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有感
读《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有感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永远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无数的探索者试图寻求出两者的平衡。许小年教授的这本《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就是尝试划分出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试图让政府与市场在这微妙的关系中得以解脱。
这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08年的金融危机,分析了危机的产生根源,认为美联储即是纵火者又是救火者,重新认识了自由主义,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调控。然后作者结合了我国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状况,认为中国的“救市”措施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反对“国进民退”的改革措施,分析了政府对市场的多度干预,承认了政府的“动物精神”。最后作者讨论了一些社会问题,力求建立一个平等与正义的公民社会,充分肯定了公民的权利,尊重私权。作者的精心陈述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想使这个世界更美好,全靠我们自己”。
政府:熨不平的经济周期
我也学过经济学,学过凯恩斯主义,已经习惯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当突然看到作者质疑我们的经典课本时,看到作者说凯恩斯主义的陷阱时,看到作者说宏观经济学就是伪科学时,我不由心里一惊,以一种同样怀疑的目光读完了作者的观点与分析,我不由自主地认可了作者这些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审时度势,带有前瞻性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繁荣时,削减开支,提高赋税,财政盈余;在经济衰退时,增加开支,扩张财政,降低税收。凯恩斯主义告诉我们政府可以主导市场,可以调控市场,可以像熨斗一样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峰与波谷。
这些我们从书本已经知道的常识,也让我们当作了真理一样来膜拜,却忘记了细细体会这些常识的适用条件。凯恩斯主义这些的观点是有条件的:市场是非理性的,会失灵的,而政府却是理性的,永远不会失灵的,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经济的走势的。但事实上的政府却与这个假设是大相径庭的,没有完美的市场,也没有完美的政府。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也是充满了人的“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的,政府同样也不是以“天下为公”为己任的,政府代表了某些集团、某些所谓精英、甚至个人的利益。作者举了很多例子,都说明了政府存在“动物精神”,而不是理性与客观的。
纵观08年金融危机的始末,学过货币金融的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有房地产的资产泡沫了。货币发行多了,利息低了,纵然大大增加了货币乘数,提高了货币的流通性。而美联储在2001年后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无疑在制造繁荣的同时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华尔街在之后的金融创新,我认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政策固然可以在政策内运行,美联储扭曲了资产价格,让华尔街看到了有更高利润的房地产,商业机构当然要为了利润而生存。华尔街只不过在这场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联储的过度宽松宽才是造成资产泡沫的根源。
我不由联想到我们国家在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四万亿投资”。我们的政府在第一时间积极应对,让我们感觉到了政府的强大,感到中国经济的强劲,也在这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们经济独善其身,股市率先探底,完成了当年保八的目标。但到了2011年的今天来说,我们终于切身感受到了这些政策的后遗症的危害:物价高涨,长期负利率,人民财产缩水。从去年十月开始,我们的政府终于开始意识到了通胀的抬头,开始转变货币政策。但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还在默默地承受着物价的上涨,仍然没有看到物价下降的希望,仍然在高物价中埋怨与无奈。我们还在继续默默地期待政府能够熨平我们的物价,熨平我们的经济周期······
市场:值得信赖的魔鬼
既然政府不是我们假设的理想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那我们就应该去逐步完善和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市场。市场固然是有动物精神的,也会有资源的错误配置,但至少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可以向动物的进化一样有个长期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没有错误的。而政府的过多干预只是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将多数人的财富分给了少数人,将稀缺资源分给了利益集团。那么在政府与市场这两个魔鬼中,我们宁愿选择市场。
我一直也是一个坚定的市场主义者,我也同作者一样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比如最近的国家频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完全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为什么要限制大家的需求,为什么剥脱人家的买房权利。房子作为一种商品,就应该由市场调节,供需决定了现在的高房价,这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限购令完全就是对市场行为的粗暴干预,商品房这些的就是用来交易的,政府限制了人家的消费与投资,这对房地产商的打击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油价的没得说,涨价跟得很快,降价却是难于上青天呢。政府对房地产的限购超出了政府应管的范畴,政府不应该管住市场,而是关注市场。对于高企的房价,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去控制价格,有钱的、爱炒房的自己去炒,风险自担,有什么不可。政府应该做的是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房屋供应,应该大力修建保障房,有钱的自己炒房去,没钱的照样可以安居乐业,这才叫政府调控。而我们目前政府只是一味的限制购买,富人不敢买了,穷人照样买不起,还不是没解决问题么。
本书的作者信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极力倡导一个自由的市场,而不是政府过度干预的市场。政府在市场的过多干预,强化了国有企业的控制与发展,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国进民退”背离了我们改革的方向。想想从去年开始的各种炒作,“蒜你狠”,“逗你玩”,“糖高宗”,“姜你军”等一系列的名词,表面是物价的飞涨,实质是民间资金的尴尬。纵观中国各大行业,民航、石油、电信、医院、铁路等,哪一项不是国企的垄断,民间资金根本无法进入这些行业,这些资金不能投资,他不用来炒作拿来干嘛,难道白白在银行忍受负利率吗?政府的这些国企垄断虽然造就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但这不是中国经济需要的,不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国企的各项垄断带来的是市场价格的垄断,民众没有得到实惠,反而成为众多国企的刀下肉。没有竞争的市场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国企的管理,提高国企竞争力,引入民间资金投资,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市场。
资源是稀缺的,就应该由市场去分配和交易,政府的干预与垄断,只会滋生腐败,创造更多的租子,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只有彻底的改革现在的体制,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多,它的造租、寻租机会就越多,社会问题就越多,从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两个角度考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退出经济,回到30年前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来。除了经济领域里的改革,我们还需要推进在社会方面、政治制度方面的转型。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凯恩斯主义,思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下,我们更应该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作用,建立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总之,作者认为的改革应该是:
在经济领域里,政府要退出市场;
在社会领域中,政府要退出私域而专注于公域的建设,我们所说的公域就是法律与公共服务、社会公德;
在社会组织上我们要再造连接、粘合散沙的机理,鼓励而不是限制民间组织; 在文化上要走向多元化的信仰和观念,通过媒体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学术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用前瞻性、建设性的工作来避免社会动荡。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着如此微妙的关系,在我们如今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不可能有救世主,要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全靠我们自己。”
第二篇: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1500字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1500字
文 / 木木
