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报告(3000字)
《形势与政策》听后感
时间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听了《形势与政策》课已过了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学习里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的、更全面的和更真实的了解,再加上老师的精彩有趣的演讲。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们一定还会把这门课学好好下去的。
听了《形势与政策》课后我才知道《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国际形势与国际政策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只有更好的贯彻党中央的有关形势与政策的精神,和关注我们时代大学生的热点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句话来说形势与政策与我们每个大学生密不可分。
首先,老师的上课十分生动有趣,把我们深深的吸引住了,就算想干其他事也难啊,哈哈。重点的是老师的思维更是智慧与敏捷,素材例子也丰富多彩,许多是我们很少听到的,但也有熟悉的,加上老师别有趣味的演讲,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老师应有的素质和出众的能力,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的演讲。在这里,我们不仅得到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而且更被老师无穷的演讲魅力所熏陶。
其次,我们大学生用自己的年轻、活跃、开放、包容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正所谓受益匪浅,泽被至深。在听演讲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形势与政策左右着我们的发展,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在我听过演讲后,我觉得改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度,决定大学生的机率,影响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就好像权利与义务一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于此,我们大学生把政策的原意弄通弄透,还要学会灵活变通,学会创新,以此来应对一切困难挫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全面提升自我个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自我。为以后的路打好基础。
下面我来举两个例子吧,分别是辛亥革命和我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相信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100周年刚过。然而辛亥革命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下面由我来讲一讲。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不仅仅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不独摧毁以一族统治其他各族的因袭政权,却也创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一个变更国体的创举。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前,是亚洲最古老的帝国王朝,它经过了人民革命,把268余年的大清帝国之封建体制,打得粉碎,同时也改造了五千年的政体与国体。此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中华民族近数百年来,内遭封建王朝高压统治,外遭帝国主义趁火打劫,鸦片战争后,外力进逼而来,中国人遭受到外强宰割,国势陵夷,民气消沉,实开中国未有之变局。
整个中国沦于殖民地,情势险恶、危在旦夕,由于帝国主义交相钳制下,中华民族历经披荆斩棘,备尝艰辛,在这期间多少心酸血泪融入其间;有多少伟大璀璨的往事,值得去歌咏夸耀,但也有多少痛心屈辱之创痕,更值得警惕与弥补。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的革命志气,留给中华子孙无穷的鼓励,其革命事功,也留给中华儿女甚多的经验与教训。缅怀过去中华先贤踏着革命的血迹,为完成祖国革命前赴后继。每当中国国力衰微,帝国主义就乘机入侵中国,致使国破家亡。不过中国屡被征服,屡能光复失土、民族生命仍历久不衰,延续迄今。此为孔子作《春秋》,“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义所寄,亦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依托。眼见,今日海峡两岸分离分治的情况,不独暗自忧伤?如果两岸中国人能够以诚相待,回归民族国家利益,以期缔造中华民族美好的前景,不管未来变数如何,则将是两岸人民最佳的选择,殆无疑义。鉴往知来,中华儿女对于祖国未来的中兴大业,更值得惕励与奋勉了。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日本国民对华印象的改变、极右势力的猖獗、政治家急于为日本谋求新的出路和中日在亚太地区竞争关系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在历史认识、台湾、安全、领土、经援等问题上不断触犯两国共识和中国利益,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而若考察上述导致日本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诸因素的产生,则不难于其中发现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日本国民在经济领域与中国相比优越感的消失和中国威胁论的盛行,是近年来日本民众厌华情绪不断增长的一个深层原因。对日关系上,我们都不能放弃原则立场,但在任何时候,由都不应该放弃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
首先,一定要排除来自日本的干扰,尽力把日本变成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其次,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第三,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受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格局的限制,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中日关系获得根本改善的可能性很小。第四,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我方应该致力于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日本,建立平等互利的中日关系。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的困难局面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国际关系和国 内经济社 会生活深刻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性。中日关系 健康稳 定发展,有利于我 国顺利完成经济过渡期和社会转型期,也有利于为我 国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周 边环境。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我方依然需要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 够的耐心,尽量把日本变成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
