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区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根据区委决定,今天召开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专题会。全区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去年在面上展开,目前乡镇(街)机关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今天继续进行这项改革工作的再动员、再组织、再落实,主要任务就是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步任务,将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推进,打好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的攻坚战。所以需要再加力度、再加措施、再鼓干劲,确保按期完成全区的乡镇(街)配套改革任务。区委、区政府对这次改革高度重视,会前多次召开专题会,在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昨天又专门听取了汇报。刚才,建国、陈伟同志宣读的几个文件,是区委、区政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的,也是下步推进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根据常委会讨论研究的意见,就怎样做好全区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再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改革的政策精神
对于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省市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市多次召开改革会议,省里还专门举办了全省市州、县(市、区)委书记改革培训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亲自担任辅导员,亲自作动员讲话。市委、市政府从去年九月以来先后三次召开了各区区委书记、分管书记、乡改办主任座谈会,明确指出武汉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要走在全省的前列,并要求在今年四月底以前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标志就是“五个到位”。对省市机关和领导的要求,各乡镇(街)、区直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吃透精神,重点把握好下面三点:
第一,要把握当前省、市工作的重心。省委俞书记要求,各地要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农村工作中三件大事,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当前,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事业单位的改革既是改革的重点,又是改革的难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积极稳妥,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扎实推进。
第二,要把握省市推进改革的决心。俞正声同志强调:“乡镇改革非搞不可”。为了有序进行这项改革,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都亲自任组长,牢牢抓在手上。为了把这项改革全面推向深入,省里还率先在咸安、老河口等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又进行了规范,总结了一系列操作经验,并举办了多批培训班进行具体指导。市里为了推进这项改革,先后多次派督导组、调查组和检查组深入各区进行指导督导。近期省、市也将派检查组督导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执行情况。这表明上级机关对这次改革的决心,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落实。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第三,要把握这次改革的核心。这次改革的核心是乡镇(街)事业单位和区直部门延伸派驻乡镇(街)机构,内容就是要进一步转变乡镇(街)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关于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刚才宣读了文件,区里的这些文件和省里、市里文件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规定动作必须照办,并结合实际执行。特别是省里对乡镇机构设置、乡镇编制、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以钱养事”、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大家一定要吃透和深刻领会省市文件精神,对区里根据省市文件制定的精神,一定要认真落实,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政策问题上,必须步调一致。
总体来讲,当前的改革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非常高,相应压力也很大,所以,今天召开专题会,目的是进行再动员,要求全区自上而下进一步吃透精神,明确政策,把握方法,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改革任务。
二、总结经验,坚定改革的信心
我区2004年在天河、罗汉、三里进行改革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也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去年整个面上的改革操作还是比较平稳的,15个乡镇(街)都规范了机构设置,内设机构统一由原来的5—7个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乡镇(街)“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由改革前的257名精简为133名。乡镇机关中层干部参加竞争上岗近300人。从前段我区乡镇(街)行政机关改革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作出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决策后,各乡镇(街)执行区委、区政府决策的态度坚决,主要负责人都把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直各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履行职能,形成合力,有效地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二是规范操作。区乡镇改革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各乡镇(街)在实际操作中坚持统一政策,阳光操作,做到“政策、方案、过程、结果”四公开;同时,坚持有情操作,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保持了稳定。
三是不断完善。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对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及时研究,特别对少数遗留问题,结合实际不断指导解决,为乡镇(街)事业单位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总的讲,我区的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进展是按计划进行的,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从体制上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改善了干群关系。这也证明了省、市委作出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区开展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也是符合XX实际情况的。
在下步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中,省、市分别出台了指导性文件,作出了政策支持。特别是省财政拿出了12亿元资金支持建立乡镇(街)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我区也在认真地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也在最大限度的把握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现在是上级有要求、有政策、有支持,外地还有经验,各乡镇(街)和区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念,下定决心,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突出重点,把握改革关键
当前,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仍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对下步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着力把握好七个关键因素。
(一)改革的目的。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的目的就是精简机构、精简编制、精简人员,减轻农民负担,不让农民的负担反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通过精简以后,达到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效果。对我们事业单位来讲,就是要提高对农民的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服务体系。精简机构、提高效能,不是人少了事情就不干了,原来几十上百人,现在减少到法定的范围内,那就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乡镇(街)事业单位过去拿钱养人,有些单位拿了钱也不干事,这样的铁饭碗,这种机制不可能把服务搞好。事业单位通过改革转制以后,不是说财政不拿钱了,也不是说大家都没饭吃了,只是要转换这种机制,转变这种性质,由拿钱养人变为养事,财政的钱只养事不养人,把事做好就给钱,做不好就不给钱。这种改革,目的就是要做到扎扎实实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就是失败。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这次改革的目的。
(二)改革的任务。按照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进一步深化乡镇(街)党政机关的改革,处理好乡镇(街)党政机关改革遗留问题,按有关精神予以规范落实。二是完善和规范区直部门延伸派驻到乡镇(街)的机构改革和管理。三是推进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四是实施乡镇(街)财政所、经管站合并改革。
(三)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制后的服务组织原承担的执法职能统一由区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原承担的行政职能分别并入乡镇(街)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或社会事务办公室。二是事业单位的转制。即人员改变身份、单位改变性质,实行社会化的花钱买服务。三是积极推进编制的实名制。编制控制实名制,是落实省市推进乡镇(街)机构编制监督管理信息化、公开化的要求,也是建立完善财政预算与机构编制管理相互配套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街)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一经核定,就要定编定岗到人,将编制与在编人员、财政工资支付一一对应,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四是人员的竞岗分流。改革就是一场革命,特别对习惯了“铁饭碗”的人,下岗分流是无情的,但我们操作一定要有情。
(四)改革的难点。一是改革的成本。特别对债务大于债权单位的转制,要认真研究。全区事业单位有5000多人,改革的压力很大。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是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怎么做到位?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正式手续的在编在岗人员都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005]28号)的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定要认真研究,各相关部门要大力配合,在数据的统计测算上,要做到不重不漏;财政局要积极对接,在政策上积极争取上面的支持。二是服务模式的确定。现在有“三种模式”,区委、区政府经过讨论,原则上主要采取委托服务制,原乡镇(街)事业单位转制后,既承担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服务。由乡镇(街)提出公益性服务项目,与之签订合同,明确经费数额和考核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人员分流。必须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通过政策引导、政策的支撑,来鼓励分流。
