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

时间:2019-05-13 05: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

第一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

2010 年 4 月刊

商品与质量

理论研究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

□王丹青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

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浪潮。我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身

就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是自觉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本文就从“服务型政府”的涵义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说明我国在构建服务型 政府进程中所遇到的重重阻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公民本位 阻力 对策世纪 8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全球化日益深入,制机制的变革与完善,更是观念作风的深刻转变。

世情纷繁复杂,人民的民主诉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几乎都面 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挑战。纵观这种新的行政大环境,一种以公共服务为核心价值的服务型政府模式无疑是增强政府竞 争力、凝聚力和公信力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国家机器在全球的风 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各种困境并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后盾。构建服 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公共行政改革的共 同目标。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构一个以公 民、社会为本位的真正服务于人民的服务型政府更是自然而然的 选择。

一、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1、“服务型政府”理念在我国的提出。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首先提出并在某些地 方实行,而后被中央采纳的一个概念。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 初,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讨论。2004 年 2 月 21 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 府”。在 2005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温总理又 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 家意志。而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将建设服务型政 府设定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服务 型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早已为中央所确认,向服务型政 府的转变亦已开始。

2、何谓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统治型、管理型或权力型政府而 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 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 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1],其核心在于实现政府与公民 之间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即由以政府为本位、政府意志在公共管理 中居于主导地位向以公民为本位、公民意志在公共管理中居于主 导地位转变。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即政府 在公共管理中,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公民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而要 保证公民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就必须保证公民意志在 公共管理中的决定性地位,即“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公民的 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在决定着公共管理的航向”[2]。正像有些 学者指出的,“创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广大人民来决定要不要 政府服务?要政府服务多少?人民需要什么,政府就应该提供什 么,而不是政府可以提供什么,人民就得接受什么。政府提供的服 务必须是以人民的自愿为基础和前提,不能带有强制性。”[3]

二、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早在 2001 年 11 月,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上海国际工业 博览会WTO论坛上就提出:“上海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全国 率先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服务型政府,为中外各类企业提供良好 的政府服务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随后,广州、南京等地 方政府也开始探索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路。

但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不是一项 一蹴而就、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工程。况且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 建设是深层次的政府转型,“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理念,也是全新的 政府职能配置、机构重组、管理方式方法和行为模式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角色和政府官员的角色。”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又是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公民、政府和社会组织 的关系和利益的重大调整。“[4]因此,这个过程涉及的不仅仅是体

1、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行政观念阻碍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形成。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行政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当然也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改变的,尤其是在我国。在经历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建国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洗礼“,我 国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行政官员和公民的地位发生 了严重的错位。”本来是公民服务者的官员成了实际上的社会主 人,而本来是国家和社会主人的公民却成了地地道道的被支配者。这就是所谓权力的代理者成了权力的奴役者,而权力的所有者成 了被权力所奴役的人的地位倒置。“[5] 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彻底 改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这种地位倒置,要求社会成员能以自主性 的公民权利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 作主“;政府只能作为人民权力的代理人、被授予人,履行好一个服 务者、协调者和推进者的职责。显然,由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官本 位意识和”犬儒主义“观念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这对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所构成的阻碍也是不言而喻 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制约着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断 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政企关系、政社关系仍未完

全理顺,宏观调控体制亟待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过低,信用体系急需建立,法制 体系仍需健全,城乡协调发展困难,地方割据阻碍统一开放的全国 大市场的形成,”审批经济“仍有市场,官商合一并未消除,行政干预 时有发生,暗箱操作尚未根除。这种种缺陷表明我国服务型政府 的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稳定成熟的经济运行基础,而经济基础不完 善,其上层建筑也很难顺利的构建。

3、权力调整和利益调整将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 展。

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长期目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政社分开。” 这是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和市场主体结构的位移,是利益的调整 或某种权力的失落。“[6]公务员作为行政权力的载体和行使者,是 社会中权力和利益的既得者阶层,而改革对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必然会改变现存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任何改革的大动 作都会使这些人丧失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甚至是触动他们的命 根子,产生抵制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公务员又是服务型政府建 设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他们因各种原因而产生 抵制的问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难以深入开展的。

