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型政府有为且有效(大全)
服务型政府 有为且有效
徐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满意”、“服务型”,这两个关键词勾勒的政府形态,让人倍感亲切和振奋。亲切的是,这是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政府行政领域的体现;振奋的是,这是对过去管理型政府的超越。
这些年,有的地方政府热衷于修建政务服务中心,对公务员开展“微笑服务”培训,以为仅仅方便群众办事、改进服务态度就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的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铺摊子、上项目、给政策,把服务好企业、服从于GDP增长,作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全部要义;有的地方政府要么大包大揽、过度供给,对公共服务能否可持续考虑不够,要么不加分析、不予区别地将一些公共服务简单地推向市场,忽视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
简单化地认识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创新性思维,使一些地方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时走入了误区。
究竟什么样的政府才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首先,职能科学,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该管的,如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绝不甩手推给市场、推给社会,做到不缺位;不该管的,如企事业经营、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绝不包揽干涉、横插一脚,做到不错位。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须知,一个“有限”的政府,方能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结构优化,整合公共服务领域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应该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唯有这样,才能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须知,一个“有为”的政府,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再次,廉洁高效,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求,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须知,一个“有效”的政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期待。
服务型政府,有为还须对位。不作为和乱作为,人民都不可能满意。
第二篇: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任务之一。指遵循社会公正和民主,按公共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法定机制和程序而组建起来的,为公民提供满意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由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首先提出。在我国,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主张,并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要求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由四方面基本关系决定:(1)普遍公民主权基础上的民主与宪政关系: 决定了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质和政府为公民服务的地位;(2)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主体,政府为市场经济服务;(3)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为公民社会服务;(4)直接公共服务与间接公共服务的关系: 前者是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后者是通过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满足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特点是:(1)以民为本的政府;(2)职能有限政府;(3)法治政府;(4)信用政府;(5)廉价政府;(6)民主参与政府;(7)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政府。
(上述辞条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三篇:服务型政府
1、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2、加深理解:
(1)全能型、管制型、低效率政府模式——服务型、高效率的政府模式的转变: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管制型政府的特点在于:命令式、一统化、,人情、经验、弱则行政,导致失去监督、专权、全能型政府无限扩展。
(2)服务向政府的定位:
公共服务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提供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有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服务型政府:
是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特点:
①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②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作为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
③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问责制政府,实现合理权限划分、权利下放,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④强调法制,依法办事。
⑤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
(6)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①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②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③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④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第四篇: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性政府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内,把公共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核心与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政府形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介绍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二是描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三是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关键词服务性政府;价值取向;路径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服务行政慨念,2001年上海市率先提出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发展理念(闰艺馨,201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权威表述,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放置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之上。2008年,十七届二中全会专门研究行政体制改革问题,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枠,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2012 年,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并首次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概括为十六个字,即“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孔新峰,2013)。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理解。一是从政府宗旨维 度来看,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产生和运转的基本宗旨,是政府存在的根本性规定。服务型政府从产生来看,是经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组建,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从政府的目标来看,服务型政府受人民委托,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通过对社会生活进行依法、规范、公正、高效的管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二是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维度来看,服务型政府秉承“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社会组织在成立和运转的同时要接受政府的监督,政府通过备案、年检、拨款等方式确保社会组织依法、依规正常活动。三是从政府职能的维度来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众客观需要为尺度,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责不在经济领域,而是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民生领域。政府的工作重点不是计划、组织和指挥经济活动,而是创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王方东,2012)。
特征: 第一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即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第二是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有效政府, 其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 按照宪法原则办事。第三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核心是关注老百姓的利益。为此, 政府必须把钱投到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第四是合理分权的政府。分权的基本内容包括: 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合理分权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①。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在内容广泛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有一个核心需要牢牢把握,那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强调人是政策思考的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 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 是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党章》里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是服务行政的提出, 落脚点都在为“人”服务上, 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的施政理念。制度建设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理应体现“人本”的理念。
2、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任何政府都应该重视弱势群体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 并担负起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责任,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面对所有的保障对象, 要一视同仁,同等地对待。
