳水务集团供水应急抢险队的队员们常年工作在城市供水保障的一线。有了汶川地震的经历,除了使他们对震区群众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同情,更赋予了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更加丰富的震区抢险作业经验。

芦山地震余震次数大大超过汶川地震,如果抢险人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轻则影响应急施工和抢修作业质量,重则可能有性命之忧。抢险任务的圆满完成,正是全面绵阳供水人在平时默默付出的结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有我供水人。遇到艰难困苦,绵阳水务集团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全体职工就是一个突击队。斯普润公司、城市供水公司、三水源公司、总经办、党群工作部、技术中心、设计所、水质中心抽调精兵强将,义无反顾,挺身向前,凝聚在“工人先锋号”的旗帜下。生产技术部、物业管理部、材料供应部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给予前方有力的后勤支援和保障。

4月28日晚,带着绵阳水务集团党政工团妇和全体职工的关怀和鼓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余川再次深入芦山第一线,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看望和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供水职工。

在抗震救灾的应急供水保障主战场上,抢险队员们弘扬“水善利万物”的企业经营理念,积极投身到应急抢险的实践中,苦干实干拼命干,确保芦山应急供水正常。

杨斌的家在北川,经历了汶川地震,他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他笑着说:“能帮芦山人民做点儿事,我从心里高兴。”

刘文革在一线连续奋战了5天6夜,因为劳累过度,加之灾区日夜温差较大,感染了风寒,全身泛出红斑,奇痒无比。领导安排他休息,他却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危难关头我不想当逃兵。”

韩青是一线的指挥人员,他以身作则,和队员们一同奋战在最前沿,为了保证安全,他主动带领人员返回绵阳购买设备,一连3天2夜都没合眼。

……

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

一条条供水管线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显示出快速反应、无私援助的柔情。

一个个应急供水点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挺起钢铁般的脊梁,书写凝聚大爱的亲情。

一车车救灾物资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挑战极限,传递饱含大义的民族真情。

在芦山,在需要生命之水的安置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绵阳供水人情真意切的尽心付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绵阳供水人血浓于水的悉心呵护。

灾难面前,绵阳供水人和芦山在一起!

4月25日,绵阳水务集团工会全体职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组织为灾区募捐。倡议书发出后,广大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全集团653名干部、职工为灾区群众合计捐款38370元。

“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这是绵阳水务集团职工生死相依、血浓于水、心手相连的真情牵挂,展现了绵阳供水人与灾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决心。当我们一起努力,当灾区供水得到保障,风雨过后,庐山一定会更好。绵阳水务集团职工用大写的爱,用“在一起”的情怀,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和救援人员们共同放飞着芦山的希望。

绵阳水务集团

党群工作部

贾玺

第四篇:深情厚爱铸长城——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部队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纪实

深情厚爱铸长城

——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部队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纪实

基层连着中南海,党的关怀暖军心。

从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到改善官兵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从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到激励官兵成长成才……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部队基层建设,推动基层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迈上新台阶。

春节前后,军队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走进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记者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心和关怀下,基层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来自中南海的滚滚暖流,使全军官兵倍感温暖、备受鼓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信念更加坚定,爱军精武、奉献军营、建功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部队基层建设方向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

2007年年初,北国春城,天寒地冻。正在吉林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主席,来到以学理论闻名全军全国的沈阳军区某部“红九连”。在与官兵交谈中,他仔细询问连队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情况,叮嘱连队干部继承和发扬学理论的光荣传统,用理论学习成果建连育人……

在基层连队、在领导机关、在军队的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铸牢军魂,是人民军队历经风浪不迷航的根本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队理论武装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军队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从修订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到修订《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到抓好“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向着一个中心目标聚焦——确保部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官兵正确的人生航向,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全军部队十多万个党组织、百万余名党员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履行使命见成效”的总要求,全面展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让理论走进官兵、让官兵掌握理论。近5年来,全军军以上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50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率在92%以上,领导干部为部队作辅导报告8万余场次……

今天,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更加牢固,科学发展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牢牢把握的主题。

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力量源泉,是广大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008年12月,胡锦涛主席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精辟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一个月后,胡锦涛主席来到北京军区某部二营四连的战士宿舍。在详细询问战士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后,他对大家说,培育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对于部队建设有长远意义,而且对于我 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非常重要。他勉励大家:在部队日常的学习、工作、训练和生活当中,认真地实践、自觉地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如春风劲吹,似春潮涌动。全军各级坚持把学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基础工程、灵魂工程,大事大抓,强势推进;广大官兵坚决响应,积极践行,座座军营呈现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火热图景。

