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6: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二、补助问题(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问题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四、硬件设施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五、学习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第二篇: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

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

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

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第三篇: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2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二、补助问题(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问题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四、硬件设施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五、学习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

作为最先进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XX,我XX区音乐教学教研工作紧跟当前教育形势,全面落实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省、市、区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验,已走过了新课程实验的第三个年头。最近,根据国家、省以及广州市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要求,在我区进行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的全面总结。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估我区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现状,对全区14所高中(包括三所私立高中)学校的25位一线音乐教师以及高中三个年级近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管理、课程实施、教材内容、教学评价以及综合反思等方面,广泛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并收回了全部有效问卷。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管理

就课程性质而言,普通高中阶段音乐课

程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基本是相同的,因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延续。但两者又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普通高中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一种主动选择性的学习。灵活多样的模块选修,弹性的课程学分管理,是这次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学分。这3个学分既是音乐课的必修学分,也是音乐课最起码的学分。我区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能按规定执行,在音乐鉴赏获得2学分,再在其余5个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获得1学分。主要做法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课,以保证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高二则用第一学期开选修课,但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能够同时开设其余5个模块的高中各校,暂时还没有,主要原因是受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局限。因此,各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开设其它的选修模块。

六个模块开设一览表

在访谈中发现有50%的学生喜欢《音乐与戏剧模块》,认为在《音乐与戏剧》模块中可以欣赏到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并且具有很好的实践性、创造性和表演性,同学们喜欢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一种艺术表演所带来的快乐,不仅促进了小组合作的探究精神,而且也满足了学生对模仿戏剧人物的表演欲望。

此外,有30%被访者喜欢《演奏》模块,特别是对竖笛学习的兴趣较浓。认为竖笛不但价钱便宜,而且携带方便,指法简单,容易掌握其演奏技能,特别是去年广州市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课堂器乐比赛中,我区有三间学校参加了此次的比赛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其它学校的学生促动很大。觉得几同学在一起经过简单的声部分工合作训练,便能完成对一首歌曲的演奏,容易找到一种成就感是他们喜欢竖笛的理由。

教材版本与教学内容的比较

使用人音版教材的有5间学校,占36%;

使用花城版教材的有9间学校,占64%,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15%的学生喜欢人音版教材;有55%学校的结果喜欢花城版的教材;有3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有特别喜欢哪个版本,学校用什么版本,他们就用什么版本的教材。

花城版教材内容选用了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与实用性。“活动与创编”是花城版的一个亮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开展创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完成从“音乐体验”到“音乐研究”再到“音乐的再体验”这样一个完整、自然的过程。另外,花城版的教材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视听欣赏资料,比较受老师们的欢迎。

人音版教材内容在原有《音乐欣赏》的基础上作了系统调整,将所有内容归类成几大板块,注重中外古典与传统音乐文化。“拓展与探究”是人音版的亮点,它既是对前面两块内容的巩固,又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提升,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它最有效地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但它缺乏精彩配套的视觉图像,因此在上课前,老师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相应的图像资料,制作成丰富多彩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就音乐鉴赏和唱歌模块来说,它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欣赏的层次较高,但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喜爱的曲目较少。音乐作品的取材有中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器乐、舞蹈、戏曲、歌剧、声乐、交响曲等,但学生能实实在在听懂、真正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甚少。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中西方音乐经典之作,但脱离现实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触摸不到音乐的脉搏,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仅靠听是远远不够的。但适合学生歌唱的曲目却又太少了。要么是歌曲的难度大,要么就是音域太宽,难免有“曲高和寡”之嫌,难以满足学生“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的渴望心情。

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分析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基本理念,作为指导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区音乐教师基本上都能认真学习并在教学中得到贯彻和执行。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新的阐述和定位,突出的特点是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

通过调查发现老师们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能够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人文性。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不断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广大学生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有90%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这跟当前社会上许多老师反映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的现象形成了对比,令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深深感到一种莫大的欣慰。

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与此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推动和促进学校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我区高中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正向着发展性、多元智能的观念转变。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考查,同时也包括对教师音乐教学的评估和对学校音乐课程管理与建设的评价;二是在音乐实践中,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不同,在评价中能让学生选择音乐的评价内容,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也都是符合多元智能评价的观念的;三是音乐课程的综合理念提出音乐与不同艺术门类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同时,也都能包括其他内容的考查。

由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评价方式方法也必须转向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

此外,市教研室每年对我区进行的质量抽测,也是我区作为评价师生教学水平的一种形式。市教研室从04到对我区进行三次的音乐模块质量抽查测试的结果表明,全区的音乐教学质量正在逐年提高。

对策与建议

1、加强模块选修课程的指导

这次的高中课程改革,还分别建立了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针对模块教学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将建议各校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在音乐课中选择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除了音乐鉴赏模块以教学自然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外,其他选修模块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选课的情况,将选习同一模块的学生组合为教学班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选课便是必要和可能的了。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安排,一般学校操作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

2、建议各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既然国家统一开设的课程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条文框定了的内容,学校教师的手脚被严重地束缚住了,只能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这些课程一成不变,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而言,它的价值乃至作用就可想而知了。如今,中央决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机遇。

65中开发竖笛教学作为自己的校本课程,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州市中小学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器乐技能训练,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劲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校本课程开发也将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强调教师就是课程的编制者,鼓励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课程改进工作。校本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的实际需要,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无限表现和创造的空间,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获得和谐、均衡的发展。

3、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课改的成败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音乐新课程在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喜悦与困惑交织着。作为走在前沿阵地的音乐教研员,不仅看到了许多教师在“课改”浪潮中的自信风采,而且也和老师们那样体验了其中艰难跋涉的探索过程。曾为一节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喝彩,也替一个个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而惋惜。

也就是在这一声声叹息中让我思考:音乐新课程的普遍展开,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新型音乐教育观、质量观的形成。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质量观未必能引起老师们的同样重视。随着轰轰烈烈的课改形势发展,有特色的音乐课教学实例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有形式没内容、矫枉过正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由此看来,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和研究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种现代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它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我们要明确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要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反思,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否有效?还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科研,重构教师角色,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课改实践,就能避免少走弯路,但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用责任心和智慧去反省与思考,才能做到与新课程同行,才能将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走得更稳。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4

20xx年10月,本人开始对目前浙江省高中地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抽样调查,选择了10所浙江省重点中学(包括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市茅盾中学、永康一中、嘉兴一中、绍兴一中、武义一中、象山中学、上虞中学、金华二中和景宁一中等)作为调查对象,以电话聊天或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查,了解了抽样学校的地理教育的情况,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整个高中地理教育的许多优缺点,现整理如下。

一、地理教师客观结构状况: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5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5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100%为本科学历,总体知识层次比较高,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从地理教师的职称结构上看,与年龄结构相对应的是,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在65%以上,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人数不多。

二、学校的地理课课程设置情况

高一年级开设2节课,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会考;高二年级每周3节课(有单双周之分,双周5节);高三年级每周4节,双周5节。

从授课的安排来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册);高二:第一学期新授选修

(一),下学期复习世界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中国地理,新授选修

(二),复习高一必修上,下学期复习高一必修下,及总复习。此种安排较合理。

三、地理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

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大致因素有: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5、教学评价上

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体情况

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2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5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新课改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诸多不适应新课标的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思路,理顺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时分配自主能动性弊端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美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绝大多数学校和越来越多仁人志士所重视,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随着《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与实施,美术教育也必将会迎来她光辉灿烂的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地域之别、城乡之别、校与校之别,重视程度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高中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甚或有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美育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淡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视野,美术教育作为基本的艺术修养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面对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及国家教育规划的精神,美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的环节及现状作如下分析:

1、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施。

绝大部分中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足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开设美术课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教学中只重视高考必考课程,无形之中淡化了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试问,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还少吗?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2、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细致。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新高一要开设美术鉴赏课,并有诸多美术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而,在某些中学里能够开美术鉴赏课就已经很庆幸了。甚至有的高中鉴赏课只能到高二分科后,只有文科同学才有幸上美术鉴赏课,况且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最多上16节课,实际上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主要学科占据,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的领悟美术课的精髓。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审美上的缺失!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3、高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方可领悟其所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全部时间都被占据,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4、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美术与高考无关,他们将来又不走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成了他们的消遣课。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课本闲置在一边,想听就听,不听就继续沉浸在题海里;有的家长认为搞艺术的就是文化课学不好的,素质比较低下的,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甚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只是极力的炒理科状元,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

5、学校对高中的美术教师的培训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彰显不足。

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舞台所扮演的始终是配角,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没能给专业教师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学校认为美术教师可有可无,几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致他们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心向钱,教学成了第二职业。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只是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形式而已。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以上这些现象是对美育教育的严重忽视,学生、家庭、社会对美育如此态度,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步履维艰,审美教育在中学的顺利开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未来的国民素质如何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育相应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状况,要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此类现状,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教师要勇于创新。

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每所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及审美需求,为学生终身着想。同时,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以便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身、意、德、志、言、行、知、能等诸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应是在以上诸方面对受教育者以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才。学校开设的一切课程和活动都应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那种把学校只开设了美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具体体现,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个受教育者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握审美教育主线,美术课方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从而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课堂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学生对美术课才会有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只有如此,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首先应重视课堂的导入,它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还应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还应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切实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学校也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思路抓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审美教育,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的地位(包括晋级、评优、提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改进、提高的措施力度,加强正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通过函授、进修及外听名师讲学等手段,促进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与研究教学教法,丰富课堂教学艺术。

其次,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美术才能。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要我们在这其中一个方面取得成就性的突破,那另一个方面也必然会豁然开朗,向前迈出一大步。

有人进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试想一个经过多年打拼而最终毫无结果,连自己都不热爱绘画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年能创作出多少幅优秀作品?能参加几次美术展览?都获得了那些荣誉奖项?自己对于美术专业究竟专不专?广度、宽度、深度究竟如何?不要总是将客观原因归在学校或他人身上,一个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时代感及使命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生会喜欢平平庸庸,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建树与成就的老师吗?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性的老师,我们务必要拿出证明自己实力的真正好作品;如果整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即使把你放在美术高校也未必会受人重视。徐悲鸿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美术教育家与优秀的画家,他当年不也是从中学教师做起的吗?白雪石、魏紫熙为什么能够在山水画领域大展宏图呢?而他们当年都是从中学教育中走出来的绘画大家。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孜孜不倦为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前辈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画理画论,锤炼笔墨语言,探索绘画规律,发现美术教育的真谛!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必定会造就出一批能胜任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那么,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高中美术教育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功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专业教师更不能自暴自弃,应振作精神,因陋就简,创设条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树雄心着眼长远,争朝夕狠抓当前,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为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6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7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堤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堤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组⒅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堤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战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

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天文、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己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涨”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涨”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堤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8

11月1至17日,校级领导及教务处对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调研。调研组检查了各校的校容校貌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察看了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和专用教室、食堂等,随堂听了20节课,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评价

1、校园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周召开行政会,有行事历;强化组织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制订并落实各项工作管理措施;校园环境清洁美观,教室、教师办公室及专用教室等卫生整洁。

2、教师队伍管理得到加强。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强化师德规范,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考评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和论文撰写,为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创设环境与条件。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平时通过不定期的会议解决有关问题,对班主任工作实行考核。

3、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能待人礼貌;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依靠班主任、优秀学生和德育处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教育;成立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小组,对室内外环境卫生、文明礼貌、自行车排放等进行检查。

4、教学过程管理得到重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各学科都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态度普遍较好,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能较好发挥团队精神。本次调研共听20节课,其中优秀课7节,良好课8节,合格课5节,

二、存在问题

1、集体备课千篇一律,没能考虑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作业布置、批改、选择质量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不规范。

2、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较落后,没有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3、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存放和生物实验室的电线布放不规范、不安全。

三、建议

1、要重视创建工作。创建工作要抓紧、抓早、抓落实。要及时召开创建动员会,让全校师生明确创建的意义、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创建,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要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过程管理的检查和考核。要重视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组织校本培训,尽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经常选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此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实施。

3、要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努力培育和发展学校特色,注重创设环境育人的氛围,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9

为了进一步了解一年级教育教学情况,探索低年级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总结新课程实施的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我在本学期第一周至十四周(9月1日---12月2日)对一年级各班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课堂教学情况;二是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三是低年级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情况。调研听课4节,查看教案6本,查看作业100多本,与教师座谈一次,个别谈心三人次。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一年级教育教学的情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亮点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1、探索出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语文课都有相当量的识字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反复认读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但在听课中没有这种机械单调的教学行为,教师都能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来设计教学。我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实践中逐渐总结了多种识字方法:即以听读识字为主,拼音识字、分析字型识字、趣味识字为辅的方法。还应用拆字合字、找朋友、编谜语、编顺口溜、等识字方法,课堂上以“谁来当当小老师”“编个字谜大家猜”“我给生字找朋友”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生字。

2、以表扬激励为主的课堂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形成。教师的评价既有激励作用又有指导功能。例如在赵霞老师执教的《秋天到了》一课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马乐乐小朋友她用小手指着、小眼睛盯着、小耳朵听着这样才知道谁的对了谁读错了”“这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他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告诉老师”等语言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听到。在写字本上教师或用小红旗、语言,或用小红花、小金星等,及时记录学生精彩的表现,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四位语文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了你读我听、男生读女生听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将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有机结合,有静有动,有节奏感,使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1、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师非常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论是陈莉老师的课还是何杰老师的课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始终是微笑的,课堂评价基本是以激励与肯定为主,甚至敢于让学生来评价老师,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学习素材生活化。两位教师都能将课本中比较陌生的题材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是本次调研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生活素材的引入,使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使同学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内容呈现多媒化。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应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动态化、形象化是本次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可喜局面。如陈莉老师执教的《左右》、何杰老师执教的《分类》都把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使画面生动有趣,从而创设了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静态知识过程化。教师能将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这些信息通过教师转化成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这方面,陈莉老师更胜一筹,她鼓励学生画画、摆摆、贴贴,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使喜欢数学的同学更多了。

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让课堂“活”起来和课堂常规要求的`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活动起来了,而课堂秩序就乱掉了。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化,不是不要课堂秩序,我们认为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打基础的时候,必要的课堂常规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其次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得学会“倾听”,不会“倾听”怎能“合作”,课堂上教师必须训练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专心听同学的讲解,要让学生学会包容别人意见,养成不打断别人发言的习惯。