友推荐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木木第一次接触作家豆豆的文字。
小说扉页,木木批注如下:世上有救世主吗?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只在你我的心里;真正的救世主,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遥远的”,等同于渺茫的希望之光,唯有把自己变强大。这是木木在正式翻阅此书之前对小说题目的解读。
很自然地联想到毛姆的小说《刀锋》扉页上的话语:“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 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一个人如何得救?靠知识与智慧走向自我完善之路,毛姆如是认为。
那弱势群体又如何得救呢?作家豆豆借男主角丁元英之口道出:“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也没用。"丁元英扶贫王庙村,实质只是给予一个有效推力,让其学会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生存。“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王庙村村民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用人力的最低成本成功敲开了国际音响市场的开门砖。
女主角芮小丹在丁元英眼里是一个人格完全独立的女人:“她的现在以及她所设想的将来完全是她自己的生存支点,丝毫没有给从属与依赖留有空间。”
积极倡导女人独立的作品不少,如毛姆小说《面纱》中的女主人公选择离开情人走向自强;又如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被醉心艺术的丈夫抛弃的女人被迫走向自立。
对女人来说,经济上的独立,尤为重要,由此在情感上才可能走向独立。《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芮小丹就是一个典范:她爱丁元英,但她就是她自己,她不属于丁元英,也正因此,她的爱才存在。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芮小丹的闺蜜如此介绍丁元英。芮小丹用灵魂与身体唤醒了丁元英心底沉睡已久的爱,丁元英的生活开始变得真实而美好;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你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智慧的元英给予小丹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从没像现在这样这么沉溺于思考,你送给我的礼物不是神话,是觉悟。”“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诚然,觉悟,始终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人无法取代;能否觉悟,及个人觉悟程度的深浅,皆有赖于智慧、阅历及日复一日的修炼。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温饱问题解决了,或许才有闲暇来考虑灵魂的最佳安放地。寻求心灵上的安宁,是生活中必须
要解决的问题,如毛姆小说《刀锋》中的拉里;觅得灵魂的平静,这是人所能追求的终极幸福归宿。
音乐是可以穿透灵魂的,音乐的魔力,足以让灵魂之门拥有被撞开般的战栗。芮小丹和丁元英因音响而结缘。遇到丁元英,芮小丹才体会到: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灵魂原来还可以这样滋润。的确,生活方式决定生活质量;物质极俭,灵魂却可极丰盈。爱来得就是如此迅猛,她还没来得及想他值得不值得爱时就已经爱上了:“我就是一个心眼儿想疼他。”极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小丹每每为元英准备好他爱抽的烟及打火机。
读至小丹与通缉犯搏斗被炸掉双腿,小丹决定自杀时,不禁泪如雨下。小丹与元英电话里道别,她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他保持沉默,因他懂得她的选择,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已经做了决定的她;如此美好的一个女人,为何偏偏遭遇不测?实在令人痛惜不已。她由刑警转型律师的梦想还未付诸实践。阅读小说初始,预感到丁和芮会有故事发生;至两人碰撞出爱情火花时,心里除了祝福还是祝福,并多次设想故事的结局,如果他们有机会去德国定居,该多完美!
无法对丁元英这样一个人物给予中肯的评价;对他的情感,也是颇复杂的。不可否认,丁元英有经天纬地之才干,精确把握市场规律的他在资本市场中如鱼得水;丁更是有生活品位的男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甘于平淡甚至生活拮据;丁在股市里急流勇退,源于他的爱国心及良心,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资本市场本身就是残酷异常的,丁的智慧在于把握并顺从规律,所以他可以创造奇迹;但他创造的奇迹也是建立在牺牲他人利益甚至生命的基础上的。
花数小时,写下这些感触;木木认识层面也仅限于此。
第三篇: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小巫师,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框眼镜,总是爱骑在飞天扫帚上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在他那乱蓬蓬的黑色头发下面有一道神秘的闪电形伤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妈、达利的欺负下长大,一直到11岁时,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师。于是他就开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学习生涯,并且认识两个好朋友,罗思和赫敏。
可是,杀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却一直对霍格沃茨虎视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刚刚开始的平静生活……
看完这一整套书,我很难想象,竟然有这样一个随时都要面临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担着许多成年巫师都担当不了的责任,像这样勇敢的孩子,现实的社会中有几个呢?他吃过的苦,又有几个人能承受的住呢?
虽然有那么多的考验等着哈利,但奇迹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哈利总能逃脱危险,这些,全都是因为一个字——爱!
校长邓布利多说过一句话“不管在哪,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爱,坏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确实,在整本书中,我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爱。
哈利的母亲为了救哈利而死,她对哈利强烈的爱,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记,被一个人深深的爱过,尽管爱他的那个人已经死了,也会给哈利留下永久的护身符,这就是伏地魔杀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坏人,他不懂得爱,他早年丧父母,在孤儿院里生活,他没有朋友,性格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在他的心里只有贪婪的欲望。
这也许就是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连最高深的魔法也达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要放弃爱和希望,她们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为爱与希望可以改变命运!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2想必大家都读过《哈利 波特》吧?那大家应该都知道斯内普和哈利的关系吧,他们从《哈利 波特》的第一册书中就成了“仇人”,哈利自从知道自己是巫师,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后,就遇见了他的魔药课老师——斯内普。斯内普是斯莱特林出身,现在是斯莱特林的院长,在他小时候,哈利的爸爸詹姆就和他关系很不友好,所以斯内普就把很多气撒在了哈利和其他格兰芬多学员的身上,这让哈利、罗恩、赫敏都很讨厌他,他不仅经常找格兰芬多学员的茬(尤其是纳威,斯内普抓住了他老忘事的特点,狠狠的骂他,导致纳威最怕的人就是斯内普,一看见斯内普就吓得发抖),还狠狠地给格兰芬多扣分,使格兰芬多的学员几乎都不喜欢斯内普。
但是,在最后一册,斯内普被伏地魔汤姆杀死后,哈利拿到了他的记忆,才知道了真相:原来,从斯内普还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的时候,他已经爱上了他的邻居,也就是哈利的妈妈——莉莉,一开始,莉莉对斯内普也有好感,对哈利的爸爸詹姆反而很讨厌,但到了霍格沃兹,他们越来越大,莉莉渐渐爱上了詹姆,冷落了斯内普,这使斯内普很恨詹姆,但他还是放不下对莉莉的爱,即使他们已经结婚生子。在伏地魔杀死哈利一家之前,斯内普还曾恳求过伏地魔不要杀死莉莉,可伏地魔却无情的杀死了莉莉,这使斯内普很伤心,也很气愤,这时,邓布利多找到斯内普,希望他可以保护哈利,斯内普一开始不愿意,但他看到哈利的眼睛,那简直和莉莉一模一样,他顿时就心软了,同意保护哈利,去伏地魔身边潜伏,做一个“假食死徒”,这给邓布利多增加了很多有用的情报。我很佩服斯内普的逻辑思维能力,他在伏地魔身边那么久,不但没有被发现,还成了伏地魔最信任的人之一,我想,在前几册中,斯内普对哈利并不讨厌,只是他不能被别人发现,不得已才那么做的,这,可能就是爱的伟大力量吧!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3如果有这样一面镜子,你就不能帮忙找一下吗?但麻瓜也有自己的魔镜。那些爱钱的人喜欢玩大富翁,那些想成为英雄的人是诸神的大英雄,而那些想主宰宇宙的人只是在网上冲浪和玩星际争霸,有些人甚至只想玩家庭游戏……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它。这是麻瓜发明的。它没有输给厄里斯魔镜的效果,所以他们喜欢它。
邓布利多教授总是告诉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话,比如这句话:“如果你有一天碰巧看到它,你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沉溺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生活是没有用的。请记住。在第二部分,小女孩金妮非常偶然地得到了一本魔法日记。50年前,它属于一个名叫汤姆·里德尔的老大哥。他不仅有力量,而且善解人意,所以我们的小金妮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女孩一样信任他。但我从没想过日记里的汤姆·里德尔是伏地魔!于是金妮成了伏地魔的囚徒,不自觉地为他打开了密室。
那么金妮是怎么成为伏地魔的囚徒的呢?“他的日记!我已经写了一年了,他一直给我回信。“上帝,听着,多么可怕的事情。聊天会带来灾难!
