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目标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政法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柱石之一。在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修正案,这些都证明: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朝着新型民主国家的不断迈进。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定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它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
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坚持严格执法,一切执法行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要符合立法目的;必须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
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所谓执法为民,就是要按照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机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工作中,我们一是要清醒认识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二是要把握好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政法工作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时时刻刻替人民着想,时时处处为百姓排忧解难。三是要在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执法为民,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服务而强化管理,勤政守法,文明执法,清正廉洁,甘当公仆。
坚持执法为民,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政法干警执法为民,就是要把手中的权力行使好,把职责履行好,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杜绝乱作为、防止不作为;就是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决不能以管人者自居,搞特权,耍威风,对群众“冷横硬推”、“吃拿卡要”;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公平正义的朴素意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世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意义,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说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公平正义,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对政法机关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政法干警的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进他们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升其执法水平和能力。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政法干警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在执法上必须做
第二篇: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2006年要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检察机关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检察人员作为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定政治方向,端正执法思想,既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基层检察院人员多,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与社会各界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这次开展教育的重点。基层院如何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队伍建设推动业务工作,落实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有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平安和谐宾县建设?笔者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达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建设平安和谐宾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正确认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县,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检察工作中,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和他们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努力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地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要做到清正廉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不徇私,不枉法。
3、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更是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就是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做到秉公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出于公心,态度公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法律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质量与效率并重;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公开,增强透明度,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4、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展检察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全县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5、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
二、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辩证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进的法治理念的进步性,更有立足现实、强调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性。忽略其进步性,容易导致固步自封;忽略其具体性,则容易导致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丧失基本的政治立场。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现实国情,剔除其糟粕,消除其不良影响。作为基层检察院,更要从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勇于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论,始终保持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取得并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的关系
任何法律都具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双重功能。检察机关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督、公正执法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得以实现,也就是使办案的法律效果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则是检察工作社会效果的体现。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表现集中,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就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的案件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当事双方的矛盾是否有效地得以消解,是否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仍存在问题,或者说单纯局限在办一案上,影响不大,社会和群众认可程度不高。因此,要跳出案件研究案件,自觉从整体上全面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不仅从检察职业的角度去认识、办理案件,还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判断问题;不仅要加大力度,从重从快,还要轻轻重重,宽严相济;不仅要善于从“案件之中”来研究案件,而且还要善于从“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思考问题,在办结案件的同时,有效消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决不能就案办案、单纯办案。
第三,处理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只有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和法治理念,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检察本色,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检察队伍健康深入发展。为此,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做到“三个结合”,强化“六种意识”。“三个结合”即: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强化“六种意识” 即:强化道德意识,树立公德心;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爱党心;强化群众意识,树立爱民心;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爱检心;强化法律意识,培养公正心;强化廉洁意识,培养廉耻心。具体到每个检察干警,通过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必然体现在其公正执法、依法办案和一心为民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其加强学习和岗位锻炼的素质提高中,整个队伍的面貌就会有大的改观。
文 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三篇: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
全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与会人员参加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罗干在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南宁讯(记者孔维华)9月21日至22日,全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我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自治区政法委机关和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各市和柳州铁路局政法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昨日上午,与会人员还参加了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了罗干的重要讲话。
据新华社报道,9月22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干强调,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罗干并且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防止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信访案件,对政法干警进行生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动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涵、基本要求,融入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中去。
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平安建设,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充分依靠群众,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得更加富有成效。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使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我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上,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各市和柳州铁路局政法委的负责同志都在会上发了言,就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情况和经验进行总结、交流。
我区各级法院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各级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清理思想、带头整改,发挥表率作用。同时,激励和引导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密切联系实际自我教育,通过抓教育,工作作风和审判作风明显改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开展,用审判工作检验教育成果,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推动法院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
我区检察队伍根据执法思想和执法实践的实际状况,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找准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经过学习教育得到升华的思想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证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显成效。
我区各级公安在教育活动中,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广大民警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平安广西”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来推动各项公安工作。
我区司法行政系统自从今年5月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以来,严格按照学习培训、对照检查、认真整改、考核抽查四个阶段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扎实进行。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贯彻落实司法厅党组“抓班子,带队伍,促改革,强基层,创亮点,保稳定”总体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
南宁市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后,激发了政法干警建设平安南宁的热情,执法为民理念正在转化为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公正执法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政法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步,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意识得到增强,为维护首府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服务“三会一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钦州市的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市、县区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落实“抓好三个结合”、“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搞好五项建设”的工作措施,确保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一定的实效。
第四篇: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最终版)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
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对各级政法部门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央要求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适应现阶段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指导思想,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对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辩证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各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政法机关日益迫切的一项任务。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政法机关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政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干警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