4、政府与公民缺乏有效互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呈现政府热、公 民冷的态势。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我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导向型单向 模式,还没有形成一种互动型双向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 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畅通,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政府的透明程度 仍然有限,还不习惯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向公众开放;另一方面是 因为由此导致的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对政府表现出冷漠或 抵制情绪,再加上自身权利意识、自治意识淡薄,从而使得政府与 公民之间的互动难以有效展开。总之,自”服务型政府“理念提出以 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是在政府机关强调的比较多,报纸、学术界 的讨论也在持续,但在社会底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民民主法 制观念淡薄等原因,致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呈现出这样一种态势,即在政府和学术界搞得”大张旗鼓“,在人民公众中却是”寂静无声“,好像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是政府内部的事,与老百姓无关。这种政

理论研究

商品与质量

2010 年 4 月刊

府热、公民冷的局面显然无法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而缺乏 这种有效互动,强调公民本位和社会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是建设 不成的。

5、非政府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力量薄弱,不利于服务型政府 的构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尤其是服务型政 府建设,要求社会组织能够承接以往由政府包揽的部分职责,提供 更多的公共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已形成”全能型政府“,所有 的公共事务一概由政府包办,社会中介组织并没有被赋予从事大 量公共管理工作的责任与权力,也缺乏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 务的经验和能力,这使得社会的自治能力、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和 提高,社会的自我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 中,当政府的一部分管理职能被剥离出来后,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或 社会中介组织无法自然地承担并有效地运行这些职能。而如果没 有合适、有能力的主体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管理职能,那么以”小 政府、大社会“为特征的服务型政府就不可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适应 21 世纪世情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 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张康之教授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 应当既不同于传统的统治行政模式,也不同于近代的管理行政模 式,而是一个全新的服务行政模式“[7]。面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 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若干对策加以针对性地解决。

1、培养和树立公务员正确的服务行政理念,提高公务员的整 体素质。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所以公务员必须树 立起正确的服务理念。我们虽然一直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由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为人民服务“更多地成了一种伦理倡 导,而没有落实到公务员的具体行动之中。在很多公务员心中,政 府和公务员就是公民的衣食父母,而公民则被视为管制的对象,政 府总是习惯于从自身观点出发来评判公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 种理念显然不是真正的服务理念,而公务员要树立的符合服务型 政府要求的服务观应该是:第一,公务员要树立”民大于天“的观念,服务中要体现民本思想,要根据公民的意愿决定提供什么服务及 怎样提供服务,要认识到自己只是接受公民委托、保护公民利益的 代理人;第二,要将服务看作是政府的天职和其存在的目的,认识 到”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 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 展“[8];第三,要建立服务问责制,政府要对服务的结果承担责任,当政府没有达到其承诺的服务标准或没有使公民满意时,政府就 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总之,只有在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观念,树立 正确服务理念,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服务型政府才能有足够的 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支持其走下去。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政府服务职能。

十六届三中全会曾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政府服 务职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向” 服务型“的转变。在传统体制下,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 项目,有的甚至是乱收费、乱罚款,大大增加了微观主体的市场运 行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 完善,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项 基础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 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并 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此外,还要 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 少、审批效率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

3、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为服务型政府的转 型奠定社会基础。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倡导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这 必然要经历一个政府职能逐渐被剥离的过程,政府要把那些本来 就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还给 市场和社会,而承接这些职能的就是社会中介组织。这类组织是 公民自己建立、真正为公民所有并由公民自己管理的,集中体现了 公民意志和公众愿景,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桥梁。可 以说,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达与完善将是实现公民本位和公民意志

在公共管理中居于决定性地位的一个前提。而我们要构建一个以 公民为本位、公民意志在公共事务中居于主导性地位的服务型政 府,就必须先培育出一个发达的社会中介力量。具体说来:首先,要制定统一、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法,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基本 的法律保障;其次,要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和良好 环境,减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中介事务,鼓励各种社会中 介组织的健康发展,使其”不仅成为政府转型中承接政府剥离出来 的部分职能的一支重要力量,还要成为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重要 主体。“[9]第三,要规范管理,使那些与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联系 的各种中介组织真正从政府中独立出来,自行按照市场规则发展,优胜劣汰。通过这些措施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或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当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并完全 具备承接政府剥离职能的能力的时候,不仅政府职能的范围可以 大大缩小,而且政府的角色定位也就可以从容的向服务者转变了。

4、建立起与公民互动的政府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电子化政府 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政府。