2、教师的组织教学缺乏技巧教师不能用自己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恰当的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而是采用哄、吓的手段来组织教学。表现在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安静不下来,教师只能用“一、二、三看谁坐得端又端”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对于不听讲的学生,碍于我在听课,教师只能到学生面前一个又一个的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低效的、呆板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年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表现在课前学习用具摆放不整齐,书、作业本保持不好。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不能经常强化,有爬着写字的、有跪在凳子上写字的,学生发言或老师讲课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听讲,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有说话的、有转过身子打人的、有从凳子上掉下来的,课堂秩序显得特别混乱,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4、自主、探究怎样与教师讲解有机地结合的问题。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的讲解该处于一种什么地位,该怎么把握好最佳的结合点?我们认为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的。适时和适量的教师讲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当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相当渴望教师讲解,另外,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尚在起步阶段,还十分需要有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优秀、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调研中我们发现,要把握好这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是十分困难的,几堂课中或某些环节中或教师讲解太多,或者教师引导不明,学生兜圈太远,探究不到点子上。

5、小组合作指导的问题。在新课程实验中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因为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大有文章好做。一是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是否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是否是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其次是小组怎么分,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小组内无明确的责任分工,是否会造成速度快的学生总是抢在问题前面回答,或者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讲解,掩盖后进生的学习不投入或不深入,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造成新的两极分化。调研中的几堂课显然在小组合作的指导上还是不够的。

6、部分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尚处在适应阶段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挖掘教材,致使教学设计极不科学合理,教具的使用不恰当,没有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硬是把两种不同类的事物相加,阻碍了学生进行有序思维;没有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

1、班级学生数过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大多,教师无暇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好动的学生,往往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学生两极分化有提早、加剧的苗头。2、学生家长不配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新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一种理念,学生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在学生学业上配合学校,作一些基本的辅助指导,而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在意识上存在着把孩子送入学校,一切就由学校教育的不正确思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由于进城打工等多种原因,而没有时间对孩子加以辅导,从而使自觉的学生能主动学习,不自觉的学生不能较好的自主学习,致使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基本功还不够。一方面新课程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操作上还不够熟练,总嫌麻烦,感到不实用。另一方面,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这对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教师都为教学质量担忧。由于科教版识字量大,在校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练习写字的时间少,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5、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各科教师不能协同培养。出现的问题是语数教师苦心培养的良好的习惯在活动类社科类课上不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而且起到了负面效应。

6、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本不配套。由于一年级学生小、作业本又过大,既浪费了作业本也不利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针对上述调研所了解的到情况,对今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深入地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师要经常以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及教学实践能力。

2、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寻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诸如:如何解决教材识字量大的问题,如何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学的问题等,经常交流实践的经验,尤其要做好课改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3、在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方面狠下功夫。

(1)耐心教育,认真疏导,严格管理

(2)积极并且及时组织教学,做到严格要求与表扬、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知道和懂得自己的存在,珍惜机会。

(3)跟班要紧,手口要勤,处理要妥。

(4)各学科任课教师协同管理。

4、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惯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

(1)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

(2)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

(3)加强写字习惯的训练;

(4)加强坐姿的训练;

(5)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6)特别加强听、说的训练;

(7)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5、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教科室、教导处要经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经常听课并进行及时的指导,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事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6、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严、细、实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围绕教学常规工作,体现一个“细”字,尤其在教师备课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二是要加大过程性管理检查力度,体现一个“严”字。不定时听课、座谈、查看材料,对于备教不一的问题、学生常规落实不够的问题,一经发现,督促学校立即整改,决不姑息。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体现一个“实”字,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律删去,重点内容在分值上予以强化,突出视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用新课程的新理念管理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逐步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以上是对一年级教育教学调研后一些粗浅的认识,若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0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XX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xx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㈠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1

调查对象:

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

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

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

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由于学生在学前及小学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本身智力、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缺乏积极向上情感、学习困难的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进生。为了促进这部分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了解我校部分后进生逐渐形成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转化过程中对症下药,顺利完成转化工作,同时能够遏制新后进生的形成。

(二)、调查对象:

初二年级,主要考虑到初二是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形成期,决定选取初二的两个班,通过抽样,确定调查对象为初二(1)班和初二(7)班,其中初二(1)班为A班,共有51人,二班(7)为B班,共有49人。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2个题目,分别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尊心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程度、与同学的关系等环境因素。

(六)、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以至于得过且过,并且不好好复习和完成作业。2.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逐渐被拉下,进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方面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父母的不良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有的家庭受“金钱热”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任其发展,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出现滑坡;

3、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下降、落后;

4、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稍一出错,就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导致孩子惧怕心理,丧失信心;

5、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6、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没有时间过问子女学习情况。于是,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在缺少家长管教的情况下,养成了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作风。由于父母极少与孩子沟通,偶而通电话也都是询问孩子生活情况。甚至有家长用零花钱来补尝自己对孩子的爱,导致这部分学生贪图物质享受,没有半点刻苦精神,对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教师思想教育不力,教师整天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校的生活圈子单调、枯燥乏味,整天泡在作业当中,无娱乐时间,爱好兴趣长期被抑制,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力困扰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2、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知识不扎实、底子薄弱。现在学习有些吃力,学习活动中会跟不上。部分没有耐心的教师课外很少给这些孩子辅导或者是辅导不得其法。他们不能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和亮点,让这些后进生长期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长此以往,产生厌学,还会生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失去学习动力。

3、教师精力有限,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仍较为紧缺。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任教2~3个班,有的跨年级教学,有的跨学科教学。首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即便上课结束后还要面临那么多的作业要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后进生。再加上目前许多农村学校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这一实际情况。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去一一关照他们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七)、调查过后的思考与讨论

鉴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暂时打算从以下四点入手,激发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1、针对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现状,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收获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后进生的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后进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3、细致耐心地帮助后进生革除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复,循循善诱以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改变错误的教育观,交流优秀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塑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总之,激发学校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针对农村的教育大环境,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都很棘手。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至理名言。根据他们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认知情况,注重分层教学、个体教学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适当降低各方面的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标。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当,以崇高的师德感化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爱他们,就一定会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3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xx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4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人们的封建意识依然存有,但终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而纯绘画艺术比较注重个性化的直觉与感性的训练,西方油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其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画的素描注重对客观形象的分析与表现,尤其是古典油画除有理想审美标准之外,还要有透视、解剖知识的运用,视觉真实可信是首要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素描这一名词,按素描的广泛意义来理解,齐白石的虫、草、翎、毛画稿就是素描,《芥子园画传》就是素描手册。

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象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形”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不能否认,有时对技术的探求也会带来观念的变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我们知道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沟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1.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社会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科学的引导;

(3).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

前面谈了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表达。将素描作为人的精神表达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常说的艺术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1)看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看”,“看”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觉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缘故,“看”就发生了变化。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觉重要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来自视觉,基础教学就是要唤醒人的知觉。

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教员就似个大师傅将各种菜谱摆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当然大师傅还应该是个营养师。

(3)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的实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第四篇: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

为了进一步了解一年级教育教学情况,探索低年级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总结新课程实施的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我在本学期第一周至十四周(9月1日---12月2日)对一年级各班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课堂教学情况;二是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三是低年级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情况。调研听课4节,查看教案6本,查看作业100多本,与教师座谈一次,个别谈心三人次。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一年级教育教学的情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亮点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1、探索出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语文课都有相当量的识字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反复认读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但在听课中没有这种机械单调的教学行为,教师都能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来设计教学。我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实践中逐渐总结了多种识字方法:即以听读识字为主,拼音识字、分析字型识字、趣味识字为辅的方法。还应用拆字合字、找朋友、编谜语、编顺口溜、等识字方法,课堂上以“谁来当当小老师”“编个字谜大家猜”“我给生字找朋友”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生字。

