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
当前,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困难问题凸现。据国家民政部统计,30%-40%的贫困居民由于疾病原因致使生活水平跌落到贫困线以下。“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力争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
疗救治体系”。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即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实施的以贫困人口中的患病者为对象,旨在恢复其健康,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救治行为。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是人道和人权的充分体现,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实惠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对促进健康公平性,维护社
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各地政府积极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相关政策
早在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2005年3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办发[2005]10号)。辽宁、陕西、甘肃、湖北、河北、宁夏、山东等省,根据中央的精神制定了城市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针对医疗救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医疗救助的对象、救助方式、资金筹措机制以及组织领导和部门的职责的确定等提出了实施意见,并确定
了试点城镇。
二、各省市开展推进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贵州省2005年内将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六盘水市钟山区等19个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建立与之相适应,基本覆盖城市贫困居民的城市
医疗救助制度。
河北省2005年确定了4个城市医疗救助示范点以及64个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要求05年底各
试点县(市、区)对医疗救助试点情况进行总结。
河南在28个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市)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要求到2005年底之前,所有的县(市、区)
都要出台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
云南省从2005年11月8日起,实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先用两年时间在全省16个州(市)的28个县(市、区)进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之后再用2至3年,在全省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
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三、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服务
1.减免医疗费用
减免医疗费用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是各地医疗救助的常规形式。通过政府颁布文件,要求国有医疗机构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全部免收。武汉出台的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指出:贫困对象凭有效证件,到指定医院就医时,将获得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普通门诊注射费、住院诊疗费、住院护理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六项单项检查费用减免20%。
重庆城市优惠医疗救助是城市医疗救助方式之一,它针对所有低保户,居民只需凭低保证或重点贫困优扶对象的有效证件,到区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能享受免收挂号费、出诊费,住院床位费、护理费减
免50%,手术费减免40%,大型设备检查费减免20%等三项优惠。
有些地区是采用直接发放医疗救助金与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医疗救助。例如张家口的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为救助对象支付部分医疗费用以及非
营利性医疗机构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
2.大病重病是各地主要的救助内容
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主要表现为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大病重病的费用。对贫困人口患重
病大病实施医疗救助是各地的主要救助内容。
湖北省民政厅、卫生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出的《关于规范推进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贫困群众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当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当地起付线时,应按规定比例予以救助。没有自负能力住院治疗的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以及其他农村特困对象患慢性重大疾病,且常
年需要药物治疗和维持的,可在当年最高自负限额(封顶线)30%以内给予定额救助。
河南依照《河南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于救助对象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
仍然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重庆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针对低保户及重点贫困优扶对象,对于身患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肺结核、精
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11种重大疾病,在申请审核后得到额外救助。
3.创立扶贫病房、福利医院或慈善医院
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动用社会各界资源创立专门为贫困人口服务的医疗机构。
北京市首家低收入人口医院上地医院,于2005年11月7日进入试营业阶段。该院设立了北京首个贫
困医疗救助中心和流动人口分娩中心,为低保户和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便利条件。
内蒙古医院推出扶贫病房后,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于2006年1月也推出了扶贫病房,该类病房将对贫
困农民工、贫困大学生等实施医疗救助。
4.多方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各地政府积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资金。贵州省为城市特困户建立专项城市医疗救助金,针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
员和城市居民中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减免基本医疗费用、常用优惠供给和医疗费用补助等。
湖北省2005年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中央补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1.16亿元,对城镇“低
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医疗救助。
天津市主要通过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拨款及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具体方式:市级财政每年按医疗救助对象人均200元的标准,补贴给有农业的区县;区县财政每年年初根据本级民政部门提供的上年度医疗救助人数和所需资金,按不低于1:1比例安排匹配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天津市和区县财政可从社会福利彩票留成或返还的公益金中,按不低于20%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非定向捐赠或捐助的30%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基金要纳入各级财政社会
保障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四、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问题及建议
近半年来互联网上关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现存的问题仅检出一篇文献,就是沈一基委员代表致公党在上海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就《关于上海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若干思考》所做的发言。
沈委员指出:近几年医疗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救助项目涉及范围较窄,医疗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诊疗过程不良开支过大,医疗成本上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异化现象;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政策上的缺失,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平衡;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相
关法律法规建立滞后,致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缺少法律保障。
