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述要
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述要
来源:《教育资讯》
世界各国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不同,称谓也不同,其所指当然各有差异。在世界范围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确实只是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问题,因为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都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办学层次有专科、也有本科,还有硕士、博士。在德国,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是社区学院;英国则主要是高等教育学院、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本科专业学院和极少数教育学院:澳大利亚主要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学院)。这些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即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学历化特征比较明显
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的专职教师原则上要有博士学位。兼职教师至少也要拥有大学文凭。所有教师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还要有相应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有些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察应聘教师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实际上。这个能力已成为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教授的标准之一。他们很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品等方面的素质。美国社区学院要求教师一般要达到研究生水平,专职教师需硕士以上学位,兼职教师原则上也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还需要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资料显示,1998年美国社区学院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0%,硕士学位占62.7%,学士学位以下占1 8.3%;而在兼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0.9%,硕士学位占58.6%,学士及以下的占30.5%。英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或要求由各学院自己确定。在学历方面较德国和美国要低,但至少也要有大学学士学位,有的需要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甚至要有文章发表。法国高职院校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在我国台湾,2001年专科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70.68%。具有博
士学位的占11.02%。可以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高学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为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保证。
2.兼职教师占主体
兼职教师是国外高职教育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中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还可以与企业加强联系。协助解决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降低办学成本,这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国外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一直都在教师总体中占有较大比例。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中。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到60%。有的职业学院兼职教师比例高达80%,比如Hameln市的Wesrbergland职业学院,他们的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界或其他高校。1995年,美国社区学院教师中兼职教师占6 1%,1 997年兼职教师占66%。1998年兼职教师占63.9%。英国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在30%-70%不等。各学院的情况不同。而在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竞高达90%。兼职教师占主体极大地改变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源结构,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点。
3.教师以教学为主要任务
德国高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较大学教授而言,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重,一般每周18学时,但科研任务相对较轻。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统计,1993年社区学院中专职教师用于教学的工作时间为67.9%,用于专业发展方面的为6.0%。用于科研的只占4.7%:1 998年用于教学的时间为 7 1.9%,用于研究方面的时间占3.8%。其兼职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更少。几乎没有,他们更多地是从事教学,时间达95.2%。英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也主要是从事具体科目的教学,学院对教师教学评价比较严格。
4.特别强调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
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国外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有自己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构,并且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保证。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比如Amber-weiden高等专科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巴伐利亚州设有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心。美国社区
学院每年划出一定的经费,供教师进修和培训。还向教师提供短期或长期国外访学的机会,教师可以参加教学研讨会(如专业发展会议)或课程进修及其他培训,并可报销相关费用n有的社区学院建立有教与学的团体或组织。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学能力。英国虽然没有从法律上规定高校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和进修,但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很多高校自己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提供教师入门培训。2000年11月,英国建立了高校教师发展局,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进修和发展培训。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一个教与学的支持网络,以帮助高校教师解决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继续教育学院都配有专人负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1)社会的认知与肯定。(2)学习领导的鼓励与认可。(3)获取公正的报酬与待遇。(4)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5)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6)进修培训的权利。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肯能有如下方面:(1)自身职业道德不搞,不能爱岗敬业。
(2)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3)社会和生活的压力。(4)与其它行业相比,报酬待遇太低。(5)有感于教师社会地位太低等等。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系?
答:措施:(1)满足当前环境中安全需要的激励措施和满足组织环境中专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如工作保障和个人人生安全、贷款优惠,有吸引力的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
(2)适当的精神回报。对工作绩效能有积极的反馈和回报。(3)工作自主权与有效性。(4)创作和作共赢的机会。(5)重视表扬与激励。(6)实行教师职级制与绩效制。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中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高的行为和亮红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师具有更加全美的专业能力。学习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就要求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做到:
1、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在课堂教育中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终身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才能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2、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自主成长。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吸纳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实行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回避问题,而是自觉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既思考解决问题,又能在思考与发现中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愉悦,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成长。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
第四篇:发展教育博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展教育博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程化军 李转美
【摘 要】把博客应用于教育专业师化发展,目前各个学校,特别是在中小学都有了很好的应用空间。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然后论述了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关键字】教育博客 教育专业化发展 作用 问题
教育博客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博客网站,学校教师也纷纷在校园博客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目前教育博客已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博客和教育叙事用得更加灵活自如,他们在博客上彼此交流、记录下自己教学生涯中闪光的思想,把博客作为学习资源、教学平台和自己的信息化生活的环境,诸如讨论教案、教学设计等。这样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于是想到为什么在中国近几十年的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从幻灯片、投影机、录像机、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应用,而现在老师们却对博客越来越有兴趣? 博客究竟会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什么呢?
