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急救援的典型案例
应急救援的典型案例
从我国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下面给大家做一下对比,并参考国外应急救援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救援成功与不成功案例对比
(一)成功案例
前段时间发生的王家岭煤矿,相信大家也都很关注。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升井,153人被困井下。4月5日共有115人在被困8天8夜后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以后,各位领导立即奔赴一线指挥救援„„
3月29日,事故救援指挥部迅速成立,救援有序展开„„上午,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指挥部成立,设救援、救护协调、医疗、宣传、善后、后勤保障等7个小组。下午又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9:30,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已经安装了水泵5台,目前每小时的抽水量在150到200立方米/小时。晚20点,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指示:要做好干7天7夜的救援准备。当日,7支专业救护队的200余名救援人员每4小时一轮换,轮番下井抢险作业。直接投入抢险的人员达到670人,加上从外地紧急调集的300多人,目前参与事故抢险的人数已近千名。
3月30日,地上打孔排水的新方案有力推进了救援的进展„„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政府在王家岭矿难事故现场召开会议,骆琳局长和王君省长分别对抢险救援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安全和部署。12时,抢险救援指挥部紧急商量最新救援方案,采取地面上打孔排水进行施救。17时,地面垂直钻孔1号孔开始打钻,2号孔选址已确定。当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通报
该事故。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派员前往山西指导山西省检察机关对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调查工作。
3月31日,井下水位首次出现下降,井下巷道钻通„„中午,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长王君下井勘察救援情况。17:10,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再次核查,目前井下被困施工人员人数为153名,抢险人数已达两千人,已制定四个抢险救人方案。18时,井下总排水量达26000立方米,每小时排水量1100立方米,井下透水水位首次出现下降,垂直下降了18厘米。23:50 有一处钻通了巷道。
4月1日,救援人数超三千,开始为井下输送营养品„„ 9:18,2号孔一次成功打通,将为井下输送营养品。17时,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与抢险指挥部视频通话。他要求,不抛弃,不放弃,抱着被困人员都能生还的信念,尽最大努力把他们解救出来。18时,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救援人数超三千,587名家属已赶到山西。当日,排水取得进展,截至18时,水位累计下降已达115厘米。
4月2日,井下传来生命迹象,骆琳亲自往井下送营养液„„14:10,2号钻口出现敲击钻杆的声音,钻头上也发现人为缠绕的铁丝,钻杆上用于绑营养液的布条已被撕破,井下的生命迹象鼓舞了所有救援人员。17:10,救援人员继续通过钻杆往井下输送营养液,同时稍带了两封信,内容是请井下被困人员继续坚持,井上救援人员正在全力营救。20时,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井下水位下降3.3米。被困人员家属已得到妥善安置。
4月3日,救援队员和四名“蛙人”下井搜寻,无功而返„„ 截至6时,井下水位下降5.3米。13时,汾西矿山大队7名队员与乡宁救护队6名队员一共13名搜救队员携带各种急救设备配合潜水员下井进行搜救。15时,潜入井下的救援队员与四名“蛙人”陆续返回地面,称情况不乐观。当日,举行第七次新闻发布会:逐一宣读受困人员名单,4种方式核对此名单。
4月4日,排水在继续,救护车在等待,这一天从失望到惊喜„„ 井下有20台泵在不停的排水,总排量为每小时2535立方米,水位每小时下降2公分,截止中午12点,总排水量达到13.2万立方米,水位下降10.2米。自从2日矿井下传出生命迹象后,截止4日上午都未能收到来自井下的生命信息。救援人员心情沉重,在胳膊上系上红带„„ 抢险救护人员将急救设备运送至井下,六名潜水员也将同时下井。五只皮筏运送至井下辅助实施救援。救护车现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急救从井下获救的矿工,并将其送往医院。22:53,救护队员陆续下井,传出消息说井下有灯光晃动。
4月5日,115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创造了中国救援史的奇迹„„ 0:30,井下传来消息说找到9名幸存者,随后这9名幸存者顺利升井。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救援人员发来慰问信,并要求加大救援力度。13:20分左右开始,救援现场不断传出被困人员获救的好消息。15时,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通报称,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上午,一直在一线指挥救援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家岭救援可以说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
(二)不成功案例
2003年,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导致243人死亡,上千人住院,6万多人被迫紧急转移。主要原因:第一,直接原因是违章作业,回压阀给取掉了,井喷演变成井喷失控,大量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气体外泄;第二,在不能有效控制住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点火,导致硫化氢扩散;及时点火可能损失数百万元经济损失,但硫化氢气体不可能扩散;第三,中石油川东钻井队制定应急预案没有与当地政府重庆市和开县备案,导致不能及时疏散群众,才导致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和数万名群众转移;第四,川东北矿未将应急措施报该部门备案,发生事故