多年来,同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触,一方面使我们有效地借鉴吸收了其有益的部分,促进了我国立法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各种法治思想给我们的法治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简单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术语”,造成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有的片面崇尚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不从我国国情出发,主张全盘照搬照用,甚至对一些建立在资本主义本质基础上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思想,如“三权分立”、“政治中立”等,也丧失了起码的政治鉴别力。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打着依法治国的幌子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形象,企图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和影响,以实现其政治图谋。
在警惕西方法治思想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政法队伍中,有的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的人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等。这些同样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干警的执法思想,牢牢掌握政法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第五篇: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刘光磊
公安研究2006年第10期
摘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解决好公安队伍思想观念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公安改革;要加强领导、求真务实,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法治理念公安机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命题。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摆在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切实解决公安机关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公安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真正弄清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弄清其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弄清对公安机关、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
从我省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在少数地方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思想不正确问题。极少数民警执法理念发生偏差,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滥用执法权力,徇私枉法,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执法思想不正确,没有从思想上弄清“权从何来,为谁用权,为谁执法”。从源头上整改和纠正这些问题,必须坚决防止和肃清市场经济利益法则思想、西方消极法治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影响,根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执法为民思想,始终坚持公安执法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严格问题。当前执法不严格问题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地方公安机关的少数部门和极少数民警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没有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讲价钱、打折扣,甚至搞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格的问题,必须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使执法者的一切执法活动都受到法律的规范,都符合法律规定、立法目的,体现立法精神。三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公正问题。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执法不公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没有坚持和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没有做到适用法律的平等,没有体现程序上的正当,没有达到处理结果的公平。极少数民警在执法中认人不认法,讲情不讲法;有的公平正义理念模糊,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不能自觉地把做好执法工作与维护公平正义相结合;极个别的甚至滥用权力、执法犯法、肆意践踏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解决和纠正执法不公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四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文明问题。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三讲”、“三项教育”、学习济南交警、转变执法观念专项教育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民警认
为执法态度问题、执法文明与不文明的问题无足轻重,致使纠正起来十分困难,反复性较大。当前,服务不热情、举止不文明、态度不公允、自身形象不佳问题在少数民警身上依然存在,有的对待群众“冷、硬、横、推”,耍特权、抖威风;极个别的甚至不顾上级公安机关和公安厅党委“三令五申”,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切实解决和纠正执法不文明问题,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保护和尊重人权意识,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和事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五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规范问题。要重点解决好极少数民警执法随意性大、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解决好少数基层一线民警办案不认真、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差、办案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相当一部分群众上访的问题都是由于执法质量不高引起的。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六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作为问题。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使命,必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忠诚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对那些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负责的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对那些玩忽职守,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拖延推诿,置群众利益、安危于不顾的,要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决不姑息。
七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乱作为问题。执法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公安机关有执法权的部门职权法定观念淡漠,执法越位、错位,不按程序办事,违规审批行政事项;有的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没有收费权却收费或变相收费;有的地方将罚款作为创收谋利解决公安机关经费困难的手段,极个别的甚至强行制定并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极个别民警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防止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与树立廉洁从政、廉洁执法意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查究,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根治执法乱作为问题。
二、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公安工作改革创新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期间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任务将十分繁重而艰巨。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安工作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办好三件事。
一是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省公安厅党委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学习考察,在对面临的形势任务作出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从全省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改革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战斗力、加强后勤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总的要求是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强警为支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执法水平、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保卫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充实公安警力、落实经费保障、加快警务、勤务机制改革、整合警力资源、推动警力下沉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方面步伐较大。全省公安机关共抽调警力1861人下沉到一线实战单位,其中省厅机关下派干部115人,并形成长效机制,从今年起,省厅下派100名干部到县以下公安机关,50名帮助工作,一年一换;50名挂职锻炼,两年一换。目前,多数地方的县级公安机关一线警力已占总警力85%以上、派出所警力占50%以上。通过试行设立中心派出所、合理划分警务区、改革派出所勤务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了全省社会治安的总体稳定。
二是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全省公安机关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工作要上去、人民要满意的总要求,以公安机关的“三所”(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三队”(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为重点,以人口管理、信息化应用和警务机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大力改进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通过加强正规化建设和广泛深入地开展“大接访”、“大练兵”、“大培训”,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作保障,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工作。省公安厅党委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和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公安基层所队警力得到充实,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更加牢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管理工作明显加强,警务保障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初步实现“警务信息化、勤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保障标准化”,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设好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为公安工作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实行“一巡二驻”,全面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这是“三大工程”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也是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安机关采取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公安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社会治安需要相脱离,尤其是我省公安基层基础相对薄弱,警力配置头重脚轻,基层所队机关化和“猫鼠不同步”等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标本兼治,全面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核心内容是把警力最大限度地部署到街面、部署到基层,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设立社区、村寨警务室,民警常驻社区、驻村寨。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民警下沉到街道社区和农村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空,切实做到、做好“四感”、“三贴近”,即:对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威慑感,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培养锻炼公安民警的责任感,树立公安机关的荣誉感;贴近群众、贴近实战、贴近服务对象,牢牢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提高打击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求真务实。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一是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做到真学真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关键是领导干部作表率。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层层建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省公安厅今年将举办三期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班,把全省公安局长、副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培训一遍。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全省九个州、市、地公安局主要领导和厅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培训,使这些领导干部既是各级公安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学习骨干和辅导员。
二是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实际,边教育、边整改、边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都是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七个意识”,即廉洁从警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严格依法办事意识、执法为民意识、平等保护意识、公安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意识和党性意识。紧密联系实际,本着边教育边整改边建设的思路,针对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深挖根源,切实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同时,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规范化建设中得以体现,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得到贯彻,使广大民警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三是狠抓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督促检查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并确保取得实效的十分重要的环节。省公安厅实行党委成员包片负责,并组织省厅和各级公安机关的警
务督察队开展专项督察。与此同时,结合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省委《贯彻意见》的督察工作,以及对全省公安机关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五必查”,重点是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是否得力、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措施是否得力。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制度化,作为必修课纳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长期规划,确保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抓教育、促工作、见成效,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全省公安队伍思想有新认识、工作有新举措、队伍有新面貌,努力实现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六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