一个人继续写,另一个人继续写。想象一下伏地魔的日记有多熟悉。有很多像金妮一样善良的女孩,她们总是很敏感,喜欢和她们认为值得信任的人交谈。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真情献给他们所建设的人。每一天,当他们不跟那个人说话,他们感到空虚,成为那个人的俘虏,直到被那个人毁灭。
我总是想把书中韦斯莱先生的那句话改一改:“永远不要相信对你毫无益处的事情,除非你看到了它隐藏的内心!”斯莱特林的继承人,别跟我说话!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4自我读完《哈利波特》全七部两遍以后,自己仍然陶醉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作者J·K·罗琳将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机智的赫敏,友善的罗恩,狡诈而忠诚的斯内普......哈利?波特幼小的时候,父母被正在崛起的黑魔王杀死了,可是黑魔王的毒咒射到他身上的时候,却反弹到他身上,丧失了平生的力量,落荒而逃。当时名扬天下的黑魔王,被一个小毛孩击败了,使得全世界的瞩目都望向了他。无家可归的他只能在霍格沃兹校方管理下送到了他那凶狠的姨夫家,从小受着他们的欺负,身为巫师的自己却不知自己是一个巫师。
这个故事使我萦绕于心,至今都不能忘记。一个小孩子,那么小,经历的考验竟然那么大。一个令众人一听他的名字就颤抖起来的黑魔王(伏地魔),而哈利·波特要面对的就是伏地魔。面对死亡的考验,一次次的欺骗,虽然在罗恩和赫敏之间收获友谊,却阻止不了他面对伏地魔的真实情况。
令人震惊的是,当哈利·波特知道他唯一面对的就是要死亡的时候,是如此平静,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在奇洛和伏地魔面前争夺魔法石;闯进密室将蛇怪的头给砍下来;将巴克比克和小天狼星布莱克成功的逃走;三强争霸赛上,不小心通过门钥匙转运到伏地魔面前,勇敢的面对带着塞德里克的尸体回到了霍格沃茨;建立凤凰社阻止魔法部干糊涂事;在邓布利多死后,找到魂器,把它摧毁,抵制了死亡圣器的诱惑。到最后,得知真相。他也没有怨恨邓布利多。而是勇敢地面对伏地魔,将他击败,从此伏地魔从这个世间离去了。
《哈利·波特》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真理。揭开了死亡的奥妙,抵制了死亡的恐怖。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5在你的梦境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形象:一个魔法师挥舞着手中的魔法棒,在你的世界里呼风唤雨。有时,他是别人,有时,它是你自己——曾经的我就是这样的,手持一根孤独的魔法棒,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渴望找到一处栖息之处,可换来的却只是屡屡落空的希望——直到我遇见了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全书共七册,作者是英国的JK罗琳——她是著名作家,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用超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构造了一个超越世俗的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大概讲述了:从出生起就有奇异魔法天赋的男主哈利波特,在十岁时来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魔法学院——霍格沃兹,在这里,他不仅结识了好朋友罗恩和赫敏二人,还一起消灭了魔法世界的公敌伏地魔……
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不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而是他的同伴赫敏格兰杰。
赫敏出生在一个麻瓜家庭(即父母亲戚均不为巫师)但即使这样,她在魔法学习上依然名列前茅。在赫敏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当代女性所不具备的魅力。她自信而不自大,总是乐于去帮助他的伙伴;她勇敢而不怯懦,勇于去面对甚至挑战,在当时人们连直呼其名都不改的伏地魔;她遵守规则却也敢违反规则,敢于为了正义而去违反校规……她有自我的原则,理想信念,总是专注于自己所坚持的,把自己的未来看得如此决绝,每一步都似乎在向着自己未来的蓝图坚定的走去。
哈利波特这套书不仅让我超越现实,看到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还让我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形象,更让我明白了友谊和勇气的力量,只有拥有这些,波特和他的同伴们才能战胜恶魔。这也正如赫敏所说“我不过是死读书,再靠一点小儿小聪明,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友谊和勇气”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6自从同学给我介绍了《哈利·波特》,我就慢慢地爱上了这套书。《哈利。波特》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女士,在她的笔下,这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身上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特别引人入胜。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并不期待这套书能讲述什么好故事,因为很多书在我的眼中并不生动有趣,所以我没抱很大希望。可是当我看到有人被伏地魔所杀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当看到有人被诬陷时,我不禁想坏人太可恨了;当看到伏地魔卷土重来时,我不禁往后一缩,冒出了冷汗……我完全投入到哈利。波特的世界里了!
