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这次课外读书我看的是《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本书是由顾亚奇、常仕本、章晓宇三个人所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一本书籍。
1978——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风风雨雨,30载沧桑巨变,都在我们身边留下了无数的印记。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30年,漫长却又短暂,但这短短一瞬却会在历史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仿佛上百年的苦难、期待、希望、奋斗就为了那一刻的飞扬。
当代中国人最熟悉的词汇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波澜壮阔,势不可挡。回顾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前,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振聋发聩地疾呼:“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此后30年间,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重重阻力、战胜各种困难,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向前。《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对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光辉岁月的系统回顾和总结,全景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全书以时间的顺序,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粉碎“四人帮”到邓小平复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意味着改革开放时代的来临;从农村包产到户,经济特区的成立,再到国企改革,从而拉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序幕。从香港回归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北京2008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到“神舟七号”升空,都体现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中华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为中国百姓创造了实实
在在的幸福生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成就斐然,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圆了我们祖先几千年伟大的梦想,奥运会成功举办,百年圆梦,这一系列的成功,证明了我们今天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的特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抚今追昔,见证了30年改革开放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由衷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进步,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改革开放的神奇伟力。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篇:毛邓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文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完整体现,毛泽东思想中时时处处闪耀的毛泽东同志的智慧和能力。以前从未曾接触过毛泽东文选,只有在中学教学中学习过几篇毛泽东的诗,当初可能由于阅历的原因,并不能完全理解毛选的深义。在经过本学期学习毛邓这门课之后,拿起毛选,顿时觉得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点了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以下几点是我阅读毛选时候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现在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学习.毛泽东对教育的重视可以从毛选的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十大救国纲领中就有一条“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选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实际运用到教育中,都是相当精辟的。
一、了解现状,了解历史。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选中反复强调我们要注重对现状的理解和研究,突显出了事实的重要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要客观地看待问题,勇于探索和刨根问底,问题的解决也要从事实出发,不要盲目臆断,要经过仔细调查才能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选中提到作为革命者,我们要学会“换衣服”,即应对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准备,要舍得摒弃一些不适宜的东西,而积极吸收先进思想与方式。这也是在进行充分调查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学生也要秉承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思想,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二、团结群众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最大的法宝就是这四个字:团结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共产党难以打败国民党,更难以建立新中国。每个执政党都知道,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国家的基础不可能稳定。
最早在共产党一无所有的时候,首先取得了农民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只要团结农民,一定可以取得广泛的合作基础。所以,就像沃尔玛,希望集团一样,把客户定位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上,解决他们的需求。共产党的定位很准。
毛主席一生最喜欢采用的策略就是,人民战争。无论对国民党还是日本人,首先让出国土,让你占领国土,然后慢慢的小块分割你,包围你,让你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灭亡。他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帝国主义不过是纸老虎,只有人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心上,民可载舟,也可覆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凉亭大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篇:毛邓读书笔记
引领历史,继往开来
——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在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学习之后,自己对邓小平同志越来越尊敬,于是在闲暇时候,读了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备受鼓舞和启发。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面临着“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恶果:经济上,百业俱废,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政治上,冤案遍地,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思想文化上,是非颠倒,问题成山,极“左”思潮大泛滥。
(分段)随着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必须对“四人帮”赖以活动的条件——“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这就牵涉到亲自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的错误。对于我们党所犯的错误,包括毛泽东所犯的错误在内,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勇气进行自我批评,是能否进行拨乱反正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历史已经把全面清理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问题摆在了党的面前,等待党作出回答。
(分段)然而,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却继续坚持 “左”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并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追查所谓政治谣言,制造新的冤假错案。华国锋的这些错误成为拨乱反正的最大障碍和阻力.(分段)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如果不能处理好左倾问题,我们将无法走向富强,这个时候,是邓小平站了出来,是他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将中国人民叫醒。
(分段)邓小平在正式恢复工作以前,在1977年4月写给中央的一封信中,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指出必须准确地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月,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是错误的。他在十届三中全会的发言中强调,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还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分段)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商定后两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于北京举行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次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分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邓小平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跟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第二,邓小平论述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并且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第三,邓小平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处理过去的遗留问题,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向前看。
