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牛人经验交流会,高分不再是浮云
2011年3月12日上午9:00,“万学海文2011高分学员颁奖典礼及2012考研誓师大会”在中关村礼堂举行。此次主题为“展翼理想之上”的颁奖典礼旨在一方面表彰2011年考研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另一方面也是激励2012届的考研同学。据了解,本次参加领奖的学员为北京地区的高分同学,共八十多人,他们均为考研总分在400分以上,政治单科82分以上,英语单科75分以上的同学,其中还包括十几名数学满分的同学。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人民大学的肖丁山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徐哲,他们以总分433分和432分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当天,一千多名2012年学员在听取了2011届高分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后,集体起立宣誓,表达了坚持到底,立志考研成功的愿望。同时,他们也纷纷表示高分学员的经验对自己接下来2012年的考研复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牛人备研心经: 跨专业考研重在合理规划,公共课高分帮了大忙
肖丁山:政治:84 英语:74 数学:145 专业一:130总分:433
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专业:档案学
报考院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专业:世界经济专业
复习10个月,3月开始复习
政治:考试大纲出来之后我就详细的分析了考研大纲,五部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在时间分配和精力分配上也不同。我的观点是哲学重理论,要理解,其他的重记忆。在时间分配上,我不建议政治早复习,因为记忆内容多容易忘记,从8月份开始即可。
英语:和六级相比,我认为比六级要难,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部分,题目设置上有更多迷惑项,所以英语特别要具备抗干扰能力。
数学:我的复习主要为三个时期,前期为3-5月,我建议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定为3-6月。此外,教材和习题都须要坚持看和做。公共课的高分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中期:7-8月,这个阶段要根据大纲来复习,因为大纲会与之前复习课本内容可能会有冲突,所以还是要以大纲为重,精选例题,习题。
后期:做题不要放松,因为很多同学开始背诵政治就会忽略做题,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当然,数学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难度的题。考研数学的目的不断考难题,而是考基本。
专业课:注重真题,研究真题。此外还要联系老师,联系师兄师姐非常重要,因为有的指定教材,有的不指定,要能有内部教材是最好的。
牛人备研心经: 专业课283 别以为本校本专业就可以忽视专业课
徐哲:政治73 英语 76 专业二 283 总分432
本科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专业:阿拉伯语
报考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专业:阿拉伯语
政治:我的政治是比较弱的科目,开始就很担心,于是报了万学海文的政治全程辅导班。因为我属于比较听话的学生,但是自己不善于规划,所以就只能是按照辅导班老师的计划来复习,感觉效果很好,最后考了73分,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英语:对于英语来说,我基本就是按照自己的原有基础复习,每天坚持,虽然分数不是很高,但是觉得坚持对于门语言的学习,从惯性来说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的。
专业课:由于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我考的依然是本专业阿拉伯语,虽说是小语种,考的人数不是很多,但是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你的周围时刻都有竞争对手在进步,没到最后时刻,即使胜出对手也不能放松。
牛人备研心经:英语92分的秘诀 坚持最重要
周齐:政治 79 英语 92 专业一111专业二 131 总分413
本科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专业: 英语专业
报考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业: 高翻
辅导班:我觉得政治报辅导班是十分必要的,我当时就报了万学海文的政治三个班,10月份的要点班、强化班,还有临考之前两个周的冲刺班。我是10月底开始复习的,政治考试最后一道大题因为时间不够没有答题,但是政治得到了79高分,所以自己觉得辅导班的帮助很大。
经验:因为我考的是本专业,基础相对好一些,当然自己的心态也要放平,不能因为占有这个优势就掉以轻心。另外,我是去年毕业的,不是应届生,所以要根据报考学校试题揣摩出题意图,有针对性的复习,不做无用功。我的整个考研过程都有几个研友陪伴,共同交流进步。我的复习时间基本都固定在早上7:00——晚11:00之间,所以我觉得坚持,心态,方法是最重要的。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已经顺利通过初试,并以如此高的分数即将进入下一轮的复试阶段,我们在此祝愿他们取得最后的成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对2012年考研的学子们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第二篇:400分高分怎么练就——一个牛人的考研经验(推荐)
今天我来跟大家谈谈关于考研的事。考研期间经常会上论坛看一些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可以说是他们让我对考研一点点的清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论坛曾经的一个贴子,就是二战08年424分考上南开经济的。当时觉得能考这么多完全是神了,可望而不可及。虽然今天自己也考了个400多分,但我知道我的努力完全不及他。大家要是还能找到那个帖子的话可以看看,我当时是把它打印下来,然后复习的时候累了就翻翻,文章风趣幽默,非常适合放松大脑。而且里面对各科所用书籍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优缺点一目了然。
可能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会感觉很迷茫。考研这东西和高考完全不一样,考研完全靠自觉,根本没有任何人逼着你,也不可能有人指引你,或者又有人说了,我可以报辅导班啊,辅导班的老师会教我的。这种想法一般是不对的,对于辅导班,我只想说我旁边的很多人都没有报,照样考的很好,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报或者不报,你都能考高分,关键是看你努力不努力。去年的时候同学去听辅导班之前的宣讲会,幸运的抽到了数英全程班,既然数英全程都能当做奖项,说明了它们的不重要性,后来也验证了,同学听了几个班之后就再也不去了,浪费时间。然后又有人要问了,那政治呢,我只能说也是没有必要的。你可能会觉得政治必须得报一个了,要不然心里发慌,但是往往这种心里发慌都是辅导班铺天盖地宣传导致的。总结一下辅导班的事,如果你有钱,并且有时间,那么报的话无可厚非,并且你可以报那种包过班。如果你钱不多的话,那么报不报都无妨,并不会影响你的成绩,影响你成绩的是你的努力程度。辅导班那些老师讲的东西他们出的书里面都有,而且更详细。话又说回来,报辅导归根到底就是钱和时间的问题。任何决定都得自己去做,别人的意见只能参考。
然后说一说各科的复习情况,说之前还想阐述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问题,这里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是跨校跨专业考研,这种情况就应该早一点准备,而且还和你大三上的课程有关系,像我们学校,大三下学期安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时间复习。对于那些课比较少的同学,提前看看都是可以的,不用太投入,以免三而竭的情况发生。我的建议是大三下学期可以略微的背一下单词,这点对你以后帮助是非常大的,你慢慢就会体会到了。对于没过六级的同学,背了单词后过个六级应该没有问题的,我就是这种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既然上面说到了英语,那么就从英语开始讲起吧,我本身英语不好,这个刚才也说到了,但是不得不说,大家不要被六级吓到了。考研英语和六级关系虽然有关系,但是不见得六级考的分数高,考研也能考的高,这不是绝对的,所以,打起你们的信心来。我同学大三下学期才过的四级,之前迟迟过不了,但是英语照样考了60多分,虽然不得不承认今年英语略简单,但是最起码60多肯定过线啊。
英语篇:
单词书:
1、英语从头到尾单词书用了三本,第一本是新东方的那本便携版的红色考研单词书,挺好用,它主要是让你觉得背下去很简单,就那么一小本,背完它岂不是太容易了。这本书是我大三下学期背完的,那时候背的不是很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靠着它还是硬撑着把六级给过了。然后步入考研正轨后就开始看新东方的厚版的红色考研单词书,解释比较清晰,纸张比较好。最后看了新东方的乱序版得单词书(绿皮)的那种。善意提醒一下,单词书不必要买新的,几乎不改版的。略微说一下题外话,我同学考研没有买过一本书,从来都是从图书馆借旧书,还有捡得以前考完研得人丢下的。然后看我的,然后看别人的。就这么凑合着,成绩也挺好的。总之英语单词非常重要,尤其是英语不好的同学,背完单词相当于胜利一半了。强调一下,每天都得背单词,背到考试,背到你看见英文就蹦出中文的意思了,不要求你能默写出来。
2、阅读篇: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这话不假,所以阅读是重中之重。必须严加重视,其实我英语复习的也很早,八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那时候就是每天四篇阅读,培养语感。至于用哪本书都行,我用的是星火的巅峰阅读100篇,还可以。然后就开始看真题了,从92年开始到10年的。刚开始本来是想只看01到10年得,后来把这十年的看腻了,答案什么的记得太清楚了,所以开始做92年的,做了两遍。收获不是很大,完全是保持手感。至于01年到10年得,同志们必须严加重视,能多看一遍是一遍,但是切记不要傻看,得总结,再总结,总结出题的规律。
