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

时间:2019-05-13 05: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

第一篇: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

渝府发〔2010〕97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实现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下简称《决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和法制保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纲要》和《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重庆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阶段,对制度供给与保障、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新阶段重庆市肩负的重大使命。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紧迫性。重庆市在全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市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应当看到,有的地方决策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行政执法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还不够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适应。要巩固和发展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发展方式,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迫切需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二、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为主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工作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与国务院法制办签订的《关于推进重庆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合作协议》,切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努力为重庆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新动力。

(四)工作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权责明确、决策科学、法制统一、行为规范、公正廉洁、和谐民主、监督有力的法治政府。

到2012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基本形成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的制度框架,构建起符合重庆实际的法治政府行为规范体系,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合法规范,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14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高,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率与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全面实现《纲要》确定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五)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合理界定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决策权限,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市政府各部门和区县(自治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并严格

执行决策程序规定和工作规则,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法定的权限内,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依法作出决策。

(六)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形成重大决策方案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或研究机构的咨询意见,参加论证咨询的专家、机构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重大决策事项要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和风险评估,有条件的要进行多方案比选。

(七)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公示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要将有关依据、可行性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等事项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媒介公示征求意见,或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对其有代表性、普遍性意见的采纳情况及理由应予以公开。依法应当举行听证的,必须组织听证。

(八)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对决策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决策实施机关要及时向决策制定机关报告决策执行情况,决策制定机关要采取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等方式对重大决策实施情况和社会反应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决策中违反规定,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重庆市实施〈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办法》规定,严格追究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九)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根据宪法和法律,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指导下,适应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五个重庆”和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需要,努力在户籍制度、金融体制、产权交易、农村土地、农民工就业和保障性住房等改革方面先试先行,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深化扩权改革,增强区县(自治县)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行业以及农村和城市社区管理方式改革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的管理,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

(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建立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定期清理制度,切实减少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实施程序和方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重视和加强对行政许可审批的事后监管,积极稳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

(十一)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领域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决算管理,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十二)规范行政服务行为。健全行政服务工作规范,明确并公开服务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等事项。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依法、准确、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扩大行政电子监察范围,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咨询、查询和投诉等服务方式。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注重网络等各类载体舆情的汇集研判和处置。

五、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十三)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遵循立法工作规律,突出制度建设重点,优化立法结构,提高立法质量,实行立、改、废相结合,着力推进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政府运行基础性规范等制度建设,依靠制度凝聚共识、推动各项改革,调整规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平息各种矛盾。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进一步拓宽立法计划和立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途径,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充分吸纳公众对立法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推进对重大立法项目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和立法后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四)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制度,政府法制机构要依法严格审查规范性文件,及时公布登记和备案情况,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未经登记备案并公布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

(十五)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照规定定期对现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要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对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不适应重庆改革和发展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修订或废止,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六、强化行政执法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十六)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依法定期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主体,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进行动态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全方位提高执法队伍和人员的政治、法律、文化、道德修养和行政执法能力。

(十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与处罚并重,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适用,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与考核、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严格追究行政执法机关及其人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责任,切实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十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创新。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委托执法的相关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执法工作经费。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努力解决执法缺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对全市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权责交叉部分,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府的监管职能、服务职能落实到位。政府法制机构对执法中存在的争议和矛盾要及时进行协调。

七、增强解决争议能力,防范与化解社会矛盾

(十九)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改革,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要求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改进行政复议受理,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行政争议。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调解等手段办案。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行政复议撤销案件分析制度,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树立行政复议权威。

(二十)规范行政机关应诉行为。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依法认真办理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按照规定提交相应证据材料,指派参与调查、办理被诉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参加出庭应诉工作。影响重大以及社会关注的行政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按照规定应当由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研究落实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建立行政败诉案件分析制度,严格过错责任追究。

(二十一)建立矛盾纠纷解决联动机制。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切实履行行政调解职责,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体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在自我管理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仲裁机构建设,加大仲裁制度的宣传推广力度,有效发挥仲裁制度解决民商事纠纷的效能。加强信访机构、复议机构、仲裁机构、调解机构与人民法院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完善调解、信访、复议、仲裁、诉讼等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增强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八、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改进和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十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的各项规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推进政协民主协商、民主评议、专题调研制度化,虚心听取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支持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良性互动。监察、法制、信访等政府部门以及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定期交流分析行政执法情况、行政案件诉讼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二十四)健全政府内部监督。落实《重庆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开展政府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备案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所属部门、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发挥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严格行政效能监察,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不作为、滥用权力、服务态度恶劣等现象进行监察,严格执行问责规定。