通过这两个实例,我们深深得知要想国家强大富裕,第一条件就是密切注意国际的形势与政策和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的舞台站稳,理解形势与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她必须要自我发展,要懂得了历史的由来,还要不断创新。正所谓“知自知彼,百战百胜”。邓小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是势在必行是的。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肩上的任务就更加重了,我们必须做好带头的好示范。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目前的形势来找准发展的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方向和发展地位;进而全面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由此,学习还是第一任务。在校期间,无比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只有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才可以把其他事情做好,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形势与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把我国推向民族之林不倒之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有的素质“诚、勤、信和行”,我们可以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们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胆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对祖国有奉献的成功人士!另外,现代的信息传递十分迅速,我们已踏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多点关注世界。
综上所述,我认为《形势与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形势与政策课正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解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报告
形式与政策
院系:自动化院电气信息工程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薛飞飞B09060937 B090609
对南海主权的认识,南海局势浅析
最近南海又起**,越南不仅长期占用我南海多座岛屿,而且,近来挑衅我国,联合他国进行军演,并制造反华示威和抵制中国货。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亚、东南亚小国也蠢蠢欲动,寻衅滋事。
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伫立于世界五千年,用智慧书写的光辉在世界熠熠生辉,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自己作为大国应该有的气度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面对过多少侵略,从古代六朝时期的“五胡”乱华、唐宋时期华北西北边疆割据、明朝荷兰入侵台湾等,到近代小日本全面侵华、苏联企图占我东北边界,我们都给予坚决还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而今,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南亚小国侵占我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还不说,越南、菲律宾竟然在南海军演,公然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无可非议,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古代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发现足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名义改变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一法律地位。
由于考虑到国内政治、经济以及世界和平等诸多因素,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然而,我们可以容忍个人的利弊得失,却决不可容忍国家的受辱,国家不全,又何谈个人存在的意义?
从刚过去不久的中日钓鱼岛事件的交锋到如今的南海局势,我们看到外交部发言人一次又一次的“严正声明”、“严正立场”、“坚决反对”等惯用词,我相信大部分中华儿女会和我一样义愤填膺,我们不喜欢和别人打口水仗。即使中国是想在世界的舆论界赢得主动权,可是在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应该有任何犹豫的余地的。我们的“动口不动手”只会让侵略国们占尽先机,在我们“声明”之时,我们总会看到的,就是某某国派出了军队、武器前往自己的领土之类的新闻。看到国家被外族入侵,自己却束手无策,一股耻辱之心涌上心头,欲哭无泪。
也许,我们不敢对日本强硬,是因为有美日同盟的强大力量威胁着,没有必胜把握;也许,我们不敢用武力收回台湾,是因为美国大手隔开两岸,横在中间,但是,我们不给予相应的回击,要等到自己“强大”后再企图收回,还收的回来么?再看看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俄罗斯一向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可是对于日本北部“南方四岛”的问题,态度坚决,国家总统也多次探访争议岛屿,致使日本对北方四岛不敢有大动作。难道我们的综合实力比俄罗斯差很多么,连个小日本都拿不下?
中国千真万确是被“软鬼”附身了。而这个“软鬼”,就是“合作万能论”。理论根源,是孔孟之道的“以和为贵”等仁义治天下的思想。政府对内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各方面建设的一个标杆,和平发展、合作也成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型国策。各国的事情自己办,世界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重要大家秉承诚实合作的愿望,就能友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不能解决,那就交给下一代吧,也许下一代会更有智慧,也许到时候制约我国的那些北约、美国之类的力量统统不行了,那我们就有机会解决遗留问题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
流,我们不要违背潮流。难道一味忍让,就能“和平发展”了么?不是我们不要和平发展,而是侵略者早已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难道我们仍要“和平发展”,任人宰割么?就像叶海林说的,我们决不可无限透支互利共赢政策。
请不要忘了,我们虽然坚定不移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我们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不复在,何谈“政策”?
