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重点习题答案
一、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答: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泛指政府行政的一切公共支出。我国行政机构的总体管理成本在世界是高的。政治和行政问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导致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很多,可概括“多、宽、乱、散、低、松”六个字:
1.“多”即行政层级多、机构设置多、人员配备多,未能体现精简原则。我国政府从国务院到乡镇政府分为五个层级,各级政府机构众多,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行政不变成本巨大。
2.“宽”即政府管理职能错位、越位,未能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还未真正转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造成了许多无效行政成本。
3.“乱”即部门职责交叉情况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上比较混乱。由于机构设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交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工作不协调,衔接不紧密,多头检查,设备重复配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行政效能的下降。
4.“散”即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由于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电子政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重复性行政成本过高。
5.“低”即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造成行政成本的不当增加。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不够,公众参与性差,造成科学化程度不高,尤其体现在公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预见性,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拆拆建建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浪费和无效行政成本。
6.“松”即行政成本的控制不严,管理不规范。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为了政绩不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政府行政支出的过程监管、效益评估和事前约束不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假公济私现象屡禁不止,以致行政可变成本没有控制在最小限度。
针对上述造成行政成本高的原因,控制行政成本要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在减少层级、精简机构和人员上下功夫。要减少行政层级,变现有的五级为四级,实行扁平化管理;要大力精简机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能,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要大力压缩公务员编制,让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尽快“瘦身”,为财政“减负”。
二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转变政府职能,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使政府职能真正归位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上来。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外包”服务或“购买”服务,发挥市场竞争作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要在建立政府决策评价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政府行政决策评价制度,是控制行政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制度,发挥行政评价在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性,克服随意性,保持连贯性。
四要在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是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有效手段。要从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的短期行政成本和长期行政成本进行严格考核,改变当前政府绩效考核只考核绩、不考核效的状况。
五要在建设电子政府上下功夫。依托门户网站,发展电子政务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电子政务必须
—1—
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深层次上改进政府工作,实行资源共享,减少行政开支,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扁平化的高效、廉洁政府。
六要在行政成本控制的细节上下功夫。行政成本的控制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处着手。要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深化政府采购内涵;要快公车改革进程,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同时,推行机关车辆租赁制;要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要大力推行设备资源共享,防止大型设备的重复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二、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建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制度来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建设。要改变现行的行政运作模式,从根本上将现在的政府职能从强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使政府在职能、效能、目标上做出很大改变。(1)要大力提高广大公务员服务意识,积极改进机关作风。(2)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重构政府的行政执法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体制保障和行政执法环境。(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行为。
2.加强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采取多种方式,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依据、监督办法、办事结果、财政收支等。
3.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评估机制建设。社会、企业、公众实质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富有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服务对象的意愿与要求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评价政府绩效优劣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顾客满意原则。必须改革政府的评估机制,把“顾客”满意原则作为行政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政府行政绩效,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测评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应当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加以分析、综合、归类,据此才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
4.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机制建设。责任机制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一环。(1)让问责制迈向制度化。“官员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题中之义。以《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志,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转向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对自身行为负责,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2)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为了避免行政违法案件的发生,行政机关应确立直接责任制度,让每一个行政官员都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警示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动力机制就是引力、压力、推力等正方向力与阻力这个负方向力的矛盾结合体。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是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各种正负方向力的集合体及其在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相互制约及支配其运行的内在规律性。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由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阻滞力耦合而成。
(一)引导力。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来自三个方面:(1)社会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是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外在压力之一。(2)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3)国际竞争中提升政府能力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的透明化、高效化、民主化,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能力,提升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当然选择。
