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群众关注、事关长远的事情改到位——关于探索“城中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式改制的调研建议(模版)
把群众关注、事关长远的事情改到位
——关于探索“城中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式改制的调研建议
近一个时期,在了解“三年大变样”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时,遇到了城区同志和“城中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村拆了,人走了,村级集体资产怎么办?已经分散安置的群众如何继续长期从中受益?市委研究室对此进行了相关调研。
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共有“城中村”59个,已列入规划或正在拆迁改造的有43个,已进行“村改居”27个。这些村的集体资产现在都还是原来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有些“城中村”拆迁改造后,原村民除部分回迁外,一大部分已异地货币安置,村级处于有建制、有班子、有资产,但已不再是原有的村民聚集居住方式。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快改造、大拆快建的同时,属于村民的村级集体资产如何与村民保持紧密的利益关系,确保收益继续惠及村民,是事关长远的一件大事。处理得好,则能适时理顺“城中村”改造后的各种利益关系,保障和促进长远发展;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及时,极易形成“城中村”改造后的遗留问题,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一、“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亟需破题
“城中村”集体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征收补偿集体留成部分形成的积累及其它经营性收益。这些资产包括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承担着公共事业开支和为村民提供收益、福利、缴纳社会保险等多重职责。从资产现状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数额巨大。以丛台区东庄村为例,由于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去年底经正式评估,村集体资产达3.4亿元。其它“城中村”虽然目前没有正式评估,但粗略估算,59个“城中村”
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总额应在数十亿以上。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如此巨额的集体资产,需要及早探索新的管理、运营模式,以确保保值增值,在促进发展、惠及百姓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避免资产流失,杜绝村干部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二)事关民生。据初步统计,中心城区59个“城中村”共涉及居民约11.5万人。这些群众绝大部分已没有耕地,长远生活保障除多元化就业收入外,从集体资产的长期收益中受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渠道。同时,这部分集体资产还一直担负着为失地群众缴纳养老保险等重要职责,妥善处理好这笔资产的权属关系,是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
(三)政策性强。一方面,已“村改居”的27个村,集体资产由新组建的居委会管理,严格来说不符合《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另一方面,“城中村”资产情况比国有企业资产更复杂,涉众面更广,在我市尚无先例,实施改制更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正在探索改制的个别“城中村”(如丛台区东庄村),改制公司在注册过程中,就遇到了与《公司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问题。从外地情况看,如果市级层面没有统一的政策尺度,区(县)和村各搞一套,程序没法理顺,难以合法规范。
(四)关注度高。对于已经拆迁的村,尤其像刘家场等整体拆迁、不再回迁的村,群众由以村为建制集中居住转向市民化分散安置,对集体资产如何处置非常关注,亟需早明白、早放心。同时,在政策不明朗前,一些干部也怕担责任,存在观望心态。
(五)影响拆迁。由于群众对集体资产处置存在疑虑,“三年大变样”和拆迁工作中,“说不清楚就不让拆”的问题也客观存在,甚至出现了“户口该走不走、在外的户口集中回迁”等问题。相反,从外地已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城中村”情况看,由
于利益一致、产权清晰,很好地调动了群众“我要拆”的积极性。
二、石家庄市“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做法值得借鉴 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城中村”集体资产如何处置,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改制的办法,基本路径就是股权量化式的公司制改革。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我们感到,省内石家庄市起步早,效果已显现,其做法对我们更具现实的参考借鉴意义。
石家庄市自2001年以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推动“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按照规划,2010年完成二环路以内“城中村”的集体资产改制,2013年市内各区“城中村”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目前,已完成“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51个,另有9个进入改制程序。其主要做法:
(一)注重政策规范,严把关键环节。石家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及集体资产处置的指导意见》(石政发[2008]44号),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股东资格、资产折股量化、“三会”选举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区依据《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提出本辖区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操作规程。
(二)强化政府指导,村级具体实施。石家庄市“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及集体资产处置,在政府指导下制定改制方案,按程序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各“城中村”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明确由市农工委牵头负责,发改、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土地、建设、文化、教育、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协调、指导和服务。
(三)细化操作标准,不留隐患和纠纷。对于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在制定标准、明确政策、大会表决、协议备案等多个环
节,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不留隐患、不产生纠纷。如:界定股东资格,充分考虑原籍在本村的大中专学生、义务军人、服刑人员等多种身份;折股量化,依据村龄、劳龄、基本身份、村民贡献等因素,综合考虑量化份额;对非经营性资产、预提统筹保障金等非改制资产,按政策进行剥离;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并且一次性量化配股后固化产权,“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
石家庄市在“村改居”后对集体资产进行改制,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资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裕华区方北村改制几年来,集体总资产达15亿元,净资产14.7亿元,比改制前分别增长8倍和12倍。二是产权明晰化解了各种矛盾。裕华区大马村,改制前因为征地拆迁引发了大量集体访和不稳定问题,改制后再次拆迁148户居民,仅用34天就完成任务,没一户上访。三是群众由“分光吃净”走向了集体致富。大马村集体资产原有2.4亿元,由于未改制前倾向于“分光吃净”,改制时只剩8000万元集体资产。改制后集中力量上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开发高层住宅和商务地产,使集体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创造了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的范本,其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三、对我市“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一个认识。大变样中的“城中村”改造,一方面是做城市、变面貌,长远是做产业、求发展、惠民生。解决好“城中村”和“村改居”后的集体资产问题,就是其中管长远、管根本的一件大事。“三年大变样”以来,在较短时间内已拆、在拆和要拆的“城中村”之多、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认为,通过探索改制,理顺、盘活集体资产已是“不宜久拖”的问题。这一看似隐性的问题,应该及早摆到桌面、提上日程,切实把当前大拆快建与确保长远发展、持续惠民统筹考虑、同步推进。鉴于“三年大变样”工作形势和石家庄的参考经验,建议市委、市政府切实给予重视,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城中村”和“村改居”后集体资产改制工作。
(二)明确一个责任部门。建议参照石家庄市做法,明确市农工委为“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牵头负责单位,发改委等部门协助,在进一步调研论证基础上,提出我市“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推进方案,特别是先行部署市内三区及邯郸县对“城中村”资产进行摸底调查,做实基础性工作。
(三)搞好一个改制试点。据了解,丛台区已明确东庄村积极试点和探索“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可行路径,已完成资产评估、股东资格界定、初步股权量化等程序,正在履行公司制改造审批、注册等相关程序。鉴于东庄村工作扎实、条件具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示范性。建议将其作为全市试点,探索和完善改革经验。
(四)起草出台一份政策文件。“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必须以完善的政策框架为指导,建议按照“市出政策、区级推动”的原则,由市农工委牵头,市发改委、农工委、财政局、国土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参加,尽快着手起草指导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报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指导各城区具体实施。
(五)规划一条基本流程。“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从资产评估、股权量化到组建新公司,环环相扣,规范化、法制化要求比较强。从“规范流程、指导操作、提高效率、不走弯路”考虑,建议由市农工委负责,在起草政策文件的同时,规划一条“城
中村”集体资产改制基本操作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必备要件、办理要求和负责单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培训、分类指导,确保改制工作扎实、公正、阳光、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