罗琳女士的作品正如写作班王老师说的那样——罗琳在写小说时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沉浸式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好,吸引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从不期待、不喜欢这套书,直至变成了忠实的“哈迷”!我也曾经问过我的一位同学,喜欢做什么事情?她说是读《哈利。波特》。找到知音的感觉真好,我们俩经常在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说到有趣处常常忍不住哈哈大笑,而说到伏地魔的恶行,又感到无比气愤。有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在罗琳女士的熏陶感染下,我和《哈利。波特》形影不离。睡觉前我要看它,吃饭时、课间、没事的时候我都要看它,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妈妈说我真成了一个铁杆“哈利。波特”迷了。确实,在我的心里,这个神奇的小男孩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他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是他,让我爱上读书;是他,让我有了知心的朋友。罗琳女士通过她的作品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写作需要真情实感,故事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写作水平也在悄然提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感觉真好。
如今,读书和写作已经成为我灵魂中的一部分。我想说——读《哈利。波特》的感觉真好!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7从小到大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本。那天我去书店,一下子就被它那魔幻的封面吸引了,走近一看是一本《哈利波特》,打开书,里面的内容更精彩,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说的是一个恶魔无意中得到了死亡圣器的`一个老魔杖,然后开始伤害人类,哈利波特得知后与恶魔展开了战斗。他竭尽全力去摧毁三样圣器,第一样是皇冠,第二样是一个冠军奖杯,第三样是一只有剧毒的眼镜蛇,最终终于战胜恶魔,取得了胜利。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心里想,哈利波特每一次遇到困难时,都能勇往直前,永远不会后退;每一次遇到困难,他都去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去战胜他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一碰到困难,只能去逃避,其实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他们。这不仅又让我想到了课文《艾滋病小斗士》里的恩科西,他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我想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地面对眼前的困难,战胜学习中的每一个“难题”。
哈利波特的精神是可贵的,面对那么多困哪,在别人选择逃避的时候,只有哈利波特坚持走过了一个个充满困难的下午,为了把恶魔打倒,他可以和恶魔同归于尽,你能吗?
我自己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有些不会的字词没时间去问家长和老师,我就连蒙带猜地读了过去,这样字音容易读错,而且意思也难正确地去理解。我们要向哈利波特学习,学习怎样去笑对种种困难,正如《西游记》中十二个大字“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8哈利波特系列书共有7本,是英国作家J。K。罗琳写的,这七本书分别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神器》,主要讲了哈利与他的伙伴罗恩、赫敏对抗邪恶的伏地魔和与伏地魔手下切磋的种种故事,最后最后把一次次起死回生的伏地魔杀死了,演绎着光明与黑暗的次次较量;哈利大难不死的传奇故事。
哈利波特很小时,他的父母就被伏地魔害死了,但强大的伏地魔对付刚生出来的哈利时却永久性地失去了魔力。哈利十一岁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乱糟糟的头发怎样剪也剪不完;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令人发愁的飞天扫帚一骑就会来个俯冲;前额上的闪电似的疤总是隐隐作痛。难道伏地魔复生了?书里种种的扑朔迷离、千奇百怪的事情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我看着看着就深深融入到了书中,一看就是大半天,吃饭了还不肯松手。
看完了哈利波特这套书,我真佩服哈利的勇敢、机智。在魁地奇(在魔法界一种特有的球类项目,队员都骑着扫帚比赛)赛场上,哈利为了能追到金色飞贼,想尽了办法。看见飞贼在北边,于是他在对手面前故意往南飞,让对手以为飞贼就在南边,于是跟着哈利飞去。之后哈利一转身,去抓其实在北边的飞贼,最后赢得了胜利。哈利还是个忠诚的人,他始终在校长邓布利多一边,邓布利多的任何命令,他都听从,我们都就应学习哈利波特的这种精神。
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用他们的正义、光明消灭了邪恶的黑暗势力,黑暗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J。K。罗琳写的这一本本哈利波特,无不宣扬着一种正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如果我们人人都有这种正义的精神,还会发生各种的案件吗?哈利波特系列是不得不看的好书。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9《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欢的书,上小学时我读了前三部。升入初中后,很开心学校在每个班级后都配了多宝阁,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当然也有《哈利波特》全集,每天我利用早读前和午休等闲暇时光读完了剩余的四部书。
《哈利波特》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的故事。黑魔王伏地魔袭击了他的家,父母的爱让他活了下来,伏地魔重伤后逃走了。后来,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读书”,并在最后杀死了伏地魔。
看完整本书,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也是校长邓布利多校长的一句话:”不管在哪,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爱,坏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确实,在整本书中,我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爱。
小哈利为什么能在伏地魔袭击他家时活下来?为什么他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父母对他的爱。莉莉对他那样强烈的爱,使他活下来,在哈利的身上留下一个无形的护身符,在必要时它会保护他不被伤害,这就是爱的力量。
而伏地魔的童年和哈利波特完全不同,他从小在麻爪孤儿院长大,被人当成精神病对待,因此他的童年充满了阴影,他发誓要报复那些伤害过他的人骂过他的人,他发誓他要亲手杀了他们,他用他的魔法到处到处还杀人,小汤姆就是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最终他走上了邪路。
但不同的爱也有很多种,斯内普对莉莉的爱也让我感动。他很喜欢莉莉,为了能将她揪出伏地魔的魔爪,他什么都愿意做,他成了邓布利多的间谋,背叛了他的食死徒朋友。读后感·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莉莉,知道临死前,他这四十年的记忆全部流露出来,这种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感受的。他的专一让他失去了一切,又获得了一切。他这份坚守的爱,感动了其他人,并帮他洗清了那些不属于他的罪恶。
爱是可以融化一切的!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0可怜的哈利波特原先住在姨妈家,但是姨妈一家对他都特别不好。有一天哈利接到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说要让他学习魔法。到了魔法学校,他认识了许多人:专门跟他作对的小男孩马尔夫,总是挑他毛病的斯内普教授,严厉的副校长麦格教授,和蔼的老校长邓布利多……同时,他还认识了两个好朋友——罗恩和赫敏。不过,魔法学校遍布危机,在魔法世界还有很多诡异的事情:巫师银行的钱奇异被盗,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的头上总是莫名其妙地裹着一条围巾……这一切都和伏地魔有关,哈利也了解了父母的真正死因并不是姨妈所说的车祸,而是死于伏地魔之手。于是,哈利在魔法学校学习魔法,慢慢地变强,最终打败了伏地魔,为他的父母报了仇。
大多数人都喜欢主人公哈利波特,因为他机智勇敢,但是我却更喜欢斯内普教授。他虽然看起来很冷酷,像个坏人,我还曾经怀疑过他和伏地魔有勾结,直到奇洛出现事情才真相大白,原来斯内普是想去阻止奇洛帮伏地魔偷魔法石。事实上斯内普教授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
我有个同学特别像斯内普,他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脾气很坏的人,刚开学我就感觉他没好心眼,同学们也都讨厌他,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实际上他很爱帮助别人,脾气一点也不坏。我也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班里的同学也改变了看法。
看完《哈利波特》之后,我除了学到了哈利的机智勇敢以及他和朋友们的团结合作,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去评定一个人,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在。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1自从我看了《哈利·波特》后,我就常在想:《哈利·波特》里的救世主到底是谁?