(二)推动力。政府绩效评估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追求卓越组织效能的需求。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推进行政管理发展的主要工具之一,能有效提高政府组织效能,改善政府形象,促进政社关系的良性循环。(2)政府官员获得升迁与发展的需要。推动政府绩效评估,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活力,可以满足中央或上级要求,赢得升迁与发展的条件。(3)解决组织自身财政困境的需要。提高组织效率,精简组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将对组织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经济人”角度考虑,各级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推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估,以此增加组织经济效益或走出财政困境。
(三)约束力。政府绩效评估的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1)道德约束。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调配与运用的过程,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必须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与规律行事,考虑正当性与善的要求,遵守行政道德。一个全面负责任的政府,必定包括一套合理可行的行政道德体系。因此,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道德体系将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推行。(2)制度约束。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制定推动本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措施,从而从制度层面推动绩效评估的发展。
(四)阻滞力。政府绩效评估的阻滞力来自四个方面:(1)传统的官场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官本位”阻碍了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破坏了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土壤,或使评估流于形式,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或使评估随领导意志而定,导致了随意性、盲目性、单向性弊端。
(2)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不利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的推行。(3)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政府部门的某些特殊性使得目前的绩效评估技术难以有效推行成本低、效率高、结果可信的评估行动、方式、程序、方法都具有动态性,这也加大了绩效评估的难度。(4)当前利益分配格局的制约。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与低效现象的过程,势必损害政府中贪污腐败者、不思进取者、能力低下者的既得利益,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消减阻滞力,完善、优化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推动服
务型政府建设。
四、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的路径
党政干部引咎辞职是指党政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使我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失职失误而引咎辞职。但是,由于咎辞职制度不尽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政伦理素质的缺失,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尚未走上常态化的轨道。
要使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具体路径应从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入手,分别在国家、社会、官员个人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健全引咎辞职制度。为使引咎辞职成为一种常态,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操作标准、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首先,要重新定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要把引咎辞职作为政府通过官员的引咎辞职来承担责任、回应舆论和民意、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工具,而非政府治吏的工具。其次,要科学界定引咎辞职的具体标准。国家应明确引咎辞职的主体、标准、范围,特别是在认定标准上,必须本着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定性准确、定量合理的原则,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让辞职者明白自己“咎”在何处。再次,要完善引咎辞职的操作程序。对如何操作应作出详细的规定。
(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任何一项干部制度改革措施,只有与相关方面制度和措施相衔接、相配套,才能产生整合功能和合力效果。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到工作运行、干部任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使党委、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广泛的监督之下。二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三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考评标准、考评体系、评估方法等入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的结果与行政职位的升降相挂钩。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完善舆论和社会监督机制。五要对引咎辞职干部的管理工作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可采取转岗、降职任用、待岗或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
(三)构建全新的行政文化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切实转变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为引咎辞职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一方面,要着力形成责任理念主导的行政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干部真正确立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淡化“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要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干部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干部行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评议和监督。
(四)提升党政干部的行政伦理素质。党政干部的道德取向和实际道德表现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扩散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加强其行政伦理素质建设是引咎辞职制度的有力保障。用行政伦理立法来规范官员的行政伦理素质,同时建立专门的伦理监督机构和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与宣传,最终达到提高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行政管理判断题试题习题及答案
判断题三
第一章 绪论
1.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各种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改正:应该将“执行各种职能”改为“执行法定职能” 2.严格执法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有①行政立法 ②行政司法 ③行政管理法规 ④行政决策与决定 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 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 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 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 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 3.从狭义上说公共权力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4.美国学者古立克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改正:将“古立克”改为“怀特”
5.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6.古德诺190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7.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理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改正: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改为“《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8.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由: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组织理论构成。(×)
改正:将“组织理论”改为“新组织理论”
9.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
10.新行政管理学理论主张“民主行政”。(√)第二章 行政管理原理
11.社会性是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有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动态性 12.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13.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外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改正:将“系统外”改为“系统内”