(二十五)加强社会监督。畅通监督渠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探索建立依法行政社会监督员制度。充分尊重和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发挥好媒体监督的作用,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核查并依法

处理,及时通报处理结果,引导社会舆情。开展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评议。

九、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六)切实加强对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领导。市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每年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区县(自治县)和市政府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区县(自治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要定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研究解决涉及工作推进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本区域、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二十七)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方式,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进一步加强新公布法律法规宣传和学习,法律法规公布后、施行前,负责具体执行的部门要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培训,涉及政府共同行为规范的,各级行政机关要及时组织学习。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有关部门要组织测试、考察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测试和考察结果作为是否任职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注重选拔或推荐政治素质高、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二十八)加强政府法制研究和法律顾问工作。整合各方面研究资源和力量,发挥好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政法学研究会等学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工作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及其部门法律顾问工作,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工作规范,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十九)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重点解决一些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工作力量薄弱、人员不足、工作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要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综合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并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法制机构的人员配备要符合有关规定并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三十)逐步推进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加强对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制定实施区县(自治县)和市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范,逐步开展对区县(自治县)和市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考核评价。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第二篇:《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发文规范行政权力防止“以权压法”

导读: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部分地区和领域矛盾增加,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意识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这是近年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具体的很有见地的进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松年指出,公开、参与是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基本程序要求。如果能够按照意见规定的“五大程序”进行,政府决策就能做到基本正确、避免失误。

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针对此,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意见指出,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要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意见要求,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意见强调,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大责任事故或严重违法行政案件将问责至行政首长

意见指出,“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增加公民义务

意见指出,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意见指出,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曝光

意见强调要强化行政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行政机关要自觉履行法院生效判决

意见指出,行政机关要“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针对有的行政机关用行政不作为来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的现象,意见指出,要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文章来源: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01109/000199.htm?pgv_ref=aio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怎样理解《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的任务。

二是围绕上述7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纲要》对相关任务已规定了措施但不够明确的,《意见》作了明确和细化。《纲要》已规定了落实相关任务的原则要求但没有明确措施的,《意见》作了补充规定。对各地区、各部门近些年来落实《纲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意见》作了增加规定。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政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问: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问: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问: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预防和制止腐败的关键。为此,《意见》规定: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问: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负有重要责任。为此,《意见》规定: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问:《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意见》规定:要建立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使其规格、编制与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

问:贯彻实施好这个《意见》,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与深入贯彻《纲要》和《决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确定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务求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文章来源: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01108/001790.htm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0〕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6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3.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4.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5.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

6.突出政府立法重点。要按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关,尽早出台。

7.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按要求及时回复意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涉及重大意见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坚决克服政府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向。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工作。

8.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9.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意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不得发布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

10.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规定,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要重点加强对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影响其合法权益,搞地方或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情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办理。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1.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得失。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要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12.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13.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4.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5.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完善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的机制,切实解决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问题。

16.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7.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情况都要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要及时、准确、具体。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依法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18.推进办事公开。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19.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要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七、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20.自觉接受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21.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22.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八、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认真实施人民调解法,积极指导、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2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对依法不属于复议范围的事项,要认真做好解释、告知工作。加强对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办理复议案件要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行政机关要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复议决定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建立健全适应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

25.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26.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27.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行政首长要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28.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29.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特别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与深入贯彻《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确定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务求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第三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一、《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题的括号里)

1.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A、法治国家B、法制国家C、法制政府D、法治政府

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

B、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

C、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D、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

3.解决我国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求()。

A、严格依法执法,努力发展经济B、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

C、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D、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4.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

A、使命感B、重任感C、紧迫感D、责任感

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

A、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B、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

C、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D、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

A、学法B、尊法C、守法D、用法

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A、执法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8.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A、行政执法B、企业管理C、公司经理D、企业代理

9.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

A、宪法B、基础法律知识C、通用法律知识D、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

1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

A、1B、3C、2D、5

11.政府立法要按照有利于()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

A、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B、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行

12.政府立法要()。

A、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B、充分反映人民意愿

C、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D、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除()保密的外,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A、依法需要B、根据需要C、县政府规定D、省政府规定

14.政府立法要积极探索开展()。

A、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B、社会风险评估工作

C、贯彻落实工作D、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

15.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A、上级机关指示B、上位法C、上级领导指示D、本机关领导指示

16.建立规章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3B、2C、5D、1

17.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3B、2C、5D、!