2、以表扬激励为主的课堂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形成。教师的评价既有激励作用又有指导功能。例如在赵霞老师执教的《秋天到了》一课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马乐乐小朋友她用小手指着、小眼睛盯着、小耳朵听着这样才知道谁的对了谁读错了”“这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他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告诉老师”等语言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听到。在写字本上教师或用小红旗、语言,或用小红花、小金星等,及时记录学生精彩的表现,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四位语文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了你读我听、男生读女生听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将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有机结合,有静有动,有节奏感,使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1、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师非常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论是陈莉老师的课还是何杰老师的课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始终是微笑的,课堂评价基本是以激励与肯定为主,甚至敢于让学生来评价老师,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学习素材生活化。两位教师都能将课本中比较陌生的题材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是本次调研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生活素材的引入,使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使同学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内容呈现多媒化。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应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动态化、形象化是本次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可喜局面。如陈莉老师执教的《左右》、何杰老师执教的《分类》都把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使画面生动有趣,从而创设了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静态知识过程化。教师能将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这些信息通过教师转化成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这方面,陈莉老师更胜一筹,她鼓励学生画画、摆摆、贴贴,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使喜欢数学的同学更多了。

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让课堂“活”起来和课堂常规要求的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活动起来了,而课堂秩序就乱掉了。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化,不是不要课堂秩序,我们认为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打基础的时候,必要的课堂常规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其次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得学会“倾听”,不会“倾听”怎能“合作”,课堂上教师必须训练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专心听同学的讲解,要让学生学会包容别人意见,养成不打断别人发言的习惯。

2、教师的组织教学缺乏技巧教师不能用自己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恰当的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而是采用哄、吓的手段来组织教学。表现在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安静不下来,教师只能用“一、二、三看谁坐得端又端”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对于不听讲的学生,碍于我在听课,教师只能到学生面前一个又一个的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低效的、呆板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年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表现在课前学习用具摆放不整齐,书、作业本保持不好。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不能经常强化,有爬着写字的、有跪在凳子上写字的,学生发言或老师讲课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听讲,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有说话的、有转过身子打人的、有从凳子上掉下来的,课堂秩序显得特别混乱,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4、自主、探究怎样与教师讲解有机地结合的问题。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的讲解该处于一种什么地位,该怎么把握好最佳的结合点?我们认为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的。适时和适量的教师讲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当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相当渴望教师讲解,另外,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尚在起步阶段,还十分需要有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优秀、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调研中我们发现,要把握好这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是十分困难的,几堂课中或某些环节中或教师讲解太多,或者教师引导不明,学生兜圈太远,探究不到点子上。

5、小组合作指导的问题。在新课程实验中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因为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大有文章好做。一是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是否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是否是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其次是小组怎么分,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小组内无明确的责任分工,是否会造成速度快的学生总是抢在问题前面回答,或者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讲解,掩盖后进生的学习不投入或不深入,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造成新的两极分化。调研中的几堂课显然在小组合作的指导上还是不够的。

6、部分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尚处在适应阶段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挖掘教材,致使教学设计极不科学合理,教具的使用不恰当,没有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硬是把两种不同类的事物相加,阻碍了学生进行有序思维;没有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

1、班级学生数过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大多,教师无暇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好动的学生,往往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学生两极分化有提早、加剧的苗头。2、学生家长不配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新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一种理念,学生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在学生学业上配合学校,作一些基本的辅助指导,而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在意识上存在着把孩子送入学校,一切就由学校教育的不正确思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由于进城打工等多种原因,而没有时间对孩子加以辅导,从而使自觉的学生能主动学习,不自觉的学生不能较好的自主学习,致使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基本功还不够。一方面新课程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操作上还不够熟练,总嫌麻烦,感到不实用。另一方面,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这对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教师都为教学质量担忧。由于科教版识字量大,在校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练习写字的时间少,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5、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各科教师不能协同培养。出现的问题是语数教师苦心培养的良好的习惯在活动类社科类课上不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而且起到了负面效应。

6、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本不配套。由于一年级学生小、作业本又过大,既浪费了作业本也不利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针对上述调研所了解的到情况,对今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深入地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师要经常以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及教学实践能力。

2、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寻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诸如:如何解决教材识字量大的问题,如何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学的问题等,经常交流实践的经验,尤其要做好课改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3、在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方面狠下功夫。

(1)耐心教育,认真疏导,严格管理

(2)积极并且及时组织教学,做到严格要求与表扬、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知道和懂得自己的存在,珍惜机会。

(3)跟班要紧,手口要勤,处理要妥。

(4)各学科任课教师协同管理。

4、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惯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

(1)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

(2)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

(3)加强写字习惯的训练;

(4)加强坐姿的训练;

(5)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6)特别加强听、说的训练;

(7)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5、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教科室、教导处要经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经常听课并进行及时的指导,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事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6、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严、细、实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围绕教学常规工作,体现一个“细”字,尤其在教师备课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二是要加大过程性管理检查力度,体现一个“严”字。不定时听课、座谈、查看材料,对于备教不一的问题、学生常规落实不够的问题,一经发现,督促学校立即整改,决不姑息。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体现一个“实”字,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律删去,重点内容在分值上予以强化,突出视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用新课程的新理念管理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逐步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以上是对一年级教育教学调研后一些粗浅的认识,若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

11月1至17日,校级领导及教务处对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调研。调研组检查了各校的校容校貌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察看了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和专用教室、食堂等,随堂听了20节课,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评价

1、校园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周召开行政会,有行事历;强化组织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制订并落实各项工作管理措施;校园环境清洁美观,教室、教师办公室及专用教室等卫生整洁。

2、教师队伍管理得到加强。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强化师德规范,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考评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和论文撰写,为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创设环境与条件。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平时通过不定期的会议解决有关问题,对班主任工作实行考核。

3、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能待人礼貌;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依靠班主任、优秀学生和德育处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教育;成立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小组,对室内外环境卫生、文明礼貌、自行车排放等进行检查。

4、教学过程管理得到重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各学科都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态度普遍较好,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能较好发挥团队精神。本次调研共听20节课,其中优秀课7节,良好课8节,合格课5节,

二、存在问题

1、集体备课千篇一律,没能考虑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作业布置、批改、选择质量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不规范。

2、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较落后,没有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3、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存放和生物实验室的电线布放不规范、不安全。

三、建议

1、要重视创建工作。创建工作要抓紧、抓早、抓落实。要及时召开创建动员会,让全校师生明确创建的意义、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创建,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要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过程管理的检查和考核。要重视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组织校本培训,尽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经常选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此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实施。

3、要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努力培育和发展学校特色,注重创设环境育人的氛围,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4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堤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堤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组⒅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堤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战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

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天文、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己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涨”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涨”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堤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5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xx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6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新课改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诸多不适应新课标的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思路,理顺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时分配自主能动性弊端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美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绝大多数学校和越来越多仁人志士所重视,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随着《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与实施,美术教育也必将会迎来她光辉灿烂的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地域之别、城乡之别、校与校之别,重视程度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高中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甚或有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美育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淡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视野,美术教育作为基本的艺术修养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面对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及国家教育规划的精神,美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的环节及现状作如下分析:

1、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施。

绝大部分中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足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开设美术课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教学中只重视高考必考课程,无形之中淡化了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试问,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还少吗?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2、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细致。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新高一要开设美术鉴赏课,并有诸多美术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而,在某些中学里能够开美术鉴赏课就已经很庆幸了。甚至有的高中鉴赏课只能到高二分科后,只有文科同学才有幸上美术鉴赏课,况且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最多上16节课,实际上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主要学科占据,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的领悟美术课的精髓。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审美上的缺失!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3、高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方可领悟其所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全部时间都被占据,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4、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美术与高考无关,他们将来又不走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成了他们的消遣课。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课本闲置在一边,想听就听,不听就继续沉浸在题海里;有的家长认为搞艺术的就是文化课学不好的,素质比较低下的,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甚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只是极力的炒理科状元,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