14.科学运用封闭原理应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追本溯源,尤其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从根源上加以封闭。(√)
15.弹性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
改正:将“弹性原理”改为“能位原理” 16.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时间的动态性。(×)改正: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时间。17.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是权变原理的前提。(√)18.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
19.弹性管理是指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
20.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效益原理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改正:将“间接效益”改为“整个社会目标”
21.效益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第三章 行政环境
22.行政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
改正:行政环境的特点是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和变异性。23.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改正: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24.从行政环境作用的效果上,可将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
25.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26.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 一个新途径。(×)
改正: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27.里格斯从行政的经济环境角度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衍射型、融合型和棱柱型。(√)
28.融合型是代表着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改正: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
29.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政治构架。(×)
改正: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构架。
30.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对行政系统的作用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3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改正:将“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改为“人和环境的理论” 32.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相互决定,相互制约。(×)改正: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33.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34.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改正: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
35.文化多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色。(√)36.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之一是要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第四章 行政职能
37.行政职能的特点是执行性、非强制性、同质性、动态性、多样性。(×)
改正:行政职能具有强制性。
38.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建立的依据。(√)39.认识行政管理是研究行政职能的前提。(×)改正:研究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
40.行政职能体系可划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层级职能和运行职能。(√)
41.政府的运行职能是指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职能。(×)
改正:政府的运行职能包括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42.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唯一途径。(×)
改正: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43.经济监督职能是行政职能体系中政府的基本职能。(√)第五章 行政组织
44.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方式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改正: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45.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部门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改正: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46.行政组织直线——职能式结构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结构。(√)47.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
改正:将“19世纪中期”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48.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观。(×)改正:将“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 49.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行政组织应该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应充分考虑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50.权变组织理论的代表有卡斯特、罗森茨韦尔等。(×)
改正: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尔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
51.法约尔把组织管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2.员工平等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项原则之一。(×)改正: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5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要求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被选用,而被选用的人可以在任何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改正:选用的人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54.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认为按专业分工设定职位,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可以不经过公开考试。(×)
改正: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要经过公开考试。55.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改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5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
57.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改正:将“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改为“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
58.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主张实行选举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民主制度。(√)59.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
60.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
改正:将“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 61.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6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管理。(×)
改正:将“人员管理”改为“人员编制管理”
63.机构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改正:将“机构管理”改为“职能管理”,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也不能说是职能管理的主要作用。
64.机构管理是对机构级别、机构名称、机构规模的管理。(√)65.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编制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改正:这个定义是广义上的。
66.行政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第六章 人事行政
67.人事行政,这一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活动。(×)
改正:将“外部”改为“内部” 68.人事行政的管理客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
改正:将“管理客体”改为“管理主体”
69.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
70.行政组织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改正:将“行政组织建设”改为“人事行政”