致公党上海市委在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后,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中的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以建立覆盖全社会具有自己特色的医疗救助体系;制定出台一套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卫生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构建贫困人员医疗救助信息网络,建立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中心,提高有限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丰富医疗救助的项目;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在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中的基础作用,加强防病保健工作,提供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领域,为进一步推进医
疗救助工作创造条件。(资料来源:检索:以“贫困”、“医疗救助”为关键词,以Google为检索工具,搜索互联网上近半年以来关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的网络资源。)
本文由北京同仁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
第二篇:关于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救助原则
(一)救助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二)属地管理、动态操作、规范程序、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
二、救助对象
具有本县户口,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一)农牧区五保对象;
(二)城乡低保户;
(三)城乡伤残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伤残民兵及其配偶,革命烈属,牺牲、病故军人遗属,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等特殊优抚对象;
(四)城市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城市低保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家庭成员;
(五)未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因患重大疾病影响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群众;
(六)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三、救助方式
(一)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自筹部分;
(二)大病医疗救助。
四、救助标准
(一)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城市低保户、城市“三无”人员、困难优抚对象参加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承担部分由民政局全额救助。
(二)救助对象因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的,其当(公历1月1日-12月31日)住院医疗费用(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合管办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给予适当救助,救助标准按住院医疗费用发票10%的比例给予救助,但救助金额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3000元。
(三)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实行基本门诊就医补助,基本门诊就医每人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600元。
五、救助程序
(一)参加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救助程序
根据《XX县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各村委会、社区在每年第四季度对本村组(社区)需民政资助参加合作医疗对象进行详细入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经村(居)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并在当年11月20日前将需民政资助参加合作医疗对象花名册报民政局,经民政局审查、县农牧区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各乡镇分类办理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相关手续。
(二)大病医疗救助相关材料和程序
1.申请大病医疗救助须提交以下材料
(1)个人书面申请(加盖村委会或社区公章);
(2)被救助人户口簿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1份;
(3)被救助人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补偿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票据;
(4)享受门诊就医补助的人员需持门诊就医发票原件和申请救助书面报告;
(5)村委会或社区调查填写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申请调查审批表》1份。
2.救助程序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按照个人申请、村(社区居)委会调查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并实行层层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申请。申请人持相关证明材料向户口所在地村(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村(社区居)委员会在受理申请人申请后,须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和评议。经评议,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张榜公布5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并由申请人填写《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申请调查审批表》
(2)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收到村(社区居)委会上报的申请审批材料后,须进行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报县民政局审批。
(3)公示。经批准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社区居)委会要分别在政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公布时间不少于5天。群众有异议的,由县民政局调查核实,确实不符合条件的,要取消其救助资格。
(4)审批。县民政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申请、审批材料后,需进行复审,并在5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家庭(对象)核准其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的金额,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并退回相关材料。
(5)建立档案。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档案实行三级管理,村(社区)、乡镇、县民政局建立档案,并按装订归档。
六、不属于医疗救助的范围
(一)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因交通、医疗事故以及其它赔付人应支付的费用;
(三)因器官移植、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以及保健、康复等发生的费用;
(四)不如实提供各项申请手续、弄虚作假者;
(五)跨累计的费用。
七、救助资金来源和管理
(一)资金来源
1.上级财政拨付的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2.县财政预算配套资金;
3.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它资金。
(二)资金管理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局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县财政局、民政局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帐管理,用于办理资金的缴存、拨付业务;民政局开设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金银行专户,用于核算资金的缴存、支付(发放)业务。
八、管理监督
(一)民政局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和救助资金的发放、使用等工作。
要认真履行职责,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政策,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
(三)卫生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督促县合管办与民政局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
九、组织机构
成立XX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领导机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
副县
第三篇:医疗救助
宝鸡市社会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申请时间:年月日 户主
姓名 身份 证号 户 籍
患者照片
家庭住址对象
类别
患者 性年与户主参合或 诊治
姓名 别 龄 关系 参保 医院 住院起 累累计 计救助病种 止时间 次数 救助金额 联系电话住
院
医
疗
费
用
情
况 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按医保规定报销 的费用 个人负担费用 按新农合规定报 销的费用 个人负担费用
根据宝市民发(2008)111号文件精神,经年月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给予同志社会医疗救助(大写)县社元整(¥元)。
会医
疗救
助领
导小
组审
批意
见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