5、学校对高中的美术教师的培训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彰显不足。

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舞台所扮演的始终是配角,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没能给专业教师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学校认为美术教师可有可无,几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致他们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心向钱,教学成了第二职业。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只是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形式而已。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以上这些现象是对美育教育的严重忽视,学生、家庭、社会对美育如此态度,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步履维艰,审美教育在中学的顺利开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未来的国民素质如何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育相应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状况,要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此类现状,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教师要勇于创新。

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每所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及审美需求,为学生终身着想。同时,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以便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身、意、德、志、言、行、知、能等诸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应是在以上诸方面对受教育者以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才。学校开设的一切课程和活动都应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那种把学校只开设了美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具体体现,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个受教育者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握审美教育主线,美术课方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从而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课堂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学生对美术课才会有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只有如此,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首先应重视课堂的导入,它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还应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还应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切实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学校也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思路抓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审美教育,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的地位(包括晋级、评优、提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改进、提高的措施力度,加强正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通过函授、进修及外听名师讲学等手段,促进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与研究教学教法,丰富课堂教学艺术。

其次,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美术才能。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要我们在这其中一个方面取得成就性的突破,那另一个方面也必然会豁然开朗,向前迈出一大步。

有人进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试想一个经过多年打拼而最终毫无结果,连自己都不热爱绘画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年能创作出多少幅优秀作品?能参加几次美术展览?都获得了那些荣誉奖项?自己对于美术专业究竟专不专?广度、宽度、深度究竟如何?不要总是将客观原因归在学校或他人身上,一个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时代感及使命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生会喜欢平平庸庸,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建树与成就的老师吗?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性的老师,我们务必要拿出证明自己实力的真正好作品;如果整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即使把你放在美术高校也未必会受人重视。徐悲鸿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美术教育家与优秀的画家,他当年不也是从中学教师做起的吗?白雪石、魏紫熙为什么能够在山水画领域大展宏图呢?而他们当年都是从中学教育中走出来的绘画大家。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孜孜不倦为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前辈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画理画论,锤炼笔墨语言,探索绘画规律,发现美术教育的真谛!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必定会造就出一批能胜任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那么,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高中美术教育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功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专业教师更不能自暴自弃,应振作精神,因陋就简,创设条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树雄心着眼长远,争朝夕狠抓当前,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为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7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8

20xx年10月,本人开始对目前浙江省高中地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抽样调查,选择了10所浙江省重点中学(包括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市茅盾中学、永康一中、嘉兴一中、绍兴一中、武义一中、象山中学、上虞中学、金华二中和景宁一中等)作为调查对象,以电话聊天或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查,了解了抽样学校的地理教育的情况,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整个高中地理教育的许多优缺点,现整理如下。

一、地理教师客观结构状况: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5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5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100%为本科学历,总体知识层次比较高,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从地理教师的职称结构上看,与年龄结构相对应的是,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在65%以上,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人数不多。

二、学校的地理课课程设置情况

高一年级开设2节课,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会考;高二年级每周3节课(有单双周之分,双周5节);高三年级每周4节,双周5节。

从授课的安排来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册);高二:第一学期新授选修

(一),下学期复习世界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中国地理,新授选修

(二),复习高一必修上,下学期复习高一必修下,及总复习。此种安排较合理。

三、地理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

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大致因素有: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5、教学评价上

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体情况

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2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9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人们的封建意识依然存有,但终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而纯绘画艺术比较注重个性化的直觉与感性的训练,西方油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其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画的素描注重对客观形象的分析与表现,尤其是古典油画除有理想审美标准之外,还要有透视、解剖知识的运用,视觉真实可信是首要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素描这一名词,按素描的广泛意义来理解,齐白石的虫、草、翎、毛画稿就是素描,《芥子园画传》就是素描手册。

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象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形”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不能否认,有时对技术的探求也会带来观念的变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我们知道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沟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1.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社会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科学的引导;

(3).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

前面谈了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表达。将素描作为人的精神表达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常说的艺术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1)看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看”,“看”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觉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缘故,“看”就发生了变化。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觉重要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来自视觉,基础教学就是要唤醒人的知觉。

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教员就似个大师傅将各种菜谱摆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当然大师傅还应该是个营养师。

(3)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的实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目的:

由于学生在学前及小学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本身智力、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缺乏积极向上情感、学习困难的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进生。为了促进这部分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了解我校部分后进生逐渐形成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转化过程中对症下药,顺利完成转化工作,同时能够遏制新后进生的形成。

(二)、调查对象:

初二年级,主要考虑到初二是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形成期,决定选取初二的两个班,通过抽样,确定调查对象为初二(1)班和初二(7)班,其中初二(1)班为A班,共有51人,二班(7)为B班,共有49人。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2个题目,分别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尊心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程度、与同学的关系等环境因素。

(六)、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以至于得过且过,并且不好好复习和完成作业。2.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逐渐被拉下,进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方面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父母的不良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有的家庭受“金钱热”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任其发展,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出现滑坡;

3、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下降、落后;

4、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稍一出错,就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导致孩子惧怕心理,丧失信心;

5、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6、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没有时间过问子女学习情况。于是,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在缺少家长管教的情况下,养成了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作风。由于父母极少与孩子沟通,偶而通电话也都是询问孩子生活情况。甚至有家长用零花钱来补尝自己对孩子的爱,导致这部分学生贪图物质享受,没有半点刻苦精神,对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教师思想教育不力,教师整天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校的生活圈子单调、枯燥乏味,整天泡在作业当中,无娱乐时间,爱好兴趣长期被抑制,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力困扰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2、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知识不扎实、底子薄弱。现在学习有些吃力,学习活动中会跟不上。部分没有耐心的教师课外很少给这些孩子辅导或者是辅导不得其法。他们不能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和亮点,让这些后进生长期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长此以往,产生厌学,还会生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失去学习动力。

3、教师精力有限,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仍较为紧缺。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任教2~3个班,有的跨年级教学,有的跨学科教学。首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即便上课结束后还要面临那么多的作业要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后进生。再加上目前许多农村学校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这一实际情况。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去一一关照他们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七)、调查过后的思考与讨论

鉴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暂时打算从以下四点入手,激发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1、针对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现状,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收获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后进生的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后进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3、细致耐心地帮助后进生革除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复,循循善诱以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改变错误的教育观,交流优秀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塑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总之,激发学校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针对农村的教育大环境,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都很棘手。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至理名言。根据他们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认知情况,注重分层教学、个体教学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适当降低各方面的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标。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当,以崇高的师德感化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爱他们,就一定会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1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2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XX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xx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㈠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 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 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 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 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 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 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 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 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 加这一

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 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 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 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

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 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 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 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 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 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 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 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 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 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 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 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 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 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 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 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 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 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 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 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 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 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 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 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小部分也不“减产”。

5、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①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也应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开发 新的学习资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在校内可利用的主要资 源。②参观校内、校外的美术品展示场所,在校内多组织画展、手工作品展,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欣赏,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解技法。

6、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组织上,不光让对美术感兴趣的“尖子”参加,也 应允许有兴趣的“待进”学生参加,为这些“待进”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学习的信心。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4