(五)改革的政策。在下步的乡镇事业单位和延伸派驻机构改革中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政策要认真执行好:
一是机构设置政策。除农村中小学、卫生院以外,乡镇(街)只设财政所(加挂经管站的牌子),延伸派驻机构设置严格按省市文件规定执行:①财政所以乡镇(街)为单位设置,逐步实行“乡财区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财政所由区财政局直接管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接受区经管局的指导。②延伸派驻机构设置:根据我区实际,国土资源管理所按乡镇(街)设置;林业管理站、交通管理站按区域性设置(具体方案见文件)。区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延伸、派驻到乡镇(街)的机构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原来未设的原则上不再设置。
二是编制政策。仍然坚持“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堵住进口,敞开出口,做到只出不进”。具体涉及的财政所(经管站)、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管理站、交通管理站、动物防疫监督、血吸虫防治、区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延伸、派驻到乡镇(街)的机构等等,实行总量控制。
三是竞争上岗与分流政策。在全面清理清退非在编临时人员,重新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政策、方案、过程、结果四公开。采取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四是乡镇(街)事业单位转制政策。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以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街)其他事业单位一律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如果办理了事业法人登记的,要先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手续,然后到民政部门按民办非企业法人进行登记。所有人员要按政策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脱离财政供养关系。其个人档案资料移交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或劳动服务机构代管。
五是实行“以钱养事”政策。凡由政府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按照“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要求落实,建立“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机制。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探索一些具体办法,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区推广。
六是养老保险政策。所有转制事业单位都要按照省政府、市政府文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七是人员自愿置换身份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由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严格的政策规定,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自愿辞职,二是解除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合同就有一个补偿的标准问题。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这里要强调的,就是要自愿,不能搞硬性的“卖断”,这是一条纪律。具体政策区人事局要根据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对策。
八是关于债权债务和资产的处理政策。总的要求是按照“锁定旧债,不增新债,明确责任,逐步解决”的原则进行。原主管单位要组织专班,对转制单位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帐面资产和实有资产进行全面核实。原有资产除国家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处置的外,其它的可以租赁给转制后的服务组织或个人经营,也可以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所得资金要优先办理职工的养老保险和支付自愿置换身份人员的补偿金。对事业单位撤销和解散的,应在审批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清算。
九是转制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省市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予以落实。
(六)改革的步骤。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4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快落实。根据市里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就下步工作作如下部署:
第一步,完成延伸、派驻机构的规范设置。林业、国土资源、交通、动物防疫、血防等延伸派驻机构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市里已经批复,区编委的“三定”方案也已经批准,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立即启动。各延伸、派驻机构的改革由区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乡镇(街)配合,区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
第二步,事业单位转制。首先对转制的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的清产核资,核清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手续,完善市场主体资格,然后要按照“以钱养事”的原则全面落实农村公益性职能。
第三步,财政所与经管站的改革。主要任务是将财政所与经管站进行合并,按照平均每所17名核定编制,选配人员。
第四步,办理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从现在开始养老保险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启动,并随改革开展配套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落实到人。
第五步,区内组织检查验收。区乡改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自查,并落实整改和完善的意见。
四、严格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纪律。纪律是改革的保证、是工作推进的基础。首先是政治纪律。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组织人事纪律。改革期间,增编增人一律冻结,没有组织决定和上级新的要求,严禁突击提拔和调动干部。严禁打招呼,走后门,区委常委作表率,大家都要带头。三是工作纪律。严格政策,规范操作;阳光操作,接受监督,保证正常工作秩序。四是财经纪律。严防突击花钱、转移资金、私分钱物、挥霍浪费和侵吞公有资产。五是廉政纪律,不准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会同区有关部门全程介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二)强化责任。总体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落实。乡镇(街)和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党政一把手是改革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大员上阵,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人事、编办、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区直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沟通。既要抓紧时间,又要平稳推进。
(三)强化领导。一是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整个改革由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凡重大事情必须报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二是加强各项改革具体实施的工作领导。要坚持条块结合,落实属地领导责任。三是要实行督办责任制。为了搞好这次改革,区里建立了四大家领导联系点制度。在这个阶段,四大家的领导要多下去深入一线,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要根据改革各阶段要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督查形式,对各乡镇(街)、各相关部门落实改革任务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进度快、任务完成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差的,要通报批评。
总的来讲,这次改革政策性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且要求非常高,希望大家把思想切实统一到省、市、区委的精神上来,特别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改革文件,深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全区乡镇(街)综合配套改革任务。
第二篇:在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经过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这次会议开始,我市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整体动员、全面部署、市级先行、重点推进阶段。会前,市委编委和市委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研究,×书记作出重要批示。7月20日,市委编委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反复斟酌、持续沟通,经省委编委审核批复实施,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和目标要求,体现了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统一思想认识、严明纪律规矩、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去年,我们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今年接续递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这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更是我市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实践要求。
