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书周知:《认得几个字》
好书周知:《认得几个字》
内容简介:爱中文如痴的台湾小说家张大春,近几年老是被问:“为什麼不写小说?却写诗。”熟知他的朋友都知道,因为他在重新认识一个个看似简单、却富含故事的中文字;而且他不是一个人重新认字,他跟著一双刚上小学没多久的儿女,从唐诗、老故事以及生活对话中重新学习这些字。在他眼中这些我们从小学开始一课一课地学会写与辨认的中文字,都有来源和故事,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历史的故事,甚至家族自己的故事,透过儿女,成人不再是认字的权威而是快乐的识字者、读故事人。
虽然只是几个字 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
我们的世界 都在里面
创作履历中难得一见的散文小品
台湾文坛最多机锋的父子(女)对话录
作者简介: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聆听父亲》简体版于2008年3月出版,成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8年十大图书”之首,并入
选“2008年十大好书”、“30年30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读物”。
社会评价:《认得几个字》是张大春首次在台湾、香港、新马与北美同步刊载的专栏,也是近期最受家长老师回应最多的的专栏,一篇篇认字专栏里有著关於张大春自己与孩子们「认字」体验的故事,可视为作家近年主持电台工作、酝酿小说题材与实验形式,与一头钻进古典诗创作领域之外,日积有功的另一文体成绩。我们看见辛辣、幽默与批判在作家下一代隐隐成为潜力无穷的传家宝刀,作家自己的笔调则是更见凝鍊温暖;没有说教,只有灵活嵌入深厚文化轨迹的一家老顽童小顽童们的日常生活。
个人评价:即使是最熟悉的字,在张大春眼里也有玄机,即使是最平常不过的字,拿出来考考也会难倒一大片。《认得几个字》到底是认得什么字呢,是一笔一画地怎么写,还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背后的趣事。走近它,实在是件有趣不过的事了。
第二篇:好书周知:《朗读者》
好书周知:《朗读者》
内容简介:伟大的爱情是用来唏嘘的。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不久后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汉娜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汉娜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汉娜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伯格说:因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
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作者简介:本哈德·施林克,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1944年6月6日出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比勒非尔德附近。他从小在海德堡长大。施林克在海德堡和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法律学。同时他也在Darmstadt, Bielefeld和海德堡的大学做科学助手。1975年他在海德堡攻得博士学位,1981年获得在大学教学的资格。作为法律学教授他任教过两所高校。从1991年到92年在法兰克福的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y。1992年起他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公共法律和法律哲学的教研工作。施林克从1987年开始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宪法法院的宪法法官。作为作家,施林克在推理小说方面颇有成就。在1989年他的作品《快刀斩乱麻》获得了德语推理小说大奖“葛劳斯奖”。
第三篇:《认得几个字》读后感
读《认得几个字》有感
暑假里阅读了这本书,不能不与许慎的《说文解字》联系起来。我没读过《说文》,对汉字的演绎变化也仅是通过《古代汉语》的学习有一个大略的了解,而且说实话,那书上说的内容早还给书本了。所以,在这里我不想说也说不好张氏的“说文解字”对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延续的意义。
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书的最大亮点,恰恰不是张氏的“说文解字”,而在于亲子。书中所写的内容前后的时间跨度有好几年,应当是张大春给某专栏写的稿子的结集出版。全书收有80多篇,每篇都从生活中常见的字某个“字”展开说去。而且是对一双孩子说。
单说字,相信很多人要觉得闷,更不要说对小孩子说了。张大春自己也未尝不知,现在孩子们都看动漫打电玩,谁耐烦去认几个字呀,当我们的指尖在键盘上舞动得越快,汉字的生命力就消失得越快,是不是有一天,我们得去博物馆瞻仰我们那些个个都有故事有来历的文字?于是,张的忧思,也成了许许多多文化人的忧思。于是,他想方设法要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给孩子,要让孩子感知汉字的体温。也许还有一些一厢情愿地想,这些好东西孩子长大用得着对他有用。这样一来,两代人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即便是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只要你给他足够的空间,你就可以培养他和你起冲突的能力。
说实话,我相当喜欢看这种两代人“冲突”。因为但凡孩子大一点,父子、父女之间冲突可能就是真的冲突了,而不是一个奔五的父亲与一双学龄前后的儿女那种表面上激烈实则过后即忘的冲突。那是一种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经历。随着做父亲的在冲突中变得沉默,一个新的时代就来临了,孩子的时代。
看张大春和一对儿女之间的冲突,说不出的温馨。尤其是他的女儿张宜,才幼儿园,伶牙俐齿,那种理解力、领悟力,思辨力,令人吃惊。她无数次批评父亲,甚至对父亲说:“我不喜欢跟大家一起高兴,我也不喜欢跟你姓,因为你的姓很丑。”
不能不说,张大春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父亲,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试图传承文化的薪火,延续文字的生命力,用心良苦,也稍见成效。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耐心的父亲,有耐心陪孩子长大,有耐心把孩子可能一时半会儿懂不了的东西一点一点告诉他们。他主动交流的心态与姿态,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的勇气,值得尊重。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他仅仅希望孩子长大后快乐、健康,而不是“有出息”。