调查对象:

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

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

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

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二、补助问题(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问题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四、硬件设施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五、学习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第五篇: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2

11月1至17日,校级领导及教务处对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调研。调研组检查了各校的校容校貌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察看了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和专用教室、食堂等,随堂听了20节课,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评价

1、校园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周召开行政会,有行事历;强化组织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制订并落实各项工作管理措施;校园环境清洁美观,教室、教师办公室及专用教室等卫生整洁。

2、教师队伍管理得到加强。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强化师德规范,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考评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和论文撰写,为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创设环境与条件。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平时通过不定期的会议解决有关问题,对班主任工作实行考核。

3、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能待人礼貌;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依靠班主任、优秀学生和德育处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教育;成立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小组,对室内外环境卫生、文明礼貌、自行车排放等进行检查。

4、教学过程管理得到重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各学科都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态度普遍较好,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能较好发挥团队精神。本次调研共听20节课,其中优秀课7节,良好课8节,合格课5节,

二、存在问题

1、集体备课千篇一律,没能考虑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作业布置、批改、选择质量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不规范。

2、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较落后,没有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3、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存放和生物实验室的电线布放不规范、不安全。

三、建议

1、要重视创建工作。创建工作要抓紧、抓早、抓落实。要及时召开创建动员会,让全校师生明确创建的意义、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创建,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要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过程管理的检查和考核。要重视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组织校本培训,尽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经常选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此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实施。

3、要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努力培育和发展学校特色,注重创设环境育人的氛围,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

调查对象:

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

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

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

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4

20xx年10月,本人开始对目前浙江省高中地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抽样调查,选择了10所浙江省重点中学(包括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市茅盾中学、永康一中、嘉兴一中、绍兴一中、武义一中、象山中学、上虞中学、金华二中和景宁一中等)作为调查对象,以电话聊天或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查,了解了抽样学校的地理教育的情况,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整个高中地理教育的许多优缺点,现整理如下。

一、地理教师客观结构状况: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5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5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100%为本科学历,总体知识层次比较高,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从地理教师的职称结构上看,与年龄结构相对应的是,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在65%以上,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人数不多。

二、学校的地理课课程设置情况

高一年级开设2节课,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会考;高二年级每周3节课(有单双周之分,双周5节);高三年级每周4节,双周5节。

从授课的安排来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册);高二:第一学期新授选修

(一),下学期复习世界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中国地理,新授选修

(二),复习高一必修上,下学期复习高一必修下,及总复习。此种安排较合理。

三、地理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

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大致因素有: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5、教学评价上

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体情况

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2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一年级教育教学情况,探索低年级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总结新课程实施的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我在本学期第一周至十四周(9月1日---12月2日)对一年级各班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课堂教学情况;二是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三是低年级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情况。调研听课4节,查看教案6本,查看作业100多本,与教师座谈一次,个别谈心三人次。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一年级教育教学的情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亮点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1、探索出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语文课都有相当量的识字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反复认读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但在听课中没有这种机械单调的教学行为,教师都能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来设计教学。我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实践中逐渐总结了多种识字方法:即以听读识字为主,拼音识字、分析字型识字、趣味识字为辅的方法。还应用拆字合字、找朋友、编谜语、编顺口溜、等识字方法,课堂上以“谁来当当小老师”“编个字谜大家猜”“我给生字找朋友”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生字。

2、以表扬激励为主的课堂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形成。教师的评价既有激励作用又有指导功能。例如在赵霞老师执教的《秋天到了》一课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马乐乐小朋友她用小手指着、小眼睛盯着、小耳朵听着这样才知道谁的对了谁读错了”“这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他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告诉老师”等语言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听到。在写字本上教师或用小红旗、语言,或用小红花、小金星等,及时记录学生精彩的表现,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四位语文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了你读我听、男生读女生听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将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有机结合,有静有动,有节奏感,使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1、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师非常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论是陈莉老师的课还是何杰老师的课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始终是微笑的,课堂评价基本是以激励与肯定为主,甚至敢于让学生来评价老师,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学习素材生活化。两位教师都能将课本中比较陌生的题材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是本次调研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生活素材的引入,使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使同学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内容呈现多媒化。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应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动态化、形象化是本次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可喜局面。如陈莉老师执教的《左右》、何杰老师执教的《分类》都把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使画面生动有趣,从而创设了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静态知识过程化。教师能将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这些信息通过教师转化成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这方面,陈莉老师更胜一筹,她鼓励学生画画、摆摆、贴贴,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使喜欢数学的同学更多了。

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让课堂“活”起来和课堂常规要求的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活动起来了,而课堂秩序就乱掉了。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化,不是不要课堂秩序,我们认为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打基础的时候,必要的课堂常规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其次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得学会“倾听”,不会“倾听”怎能“合作”,课堂上教师必须训练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专心听同学的讲解,要让学生学会包容别人意见,养成不打断别人发言的习惯。

2、教师的组织教学缺乏技巧教师不能用自己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恰当的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而是采用哄、吓的手段来组织教学。表现在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安静不下来,教师只能用“一、二、三看谁坐得端又端”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对于不听讲的学生,碍于我在听课,教师只能到学生面前一个又一个的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低效的、呆板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年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表现在课前学习用具摆放不整齐,书、作业本保持不好。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不能经常强化,有爬着写字的、有跪在凳子上写字的,学生发言或老师讲课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听讲,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有说话的、有转过身子打人的、有从凳子上掉下来的,课堂秩序显得特别混乱,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4、自主、探究怎样与教师讲解有机地结合的问题。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的讲解该处于一种什么地位,该怎么把握好最佳的结合点?我们认为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的。适时和适量的教师讲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当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相当渴望教师讲解,另外,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尚在起步阶段,还十分需要有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优秀、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调研中我们发现,要把握好这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是十分困难的,几堂课中或某些环节中或教师讲解太多,或者教师引导不明,学生兜圈太远,探究不到点子上。

5、小组合作指导的问题。在新课程实验中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因为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大有文章好做。一是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是否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是否是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其次是小组怎么分,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小组内无明确的责任分工,是否会造成速度快的学生总是抢在问题前面回答,或者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讲解,掩盖后进生的学习不投入或不深入,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造成新的两极分化。调研中的几堂课显然在小组合作的指导上还是不够的。

6、部分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尚处在适应阶段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挖掘教材,致使教学设计极不科学合理,教具的使用不恰当,没有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硬是把两种不同类的事物相加,阻碍了学生进行有序思维;没有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

1、班级学生数过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大多,教师无暇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好动的学生,往往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学生两极分化有提早、加剧的苗头。2、学生家长不配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新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一种理念,学生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在学生学业上配合学校,作一些基本的辅助指导,而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在意识上存在着把孩子送入学校,一切就由学校教育的不正确思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由于进城打工等多种原因,而没有时间对孩子加以辅导,从而使自觉的学生能主动学习,不自觉的学生不能较好的自主学习,致使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基本功还不够。一方面新课程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操作上还不够熟练,总嫌麻烦,感到不实用。另一方面,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这对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教师都为教学质量担忧。由于科教版识字量大,在校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练习写字的时间少,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5、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各科教师不能协同培养。出现的问题是语数教师苦心培养的良好的习惯在活动类社科类课上不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而且起到了负面效应。

6、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本不配套。由于一年级学生小、作业本又过大,既浪费了作业本也不利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针对上述调研所了解的到情况,对今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深入地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师要经常以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及教学实践能力。