武警驻河北某部4连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连队,在7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形成了“无坚不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近年来,连队党支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加强全面建设,连队先后多次立功受奖,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连”荣誉称号。

2011年农历大年三十,正在河北保定考察工作、看望慰问群众的胡锦涛主席,专程到4连同官兵们一道过年。在观看了战士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后,胡锦涛主席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大家要珍惜大好时光,立足本职岗位,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军队需要的有用人才。他希望大家牢记使命责任,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现代化武警部队建设实践,努力做思想政治过硬、军事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完成任务出色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凝神聚气铸军魂。在军事斗争准备前沿,在国防科研与军事理论研究高地,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一线,在保卫祖国安全的每一个岗位,“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已深深融入官兵血脉,形成坚定信念,化作人生追求……

开展学习成才活动 提升官兵全面素质——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把官兵成长成才摆在部队建设突出位置

2010年1月26日,正在陕西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主席专程来到兰州军区某部,看望慰问基层官兵。

新兵到部队后,训练、学习、生活怎样?走进训练场,胡锦涛主 席一边观看新兵队列训练,一边听取部队领导对新兵情况的介绍。他勉励新兵们,在部队更好地成长,做到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在刚刚被中央军委授予“科学发展好九连”荣誉称号的三营九连,胡锦涛主席充满深情地说:部队既是一个大熔炉,又是一个大学校。我们讲大熔炉,就是要使官兵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作为大学校来讲,就是要使官兵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在2005年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使官兵得到全面锻炼,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所在。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倡导下,全军各级把推动部队建设与提高官兵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统一起来,采取一系列举措,开展学习成才、争当新一代革命军人活动,为官兵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官兵成分结构新变化,各级把抓好在职科学文化教育作为促进官兵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2006年以来,全军部队有近25万名官兵参加了军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万多人取得本科学历,1.9万余人取得学士学位。

着眼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各级共开办计算机、军事高科技知识等各类培训班1.2万多个,近80万名官兵掌握了一门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托中央电大建立士官远程教学培训站点近700个,形成基本覆盖全军的远程教育体系。

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步伐相适应,基层部队的学习和教育也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目前,全军政工网联通全军100%的师级以上单位、95%的旅团级单位和85%以上的建制营连……形成了上联总部、下通基层,全军各大单位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

“北京连北疆,书卷伴钢枪”——在总部的协调下,2011年 1月16日,国家数字图书馆落户位于神州“北极”的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为这个团带来总量近3TB的数字资源,包括10万余册中文图书、820小时视频资源和3000余幅图片资源。通过电子报触摸屏和电脑终端,官兵们在这里还可以每天实时阅读200余份电子报纸……

如同这座北疆边陲军营,全军所有基层连队全部告别“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历史,配备了KTV点歌系统、健身器材、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数码摄像机,看上了卫星电视……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把心理服务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环节。

2008年5月,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13万子弟兵奔赴灾区,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些年轻官兵见到以往未曾见过的惨烈场景,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锦涛主席立即要求各级有针对性地帮助官兵解除思想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医治身体疾患,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一支支心理服务小分队迅速奔赴灾区,深入救灾一线开展心理服务。以此为发轫,全军各级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对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展开一系列探索。四总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总政召开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目前,全军医院、疗养院等卫生机构共开设心理科或心理门诊258个、心理咨询站(室)1510个,建制团以上单位普遍开设心理咨询室,全军二级心理咨询师达2100多人……

人才是建军之本,成才为官兵所需。近10年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提高官兵素质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军各级不断加大人才建设投入,累计投入23.5亿元,为部队建设聚才育才、官兵岗位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从评选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学习成才标兵,到设立全 军优秀指挥军官奖、优秀参谋人才奖、士官优秀人才奖;从规范各种人才奖励机制,到健全完善从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军官制度;从颁发新式勋章奖章,到开展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坚强有力的举措,不断推动着基层官兵成长进步、全面发展。