3、作文篇:
两个字,甭急。最后两个月准备够了,当然如果你想得高分的话就不一样了,我这里面说得都是英语不好的同学们,咱们的重点在阅读,在单词。作文最后看看模板,然后自己总结出两三套模板,就行了,自己总结的可以避免雷同,也可以记得很清楚。不要着急,不要慌。至于英语别的版块,量力而行,真的,完型我平时也准备了,但是考试时发现时间不够,因为自己一直在思考阅读,所以完型不得不果断放弃,完全是随机填写的。排序也得好好准备。记住,不要教条,自己得制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英语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我英语不好,那么我就多花点时间,即使过不了线,那么我也认了,不给自己一个后悔的理由。这就是学英语的动力。)
数学篇:
我的数学今年花的时间还比较多,成绩还好,140多分。数学也是八月份开始准备的,刚开始考研的一两个月我一直在看数学和英语,数学花的时间更多一点。俗话说得数学者得天下。
数学用书:《复习全书》、《660题》、《400题》、《武忠祥的历年真题》以及若干自己复印的真题。用的书非常少,因为一直牢记 “书不在多,在精”这句话。
1、关于复习全书的选择,也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同志们纠结于陈文灯还是李永乐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都是好书。
2、《复习全书》我看了三遍还是四遍,最好多看几遍,题一定要自己做,当然看看答案也无妨。不要听信他们说的每道题都得自己做出来,这太难了,600页的书,里面的题你要我都会做,这怎么可能,量力而行就好了。
3、《660》题不错,选择题加填空,基础题。推荐做一遍就行了,然后再看一遍做错了的。其实我是想做两遍来着,问题是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后期的时间很紧的。
4、关于《400题》说一下感受,题出的很难。
5、关于真题,我上面说的那本书挺好的,就是收入题目太多了,做到后来我都不做里面的模拟题了。这里面不得不说,不要去做里面的模拟题了,太多了,你做不完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再做一遍真题。真题你做多少遍都行,只要你有时间,我做了三四遍的样子。最后,关于数学就说这么多了,数学很重要的,多花点时间在这方面。
政治篇:
先说下自己的成绩,正好80。你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打算,长期和短期的都要有,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制定月计划就行了,这样你心中有数,也就不会很慌了,到了后期最好制定周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每天的时间,然后每天做什么都得心中有数,不要去自习室了不知道要干嘛,或者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可以走人。我的理念是完成任务就走,或者图书馆关灯就走,管不了那么多的,做不完就做不完。
1、政治复习时间不用过长,长不长与你的分不成正比,关键得看效率或者方法,准备很久但是考分不高的例子有很多,所以,政治不用急,急也没什么用。我是九月份复习的,其实八月份就稍微在看了。
2、政治我算买书比较多的。《系列一》、《系列二》、《系列三》、《系列四》、《肖四》、《28题》、《20题》。
3、《肖四》比较神,这点估计很多人都有这个认识,反正我是在考试的时候觉悟的,那选择题似曾相似,仔细一想,那不就是肖四么。
4、至于红宝书和系列一之间的比较,类似于李永乐与陈文灯。纠结于这两者之间没有意义,系列一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红宝书亲切养眼。总之,他们两者选一就行,记住,别一块都买了,如果不小心买了也行,扔掉一本就行。我就扔了红宝书,因为系列一看习惯了。
5、关于系列二,很多人说没有答案,不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没有答案也有好处,逼着你从书本找答案,这样你就记得牢一些。
6、政治的主观题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到12月吧,不晚,但是记住不要教条,灵活掌握。最后一个月,当时我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答主观题,我就把《肖四》的主观题答案全给抄写来,挑一些主要句子。这点可以借鉴的。
政治所用书籍:
1、任汝芬的《系列一》,这本书和红宝书类似,前面说过,不再细说。这本书是打基础的书,好好看吧,哲学方面要看懂,看得时候别排斥,先假设成是对的。毛概方面得记住,当然理解记忆最好。史纲也是记得,参照毛概。思修也是背的,参照前面。
2、《系列二》是一本习题集,里面全是题,我建议这本书是在充分看完了《系列一》之后再做,没有答案。政治单选题不需要答案(马哲除外),书本上都能找到。
3、最后冲刺阶段可能大家会买《海天28题》《导航20题》《系列四》《肖秀荣最后四套》,去年看过一个贴,说这四本书选两本就好了。我推荐是,导航《20题》以及《肖四》。《海天28题》内容繁琐,《20题》简洁。最后20天了,简单点好。《肖四》前面说过,必须要人手一本。
4、还有一些书我没有说到,像那些考点识记之类的,因为我没买,所以也不好评论,怕误导了同志们,你们只能看看别的了。总之考研政治不必准备太早,因为12年的书还没出呢。专业篇:
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专业课出题规律都不一样,所以复习的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这里我讲的只是我复习的体会和感受,专业课最好咨询你们的所考院所的前辈,他们的经验才是你们应当学习的。
1、复习时间问题。因为有些人大三下学期课多,有的课少。所以情况是不一样的,像我这种课比较多的,除了看了单词之外什么都没准备,更别说专业课了。我跨校不跨专业,所以不是很着急,十月份才开始看专业课的。
2、至于书籍问题,我想这也是迷茫的你们想问的,这里我只回答工科类的,我是考力学的。“书不在多,在精”,这句话前面说过,比较适合专业课。其实说实话专业课资料本来也就少,我的建议是能搞到多少算多少,看不看是另外一码事。专业课一般只有指定课本,以及往年试题。往年试题大部分学校是没有答案的。
3、复习过程。因为我考的学校专业课本我学过。我是十月份开始复习的,刚开始也不想做试卷,这个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忘的一干二净的。所以只能自己看课本了,前面简单的几章看得很认真,越到后面越觉得没意思。总之两本书看了很多遍,到后来和我一起复习的人都开始做试卷了,我还在看课本。
4、这里善意的提醒一下,万事开头难,我知道你们都下定决心要考研,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是很难的,尤其是对平时没好好自习,懒散惯了的人。坐在教室里一天简直是要了老命了,屁股跟做钉子似地。所以,该逼自己的时候还是得逼一逼。别把自己逼急了就行,该玩还是得玩,别怕,考研没那么恐怖。
5、也许专业课是阻碍你们报考名校的障碍,但是专业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内心的不自信。任何事情在做之前的那些困难,都是你的幻觉强加在你身上的,都是那些未知给你的恐惧,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之前政治写的不是很详细,有很多原因,当然主要是我自己的。那么这里也就稍微的略带一下,早写完早了事吧,还得忙别的去了。写之前还是要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你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打算,长期和短期的都要有,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制定月计划就行了,这样你心中有数,也就不会很慌了,题外话:计划没完成也不用慌,真的,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完不成是很正常,比如哪天突然有事,或者不想上自习了,这是很正常的。到了后期最好制定周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每天的时间,然后每天做什么都得心中有数,不要去自习室了不知道要干嘛,或者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可以走人。我的理念是完成任务就走,或者图书馆关灯就走,管不了那么多的,做不完就做不完。
最后这里衷心祝福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也希望我的复试顺利。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3568488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复制本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16/333745
分享到:
顶一下
阅读
第三篇:2018考研政治指导:政治高分牛人的复习经验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政治指导:政治高分牛人的复
习经验
考研是一部分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另外一种追求„„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文章,却没有机会。作为曾经是考研大军的一员,经历了其中的甘与苦、得与失,今天,回过头来,再说考研,有机会与今天与我当年一样年轻的学子们交流,感慨系之。
考研前的故事„„
我就读于一所地方性的重点综合大学,学的是理科,是那种最长线的专业,听说师兄师姐他们毕业后绝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我当时还年轻,认为教书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也不满足于当一个中学教师,如果可以留在大学教书,那我们的起点(本科文凭)就决定我们在高校中的“凤尾”位置,所以还是不甘心。
可是没有什么其他的途径改变这一切。我知道我暂时没有力量改变这一切,但我还年轻。我开始默默地学习系里给我们开的基础专业课程,我的专业课基础还算好,不像我的那些室友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拼命地玩游戏、打牌、看片,喝酒„„,进入大三上的时候,才发现大学时光竟然将过其半,我亲眼见过我的同学哭过,当他的CET-4成绩再一次不过线的时候,他说出:“我恨这个大学!”