公民利益的实现是服务型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使政府真正了解公民的利益需求,就必须使公民能够参与政 府管理和决策,以随时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政府改变 过去那种关起门来自己决策、自己执行、自己评估的封闭式行政程 序,建立起与公民有效互动的政府服务平台。而电子化政府就是 搭建这一平台的主要手段。电子政务能够改变传统的层级制组织 结构,缩减中间管理层次,建立一体化政府,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 门拥有统一的服务平台。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综合应用,政 府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的、高质量的、”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同 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在服务平台上与政府进行双向交流。此 外,电子政务又要求上网的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无论是政府决 策还是政府审批都不能实行暗箱操作,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接 受人民的监督,而且凡是法律规定需要向公众公布的政务信息都 必须上网,让公众充分行使知情权。这种透明、公开、公正的”阳光 政府“将会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的双向互动,公民的意志在充 分表达的同时,政府的决策、执行、反馈、评估也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和贯彻。

四、结语

进入 21 世纪,我国政府就已经在朝着一个”以公民为本位、公 民意志在公共管理中居于决定性地位的服务型政府“迈进。虽然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也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 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做好长期探索的准备。但 只要我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合适合理合乎社会运行规律的 发展途径,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就必然能够争取到服务型政府 的早日实现。

注释:

[1]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 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

2002 年第 7 期。[2]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

——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6 年 11 月版,第 71 页。

[3] 周庆行、杨兴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扰”《 “,党政论坛》,2004 年 5 月号。

[4]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 “,社会科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5]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

--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 年 11 月版,第 172-173 页。

[6]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三版,第 383 页。

[7] 张康之: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 “,浙江社会科学》,1998 年 第 4 期。

[8] 珍妮特・ V ・登哈特、罗伯特・ B ・登哈特:《新公共服 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 1 版,第 134 页。

[9]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

--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 年 11 月版,第 183 页。

参考文献:

[1]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010 年 4 月刊

商品与质量

理论研究

企业名牌战略

□周小力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名牌战略的构成和选择有着重大意义,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有计划又步骤地循序推进。关键字:名牌;名牌之痛;名牌战略。

竞争靠什么?——经济!经济靠什么?——产品!产品靠什么?——名牌!

对于我国,拥有独立的自主品牌,这是政府的的期望,也是老 百姓的期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要想真正富强起来,就必须要有 属于自己的世界级知名品牌。虽然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但我们相 信终有一天中国的自主品牌会成就自己的辉煌。

一.名牌之痛——中国与世界在名牌发展上的差距

美国商业杂志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 100 个品牌中美国占了 58 个,德国 9 个,法国 7 个;整个其中日本占了 6 个,韩国 2 个,中 国品牌始终难觅芳踪。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国家经济总量,产品 总量,贸易总量均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的总体竞争力却还是十分 靠后。品牌是一个国家的非实体资产,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 分。目前世界的 GDP 统计并不包括品牌这样的非实体资产,如果 将实体资产和非实体资产合起来计算发达国家的 GDP 要大得多,而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无形资产要小得多,国民财富也要少得 多。在国际商品市场中,中国制造等于廉价,低质的观念已经根深 蒂固。在欧盟,有人甚至注册了”非中国制造“来彰显自己的高品质。

二.名牌之路——中国名牌战略的思考

入世以来,我国自主品牌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许多 国民引以为自豪的品牌纷纷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我国的品牌 战略已绕不开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一话题,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和能 力去挑战创造国际名牌,下苦功夫抓好质量和创新探索出一条适 合中国的国际品牌之路。

1.发展自主品牌战略

名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年努力渐次 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名牌的成长过程,既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的 过程,同时也是品牌宣传逐步升温的过程。中央把自主创新当做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增强我们的 经济实力。发展自主品牌在我国并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食品业 的茅台,五粮液,家电业的海尔长虹都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成功典范。奇瑞,华晨,吉利这些中国汽车的另类企业正在走一条发展自主品 牌的正确之路,打响一场中国汽车行业的自卫反击之战,虽说他们 目前还很弱小,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希望所 在。

2.质量支撑战略

名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 的信赖和好评。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货币选 票“,也就不可能获取利润。这在美国企业界已形成了共识。美总 统工业竞争力委员会上席约翰说:”在今日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 量问题无疑等于自杀。“美国企他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达到了无以 复加的地步。凯特皮勒拖拉机公司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当作某种 教义来推崇,据权威的《幸福》杂志介绍,该公司的目标就是”生产 世界最好、效率最高的履带式拖拉机,而且他们不顾~切地去实现 这个目标。“经检测,该公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分公司生产 出来的零部件都一模一样,可以交互使用。

