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陶行知心得
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
——陶行知教我做老师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应
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平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这句名言,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的考验,仍放射着哲理的光辉,引导着激励着我们深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陶先生教给我的第三句话,教师是平凡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拥有一颗责任心,人生一世,没有人能逃脱这样那样的责任,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不管是对工作、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只有富于责任心的人,时时处处尽责的人,才不愧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之所。古人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现在的人也爱说“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一名工作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每个人的岗位不尽相同,所负责任有大小之别,但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却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了责任心方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及早谋划、未雨绸缪;有了责任心方能尽职,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没有人看到都是一样去做,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有了责任心方能进取,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原地踏步,而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学生就是教师的事业,学生的成功就是教师的成功,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个体,不是冰冷的零件,所以教师要多加几钱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以微火炖制才能出好味。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陶先生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的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一直以来,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
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
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就这样,陶行知先生的人格力量和教育思想陪伴着我一路走来,伴随着我在教育道路上的成长,我相信有了陶先生的指导,我将向着陶先生描述的教师最高境界出发并到达!
第二篇:学习陶行知心得
追寻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做一个追梦人
吕瑾
在去南京学习之前,“陶行知”在我脑海里仅仅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他和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革命先烈一样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在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中,我才明白这三个字,不只是代表了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陶行知,这个顶着无数光环的仁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陶行知先生有三句令人难忘的名言:一是“爱满天下”,二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在这三句话中,使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一句“爱满天下”。当老师十年,当毕业后的学生出现在眼前时,心中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一个小插曲却严重地挫败了我。
一天,班里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孩子出现在我眼前,临近初三毕业的他,却选择了休学,理由是不想读书。当时我并不在意,心想:六年的时间我无数次想拯救他,想帮助他,却从未成功,自认为自己无私地为他付出了很多,对得起他。现在的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我尽力了。深夜手机响了,是他打来的,支支吾吾地说他想听听我的声音,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听我的话,现在多想再回到教室听我上课,甚至是听我批评他。过去他总是认为我不喜欢他,讨厌他,而现在我这个他最恨的人却是真正对他好的老师,我永远是他最尊敬的老师。听到这些,我愣住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连好几天都不断地回忆过去的种种。然后陷入了无尽地后悔中,如果当时我再耐心一点,如果当时我再唠叨几句,如果当时我能多爱他一点,如果„„无数的如果涌上心头。
“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名言。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并未体会到这一点,总认为严师出高徒,对他们严厉就是对他们好,对他们负责,过分地执着于“立竿见影”。联系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而应该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使学生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用心地爱他们。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或父母离异而无法很好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心灵上会比家庭美满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关心。我班的一个男孩父母离异后,就跟随父亲生活。可是父亲因为工作忙,时常要出差,只有将正处于幼年的他交给后母管教。后母虽然想要很好地照顾他,可是叛逆的他却不领情,什么事都故意对着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粘人、懂事的孩子。班级里有什么重活、脏活,别的孩子都避之不及,他却总会乐呵呵地抢着做了。有时他会悄悄溜进办公室,站在你身后伸出肉乎乎的小拳头为你捶背,嘴里还小声地念叨:“反正没事做,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在想这样的孩子,会是一个不懂事的坏孩子吗?他不断地犯错不正是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和关心吗?此后的日子里,我更加地关心他,和他谈心。告诉他爸爸工作忙,他应该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爸爸担心。慢慢地他的进步越来越大,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连过去爱说谎的坏毛病也没再犯了。前段时间我知道后母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妹妹,就鼓励他要当个好榜样,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哥哥。当时就发现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他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我相信他不会再调皮捣蛋,给家长惹事了,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成熟了。
因为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爱才会有奉献精神、有爱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爱才会有信心„„有爱就能让奇迹成为可能!只有对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我们才能真正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事业。努力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修养,着力于个人的身心修养,珍惜我们的事业,坚守工作岗位,默默耕耘,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借用南京陶研所徐志辉所长赠我的一句话:“在理想教育的追寻之路上,做一个追梦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追寻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做一个追梦人!