偶然的机会,我选修了一门叫《管理心理学》的课,主讲老师是一位外校的心理学教授。我不知道这门课对纯理科的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吸引力和新鲜劲儿,我当时是控制不住自己,一头就扎进去了,再也回不了头!那是绝对的耳目一新,我被它迷住了,也被授课的教授的专业风采和授课迷住了。我盼望着听他的下一节课。
我开始去久违的图书馆,阅读一些管理和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很快就发现,我的基础实在是不适合读这些书,时常吃些夹生饭。曾经,我有幸聆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演讲,才懂得我那时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不知不觉地应用杨振宁先生倡导的“渗透法”,学习新知识。那个时候的阅读更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之所以说些琐事,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段经历实际上隐藏着我更换专业和学校的因子。
至于考研,那是后来才有的事。大
一、大二的学生还鲜于“考研”这个词汇(不像今天的学子幸运,一进大学,就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考研信息和资料),不过我们还是明白考研很难,它是属于少数人的事,与绝大多数人无关(今天这个比例正好相反)。
直到大三上初始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基本上分成两派,学习的和不学习的。玩的继续玩,学的继续学。后来,毕业时回想起这段日子,发现大三上是大学里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差不多是一个大学学习的分水岭。
前面说过我就读的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理科的比例相对比较均匀,我知道有些大学的本科教育实行的并不是学分制。在这些大学里,如果学生想选修系里没有开的课程,如果时间不够用,只有逃这边的课去旁听他感兴趣的课。他随时都会两边的危险——系里的老师会查他,外院的老师会纳闷教室里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多了一个旁听生,也没听过院里的哪位老师介绍过。
不过大班上课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碰到小班,你可小心,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跑到研究生教室里面去了,闹了个笑话。研究生课程虽然没有听成,但我还是亲眼目睹研究生教室里面只有两三个人听课,感觉心情比较舒畅!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就这么走马观花旁听了一段时间,我渐渐明白我可能不太适合学习纯文科的东西。我偶然走进一个大教室,听一位老师主讲《微观经济学》,我发现经济学可能是我最想要那种,它与我本身的专业联系较紧,但经济学很注重思想和实用,学过的理论可以分析和指导我们周围的世界,况且有些问题奇怪的连老师也没有想过。
我正奇怪以前为什么没有人说起它。
大四的时候,大家还是以考英语为主,四级过的考六级,四级没过的继续考四级。教授凭着良心教书,学生凭着对教授的好感学习。有一次碰到一位年轻的讲师,演说之后,他总结说:“上大学并意味着什么,上大学不能代表任何东西,它只代表你上过大学!”
等我们从玩得天昏地暗的大三寒假回来,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系里的师兄师姐们就业比较糟。有关系的早就找好了,一些没有关系的一狠心把自己卖了,还有些观望。不过有一点,那段时间学校周围的饭馆生意特别好。一年后的时间,我们就经历了这段历史,才知道当初笑谈请客的是把自己贱卖的,那些陪喝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活受煎熬。
大三下,考研之风正式登陆,辅导员看到教室里的人多了,很高兴。
考研
从大三下开始,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经历用考研界最经典的话来说: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让他去考研,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让他去考研,因为那是地狱。
上次说到考研之风正式登陆,辅导员看了很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要考。不考研,那干什么?
考,考什么?不知道。
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我没有专门调查和统计过,我应该是我们系最早去外系旁听的学生。但同室的“大侠”不久就发现我老是单溜,不久,我就拉他下水。我们已暗暗约定不考本系的,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孤单,谁说过,考研人最怕孤单来着?我们在发掘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形势还不明朗,我们是不能公开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谁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考什么,都是秘密的。
考外校就可以出省工作了,最好是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由于高考的原因,许多人一直没有跨出自己出生的省份,所以,当考研成为再一次圆这个梦的机会时,很多人想通过考研出省去。每年有许多的外地考生报考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殊不知这些城市的人才早已饱和,博士教授满天飞,夹着驼鸟与海龟。每年都有一大批外地人才像潮水一样涌入,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漂着,过着快乐或不快乐、幸福或不幸福的日子。
废话少说,言归考研。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派,恭喜你,你读对了!
对于一些地方性大学的学生,考研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不公平,另外,专业课是考研路上的“拦路虎”,谁知道那些本校的学生有多少专业课的信息和资料。对于那些跨校跨专业的考研来说,这些问题是困扰问题。上网似乎成为有效的手段,但网上信息仍然不够我们用。我们只有在有限的信息中来比较,经过一番痛苦的比较,我们发现自己的劣势: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没有。
那段时间真痛苦,你突然发现考研不再是嘴上说,而是活生生的,而且还在不平等、不公平的状态下进行。
经过综合比较之后,我还是觉得报本校的好。企业管理,这是个很吃香的专业,方向是市场营销。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考研就是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报本校的总比报外校的把握大些,况且本校的专业课我还可以到导师那儿听听,另外,复试的时候吃亏的可能性较小,差额面试那是针对外校学生的。当时,我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颇有点沾沾自喜。
本校企管专业课考经济学基础,含微观、宏观部分,对于我们这样没有接触过这些课的学生来说,除了通过旁听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它们外,只有自学了。跨专业的学生在这个时候面临的危险在于,他对他所跨的专业的理解很可能与这门学科要求的完全不一样,有许多理科学生跨入文科或者偏文科学习时,思想上会有一段特别混乱的时期,我当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和热情大为减低,甚至连最起码的自信心都没有了。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个适应期是检验他在这个专业生存下去的试金石!