这部书主要讲了哈利·波特一岁时,他的父母被伏地魔杀害了。哈利·波特被寄养在表哥家,饱受表哥欺凌。后来魔法学校的校长把哈利·波特接回魔法学校里学习魔法。他在学校里勤奋学习,最终打败了伏地魔,为家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妈妈也看过这部小说,她说她十分羡慕书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所拥有的魔法和他见义勇为、孜孜不倦、勇于探险、坚持到底的品质。妈妈让我学习哈利·波特的英雄品质。爸爸也认为哈利·波特是令人敬佩的救世主,每次他都为大家作出了贡献,他无疑是书中最伟大的人物。
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哈利·波特的好朋友也是救世主。在魁地奇比赛中,要不是赫敏阻止斯内普诅咒哈利·波特从扫帚上掉下来,也许哈利·波特就再也不能为学校作贡献了。每次哈利·波特与伏地魔战斗时,校长邓布利多都会帮他打退伏地魔,而且每次都没有让哈利·波特知道……
其实在这本书中可以当救世主的人物很多,并不是只有哈利·波特一个。我的感受是:主人公了不起,他身边默默奉献的人一样伟大!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2李苦禅先生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每一本好书都会丰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真理道德,让我们得到身心上的成长。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我最敬佩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人公们了。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哈利、罗恩和赫敏,作为第一主角的哈利勇敢聪明,罗恩善良坚强,但我最喜欢的是罗琳笔下“聪明杰出的小女巫”——赫敏·格兰杰。赫敏·格兰杰是一个很有自尊心,十分骄傲不服输,样样事情都做得很好的小女巫。她尽管没有巫师血统,但她肯钻研肯努力,不完成自己的目标决不罢休,所以,她一直以来都是年级的第一名。最能表现她的愿意学习和乐于探索的一件事就是她为了学习多门课程,曾向邓布利多教授借了时间转换器来上许多本应该排不开的课。但在她的耀眼光芒之下,隐藏着的那种一丝尖酸刻薄和骄傲任性,也让她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核心人物,作者通过她向我们传达着天道酬勤的道理,她的智慧和她学习的成果帮助了哈利渡过许多难关。
J。K。罗琳之所以能刻画出如此之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极其出彩。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哈利的朋友们潜入魔法部寻找伏地魔的踪迹,大战食死徒抢夺记忆球时,哈利不惜自己受伤也奋不顾身地保护记忆球,罗恩、赫敏、卢娜面对食死徒的杀戮咒毫无畏惧,而看似懦弱胆小的纳威在食死徒前就算自己断了一只胳膊也勇敢地尽自己全力去战斗……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相同的目标,使我在叫好的同时不由地感动……
这本书的情节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难以忘怀,久久回味,为他们的勇敢敬佩,为他们的友情感动,为他们的失败悲伤,恍若我走进了书中,也与他们一起在魔法世界奇妙历险……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3在我刚上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哈利。波特》这套书,这个套系是我想要很久的书,记得刚收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了。
“啊!终于全部看完了,我可是短时间内看了好几百万字呢!”看着眼前这8本厚厚的书心里顿时感概万千。
这套书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在他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有着一道神秘的闪电图形。在他1岁的时候便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妈姨夫的欺凌下生活。在哈利11岁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巫师,知道了自己头上的疤痕是被一个叫伏地魔的恐怖黑巫师用咒语伤的,父母的死也和他有关。于是哈利去了一所叫霍格沃兹的魔法学校求学,并且在那里认识了两个好朋友——赫敏和罗恩。
他和好朋友们在魔法学校里并肩作战,一起面对很多困难,直到杀死伏地魔成功的保卫了霍格沃兹魔法学院。很难想象一个11岁的孩子随时要面临死亡,为了这场战争他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少的压力。虽然有那么多的考验等着哈利,但是胜利的曙光还是属于正义的一方。
为什么呢?因为有爱。
虽然父母不在了但是父母的爱一直围绕着哈利,成为了他的永久护身符,正是因为这道护身符所以伏地魔杀不死他。
或许这套书就是想要告诉我们爱是最高的魔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一个人最绝望的时候只要心中充满爱和希望就可以战胜一切。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陪伴,老师的培养和朋友的支持,在各种爱的滋养下我们才能健康长大,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4暑假,母亲给我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我十分钟爱这套书,一口气就读完了。
哈利波特的父母在哈利小的时候被伏地魔给杀害了,小哈利自我侥幸逃脱了伏地魔的黑魔法,但是在他的头上留下一道闪电形的伤疤,从此他成了魔法界人人可知的“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的父母被杀了,可怜的哈利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他住在他唯一的亲人姨妈家里,在那里受尽折磨,度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哈利十一岁生日的那天知道了自我的身世——是一名巫师,此刻要到魔法界去领悟。就这样哈利不平凡的生命开始了……和罗恩?赫敏成为兄弟姐妹,和马尔福成为对手,误解斯内普教授,认识和蔼?可亲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当然还少不了杀死哈利父母、哈利最痛恨的人—伏地魔……在充满爱又充满恶的世界里哈利度过了生命。哈利杀死了伏地魔并为自我的父母报了仇。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赞叹:哈利是一个多么勇敢?果断的人,自我和两个伙伴对付一个法力高超的伏地魔(又称神秘人?黑魔头等),伏地魔有很多食死徒为他效力,有些已经年纪大的巫师都怕他。哈利一年级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却敢于与他战斗,六年级的时候与伏地魔应对面地战斗,那时虽然他已经长大了,但是论法力还是不如伏地魔。七年级的时候,他和他的两个伙伴一齐在外面没有上学,寻找着能够打败伏地魔的魂器(他们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在哈利六年级的时候正因寻找魂器而死的)……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对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就会越觉得痛苦,不如勇敢地去应对困难、克服困难。山中没有笔直的路,然而,有弯曲,才有雄壮,正如溪流有阻碍,有不平,才有歌声!
