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影片观后感
永不放弃
——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1020班彭湘旎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一步励志影片,名为《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家人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家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被主人公为梦想为生活的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主人公开始是一个医疗机械推销员。他所推销的东西不容易卖出,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着,直到他卖出仪器。他的生活状况并不好:不能按时交税,也不能按时交不起房租和幼儿园的托管费。之后,他的妻子因为不能忍受过于贫穷,离家出走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还是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依然对未来的充满信心。经过他的努力,他得到在一家大公司的实习机会,最终他成功地成为这家公司的正式职员。几年之后,他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十年后,他已是一位知名的金融投资家了。
他的故事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不管生活环境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有股永不放弃的精神,应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我们一定不能放弃“我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信念,因为这个信念会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动力。正是有了这个动力,我们才会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就应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应是:即使这道题再难,我们也不应放弃,而是仔细地钻研它,想办法解决它,最终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能放弃“我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信念,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去战胜苦难。
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也应是如此。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往往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阻碍自己的前进的步伐,它就是想让你放弃自己的梦想,可就是不能放弃,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实现梦想,也是成功的前提。我就要培养这种精神。这是我看《当幸福来敲门》后的最大的收获。
第二篇:励志影片
大学生必看励志电影17部
1.《当幸福来敲门》
你刚刚拿到大学文凭,雄心勃勃,希望在事业上大展身手,可是找工作的过程渐渐泯灭了你的雄心。比你有学历、有能力、有势力的人多如牛毛,四处碰壁后怎么办?这时候,你可以看这部片子。想想再怎么样,你也比威尔·史密斯演的男主角好吧!他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涉足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领域,并且最终赢得了高层的首肯。相信自己,他行,你也行!
2.《跳出我天地》
你是否有这样的难题,你找的工作是你不喜欢的,或者与你大学辛辛苦苦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完全提不起你的兴趣,那么你会妥协吗?看看这部影片吧。11岁的矿工之子,在面对家里的男孩一定练拳击的传统,他勇于挑战,坚持练自己钟爱的让贫民老百姓不能期冀的芭蕾舞,最终梦想成真。看一看吧,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那么你会怎么选择?
3.《阿甘正传》
美国近代史的缩影。无需多言的经典。
“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经典的台词。
也许你进入职场后会觉得自卑,比你有能力的人简直太多了,你有多么的不起眼!但是你总会比智商只有70的阿甘强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阿甘,我们都是平凡人,如果可以就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一直走下去。
4.《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同样根据正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人生经历
【影片简介】这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确有其人的。天才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很年轻时就作出惊人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数学基础,开始具有国际声誉。但30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在自己的天才与狂乱中历经痛苦。他的那个美丽的头脑,不仅有过人智力更有过人勇气,使他终不至于沉入深渊。这是长而痛苦的旅程,然而疾病逐渐恢复,他更是因为关于博弈论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记电影。“它不是通过事实,而是通过想象来试图赞美一个生命的精神,并达到一些真理。”
也许你在你的事业上极具才华,像约翰·纳什的数学天分一样,可是却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来自于你自己或者来自于周围,千万不要气馁,看一看纳什,即使严重如精神疾病也没能阻止他在事业上的成就——诺贝尔奖,那么你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另外,事业成功的一半来自于那个爱护你、支持你、不论发生什么都不放弃你的伴侣,所以和谐的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5.《穿普拉达的女王》
作为新人,你也许会遇到像恶魔一样的boss,怎么办呢?不妨学一学这部片子里的女主角。如果你喜欢这份工作,那么好好干,拼命展现自己,以博得上司的青睐;如果不再喜欢了,那么何不潇洒的炒老板的鱿鱼!