一是要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社会民生事业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这对公共服务平衡充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需要不断改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大会等,都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时指出,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本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治理效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书记在省委第×次专题会议上以“强化使命担当,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就是动奶酪,就是要啃硬骨头”,要大胆先行先试,真改实改彻底改,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机构总量和编制总数大幅减下来,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活力。×书记一直强调事业单位改革是“重塑性改革”,显示了省委推进改革的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为我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定下了主基调。“重塑”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和“增增减减”,而是要将涉改事业单位首先实现“归零”,全部推倒重来、优化重塑,实现脱胎换骨;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框架模式,在全市的大盘子里统筹事业单位布局结构,重新明确定位、重新设置机构、重新整合职能、重新定岗定责,原有事业单位设置情况只作为改革的一项参考内容。我们一定要提高站位,将不折不扣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推进改革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要从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性。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政治安排,也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巩固党政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举措。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指明的金光大道。我们之前开展的党政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等多项重点领域改革都是转型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于为转型综改事业构建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着力于解放生产要素、简化审批程序、深度简政放权,积极为转型综改激活发展动力动能。6月15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书记对市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任务、方法步骤、组织实施、时间要求等做了全面细致安排。7月11日,省委组织部×部长在“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着眼于正本清源,确保事业单位实现重塑再造;要着眼于瘦身提质,确保事业单位职能效能全面提升;要着眼于精准施策,推动市县事业单位改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迫,我们要全面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牢牢把握×书记“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蹚出新路”的要求,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蹄急步稳、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是要立足市情从重塑性改革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部署,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全部剥离,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型改制稳步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不断强化,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总量偏大,“小散弱”情况普遍,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偏大。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调整,部分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早与当初成立时的形势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事业单位设置“小散弱”现象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历史性,需要我们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全面考量、统筹落实、彻底变革,实现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和根本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增强新时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活力。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政机构改革以来,凡重要的改革,中央和省委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和试点引路。特别是对本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央和省委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省委在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前期试点工作,取
得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经验。近期,省委编委下发《关于深化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市县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机构限额管理和编制总量控制,进一步对市县两级事业单位改革作出清晰具体的要求,对机构编制限额比例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我们的任务就是围绕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坚决做到“按图索骥”“照方抓药”“下棋落子”。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我市机构精简率与省直部门一致,但编制精简率低于省直部门,这要感谢省委和省委编委一直以来对我们省会城市的关心和爱护。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方案》规定,认真贯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坚定执行、动真碰硬,实现涉改事业单位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要坚决围绕中央和省市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突出事业单位重构重塑要求,思路不变、力度不减、步骤不少、脚步不偏,切实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在各系统内配置好使用好,进一步发挥好省会城市率先发展、辐射带动的标杆作用,回报省委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倾斜,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释放动力、增加动能。
二、要把握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要求
事业单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是各级党政机关有效履职的重要支撑,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认真统筹
研究,科学规划布局,落实好“六个注重”责任,推进事业单位精简整合、整体重塑、功能再造,把落下的脚步追上去,把没做的功课补回来,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
要突出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在改革中要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安排周密、作用发挥周到、实际效果周全。要把握优化布局结构这个重点,强化公益属性,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按系统或领域对相关事业单位进行整体重塑、功能再造。要聚焦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这一目标,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缺口,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用编需求,发挥好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二是注重瘦身与健身相结合。
要“减到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着眼为科学治理服务、为转型发展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市级事业机构数量精简比例不低于×%,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减的要坚决核减,该合并的要坚决合并,该跨部门整合的要坚决整合,不折不扣完成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精简的目标任务。要“用得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一提到工作就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各级各部门要树立起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的思想,通过统筹使用、创新管理、整合优化等多元举措,深挖编制潜力,理顺部门职责,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率效能。要“管得好”。注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夯实基础,统筹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完善编制使用和动态调整规划,创新市县两级编制周转池制度,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引导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体倾斜。三是注重推进跨部门整合、专项改革。
根据“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改革精神和要求,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加大了跨领域、跨部门整合力度。针对我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职能相近、工作相似的事业单位,重点从管理领域一体、研究方向类同、执法领域综合等方面推进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实行跨部门整合。同时,参照省直改革经验做法,围绕建立“有机衔接、有效互补”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等目标,统筹推进涉及跨部门整合的后勤、检验检测等领域的专项改革。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行跨部门整合,打破了原有的隶属关系,变革力度大、涉及人员广、推进难度高,作为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讨价还价余地,是一项必须全面落实、坚决完成的硬任务。各级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主动带头服从、带头引导、带头推动,以坚定的决心、严格的纪律、有力的保障,确保相关机构编制按要求按时限全面调整到位。四是注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在科学规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意做到定位准、边界清、责任明,既防止有权无责,又避免有责无权,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体制体系。要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根据事业单位不同功能特点,逐步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要探索实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逐项列清事业单位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职能,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能。要完善事业单位章程管理,构建符合行业专业特点及教学、科研等内在规律的现代管理模式。要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通过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健全决策议事、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形成运行顺畅、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现代治理机制。五是注重分类指导推进。