谁是救世主——读《哈利波特》有感15听朋友说《哈利波特》这本书不错,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套,当时并没有考这本书好看不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再说。买来一看,不知是什么魔力,把我给紧紧的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我每天都看,每天都沉浸在哈利波特带给我的世界里。
哈利小的时候,父母为了保护哈利,伏地魔的人给杀死了,正当他把杀戮咒发出去时,奇迹发生了:伏地魔发出去的咒语,反弹到了他的身上,同时,他也成为了伏地魔的第7个魂器,哈利一夜成名。当他11岁时,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并开始了他的巫师生涯。在霍格沃茨,他结识了他的两个朋友:赫敏和罗恩。这两个朋友曾经在哈利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陪着他;在哈利遭到魔法部追捕的时候他们一直在他身边鼓励他,开导他。当哈利知道自己是第七个魂器的时候,他知道他必须死,必须斩断这种关系,因为“两个人只有一个能活下来。”我以为,哈利会退缩,没想到,他竟然选择了面对现实。哈利在禁林里遇见了伏地魔,哈利倒在了最后一件,也是他们要找的最后一件死亡圣器下。然而,伏地魔并没有如愿以偿,死亡圣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很佩服J。K。罗琳,她能把她的写作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到一种空前绝后的感觉,使他们忍不住一住读下去。读完哈利波特以后,我对正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义是什么?正义是与邪恶对峙的一股力量,是为受冤屈的人洗清罪名的一股力量,是维护公平的一股力量。
我认为《哈利波特》这本书很不错,有机会你也看看吧!
第四篇: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1人这一生中总要经历些挫折才会成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我们这样初入社会毫无经验的职场
最近,读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的部分内容,也着实为自己“充了电”,“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巴顿将军送信的故事让我感悟颇深,巴顿将军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四支队伍的“忠告”,阻止他前进,但是巴顿将军并未因其中的任何一次劝告而退缩,最终完成了本次送信任务。
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我们也该有巴顿将军的
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记得看过《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影片中某些情节和书中所提内容亦有相似之处,例如,军官下达的任务,你只有三个选项:服从、绝对服从、完全服从!
而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要接受它,努力去做。正如我们,对于一项工作从陌生到熟悉可能需要许多时间,但是给你一个明确的任务,去达到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短时间完成的。我们要知道,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小白,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会觉得自己没有经验啊,所以,如果做的不好也是有原因的。实则不然,遇到问题,就该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自己的不付出找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博得自己内心的心安。要记住,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拒绝平庸,选择完美。
别把平庸当成“平凡”。平庸,是一种涣散,是一种拖延,是自我放弃。平庸,可以将人深深的埋在谷底。平庸的人,没有创造,没有发展,如墙头草一般,永远随风飘摇。
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我们都应该拒绝平庸,选择完美。坚定自己的信念与决心,努力完成一项工作并尽自己所能做到极致!正如我们
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失败了,就甘心如此;做错了,就置之不理;不会做,就破罐破摔……都是怯懦的表现,而一切的怯懦,都是因为没有责任感。
认真努力地完成手中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不虚度此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所有能够做的事。”我们要将责任根植于心,让它成为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意识会让我们表现的更加卓越。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让我懂得了颇多道理以及如何面对一项工作任务。我将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执行力和责任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为自己找借口。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该坚定信念,顽强、积极、乐观,遇到困难不退却、不怯懦,要努力培养“越挫越勇”的
或者,就要冒着死去的风险;心怀希望就要冒着忍受绝望的痛苦;努力尝试却有可能会失败,但我们需要去冒这些风险,因为人生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后记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2“没有任何借口”,是一本书,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目标,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想办法达到这个标准,这种行为。“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的任务去寻找任何可能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
“没有任何借口”,乍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稀松平常,一笑置之,但是在翻阅了书中内容之后,发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们在工作最开始时可能能不找任何借口的去做
现在的我们都是初入职场,对一切还都懵懵懂懂,毫无经验。我们最开始需要学的就是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少了一根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最开始看到这一块内容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从来没想过造成最终这种惨败的局面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少了一个小小的马掌钉。这看似很小的一个细节,掌握的却是全部的所有。而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细心、细致,抱着侥幸的心理,得过且过。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也是,为了考试而背书,平时不好好学,只等着最后考试的时候才开始背,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做事拖拖拉拉,行为散漫,导致事情无法按时完成。而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找各种托辞,这个没学过,那个没见过,但是可能就是这些以后会波及到我们的茁壮成长。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很不近人情,但是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办到的一件小事。对于我们这些新入职场的小菜鸟来说,服从、忠诚、诚信、负责都是我们需要一点点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学习的完成可能需要的是我们的一生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都未能完成。我们现在就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学习为目标的进行工作。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3通过学习《没有任何借口》,让我对“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
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有时我抱怨工作量大,业务繁多,因而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能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调动我们的智慧,那无论工作再复杂繁多、工作再辛苦艰难,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这就是自动自发的魅力所在。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逃避,就是在寻找借口,不愿意承担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抱怨、逃避的同时,也正在丧失机会,因为艰苦复杂的工作是对我们的锻炼和考验,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炼,我们才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辉煌。
这本书教会了我无论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难题就退缩和推诿,不但要迎难而上,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
机会来自于苦干。机会不会垂青于那些浪费时间、懒惰的人。伟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
何谓没有任何借口?这是我们部长一直强调的一句话,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拙见。
首先这是心态问题,更是一种自我负责的
从小到大,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无不存在于困难与矛盾当中,比如上学的时候,每次成绩考不好,就会找各种理由来逃避家长老师的责罚,“我忘了背这道题;我复习的题目这次都没考;这套题出得老师说比较难;老师卷子判错了”还有我们熟知的典故“明天我再去做”等等。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把功课做到位,拖延找借口不做或者被逼的不行了再着手去做。其实自己对自己负责,自然就不会找这么多理由了也不会这么痛苦了。
其实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我们要正视它们。遇到困难很正常不应该选择逃避,制造和接受借口本身也不易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抱怨、推诿、卸责的消极情绪,到拖延发展成为部分或全部失败的恶性循环。这样不但对自身不好,对与
我想只要我们做到态度认真,自我负责、勤学肯干、脚踏实地,没有什么事情完成不了的。
我始终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关键在于——走心就对了。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5听到“没有任何借口”,联想到高一时班主任说的两句话:一是我说的就是对的;第二条是如有疑问,请遵从上一条。话末,当时当一个玩笑就过去了。或许是由于当时年轻,心智还不太健全,没有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而随着年龄的不断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慢慢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没有任何借口,我首先想到的是“服从”。只有先学会服从,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其次是“执行”。工作讲究的是及时性和有效性。当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工作的执行力是受其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体。要想做到公平,应去提高效率。只有不断地提高办事效率,自己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一个员工只在乎自己的回报,却不努力付出,这种人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被淘汰。
因此,对于
《没有任何借口》当时手里捧起这本书的时候就爱上了。
No Excuse!应该成为最犀利,最锋利的做事方法,人生态度!