后,井场方面没有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当地政府,与当地政府联络、协调不够;第五,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009年2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磷矿425水平掘进工作面因没有安装局部通风设备,1名工人在放炮作业后进入该工作面清理浮石过程中炮烟中毒晕倒,当班另外2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3人死亡。
2009年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在调试炉气净化装置除尘器过程中,1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另外8人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3人死亡、6人中毒。
2009年3月8日,安徽省池州地区东至县迈捷矿业公司花山锑金矿在井巷维修作业中,1名工人进入探矿下山的盲巷时窒息晕倒,当班另外4名工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器具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盲巷施救,导致5人死亡。
2009年5月16日9时许,山西同煤集团麻家梁煤矿(基建矿井),主立井在施工至380米时发生炮烟中毒事故,当时有10人被困,发现中毒后,施工单位没有向上级汇报,盲目组织13人三次下井抢救,共造成11人死亡,6人受伤。
2009年6月17日,贵州晴隆县新侨镇煤矿透水事故发生13个小时以后,矿主才向相关部门报告险情。等第一批救援人员赶到时,至少耽误了18 个小时。而矿主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正组织人员抢救,“以为能够”将被困人员救出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矿主通过撕毁下井人员名单的方式,故意瞒报迟报事故内容,以致耽搁了救援的黄金时间。导致1人死亡,15人失踪。
2009年7月1日20时30分左右,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鬃岭镇狮子村,一村民私自打开已关闭的煤井,进入洞内约10米后因窒息倒在洞内,其3名家人及1名路过的村民盲目施救,相继又发生窒息,共造成5人死亡。
二、国外应急救援经验
(一)日本: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所有教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灌输理论的教材。同时按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口。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撤离后的师生,最后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操场或大广场等,按每一个班级排队,班长点名确认后,迅速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陆续汇报给副校长,副校长最后汇报给校长。
(二)美国:采取属地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分级响应和全面响应相结合。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国家事故管理系统”,规定了美国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期实现“统一管理”和“标准运行”。所谓“统一管理”,即应急响应时,各级机构使用共同的词汇、术语、密码、频率等,发布统一的指令进行统一指挥,使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指挥官在沟通时不存在障碍和误解。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一律由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享、通信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救援人员服装标志等,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三)英国:英国立足于在事发前发现、制止和控制危机,依靠训练有素的警察、消防、卫生救护及军队等力量建立了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处置各类突发公关事件。这一阶段,英国应急处置的显著特点是单一部门应对,基本上没有跨部门的协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煤矿事故也令人触目惊心,给我们时刻敲响警钟。
一是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解决“怎么救援”的问题。应急救援预案是为应对
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各企业,尤其是煤矿这种高危企业,要在健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后,建立相应的现场处理方案,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搞好预案和应急知识培训,解决“一旦有事怎么办”的问题。全体职工既是突发事故的承受者,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是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采取不同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应急处置措施、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员工安全意识等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熟悉预案救援程序和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和现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三是开展预案演练,解决“预案的可行性”的问题。演练的目的是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救援程序,熟悉应急救援方法,掌握应急救援工具、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提高救援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演练过程中还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提高现场指挥的指挥能力,检验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装备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正确性,检验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救援技能。