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时间:2019-05-13 05: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篇: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2014年3月整理(更新至13年7月试题)

17.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

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18.比例代表制:指的是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9.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 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8.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

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 想观念。

18.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

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9.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

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 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7.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 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1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2.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宪政指的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1.政党指的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3.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L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

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2•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3•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说法,在政治基本问题

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1.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3.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1、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3、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4、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个人利益:是指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7、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8、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0、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11、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12、选举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他人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

1、政 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 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

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20、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

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1、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2、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3、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4、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4政治权利: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民权利: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6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8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9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

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10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1力制约原则:指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12治原则: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13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14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15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6君主制: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17单一制:是指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织的统一主权国家。

18立宪君主制:也称君主立宪制。在实行这种政体制度的国家,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掌管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19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0议会君主制: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议会制约,有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君主无实际权力。2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有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2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23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

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即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24联邦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

25邦联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的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26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7压力集团:也称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1、政治社团: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2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30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的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31一党制: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32两党制: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33多党制: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

府权力的政党制度。34政治秩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5良好社会: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理解。

36重叠共识:指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3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38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9政治表达:指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40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41社会监督: 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1、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42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43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名项制度的总称。

44政治监督: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4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应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46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4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48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9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50政治稳定: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51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爱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52全球化: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行与趋势。

53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54民主化: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征,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55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56一院制:指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关,其权限规定、立法程序、成员产生和任期规定相对比较简要统一。57两院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58政治社团组织: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

体。

59政治共识: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60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 61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62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63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64政治集会:是指众多的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要求。65政治请愿:是公民向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66院外活动: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与政府官员和政治领导人进行接触,在涉及许多人的问题上试图影响政府官员或政治领导人决定的活动。67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68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瓜。69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70政治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

7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72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

73政治理论: 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它是政治思想最为直观和系统的表述。74政治态度: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

6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75宪政: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76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77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78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篇:电大专科行政管理《政治学原理》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中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 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哥拉底D.’西塞罗

2.()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B.美国

c.日本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

4.()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 正”。

A.布坎南B.哈耶克

C.罗尔斯D.诺齐克

5.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B.政治监督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义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B.伯恩斯坦

C马佐尼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B.经济

C政治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理性经济人___一,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宽容精神___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__用权__,“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1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霸道___。

16.宪法和__个人权利__一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8.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2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22.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20分)

2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第三篇:《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比例代表制:指的是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法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以情感卷入。

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第四篇: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1、政治——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行为主义——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6、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7、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8、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9、权利——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10、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1、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12、政体——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13、国体——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14、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5、君主制——君主制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6、单一制——单一制指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17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也称君主制宪制,在实行这种政体制度的国家,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是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

18、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9、议会君主制——议会君主制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议会制约,有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君主无实际权力。

19、共和制——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20、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伪”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21、总统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与议会均有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22、联邦制——联邦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主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

23、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

25、两院制——两院制是立法机构组织形式之一,即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26、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称为议会、国会或议院等;我国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

27、行政机构——行政机构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

28、司法机构——司法机构是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29、压力集团——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30、政治社团——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31、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或团体所构成。

32、政党——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8、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33、一党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30、两党制——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34、多党制——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35、政治秩序——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3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8、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39、治理——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40、公开性——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

41、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42、政治投票——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43、政治结社——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

44、政治集会——政治集会是指众多的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45、政治表达——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

46、政治请愿——政治请愿是公民向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47、监督——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48、公民监督——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49、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50、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51、政治监督——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52、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53、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

54、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

54、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府学说。

55、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地情感投入。

56、政治理想——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

57、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它是政治思想最为直观和系统的表述。

58、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59、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60、多数代表制——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当选的机会。

61、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62、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6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64、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6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66、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67、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形态或政治过程。

68、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69、政治制度化——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它体现了是政治生活的规范、稳定和有序,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70、民主——民主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71、民主化——民主化指的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72、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都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73、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德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从狭义上看,政治文明并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秩序的存在,它更指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

74、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75、政治合法性——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简单而言,就是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76、一党局优制——是指在多党竞争局面下一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制度。

第五篇: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小抄资料

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小抄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压力集团:又称为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当代政治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现代化问题。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家统治权力。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全球化: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1)自由权(2)平等权(3)民主权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

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治原则。

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宪政民主原则主要有哪些?(1)财产权不可侵犯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原则;(4)法治主义原则;(5)分权制衡与有限政府原则。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3)从具体的研究

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

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亦可出题为:法治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

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

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第五,司法独立。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

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

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

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

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政府有哪些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

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政治合法性(1)建立政治共识;(2)宪政建设;(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要实现民主和平转变需具备哪些条件?(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

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试述选举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

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

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

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

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

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

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试述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下载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