6.《天使艾米丽》
作为新人,来到新环境,也许会受到排斥与冷落。想处好人际关系,也许你可以像艾米丽一样,去主动关心别人,做一些小小的努力,哪怕换来的是一个微笑或一声谢谢,但是你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事半功倍。
7.《肖申克的救赎》
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这部1995年拍摄的片子,无论从各方面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情节的紧凑,主题的深刻,演员的阵容,音乐的配合,所以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更成为影迷心中的励志经典。当安迪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监狱下水道和排泄管后,脱去衣衫,伸出双臂去拥抱自由的风雨的时候,相信观众都有些热血沸腾吧。
8.《勇敢的心》
史诗般的片子,主题深沉凝重却又不失轻快,场面宏大,视觉和音乐效果一流,优美流畅。虽然最后结局令人遗憾,但其悲壮程度足可以感染所有的观众。
“自由!”梅尔吉普森林行刑前的呐喊,至今响彻在耳边。
9.《百万美元宝贝》
对于整个电影,正如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而是关于希望、梦想和爱的故事”,看过这部电影,相信大家就会知道今年奥斯卡典礼上的大获全胜真的是实至名归。
10.《心灵捕手》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将你打动,或者说,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慢慢欣赏和体味的,《骄阳似我》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在展示威尔如何天资聪颖上,而是把笔墨主要放在了桑恩教授与威尔从最初的略显敌对到慢慢了解,直至帮助他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影片牵涉甚广,爱情、友情、均有提及,正如一杯浓郁的黑咖啡,只有细细品尝,方能享受到其中的浓浓香味!
11.《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具有深渊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经典。现实与理想,执著与信念,主题深刻的让人窒息。
12.《喜剧之王》
小人物的辛酸历程,周星驰自己的真实的写照。
“如果人活着没有理想,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13.《千钧一发》
尽管有人评价《千钧一发》的结局最终落了俗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成为一部优秀的主流励志电影。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可以不了解你自己,但你必须相信他(她),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14.《飞跃颠峰》
《飞跃颠峰》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这部影片中,史泰龙饰演一位长途货车司机,为了重新得到儿子而拼尽全力,并且意外地获得扳手腕冠军。个人觉得这是他个人表演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不但是一部励志动作片,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片,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惯定范畴,尤其是他与小演员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挚让无数影迷流下了眼泪。
15.《洛奇》Rocky
讲述拳击手的故事,是这种类型的故事中最经典最伟大最不可错过的影片
【影片简介】洛奇·巴尔博居住在费城,他最初曾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拳击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幻想破灭了。但他为了保持体形,从未停止过训练。洛奇常靠帮别人讨债获得一些收入。全国拳击重量级冠军阿波罗·罗里德做巡回访问来到了费城,他的经纪人为他安排了一场比赛,对手将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拳击手,他们选中了洛奇,当然,他们只是把这当作一个玩笑。但洛奇却开始了更为刻苦的训练,他来到女友哥哥工作的屠宰厂,对着冻肉挥拳练习。比赛开始了,这本来是一场公认的一边倒的比赛,但实际上却变成了势均力敌的较量。比赛极为残酷,洛奇百折不挠,他与阿波罗打满了15个回合,打断了拳王的一根胁骨,并最终击倒了拳王。
16.《告别昨日》 Breaking Away
【影片简介】这是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故事发生在印第安那州,四个出身低微的好朋友刚刚高中毕业。面对着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现实社会,他们感到茫然无措——究竟将来自己要何去何从呢?按照惯例,毕业后的年轻人都要在当地的一家采石场里干活。可是这家采石场现在已经关闭了。于是,四个人不得不告别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就在丹尼斯.柯维德(Dennis Quaid)、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和杰基.E.哈雷(Jackie Earle Haley)考虑结婚、参军及找工作的时候,戴维(由Dennis Christopher 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一名意大利自行车赛选手。