因此要防范于未然,警钟长鸣,无论是在演练准备上还是在演练过程中都必须严肃对待,时刻保持“应急不应付,演练不演戏”的心态,把应急演练作为实战,及时评估修订完善预案,这样才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四是强化救援物资器材储备,解决“用什么救援”的问题。完善的物资救援装备是及时迅速实施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必要保障。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和救援物资储备库,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罩、气体检测仪器、堵漏装置等应急救援常用器材用品,及时淘汰、更新不适应救援工作需要的交通工具、救援仪器装备、救援技术等,并对报警装置定期检查维护,适时补充装备、扩展技能,不断壮大救援力量。并在每次救援结束后及时对装备、物资进行清点、维修,使救援器材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五是加强与周边单位之间沟通联系,解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问题。“远亲不如近邻”。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相邻企业之间、企业与驻地村居社区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做好应急预案间的衔接,在发生事故时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工作,保证熟悉每一个服务对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了解危险目标周围相应灭火、防护、抢救器材数量、分布情况,熟悉其相应救援预案,为实施救援打下基础。无论是对其他企业伸出援手还是请求支援,都要对周边情况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救援时间,了解救援路线,合理实现救援资源共享,做到在第一时间迅速调动各类应急资源,自主开展应急救援,协调配合,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第二篇:应急救援的典型案例[推荐]
应急救援的典型案例
从我国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下面给大家做一下对比,并参考国外应急救援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救援成功与不成功案例对比
(一)成功案例
前段时间发生的王家岭煤矿,相信大家也都很关注。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升井,153人被困井下。4月5日共有115人在被困8天8夜后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现在一起回忆一下当时的救援现场。
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以后,各位领导立即奔赴一线指挥救援„„
3月29日,事故救援指挥部迅速成立,救援有序展开„„上午,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指挥部成立,设救援、救护协调、医疗、宣传、善后、后勤保障等7个小组。下午又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9:30,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已经安装了水泵5台,目前每小时的抽水量在150到200立方米/小时。晚20点,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指示:要做好干7天7夜的救援准备。当日,7支专业救护队的200余名救援人员每4小时一轮换,轮番下井抢险作业。直接投入抢险的人员达到670人,加上从外地紧急调集的300多人,目前参与事故抢险的人数已近千名。
3月30日,地上打孔排水的新方案有力推进了救援的进展„„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政府在王家岭矿难事故现场召开会议,骆琳局长和王君省长分别对抢险救援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安全和部署。12时,抢险救援指挥部紧急商量最新救援方案,采取地面上打孔排水进行施救。17时,地面垂直钻孔1号孔开始打钻,2号孔选址已确定。当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通报该事故。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派员前往山西指导山西省检察机关对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调查工作。
3月31日,井下水位首次出现下降,井下巷道钻通„„中午,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长王君下井勘察救援情况。17:10,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再次核查,目前井下被困施工人员人数为153名,抢险人数已达两千人,已制定四个抢险救人方案。18时,井下总排水量达26000立方米,每小时排水量1100立方米,井下透水水位首次出现下降,垂直下降了18厘米。23:50 有一处钻通了巷道。
4月1日,救援人数超三千,开始为井下输送营养品„„ 9:18,2号孔一次成功打通,将为井下输送营养品。17时,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与抢险指挥部视频通话。他要求,不抛弃,不放弃,抱着被困人员都能生还的信念,尽最大努力把他们解救出来。18时,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救援人数超三千,587名家属已赶到山西。当日,排水取得进展,截至18时,水位累计下降已达115厘米。
4月2日,井下传来生命迹象,骆琳亲自往井下送营养液„„14:10,2号钻口出现敲击钻杆的声音,钻头上也发现人为缠绕的铁丝,钻杆上用于绑营养液的布条已被撕破,井下的生命迹象鼓舞了所有救援人员。17:10,救援人员继续通过钻杆往井下输送营养液,同时稍带了两封信,内容是请井下被困人员继续坚持,井上救援人员正在全力营救。20时,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井下水位下降3.3米。被困人员家属已得到妥善安置。
4月3日,救援队员和四名“蛙人”下井搜寻,无功而返„„ 截至6时,井下水位下降5.3米。13时,汾西矿山大队7名队员与乡宁救护队6名队员一共13名搜救队员携带各种急救设备配合潜水员下井进行搜救。15时,潜入井下的救援队员与四名“蛙人”陆续返回地面,称情况不乐观。当日,举行第七次新闻发布会:逐一宣读受困人员名单,4种方式核对此名单。
4月4日,排水在继续,救护车在等待,这一天从失望到惊喜„„ 井下有20台泵在不停的排水,总排量为每小时2535立方米,水位每小时下降2公分,截止中午12点,总排水量达到13.2万立方米,水位下降10.2米。自从2日矿井下传出生命迹象后,截止4日上午都未能收到来自井下的生命信息。救援人员心情沉重,在胳膊上系上红带„„ 抢险救护人员将急救设备运送至井下,六名潜水员也将同时下井。五只皮筏运送至井下辅助实施救援。救护车现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急救从井下获救的矿工,并将其送往医院。22:53,救护队员陆续下井,传出消息说井下有灯光晃动。