我们虽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比不上很多国家,但是我们却不能小看综合实力。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外交上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抛开物质层面的东西不说,我们有十三亿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不要总是说国人的愚钝麻木,如今回想起汶川地震那些平凡但悲壮的场面,我仍然会热泪盈眶,被国家强大的凝聚力深深感动和震撼着。我想我们心里都装着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怕上战场,只怕忍着眼泪看着千疮百孔的国家,却无可奈何。
哲学中有一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极则生变。我觉得现在在挑战国人耐性的不只是外国侵略者,还有国家的“外交部”。说实话,很怀念毛泽东、邓小平时代,我们的就是我们的,谁也抢不走。有一句话说:人穷志不穷,人有“志”,国家也是要有“志”的,“志”好比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没有了尊严,国家再强大,又有谁会高看你呢?国家不管贫富,都应该有自己的意志,决不可表现出一点软弱的迹象,否则可能会落到“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地步。
当然,我的立场并不是对对这些国家采取强硬的军事政策。外交上,军事政策都是作为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进行反击。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需要和平的环境来进行建设。我只是希望国家可以跟进局势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而不是主要以“严正声明”做反击,国家利益不是通过这些“声明”就能保证的,而且这样的词汇总是给人一种示弱的感觉。我很高兴看到外交部在持续了几天的“严正声明”之后终于在南海进行了军演,给了南亚、东南亚各国实质性的反击。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不是这些小国可以比拟的,我相信在长期的斗争中,只要我们在军事上保持一贯的强硬,用军队说话,再辅之于相应的外交手段,积极出击,便能在南海问题上取得胜利,也可以给觊觎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台湾问题上干涉的美国以及在边境问题上和我国较劲的印度等国警示。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南海争端最主要的根源是石油问题,南海油气等资源丰富,但是每年都有超过5000万吨的石油被他国采走,这对于现今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境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在南沙群岛开采出一滴油,希望我国早日在南海上部署采油设施,加大对南海的开发,以防“肥水”再流到外人田。
虽然作为一个学生,现在的我只能在这个问题上舞文弄墨,发表一点个人浅显的观点;我不是国家领导人,不能从战略上考虑到整体的局势和策略;我也不是个军事专家,无法在军事问题上考虑周全,更不能提出自己有用的建议。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始终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仍然牢记入党誓词,而其中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也可以表现我对国家、民族和党的赤诚之心。王昌龄的《出塞》中有一句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许我不能像“龙城飞将”一样在战场上挥洒自己的热血,但是,我必将以其他方式不余余力的为我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浅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帐。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报告
形势与政策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本学期,我们院应学校的要求,开展了一门名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其中探讨了一些诸如国际形势,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的话题,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也是最能引发国人深思的的就算民生问题了。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
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民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就业问题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显得越来越严峻了。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以每年近百万的速度增长。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而他们能否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身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各大高校未来的发展情况。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毕业生本省的能力和素质是一方面,但社会上也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起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但就目前的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我认为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上的支持,其次用人单位要按需选人,不可过分要求工作经验,要为他们提供培养经验的机会和时间,还有高校毕业生应该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同时也应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个人素质和强化专业知识。我觉得只有这样高校毕业生才可以不枉费自己这十五六年的寒窗苦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两会之前,截止2月27日16时,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推出的2012年两会调查网友关注度排行榜中,“三农问题”以75787票居于第6位。调查显示,90%的网友认为,对于流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最亟待解决。90%的人认为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升学、考试对随迁子女不设门槛。看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应该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国家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个群体的利益,林一方面是城市市民,应该从心理和行为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而不是以一种歧视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者应方面展示我们这座城市深后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我们文明的一面。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而想到分配我就想到了保障房的分配问题。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保障房成为调节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砝码。中央2011年确立的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也是房地产调控中备受关注的一环。但是,最近各地曝出的一些保障房分配上的问题,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如何让这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而不让极个别的分配问题影响整个工程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团购,被出租……近来,关于保障房分配不公的消息不断传出,不仅让保障房陷入“尴尬”,甚至让民众产生了“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的质疑。一方面是一些不符合申请要求的家庭挤入了保障房的行列,如一些带有科长,副科,科员等头衔的人登机了保障房,另一方面是一些闲臵的保障房却被用来转租和转售。保障房分配乱象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当前政策性保障住房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管理严重滞后。而再执行此项政策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三难:公开透明监督难,是实现保障房公平分配面临的一道难关。第二道难关是管理难。很多地方把保障房人群的审核交给了基层,比如说街道办,但是街道办对所辖居民的收入和住房条件审核其实是很难的。还有一些是交给了物业,但作为企业,不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也没有强制性。最后是退出难。保障房住户的收入也是会变化的,有