我决定到经济学院去参加大
一、大二学生的课,基本上就是重修的过程,经过这段时间的潜心学习,我渐渐克服了跨专业考试的恐惧心理,多多少少知道这些课的味道,语言和思维的方式都会有些不一样。但那个时候是没有时间阅读最新的专业资料和管理著作。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争取在大三上的时候,把专业课攻下来,不能再拖。因为,后面的时间留给专业课的不会太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英语和数学多很一般的学生。在考研的整个复习阶段,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通盘考虑,考研复习一定要有战略性。考研是准研究生的考试,除了要求要有逆向思维外,还要求考生具有战略眼光。一旦在战略上失败了,就会失去整个战争,而不管你是多么的努力!
在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研没有回头路!
上网查查,看看还有那些大学考同样的专业课,这么多大学,总会有相同的。这真是大海捞针,我一边找,一边诅咒。
天不绝我!社科院有类似的专业,专业课是经济学原理,参考书完全一样。
就是它了。如果在这之前,我还在犹豫什么,觉得报本校实在没有新鲜劲儿,实在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那么现在我已没有任何其他念头了,我的心情在短暂的气愤之后,竟出奇地平静。
人生还是需要挑战的。要报就报个有挑战性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回去冲完澡,开始复习数学,我已习惯把数学安排在夜里,这个时候,思维最清晰,往往想的东西会达到白天达不到的境界。一般情况下,我会做到夜里两点钟。由于不打算报数学班,所以我自己做了大量的题。我考的是数学四,我的理科底子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这要感谢大
一、大二时打下的基础,不然的话,数学复习肯定会排挤专业课的时间,那么跨专业就成为空想了。这里我对那些今天还准备跨专业考研的人说一句,数学和英语你一定要有一项强项,(除非你从大
一、大二复习专业课)否则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与公共课交织在一起,你会心力交瘁的。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经验,每个人或许有些不一样。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考研到底考的是什么,考生拼的又是什么?考研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拼智力、拼毅力、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晚上12:00寝室熄灯之后,我开始点蜡烛。在静静的烛光下,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流泪!我是如此的了不起,我一定会成功!
7月份辅导班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我感到时间从来没有这样短暂过。假日的缘分随辅导班的结束终于划上了句号。她必须回家看望家人,同时也需要休息和调养。只剩下我一人,但是这里的天气太热了,继续呆下去的可能性很小,不如回家看看,顺便补补身体。
8月中旬回家的滋味可不好受,烈日炎炎,踏上归途,万分疲倦,但心情还是快乐的。在回家的路上,我蒙生好想有个家的想法,一个自己的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的家。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致我在后来的研究生学习阶段一毕业就投入工作了,没有任何想继续深造的念头。家是一种比血还浓的亲情,一部就其一生的力量也无法改写的历史!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简介,其中不少都是博导。我当初的感觉我选择是正确的,有这么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又这么好,如果能考上这个学院,在这样一个学术和研究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我相信自己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后来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我在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回校后,很快就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11月份,考研报名考试了,由于我们是应届生,报名是班级统一管理的。到这个时候,什么人报什么学校才清楚,报本系的最多,还有两个是保研的,几乎平时学习前几名的都报本系,出现扎堆现象。跨专业的有两个报本校,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一个是计算机。
其余的有报外校同专业的,也有的像我这样跨校跨专业。
填好志愿,应该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第四篇:考研牛人档案
档案
姓名:戴震宇
考研成绩:总分447分,数学147分,政治81分,英语82分,专业课137分
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考院校: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去了,我成为这次考试中的一个幸运儿;回想过去大半年时间,无限感慨。半年来,我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脑海里思考最多的就是学习,我很惊奇:在过了3年猪一般懒散的生活后,我还能重新拾起高中所拥有的那种勇气和决心为着更高的目标艰苦奋斗。时常和朋友谈起这些,我都感觉十分诧异;说实话,现在想起过去半年的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因为当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
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但当你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头去,身后的路已是阳光灿烂——我曾这样走过。所以,我希望我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你们不再迷茫,能够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出更光辉的价值!
在全面介绍我的考研历程之前,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考研?
2.考研到底有多大价值?
3.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
4.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第一个问题,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毕业出路——读研,工作,出国。对于出国,我想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少有人会考虑。读研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本科生实在是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差,不过也有些专业比较好就业,比如我们专业,所以我们班很多人都工作了,应该说是很大一部分。当然我不否认还是有人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是你们看看这又有多大比例呢?寥寥无几。所以我相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
当时为什么不想工作?一则我觉得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出去工作的心理准备,二则希望考个更好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此外,据我了解(在成绩出来之前我曾经去找过工作,华为等公司),本科生出去所找的工作在条件,待遇等等方面上都与我的理想相差太远,首先是那个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绝对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其次待遇,我去面试一个大连高金数控公司,现在是私营企业,他说他们只能给一个本科生2000元一个月,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数字有什么想法,说实话——真寒心啊,我们寒窗苦读,读了这么多年出来不过是一个农民工的工资,那还不如不读,大家看看现在CPI多高啊,更别提那个房价了,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只能靠父母了。好多工作过的人都回头来考研,一个原因就在于与期望值的差距,其实出去后再回来考是很难的,一则心很难收回来,二则很多东西都忘光了,需要从头再来,三则工作经验在复试的时候是很不受重视的,相反,应届生则很受青睐。
关于第二个问题,说到考研有多大价值。
我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华工机械的例子,我们班本科生如果是沿海大概3000-4000一个月,内陆譬如说南京可能不到3000,当然了,这个不绝对,但是在我们学校读两年研后研究生平均工资6000,可能还会更高。所以说基本上再读两年身价会翻倍,当然了,如果考个更好的学校待遇肯定还会高。不管你读书的动机有多么纯洁,这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究生呢?