根据事业改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严格落实。要坚持“只减不增、多撤少建”原则,明晰事业单位和市场的关系,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坚决交给市场,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设立事业单位;可通过职能调整由现有机构承担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要厘清职责边界,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要突出主责主业,破除逐利机制,从事与主业相关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和监管。要严格编外聘用人员管理,从严规范适用岗位、职责权限和各项管理制度,坚决防止把编外变成编内,部门(单位)擅自聘用的编外人员,不得由财政列支或变相列支。六是注重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要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机构改革“六项纪律”,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改革的全流程和各环节。要树立“三定”规定就是法制的理念,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对不按规定履职、自行其是的行为,及时予以督促纠正。要加强工作监督问责,对于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及机构编制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或者变更机构名称、规格、性质、职责权限的,违规审批机构编制、核定领导职数,或者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要严肃问责,追究到底。三、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综合性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有力有序实施、严肃改革纪律,瞄准制约公益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补齐公益服务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预期成效,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
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提升政治站位,以对转型发展大局负责、对人民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抓好抓实抓细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常委部门要当先锋做表率,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走在前、干在先、带好队的政治自觉,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好路、树好标杆。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任务落实,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积极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题提请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审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一体推动、环环相扣、相互协作,共同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这篇文章做好做实做出彩。
涉改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作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市委整体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改革方案,细化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要围绕本部门主责主业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梳理总结,及时把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实现改革管理协调运转。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把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年底前市级改革要全部完成,2021年×月底前县级改革要全部到位。特别是,市直各单位要在完成本部门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各县(市、区)的对应业务部门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但绝不允许条条干预机构设置等机构编制事宜。
二是有力有序实施。
始终坚持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又要稳妥顺利深化改革。各级各部门要在《方案》的指导下,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待遇,引导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确保改革平稳有序。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要早发现、早研究、早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深化改革,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大,风险挑战因素多,需要我们加强风险评估和预研预判,周密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把涉稳因素和困难问题想细想全,及时化解矛盾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严肃严厉纪律。
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六项纪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不允许迟滞拖延,不允许搞变通,不允许借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进人、突击花钱。上级部门不得通过项目资金分配、督查考核、评比表彰、达标验收等方式,干预下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配备。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低估国有资产价值或利用各种形式侵占国有资产的,要依法处理。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改革的公开、公平、公正,对改革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志们,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影响深远。我们要切实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热情转化为落实改革任务的信心、勇于改革攻坚的动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更高的政治智慧,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攻坚,努力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新成效,推动机构改革“物理变
化”产生“化学效应”,持续激发和彰显改革发展新活力,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第三篇: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参考
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参考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坚定改革决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咬定目标、迅速行动,扎实做好我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为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X月X日X市委编办批复,同意我市报请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方案》的正式获批,标志着我市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全面启动。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是中央和省委、X市委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我们要进一步解决事业单位与新阶段、新使命、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的机制体制,孕育出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我市大力实施“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注入强大动能。刚才,X同志对《原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作了全面解读,X同志就相关纪律和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要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调整和顶层设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2020年2月1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治理效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要从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政治安排,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巩固党政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举措,也是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这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公益事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质量效率不高的问题,推动公益事业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要从重塑性改革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性。目前,我市有X个事业单位(其中涉改事业单位X个,另有学校、医院、群团、协会、联社、执法队、开发区等X个单位不参与这次改革),X个事业编制。在这些事业单位中,编制10名以下(含10名)的单位多达X个,占涉改事业单位的X%。这些事业单位为推动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公益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的情况。这次改革,就是要从事业需要出发,设置机构,从总体上把机构数量减下来、把编制规模降下来,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
二、锚定方向,坚持原则,牢牢把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有两个:一是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设置事业单位。二是要精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改革推进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坚持、四个着力”: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事业单位量大面广,大部分直接面对基层、服务民生。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履职尽责各方面、全过程,融入事业单位治理各环节。要始终把握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改革。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革要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着重保基本、补短板,盘活用好编制资源,引导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及生活困难群体倾斜。通过改善公益服务供给结构、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以优化布局结构为重点,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功能重塑再造。事业单位的整体性功能重构,要真正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努力实现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在实践中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彰显机构改革的成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贯穿改革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要指示,聚焦服务转型发展,对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组建新机构,赋予新职能。