今天,在一座座学习型军营里,越来越多的普通官兵通过刻苦学习正在成为部队建设耀眼的“创新之星”——沈阳军区某防空旅原参谋长刘鑫,以33项科研成果闯出防空兵弹炮混编一体化作战新路;精通18项军事技能的广州军区某部士官宗道辉,探索出7项战法训法,项项在全军推广;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海军“哈尔滨”舰燃气轮机班班长朱桂全,先后获得了13项技术革新成果,成长为驾驭新装备的行家里手……

关心官兵切身利益 解除官兵后顾之忧——党中央、中央军委千方百计改善基层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2012年春节前夕,因大雪封山,阿里军分区62名准备探亲休假官兵无法成行。他们当中,有3人妻子即将分娩,两人父母正在医院等待手术,1人患病急需治疗。

戍边官兵的困难牵动着军委、总部和部队各级首长的心。

兰州军区将这一情况上报后,总部有关部门连夜召开会议,迅即作出安排。1月16日,62名官兵乘上为他们安排的民航专机,踏上了与亲人团聚的旅途。

官兵利益,枝叶关情。从吃饭穿衣到住房出行,从用水用电到生活设施,党中央、中央军委样样牵挂在心。这几年,军委、总部先后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基层官兵的暖心工程。

——军服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军心士气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7月起,全军官兵陆续穿上了07式军服。这次换装在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系统,共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700多个品种。也正是在这次换装中,全军军官第一次配发了礼服,第一次实行礼服“单量单裁”、常服“单量套裁”。

从增加翘度、更显挺拔的大檐帽,到采用猎装式的春秋常服,再 到军官胸前的姓名牌、胸标和级别资历章,军人职业特点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新式军服的一处处细节设计之中……

——餐桌连着官兵的幸福指数,连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军委、总部不断提升官兵饮食品质,出台新的食物定量标准,食物品种由11类增到13类,并增加牛奶、水果等食物品种,动物性蛋白质由26%提高到41%,调整提高米面供应质量等级,全军官兵吃上国家粮食标准最高质量等级的米面油豆。

随着饮食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军官兵的饮食正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转变。

——安居方能乐业,宜居才能兴业。全军各级多方筹措资金改善营院环境,建成了一大批功能配套、安全防护、信息智能、生态低碳、军营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营房,较好地满足了官兵训练、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很多战士集体宿舍有了学习室、淋浴间、卫生间,军人食堂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冬暖夏凉,来队家属住房设施齐全、环境温馨、住用舒适……

2011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形势,对军人家属随军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全军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干部士官新增近10万人。军委、总部同步出台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启动新增家属随军人员公寓住房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整建制、分批次解决新增家属随军人员住房问题。

——改善基层部队医疗条件,保持官兵身体健康。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下,全军各级加速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进程,远程医疗系统把全军各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连在了一起,确保患病官兵即便身处边防哨卡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专家诊治。针对部队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消耗逐年增大的实际,全军卫生系统统一提高了医疗保障标准,普通士兵人员标准近5年增长30%,保障用药品种扩大到2135种,首次制定了医用耗材保障目录702种。

——工资津贴是官兵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军人共享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在集中财力保障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参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调整改革军队工资制度,全军官兵工资收入水平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提高。

——适应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求,军队逐步建立起以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和未就业随军配偶社会保险为基础的军人保险保障体系。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本领,被誉为利国利军利民的时代创举。妥善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水平,制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增强了全军官兵的荣誉感、自豪感。

北京——神仙湾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的近。

2009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在总参某通信团长途电话站看望慰问官兵的胡锦涛主席,专门要通了神仙湾哨所的电话。

当得知海拔5380米高的哨所上,氧气已接到了班里、通到了床头,边防官兵的指甲不再凹陷了,嘴唇也不发紫了,过年还能吃上饺子、新鲜蔬菜和水果,胡锦涛主席十分欣慰。

神仙湾哨所的变迁,是全军基层部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像神仙湾哨所一样,全军90%的基层连队已经告别吃水、用电、洗澡、取暖和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

2011年年初,一则喜讯从边关传来——连接西藏墨脱边防连等几个偏远地区边防连队的光缆传输系统工程完工,全军边防部队连以上单位全部联通光缆。

监控中心、视频监控站、电子眼……遍布边海防线上的一处处信息“烽火台”,使得今日边海防的“神经”越来越灵敏。陆地边防线上,直升机不定期巡逻正逐步转变为定期巡逻,单机巡逻逐步转变为编队巡逻,一些地方还实现了机上视频采集系统与监控中心联网,地面人员的视线可以随着直升机飞越万水千山。东北、西北边防,新式的摩托化雪橇,带制氧系统的边防巡逻车,手持式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以人为本暖兵心。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情关爱,不仅增添了绿色军营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为绿色军营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 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情厚爱化作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0年3月,北京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