银幕上的戴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他满口意大利语,甚至在向他那个脾气又坏、脑筋又顽固的老父亲(保罗?杜里 Paul Dooley)打招呼时,也用“Ciao”。这些对于观众来说,显得新奇而有趣。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啦啦队镜头,尤其是在著名的印第安那大学500米自行车赛上,气氛热烈得难以想象。影片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幽默感。然而,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淡淡的辛酸。相信每一个看过该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在一次职业赛上,戴维不幸被淘汰了。当他一瘸一拐、伤心失落地回到家中
时,一直不能谅解他的父亲却紧紧的拥抱了他。这一刻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堪称经典。
17.《我的左脚》 My Left Foot
一部爱尔兰的励志电影,根据因先天大脑瘫痪而导致痉挛的爱尔兰画家克里斯蒂的真实故事改编,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努力终会获得回报。
【影片简介】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正常人况且如此,更不用说对于像克里斯蒂这样大脑有残疾的人了,然而克里斯蒂却是一个敢于与命运抗衡的人,所以他成功了。克里斯蒂出生于1932年6月5日,然而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并没能给家人带来欢乐,先天大脑瘫痪导致的痉挛使他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用肢体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篇:影片观后感
《》
-影片观后感
05031301 2013301303
马健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年少的电影。
十一岁的单亲男孩从孤儿院逃离,母亲一意寻找爱情,嫌儿子在家里是累赘,不愿收留,于是小男孩寄住在一间弃船上,靠捡易拉罐和废铜烂铁为生。弃船对面一家富家女孩,大概相同年纪,但因为容貌不出众,受人冷漠,与小男孩成了朋友,甚至相约“私奔”,终被貌美如花的姐姐设计,没有走成。
这是一部有关孤独的电影。
年轻母亲寻寻觅觅,四处找寻真爱,找到的却只是男人床上的疯狂。置亲骨肉不管不顾,放纵的肉欲填补不了虚空的魂灵。男孩无处投奔,被母亲赶出门之后深情地痛哭。笔者多成想,孩子乃爱情的结晶,却成了情爱的牺牲品。女孩没人爱是因为不漂亮,问起愿望,答“做个老处女”,讽刺的是,她最希望的仅仅是有人亲亲她的嘴唇。孤独,如果孤独是自找的,有情可原,如果是外人强加的,无论外人是总统,借口,金钱,女人,还是制度,白天没时间,夜晚也要诅咒。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他更多时间根本不孤独。就算是那个貌美的姐姐,在夕阳下湖塘边,还是孑然一身,窗户前偷偷打量,形单影只。如果妹妹出于同病相怜而与小男孩交好,姐姐幼小的心灵却被浸染了成人世界的地位感优越感,实属孤独的翻倍。
这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电影。
“诗人”男孩,因为“复述”了一首《我的颂歌》,被人嘲笑,老师,孩子,无一例外,即使小男孩擦抹委屈的泪水,谈到理想还是答“想做一位诗人”。有人说,所谓理想就是坚持,下一秒扛下来了,理想便实现了,而我宁可为自己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只为不让欲望与理想一起水涨船高,只为不亲自目睹梦想实现的刹那,上演的另一场烟花落寞。但我始终为有理想的人加油,因为没有理想的人连欲望和悲剧都不曾体验。
这是一部有关乐观的电影。
黄色的暖调画面贯彻始终。无论怎样无助,小男孩拒绝堕落,拒绝与混混为伍,拒绝烟酒。得知破烂地的猫儿被淹死,后悔不已。而儿时的摇乐玩具毕竟代表了男孩的希望,最后绝望了,一狠心将玩具扔了,但还是跳入寒冷的河水里将它捡回来。生活永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热恋时的那么美好。《V字仇杀队》里炸掉政府大楼,不是为了彻底颠覆或者改变,只是为了给人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足以让一个人下得油锅,上得黄泉。
总有一种寂寞,不断盲目寻找爱人,最后只是无尽的寂寞。
总有一种自卑,只是需要一个亲吻被证明。
总有一个笑声,咯咯笑进你心窝里。
总有一篇乐章,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总有一种陪伴,习惯成自然。
总有一种力量,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也拒绝与堕落为伍。
总有一个理想,即使众人嘲笑,你依然坚持。
总有一个长者会跟你说:“孩子,这就是生活”