四是坚持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着力理顺体制机制。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既有跨部门整合的,也有部门内部事业单位之间整合的,改革力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市直各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把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贯穿事业单位改革全过程。要确保新旧职责无缝衔接,不能出现断档、缺位的情况。同时,市直各主管部门要在市委编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新组建单位尽早规范运行。
三、抓住关键,有序实施,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不断释放改革“化学反应”
可以说,这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必须抓住关键,重点发力,精心谋划,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改革。
一是要抓好事业单位整合重组工作。改革势必涉及部门利益调整分配,也关系到广大事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整合力度空前,X市给我们原平市定的是X个事业机构,也就是说,要将涉改的X个事业单位,精简到X个以内,精简比例为X%。在事业编制总量控制上,X市确定原平市的总量是X个,比现有总量少了X个。同时,省里明确学校、医院的编制不能精简,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编制要适当增加。因此,在扣除全市学校、医院、乡镇的事业编制后,全市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为X个,按照市里减少X个编制的要求,至少要精简X%。因此,改革后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数量减少了,编制精简了,那相应的职数也减少了,就会有超职数、超编制的情况。为了稳妥推进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这次改革不搞“断崖式”分流人员,因改革中机构调整,出现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超岗位聘用人员的,保留现有待遇,逐步消化,超编单位在补充人员上实行“退3进1”(退休三人方可进一人),逐步将人员调整至编制以内。这些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的“一把手”要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消除顾虑。同时,市直各部门(单位)要依据事业单位整合重组情况,统筹改革后各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及编制等情况,谋划组织好人员转隶工作,并按照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要求,做好人员转隶涉及的相关调整备案工作。
二是要抓好重塑性改革后的“三定”工作。此次改革,X市给我市确定的科级机构限额是X个(不含综合行政执法队、学校和医院),要求我们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科级事业单位“三定”的制定。虽然看起来还有时间,但任务相当艰巨。因此,不论是市委、市政府的X个直属事业单位,还是部门所属的科级事业单位,在市委编委批准本部门的改革实施方案后,要严格按照下达的编制职数,迅速抓好“三定”的制定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优化业务板块和服务流程。市委编办要加强指导,抓好审核,及时提交编委审定。
四、压实责任,做好保障,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把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贯穿改革全过程,统筹好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形成事业单位改革合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涉改人员思想,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压实领导责任。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既挂帅又出征,当好改革的引领者、推动者、促进者。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对接,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题要提请编委会议研究。
二要周密安排部署。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承担本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和时间要求,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确保改革过程中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持工作连续性。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自觉服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进一步营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用改革成果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四要严明各项纪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加强纪律监督,确保改革平稳顺利。
同志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现实考验。原平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干部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是经得起各种考验、战得胜各种困难的。这次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也必将再次证明这一点。只要我们上下同心、集中发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就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深化机构改革任务,就能全面激发我市事业单位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动原平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第四篇:全县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上的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继**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后,对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序幕全面拉开。今年5月,**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从近期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较好,不仅精干了队伍,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减轻了财政和农民负担,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也为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经验。这次会议上花园乡有一个专题书面交流,希望同志们回去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消化和借鉴。这次会上还下发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些配套文件,既有政策规定,又有具体操作要求,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把握,并迅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重点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党的xx大为我们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深入进行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党政机构、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是国家整个组织机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政机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之后,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体制创新,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认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各乡镇事业单位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的乡镇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其职能配置和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乡镇事业单位处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载体,也是实践“xxxx”的前沿阵地,在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结构,对设置松散、任务相近的单位进行调整和撤并,对各自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对县业务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理顺,精简人员和编制,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推进农业系列化服务等方面既显得十分重要,也显得十分必要。
(二)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