一些住户在收入增长,买了汽车甚至是房子后并不能被及时发现,单靠自觉上报并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法律形式,建立建全退出机制。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药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人民网的两会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以最高票数连续第三年居榜首。其中,养老保险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已有1334万人参加城居保,641万人领到了养老金;3.58亿人参加新农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全民养老有了一张“保障网”。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种差距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尤为明显。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则按照企业和职工按比例缴纳的费用统筹支付,造成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看来这项双轨制度得适当做出调整,来适应我国的社会现状了。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 6
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还记得刚刚过去不久的温总理在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7.5%,对此温总还做了一段特殊说明,大概提了两个理由:十二五目标增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怎么理解这两个理由呢?先看十二五目标增速,十一五期间目标为7.5%,每年工作报告目标8%。十二五目标增速将为7%,每年工作报告目标随之调整为7.5%,这是一个说的过去的解释。增速目标出炉,年初以来很多证据终于可以串起来,很多奇怪之处也有了可以从逻辑上讲通的解释。向前看,短期及中期目标增速变化会来带几个结果:1,地产调控放松的进度或许会慢于预期;2,基建投资启动的时点或许会晚于预期;3,经济增速下行这个过程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至于会不会出手过晚导致小型萧条,现在还真不好说。看来在稳中求进还是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
民生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问题,涉及面广,仅凭我一两句也说不清楚的,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以人为本是一个永远不可变更个信条,而我们在民生方面需要作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报告
形势与政策报告——互联网的今天与未来
如今互联网是个经久未衰的话题,有关它的一切都被评论着。众所皆知,互联网已经成功走过了实验科研阶段和社会化应用启动阶段,现正处于社会化应用发展阶段。
对于互联网的定义是多样的:有人说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有人说网络就是传媒,网页就是出版物;也有人说互联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中、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互联网的意义、价值和本质提出新的理解。其实从这一方面也看出了互联网的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了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首先从在中国的发展规模上讲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呈现下滑势趋势,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仅仅从规模上讲就可看出当今社会进入了网络的社会。
计算机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从网上游戏到网络课堂,从网上购物到网上炒股,都可以在计算机前完成。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频会议改变了面对面开会的传统习惯,及时方便。网络课堂进行高考辅导、答疑和试卷分析,中小学师生免费学习浏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从网络影响深度来看,网络对人们的语言、价值观、行为方式、文化等深层次影响也在不断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修世界经济的格局以及产业的组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履行和技术深化上。它使得人们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有用的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从生产者角度来说,网络的应用养活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缩短了生产的决策者和生产人员之间的距离,并使企业管理模式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网络的应用,更有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使,通过网络,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有利于政府按照公民的要求为公民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从而有助于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网络降低了政府运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及时,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
互联网的精华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可以说,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
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蚂蚁般地辛勤工作,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反映了人类
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她)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而且,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是受欢迎的。你不会由于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挤在外。在当今的世界里,唯
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
会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
总的说来,可总结为以下十点:
一、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各种信息最为高效的传播途径。
二、从硅谷的崛起到.com,再到Web 2.0,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
三、网络中立性是互联网最令人敬佩的原则之一。
四、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互联网将各种机构和团体有效地组织起来。
六、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与交流方式。
七、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并永远地承载着它们。
八、互联网成就了网络游戏,并让全球的玩家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交流。
九、无论是搞笑视频,还是幽默段子,互联网上的喜剧素材几乎源源不断。
十、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视频存在的目的和分发手段。
总而言之,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
不过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刀,也是社会需求决定了事物的是否存在,任何事物不可能百分百好,也不会百分百差,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对社会有一些冲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网络也不例外。它必存在其消极影响。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色情与暴力、网瘾、数据丢失、网络爆红、阴谋论、过于公开、过于商业化。人心的险恶使电脑从万能转变到双刃剑,网络也随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主要表现在某些由电脑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情感冲突和安全焦虑等方面。例如有的人因为沉迷网络而迷失了自己,整日沉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已然完全无法辨别哪里才是自己活着的世界。但也有人因为网络而成就了自己,因为网络了干成了一番事业。说到底网络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用的心会不会用而已。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利用网络干坏事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网络散发它病毒,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我们要严格地禁止,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人类。