我考上后,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平时是不是很优秀,我略带惭愧地说,我的平时成绩很差,加权成绩排名年级近200名,微积分成绩也很一般,91,79,线代60,差点不及格,平时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发表过什么论文,所以我觉得我的大学过得很平淡,我并不优秀。
但是,我上进,我想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还有人问我英语基础差,六级都没过,能考上吗?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英语出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大家有这个恒心和毅力,都会有考上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就是目标了。
现在大家应该是很迷茫的,对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是一片茫然,如果大家对于没有信息感到焦虑的话,可以去找学长了解信息,也不妨考虑去辅导班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因为我自身报过辅导班,我知道辅导班在这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全的。其实,那个时候我跟你们一样。首先是学校,我觉得要报就报个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考差的学校的研究生,那还不如不考,没有价值,大家适当可以调高一下自己的目标,也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动力,毕竟“人都往高处走”。当时我很快就决定报考清华,开始我家里人是不支持的,他们都觉得我太过于自信了,但是我觉得我想试试,因为这是我的理想,而且这个是我自己的决定。至于专业,我是向比我高一届的师兄了解并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然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对于大家选择专业方向,我个人建议,不要一味盲目跨专业,因为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且不说你初试能不能过,复试都是一个很大的槛,所以大家如果不是很讨厌自己的专业就不要跨度太大。对于那些非要跨专业跨校的同学,我得提醒你们:必须准备得特别充分。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我就已经下定决心报考清华大学,当时对于专业没有什么了解,也就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至于说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原因很简单——我的大学生活太乏味了,希望能通过考清华来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点回忆。“人生能有几回博”啊!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于4月份下定决心报考清华精密机械专业。
之后,我就着手准备考研。
一、考研历程、基本准备(五六月份)
大三下学期还是比较忙的,课程非常紧。我是“忙里偷闲”硬是每天学习到教室关门,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这两个月的计划(完成高等数学即微积分的初步学习,因为我个人觉得微积分已经忘光了),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逐渐适应考研所要经历的生活。不过,基本上我只是学习高数一两个小时。同时,我还按照师兄给我介绍的几本参考资料,买了相关书籍。应该说这两个月的任务我基本上完成了,我把数学高数部分看完了,课后习题也全部自己搞定。在我7月份去实习前,我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
7月20日实习回来,我就在学校修整了几天,大约24号搬出去住了。此后,我就制定了严格的长期规划以及短期(一个月、一个星期还有每天的时间安排)计划。我把这些计划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懒惰。
2、基础复习(七月底至十月中旬)
这段时间我分成两个段落——七月底到八月底,九月初到十月初。第一阶段,只学习数学剩下的线代和概率以及英语阅读和单词;第二阶段,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并开始数学的全面复习,开始做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基本上是隔天换重点的(就是一天着重数学一天着重专业),英语跟第一阶段差不多,还是每天4篇阅读或者若干单元单词。
第一阶段:这段时间考研复习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我按照自己的计划每天基本上6:30起床,7:00到教室,然后读一段时间的英语,中午11:30回去休息,下午2:30到教室,5:15去食堂,6:00左右回教室学习,晚上10:00(当时暑假期间10:00锁门)回家休息,有时候晚上还去西门外转半个小时。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效率是非常之高的,生活过的也很充实,对那段生活还是很留恋的。这段时间我是没有研友的,我每天都只是一个人学习,不过我不觉得乏味,单调或寂寞。
第二阶段:我的时间安排基本与第一阶段一样,不过就是晚上开始随着学校教室时间安排的改变而改变到10:30下自习了。这段时间里我开始看专业课和李永乐版数学复习全书,我基本上是隔天重点复习这两门。一般是一天早上看完专业课一个章节,下午看看数学,晚上一直在学英语以及这天没有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做题),然后第二天就是上下午的任务和前一天颠倒过来——我个人觉得太过单一的学习时间安排以及一整天的看同一门课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月或者说两个半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你打基础的阶段,系统的基础复习是十分关键的;天才是很少的,要把自己始终当作一个初学者来对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基础复习。
3、考研中期(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底)
据说,到了十月份就有好多人进入疲惫期,有的甚至开始放弃考研,他们声称受不了猪狗不如的考研生活。这段时间我仍然是十分亢奋的,斗志仍然很高涨。不过我所要提到的是我没有做到时间安排还像从前那样,不过我确实是争取到了每天8:00或者8:30之前赶去教室,因为这个阶段天气十分阴冷,我实在是睡意连绵,无法抗拒。
十一期间我上了一个政治辅导班(上课之前我曾经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十月底我又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政治开始得有点过早,时间也花得太多了),不过在这个阶段(十月份),政治不是我的重点。
经过前几个月的复习,我对数学应该来说还是理解得比较多了,所以我开始做题,最开始我做的是400题(很经典),一天一套,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就又买了很多题,基本上一天一套,我是基本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做的,感觉良好,虽然分数肯定都不高,不过能够学到新东西我就很满意了,那段时间我没有在意分数的多少,我只在意知识;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在那个阶段就开始注重分数。
专业课我也开始做考试试题了,感觉考的东西与书本差异很大,感觉有点不爽,并且加上前一阶段不会做的课后习题或者看不懂答案的习题,我有些犯难了,有时候甚至有种不想搞专业课了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理智克服了冲动,我硬是迎难而上,把那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那时候太有成就感了——这可是我独立思考解决的啊!不过还是有些问题没有弄明白,或者有些问题我觉得课后答案错了就没有管了(实际上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是我自己理解错了——答案一般不会错的)。对于专业课,我必须得说,要反反复复地看,即使你看了5遍还是看不懂,不要紧,继续看,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你就会明白,那时候,你或许能够体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英语:在这个阶段,最让我犯难的就是英语阅读了,我是始终在找一些合适的资料来做;说实话,我觉得市面上并没有多少合适的资料。最开始,我听说张锦芯的不错,我买了套她的资料,做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好。不过现在想起来,觉得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语言的掌握语感很重要,只要天天做,培养语感,一步步地来,掌握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政治这时候已经开始做题了,我个人觉得政治资料不在多,只要适当的辅导教材,一本红宝书一本习题还有真题以及适量的好的模拟题就OK了。这段时间(十一月)我把政治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我都做完习题后仔细在书上核对答案,其实做题的过程就是为了熟悉红宝书。通过这个阶段的扎实的复习,我对红宝书不仅有了全盘的把握,而且也对其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尤其是马哲和马政经部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考研后期(十二月至2008年一月中旬)