因为看的时间已经是后半夜,困倦中难以全情投入,可细节依然震撼心灵。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惊叹小孩子们怎么这么会演,是灵气的问题,还是心智...怎么形容呢?心智.....看了这片子后,就很感激我妈妈,她真是个好女人。妻子和母亲都做得很好~
看到小猫那段,真想伸手把它们全抱过来。那小孩后来说的话也厉害~生活就是存在,名字不重要,存在方式也不重要,活着,想活着就可以了。而其它所谓的遭遇、所谓的堕落、所谓的尔虞我诈、欺凌凌辱、被亲人抛弃,都不重要,甚至没有阳光只有黑夜也可以,没有布料有塑料也可以,没有温暖有火也可以。
今天被一个干干净净看似真诚的男子介绍护理卡,他说了半天,我说,我用不着这些。他说,你不用护肤品么?你多大了?我说24,他说,比我大哟......周围的女人,各个年龄的,都趋向于精致,而且面部最为精致,相对而言,我的面部却最为邋遢~~~我是女人,我不知道这样的懒散自由还能坚持多久,但,这是我的一个坚持,更直接的体会自然,更直白的存在,也是我的追求。
片子里,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姐姐对男孩的态度。是讨厌还是妒忌?是讨厌妹妹还是讨厌他?是保护妹妹还是保护自己的自尊?
他的妈妈真是个疯狂的女人,疯狂的女人都不适合做妈妈,但疯狂的妈妈却总有个很特色的小孩儿~这小孩儿比生他的人疯狂,却比他们更有魅力。
对孩子有种很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他们的反叛和不负责任;一方面是他们的善良单纯。生活的两面性也如此。或者说,生活介于人与自然之间,所以生活的两面性更明显。
自然本来是最单纯的,却被人类搅乱,而生活既保留了单纯性,又处处体现着混乱。可自然需要搅乱它的人生活着才能被感受存在,感受它的单纯,所以,活着吧,不要想着生死的问题,如果,你很虔诚,就别对自然太多索取,对生活太多抱怨。因为你本来只是个媒介,需要消耗资源的媒介而已。
第四篇:影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为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观影片《春风化雨》有感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陈桦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学生们关上房门,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污秽。学生们为学校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狱。这座地狱像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异类”教师基廷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压抑的生活状况。他摒弃了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剧情看似简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时内心深处会跟随剧情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片段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学生尼尔按照基廷的要求朗读教科书上一篇关于“如何理解诗”的导论。文章的作者矫作地以数轴的方法分析诗歌创作,显然是一篇学究味十足的说教。基廷老师说道:“鬼话!这不是在修水管,这是在谈诗。撕掉吧!”学生们无比震惊。一个叫查理的率先撕去了自己的一页。“刷刷——”,“撕吧!这是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们的心智和灵魂,你们要学习独立思考。”
一个反传统的教师,撕掉了教科书上的腐朽,需要何等勇气,而又有哪位位教师会想到以撕毁课本的极端方式来告知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让我们三岁起就背“学而不思则惘„„”可有的人到了三十岁未必付诸实践。为此教师能做的是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是为教书而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精神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书与育人和教书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为了育人,不是为了知识本身。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会两败俱伤。
片段二:教育是充满真诚平等和爱的的事业
上课了,基廷老师这回又带来了个意外,他竟公然站到了课桌上“知道我为什么站到台子上吗?我是提醒自己,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不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见解。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伴着老师的话音,男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讲台。下课铃声响了,老师布置下一份作业,下周一,每人读一篇自己写的诗。这是一次深刻的互动,那时我在想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看到了或
者想到了什么?