18.各类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A、可以B、应当C、不得D、原则

19.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

A、公开征求意见B、反复修改C、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D、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20.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建立以下制度:()。

A、登记B、公布C、情况通报D、监督检查

21.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A、宪法和法律B、其他规范性文件C、法律和法规D、法律和规章

22.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下列违法案件()。

A、危害安全生产B、危害食品药品安全C、危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D、危害市容市貌

23.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没有()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A、法律、法规、规章B、其他规范性文C、上级文件D、人大常委会决定

24.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

A、行使权利B、履行义务C、承担责任D、纠正错误

25.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强化()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

A、程序B、执法C、实体D、法治

26.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

A、公平公正B、合法公正C、适当适度D、规范有序

27.坚持文明执法,不得()。

A、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B、打骂当事人

C、砸扔当事人财物D、粗暴对待当事人

28.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和()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A、定期培训B、持证上岗C、资格管理D、执法程序

29.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

A、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B、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

C、实施法律法规规章D、向社会公布

30.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

A、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B、自然人的监督 C、政协的民主监督

D、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

(二)判断题(认为正确的,请在每题括号里打“√”;认为错误的,则打“×”。)

1.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3.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可以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

4.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5.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可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关,尽早出台。()

6.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

7.政府立法要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8.政府立法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

9.我们应当坚决克服政府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

向。()

10.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11.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施

行。()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

13.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要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14.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关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建议,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办理。()

15.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

布。()

16.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

题。()

17.各级行政机关要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

享。()

19.各级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

理。()

20.各级行政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

第四篇: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制定说明

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制定情况说明

根据上级文件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府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制定情况报告如下。

一、《意见》的制定依据和制定的必要性

《意见》的制定依据有三:一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 2004年,《纲要》即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该《意见》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9个方面29项意见。三是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1〕31号)。

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到2014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与国务院、省政府《意见》的要求相比,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一些新的机制制度亟待建立健全,如省政府《意见》要求,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行政决策后评价制度,建立行政调解机制等。二是一些已经确立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未得到十分有力地贯彻落实,尚需要进一步强调和推进。三是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着人手紧、任务重等困难。四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还有差距。五是各地区、部门之间依法行政工作不平衡,等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用较为完备系统的制度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二、《意见》的制定过程

该《意见》共分8个部分,共26项具体意见。在制定 1

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环节和方面。

一是注重征求意见。该《意见》先后两次征求修改意见:第一次在初稿形成后,以召开论证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了县区政府、市级部门的意见;第二次是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对《意见》中的职责任务进行了分解,又征求了各位市长、秘书长、主任及县区政府、市级部门的意见。对两次征求到的意见,我们认真研读吸纳。

二是注重与市情实际对接。这次国务院、省政府的《意见》,较之以往发布的有关加强依法行政方面的文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规定,其中有些是以往从未提及的,有些是作了修改、完善、补充的,对这些新的要求、新的提法、新的变化,都一一作了比较研究,并结合市情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三是注重与已有制度相配套。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XX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暂行办法》、《XX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暂行办法》、《XX市行政措施制定和备案办法》等多项制度,逐步形成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框架。对于这些制度,在《意见》中注重引用,既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又体现制度的配套一致。

三、《意见》的主要特点

从内容上看,该《意见》符合国务院、省政府两个《意见》的要求,同时也具有我市的特色,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突出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的整体一致。《意见》提出,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第一条),再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第二条)。为了保证上述目标要求的如期完成,《意见》进行了目标分解,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等7个方面提出了24项具体意见。这也构成了《意见》的整体结构。