第四篇:读书笔记(《认得几个字》)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
於潜分局 管文敏
张大春算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台湾小说家,这次读的却不是他的小说,《认得几个字》,是他的专栏合集,已过中年的作者与他的一双小儿女一起重新认字,从唐诗、老故事以及生活对话中重新学习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字”,不是那些《康熙字典》都难以翻出的字,而是很平易的“卒”、“乖”、“幸福”、“秘密”等等。如封面所题:“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
这本书是好友所赠,彼时因着兴趣和专业,对认字有着十足的兴味,最是佩服导师在黑板上从甲骨文画起文字的起源,也自认认得几个字,所以翻开时更多的是消遣和漫不经心。即使看到作者写在前言里的几句话,“你认得字吗?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也认为是故作姿态,而读下去,读进去,才觉出自己的浅薄,在无数的时间里,我们其实是在误读、误写、误以为是,而究其原因,如书中所说“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生命在成长以及老去的同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某一种阶段或某些个阶段,一如豆娘伸长了翅膀、蝉褪了壳儿那样,认字这个活动应该已经轮到儿孙辈的人去从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开始萎缩,我们的语言趋于乏味,我们被口头禅包围攻占乃至于侵蚀、吞噬。”
重新去认字,是因为儿时的我们多止步于字词最平常的意项,而并不懂得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幸福”,什么是“幸福”可以算是一个终极的问题,而通过追究一下这个词的来源,却让我们豁然开朗。如书中所写,“幸福”二字连用,是宋代以后的事,而且初时并不是对愉悦、舒适、如意的生活或境遇的描述。最早的时候,应该是把“幸”字当“祈望”、“盼望”的动词,如此一来,应该会给那些终日自觉不幸福或是不够幸福的人一种比较踏实的感觉。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是一个渴望的过程——而且往往不会实现。如“厌”,《诗经》里多表示“苗草盛美”之类的意思,那个时代“厌”多为正面的意义,作为“饱足”之义的“厌”,见于《老子》;作为“满足”之义的“厌”,见于《左传·僖公》;作为“合乎心意”之义的“厌”,见于《国语·周语》。整个儿看起来,“厌”字跟一个人吃饱喝足了之后,感到惬心满意、神情和
悦这么一个状态有关。而这正因为这个状态是不容许失其节制、甚至不应该贪欲其长久维持的,于是,“厌”的负面意义便如影随形地浮现了。正所谓过犹不及,作者的小女儿在父亲的引导下,同样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直都在干什么一直都在干什么,有点讨厌。这就是‘讨厌’的意思,你不懂吗?”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张大春并不是灌输,而是引导,沟通的是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与认字当下的现实情感,在丰饶的历史背景中,培养一种对文字的纤细感觉,更重要的一种深植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留名》一文中,对“埋名”的理解,“埋名”未必即是像我们所想的刻意放空身段,以期免遭木秀于林的摧折,有时心怀坎壈,却能“埋头在俗见的功利之外,为值得流传的文字做些有益于后世的服务”。在与孩子下象棋的过程中,他会告诉儿子“卒”就是“兵”,同时,“卒”还表示末尾、终了、乃至结局与死亡,并细述“这个字背后一点一点透过文化累积而形成的价值观”。
读这本书,很容易沉浸进去,一位父亲与一双儿女充满意趣地互动,打动我们的是父亲的睿智、博学与耐心,孩子的童真与追索。对我来说,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教会我们重新认识文字,认真去对待每一个看上去平易的字,而重新认识的方法则是从历史中追寻,在现实中寻找,一切都有迹可循。哈兹里特曾经说过:“文字是唯一能永久存在的东西”,我们要认识的,不仅是字面,而是这种永恒背后的变与不变,那是一整个世界。
第五篇:大班识字活动《我认得字可真多》
活动名称:大班识字活动《我认得字可真多》 教
者:佳木斯市郊区大来小学
马艳辉 活动目的:
1、复习所学习过的生字、词、以及儿歌并运用字组词、造句,同时找出相反字。
2、通过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儿歌、故事的综合能力。活动准备:
字卡若干、小奖杯两个、字卡袋与幼儿同数、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导言:小朋友们,看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班级,我们该说些什么呢?(老师好)
今天,我们就把所学的字向这些老师展示一下好吗?(好)老师为你们加油(加油、加油)幼儿齐念字卡并为个别字组词、造句。
2、教师导言:现在,我想分组来念一念,看一看哪对能胜利。幼儿齐读比赛歌。
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别进行比赛。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是:男孩队胜利。
二、复习儿歌。
教师导言:下一个比赛题目是《背诵儿歌》 小朋友们准备,比赛开始。
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是:男孩、女孩都胜利。
三、游戏:找相反。
1、教师导言:比赛到此结束,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相反》一会老师说出一个字,请你以最快的速度,边说边举起与之相反的字卡,听明白了吗?请各组小组长来领取自己的字卡袋。
2、教师导言:有个小孩真顽皮,我说多,他说……游戏反复进行,训练幼儿找相反字的能力。
四、游戏词语接龙。
1、教师导言:谁能想一想,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怎么玩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遍吧。
师幼一起游戏。
2、个别幼儿分组游戏。
五、读儿歌、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本儿歌书,我想请小朋友来念一念,谁愿意来。
小朋友,你想念哪一页?幼儿自选念儿歌,并领读。
2、今天我评出了两名识字小冠军,他们是卢怀若和郭永旭,来我们鼓掌欢迎小冠军为我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幼儿讲故事,教师指导。
3、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当识字小冠军呀?那我们就一起加油,争取每人都当识字小冠军,好不好(好)孩子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了,跟其他的老师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