3.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党”与“服务型政府”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党既是“学习型”、“创新型”,也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政府理应建成“服务型”的政府。但是,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而其机构、编制、职能及行使职能的权力、手段则应是有限的。与民争利的政府、走全能主义回头路的政府,决不是服务型政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孔新峰,2013)。
4、依法治国的行为准则。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法治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下,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法行政。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行使权力时,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办事,不能做一些违背法律与公众意愿的事。二是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这就要求① 报刊文章,《服务型政府有嘟些特征》,湖北,贾云娥
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司法机关把公平、公正作为首要权衡点,秉承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孙海平,20123)。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分析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更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新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教育、医疗资源紧张,就业难、住房难、社会保障跟不上、环境保护压力巨大问题突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1、加快政府管理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改变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体制,将本应由企业经营的事务交由企业经营。经济发展的主题是企业,国有经济不应该战线太长,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要着眼于为产业群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要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地方产业群,研究分析产业群需要的条件,为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的产品而服务;各级政府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少对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力事效率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闫艺馨,2013)。
2、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首先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税收返还和财政补助政策,为公共服务探索财政制度的基础,逐渐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扩大其覆盖面。既要保障新增财力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也要对“存量”财力的投入比重做适当调整,适当缩小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GDP的比重,其中公共教育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中的政府支 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尤其应当加大;将目前以部门事业费为基础的部门预算改变为以实际功能为基础的法定预算,将政府支出细化到款项细目,并全部向社会公开;明确各类权力的运行流程与运行规范,推进行政管理的标准化、现代化与流程化。
第二要通过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多种途径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途径和方法,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方法,实现以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要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主参与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公共服务的供给要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完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如听证会等,以此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需求,使公众的利益需求真正能够体现在公共政策之中,提高他们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政府在确定服务项目及价格、制定监管规则、市场采购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配套,就很容易发生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行为。除了要实行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开,还要畅通投诉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公共服务要以结果为导向。政府不应只重视公共服务运作的过程而忽视公共服务的结果,必须以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果为导向对其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有
效行。政府要明确可能影响公共服务最终效果的各种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实施可量化的测量和评价,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公众尤其是具体公共服务项目的目标群体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信息,形成畅通的公共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文晓莉,2013)。
3、加强公民参与机制的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为全体公众服务,这种服务的对象是公众,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所谓的服务是不成立的,没有公众的参与,政府的服务就是无的之失。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公民的参与是必需的,对此要加强政府公开建设,使公众对政府有动态的了解,并拓展公民参与政务的渠道,真正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而不是空头文件,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建设,为公众参与机制的运行供法律保障(闫艺馨,2013)。
4、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廉洁、透明、高效、诚信的政府。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不失职、不越权,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人到法制化轨道。深人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行政透明度。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想你系反馈和评估机制,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服务需要责任、诚信,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服务不是真正的为人民眼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建设诚信政府,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到守信用,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赖(闫艺馨,2013)。
参考文献:
[1] 闰艺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探析[J].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3(3)
[2] 王方东.试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模式转换[J].行政与法,2013(1)
[3]孔新峰.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实事求是,2013(1)
[4]孙晓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J].实践与思考,2013(3)
[5]孙海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2013(3)
第五篇::服务型政府
申论范文:雇员制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深圳市正式开始实施的政府雇员制,为人们对政府有没有必要实行雇员制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但不管深圳的政府雇员制会走多远,其实施过程以及实践结果都无疑会左右今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左右以后政府内部改革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不管深圳的实践结果是成还是败,都不足以掩盖雇员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保证等政府职能发挥中的优势,在此不做细表,而即使是失败,也不能排除是实施过程中思维观念、私人利益等非积极性因素的影响。从有利于政府实现由“行政干预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方面来说,“政府雇员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就几乎为公务员终身制打了包票,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只要你愿意那么你就可以毫不担心地一干到底,这恰恰也成了“论资排辈”的沃土,并且正因为这种“稳定的不变性”,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盟”、“关系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级别的观念相当浓重并且十分清晰,普通公务员不得不用他一辈子的时间一级级的往上爬,获得更高“级别”被很多人看成是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奋斗目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借助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管理”也简单异变为“管人”。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都脱不开“行政性干预”的痕迹,而在这种“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的机制下,打造完全的“服务型”政府的速度以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如果实行政府雇员制,首先公务系统内固有的级别观念会被削弱、关系裙带网络会被打破,结合雇员的专业优势,公务员的岗位职能作用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加强。然后是行政干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政府的服务意识增强。因为,在非终身的雇员制度下,之所以雇用你,就是因为看中了的专业优势,看中了你能为政府为国家所能提供的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报酬,你提供了多少服务,相应的就完全反映在你的报酬上,这反过来又会激励你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借此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政府雇员的报酬与提供的服务挂钩而不是与行政级别挂钩,这最大程度的削弱了行政级别的影响,而最大程度的强化了“服务”、强调了“服务的内容”,这是个体,不能改变政府的总体表现,但是,如果让这种个体增多并形成规模,那么,这种个体的表现就会凝聚强大起来形成有规模的力量,而这种“服务”的规模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裂变式的连锁反应,就足以影响政府的总体表现,进而改变政府的外在表现,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当然,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句话,政府在实施“雇员制”之前结合各个行业特征是否作了充分客观的论证,是否形成完备科学的实施细则,是保证这种制度能否遵循它固有优势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