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吸取精髓,提高个人的师德修养,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成长中的孩子。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交流,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做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持良好的家校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反思自己
以往的工作,发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面对后进的学生,自己的耐心还很不够,与家长沟通交流也缺乏一定的艺术性等等。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旨是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作为教师,能通过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作为党员教师,我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外,还要为其他的年轻教师作出榜样。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境界。要求年轻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我们要宣传好这20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20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20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
第二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我国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附全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1年10月24日18: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中国今日全文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份近九千字的《纲要》分为八个部分。中共中央日前已发出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全文如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 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 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 6 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7 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促进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完)
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旗帜
吴潜涛
编者按: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总结三年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鲜经验,明确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新实践,进一步深化对《纲要》精神的理解,对于不断地把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阶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内容的丰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协调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包括:一种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一个核心,即为人民服务;一个原则,即集体主义;五项基本要求,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个着力点,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两个重点,即以诚实守信为基本规范的重点,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重点;一些具体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规范。由此不难看出,爱国主义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爱祖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三个概念的明确区分,将充分说明这一点。
爱国即热爱祖国,是一种人们在处理自己与所属祖国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规范要求。祖国的内容丰富深广,它包括自然风貌、自然资源等自然要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经济的要素,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文化要素,也包括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权力机构即国家这一政治要素,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的统一。因此,爱国是指对自己所属祖国的国土、人民和国家的热爱,这种热爱,既体现在情感、心理上,也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
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比爱国这一概念虽然只多了两个字,但含义却有根本的不同。主义,是关于客观世界、历史发展、人生价值等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是一种理想、感情、道德和行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爱国情感、爱国思想或爱国行为,往往是感性的、具体的、零散的。爱国主义则不同,它是爱国情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系统,它基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忠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
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不是同等概念。一般来说,爱国主义属于在社会生活中制约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体系,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爱国主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制度紧密相关,它强调公民具有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与其归属的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紧密相关,它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的不道德行为。爱国主义精神既高于作为重要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又高于作为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与其所属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它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强调激发民族志气,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两者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社会功能的独特性。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通过这种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这种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引导国家公民自觉地恪守爱国
主义道德要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在民族精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它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国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能够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地升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明确了爱祖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概念的涵义,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它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所具有的旗帜作用。
首先,这是由公民道德建设自身的需要决定的。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是辩证统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当今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今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要求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这一要求,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就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放在首要地位加以重视。这是因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帮助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关系,引导人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的利益观;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承担作为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整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其次,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也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的精辟概括。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祖国的统一和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要爱国就必须保持民族的团结与统一;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其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是封闭的,只能是开放式的发展,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我们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高擎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只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置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把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爱国主义的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古人概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还具体表现为进取、重德、尚义、宽容、互助、友爱等。
其含义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与此相应,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诚信的含义、11 诚者,真诚、真实;信者,诚实、不欺。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认为“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后来的儒学家们发展和完善了孔孟的“诚”和“信”,他们将“诚”视为“圣人之情”,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唐·李翱);将“诚”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认为“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北宋·周敦颐);甚至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有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中庸》),以“诚”为宇宙的一般规律,并以“知”“行”关系去阐述“诚”与“明”的关系(明末清初·王夫之)。总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
2、诚信缺失的危害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城市而言,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对国家民族而言,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而一旦诚信缺失,危害甚大。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言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掉生存之根,城市就会失掉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假文凭假学历盛行,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绝,信用欺诈防不胜防,假新闻假广告层出不穷,正是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据悉,中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诚信的缺失,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
3、现代诚信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与超越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和传统诚信相比,现代诚信有如下特点:
一是调整社会生活的内容更为广泛。传统的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的活动范围很小,人与人之间交冬天的范围很窄,交往的频率很低。除了少数经商的人群外,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群之间的交流一般是局限于亲戚、朋友和熟人之间。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如果调整主体缺失,这种规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降价。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可见,在古代,儒家所推崇的“信”也多是朋友之“信”,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义中,“信”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修身齐家”这一层面上。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信息畅通,交通方便,人类社会逐渐由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扩大,交流的机会增多,交流合作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交流的对象也由熟悉的人群扩展到陌生的人群。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所调整范围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熟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交往,大到国家政治经济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现代诚信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诚信,具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已从“修身齐家”的层面扩展到“治国平天下”的层面。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其中“德”的重要内容便是“诚信”。
二是诚信缺的危害更大。由于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交流多限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传统诚信只是居于“修身齐家”的层面,诚信的缺失往往是伤害亲戚朋友熟人的感情,失朋友之“义”,是个人修养的缺失,是道德取向的偏差,是人性的堕落。而现代诚信一旦缺失,不但个人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企业、一座 12 城市、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一次金融诈骗,可导致上亿的资金流失;一纸合同不履行,会使一个企业破产;一言承诺失信,可使一个国家威信扫地。
第三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道德素质,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此外还有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许多,都是把一个特定的范围词加在“素质之前”,从而确定所指素质的范围或方向。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
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
爱国守法: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
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
勤俭自强
勤俭自强:勤与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即“业”,“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
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第四篇: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心得体会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体会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突出出来,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至关重要。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宣传好这20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20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20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心得体
会》
第五篇: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心得
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心得体会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突出出来,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至关重要。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宣传好这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李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