为了保证质量,美国企业普遍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人员要接受

[2]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3]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 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4] 王乐夫,陈瑞连.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C].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5]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与前景 [J].社会科学研究,2004(3).[6] 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北京:北京大学

质量管理的培训,对他们的工资、红利和其他奖励,都着眼于抓质 量方面的成绩,有的企业给经理的奖励中 40%是依质而定。质量 经理要有效行使质量决策权力,充分发挥检验质量、分析问题、代 表顾客、咨询联络和计划协调等作用,对质量总是负直接责任。美 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明确提出企业的高层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 人,他还强调,”质量是在工序中形成的,并不是在检查中形成的。“ 因此,既要注意成品的检验,但更要注重工序过程中的预防,将质 量总是严格控制在产品形成以前。

3.技术创新战略

从历史上看,名牌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在 农业化时代,生产力落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不发达,创造一个 名牌要上百年的时间。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 展,10几年就能创立一个世界名牌。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 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已经 不是以年为计算单位,而是以月、天来计算。钟表王国瑞士的跨国 公司平均每20天就向市场推出一个新的品种。企业要保持名牌,或从一种名牌发展到系列名牌,关键是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拥 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只有率先应用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提高名牌商标的 价值。否则,名牌是保不住的。因此,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 入,才能使名牌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德国西门子公司提高产品开 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每年可获取10亿美元的纯利润。

4.服务配套战略

好花尚需绿叶扶持。名牌产品要想在顾客的心目中永葆青春,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名牌服务与之相配套。海尔目前已发展成为一 个涵盖所有家电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从”用户永远是对的“这一理念进一步形成”真诚到永远的“全方位 承诺,”国际星级服务一条龙"新概念,是海尔品牌与用户之间形成 了一种亲情般关系。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剩下的全由海尔来做。真 诚的服务的到了用户的赞誉,提高了美誉度,形成了海尔的无形财 产和动力源泉。

名牌产品是市场高知名度、高信誉的产品,其市场竞争力显而 易见。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不 仅仅是质量、成本、人才的竞争,而且是品牌、知名度的竞争,创造 名牌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 名牌和保护名牌又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同时,名牌更是 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商标则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因 此,中国品牌要想走向世界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寻找属于自 己的名牌战略。

参考文献:

[1]陈艳.名牌战略及实施(J).商业研究,2000(1)[2]李芳.名牌战略与创新(J).中国名牌,2000(9)

作者简介:周小力(1988--),女,重庆人,四川大学本科生,研究 方向:会计

出版社,2006.[7]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8] 周庆行,杨兴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扰[J].党政论坛,2004(5).[9] 珍妮特・ V ・登哈特,罗伯特・ B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 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王丹青(1986.2-),男,安徽界首人,汉族,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 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

第二篇: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浅谈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中共威宁自治县金钟镇党委书记—陈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日新月异,人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政府职能也要随之而转变。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小康社会的建设,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和创新的又一新亮点。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既要解放思想,也要改革开放。所以我们应摒弃过去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要努力的创新,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成为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然而如何界定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在建设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建设现代型服务政府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深思。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服务型政府

现代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现代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机结合。现代型政府就是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迎合时代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这个国家机构的代名词都应赋予时代的特色,应把先进高端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政府的行政执法中来,达到高效、便捷、利民、创新的效果。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化,我们对现代型政府的诠释也在相应发生着改变,就如同马克思哲学里的社会生产关系要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只有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社会进步了、发展了,人们的意识、生活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我们的政府职能也同样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发挥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职能。总之,现代型政府就是观念要

1与时俱进,方式要与时代同步伐,能解决新问题,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人民各项事业创新,为社会全面发展谋新路子。在新的改革开放的今天,将墨守成规的政府职能转化为开放先进的政府职能,关键取决于思想观念能否适新形势、新环境下的要求,能否有效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市场调节作用。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目标是服务人民。服务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它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即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调节,社会治安管理、公共服务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大的范畴,一是服务于人,二是服务于事,它准确地概括了政府是由谁来掌舵,为谁掌舵、怎样掌好舵的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为人民做实事,方便人民,调节资源,调控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国家机构。

二、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人民在赋予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责任和使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治国之道,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治国最终还是为了人民,一切权利都是围绕人而进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我们更要以一种创新的姿态为人民树立一面好的旗帜, 和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贴心,所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