3月12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亲切会见了部分来自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代表,与大家倾心交谈,互致问候。

走到白永会代表跟前时,胡锦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这是我们再次见面。”

2006年9月,胡锦涛主席视察霍尔果斯边防连,时任连队指导员的白永会曾向胡锦涛主席汇报过连队建设情况。此次临来北京开会前,边防连官兵特意嘱咐他见到胡锦涛主席时,一定要代他们问好。

听到来自基层官兵的消息,胡锦涛主席动情地说:“你们守卫在祖国的西北边防,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辛苦。请转达我对全体戍边官兵的亲切问候。”

连续多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都要同来自基层部队的代表交流,询问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部队建设情况。

又是一年春来到。2011年3月12日,胡锦涛主席又一次来到军队基层人大代表中间。

当马瑞奇代表向胡锦涛主席报告所在单位先后4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时,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勉励他——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抓紧抓实抓好。希望你们深入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不断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铭刻在代表们的心里,传递到万里边关,激发起广大官兵无私奉献、卫国戍边的豪情壮志——

在黑龙江畔,边防战士邰忠利勇救落水群众而献出年轻生命的动人故事,被边疆军民广为传扬;在西沙和南沙,长期坚守在“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中的守备官兵,在岛礁上刻下了忠于祖国、不辱使命的铮铮誓言;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瘦弱的女军医彭燕坚守高原12年,走遍那曲所有牧民聚居区,义务巡诊25000多人次,挽救危重病人42名……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铭刻在代表们的心里,传递到全军和武警部队,凝聚成广大官兵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全军部队基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仅最近4年,就涌现出4万多个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30多万名“优秀士兵”,英雄模范层出不穷……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新一代试飞英雄,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把勇敢者的足迹留在了蓝天上:试飞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250小时,成功处置15次空中险情……

2006年3月25日,胡锦涛主席在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会见了这位一次次征服飞行禁区的试飞勇士,称赞他说:“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

3个月后,李中华与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9名战友一起,站在了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的领奖台上。闪耀在他们胸前的,是胡锦涛主席亲笔题写章名的“爱军精武标兵”奖章……

和李中华一样,方永刚、向南林、刘义权、武文斌、何祥美、江汉刚、庄仕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闪耀在时代的星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岗敬业、献身使命的热情。

从金戈铁马的沙场演兵到特殊战场的反恐维稳,从风雪边关的默默戍守到走出国门的远洋护航……全军和武警部队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开拓进 取,扎实工作,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思想政治工作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改进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

——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热火朝天的演兵场呈现出军种齐全、兵种密集、信息主导、联合作战的时代特点;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迈出坚实步伐,各项建设和工作正向着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科学化的目标深入推进;

——随着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电子对抗装备陆续装备部队,全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这里举行。

在“军事过硬 钢铁长城”展厅内,一张巨幅中国电子地图边缘上3个正在缓缓移动的“小红点”,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军委领导同志的目光。当得知,这3个“小红点”分别代表着内蒙古军区满都拉边防连、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以及福建省军区某部3支正在执行边海防巡逻任务的小分队时,军委领导同志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深情厚爱铸长城。在卫国戍边的战位哨卡,在波浪翻卷的湛蓝海疆,在广袤无垠的万里长空,在环境恶劣的大漠深山,在执勤维稳的任务一线……全军将士正在把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丹心,化作共和国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解放军报记者)

第五篇:四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纪实

震不垮的坚强堡垒(节选)

———四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纪实

4月20日,一场7.0级强烈地震突然袭来。

刹那间,上百家庭痛失至爱,上万间房屋倒塌,百余万群众财产受损……

……

哪里有地震灾情,哪里就有党的堡垒

——地震发生后,灾区基层党组织在危急关头迅速行动,就地组织带领党员和干部群众实施救援,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第一时间!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马上派出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并即刻组织当地力量进行救援,首先以抢救伤员为第一要务。……