4月5日,115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创造了中国救援史的奇迹„„ 0:30,井下传来消息说找到9名幸存者,随后这9名幸存者顺利升井。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救援人员发来慰问信,并要求加大救援力度。13:20分左右开始,救援现场不断传出被困人员获救的好消息。15时,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通报称,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上午,一直在一线指挥救援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家岭救援可以说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
(二)不成功案例
2003年,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导致243人死亡,上千人住院,6万多人被迫紧急转移。主要原因:第一,直接原因是违章作业,回压阀给取掉了,井喷演变成井喷失控,大量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气体外泄;第二,在不能有效控制住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点火,导致硫化氢扩散;及时点火可能损失数百万元经济损失,但硫化氢气体不可能扩散;第三,中石油川东钻井队制定应急预案没有与当地政府重庆市和开县备案,导致不能及时疏散群众,才导致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和数万名群众转移;第四,川东北矿未将应急措施报该部门备案,发生事故后,井场方面没有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当地政府,与当地政府联络、协调不够;第五,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009年2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磷矿425水平掘进工作面因没有安装局部通风设备,1名工人在放炮作业后进入该工作面清理浮石过程中炮烟中毒晕倒,当班另外2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3人死亡。
2009年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在调试炉气净化装置除尘器过程中,1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另外8人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3人死亡、6人中毒。
2009年3月8日,安徽省池州地区东至县迈捷矿业公司花山锑金矿在井巷维修作业中,1名工人进入探矿下山的盲巷时窒息晕倒,当班另外4名工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器具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盲巷施救,导致5人死亡。
2009年5月16日9时许,山西同煤集团麻家梁煤矿(基建矿井),主立井在施工至380米时发生炮烟中毒事故,当时有10人被困,发现中毒后,施工单位没有向上级汇报,盲目组织13人三次下井抢救,共造成11人死亡,6人受伤。
2009年6月17日,贵州晴隆县新侨镇煤矿透水事故发生13个小时以后,矿主才向相关部门报告险情。等第一批救援人员赶到时,至少耽误了18 个小时。而矿主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正组织人员抢救,“以为能够”将被困人员救出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矿主通过撕毁下井人员名单的方式,故意瞒报迟报事故内容,以致耽搁了救援的黄金时间。导致1人死亡,15人失踪。
2009年7月1日20时30分左右,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鬃岭镇狮子村,一村民私自打开已关闭的煤井,进入洞内约10米后因窒息倒在洞内,其3名家人及1名路过的村民盲目施救,相继又发生窒息,共造成5人死亡。
二、国外应急救援经验
(一)日本: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所有教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灌输理论的教材。同时按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口。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撤离后的师生,最后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操场或大广场等,按每一个班级排队,班长点名确认后,迅速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陆续汇报给副校长,副校长最后汇报给校长。
(二)美国:采取属地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分级响应和全面响应相结合。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国家事故管理系统”,规定了美国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期实现“统一管理”和“标准运行”。所谓“统一管理”,即应急响应时,各级机构使用共同的词汇、术语、密码、频率等,发布统一的指令进行统一指挥,使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指挥官在沟通时不存在障碍和误解。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一律由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享、通信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救援人员服装标志等,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三)英国:英国立足于在事发前发现、制止和控制危机,依靠训练有素的警察、消防、卫生救护及军队等力量建立了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处置各类突发公关事件。这一阶段,英国应急处置的显著特点是单一部门应对,基本上没有跨部门的协调。