2、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寻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诸如:如何解决教材识字量大的问题,如何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学的问题等,经常交流实践的经验,尤其要做好课改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3、在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方面狠下功夫。

(1)耐心教育,认真疏导,严格管理

(2)积极并且及时组织教学,做到严格要求与表扬、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知道和懂得自己的存在,珍惜机会。

(3)跟班要紧,手口要勤,处理要妥。

(4)各学科任课教师协同管理。

4、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惯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

(1)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

(2)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

(3)加强写字习惯的训练;

(4)加强坐姿的训练;

(5)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6)特别加强听、说的训练;

(7)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5、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教科室、教导处要经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经常听课并进行及时的指导,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事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6、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严、细、实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围绕教学常规工作,体现一个“细”字,尤其在教师备课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二是要加大过程性管理检查力度,体现一个“严”字。不定时听课、座谈、查看材料,对于备教不一的问题、学生常规落实不够的问题,一经发现,督促学校立即整改,决不姑息。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体现一个“实”字,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律删去,重点内容在分值上予以强化,突出视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用新课程的新理念管理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逐步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以上是对一年级教育教学调研后一些粗浅的认识,若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6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 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 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 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 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 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 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 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 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 加这一

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 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 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 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

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 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 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 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 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 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 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 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 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 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 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 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 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 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 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 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 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 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 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 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 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 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 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 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小部分也不“减产”。

5、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①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也应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开发 新的学习资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在校内可利用的主要资 源。②参观校内、校外的美术品展示场所,在校内多组织画展、手工作品展,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欣赏,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解技法。

6、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组织上,不光让对美术感兴趣的“尖子”参加,也 应允许有兴趣的“待进”学生参加,为这些“待进”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学习的信心。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8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xx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9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XX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xx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㈠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0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人们的封建意识依然存有,但终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而纯绘画艺术比较注重个性化的直觉与感性的训练,西方油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其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画的素描注重对客观形象的分析与表现,尤其是古典油画除有理想审美标准之外,还要有透视、解剖知识的运用,视觉真实可信是首要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素描这一名词,按素描的广泛意义来理解,齐白石的虫、草、翎、毛画稿就是素描,《芥子园画传》就是素描手册。

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象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形”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不能否认,有时对技术的探求也会带来观念的变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我们知道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沟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1.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社会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科学的引导;

(3).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

前面谈了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表达。将素描作为人的精神表达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常说的艺术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1)看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看”,“看”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觉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缘故,“看”就发生了变化。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觉重要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来自视觉,基础教学就是要唤醒人的知觉。

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教员就似个大师傅将各种菜谱摆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当然大师傅还应该是个营养师。

(3)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的实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1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二、补助问题(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问题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四、硬件设施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五、学习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2

作为最先进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XX,我XX区音乐教学教研工作紧跟当前教育形势,全面落实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省、市、区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验,已走过了新课程实验的第三个年头。最近,根据国家、省以及广州市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要求,在我区进行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的全面总结。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估我区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现状,对全区14所高中(包括三所私立高中)学校的25位一线音乐教师以及高中三个年级近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管理、课程实施、教材内容、教学评价以及综合反思等方面,广泛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并收回了全部有效问卷。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管理

就课程性质而言,普通高中阶段音乐课

程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基本是相同的,因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延续。但两者又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普通高中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一种主动选择性的学习。灵活多样的模块选修,弹性的课程学分管理,是这次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学分。这3个学分既是音乐课的必修学分,也是音乐课最起码的学分。我区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能按规定执行,在音乐鉴赏获得2学分,再在其余5个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获得1学分。主要做法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课,以保证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高二则用第一学期开选修课,但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能够同时开设其余5个模块的高中各校,暂时还没有,主要原因是受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局限。因此,各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开设其它的选修模块。

六个模块开设一览表

在访谈中发现有50%的学生喜欢《音乐与戏剧模块》,认为在《音乐与戏剧》模块中可以欣赏到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并且具有很好的实践性、创造性和表演性,同学们喜欢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一种艺术表演所带来的快乐,不仅促进了小组合作的探究精神,而且也满足了学生对模仿戏剧人物的表演欲望。

此外,有30%被访者喜欢《演奏》模块,特别是对竖笛学习的兴趣较浓。认为竖笛不但价钱便宜,而且携带方便,指法简单,容易掌握其演奏技能,特别是去年广州市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课堂器乐比赛中,我区有三间学校参加了此次的比赛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其它学校的学生促动很大。觉得几同学在一起经过简单的声部分工合作训练,便能完成对一首歌曲的演奏,容易找到一种成就感是他们喜欢竖笛的理由。

教材版本与教学内容的比较

使用人音版教材的有5间学校,占36%;

使用花城版教材的有9间学校,占64%,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15%的学生喜欢人音版教材;有55%学校的结果喜欢花城版的教材;有3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有特别喜欢哪个版本,学校用什么版本,他们就用什么版本的教材。

花城版教材内容选用了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与实用性。“活动与创编”是花城版的一个亮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开展创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完成从“音乐体验”到“音乐研究”再到“音乐的再体验”这样一个完整、自然的过程。另外,花城版的教材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视听欣赏资料,比较受老师们的欢迎。

人音版教材内容在原有《音乐欣赏》的基础上作了系统调整,将所有内容归类成几大板块,注重中外古典与传统音乐文化。“拓展与探究”是人音版的亮点,它既是对前面两块内容的巩固,又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提升,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它最有效地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但它缺乏精彩配套的视觉图像,因此在上课前,老师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相应的图像资料,制作成丰富多彩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就音乐鉴赏和唱歌模块来说,它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欣赏的层次较高,但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喜爱的曲目较少。音乐作品的取材有中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器乐、舞蹈、戏曲、歌剧、声乐、交响曲等,但学生能实实在在听懂、真正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甚少。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中西方音乐经典之作,但脱离现实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触摸不到音乐的脉搏,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仅靠听是远远不够的。但适合学生歌唱的曲目却又太少了。要么是歌曲的难度大,要么就是音域太宽,难免有“曲高和寡”之嫌,难以满足学生“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的渴望心情。

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分析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基本理念,作为指导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区音乐教师基本上都能认真学习并在教学中得到贯彻和执行。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新的阐述和定位,突出的特点是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

通过调查发现老师们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能够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人文性。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不断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广大学生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有90%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这跟当前社会上许多老师反映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的现象形成了对比,令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深深感到一种莫大的欣慰。

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与此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推动和促进学校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我区高中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正向着发展性、多元智能的观念转变。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考查,同时也包括对教师音乐教学的评估和对学校音乐课程管理与建设的评价;二是在音乐实践中,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不同,在评价中能让学生选择音乐的评价内容,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也都是符合多元智能评价的观念的;三是音乐课程的综合理念提出音乐与不同艺术门类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同时,也都能包括其他内容的考查。

由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评价方式方法也必须转向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

此外,市教研室每年对我区进行的质量抽测,也是我区作为评价师生教学水平的一种形式。市教研室从04到对我区进行三次的音乐模块质量抽查测试的结果表明,全区的音乐教学质量正在逐年提高。

对策与建议

1、加强模块选修课程的指导

这次的高中课程改革,还分别建立了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针对模块教学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将建议各校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在音乐课中选择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除了音乐鉴赏模块以教学自然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外,其他选修模块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选课的情况,将选习同一模块的学生组合为教学班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选课便是必要和可能的了。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安排,一般学校操作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

2、建议各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既然国家统一开设的课程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条文框定了的内容,学校教师的手脚被严重地束缚住了,只能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这些课程一成不变,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而言,它的价值乃至作用就可想而知了。如今,中央决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机遇。