71.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72.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信息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改正:将“信息现代化”改为“国防现代化”【1964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上提出,2000年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遇到文革,现代化建设遭遇到梗阻。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夕,委托邓小平力争在2000年实现四化。邓小平同志由此提出两个现代化的概念。2000年,我国实现的现代化,是最低水平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周总理讲的四个现代化,也就是小康。2050年,我国实现的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是真正的现代化,是和发到国家接轨的现代化。】 73.中国选官制度的雏形始于原始社会初期的军事民主时期所实行的选贤与任能为特征的禅让制。(×)
改正:将“原始社会初期”改为“原始社会末期” 74.人事行政监察制度在秦汉时期正式确立。(×)
改正:人事行政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正式 确立。
75.回避制度不包括师生回避。(×)
改正:回避制度(①亲属回避 ②地区回避 ③师生朋故回避)76.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是集中统一而又有一定制约关系的人事管理体制。(√)
77.1993年8月2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正式诞生。(×)
改正:1993年8月2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78.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改正:将“选举程序”改为“非选举程序”【在美国,奥巴马是选上来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在中国,李克强是选上来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政务类公务员。但是,我国的公务员法只适用于业务类公务员,不适用于李克强这样的政府类公务员。管李克强的法不是公务员法,是宪法和组织法。】
79.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根据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制度。(√)
80.我国公务员制度有公务员分类机制,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改正:两者都有公务员分类机制
81.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功绩制原则。(×)改正:西方公务员制度实行功绩制原则。
82.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较广。(√)83.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改正:我国的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但是西方公务员是坚持政治中立的。
84.我国的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第七章 行政领导
85.行政领导指的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改正: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86.行政领导是不特定的组织。(×)
改正:行政领导是特定的组织,即国家行政领导系统内的领导。87.行政领导具有权威性和多元性。(×)
改正:行政领导的特点:①权威性 ②综合性 ③动态性 ④服务性 88.根据行政领导层次,可将行政领导分为中央、地方行政领导。(√)89.根据横向功能,可将行政领导分为计划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外部事务领导。(×)
改正:将“外部事务领导”改为“机关内部事务领导”
90.根据行政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集权型、分权型、俱乐部型。(√)
9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9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设置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改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
93.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范围包括人事权、财权、物权、组织权。(√)94.行政领导的职责就是指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工作任务。(×)
改正:还包括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95.行政领导的三大责任是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改正:将“行政责任”改为“工作责任”
96.行政领导者的个人素质结构包括德、才、学、识、体。(√)97.年龄、性别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无形结构”。(×)改正:个性心理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98.行政领导方法中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改正:将“矛盾分析”改为“实事求是”
99.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方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及其他对象时所采取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模式。(√)100.行政领导方式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改正: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上下级关系。
101.根据行政领导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以事为重心、以人为重心和人事并重型。(×)改正:分类标准应当是根据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的不同 102.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划分制度。(√)103.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和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完全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改正: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决定 第八章 行政决策
104.行政决策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105.行政决策主体具有广泛性。(×)改正:行政决策主体具有特定性。
106.根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中央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和中央与地方共同决策。(×)改正:应当删除“中央与地方共同决策”
107.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改正: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108.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109.行政决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改正:行政决策的原则①信息准、全原则 ②可行原则 ③系统原则 ④对比择优原则 ⑤预测原则 ⑥动态原则 ⑦民主集中原则 ⑧连续性 原则
110.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
111.以伊朗为代表的神权制国家坚持宗教领袖型的行政决策体制。(√)
112.行政决策可以不对设定的方案进行评估。(×)改正:方案评估是行政决策必不可少的基本程序。
113.精英/大众模式反映了行政决策过程与阶级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联系。(√)
114.制度学派模式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
改正:制度学派模式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然而试图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的是系统模式。
115.权力决策的模式由拉斯韦尔在其代表作《决策过程》和《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中提出来。(×)
改正:将“《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改为“《权力与个性》” 116.渐进性创新模式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
改正:将“毛泽东”改为“邓小平”
117.行政政策是一切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原则。(√)
118.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是行政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119.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改正: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
120.根据行政政策的作用性质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鼓励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第九章 行政执行
121.行政管理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改正:将“行政管理”改为“行政执行” 122.行政执行具有强制性。(√)
123.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改正:将“政治手段”改为“经济手段”
124.“尽可能地变部门间的沟通为部门内的沟通”属于行政沟通的柔性机制。(×)
改正:将“柔性机制”改为“刚性机制”
125.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可以讲行政沟通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
改正: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或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26.“轮式”沟通是“互联式”沟通的一种。(×)改正:聚联式(“Y式”和“轮式”)、互联式(周围式和全通式)127.集束式是小道消息传播最普遍的形式。(√)128.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129.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结果。(×)改正: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