这段时间的正常度过对于考试的正常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段时间高强度的复习已经基本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过多担心,(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得克制在一定程度以内,其实每个人都在担心,尽管可能嘴上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仍然正常作息(当然可以把这个阶段的计划定的稍微宽松些),温习一下以前所学的东西,查漏补缺;特别要指出的就是,个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复习的重点应该是政治和英语,其中政治应该注意时事政治,英语应以英语作文为最最最重要的,可以试着去写一些作文(即使不愿意也得去尝试,不管写出来的东西有多烂),数学和专业课可以去做一下最接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模拟题或者最近的真题(真题很宝贵,要好好珍惜,尤其是专业课)。不过,这个阶段不要做太多的模拟题,因为有的模拟题出的很烂,不要让低分打击你的自信,尤其是在1月份以后。
在12月份当中,我又仔仔细细地把政治红宝书看了一遍,买了一套真题做了做,我是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做的,连问答题我都是拿一张文稿纸一题一题写下来的,没有丝毫马虎,做完后我就对着参考答案寻找答题方法并总结得失;如今想来,感觉自己做得确实不错。
大约12月底我开始复习时事政治,由于2007年有十七大召开,毫无疑问,十七大对于我们这一年考试应该是重中之重,所以重点是很清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就买了长江日报中有十七大报告的那张报纸,然后逐字逐句仔细研读,我前前后后阅读此文约10遍或者更多,后来上考场做题时很高兴轻轻松松地做完了时事政治选择题(现在想来,我觉得时事政治上花的时间也太多,假如你觉得时间不够,不要学我,因为当时我感觉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所以,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政治要注意把握重点,特别是临考前一个星期。在最后半个月,我多方面和研友接触,掌握各方面的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的信息。临考前一个星期,我和我的一个研友2个晚上把红宝书梳理了一遍,把可能要考的大题背了几个,结果考试时候竟然遇到了2个大题是我所背过的,其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在最后一个星期去押大题去背大题是很重要的,那些小道消息所透露的大题不妨去背一些,就当是梳理一下知识点,不过万不可太过于当真。
关于英语,要特别提一点,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文部分得高分的方法,我觉得,应该在于平时的阅读——用心的阅读。我从大约九月或者八月份时候开始,基本上是每天早晨坚持晨读一两个小时,在最后一段时期,由于英语和政治重点的突出,有时候我一个早上读三个小时以上,一般读多长时间是根据个人的心情来定的,心情好的时候,读完一个早上还想读,一切视兴趣而决定,没有太严格的计划。
最后一个月我开始从写小作文到写大作文,由于我在平时积累了很多有用的句子,这个时候写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写完之后,反复阅读,多次修改。可能会有人问平时阅读怎样对作文起作用?我想这是因为,平时阅读时,当我遇到比较好的句子我就把它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每天早晨朗诵,一天一天过去之后就非常熟悉并且可以自己运用了。
如果大家不想在作文上花太多时间或者感觉在最后一个时期时间紧迫的话,也不妨去上一个作文班,背几个模板,上课老师发的材料上有很多有用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考研英语应该是足够了。对于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我是比较赞同的,不过由于之前我们长时间的锻炼,应该说阅读方面已经问题不大了,但是这个阶段仍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士气,我又买了本比较简单的也比较贴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阅读,又做了一遍,感觉很爽。
关于数学,我觉得再温习一下课本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这个人不大喜欢反复看书,所以我选择了看一天数学做一天题。这个时候即使到了考前一个星期,我还是从网上下了合肥工业大学的5套题,感觉也很好的,不过我只做了2套。在最后一个月,我把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又大体浏览了一遍。总的来讲,参考资料关键是要精,没必要把别人推荐的东西你都搞完心里才踏实,完全没必要。
对于专业课,我个人认为要再把专业书进一步搞懂搞透搞熟,实际上我每看完一遍专业课课本,都感觉又有些新的收获。在最后一个月里,我又把课后习题做了一遍,这次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讨论,把我们不懂的或者不大会做的或者感觉答案有误的统统搞定了,那段时间我特别高兴,尤其是我们一起把最难的一章搞懂的时候。
其实这段时间也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又感觉很重,看到别人在努力学习而自己在玩时,有时候心里确实心虚。这个时候我就经常和朋友打电话,寻求心理安慰,我也经常和我的研友去逛家乐福和大洋,也经常去商店买东西(主要是咖啡)。反正最后一段时间貌似过得很轻松,实际上心里比任何时候都累,都要害怕(这个阶段,以前那种每天都很充实的感觉消失了)。
二、功课安排
1、数学
在所考试的几门课中,数学的分量是很重的,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而它的内容很多,所以要耐心去学,用心去学。关于方法,我就不赘述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所选用的参考资料。
(1)课本
高等数学 选用同济版教材
线性代数 选用清华版(黄皮),包括配套的教辅(这本书也许别人推荐同济版,但是我觉得这个版本非常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选用浙大版
(2)参考资料
A、李永乐版复习全书(这个版本上届一个考上清华的师兄推荐,所以我选用了,我觉得很好,今年最后一道题就是李版书上的原题)
B、400题(这本书最好做2遍,10月份一遍,12月份一遍)
C、数学真题
D、合工大5套题
所要提醒的是,参考资料要选最适合自己的,必须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做题。
2、专业课
控制工程基础(清华版课本,紫皮书)
最近10年真题(这个我有几乎全套,大家如果想要,可以来找我。)
课件(我也可以帮大家弄到。)
另外,由于控工这科考试计算十分烦琐,推荐使用计算器,我用的是卡西欧fx-991ES,可以求超越方程,二三次方程,矩阵计算,其他的功能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作用。因为计算器的关系,我节省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结果我专业课考试提前近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这种计算器可以在洪山亚贸买到,标价180元。
3、英语
英语考试有5个板块:完型填空,阅读四篇,一道题型可变的新题型(今年比阅读难,去年比阅读简单,得看题型),翻译,大小作文。完型就不用说了,给予一般重视即可,阅读和作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翻译只要在平时做一下题目就可以了,还要看看资料,对于新题型也要重视一下,也就是做模拟题时训练一下。我想对于阅读每个人都会最重视,不过对于作文还是要在平时就做个有心人,对于作文我推荐平时多读一下好的英文原著,然后把那些比较触动自己的短语和句子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晨读时多读一下,这样你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很管用的。还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词汇量,要不间断地看单词。
个人觉得我对英语各部分重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合理的,通过这种方法,今年我的英语考试成绩过了80分,还是比较满意的。
推荐资料:
A、词汇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词汇书,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认为比较重要的单词和句子从头到尾抄1-2遍,看不下10遍,最后应该说从中学习了不少短语和句子,对于每个单词基本上都能认识,我觉得做到能够认得每个单词就很OK了,也没有什么非要看多少多少遍不可)
B、NEW CONCEPT 3,4 即新概念
C、NEW HORIZON 即我们所用的英语教材(这两套书是我用来平时读的,我觉得上面有些文章写的好,就背了好多好多句子,很适合于写作文)
D、张锦芯阅读(这本资料推荐做2遍,我认为只有这本资料最贴近真题难度,八九月份一遍,十二月份一遍)及模拟考场15套
E、十年真题
就这些我想就OK了,还是前面强调的,要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政治
政治开始可以11月份(我算是比较早的了,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必要那么早,但是可以在这之前听听辅导班,让自己对政治有个宏观的把握,好让自己不要为政治的无知以及考试的临近感到忧心)。政治资料很少,红宝书是根本。
我所用过的参考资料:
A、红宝书
B、十年真题
C、模拟题
另外,时事政治除买参考书外还要去看看那些上过政治班的时政资料,当时我还买了十七大报告看了好几遍。
我觉得政治部分这些资料足已,其中红宝书是最根本的。不妨介绍一下,马哲和马政经部分是理解性质的,建议在政治复习前期列为重点,其余是记忆性质的,可以放在后面重点对待。
另外,似乎听说09年考研政治是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家应该要多留心一下!