65中开发竖笛教学作为自己的校本课程,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州市中小学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器乐技能训练,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劲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校本课程开发也将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强调教师就是课程的编制者,鼓励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课程改进工作。校本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的实际需要,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无限表现和创造的空间,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获得和谐、均衡的发展。

3、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课改的成败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音乐新课程在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喜悦与困惑交织着。作为走在前沿阵地的音乐教研员,不仅看到了许多教师在“课改”浪潮中的自信风采,而且也和老师们那样体验了其中艰难跋涉的探索过程。曾为一节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喝彩,也替一个个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而惋惜。

也就是在这一声声叹息中让我思考:音乐新课程的普遍展开,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新型音乐教育观、质量观的形成。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质量观未必能引起老师们的同样重视。随着轰轰烈烈的课改形势发展,有特色的音乐课教学实例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有形式没内容、矫枉过正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由此看来,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和研究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种现代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它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我们要明确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要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反思,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否有效?还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科研,重构教师角色,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课改实践,就能避免少走弯路,但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用责任心和智慧去反省与思考,才能做到与新课程同行,才能将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走得更稳。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3

(一)、调查目的:

由于学生在学前及小学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本身智力、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缺乏积极向上情感、学习困难的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进生。为了促进这部分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了解我校部分后进生逐渐形成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转化过程中对症下药,顺利完成转化工作,同时能够遏制新后进生的形成。

(二)、调查对象:

初二年级,主要考虑到初二是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形成期,决定选取初二的两个班,通过抽样,确定调查对象为初二(1)班和初二(7)班,其中初二(1)班为A班,共有51人,二班(7)为B班,共有49人。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2个题目,分别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尊心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程度、与同学的关系等环境因素。

(六)、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以至于得过且过,并且不好好复习和完成作业。2.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逐渐被拉下,进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方面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父母的不良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有的家庭受“金钱热”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任其发展,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出现滑坡;

3、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下降、落后;

4、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稍一出错,就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导致孩子惧怕心理,丧失信心;

5、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6、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没有时间过问子女学习情况。于是,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在缺少家长管教的情况下,养成了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作风。由于父母极少与孩子沟通,偶而通电话也都是询问孩子生活情况。甚至有家长用零花钱来补尝自己对孩子的爱,导致这部分学生贪图物质享受,没有半点刻苦精神,对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教师思想教育不力,教师整天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校的生活圈子单调、枯燥乏味,整天泡在作业当中,无娱乐时间,爱好兴趣长期被抑制,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力困扰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2、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知识不扎实、底子薄弱。现在学习有些吃力,学习活动中会跟不上。部分没有耐心的教师课外很少给这些孩子辅导或者是辅导不得其法。他们不能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和亮点,让这些后进生长期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长此以往,产生厌学,还会生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失去学习动力。

3、教师精力有限,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仍较为紧缺。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任教2~3个班,有的跨年级教学,有的跨学科教学。首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即便上课结束后还要面临那么多的作业要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后进生。再加上目前许多农村学校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这一实际情况。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去一一关照他们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七)、调查过后的思考与讨论

鉴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暂时打算从以下四点入手,激发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1、针对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现状,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收获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后进生的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后进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3、细致耐心地帮助后进生革除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复,循循善诱以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改变错误的教育观,交流优秀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塑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总之,激发学校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针对农村的教育大环境,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都很棘手。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至理名言。根据他们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认知情况,注重分层教学、个体教学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适当降低各方面的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标。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当,以崇高的师德感化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爱他们,就一定会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4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堤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堤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组⒅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堤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战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

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天文、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己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涨”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涨”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堤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新课改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诸多不适应新课标的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思路,理顺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时分配自主能动性弊端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美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绝大多数学校和越来越多仁人志士所重视,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随着《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与实施,美术教育也必将会迎来她光辉灿烂的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地域之别、城乡之别、校与校之别,重视程度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高中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甚或有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美育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淡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视野,美术教育作为基本的艺术修养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面对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及国家教育规划的精神,美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的环节及现状作如下分析:

1、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施。

绝大部分中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足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开设美术课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教学中只重视高考必考课程,无形之中淡化了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试问,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还少吗?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2、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细致。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新高一要开设美术鉴赏课,并有诸多美术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而,在某些中学里能够开美术鉴赏课就已经很庆幸了。甚至有的高中鉴赏课只能到高二分科后,只有文科同学才有幸上美术鉴赏课,况且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最多上16节课,实际上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主要学科占据,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的领悟美术课的精髓。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审美上的缺失!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3、高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方可领悟其所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全部时间都被占据,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4、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美术与高考无关,他们将来又不走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成了他们的消遣课。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课本闲置在一边,想听就听,不听就继续沉浸在题海里;有的家长认为搞艺术的就是文化课学不好的,素质比较低下的,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甚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只是极力的炒理科状元,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

5、学校对高中的美术教师的培训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彰显不足。

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舞台所扮演的始终是配角,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没能给专业教师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学校认为美术教师可有可无,几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致他们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心向钱,教学成了第二职业。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只是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形式而已。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以上这些现象是对美育教育的严重忽视,学生、家庭、社会对美育如此态度,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步履维艰,审美教育在中学的顺利开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未来的国民素质如何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育相应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状况,要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此类现状,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教师要勇于创新。

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每所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及审美需求,为学生终身着想。同时,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以便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身、意、德、志、言、行、知、能等诸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应是在以上诸方面对受教育者以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才。学校开设的一切课程和活动都应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那种把学校只开设了美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具体体现,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个受教育者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握审美教育主线,美术课方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从而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课堂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学生对美术课才会有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只有如此,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首先应重视课堂的导入,它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还应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还应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切实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学校也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思路抓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审美教育,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的地位(包括晋级、评优、提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改进、提高的措施力度,加强正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通过函授、进修及外听名师讲学等手段,促进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与研究教学教法,丰富课堂教学艺术。

其次,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美术才能。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要我们在这其中一个方面取得成就性的突破,那另一个方面也必然会豁然开朗,向前迈出一大步。

有人进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试想一个经过多年打拼而最终毫无结果,连自己都不热爱绘画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年能创作出多少幅优秀作品?能参加几次美术展览?都获得了那些荣誉奖项?自己对于美术专业究竟专不专?广度、宽度、深度究竟如何?不要总是将客观原因归在学校或他人身上,一个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时代感及使命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生会喜欢平平庸庸,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建树与成就的老师吗?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性的老师,我们务必要拿出证明自己实力的真正好作品;如果整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即使把你放在美术高校也未必会受人重视。徐悲鸿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美术教育家与优秀的画家,他当年不也是从中学教师做起的吗?白雪石、魏紫熙为什么能够在山水画领域大展宏图呢?而他们当年都是从中学教育中走出来的绘画大家。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孜孜不倦为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前辈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画理画论,锤炼笔墨语言,探索绘画规律,发现美术教育的真谛!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必定会造就出一批能胜任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那么,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高中美术教育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功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专业教师更不能自暴自弃,应振作精神,因陋就简,创设条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树雄心着眼长远,争朝夕狠抓当前,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为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由于学生在学前及小学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本身智力、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 一、问卷调查内容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查问卷 在经济飞速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写教育的投 资开发不像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学号:1062001451534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宁亚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

    关于农村的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号: 姓名: 在深入农村的调查访问中,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以小学或者初中为主,甚至还有部分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主要原因是:我国早期城市发展迅速、......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