第四篇: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7月5日上午,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发表讲话,透露了诸多针对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利好政策。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4.1%,患大病重病的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960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
李斌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李斌在会上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一是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增强防大病、兜底线能力。继续提高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相适应的可持续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基本医保对农村贫困人口要给予更多扶持,建立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实现“三覆盖、两倾斜、两加大、一窗口”,协同互补,形成保障合力。
“三覆盖”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农合新增筹资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决不让任何一个农村贫困群众因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医治。
“两倾斜”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率先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门诊统筹,提高统筹层级和门诊报销水平,切实解决慢性病患者长期门诊治疗费用报销问题。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今年要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支出负担。
“两加大”就是加大商业健康保险和临时救助对健康扶贫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扶贫相关的保险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政府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对于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并积极通过公益慈善组织等发动社会力量救助。
“一窗口”就是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同时,要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使其具备支撑签约服务、就医一卡通、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远程医疗等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增强“获得感”。
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白血病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集中救治
(二)实施分类救治,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数据显示,因病致贫、返贫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有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960万人,这些疾病往往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对这些贫困人口要实施分类救治,帮助他们走出贫病交加的困境,恢复生产生活能力,使他们自力更生,走出贫困。
一是搞准对象。要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核准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情况,把致贫的病种找出来,一户建立一个档案,这是一项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做扎实。
二是措施精准。对贫困大病患者要实行分类救治,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实施。还要开展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从今年起,要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选择疾病负担较重、诊疗路径清晰、疗效确切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做好费用测算,明确联动报销比例,切实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
三是务见实效。分类救治工作要实行挂图作战,发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力量,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开展重点救治。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大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看病不出县。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就近得到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到2020年贫困地区县城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委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整县推进、彻底改善的原则,在贫困地区加强1000所县级医院、200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套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转运车;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400多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300多个县级疾控中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每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筑牢卫生计生服务网底。
二是强化人才综合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合理确定本地区医学院校和医学类专业招生计划,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人才。用3-4年时间完成乡村医生轮训,使村医学历全部达到中专水平以上。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专科建设,建立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治水平,对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给予适当倾斜,激励更多好医生下基层,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是实施三级医院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对口帮扶。遴选能力强的三级医院,向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和至少5名医务人员蹲点帮扶,重点加强前三年县外转出率前5-10个病种的专科建设,重点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把支援医院的技术、制度和作风“带着泥土移栽”到受援县医院。同时,推动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关系。到2020年,使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一索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使县医院的医疗、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面貌改变,龙头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四)以深化医改为动力,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为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障,必须做到有序就医。要建立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坚持基层首诊,组建家庭医生的签约团队,为农村贫困人口优先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探索建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医疗联合体,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人、财、物的融合度,变院间转诊为院内转诊,显著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二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结合实施临床路径,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出、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效益和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三是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将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五)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预防保健工作,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有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精准事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更加努力消除传染病、地方病危害;要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一是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农牧区包虫病流行,有效遏制布病流行。