首先、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

其次、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系统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空闲。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民主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做事风格,做到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让人民信服、得到人民的拥护。得道多做,失道寡做,我们需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所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当前在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倡导建设现代服务型机构,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快捷,提高办事效率、吸引目标顾客。同样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不仅要服务好人民群众,更重要的是为其谋发展,找出路。从而就千方百计吸引投资商、吸引人才、吸引资金,使得现代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服务群众,而且还要服务社会各界。但是现在的政府在现代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令群众不太满意的地方。譬如,机制不够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细致的机制来规范行政工作 人员的言行,部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用到实处,导致行政

人员言行随心所欲,不受拘束;行政人员的素质和意识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一个政府机构的服务工作做得如何关键要看从政人员的素质和意识,如何看待身在其位的价值和意义。有的行政人员心里有的只是飘飘然,缺乏责任心,对待老百姓态度生硬,办事拖拉,摆官架子,说话不清不楚、绕弯子,让老百姓听得一头雾水,在群众心目中形成了不良影响,导致群众基础差,工作无法开展。业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了服务不及时、不全面,办事效率低下。

四、结合实际找对策,让现代服务型政府住进群众心中。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党代政府必须坚持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政府管理机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及人员素质方面下大力气。

(一)健全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

建立一套管理服务制度,细化管理内容,明确责任人,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到领导班子的决策部署都以制度为准则,不徇私枉法、不区别对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公开、透明,有效运行。要强

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强化行政队伍的团队精神和行政素质。每个政府机构里的所有行政人员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这个团队的团结和协作能力,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反之,则不然。然而一个现代服务团队的建设又取决于组成人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加强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行政主体间形成交流协作之势,互相学习借鉴。

(三)转变管理方式,用积分测评,加强群众民主监督意识。

调整管理角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采取积分管理测评的方式。新设便民服务窗口,以“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将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规范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让群来打分,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两个方面来评分,严重被扣分者从严处罚。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内容上深化政务公开,从行为上方便服务对象,创一流队伍、一流形象、一流窗口、一流业绩,全面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争创现代服务型政府。

第三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这非常正确、科学、重要。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和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中心工作,对我市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法治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和方式,服务则既是一种基本的政府职能又是一种管理方式,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涵盖了从施政理念、组织架构、职能调整、制度供给、权力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政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政府才能真正的为公民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精神,结合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我市应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把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观念、制度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法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和惩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为规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制度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二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直接干预,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竞争有序和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行政机关为中心的行政行为模式,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制定并严格遵守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注重实效。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政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普遍建立了一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使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初步有了一个可对照和遵循的规范以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应当是今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一是要统一认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形成机制,使人们在制度的运转中不得不接受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要“赏罚分明”,使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在激励和制约下纳入制度规范的轨道。同样,完善和落实

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也是一个排除各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需要激励人们的自觉性,也必须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所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成为落实各项制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优化杭州市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文明执法程度,重点抓好依法决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新形象。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要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从而树立政府新形象,建立起真正的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分析政府机构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作适当准备。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合理确定编制,依法设定职能,使政府机构的设置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行政管理任务相适应。

四、改进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

制定政府规章,要紧密结合杭州实际,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的原则精心开展立法工作。立法草案要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制度设计上有创新。要全面总结杭州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充分反映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制定政府规章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使立法工作努力做到深入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听证、立法协调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继续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力求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能。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区、县(市)和市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政府规章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应当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和《杭州市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规则》,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大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力度,开展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本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备案审查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决策责任追究六项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加强决策执行督查,形成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反馈纠错机制。同时,要把决策制度的建立、决策的执行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之中,对违法决策或决策失误者依法追究责任。

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从广义上说,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执行、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改善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在“体制、机制、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解决行政职能部门间权限冲突的法律机制,实现行政系统的协调运转。同时,要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职能配置改革,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制度、行

政收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把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程序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占重要地位,制定和完善执法程序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程序建设和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要统一本系统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案卷格式、内容,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统一视为职责,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是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法定职责确立为内部考核目标,其中科学确定考核目标是前提,层层分解执法责任是手段,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关键,严格实施奖优罚劣是保障。可以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市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规范。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全市的执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实施还有待于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能够切实推进依法行政,防止抓而不实。为了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应主要抓住四个环节,即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投诉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2)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考核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推行执法责任制,确定了执法目标任务,就必须认真考核,否则执法责任制就容易变成简单的行政执法分工制。为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培训时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培养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加大行政法和与其申请职位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申请者依法办事能力的考核分量。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七、创新行政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主要着眼于建立结构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以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为核心的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把行政复议制度作为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通过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时有效地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建立集中和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度以及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时候,行政机关是按照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滥用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市政府194号令和杭政办函[2003]250号文件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出了具体要求,为此应将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前