规范农村分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农村长久稳定的根本举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然要求乡镇事业单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从现行的乡镇事业单位运行来看,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还大量聘用临时人员,这既影响办事效率,又使财政不堪重负,这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状况是造成当前农民和企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而且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进程。所以必须下决心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综合设置机构、撤并部分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分流超编人员、转变职能,解决部份事业单位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更好地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促进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镇事业单位所处的基础地位和担负的责任,都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农业在我县目前经济结构中占有突出位置,实现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重要的抓手,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这对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社会事业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把创新思维和解放思想作为主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因此,乡镇事业单位担负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将更重,为农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将更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壮大事业单位实力,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才能履行好事业单位所承担的重要职责,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单位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与需求相脱节,对不断变化的农村社会需求缺少灵敏的反应,服务内容老化,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是管理体制不够适应,政事、事企职责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行政化的倾向严重,缺乏“找米下锅”的创业意识;三是内部机制不够健全,事业单位整体效益低下,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纪律松驰,人浮于事等;四是分配机制不灵活,“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长期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对存在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观念,运用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进行突破和解决,以改革增加压力,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促进发展。如果还继续按老体制和原有的方式运行,最终将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被淘汰。所以,改革已成为乡镇事业单位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明确要求,充分把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质内容
这次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为此,这次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围绕大局,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地实施到位。根据这一要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精简编制和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从而达到建立符合乡镇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设高素质、高效能、专业化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借鉴了周边县的经验,紧紧结合我县实际,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并出台了《灌南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可以说,这份文件是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要政策依据。把握这个文件的精神实质就是把握了这次改革的重点,把握了这次机构改革的主动权。根据文件的内容,结合在文件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要求大家认真把握“八个必须”。
一是机构设置必须统一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各乡镇要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逐一清理,乡镇自行设置的各类临时机构要一律撤销,对原经批准设置的事业单位要压缩机构,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的需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将乡镇事业单位设置的个数由原来的16个调整为8个,具体的设置,人事局事先已和各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根据职能和工作的需要,乡镇事业单位作如下调整:撤销农技站、农机站、多种经营服务站、果树站、蚕桑站、林业站,组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撤销农经站、企管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组建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撤销水产站、兽医站,组建畜牧水产站;将原广播站更名为广播电视站;将原土地管理所更名为国土资源管理所,将原村镇建设管理所更名为规划建设管理所,与国土资源管理所合署办公;保留文化站,并增加宣传报道职能;保留水利站;保留计划生育服务站。
二是单位职能必须转变
按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改革后的乡镇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承担专项服务职责,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责和从事生产经营性业务,将原事业单位承担的执法、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回归乡镇政府。对一时难以剥离的行政管理职能,可通过乡镇政府委托的形式,由相关的事业单位代行,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政事分开。同时将原乡镇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业务转移到经营实体,实行事企分开。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设立和变更登记,确立法人主体资格。
三是条块关系必须理顺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站、计划生育服务站、规划建设管理所由乡镇直接管理,业务上接受县主管部门指导;国土资源管理所、水利站、畜牧水产站、广播电视站实行县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以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其中畜牧水产站的经费纳入乡镇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由乡镇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人、财、物均由乡镇管理。以县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其人财物以县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所有乡镇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关系一律实行属地管理。
四是人员精减必须到位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在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人员编制精减的幅度不得低于30%,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总编制由原来的1462名,精减到975名,精简33.31%。精减人员编制是上级要求的一项刚性指标,也是衡量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否到位的准绳,各乡镇必须要确保完成。在操作中要注意把精简人员编制与转换职能、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设置机构和职位,达到减员增效目的。需要强调的是在这次机构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各部门可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定编情况、岗位设置及实有人员的现状,适当控制编制的使用。
五是岗位聘任必须公开公正
在这次改革实施过程中,新聘上岗人员必须采取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实施竞争上岗。为此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专门下发了《灌南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人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各乡镇要在重新核定编制、科学合理设置职位的基础上,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合理选配人员,按照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具备竞争上岗条件的,采取笔试、测评、考核综合积分的办法,严格按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用聘用人员。其中笔试成绩占50%,测评占30%,考核占20%,在测评和考核中主管方和协管方的权重为6:4。上岗后实行全员聘用管理,打破铁饭碗,废除终身制。竞争上岗工作要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平等、择优的原则,把竞争程序和结果公开,接受纪检监察等机关和社会群众的监督。
六是分流待遇必须保证
各类分流人员待遇的落实是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对分流人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做法,来确定分流人员待遇落实主体,各有关部门必须坚决执行。各乡镇、各部门要设身处地地为分流人员着想,掌握分流人员的基本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在上级政策、乡镇和部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分流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补偿措施,最大限度地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创办经济实体和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尽量让分流人员各得其所,解决后顾之忧。
七是分配机制必须搞活
乡镇事业单位一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支出要列入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定额补助,包干使用。由条管为主的事业单位,其事业发展支出原则上由条管部门解决。各事业单位要通过技术转让、推广、服务等形式,组织合法、合理的创收,以减轻财政负担。乡镇事业单位不论采取何种经费渠道,都要遵守农村费税改革的规定,不得向农民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各乡镇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档案和实际工资分离,建立多元化的内部分配机制,积极搞活内部分配,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是时间关口必须严把
周边县区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已基本结束,相比之下,我县的工作部署较晚,加之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本身任务就很重,各乡镇回去后要抓紧时间落实。经县政府研究确定,具体的时间安排为: 8月31日前,各乡镇要核准参加笔试人员名单,并报县人事局; 9月7日,由纪检、组织、人事部门等组织竞岗人员文化和专业知识考试;9月10日前,各乡镇要将改革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上报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由县委、县政府批复;9月20日前,按批复后的方案组织实施;9月25日前,公布实施结果,同时做好总结材料的上报;9月底,县将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三、精心组织,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涉及各方面工作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到乡镇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把改革任务完成好。