三、对今后煤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煤矿事故也令人触目惊心,山东新泰的华源矿难与木石镇的“7.26”矿难都给我们时刻敲响警钟。对比与国外应急救援经验,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此,我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解决“怎么救援”的问题。应急救援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各企业,尤其是煤矿这种高危企业,要在健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后,建立相应的现场处理方案,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搞好预案和应急知识培训,解决“一旦有事怎么办”的问题。全体职工既是突发事故的承受者,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是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采取不同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应急处置措施、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员工安全意识等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熟悉预案救援程序和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和现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三是开展预案演练,解决“预案的可行性”的问题。演练的目的是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救援程序,熟悉应急救援方法,掌握应急救援工具、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提高救援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演练过程中还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提高现场指挥的指挥能力,检验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装备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正确性,检验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救援技能。因此要防范于未然,警钟长鸣,无论是在演练准备上还是在演练过程中都必须严肃对待,时刻保持“应急不应付,演练不演戏”的心态,把应急演练作为实战,及时评估修订完善预案,这样才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四是强化救援物资器材储备,解决“用什么救援”的问题。完善的物资救援装备是及时迅速实施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必要保障。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和救援物资储备库,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罩、气体检测仪器、堵漏装置等应急救援常用器材用品,及时淘汰、更新不适应救援工作需要的交通工具、救援仪器装备、救援技术等,并对报警装置定期检查维护,适时补充装备、扩展技能,不断壮大救援力量。并在每次救援结束后及时对装备、物资进行清点、维修,使救援器材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五是加强与周边单位之间沟通联系,解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问题。“远亲不如近邻”。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相邻企业之间、企业与驻地村居社区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做好应急预案间的衔接,在发生事故时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工作,保证熟悉每一个服务对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了解危险目标周围相应灭火、防护、抢救器材数量、分布情况,熟悉其相应救援预案,为实施救援打下基础。无论是对其他企业伸出援手还是请求支援,都要对周边情况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救援时间,了解救援路线,合理实现救援资源共享,做到在第一时间迅速调动各类应急资源,自主开展应急救援,协调配合,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交流就到这里。衷心地祝愿各位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平安健康、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第三篇: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一、目的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规范现场操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总结,增强全体员工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二、典型事故类别、特定案例分析
(一)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作业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作业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在电焊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防护,电线破损,没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导致的触电事故;以及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案例1:广东揭阳一工地发生特大触电事故12人惨死
事件经过:
2004年4月8日,中润钢铁有限公司为扩建厂房,在该厂毗邻的围墙外扩大用地面积,目前已进入打桩阶段。晚上7时许,打桩承包人陈邓领(音)将一批打桩物资拉到工地北面的地方。为看管这些物资,中润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叫本公司的10名工人,连同工地的十几名工人,一起将位于工地南面的铁结构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们大约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碰到在工地东北面处的3条东西走向的万伏高压线,从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事故原因:
1、中润钢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理高压线方面的安全隐患。高压线架设采用的是12米电杆,架设后的高压线与原地面距离有7米以上,因厂方进行“三通一平”填土,致使高压线距现地面的高度减少,再加上厂方未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且该片土地毗邻原有厂房,场地较为隐蔽,未向有关部门申办手续,从而逃避了有关部门监控,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违章指挥,在不了解情况和打桩承包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要求该厂工人搬动阿望亭至东北方向(该亭长2.5米、宽2.3米、高5.3米)。
3、工人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在搬动阿望亭时,只顾下面,不顾上面,致使高达5.3米的阿望亭触到高压线,导致触电。
案例2 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甲和已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已自己更换。已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扳手拧紧(此时已不在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事故原因:
1、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2、焊机外壳未接地。
案例3 事故经过:
在一建筑工地,操作工王某发现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工不肯,但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照办了。潜水泵再次启动后,王某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查是否沉入泥里,当王某挑起潜水泵时,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 :
操作工王某由于不懂电气安全知识,在电工劝阻的情况下仍要求将潜水泵电源线直接接到电源上,同时,在明知漏电的情况下用钢筋挑动潜水泵,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电工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违章接线,明知故犯,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应急救援方案: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公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二)物体打击
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缺少必要的防护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致使施工作业人员受到物体打击。
典型案例:“2.13” 某工程二期物体打击事故 事故经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7时10分,在某工程二期施工现场,钢筋班工人准备将堆放在基坑边上的钢筋原料移至钢筋加工场,钢筋工刘×等3名工人在钢筋堆旁作转运工作。由于堆放的钢筋不稳,刘×站在钢筋堆上不慎滑倒,被随后滚落的一捆钢筋压伤。7时25分刘×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12时20分死亡。
事故原因:
1、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整齐,不稳。
2、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
3、吊装管理不到位。
案例2 事故经过:
1999年4月5日下午1:30,由某桥梁公司承建的某桥梁工程,2名钢筋工用井字架吊臂吊桥梁墩台钢筋,他们用直径18mm的生麻绳,捆绑了约74根平均长度为3.2m的直径14mm螺纹钢,重量约270kg。当吊物起吊至13m高处,工地施工员唐XX经过吊臂下,工地有人叫喊“老唐,老唐,吊臂在吊钢筋危险”,约喊了三、四声,因当时工地上切割机、砂浆机杂音较大,唐ХХ未能听见,这时吊在空中的钢筋捆绑索具(生麻绳)突然断裂,钢筋在空中散落,正巧砸在唐XX的头部和身上,施工现场人员立即将伤者送医院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现场二名钢筋工负责捆绑钢筋,采用了生麻绳作为索具,现场所使用的直径18mm生麻绳破断力为254.34kg,而起吊钢筋重量约270kg,索具的破断力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施工员唐XX安全意识谈薄,站位不当,不应站在吊臂下,在吊运钢筋索具断裂时,散落的钢筋正巧击中唐XX的头部和身子,其中6根钢筋击穿安全帽,进入头部钢筋最深有12cm,这是故事的主要原因。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对作业人员使用生麻绳吊运钢筋的违章行为没有及时提出制止,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应急救援方案: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送运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三)火灾
典型案例:中铁十九局隧道工地工棚发生火灾
事故经过:
2010年5月3日晚10点30分左右,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至包头市第二双线铁路工程二道河1号铁路隧道施工现场附近,中铁十九局施工人员租住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烧伤14人。事故原因:
1、由于工人在宿舍内明火煮食或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煮食引起此次火灾
应急救援方案:
发生火灾事故,要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转移贵重物品到安全地方,拨119号电话报警等。
1、火场上出现浓烟、高热、缺氧等致人伤亡时间,早在5~6分钟,晚的在10~20分钟,所以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
2、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而引起的,如可燃什物,可用冷却灭火方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
3、如电器设备火灾,可用窒息灭火法,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加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电器设备上,阻止空气接触,并立刻关闭电源,达到灭火效果。
4、油类火灾同样可用窒息灭火法,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严禁用水扑救)直接喷射在燃烧载油的器具上,阻止和氧气接触,达到灭火效果。