教育要突破定势是需要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讲桌是什么?讲桌意味着什么?古代也好今天也罢,教师的三尺讲台永远是学生不可也不肯亲近的地方——教条、严肃、压抑。可是在基廷的讲台上我们看不到教鞭更感受不到压抑。让学生站到自己的讲台上不仅仅让学生切身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且通过此举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信任。此刻,学生脚下的讲台也发生了蜕变,三尺大的讲台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见证,是孩子们值得信赖的精神支柱。试问,一个敢于这样做的老师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亲近他,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把四十五分钟全身心的投入在同他的思想交流中?用自己真切的爱去感化学生,教育是需要真诚、平等和爱的事业,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事业。
片段三:做个眼疾手快的伯乐
“一个疯子,狂野的疯子!”学生托德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后情绪有些失控,这正是青春的咆哮,最原始的生命状态——诗一样的生命。基廷老师突然捂住了托德的眼睛,托德延续着他的想象“我看见一个令人冒冷汗的疯子,他在告诉我关于真理,真理像使你脚发冷的毡子,只能盖住我们的脸„„”同学们怔住了,多么新奇的修辞啊。
“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就在这一天包括学生托德在内的所有人都发现了另一个托德。在新生班里教师能尽快记住孩子的名字或者能先记住某个孩子的名字,带给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不一样的。一旦孩子发现老师记住了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学习动力与自信就是从这些方面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是我作为学生的切身感受。“世界上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既然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老师就做一个眼疾手快的伯乐吧。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很值得我们回味,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因为它隐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用理解、宽容、耐性和爱心智慧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第五篇:影片观后感
影片观后感
梦想,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梦想,是晴朗夜空高高在上的北极星,为迷失的人指明回家的方向。没有梦想的人,就像迷失在偌大森林里的游客,惊慌失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散乱在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何去何从。
中国梦,再不只是梦
可能在观看此影片之前我不会很了解中国当代的事情与发展,更没有理解当代中国到底有如何的强大繁荣,我很感谢这次省情课,是它让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中国梦”的含义。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近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从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将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梦想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体现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民族复兴的伟业,改革开放的大业,国家发展的愿景,让中国人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为了让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有资格做梦,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兑现关于“中国梦”的承诺!
有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给我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为我们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繁荣而富强的国家,即使困难重重却依旧昂首阔步的国家,加长久屹立于强国之中,因此“中国梦”富国强国梦,在十八的引导,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将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我的梦,教师梦
梦想使人疯狂,他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人家如何奚落我们,即使前面如何坎坷,我们都应该用梦想的动力促使自己前行。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够在毕业后做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为祖国,为下一
代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更好的利用只是,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将更多的专业只是吸收进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可能是一个非常长吓人的词,对我而言也不例外,但是为了梦想我不得不前行,不得不做出努力与目标,只得告诉自己“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面的着强劲的对手心里面总是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每想到父母,想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下来啦,我想也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自己内心消极的想法,我才有可能走向现在。我很感谢我的梦想赐予的力量,是他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毅力的重要性。
大一以来日子似乎很轻松,因为课程不多,所以对自己要求也很低,方向感也没那么明确。踏入大二,似乎迫切感就立马袭来,普通英语四级,专业英语四级„„看着这些字眼,心里面的压力真的好大,看着一本本没有背完的单词本,一套套没有完成的真题试卷,似乎方向感埋没在压力之下,但竞争如此强烈,面对学习,面对我还没有接触的工作,我的这些消极颓废的想法只好被消灭,再也不能让他们滋生,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所以我的加把劲,给自己足够的动力,一步步去触及成功,我每天都要逼着自己去练习口语,背诵单词,练习写作,每天都听听力,实话说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进步,退一步想,其实也值得啦!无劳不获嘛,我为自己梦想付出了,我想我一定会成功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就是我的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中国梦里有我,我的梦里有中国。如果说中国梦如同临天大夏,我愿做大厦里的一石一木,成国之栋梁,尽绵薄之力。
班级:2012级英语5 班专业:外语系
姓名:彭媛媛
学号:122002015049时间:201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