二是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三是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将农村改厕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调查与评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综合治理大气、地表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力争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
第五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政策要点
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政策要点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一)保障范围和对象。凡属我县户籍的农村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均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保障类别。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及困难程度,最低生活保障划分为A、B、C类三个类别。A类对象主要是指因主要劳动力亡故、重度残疾、常年患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B类对象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学等造成劳动力缺乏或家庭支出负担过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C类对象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灵活就业,收入低或不稳定造成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
(三)家庭成员的认定。申请对象家庭人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及公安部门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核定,指具有法定赡养、抚(扶)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共同生活的成员。家庭成员中有在大中专院校学习,户口虽已迁出,但也可纳入家庭人口计算;具有赡养义务的家庭成员,其户口虽已独立,但应纳入赡养人家庭人口计算。
(四)家庭收入核对。家庭收入核对的内容和范围包括核对对象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
(五)低保审核审批程序。1、申请。由低保申请人携带申请书、身份证、户口本以及相关困难证明等材料原件到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低保。2、受理。乡镇人民政府将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和相关困难证明材料扫描上传至低保系统;申请人在低保信息系统打印出的《核对授权书》、《低保申请表》上签字按手印确认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3、乡镇初审。第一步,乡镇入户调查;第二步,民主评议;第三步,乡镇公示;第四步,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完善低保系统信息,提交县民政局审批。4、县级审批。第一步,县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审核信息进行30%入户抽查并提交阳朔县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核对;第二步,核对系统返回核对数据;第三步,县民政局根据核对中心核对数据提出审批意见并公示结果。5、发放低保金。通过银行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
二、医疗救助工作
(一)资助参合参保
农村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参保)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100%全额补助;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个人实际缴纳金额的60%给予补贴,实行个人先缴费后补贴。
(二)门诊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户籍属于阳朔县的患有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治疗的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对象。
2、救助标准:一般人员按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的10倍给予救助;重度残疾人和年满60岁以上老年人,按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的15倍给予救助。发生的门诊医疗救助费用(符合相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总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达到或超过相应救助标准限额的,按标准限额给予救助;达不到救助标准限额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救助。
3、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申请人(或受委托人)持户口本、身份证、慢性病证明、医疗费用结算单(发票)等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桂林市困难群众门诊医疗救助申请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完成对相关材料的审核和;审核后签署意见,符合申报条件的报县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说明原因,资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资料;县民政部门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后签署意见,符合门诊医疗救助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救助,不符合门诊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说明原因。
(三)住院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户籍属于阳朔县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2、“重病”定义:是指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第5 期,包括门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包括结核病的门诊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血友病(包括门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1 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急性期)、结肠癌、直肠癌、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肝癌、鼻咽癌、人感染禽流感、尘肺等27 种疾病以及相关基本医疗保险可补偿(报销)医疗费用的其他特殊病种重症。
3、救助标准:救助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桂民发[2013]51号)执行。即五保对象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10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30000元;农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15000元;其他农村低保对象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12000元;低收入重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8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6000元。
4、审核审批程序:低保户、五保户实行“一站式结算”,即在定点入住医院即时结算;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向县级民政部门或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提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或县级民政部门)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对后,由县级民政部门认定是否符合住院医疗救助条件。
三、临时救助工作
(一)救助对象
将临时救助的对象分为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或者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二)审核审批程序
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因病残、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自行申请的,可委托村(居)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核实,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7日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进行核查核对,作出审批决定。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民政部门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程序补齐审核审批手续。四、五保供养工作
(一)供养对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且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供养标准 在县人民政府批复的标准即集中供养330元/人/月(含30斤米,1斤油),分散供养290元/人/月(含30斤米,1斤油)基础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本县物价变动指数逐年提高,由县民政局连同县财政、物价等部门拟定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审批程序
由村民本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的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公告,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经入户核查申请人紧急状况后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县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复核后作出审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