想起十八九岁初出茅庐时的那股闯劲,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每天骑自行车五六十公里只为成就客户的决心,想起了客户那欣喜的笑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借口让我们逃避了困难与责任。“拖延”开始普遍蔓延……
我要改变,必须改变!!
“天赋责任,不容推卸”一个令我佩服的姐姐这样来诠释——本月份一迪姐姐去到青岛的某训练营进行学习提升。营里分配了各项任务,姐姐在晚上发生了意外,头磕在地板边沿……姐姐为了完成任务带到天亮后才匆匆赶到医院缝合了六针,没有任何休息姐姐又傲战了十个昼夜。是的,她坚持了下来,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坚持了下来!!姐姐就是我的榜样!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诠释这份独一无二的定义。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7“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而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认认真真地秉承这一理念,践行这一理念,当作“立身之本”,不仅对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最宝贵的诤言。
读完《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心里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慨,更多的是惭愧。多少任务和时间都在放纵与不经意的小借口下拖延流逝,我们应该懂得的是责任,并且做好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才会赢得更大的成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借口,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且耳熟能详,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类似的“借口”,而且也习惯了别人向我们用“借口”来解释。我们习惯了用这些借口来解释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许这种方式已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甚至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困难的借口。
通过对“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不能让借口成为自己的习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对待工作我们要无条件的执行,把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不是义务,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因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不把借口放在我们的面前,就能够做好一切,就能完全的尽职尽责。
尤其是作为一名青年律师的我,更应该认真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每一起案件,认真负责的对待和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件工作,不管事务再繁杂,工作量再大,都应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没有任何借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为客户和当事人服务,从身边事做起,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要勤学苦练、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尽心尽职的做好业务工作和所务工作,以专业高效的态度服务客户和当事人,以自身的专业技能维护客户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就像书中所说,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8最近我一直在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态度,一种负责的敬业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外在的条件,其实在你抱怨的时候,实际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安慰自己。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对你的现存状态无动于衷,在这种心理的暗示引导下,你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可以轻易达以目的。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教师的工作是烦琐的,当我面对着这些琐事时,当我看着一个学生学习上敷衍了事时,当我一次又一次指责学生时,我越来越习惯于告诉自己,这个学生我管不了,我没有办法了。但是闪过这个念头之后,我又会有很强的罪恶感。因为“没有任何借口”代表着一种的强烈的“责任感”。我决定: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
成功归根究底只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我会牢记: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更没有借口!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93月5日下午,学校的多功能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围坐一起,正在起劲地进行着读书沙龙活动。
原来早在寒假前,学校为了继续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为了进一步扎实创建“书香校园”;为了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为了引导教师养成崇尚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使教师们在碰撞、交流中分享智慧,收获成长,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校长就对老师们提出了要求: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写出读后感,开学交流。
开学两周,交流活动如期开始,活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二年级组的老师们更绝,她们把这次看似简单、枯燥的读书交流设想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招聘会。只见她们把自己的组员设为了应聘者,而当这些胸佩应聘标志的老师们鱼贯走上讲台时,台下的老师们恍然大悟:怪不得,几天前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呢,原来是这样。同时,大家也为她们如此重视读书交流活动感到佩服。待应聘者坐定,组长便根据《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观点,联系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向组员们提出了问题,如:作为班主任,你是如何理解书中:“工作无小事”这一观点的?作为数学老师你是如何理解没有责任感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呢?请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带着热情去工作”这个观点?等等。
在老师们热烈的交流中,活动结束了,正如王校长的总结:水韵悠悠,成万道清泉,浇灌祖国希望的花朵;书香脉脉,成一派正气,涵养国师俊俏少年。酷爱钻研,醉心读书,喜看国师教师“人追名优”;改革创新,家园文化,展望国师校园“校竞一流”。
是的,我们可以相信,国师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学校,一定会在这浓郁的书香氛围中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10在新华书店偶尔看到《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当我对这本书感觉有些好奇的时候,又被它的序言所深深吸引住了,这几天认真品味了一番,确实感受很深。《没有任何借口》讲述的是:“‘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本书将这种理念很好的与我们现实生活学习相结合,给予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以很好的指导性作用。下面谈谈我读了这本书的体会:
一、不要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
在现实生活工作当中,我们都能寻找各种借口来应付和安慰自己或老师,并且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我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上。老师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今天早上检查,明明是他没有做,可他偏偏说忘到家里了。老师说他字写得差,他说作业太多等等借口是我们的家常便饭常。借口只是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当时不挨批评,获得了些许心理上的慰籍,但现实并没有改变什么?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在学习上拖延是会严重影响成绩的,对于我们以后的成长,拖延的后果是无法让人想象的。今天该做的作业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做的事情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做,我们也常能找到借口来解释,其实我们不论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找借口拖延只会说明我们是在蒙混他人是不负责任的人,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我们要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努力用到学习中来。让我们远离借口,不要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
