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崇高的师德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的权威性正逐步被打破,教师,要在新的师生关系理念下,重新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靠什么?当然,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则是更为重要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批刚刚走进北大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正是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切记: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人格的塑造要依托于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依托于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作为教师应注重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高尚人格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留下痕迹,产生影响。
崇高的师德更明显地体现在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还要把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为己任,这就 1
要求为人师者要有学识,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时时刻刻都能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前提,是教师开阔视野,涵扩胸怀,提升境界,产生教育智慧的基础,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中形成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应努力汲取着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加强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特别注意选择有智慧、有价值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个人经验,并实现认识的飞跃。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学习,也是一种师德,教师惟有不断求知,才能始终保持学问的前瞻性,才能不断将最新的知识与学生分享,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品德。
崇高的师德更集中地蕴含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行为上,凝结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平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关心上,表现在用自己的学识为学生勤勉的服务上,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新的教学理念,就是新的服务理念,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注重体现师德的先进性和育德使命。积极承担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认真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应爱护学生,处理问题合理公正,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在课堂提问、作业评定、考卷批阅、评
语撰写、家访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价。
崇高的师德还呈现在教师文雅的仪表、文明的礼仪上。以前我们很多教师更多地信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注重自我人格和学识的提升,但对自身外在的形象美上不够重视,甚至言行举止和衣着比较随便。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修养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教师的文明礼仪同样不能忽视,它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注意个人的仪表举止,体现朴素、整洁、端庄和高雅的形象和气质,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的职业用语。因为教师的每一个体态、目光、微笑、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自然得体、适度和谐的教师仪态,整洁端庄、协调美观的服饰打扮,朴素中见高雅、得体中见丰富涵养的衣着,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培育学生品德的目的。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多种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才能为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精选范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时代呼唤作为教师的我们以情育爱,以爱育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篇一: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
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篇二: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新丰中小 雷美玉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
者。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三、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今后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对挑战和机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平常对历史不太感兴趣,因而历史方面的知识也就比较薄弱。每当我上此类的课文前,我总不敢怠慢,总是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络等,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走进课堂,生怕不这样做了,会误人子弟。如前不久,我上了一课是《负荆请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蔺相如、廉颇这两位人物的精神品质及思想言行,我就能过电脑查阅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自己胸有成竹了,上课时对学生介绍时也就有声有色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文本,走进人物。因而,今后我要更加认真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四、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
业中的一盏明灯。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感(精选)
现如今,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活到老,学到老”是众所皆知的经典劝学句,因为知识在更新换代,要使自己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要学习;因为知识在不断“折旧”,已知的知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模糊甚至了无痕迹,所以要学习。不学习,头脑便空虚,思想便饥渴。我们做教师的更应学习,为学生做好表帅。
不知语文老师们是否碰到下列情况:课堂上,当你想用某一个精彩的词语时,思维嘎然而止,怎么也想不起来;当你想引经据典证明你的论据,那出处及作者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当你想讲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时,情节怎么发展你忽然不知道了;当你想讲一句名人名言时,你不知道那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也不知道那句话原本是怎样说的``````总之,有很的很多“卡壳”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知识被时间冲洗的结果。另外,有时学生讲的知识我们不知道,总觉得有点尴尬。
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学习课改知识及师德理论,还应该学一学各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更丰富、头脑更灵活,讲课更精彩
第四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时代呼唤作为教师的我们以情育爱,以爱育爱!
第五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读完这一规范之后,有很深的感触。我们有时会说:“作为教师不是‘神’,是‘人’,也会犯错误。”但家长把我们看作神,那我们就要努力的对得起这份责任。自己要怎样做,才能不犯错误,使自己更优秀呢?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是榜样,是辅助。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老师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但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职业道德规范,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把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品格培养品格的工作,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在他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上,而且对学生的心灵也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师德是我们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这个职业的定义决定:社会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其实,把它理解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毫不为过。
从古至今,“职业道德”一直是人类工作的行为准则,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得以发扬光大,并成为成就大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职业道德”深植于我们脑海中的时候,我们工作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并会从中得到快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承受由责任所带来的一切挑战。我们要平和自己烦躁的心态,不断的探索与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艺术。经常与家长沟通,悉心掌握本班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说话时站在他们的角度,让家长感到,老师是真诚为他们分忧的姐妹和朋友。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避免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他们。承认他们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自己的收获和进步。不要给他们造成任何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真正的喜欢老师,把老师当成自己亲密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对学生们说:“老师最爱你们,爱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老师的批评是希望你们更完美、更进步。你们的收获就是老师的收获,你们的快乐就是老师的快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的思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以此时刻鞭策自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他回答子贡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曾在学生面前公开作自我评价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其实这就是
他所主张的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我们要吸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够了,应该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有的教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学历,放松了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缺乏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的教师缺乏远大目标与理想,仅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个职业,而不是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职业”与“事业”表面上看是一字之差,而在实际工作中,把教育当作职业与当作事业的人却会有很大的差别。以教育为职业者,基本上还没有脱开把教育只是当作谋生的手段。这样的教师中,也不乏有一些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爱护自己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要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的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
我们人民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以品德培养品德、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崇高事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应当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精神,有一种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用光明的形象去鼓舞、感染学生,不能用灰色理论、灰色情调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自己先要学会做人。“未正人,先正己”,这是古代先贤们的训诫,对我们今人依然是有教育意义的。以己之昏昏,要想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教师还要树立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的敬业精神。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三尺讲台。要爱这个岗位,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当作职业;不是以此为谋生手段,而是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要对自己的学生有满腔的爱,要象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正如一位老校长对他的青年教师所讲的:“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们都能记起几位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就照那样的老师去努力,你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果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是无法成功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今天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明天的教育事业发展如何,关系着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前途如何。而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责任更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让我们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博大的爱心,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为构建我们和谐的校园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