在雅安市名山区,各部门纷纷成立党员服务队,深入乡村、组(社区)抢险自救。震后仅20分钟,雅安市雨城区委组织部全体组工干部赶回单位集结,上午9时,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涛就带队赶赴偏远的严桥镇、晏场镇抗震救灾。在震后成为“孤岛”的宝兴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就地组建突击队、抢险队,成为灾区群众抗震救险的“主心骨”。

石棉县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队,分别组成12支党员先锋队,“接力”转移伤员,“拉网式”排查险情。在荥经县的严道、青龙等乡镇,为畅通救援“生命通道”,10余支党员服务队奋战在抢通保通主干线上,向来往车辆发放矿泉水、面包等。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芦山县委迅速组织党员干部2300余人奔赴重灾区龙门乡、太平镇,组织1500多名党员干部成立“救灾突击队”,深入垮塌楼宇抢救伤员;各乡镇、县直部门和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和青年抢险突击队,深入村组、农户抢救

伤员570余人。

……

为驰援受灾最重的芦山县,雅安市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报名赶赴灾区一线。刚走下手术台的汉源县医院副院长任锦翔迅速组织16人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石棉县田湾彝族乡跃进村干部冉巍震后3小时内转车3次、搭“摩的”1次、步行3公里,从汉源的家中赶回跃进村,协助村两委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汉源县大树镇新民社区3组组长、预备党员徐春才自家房屋受损严重,但他却冲在救援一线:“这是考验我们党员的时候,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小家顾不上了……”“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在抗震救灾第一线,10万名党员干部佩戴党员徽章和袖套,主动亮出身份,带头冲在抢险救援最前沿,带头承担各项急难险重任务,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心骨”。

哪里有救灾任务,哪里就有党的旗帜。

……

哪里救灾任务最重,就冲向哪里;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

震后不到1小时,全省交通系统就调配1000多人赶赴灾区,争分夺秒推进芦山地震灾区道路抢险工作,一道道关口被先后打通。……

灾情就是命令,在危难时刻,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火速驰援灾区,积极开展抢险救人、保运保通,推动形成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生动局面。

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

——安置转移群众中,灾区基层党组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冷暖揣在心上,让党的旗帜在灾区高高飘扬,为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着各级党员干部的心。

震后第一时间,省委就要求,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要做好卫

生防疫工作、要积极防治次生灾害、要确保灾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这次地震灾害,雅安市重灾区严重受损和部分受损的党组织有545个,抓好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党员在,组织就在,阵地就在!震后第一天,省委组织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抓紧做好基层党组织完善和重建工作,抓紧抽调优秀干部充实一线,奔赴一线指导党组织建设,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4月25日,在宝兴县最大的安置点宝兴中学内,佩戴着“党员突击队”袖章和“党员志愿者”胸牌的救灾人员随处可见。记者从宝兴县委组织部获悉,全县共组建10多个临时党支部,2000余名基层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服务受灾群众。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宝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陈超一直在安置点服务,看到他戴着红袖章,很多受灾群众跑来咨询问题。陈超说,党员亮明身份,沟通更加有效。

一名党员一种责任。身为宝兴中学安置点伙食团的“后勤部长”,党员欧阳肩负着3000余人的吃饭重任。“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早上六点半之前吃饭,我们五点多就得起床。”欧阳说,包括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一天内要消耗大米1500多斤、方便面3000多盒,有时候到凌晨还有人来吃饭。说话时,他的眼睛通红,嗓子嘶哑。……

——4月24日下午,由省领导带头捐款,全省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踊跃捐款。90岁的离退休人员张麟是省委办公厅现场捐款中年龄最大的党员。尽管走路有些颤颤巍巍,张麟还是坚持到现场捐款,她还专门手写了一封慰问信,连带捐款一同塞进捐款箱。“从电视上看到雅安发生地震后,我和在医院住院的老伴就一直关心灾情。希望通过一点心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响应。自贡市委、市政府捐赠

100万元,市委组织部划拨党费5万元,紧急调集帐篷600顶、棉被2000余床,募集社会物资、捐款共计400余万元,火速汇集抗震救灾第一线。震后两小时,达州市委组织部就派干部邓良奎带着16名党员志愿服务者,带着6车大米、面、蔬菜、肉和锅灶碗筷赶往灾区,先后奔波于11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架锅做饭,每天仅休息两三个小时,短短不到6天,就为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提供了5000多人次热腾腾的饭菜。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力量再次在党旗下凝聚。

下载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