5、火灾事故扑灭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消防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鉴定、确定起火原因。依照对发生火灾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改进消防工作。通过火灾事例,教育全体员工,提高员工防火意识。
第四篇: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一、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在电焊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防护,电线破损,没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导致的触电事故;在水泵的使用过程,由于电线绝缘不好,导致的触电事故;以及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案例1:广东揭阳一工地发生特大触电事故12人惨死
事件经过:
2004年4月8日,中润钢铁有限公司为扩建厂房,在该厂毗邻的围墙外扩大用地面积,目前已进入打桩阶段。晚上7时许,打桩承包人陈邓领(音)将一批打桩物资拉到工地北面的地方。为看管这些物资,中润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叫本公司的10名工人,连同工地的十几名工人,一起将位于工地南面的铁结构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们大约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碰到在工地东北面处的3条东西走向的万伏高压线,从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事故原因:
1、中润钢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理高压线方面的安全隐患。高压线架设采用的是12米电杆,架设后的高压线与原地面距离有7米以上,因厂方进行“三通一平”填土,致使高压线距现地面的高度减少,再加上厂方未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且该片土地毗邻原有厂房,场地较为隐蔽,未向有关部门申办手续,从而逃避了有关部门监控,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违章指挥,在不了解情况和打桩承包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要求该厂工人搬动阿望亭至东北方向(该亭长2.5米、宽2.3米、高5.3米)。
3、工人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在搬动阿望亭时,只顾下面,不顾上面,致使高达5.3米的阿望亭触到高压线,导致触电。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4、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公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 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二、坍塌
典型案例:广州市天河区一工地发生棚架坍塌事故造成4死4伤
事故经过:
2010年5月8日晚上10时30分许,天河区黄村奥体南路的花花世界第五期工程工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高支模倒塌事故,造成工人4死4伤。
事故原因:
1、该坍塌属于典型的高支模坍塌事故,受力钢管间距过大(作业面下部用于承重的钢管间距不得超出80厘米,但该工地承重钢管间距约150厘米,“间距越大。钢管用得越少,搭得更快,拆得也更快,但问题是钢管少了,承重能力下降,现有的钢管数量仅为安全数量的1/3)
2、工人未经安全培训。
应急救援方案: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小组有关人员,应急救援小组立即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3、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4、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
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6、尽快与120急救中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7、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
8、沟槽:加强排水,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迅速运走坡边材料、机械设备等重物。
三、火灾
典型案例:中铁十九局隧道工地工棚发生火灾
事故经过:
2010年5月3日晚10点30分左右,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至包头市第二双线铁路工程二道河1号铁路隧道施工现场附近,中铁十九局施工人员租住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烧伤14人。事故原因:
1、由于工人在宿舍内明火煮食或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煮食引起此次火灾
应急救援方案:
发生火灾事故,要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消
防器材,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转移贵重物品到安全地方,拨119号电话报警等。
1、起火时,普通电梯不能作安全疏散用,一是电梯并拨烟火的作用很强。容易扩大火势。二是在火灾时,电梯井内烟雾浓,不能保证安全。三是在火灾时对非消防用电都要断电。
2、楼梯是建筑物唯一的疏散设施,楼梯间要有效地防止烟火侵入。
3、火场上出现浓烟、高热、缺氧等致人伤亡时间,早在5~6分钟,晚的在10~20分钟,所以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
4、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而引起的,如可燃什物,可用冷却灭火方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
5、如电器设备火灾,可用窒息灭火法,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加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电器设备上,阻止空气接触,并立刻关闭电源,达到灭火效果。
6、油类火灾同样可用窒息灭火法,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严禁用水扑救)直接喷射在燃烧载油的器具上,阻止和氧气接触,达到灭火效果。
7、火灾事故扑灭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消防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鉴定、确定起火原因。依照对发生火灾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改进消防工作。通过火灾事例,教育全体员工,提高员工防火意识。