互联网的未来是光明的,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上网将象看电视一样成为普通人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工具,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众人有众人的说法,据资料的查阅:1人工智能可能会是计算机历史中的一个终极目标。由于电脑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人类,我们希望新的疆界将被打破,使我们能够解决一些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2虚拟世界它不仅涉及数字生活,也使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一方面,我们已经在迅速发展第二生命及其他虚拟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已开始通过技术用数字信息诠释地球。3移动网络是未来另一个发展前景巨大的网络应用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站在线视频/网络电视更高的画面质量,更强大的流媒体,个性化,共享以及更多优点。4服务模式提供的业务也不断丰富。然而要实现中国互联网服务的繁荣,不仅需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丰富的业务,还需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
任何可以想到的事也许有一天都可以变成现实,互联网的潜力还犹如大海,是正无穷的。
面对新一轮的挑战,我们中国又该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呢?
第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乘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利用税收政策、采购政策、资本市场的政策来推动信息网络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上的差距。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个高度来认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信息网络化建设重要且关键的战略。要知道信息网络化不单单只是建立几个信息企业或者是生产几千万台电脑,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网络化使我们面临现实信息差距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那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悬殊。所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快速而高效,建设宽带高速传输网络要继续,高速互联网也要全力发展;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提高通信普遍服务水平,以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速度来带动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信息网络化的水平。
第三,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体是指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在众多领域尽快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推进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第四,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广泛实际的应用,具体是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统筹规划,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方式、经营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素质,全力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第五,加大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产信息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采取股权多元化、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债转股等措施,使国有信息产品生产和运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做足准备信息网络化带来的相关挑战。
第六,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化关系到我们民族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与发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十分必要。某种程度上,信息网络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不仅关系着个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此外,要不断拓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的信息网络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进行的。
所以,我国应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强国的发展模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发展自己,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迎接并战胜挑战。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报告
这个学期,校党委书记姜利军为我们讲述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形式与政策》课。在课上,姜利军书记围绕“学习贯彻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人民
幸福的美好安徽”的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十一五”规划以来安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分析了推动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十一五规划以后,安徽省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奋力促进崛起;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要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繁荣农村经
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进一
步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着力推进东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实施
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建设创新型安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安徽。围绕着这些目标,安徽省在十一五规划期
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立足于这些成绩,我省又有了在未来五年里建设“加快崛起的经济强
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的三个“强省”目标。现在安徽省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就像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一样,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力崛起,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
安徽省在发展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社会各界人士也应把握住机遇,全心全意搞建设,为加速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在安徽的经济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会增大,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奋发图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多做贡献,这也是对当
代大学生的应有的责任感。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政
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
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让
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