三、某些问题
1、关于报班:这个问题是个很敏感也很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说它浪费钱,可是又有人说这几百块钱相对于考上之后的身价而言是不屑于一提的;有人说它很浪费时间和精力,也有人说上辅导班可以大大压缩复习时间并且轻而易举地获得考试重点„„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相对的。如果你认为你自己的基础很好,很显然可以考上,OK,可以不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很差或者你的自制力很差,或者报考目标比较高,我建议还是报一个比较好,实践证明的确可以给你更大的考上可能性。简单而言,辅导班一方面能帮你更准确的把握重点,更快的解决难点。另一方面,因为大家在一起听课,会让你感受那种学习氛围,同时给你一种学习的动力和必要的压力。有句话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再穷不能穷政治”,特别是对于我这种高中就是理科生的工科生来说。其实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只要你觉得自己大学学习政治不认真的话,上一两个政治班还是很必要的。也许上课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你都知道,但是我觉得上课关键不是老师所讲的内容你知不知道,而是老师可以帮助你抽出课本的精华以及考试重点。跟着老师抓重点是关键,老师没有强调的你大可不去记。这就是应试教育。当然啦,即使你报了班,也要抓住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复习,因为如果事先预习还有事后及时复习的话,可以让你更快地掌握知识。
说到考研班的选择,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标准:1.钱,2.人,3.还是钱,第一个钱是指这个考研班的资本实力,这个我想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为我们很难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我们就看它的办公地点在什么地方,是繁华的地方还是比较偏僻的地方,那么第二个人呢,就是指师资,看它的老师出没出过考研题,在什么地方执教,我觉得出过题的老师来讲课应该是很经典的,因为他所讲的内容都是要考的重点,具有很大参考价值。我个人特别喜欢张锦峰老师,他讲的马政经和邓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容易让你理解马政经和邓论并且抓住考试重点,最重要的,可以提升你对这两门课的兴趣。第三个钱呢,是指它的收费。
2、关于跨专业:我觉得如果不是特别讨厌自己的本科专业,不要去跨专业。
3、关于搬出去住:其实搬出去只是为了一个更加安静的环境,我当时搬到我哥那里住了,环境很好,非常安静,适合于学习。如果即使搬出去住的话也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那还不如不搬。假如自己寝室里都是要考研的,就可以考虑不搬,或者是和同学商量换到另外的都考研的寝室。跟我考一个专业也是考清华的几个同学就是在寝室住的。
4、关于占座:我一直在西十二自习,那里一点都不紧张,所以也没怎么占过座,不过听说东十二是很紧张的,好像说要4点就要起来,我觉得这是件很恐怖的事,不推荐大家这样,因为那样就没有办法复习了。关于大学成绩:这个不用太在意,只要加权过了80就应该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没过80也不要太在意),对于初试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用心去重新学习,是可以学得比较好的。
四、所要注意的事情
1、首先应该有坚定的决心,一旦决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2、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实际上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便是2个月都是很难的。不过郁闷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事,只是不要让这郁闷磨灭了决心,要学会自我安慰,时常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寻求慰藉。
3、科学的计划很重要。没有做过计划的人一定要学着去做计划,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都要有,每天的计划即使自己没有写在纸上,也要在每天前往自习室的路上弄清楚,不要到了教室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4、要定一个符合实际而又比较高的目标,而且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5、复习时最忌讳一整天学习一门课,那样学习效率很低。
6、要有一两个研友,但是不宜太多,因为太多了,打扰也就多些。有一两个研友,可以时常谈心,交流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成功地独自走过那5个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7、掌握信息是很重要的。我个人觉得要掌握来自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来自考上你所想报的学校和专业方向的学长的信息,这个是最重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我建议你最好想办法找一个;二是来自网上报考学校的信息;三是要注意和研友交流信息,不要认为人家是你的竞争对手而不与别人分享任何信息,那样别人也会对你进行封锁,结果还是自己吃亏。
8、不要涉及感情方面的问题,考研过程中心灵上经常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再增加心理负担,恐怕很难以承受。
9、对于英语和政治,不要认为它们只有100分就不给予充分重视。今年的考研结果出来后,我发现自己在数学和专业课方面比别人的分多不了多少甚至还要少一些,可我的政治英语都达到了80多分,这样我的整体成绩也就上来了。
10、要保持身体健康,多做运动,尽量使自己不生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五、复试
初试过了,只是成功了一半。考清华,复试是很重要的,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今年我们专业初试线是398分,基本上达到了清华工科中初试线的最高分(今年该专业扎堆很严重),参加复试的人基本上来自于各大名校,所以竞争相当激烈。
清华的初试和复试各占总分的50%,最后的分数=初试分(500)复试分(500),然后按照最后总分排名次。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100分,面试400分,孰轻孰重可想而知。对于面试我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我按照要求写了份个人自述,又另外写了中英文自我介绍,在清华期间我每天早晨都在读中英文自我介绍。笔试就不详说了,就没做对多少题,就是填得差不多了。第二天早晨面试时,面试的有约8个老师,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英文自我介绍,之后他们每个人都问了我问题,不过没有怎么为难我,只是问了一个很简单的专业问题,只要好好看了复试所要求的那几本书就应该可以回答出来,我回答得还行。然后我就说了我所喜欢的方向,在我说的过程中他们都在纸上记着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很快25分钟过去了,复试就这样结束了。后来我们一些人交流了一下,我感觉清华的老师对于考生背景还有大学所做过的项目以及所组织的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建议大学期间参加过科技比赛,主办过活动,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即使你的加权成绩不好)可以考虑去考那里,因为你是很占优势的。
后来结果出来,我复试成绩也是第一名。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
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长时间学习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要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学习的快乐。
末了,还要强调一下,由于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于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一定就适合于另一个人;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以上所说仅供参考!
最后,祝愿新一届的考研朋友们能够在明年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1)大三上学期至下学期五月:决定是否考研;考哪所学校;并报考研辅导班
(2)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后:暑假复习和考研班听课(3)大四上学期十一月:考研报名(4)大四上学期十二月:签发准考证(5)大四上学期十二月:复习冲刺(6)大四上学期一月:考试
(7)大四下学期三月:考试成绩公布(8)大四上学期四月:研究生复试(9)大四下学期六月:发放录取通知书 2 .考研必备的五种素质 ? 体力。大多数最后成功的考研者都有过披星戴月上辅导班,挑灯夜战作模拟题的体验。要是没有强健的体魄,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考研,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毅力。考验是打一场持久战,备考时间至少也需要半年。也就是说,至少半年时间里你要远离几乎一切娱乐,抵制所有舒适生活的诱惑。这对于一个人的毅力来说绝对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 定力。对于应届考生来说,当一场接一场的校园招聘会举行的时候,当周围的同学忙着做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心里最容易荡起涟漪。这时候,定力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靠它来平息浮躁的心情,决胜的关键也就在此一刻。? 魄力。僧多粥少的现实注定了许多人到最后难免伤心。你能保证在付出了那么多以后不会后悔吗?背水一战的魄力你有吗?