第四、邓小平提出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强调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一些。
(分段)从报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当时中国的问题很是了解。可以对问题提出很有针对性的见解,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并且,他敢于正视毛泽东犯下的错误,这与华国锋仍然坚持左倾,不肯改正形成鲜明的对比,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原则是“有错必纠”。凡是过去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有的问题不能够一下子解决,要放到会后去继续解决。但是要尽快实事求是地解决,干脆利落地解决,不要拖泥带水。对过去遗留的问题,应当解决好。不解决不好,犯错误的同志不做自我批评不好,对他们不作适当的处理不好。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解决得十分完满。要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这些都足以看出他解决问题方法的独到。
(分段)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它不仅在当时对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和今后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运用和发展马列主
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分段)在读完这篇报告之后,我对邓小平同志的了解更进了一层。他在我们国历史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第四篇:毛邓三读书笔记
“毛邓三”重要思想学习感悟
经济学院08经济学
胡佳斌I0081411
5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作为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
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首先我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仅是对党员的要求,而应该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是对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建设、一个单位部门的发展以及个人的修养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普遍意义的。无论是一个全局、还是一个局部,更甚至个人,如果认真地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不断地取得发展,与时俱进,就不会被社会进步的潮流所抛弃。
其次,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应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做,在生活中、工作中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思想,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自觉地把“三个代表”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整个生活工作中去。切忌空泛的、不联系实际的学习。以下是本人对“三个代表”长时
间的学习、积累,从陌生到熟悉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于个人而言,“三个代表”的学习更有助于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树立起正确的方式方法。如果一个人不希望被社会淘汰,他当然要顺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否则他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就会下岗,失业。所以一个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一个网民,学习“三个代表”思想也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网络里形成正确的态度,上网并不是为了玩。网络经济是个新鲜事物,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参与到这一新鲜事物中来,而感到荣幸。这样,我们就能自觉抵制那些“只有怨妇痴男才上网”的论调。在今天我们是网络的先行者,在明天我们坚信所有的社会精英都会在网络上。
以上这些,是我对“三个代表”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体会还很粗浅,只是对“三个代表”思想有了个最表面的理解,希望与大家做交流,以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深刻领会做准备。
第五篇:毛邓三读书笔记
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总结
一、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后治而先学”。我琢磨大概是说欲做事要先学习。“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伟大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的真知真理,永远是我们学习已知的本源、启迪未知的钥匙。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能开阔人的眼界、拓宽人的思路、提高人的认识与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毛主席说:“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经常出现,有时候,同一件事情,由张三去做四处碰壁,换李四去做得心应手;有时候,张三在这个部门做事得心应手,换到另一个部门却四处碰壁;有些人什么事都做不了,有些人却善于解决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心中有数”与否。“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因此,所谓的“心中有数”,大概就是说,我们要多学习“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更多地掌握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学习中积极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才有可能做到处世不惊、遇事不乱、临危不惧,甚至于“长袖善舞”。
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学习,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学习,并努力做到:
一是学以立德,即通过学习,科学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事业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二是学以增智,即努力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不
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以明辨,即认真领悟上级的方针、决策和要求,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明辨是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与上级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若能如此,则有力矣。
二、业精于勤,荒于嬉
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即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去,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检验自身的知识的作用,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认识。
《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通过学习《矛盾论》,我们都知道,“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生活中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效应”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十字路口形成之初,没有红绿灯限制,车辆行人来来往往,习惯成自然,大家都没有感到不适;随着车辆行人流量的增长,管理机构设立了红绿灯,设立红绿灯限制后,开始时遇到红灯的一方因为需要等待,可能会感觉通行效率受限,这就是片面性认识,而事实上,十字路口的整体通行效率较之前是提高了,但不是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的;当出现有人或车辆因闯红灯酿成事故或者红绿灯出故障车辆行人互不相让,造成堵塞,寸步难行时,我们才会真正体验有规则和人人事事严格遵守规则的好处。
三、行成于思,毁于随
要做好某件事或要开展好某项工作,首先应该对其要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计划性,拟定一定的方法、步骤,制定一定的目标,做到“三思而后行”,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然而如今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发展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故古人曰,“行成于思,毁于随”。做事不但要“前思”,想想该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思索、观测、比较、校正,想想正在做的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后想”,想想做过的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还有什么差距,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里边所说的“后想”就是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我们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
为此,我们要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感性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它们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了新的提高,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分析、预防、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里再经过实践的再认识和检验。
一个人,不论生在何时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善于总结,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