(一)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就目前的情况看,全省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连云港市其他县区也已基本结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这项工作必须在三季度全面完成。因此,各乡镇要把这次改革作为统揽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操作。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成立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一把手要切实肩负起责任,亲自抓改革方案的制定,亲自抓组织实施,亲自抓人员的分流到位。县四套班包乡的领导将总揽这次改革,县里将派工作督查指导组全面参与,指导各乡镇和部门抓好改革工作的落实。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县各业务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各乡镇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和配合改革,要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做好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选任和工作人员的聘任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在殡葬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县殡改工作已经推进大半年,半年多来我县殡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离上级部门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县与2018年5月25日开始进行全县殡葬综合治理并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殡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殡改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治理工作已进行到第三步公益性公墓的规划设计、抓好试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殡改工作将处于一个深化和巩固的关键时期。
一、正视成绩,查找不足,坚定做好殡葬改革的信心 今年以来,各乡镇、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加强了殡葬政策宣传,落实各项殡葬管理工作措施,全面查处殡葬违规行为,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8月27日,我县共火化遗体xx具,火化率完成全年火化任务的xx%。但是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年底火化率要达到95%,我县殡改工作离市政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8月份以来,我县殡改工作处于下滑转态,经调查,造成这种状态发生的原因是
1、少部分群众的一些传统落后观念依然存在,违规土葬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群众违规土葬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
2、职能部门对殡葬改革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部门资源整合不够,数据互通 不及时,相关信息不能共享,形不成工作合力;
3、殡葬设施投入少,缺乏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础设施,对火化后的丧葬事宜不能提供相应服务,制约了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抓深抓细、抓出成效。任何乡镇和部门不能在殡改工作中拖后腿、出问题、有意外,绝不允许任何一个乡镇、一个部门因为宣传不到位、工作不扎实、措施未跟上而影响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我县将根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东办发〔2018〕2号文件对完不成当月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乡镇长(办事处、管委会主任)进行约谈,电视曝光;连续两个月完不成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党委书记进行约谈,电视曝光;连续三个月完不成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书记写出检查,并全县通报批评。对每季度考核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对半年考核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乡镇长诫勉,党委书记在电视上向全县人民说明情况;对考核全年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追责。同时,把殡改工作目标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扣分因素,按完成情况扣减总分。
魏琳书记对殡改工作11期简报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大对殡改落后乡镇督导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下一步,各乡镇、单位要落实好市、县殡改工作部署要求和书记批示精神,认真分析研究殡改工作情况,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殡改工作任务。
二、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打响全民参与的殡葬改革攻坚战
殡改工作是否能做好关键要看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是否重视,措施是否有效,力度是否到位。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进行再宣传再发动。会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迅速召开干部职工动员会,各乡镇还要召开村队会、党员会,切实把工作部署下去。一要继续开展宣传活动。各乡镇要继续通过宣传车、书写永久性标语、广播、黑板报、会议、发放明白纸、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每个乡镇的宣传车要立刻上路,继续进行集中宣传,让全县干部群众认清殡葬改革工作的意义,明白殡改工作的措施。二要要注重典型带动,既要大力宣传革除丧葬陋俗、禁止丧事扰民、推行生态葬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例,又要曝光严重违反殡改政策和不服管理的人和事,不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殡葬新观念,增强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强化工作措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是殡 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和乡镇长都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牵头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分管同志要负直接责任,具体抓、一线抓。工作人员要常调研,常走访,对殡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掌握,根据新问题改变工作策略。不能看到工作成绩有所提高就麻痹大意,不过问、不调度,致使殡改工作有所下滑。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各乡镇要制定举报奖励制度,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偷埋现象及时给予举报人奖励,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和当事人严肃处理。有的乡镇对殡改工作很重视,只是碰到难题就不解决,只拿低保五保对象做为工作重点,致使殡改工作一直很被动。下一步,希望各乡镇狠抓反面典型,特别是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火化、偷埋乱葬、大操大办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进行公开曝光,抄送纪检部门。从而教育群众,促进工作的推进。
(三)加强服务保障。县政府已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要求,各乡镇要加快推进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扶持,调整解决好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公益性墓地选址要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选在村庄腾空地或其它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9月底每个乡镇要规划设计1处镇级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并将建设镇村级公益性公墓或骨 灰堂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乡镇统一规划布局的,则由乡镇统一规划建设;宜村为单位建设的,则按照规划标准建设村级公墓;宜建设骨灰堂的,则选择骨灰堂模式。公墓建设工作必须加快进度,年底前,每个乡镇要建设1处覆盖面广、标准较高、管理规范、方便群众使用的乡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和若干村级公益性公墓,争取到2019年6月份,全县的公益性公墓的墓穴(格位)数量能够满足10年以上安葬(安放)需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行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行殡葬改革,是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公共服务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行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正式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省政府在1998年下发了《山东省殡葬管理办法》,其他各市、都已实行了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虽然我县早已出台《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殡葬改革仍未正式启动,殡改工作一直处于全市乃至全省末位。因此,立即启动殡葬改革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推行殡葬改革是可持续发展所需。长期以来,“入土为安”的丧葬观根深蒂固,占田、占地造坟建墓、乱埋乱葬的现象愈演愈烈,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因土葬造成的人为毁林,以及因烧 香拜坟引发的森林火灾等,使我县森林资源损失每年都在几百亩以上,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已经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计算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这笔大帐,彻底改革土葬陋习,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推行殡葬改革是文明进步所向。人类的丧葬行为,不仅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旧的丧葬习俗,重殓厚葬,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生者乞求死者亡灵的庇护,这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同时,丧事葬礼中的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既加重了生者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庸化了社会风气。当前,我县正加大“五城同创”力度,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县城,此时实施殡葬改革,摒弃积淀数千年的封建糟粕,倡导“厚养薄葬”的时尚新风,既有利于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又有利于杜绝各种攀比歪风,奢浮之风;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因此,全县各级领导,广大干群要切实认识到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现状,查找差距,狠下决心,急起直追,跟上全省、全市殡改步伐。