第三篇:学习陶行知理论心得
添得几多香——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不知陶行知,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是的,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而且也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受教育和震撼,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位伟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实施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不仅仅是“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用“生活”来点缀“教育”,而是主张要使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注定要成为人们,特别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就在于作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与作为勇往直前的社会活动家的他是完全“熔为一体”的。陶行知先生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当成了他自己生活的准则——他怎样教育,也就怎样行动,他怎样生活,也就怎样教育。即使为此就得面对刀山火海,面对死亡威胁,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他认定只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所迫切需要的。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好好努力,在岗位 一天就尽力而为,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创新的理念。学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我颇觉得自己也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足。对待一个惯偷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耐心的找出原因,坚决问题。当然在处理的技巧上更是让我佩服。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决不辜负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重任,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组织对我寄予的愿望,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理念,持久的将事业进行到底。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教学合一”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阐述了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读了他的论述,我对“教学”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日新月异,仅靠老师的传授,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陶行知认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因此,在“终身学习”的理念响彻世界的今天,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有了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做常流水。”我深感“终身学习”的重要,更要在“终身学习”方面身体力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爱满天下——关注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宽容的心理去对待那些幼小的还未成熟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多份宽容和厚道,理解并教育他们,使他们遵循正常的轨道发展。对于学生的那些小错误,我们要耐心地教育。要知道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出错,又怎么能要求学生不犯错误呢?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富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关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过去,老师为了体现自己得威严,板着面孔,给人一种杀星之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是压抑的。而我的想法则是亲近学生,多与学生谈心,多给学生鼓励。除此以外,平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进步,一句夸奖,一个赞许的眼光,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我们给了学生这么一点点关爱,将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使他充满信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育过程中,我很注意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和上进心,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这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有时我也会有意创造机会,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有能力,老师还一直在关注着他。今天我给学生留下的那份自尊,也许将影响他的一生。
三、生活即教育——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的!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觉得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在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如再讲中国地理众多的人口一节时,我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每次出门旅游或回老家探亲的路上,交通状况如何,对这一话题学生感受颇深,发言踊跃,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交通拥挤。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扎实,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新课改,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发展,弘扬“陶夫子”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实践。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理论正确与否也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改革下,我认真地研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确是个真“宝”。使我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懂得了知识来源于实践,价值来源于创造,思想来源于创新。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相比之下,我只能见出自己的渺小与浅薄。对照当代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先生那穿越世纪的深邃目光吗?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回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她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陶行知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经常对人说: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换言之,中华民族的乡村教育出路找到了,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就找到了。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陶行知的培养目标,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他要培养的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从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的培养目标看,“真人”的标准就是三个条件:“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 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陶行知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以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可以说,中国的教科书是应试的书,专供书呆子读的书。陶行知以当时通行的小学常识与初中自然教科书为例进行剖析,认为这些书,最多只配称做“科学的识字书”,“科学的论文书”而已。这些教科书不教你在利用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也不教你试验,也不教你创造,“它们只能把您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书呆子”。陶行知对教学内容的总要求是什么?他提出三条标准:第一,“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也就是说,教科书要有引导学生动手的力量,使儿童的手从仅仅起握笔的作用中解脱出来,成为“万能的手”,“开天辟地的手”。第二,“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一本好的教科书,要给儿童以启发、以思考、以创造的作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②根据上述三个标准,陶行知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总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③按照上述标准和总要求,陶行知提出了十分广泛,且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体系。大致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有关健康的教学内容。第二类有关劳动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三类有关科学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类有关艺术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五类有关社会改造生活的教学内容。显然,陶行知所要的教学内容,不是应试的内容,不是升学的内容,而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内容。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不但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要扼杀这种创造力。尤其是读到以下几句的时候,我的感触尤为深刻。“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定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地献给国家。”多么伟大无私的思想,让我自惭形秽,羞愧得无地自容。还有一点对我的触动也很大,边看着陶行知先生的话语,边想像着那段兵荒马乱的年代,我越发地佩服他。人们不是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吗?即使在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你也要先安居才能乐业,那么在那种年代里,要谈乐业,更是何等不易啊?!况且他又不是一般的敬业,简直是倾其所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想想我们有时候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迷失了自己,是多么的不该啊?!一句话,我将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尽力做一名真人,也教学生去做真人。
第四篇: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为了弘扬陶行知精神,响应我院“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号召,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学习,并展开了专门的讨论,同学们都受益颇深。
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
爱的教育是学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学生们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学习阶段心理的基本需要是人生成长的核心需求。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
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位伟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实施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不仅仅是“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用“生活”来点缀“教育”,而是主张要使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注定要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就在于作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与作为勇往直前的社会活动家的他是完全“熔为一体”的。陶行知先生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当成了他自己生活的准则——他怎样教育,也就怎样行动,他怎样生活,也就怎样
教育。即使为此就得面对刀山火海,面对死亡威胁,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他认定只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所迫切需要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
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只有把教育从目标到过程都非常认真时才是卓有成效的。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有几点必须向陶行知先生学习: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公正公平。这是学生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难。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的。这可以从陶公真心实意大办“平民教育”、“孤儿教育”中得到验证。
第二,教师对待工作必须认真扎实。“认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教育就更是这样。只要教师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师的知识能力与他的工作态度相比,“知识”还得依靠“认真”来学习,那份“才能”还得凭他的“认真”去发挥。所以有句名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三,教师对待学问必须好学上进。这是当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学问家,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却应该熟练系统的掌握,以便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指导,更有效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学科知识、教材教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都要努力掌握。这需要在漫长地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保证。而且更重要是,教师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就要永远虚怀若谷,永远好学上进。即便这样,能够成“家”的依然是少数。因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发现规律,并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带领出许许多多确实优秀的学生,并获得社会确认。
第四,教师对待教学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教育必须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什么是创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的说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
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老师,而且对我们这些将来要走上三尺讲台的都有重要的影响,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后,我将把所学到的行知精神赋予到我的实践活动中去,切实把行知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第五篇:学习陶行知的心得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
孟祥利
陶行知先生满怀着一腔对教育的热爱之情,在教育事业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从他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教育的智慧,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从陶行知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体会到他对教育深深的爱,对学生深深的爱,对国家深深的爱。爱才是教育的动力,我应该从他对教育,对学生的爱中学到如何更好地做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