(二)突出整体推进措施设计。如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经过长期摸索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推进体系,需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是要提升依法行政理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这在(一)、(二)、(二十三)等条有多处体现。二是要规范权力运行。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行政权力在网上公开透明行使(第六条)。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等柔性执法方式(第十二、十三、十四条)。三是要严格考核。将依法行政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分值,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干部“德、能、勤、绩、廉、法”六位一体的述职述廉述法考评机制和依法行政工作激励机制(第二十二条)。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对拟任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测试考察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日常培训、轮训常态化工作机制(第二十三条)。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保证法制机构规格、设置、编制、经费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第二十五条)。五是要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加强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第十五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第十六条),健全行政问责配套制度体系,严肃

查处问责案件(第十七条)。

(三)突出重要行为规范。一是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决策前,要求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第八条)。决策后,要求跟踪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每年选取1-2件直接关系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重点评估(第九条)。二是规范行政调解行为。建立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加强行政调解机构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第(十八)条)。三是规范社会管理行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创新为核心,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第三条)。四是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全面落实基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六个规范化”建设活动和依法行政达标乡镇(街道办事处)创建活动,力争再经过2年的努力,全市50%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过依法行政达标乡镇(街道办事处)考核验收(第二十四条)。

(四)突出职责任务分解。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形成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据此,我们在《意见》中进行了职责分解,同时,把《意见》中确定的7个方面24项意见进行了细化,并将细化的49项任务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明确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形成了《

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任务分解表》,作为《意见》的附件发布施行,同时,第二十一条要求,“各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制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考核奖惩措施,全面落实3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要求。”

第五篇: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14-11-24 15:07 8062ubky | 分类:时事政治 | 浏览3550次 分享到:

2014-11-24 15:27

知识大富翁,挑战赢iPhone!

提问者采纳

热心网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以学习和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部门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加强行政问责,健全纠错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使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

第二,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决定》指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一是要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决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审查把关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发挥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审查把关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健全责任倒查机制,既要按照责任、标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证各项决策的落实,又要对未按要求贯彻落实政府决定及决策,进行追责,予以行政问责,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决定》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具体执法细则,规范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路径,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的监督,健全党内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权力监督机构的地位,重点确立人大法制监督的核心,突出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和履行司法监督职能的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行政监控整体效能,构建严密完备的权力监控网络机制。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王诚安

分享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并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6个方面提出重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深刻领会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目标凝聚力量,目标指明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的新常态,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一项重点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一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政府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规划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正确轨道。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证政府工作在法制轨道上高效率地运行,推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政府是执法主体,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把党中央的重大部署真正落实到政府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决定》提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因此,必须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决定》提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些有力举措,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带头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切实领导、督促、支持本地方、本部门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公正执法是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文明执法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决定》提出,要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实践中,就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各部门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现在时有发生的暴力执法、钓鱼执法之类的现象,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破坏了干群、党群关系,引起群众不满。因此,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执法理念文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就是要执法制度文明,各项执法制度体现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执法行为文明,执法的方式方法和过程,符合法定要求,举止文明,态度公允,用语规范;就是要执法形象文明,执法者要仪容整洁,待人和蔼,执法威严,有礼有节。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共产党人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为了防止和杜绝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决定》提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贯彻落实这些重要举措,就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彻底脱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加强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和消除腐败。任何行政执法机关都不得向下级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都不得设“小金库”。近日,李克强尖锐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发生的腐败案件、窝案,基本都与审批有关,画个圈就给钱,几乎成了‘潜规则’!”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认真解决权力运行中的“潜规则”,才能用建设“廉价政府”(马克思)的实效,进一步取信于民。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这就要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决定》总结我国多年来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指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这些措施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建设法治政府十分紧要。现在这方面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政务公开方面,有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有的公开内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有的不能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政府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政务服务方面,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中心运行缺乏明确规范,公开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以及评议会、听证会等,以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下载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有......

    20110711无锡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划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已于2011年7月11日经市政府第38次......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2008年6月12日辽源日报社撰稿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建设法治政府文档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法应是文明执法的基础,离开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同时文明执法反过来也能促进严格执法的实行,两者相辅相成,也缺一不可。首先文明执法离不开严格执法......

    建设法治政府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怎样理解《意见》的总体思路?答:一是以加大......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1.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A. 2004年3月B.2004年4月C.2005年3月D.2005年4月2. 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谢 正 义 (2010年12月4日)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回顾“十一五”、规划“十二五”之际,召开此次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不仅对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精心打造法治政府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