? 动力。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上面的4种力量恐怕难以维持。必须有一个能够说服你自己的考研动机,才会有排除万难的勇气。★ 小贴士: 一些常用的考研网站 真题下载
www.xiexiebang.com文登考研辅导学校 www.xiexiebang.com 启航考研学校
第五篇:考研经验交流会
考研经验交流
柏拉图曾说“知识可以传播,而经验是不能传播的”,我现在将要讲的自己考研历程上的经验体会也许你们现在还没能体会到,但我希望哪天你们遇到瓶颈的时候,能够突然想起我说的一些或者一句话,经验经过发酵成为一种知识,对你们有那么一点点帮助。
今天安排给我的任务是讲跨专业考研和考研方面的数学准备。其实,跨专业考研应该更早一点讲会比较好,现在,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再说几点,希望会对你们有所帮助。与其说是跨专业考研不如说考研路上的准备。首先,坚定一个信念。相信这句话你们在各种场合听了很多次了,以后可能还会继续听很多次,但这确实是一个真理。08年10月,我学金融二专时有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于是向二专老师咨询一些事情,老师问我学什么,我说“新闻”!那老师迟疑了几秒钟:那个~~还没听说新闻院上金融院来的,新闻院没学数学吧?你可以准备一年再来考湖大金融院,好好准备~~~老师是出于一番好意,可是当时我听了很生气:那老师太看低新闻院!就冲这老师的这句话,我拼了老命也要考上(当然,这是玩笑话)。一年的时间,再多准备一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太难做到了,一年的青春太难得了,就这样被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再占据一年,我承受不起。张爱玲有句话说“三五年对年轻人来说就可以是一辈子”,我这样耗费我生命的三分之一,无法也不可能说服自己接受。我一定要上湖大金融,不管怎么样。在这样一种强大的心理驱使下我一直坚持着,坚持了一年多。坚定一个信念需要动力,任何事物之所以向某以方向,都是动力驱使的结果。我的动力是,我不想再做新闻了,我耗费不起一年的青春,你的动力是什么?再感觉自己很疲惫、对考研书籍审美疲劳的时候可以发挥一下你的动力机制作用。第二,不要羡慕别人。记得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同学,一些找到好工作了,一些保中科院了,一些出国了,总有很多看起来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在旁边发生,打击你本来就已经被考研纠结得很脆弱的小心灵,有时候会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自己这样坚持到底有没有结果?为什么别人都有那么好的出路,而我却在考研路上被折腾得很郁闷?为什么别人都去旅游、爬山、逍遥,而我却在这个地方画地为牢?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实力!为什么我就是一个选择考研路的人!太多的诱惑会将你引
向别的地方,你最后一道防护墙可能就会被身边人一句“考研何用”或者一个鄙视的眼神给摧毁了。但是,在这我想说的是:不要看不起考研的人!保研并不比考研风光!你选择坚持考完最后一门课程,你就是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你坚持了,这么长时间!考研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它可以让你收获很多,至少,对我来说,学会了坚持,以前极其厌恶的哲学,现在也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如果你选择了,请捍卫自己的考研选择!第三,不要去想结果会怎样。太多人在还没采取行动前就会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结果,如果我付出一年的青春而一无所获呢?也许读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呢?不要太多得去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选择。项羽之所以能就巨鹿,也在于他破釜沉舟的勇气。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再左顾右盼,前怕龙后怕虎,这样真的很耽误时间,而且仅存的那点信念也会消磨殆尽。第四,尽量不要去跟别人对照进度。我在准备考研期间,还有几个数学院的同学一同在图书馆六楼,每当不小心看到他们的神速时,心里总要不平静很久,政治还没开始看,他们已经把任汝芬那么要点精要的书挡翻成黑色了,在我买的要点精要时,任汝芬的练习题他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在网上看到考研人经验分享,说是数学那本大书最好在10月份前搞定,不然数学很危险,可是,九月份过了一半我的书还只做了一百五十三页!那个时候心慌啊!但是现在会想起来,速度有什么用!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第五,耐得住寂寞。考研期间,寝室人全在外面实习,一天下来,几乎都没说过话,偶尔发出点声音都感觉不是自己的,可以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有时会闷得很委屈,想哭。但是,都选择这样过了,能怎么样?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过日子。在我看来,这期间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兴奋或郁闷都会让你不能静心看书,所以,最好在这段时间耐住寂寞。第六,时间不等于效率。据说湖大也有开放通宵自习教室,但是至今没见识过。休息好了才能学习好,不要被书本绑架了都没有反抗的欲望。要看的书并不是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年的正常上班时间够用了。第七,考场心态。我一考中传的同学事后回忆,考研那两天每天只休息了几个小时,不是不想睡,是睡不下。还有一些人会故作镇定地跟你说:这有什么,无所谓!往往说这样话的人内心在打鼓。考试期间,心一定要保持平静,什么都不要想,不要试图
回忆这门考试的种种内容,一旦你开始回忆,就会开始紧张:天哪,怎么都不记得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考场上的你就不可能再横扫千军。张无忌在武当山对打玄冥二老时,张三丰问他:无忌,刚才教你的招式还记得吗?答曰:忘了一般。张三丰再问时,张无忌说:已经完全忘记。但是,他却打败了玄冥二老。在我看来,这与《风云》里无名的“无招胜有招”一样,都强调一个观点:你的基础功课已经做好了,基本功已经打牢了,临上战场时就随心所欲发挥吧,不要再去被那些死知识了,不要再被“左勾拳、右钩拳”的条条框框限制了。
接下来说一说考研数学上的准备。昨天我听学妹说这个讲座的海报上有我的“大名”,大名的后面有个括弧,括弧中清晰地写着“考研数学147”。唉,其实我很无奈,有句话叫做“好汉不提当年勇”,那个已经成为历史,不断地提起它总让人想起“江郎才尽”四个字。很感谢我祖宗能够庇佑我,让我这“菜鸟”级的人物也风光了一回,可是也挺怨它的,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棘轮效应”,一旦上去了,就很难也不愿意再下来,既然它让我风光了一回,它也让我背着这沉甸甸的147继续奋斗,不然,147就会成为一个讽刺,而不是荣誉。首先,我想说说我是怎么复习数学的。08年决定考研,于是拿着一本不知名的微积分在自学。四年没碰过数学了,发现自己连加减乘除都会算错,自信心简直到了十八层地狱,向理工科寻求帮助,在微积分里痛苦挣扎,一直到去年2月份,过年回来,才开始看概率论,其实很容易,但是对我这种已经近似数学白痴的人来说太难了,记得学第一章的时候,因为感觉太晕乎而哭了,觉得自己很笨。就这样煎熬着到了去年暑假,开始做李永新的那本考研复习书,那种感觉叫“度秒如年”,很想逃离。这个时候有人跟我说:别在一两个你的懂的地方钻牛角尖,先把书全翻一边,书多读几遍自然就明白了。于是我抱着怀疑的眼光这样开始做。慢慢地我觉得他说的很对。九月份我报了陈文灯的考研数学强化班,一直上到十月份,每周末,共做了两个大本子的笔记。那是我数学觉悟的阶段。很多以前弄不明白的东西,经过他的一指点,恍然大悟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好。陈文灯当时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数学就是层窗户纸,而我就把它捅破了。说得很霸气,但是他确实做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每隔一天做一套模拟题或者真题。我做题总量不多。之所以说我的数学准备经历,是想说我从这个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个自以为的数学学习观点:第一,摆脱题海战术。记得有次在南校的千里马考研书店买
书,那书店老板正在“教育”跟我一样准备考研的人:数学啊,除真题外,至少也要做30套题,如果想考120分以上,至少也得60套题以上吧,不然想都别想。当时我被他怔住了,我做的套题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更别说30套了,当然,我也没有太相信他的话。其实,在我看来,考研数学题就是只纸老虎,跟写庸俗的文章一样,“千古文章一大抄”,考研数学题也是一个个死板的模式套,只要你明白了题目的精髓,掌握了做题的方法,你会发现做类似的题从此以后:屡试不爽。所以,思想很重要,掌握了思想,并用思想指挥实战,你就会觉得游刃有余了。我做的题不多,但是考研班的那两本笔记本翻了又翻,就是为了学习陈文灯的解题方法。第二,先问己,再求人。遇到不懂的知识,先自己多思考,实在思考不出,跳过,继续看后面的内容,或者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有时候就在看后面内容的一段时间里,知识已经在你脑海里起了化学反应,在去看原来不懂的知识时,发现它如此简单。如果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知道,那可以去问问其他人了,这个时候可能出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现象,如果是这样,那知识也已经在你脑海里起了化学反应,你在数学上又上升了一个档次。第三,多看几遍。看不懂的地方,多看几遍;看懂了,会做的题也多看几遍,在这反反复复的强化训练中,自然你的数学就会有所提高。不只是数学,所有课程都是一样,一本为本,指定教材多看几遍。比如,西方经济学,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不知所云;第二遍,我以为自己学懂了;第三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有太多的遗漏;第四遍,还在慢慢的修补知识漏洞~~`就这样重复了很多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要讲的就这么多,讲得比较宽泛,没有具体地讲该如何如何,但是,我是想“思想是用来指导行动”的,如果能在思想上有所改观,那具体实践应该不会差的,我们都不笨。
最后想用两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第一句: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分希望在你手中。第二句: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