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规定。三是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杭州市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许可行为实施监督,并将其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通过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手段,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法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作为重点实施不间断的监督。四是建立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规范》、《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对行政处罚文书进行规范。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的审查力度,通过开展联动检查及优秀处罚案件评选等活动,促使办案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办案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纠错机制。实行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多样的监督形式。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六是加快建立与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及时化解行政纠纷。

八、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办理程序,积极探索符合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办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要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采取公开听证、当面核实等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用协商、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按照《杭州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倡导和鼓励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要严格执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那么,服务型政府将无从谈起。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随着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各级政府可以基本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第四篇: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有限开放。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划桨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从一定意义上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对公民开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有效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开放的政府。

协调精干。协调,就是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合理分权、运转有序。精干,就是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统一。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廉价政府”,即机构规模小、行政官员少、运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义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体现,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阳光政府”,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必须高效行政、廉洁从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洁,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二、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树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

三、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第五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于科举制度残余“官本位”思想消极影响的视角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而在科举制度基础上生成的“官本位”思想,则对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以及结构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贪污腐败,政府效能低下均是官本位思想的弊端表现,本文试图基于科举制度的角度,来对官本位思想的根源,及其表现和影响做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官本位思想的制度保证即从民本位的角度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更好的服务百姓。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官本位思想;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魏晋以前官吏的选拔大多在贵族子弟间进行,而九品中正制是垄断世家操纵政权的工具,社会地位较低、具真才实学的百姓则被拒之门外。因此,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度,以期改变这种弊端。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考察考生对时政的关注并按成绩选拔。科举制度在隋朝正式确立。隋唐的科举制度,初步实现了考生人人平等。考试往往和学校的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各种专业的学校不仅中央有,地方也有。考生主要来自生徒和乡贡,隋朝四科取士,进士科为主。到了唐代,科

举考试日趋完善,考试科目设置比较多,但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常见,都属于“常科”。还有皇帝为某种特殊目的特意安排的科目,称为“制科”,名目众多。从武则天开始,还开科武举。宋建国以后很快开始重视科举制度,并超过了前人。这是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皇帝还正式开了殿试,对稳固封建王朝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封建社会发展到宋朝,政治经济的需要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宋朝成为取士最宽的朝代,考试的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涉及国家管理之道,考场纪律也逐渐完善,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元朝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上,各族人被按等级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重要官职几乎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科举考试对于元朝既有的用人格局影响不大。举行科举取士的规则也带有不平等性,比如对汉人和南人的考试内容要求比蒙古人和色目人多,考场次数也比较多,汉族考生要谋求一官半职非常困难。由于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加之考生被迫放弃学业另寻他路谋生,科举制度逐渐中落。由于元代对科举不太重视,科举有较长时间的荒废,导致社会人才缺乏。为此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随着明朝统治的逐渐稳固,科举制度走上正轨,学校制度也稳定下来。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主要考的是对经义的阐发,逐渐发展成为八股文,并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的结束。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但是清代的科举考试民族歧视依然存在,满人和旗人相对汉人有诸多优待。尽管政府对科考舞弊惩罚严厉,但八股取士的做法,僵化考生思维,限制人的主观性与创造性等制度上的弊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科举制度在清朝走向消亡[1]。

二.官本位思想的概念界定以其产生根源

官本位的说法来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是指用黄金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货币制度,官本位是指以官职高低来衡量个人价值大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里官本位思想是指以官职大小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以获取更高官职为人生目标,以谋取个人私利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的核心是“以官为本,官贵民轻。官本位思想必然导致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官僚主义等的盛行。作为封建官文化腐朽思想产物的 “官本”思想,它是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的发展而形成、逐步强化并最终固化为人们心理和思维定式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是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思想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阶层错误的价值导向。中国古代文人素有参政议政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人儒士而言,内圣外王是最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内圣即“独善其身”固然是外王即“兼济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兼济天下”同时却也是“独善其身”的目的和归宿。一个人若不能施展报国之志,成就不朽之业,纵使道德修养达到极至,人格上却终究是有缺陷的。所以,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真实描述,也为古代知识分子指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的通衢大道[2]。