130.从行政协调的内容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
改正:从行政协调的对象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从行政协调的内容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31.会议协调是最常见的一种协调方式。(√)
132.根据行政控制的手段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第十章 行政监督
133.各级人民检察院既是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也是西方行政监督的主体。(×)
改正:西方行政监督的主体不含有各级人民检察院。134.行政监督主体具有特定性。(×)改正: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135.以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分为对行政合法性的监督和对行政合理性的监督。(√)136.行政监督具有经常性。(√)137.地方监察制度是我国现代的一种监察制度。(×)改正:地方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监察制度。138.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属于政府外部监督。(×)改正:将“政府外部监督”改为“政府内部监督” 第十一章 行政管理法制
139.行政管理执法必严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改正:将“执法必严”改为“有法可依” 140.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141.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法。(×)改正:行政法无统一、完整的法。142.行政法具有相对稳定性。(×)改正:行政法富于变动而缺乏相对稳定性。
143.行政法规和规章可以使用“条例”形式发布。(×)改正:行政规章不得使用“条例”这种形式发布。
144.行政立法既可以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具体行政行为。(×)
改正: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而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145.我国的行政立法属于从属性立法。(√)146.国务院的行政立法统称为行政法规。(√)147.行政强制措施可以分为直接强制和间接强制。(×)改正:将“行政强制措施”改为“行政强制执行” 148.行政复议的结果具有终局性。(×)
改正:行政复议结果的非终局性是行政复议的一大特点
149.行政诉讼要坚持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十二章 行政方法
150.行政方法具有整体性。(√)
151.行政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改正:将“政治手段”改为“行政手段” 152.经济手段具有直接性和利益性。(×)改正:将“直接性”改为“间接性”
153.采取思想教育手段,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154.ABC管理法: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系统统计、排列、分类,以找出管理重点的管理方法。(√)第十三章 行政文化
155.行政文化具有约束性。(√)
156.行政责任是一种非独立的法律责任。(×)改正:将“非独立”改为“独立” 第十四章 行政机关管理
157.行政机关管理最基本的特点是时效性。(×)改正: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性。
158.实事求是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 则。(×)
改正:民主管理原则(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
159.行政机关做好后勤总务工作必须遵循逐步推行社会化原则。(√)160.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改变我国机关管理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
改正:将“唯一”改为“根本”
161.机关公共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非服务的关系。(×)改正:将“非服务”改为“服务” 第十五章 财务行政
162.财政收入作为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来源,它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163.按财政收入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改正:按财政收入形式划分,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划分,又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64.财政支出按其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为累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补偿性支出。(×)
改正:财政支出按其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165.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第十六章 行政效率 166.行政效率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特点。(×)改正:将“量的规定性”改为“质的规定性”
167.政府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第三篇:行政管理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入学水平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宪法
2、法律优先依据法律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监督
4、行政是国家的一项职能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行政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
5、德、能、勤、绩
二、选择题
1、B2、B3、D4、B5、C6、C7、C8、B
三、概念解释
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2、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严格依据法律和制度进行活动的原则。
四、问答题
1、(1)预防作用;(2)补救作用;3)改进作用。
2、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
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各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
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成为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
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
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3、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
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4、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五、论述题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3、依法行政,是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第四篇:2011年《报关员》重点辅导习题及答案
1、我国某出口加工企业从香港购进台湾产的薄形尼龙布一批,加工成女式服装后,经批准运往区外内销,该批服装向海关申报出区时,其原产地应申报为()。
A、香港 B、台湾 C、中国 D、国别不详
答案:C2、用于所获得或生产产品中的原产于东盟成员方的成分不少于该货物FOB价的(),并且最后的工序是在成员方境内完成,则认定原产国为东盟成员国。
A、40% B、30% C、50% D、60%
答案:A3、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规则的原产地证明书有效期为自签发之日起()。
A、30天 B、60天 C、90天 D、180天
答案:D4、适用《亚太贸易协定》规则的原产地证明书的货物,纳税义务人不能提交原产地证书的,由海关依法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货物征税放行后,纳税义务人()补交原产地证书的,经海关核实,对按原税率多征的部分应予以退还。
A、自货物进境之日起90日内
B、自签发之日起180日
C、在货物装运之日起1年内
D、货物放行后15日
答案:A5、直属海关将在接到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和全部必要文件资料后()内,作出原产地的预确定决定。
A、60天 B、90天 C、150天 D、180天
答案:C
6.关于暂定税率适用的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适用最惠国税率的进口货物同时有暂定税率的,应当适用暂定税率
B.适用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应当从低适用税率
C.适用普通税率的进口货物,不适用暂定税率
D.适用出口税率的出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不适用暂定税率
答案:D
解释:对于出口货物,在计算出口关税时,出口暂定税率优先于出口税率执行。
7、原产地规则关系到对进口货物实施不同的税率,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实质性改变标准规定的是()
A、货物经加工后,在海关进出口税则中的税号(4位数一级的税则号列)已有了改变
B、货物经重新筛选并重新包装
C、货物经加工后,增值部分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30%
D、货物经加工后,增值部分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30%以上
答案:B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条例》的规定,货物进口或出口时,一般情况下海关按照何时实施的税则税率计征关税()。
A.办理海关手续之日
B.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境之日
C.海关接受货物申报进口或者出口之日
D.向海关指定银行缴纳税款之日
答案:C
9.非优惠原产地认定标准之一的从价百分比标准,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原料进行制造,加工吼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的比例:
A.≥30% B.≥40% C.≥55% D.≥60%