第五篇: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教材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一.目的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规范现场操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总结,增强全体员工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二.典型事故类别、特定案例分析
(一)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在电焊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防护,电线破损,没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导致的触电事故;以及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案例1:广东揭阳一工地发生特大触电事故12人惨死
事件经过:
2004年4月8日,中润钢铁有限公司为扩建厂房,在该厂毗邻的围墙外扩大用地面积,目前已进入打桩阶段。晚上7时许,打桩承包人陈邓领(音)将一批打桩物资拉到工地北面的地方。为看管这些物资,中润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叫本公司的10名工人,连同工地的十几名工人,一起将位于工地南面的铁结构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们大约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碰到在工地东北面处的3条东西走向的万伏高压线,从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事故原因:
1、中润钢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理高压线方面的安全隐患。高压线架设采用的是12米电杆,架设后的高压线与原地面距离有7米以上,因厂方进行“三通一平”填土,致使高压线距现地面的高度减少,再加上厂方未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且该片土地毗邻原有厂房,场地较为隐蔽,未向有关部门申办手续,从而逃避了有关部门监控,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违章指挥,在不了解情况和打桩承包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要--
应急救援方案: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
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12时20分死亡。
事故原因:
1、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整齐,不稳。
2、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
3、吊装管理不到位。
案例2 事故经过:
1999年4月5日下午1:30,由某桥梁公司承建的某桥梁工程,2名钢筋工用井字架吊臂吊桥梁墩台钢筋,他们用直径18mm的生麻绳,捆绑了约74根平均长度为3.2m的直径14mm螺纹钢,重量约270kg。当吊物起吊至13m高处,工地施工员唐XX经过吊臂下,工地有人叫喊“老唐,老唐,吊臂在吊钢筋危险”,约喊了三、四声,因当时工地上切割机、砂浆机杂音较大,唐ХХ未能听见,这时吊在空中的钢筋捆绑索具(生麻绳)突然断裂,钢筋在空中散落,正巧砸在唐XX的头部和身上,施工现场人员立即将伤者送医院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现场二名钢筋工负责捆绑钢筋,采用了生麻绳作为索具,现场所使用的直径18mm生麻绳破断力为254.34kg,而起吊钢筋重量约270kg,索具的破断力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施工员唐XX安全意识谈薄,站位不当,不应站在吊臂下,在吊运钢筋索具断裂时,散落的钢筋正巧击中唐XX的头部和身子,其中6根钢筋击穿安全帽,进入头部钢筋最深有12cm,这是故事的主要原因。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对作业人员使用生麻绳吊运钢筋的违章行为没有及时提出制止,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
应急救援方案: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送运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三)坍塌
施工中发生的坍塌事故主要是:棚架、龙门吊、高堆放物资、产品的坍塌
典型案例: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原油轮的船坞龙门吊坍塌事故造成3死2伤,直接经济损失4766万元 事故经过:
2008年5月30日0时23分,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原油轮的船坞区域,两台龙门吊在共同吊运约900吨的物件时,发生两台龙门吊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766万元。
事故原因:
--
1、火场上出现浓烟、高热、缺氧等致人伤亡时间,早在5~6分钟,晚的在10~20分钟,所以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
2、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而引起的,如可燃什物,可用冷却灭火方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
3、如电器设备火灾,可用窒息灭火法,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加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电器设备上,阻止空气接触,并立刻关闭电源,达到灭火效果。
4、油类火灾同样可用窒息灭火法,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严禁用水扑救)直接喷射在燃烧载油的器具上,阻止和氧气接触,达到灭火效果。
5、火灾事故扑灭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消防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鉴定、确定起火原因。依照对发生火灾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改进消防工作。通过火灾事例,教育全体员工,提高员工防火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