二、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打响全民参与的殡葬改革攻坚战。
殡葬改革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几千年 封建陋俗彻底决裂的伟大壮举。推行殡葬改革,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群从建设“生态德安,文明德安,和谐德安”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加快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强而有力的举措,确保殡葬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一)抓宣传,造氛围,人人参与推进殡葬改革。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是我们做好殡葬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抓好会议宣传。会后,各乡镇(场)、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分层分类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村支两委和社区要通过召开全体村(居)民会议及时将政策精神传达好,把意义讲清,把政策讲透,把要求讲明;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各种场合宣传强调搞好殡葬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二要抓好媒介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通告、巡回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不厌其烦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殡葬改革。县里印制的《殡葬改革宣传问答》要及时发送到农户和居民手中,使殡改政策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抓好典型宣传。要加大殡改正反方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曝光违规行为。要通过全方 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争取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推进殡葬改革减少阻力,增强动力,使殡葬改革工作深入人心。
(二)抓举措,重管理,强而有力推进殡葬改革。
一要规范三种行为。一是规范随意土葬行为。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2月18日起实行殡葬改革“零点行动”,界定区内所有界定的火葬对象亡故后都必须火化,不再实行土葬。对违反规定实行棺殓土葬,经反复教育拒不改正的,按照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强制起棺火化;对围攻、漫骂、殴打殡葬管理执法人员的,将依法严肃处理,触犯刑法的,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二是规范乱埋乱葬行为。规划区内非农户口人员亡故火化后,骨灰原则上葬入青山陵园;农业户口人员亡故后原则上葬入公益性墓地,也可葬入青山陵园。严禁在公路、铁路、河道两侧和规划建设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造墓地。三是规范治丧行为。规划区内属界定期内的火葬对象亡故后,治丧活动一律到县殡仪服务中心进行;在医院死亡人员属界定期内火葬对象的,直接运至殡仪馆。严禁在城区范围内搭设灵棚进行治丧活动;严禁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在城区各街道、路段抬棺游街,燃放鞭炮、抛撒纸钱和吹乐敲鼓;严禁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污染公共环境、阻塞公共交通、妨碍公共秩序等违法违规丧事行为。
二要强化三项管理。一是强化丧葬用品市场管理。要从 源头上遏制封建迷信活动蔓延。对生产、销售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的,严格按《九江市殡葬管理规定》执行,民政、工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非法从事生产、销售、出租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的,以及未经批准开展经营性殡仪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罚。二是强化殡葬服务管理。要不断改善殡仪设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便群众治办丧事。殡仪服务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严格操作规程,做到热情服务,合理收费,办理方便,照顾周全。三是强化公墓建设管理。加强公墓区日常管理,做美做优陵园环境,禁止非法倒卖、囤积墓地行为。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应由村委会提出,以自然村为单位,以现有祖坟山为基础,尽量选用荒瘠地,由乡镇(场)会同国土、林业、建设、环保部门审核后,报县民政局批准方可建设;禁止乡村干部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租赁公益性墓地等违法经营活动。
三要加大三种力度。一是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组的基础性作用,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方法上不能简单粗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要加强对“钉子户”的教育引导,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改革,依法推进。二是加大执法整治力度。违规治丧建坟集中整治是一场“ 攻坚战”、“持久战”,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要抛开畏难情绪,消除厌战心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上要真抓实干,在推进上要快马加鞭,较真劲、动真格、敢碰硬,不断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凡在 城区街道、小巷、公共场所等地搭灵棚、灵堂治丧的,人员死亡后不按规定进行火化的,要责令拆掉灵棚、灵堂进行火化;通过做工作拒不改正的,要强制拆除并对遗体实行强制火化;对已经土葬的坚决起棺火化;对火化后将骨灰再次装棺土葬的,要坚决平毁。三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切实加大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两办督查室要进行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成绩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改革执行情况的监督,对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一律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决不留情。
四要把握三个节点。一是2012年2月18日零时起,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及社保对象)亡故后,遗体必须进行火化,火化率达100%,火化后原则上进县青山陵园公墓安葬。二是2013年2月18日零时起,县城规划范围区内非农业户口城镇居民亡故进行火化,火化率达100%,火化后原则上进县青山陵园安葬。三是2014年2月18日零时起,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死亡人员一律实行火葬。
(三)抓重点,健机制,长效有序推进殡葬改革。一是要抓好公职人员这一重点。县内所有公职人员死亡后,必须无条件实行火葬,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实行土葬,死者的直系亲属在办理丧葬事宜时,必须严格执行殡葬改革 的法规政策;如违反规定,属领导干部的作降职处理,是一般干部作待岗处理,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各单位在办理党员干部职工丧事时,必须坚持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原则,对不实行火化的,单位不得组织、参加吊唁活动;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单位不得发放抚恤费、丧葬费等,对不凭火化证明发放抚恤费、丧葬费等费用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二是健全殡葬改革管理长效机制。殡葬改革是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在一朝一夕,不在一时一刻,改变陋习,难在彻底,贵在坚持,重在制度化。要建立健全联动、考核、奖励、投入、监管等各项机制,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城乡联动、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改得了、稳得住、不反弹,实现年内见效、两年规范、三年彻底根除陈规陋习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可以说殡葬改革是今年最难的工作之一,涉及广、影响深、难度大。最难的工作,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毅力、最硬的措施,强化领导,团结协作,协力攻坚,全力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为顺利推进殡葬改革这项全新的工作,县里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各单位一定要充分准备、高位推动这次殡葬改革工 作,真正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成立机构,落实相关人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要设立监察小组和监察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要强化考核,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对乡镇、部门的考评范围,出台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运用考核成果。凡考核达标的,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严格追究责任。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因作为不力而影响工作的开展,绝不允许因效果不显而拖全县殡葬改革的后腿。
三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殡葬改革面广事多,没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是搞不好的。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部门单位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搞好上下沟通,碰到问题不推诿,遇到麻烦不回避。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重点宣传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倡导厚养薄葬,文明办丧的新风尚;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国土、林业部门要加强对丧葬用地的管理,坚决制止毁田造坟、毁林造坟、乱埋乱葬等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丧葬用品和封建迷信用品的行为,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管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落实政策的监督检查;工、青、妇和老年群体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搞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和监督,等等。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殡改工作不留空位,不留死角,形成推进殡葬改革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推进殡葬改革,是破陋习、讲文明的重大举措,是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的实事好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事业。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大家务必坚定信心,果敢作为,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为保护秀美山川、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