答案:A
10.境内某公司从香港购进孟加拉国产的某商品一批,设该商品的最惠国税率为10%,普通税率为30%,亚太协定税率为9.5%,香港CEPA项下税率为0,该商品进口时适用的税率是:
A.10% B.30% C.9.5% D.0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海关估价方法,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海关在审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时,应优先采用成交价格法
B.当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经海关审查未能确定时,才能依此使用其他估价方法
C.在使用其他估价方法时,海关可优先使用合理方法
D.相同货物的估价方法,是指在所有方面都相同的货物,即使装上也不能有任何微小差别
答案:CD2、目前我国签署的各项优惠贸易协定主要的从价百分比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太贸易协定》项下,非成员国原产的或者不明原产地的材料的总价值不超过该货物FOB价的55%(孟加拉国除外)
B、《框架协议》原产于任一成员方的成分不少于该货物FOB价的40%,并且最后的工序是在成员方境内完成C、CEPA项下,在港澳获得的原料、组合零件、劳工价值和产品开发支出价值的合计,与在港澳生产或获得产品的FOB价的比例不小于30%
D、特别优惠关税的原产地规则,受惠国对非该国原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不小于所得货物价值的占35%
答案:ABC
解释:特别优惠关税的原产地规则,受惠国对非该国原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不小于所得货物价值的占40%.3、完全获得标准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重要标准,下列属于优惠原产地下完全获得标准的是()。
A.从该国领土或领海内开采的石油
B.在该成员国或者地区境内收获的小麦
C.从该国境内出生并饲养的活动物
D.在该成员国或者地区境内采摘的苹果
答案:ABCD4、关于原产地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框架协议》规则的原产地证明书,应当自东盟国家有关机构签发之日起4个月向我国境内申报地海关提交,经过第三方转运的,提交期限延长为6个月
B、原产于东盟国家的进口货物,如果产品的FOB价不超过200美元,无须要求我国的纳税义务人提交原产地证书,但是要提交出口人对有关产品原产于该出口成员方的声明
C、港澳CEPA的原产地证明书,一个原产地证书可多次使用,适用于多批进口货物
D、“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原产地证明书的有效期为自签发之日起1年
答案:AB
解释:港澳CEPA的原产地证明书,一个原产地证书只适用于一批进口货物,不可多次使用。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原产地证明书的有效期为自签发之日起180日。
5.下面是有关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征收关税的表述,其中表述正确是()。
A.执行国家有关税率减征政策时,在暂定最惠国税率基础上再进行减免
B、对于原产于中国境内的进口货物,适用最惠国税率
C、对于原产地不明的进口货物,按照普通税率计征
D、对于同时适用多种税率的进口货物,在选择适用的税率时,基本的原则是“从高计征”答案:BC
解释:在选择适用的税率时,基本的原则是“从低适用”。
6、下列关于进口税率适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普通税率征税的进口货物,不适用进口货物暂定税率
B、对于无法确定原产国别的货物,按普通税率征税
C、适用最惠国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应当适用暂定税率
D、适用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应当适用暂定税率
答案:ABC
解释:D适用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应当从低适用税率。
7、关于税率适用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减免税货物经批准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应当适用海关批准之日实施的税率征税
B、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需要追征税款的,应当适用海关发现该行为之日实施的税率
C、租赁进口货物分期缴纳税款的,应当适用海关接受纳税义务人再次填写报关单申报办理纳税及有关手续之日实施的税率
D、进口货物到达前,经海关核准先行申报的,应当适用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实施的税率答案:CD
解释:A、减免税货物经批准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应当适用海关接受纳税义务人再次填写报关单申报办理纳税及有关手续之日实施的税率。
B、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需要追征税款的,应当适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之日实施的税率。行为发生之日不能确定的,适用海关发现该行为之日实施的税率。
第五篇:行政管理考试重点
1、目标管理:1)一种过程,上下级人员间共同确定目标和主要职责范围,2)一种实施管理的计划和考核方法,3)以此为标准评价组织中每个人的贡献,4)一种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两者保持一致,提高组织效率。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含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结构或人员数目。
2)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3)两者间的关系: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即就一个特定的组织而言,管理层级次越多,其管理幅度就越小,反之,其管理幅度越大:层次多,幅度小,行政组织呈现尖型结构:层次少,幅度大,呈现扁形结构。
3、行政领导的特点:法定性、权威性、协同性、政治性、执行性
4、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气质结构、智能结构 优化:1)要从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考虑领导成员的最佳组合,2)要从年龄、文化等静态组合转移到考虑智能、气质等动态组合,3)选拔行政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移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4)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
5、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含义:
方法: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艺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有效的达到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地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
5、行政领导艺术中授权的基本原则:因事择人,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明责授权,责任尚存,授权追踪,防止反向授权。
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信息准全原则;科学预测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对比择优原则;程序适应原则;切实可行原则;大胆创新原则;动态调整原则;民主参与原则;依法决策原则。
7、行政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监督;执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一般监督、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8、公务员回避种类: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9、行政立法的特点:1)是一种从属的立法,2)是一种准立法活动,3)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
名词解释: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任选制:按有关法律、章程的规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委任制: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委派特定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
分税制:指的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权、税制、税府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系 内部监督形式
1一般监督2专门监督3行政复议4特种监督 外部监督形式
1权利机关监督2司法机关监督3政党监督4社会监督
公务员考核内容:
1德:政治立场。道德品质2能:基本能力与应用3勤:出勤率和工作态度4绩5廉
政治行为四要素:性质、主体、方向、方式 政治行为划分:二分法 公务员法定交流形式: 1转任2调任3轮换4挂职锻炼
行政领导特征:1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是动态行为过程3是高层次管理4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3能力~4心理~
领导授权原则: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2逐级授权3明责授权4责任尚存5授权追踪6防止反向授权 行政决策及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初六国家行政事务时 为达到预定的目标 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分析主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程序:1认识、界定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及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方案5分析6选择7实施~,完善决策8评估
论述题:
公务员招考录用原则:三公(公平公正公开)招考: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录用: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1公开原则2平等原则3竞争择优4德才兼备5按职选人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政治原则具体可划分为法治原则、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民主~四类
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实行“三权分立”和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的产物,其奉行的政治原则是法治原则、政治中立原则和民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