中国封建时代中后期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的成员构成的。而这三个阶层的横向流动则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实现的。与科举做官无关的学问被视为无用之学,做官以外的追求则被视为旁门左道,做不了官的被视为不得志,做官成为出人头地的“华山一条道”,官本位思想的泛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中国传统的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为其提供了体制安排和制度保障。

官本位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通过具体的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和保障的,这就是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中国的等级官僚体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稳固和鲜明的。等级是与权利联系在一起的。等级森严的意义在于,不同等级的官员享受不同的特权。等级与特权之间保持着严格的正比例关系,等级越高,特权越大,最下层的草民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了。

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密切相关,官本位体现为公权力的肆意扩张和非程序性的权力运作方式的泛滥,形成人治传统。官府成为权力的中心,官员倚仗权力可以呼风唤雨,恣意妄为。官员的作用被无限突出和夸大,百姓翘首盼望的是青天大老爷的清正廉洁,国泰民安的希望被寄托在官员个人的品德修行上,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

(三)农耕社会对权威的服从以及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是其文化生态根源。

权威是官本位思想生发的基础,农业文明恰恰需要权威,也造就权威,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尚齿”、“尚爵”即尊老敬上的传统,《孟子·公孙丑下》明确指出:“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尚齿”、“尚爵”的一个内在根源,就是对历久以来的劳动经验的崇拜,而“尚齿”、“尚爵”的极端化,便是对官职、官位的向往与崇拜。

农业社会的特点就在于,“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社会,需要产生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政体和统治思想,这便是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3]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官本位提供了滋生、成长的温床,官本位也恰恰适应农业文明的要求,通过社会意识与政治架构的相互

渗透,从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方面为农业自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宗族,由宗族而扩展到整个社会,国是家的放大和扩充,家与国彼此相通无碍,孝与忠二者相得益彰。在家中,父一言九鼎,是权威的象征;在国中,君是大家长,掌握着对天下人生杀予夺的权力。君权与父权互为彰显,地位与权力互为强化。由此,对地位和权力的崇拜和追逐,成为宗法制度所派生的社会心理之一。上至庙堂之高,下及江湖之远,对君、父地位的向往,对君、父权力的崇拜,弥漫、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心灵。同时血缘宗法制度其实质就是确立和巩固父家长制,强调父家长在家庭中至高的权威和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为了有效的控制百姓,赋予权力以合法性,各级官员也都被涂上了“父家长”的油彩,成为百姓的“父母官”。对地位和权力的崇拜与追逐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最终便表现为对官位、官阶的向往和对官员的敬畏。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与血缘宗法制度相伴随,与忠孝一体的伦理政治传统相伴随,官本位思想在古代中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为古代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打上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烙印。

三.官本位思想的表现及影响

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本位”思想泛滥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飞猛进相对比,政治体制改革步履艰难。究其深层原因,干部队伍里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不可否认,“官本位”意识的存在,既有历史积淀的原因,即封建的“官为贵”的思想的根深蒂固性。但更值得重视的是,现实生活给“官本位”思想提供了得以泛滥的各种条件。例如,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一方面,“做官”有稳定的相对高的收入;另一方面,权力可以带来比工资高得多的灰色收入。同时,“做官”还可以为其家人和亲属带来荣耀和各种实惠。正是在此双重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把“官”仍视为百业之首,对“做官”才推崇倍至。“学而优则仕”成为一些人奋斗的目标和手段;“考官”热经久不衰;博士、学者以挤进 “官”的行列为荣;一些干部把官位视为命根子,削尖脑袋,千方百计寻找 “靠山”;升官,则喜不自禁,罢官、降级,则如丧考妣。

(二)官风不正,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用来谋取私利。在“官本位”思想控制下的权力必然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求官自保的私利足以使为官者丧失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从而也就会淡化和丧失掉服务人民的意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封建官场上的一些陈规陋习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颇有市场。一些人唯上不唯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上司那里,打点关系,阿谀奉承;而对民意和普通群众的忧乐疾苦置若罔闻、漠不关心。一些人把工作岗位视为旧式官场,以玩弄权术为乐,以庸俗的中庸之道平衡关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有一些党员干部扭曲手中的权力,在冠冕堂皇的外表和借口下,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索贿受贿,黥吞公款,聚敛不义之财,过着挥金如土、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还有一些人以 “官位”为媒介,结党营私,谋取小团体利益,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权阶层,远远脱离了人民群众。凡此种种现象表明,在一些人那里,人民的“公仆”已蜕化为“官老爷”,“官本位”的思想已取代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官本位”与“金本位”结合,封建遗毒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揉杂在一起