二、这是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学习就是我们的工作,由很多我们认为的小事组成的,比如对一节课的态度、一道练习题、一个英语单词等。课堂上无小事,很多时候,一个单词你没有记住,它会影响你整个英语的成绩。《怎样给猎狗分骨头》一书里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狩猎中,猎狗追赶一只野兔。它跑了半天也没有结果,猎狗便停下来放弃了。牧童见猎狗失败了,就嘲笑它说:“你比野兔大得多,却是小的跑得快”。猎狗的解释是:“那是因为我们奔跑的目的不同,我只是为了一顿饱餐,而兔子却是为了活命哩。”很多时候,成功与否并不在技术与资金,而是在于态度,在于你的决心是否足够。要坚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三、用心地做最优秀的学生: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布鲁金斯说:“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我认为,成功取决于态度,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学习态度有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培养自信乐观的态度是学习的前提。有个医生做过一个实验:用水和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了一种安慰剂让患者服用,如果患者相信药力并持乐观态度,疗效就非常好。其实,安慰剂并无疗效,是医生夸大了它的作用,结果有90%的人服过安慰剂后,病情大大减轻,有的甚至痊愈。这说明心态在起作用,学习首先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对学习的真爱。学习需要热热心肠;学习需要努力和勤奋;学习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我们才会取得成功。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界,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四、永远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好多同学都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一对老师有意见就说不给你学了,更有甚者不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然而他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严格批评是对他好!如果一个学生,多考虑老师的难处,多给老师一些同情和理解;如果是老师的话,则需要考虑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对学生们多一些表扬和鼓励。感恩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永远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的人都是努力学习不找任何借口的学生。在自己学习好以外,还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知道尽心尽力作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人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同学间的团结、师生关系的融洽,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丰富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我们如果每天都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相信学习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和积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同学们的恩惠。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老师的教诲,没有国家的爱护,没有同学们的帮助,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吗?所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第五篇: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没有任何借口》我没看完,估计也不会看完,就在这不完整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的看法吧
一、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之所以成为畅销书,因为它是员工(被管理者)的必备书,至少管理者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老板们、企业主成批成批的买下做为送给新员工的礼物以表达自己人文性的关怀,真正由员工“自动自发”去买来读的不多。庞大的就业需要成就了庞大的销售业绩。
二、书的性质
应该说是一本好书,每一个小点都是有相当道理的,但小道理整合在一起并没有产生1+1》2的效应,全篇整合下来只有这么一种感觉“说教。我不知对该书进行归类,充其量只能说它是一本励志类的书籍,但却没有该类书籍看后的那种感动与振奋,我看它更象是一本《员工守则》
三、观点的新颖性
除了西点校训能成为《没有任何借口》的一个亮点之外,实在是看不出该书表达观点的新颖性,更不要说文是中所举的例子,任何一个对二战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清楚,巴顿将军说什么也能算是一个没有任何借口服从命令的人。再者,同样的观点在我国的黄埔军校也同样具备,蒋校长就说过“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而毛泽东也说过“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不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吗。
四、内容感悟
其实不管是《没有任何借口》还是〈送给加西亚的信〉,它们实质上强调的都是“执行力”的问题,并在管理者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归限于对管理者指令的执行方面。其实这也不奇怪,不管古今中外,管理者大都喜欢听话的手下,于是乎,对管理者指令无任何借口的执行也被人为的纳入到职业道德的框框里。
我个人觉得,前几年常被名人们挂在嘴边的“做~~难,做~~更难”名言用来形容广大员工是相当贴切的,“做员工难,做合乎某某人标准的员工更难“,君不见,当你对管理者的指令提出质疑并可能不执行时,《没有任何借口》告诉你,请认清你的定位,你只是员工,无需象领导那样去思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要做的事就只是执行。可拿破仑好象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无数的职场励志书也表达出这样一个观点“想当老板,首先要象老板一样的思考”,那个更有道理,角度不同而已。其实就仅从管理者角度来说,管理者的看法也是相当不足的。谁都知道现在“民工荒” ,民工荒的原因从根本上与《没有任何借口》所灌输的内容有极大的关联。“民工荒”实质上是“人才荒”的另一个版本,找不到工与留不住人才深层的原因是一样的。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留住人才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满足他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说明了人在不同状态下的需求。薪金的调配是现今管理者用得最多的手段,加薪是“胡萝卜”,减薪是“大棒”,更有甚者,天天把下岗挂在口上,以期它能成为大棒上锋利的刺。但这里不管加薪还是减薪,它的效用都是有限的,尤其大棒,它对处于第一层次的人是有效的,《没有任何借口》在这个层次大行其道。但人不会始终处于第一层次的。胡萝卜的吸引力勿庸置疑,可依据马斯洛的理论,当一个人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起主导作用,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管理心理学的实验也充分证明了这点,当薪金满足人的主要物质需求之后,加薪程度与绩效的增长率成反比。,也许你会说,我只要把薪水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也是目前大多管理者在做的),进而可以充分利用薪金这个大棒与胡萝卜的混合体好好的管理员工,可这里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这个社会上不只只有一个单位与企业,你的薪金低,别的企业薪金高,相同的工作性质,谁还留在你这,即使一时无称心的职位,也是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管理者会说,现在工作那么难找,走了一个,企业随便都可再招一大把,(如真这样,就不会有民工荒)是呀,对于大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有事做是不可抵挡的诱惑,可管理者一厢情愿的忽略了这么一个现象,这些人都还是处于低需要层次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安全与保障是目前所需要的,于是他们进入了相关的企业单位。我相信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临时工”是无法促进企业发展的,于是乎要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好不容易成为合格的有生产力的劳动者,他们也进阶到较高层次,先前的胡萝卜早已不入其眼,企业靠什么来留住这些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员工们,加薪加薪再加薪,当这招不灵时,难道说还用“走了旧的还会的新的来”来慰藉,培养成本与不成熟员工对生产运作的影响不仅是企业资金的黑洞,也是企业信誉的黑洞。管理者的智囊团出来说“不仅加薪,而且提升其职位,让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它的对象只是某些精英,广大员工呢?有将没兵的军队是无法打仗,一个企业只靠管理者是发展不起来的,要靠基层的每一位员工共同的努力。现在理论界认为,企业要营造一种环境,建立一种机制,以期满足员工的最高层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贯穿人一生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全心全力为实现自我而努力,同时也实现着企业的效益。即在企业发展的框架下,鼓励员工进行企业内创业,并将之融合转化为企业创业的组成部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自己发展就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于是,人才留住了,员工留住了,企业发展了。
我不是什么人才,但做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基于上述观点,我不接受“无任何借口”的对管理层的服从,如说什么是“无任何借口”,那也是在能够服从之后的无任何借口的执行。
五、总结
《没任何借口》的热销缘于管理阶层的推动,而推动的原因却值得玩味。但不管如何,做为一本书,它是好东西,不同的人看完之后有不同的收获。有人认为可以做为洗脑的工具,有人则以之为职场手册,也有人就直接以“无任何借口”做为自己个人前进路上打气筒,当然也有象我为样带点“愤青”意味的人把它做为攻击的对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样性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个人观点有如小川,以期也顺利的溶入社会众言的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