一些“官本位”思想浓厚的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极易感染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由于目前的中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人便利用权力大肆攫取金钱。其主要表现是:把做官与发财直接联系起来。一些党员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筹码,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损国家、集体利益,肥个人腰包。把官位货币化,或明或暗进行买官卖官。一些握有官职升免权的干部利用

人事制度上的漏洞或明码标价,或变相鬻爵;有些地方因卖官过多而无法安置只好因人设位、因官设事,造成官员过剩、扯皮推诿,甚至也不时有因“买卖”不公而内讧,导致恶性事件,激化矛盾。买官卖官的恶性循环。变卖权力、出卖官职的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把官位看作特殊的财富和商品,即这财不仅来自俸禄,更多的是来自外财。因此,一方面利用手中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获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常常如法炮制“短、平、快”的发财“项目”,卖官。于是,进行新一轮的“买卖”交易又重新开始。

四.对清除官本位思想的思考——建设服务型政府

批判官本位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则是从制度层面上抛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思想的重要体制创新。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其路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在思想上使官员树立法治行政观。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对不执行法律、违背法律而形成的各类严重失职和渎职行政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将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措施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全面建设法治政府。首先,规范行政立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探索建立立法听证制

度。其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4]。再次,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听证制度,凡涉及到企业和市民收费项目的设立和收费标准的提高,都要认真听取企业和市民的意见。最后,全面推行官员问责制度。“问责制”是宪政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责任政府”原则的体现。实行“问责制”根本的是要解决行政官员权责对等问题。制定官员问责制,各级各部门必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法律或条例的方式来规定官员所负责任,失职受何种处分,依何种程序判定等,以此来砥砺官员,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严格追究推诿、扯皮行为的责任。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新型行政文化。有什么样的政府治理模式,就必然要有什么样的行政文化与之相适应

能否建构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新型行政文化,是影响和制约服务型政府能否顺利实现的更深层的柔性层面。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当今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首先是一场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它要求我们的政府和公务员彻底放弃“官本位”的文化传统,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新型行政文化。具体说,就是要树立以民为本,顾客至上的民主理念;提高政府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并建构与服务型政府内在要求相一致的新型行政文化,主要包括服务型行政文化、责任型行政文化、效能型行政文化和法理型行政文化,从而有效地巩固行政改革的成果,最终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崇高目标。

(三)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政府绩效评估是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根据政府管理的效率、效益、公平、秩序及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并划分等级,以期改善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系统过程。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机构、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要不要评估、由谁来评估、评估什么、怎样评估”等问题,应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主体。一方面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让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大众媒体、中介评估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三是推进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不仅要从法律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等加以明确,还要给政府绩效评估机构以足够的法律地位和权限,以确保其工作的顺利展开。四是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

(四)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当前应在控制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上狠下工夫。要严把“入口”关,确保选人用人质量;要疏通“出口”,积极推行辞职、辞退制度;

要加强培训,搞好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建立长效机制,依据《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把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五)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由政府控制一切社会资源的状况和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不正当的干预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

结语:诚然,官本位思想作为科举制度的残余在当今现代社会仍然十分活跃,并导致了贪污腐败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表现也十分明显,对于官本位思想的根源及其表现和影响的分析,对于解决贪污腐败以及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消除官本位思想的重要体制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惠丽.论公民意识的培育—基于科举制度残余“官本位”思想消极影响的视角[D].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7).[2]朱岚.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J].理论学刊.2005(11).[3]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4]赵杰:《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4日.

下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与对策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网络上,许多网民在议论学雷锋时提到,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带头学雷锋。这种呼声一点都不过分,完全在情理之中。学雷锋并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事情,领导干部和政......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6月22日,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他......

    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声音】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07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

    政府内部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内部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马宝成公共治理的基本特征在于:一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主体不是只有政府这个公共权力中心,除政府外,还有非政府组织、社会成员个人等分别致力于......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与发展梅星09思政2009300130082【摘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在不到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地融合与创新是......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精选五篇)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最重要的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