一、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符合教师行业专业标准, 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化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经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一个发展过程。
(二)什么是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可以这样来理解:一种可以表达教师个人思想和工作经历,表达的内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能不断更新的网络信息呈现方式。在当代信息社会,教育博客充分利用了网络双向互动,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将教育者的工作与思维历程、灵感与思想精华进行及时地记录和发布,并可连接到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的信息与资源,这是一种教师个人与外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三)教育博客的功能 1.归档
包括日志按日历归档,按年月归档、按内容归档。这一功能可以用来对教师所写的日志进行简单的归类,以便教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管理。2.日志管理 可以列出所有日志的标题,也可以只列出一部分。主要还是方便教师对日志进行管理。
3.查询检索
若不知道自己是哪天写的日志,也不知道把它归在哪一类里面,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对教师来说,利用关键字查询,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手段。4.链接
链接是博客的一大特色。通过链接功能,可以链接到他人的博客,也可以连接到自己经常浏览的网站,形成自己的社群网络;通过链接资源,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来源。通过这些弱连接,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影响,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5.日志发布
发布的日志可以是笔记、灵感、文摘、多媒体、或者是各种超链接。发布的内容包括时间,文章的标题,正文,作者、留言、引用跟踪等。发布的内容,就是教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内化过程,是对生活的反思过程。
从对博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博客的即时发布功能,知识管理功能,链接功能非常适合作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管理工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化工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二、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学习工具,的确给走进它的教师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诸多方便带来益处。主要表现为:
(一)博客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
所谓主体,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教师主体的觉醒,是指教师认识到自身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变化,从而自觉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去。
在信息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每天到博客去学习、交流、讨论、撰写教育经历的习惯。教育博客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可以说包含了三个环节的过程:捕捉灵感、记录事件;亲身经历、行动实践;相互交流、自我反思。这是一个螺旋发展的态势,引导着教师在不断记录、反思、交流、共享、实践中寻求问题理想化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许多教师改变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二)、教育博客的出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由于教育博客在使用技术上的低门槛,在情感上的人本化,在操作上的简单化,在经济上的便宜性,使教师接受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可能变为现实。技术上近乎零障碍的博客,透露着“零距离”的人文关怀,使博客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博客平台上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书写、积累、交流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样就要以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教育博客可以促进教师协同学习
由于博客具备“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们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借助教育博客这些特点。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博客站点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就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教育博客能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传统的各种软件在个性化上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教育博客是个性化的产物,适合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教师对什么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利用教育博客来充分发展。除此之外,许多博客还可以按照教师的喜好,进行界面的设置。用教育博客拓展教师个人学习兴趣,从内容上来说,更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内容的学习和交流。用教育博客拓展教师个人学习兴趣有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以教师作为学习者个体为中心,通过链接或邀请他人参加,形成基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交流社群;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他人创建社群,来发展提升自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与社群形成互动。
三、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教育博客,引导教师利用教育博客进行学习
当学校没有建立自己校园博客,教师们把博客“安家”在不同的网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架构大校园博客平台网站,这样就可以把教师的博客集中在一起,解决了分散的问题,创建了相对集中的学习社区。有了学校的教育博客平台,就要引导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应该引导学校每一名学科教师,尽量将博客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避免博客应用的泛化,这样教师可以把在课堂上遇到教学问题,放在博客上进行相互专门讨论,从而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教师应充分学会利用阅读工具来提高教育博客信息阅读速度 教育博客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这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博客上的内容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但它不像主题网站那么固定。作为一个教育博客读者,每天可能会访问许多博客。很多时候,在打开这些博客之前,读者根本不知道其内容是否更新。为了避免花费大量时间挨个去打开这些不确定是否有新内容的博客,就需要一种博客订阅工具,它可以自动帮你获得你订阅的博客的更新内容。目前,已有的一些支持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即简易信息聚合)的Blog阅读软件,例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等,可以在不打开网站页面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
(三)学校就建立教育博客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博客这一个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博客的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如何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育博客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当然也是各界人士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
教育博客的出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实践运用中教师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教育博客对自身的促进,很多老师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博客。教师们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书写、积累、交流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博客中书写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一种习惯,可以说博客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参考文献】
1、陆李松 构建区域Blog社群,促进“精英教研”走向“大众教研”[J] 教学月刊 2006:(1)下
2、毛向辉 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 2003:(1)
3、刘秀珠 B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4)
第五篇: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朱大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0062)
【摘要】虽然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目前仍存在教育技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外延出发, 分析了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从教育技术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两方面去探讨如何促进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化发展;教育技术素养
一、引言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职业化发展成为了热门话题。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职业化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如何实现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外延
㈠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有两个维度: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前者作为满足一个专业性职业的制度,进而从地位方面要求的过程,关注的是将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问题。后者作为通过改善实践者的知识和能力来改进所提供服务的质量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技术问题。前者一般包括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等要素,后者的专业化实际上等于教师专业发展。㈡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将其归纳为三类 :
第一类是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第三类是指第一类与第二类兼有的。
我倾向于第一类,即教师专业化发展指的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和丰富,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
㈢教师职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化是教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国家教育机构根据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制定这些标准、规范和制度,并规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措施。教育机构有专门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教师资格进行认证和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教师职业化的过程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
㈣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职业化发展比较:
⒈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
⒉从狭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有两个维度: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前者一般包括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等要素,后者的专业化实际上等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⒊教师专业化实质上反映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转化,体现了教师与教育管理机构之间的变化和改革,隐含着教师地位的变化.教师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发展和职业化(professionalism)发展是教师专业化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内部特质的表现,后者是外部特性的确定,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促进。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多指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提高;而教师职业化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来讲,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这样一个过程。
三、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问题
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大批专家、教师、电教机构内的职业人员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带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加入到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队伍中来,他们基于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开展电教工作,确实对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失调,人才不稳;偏重技术,理论与技术脱节;缺少培训,后劲不足等。
㈠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教育技术的涉及领域十分宽泛,它包含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开发两大领域。“专而全”是对教育技术教师的要求,但每个教师做到“又专又全”是不可能的。目前,教育技术部门在引进人才方面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㈡在教育与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力度不够
曾有人这样评价我们教育技术专业:论理论不及教育学专业,论技术又不及计算机专业。也就是说教育技术教师在纯理论和纯技术方面都不占优势。那么教育技术教师的优势和专业在哪儿呢?在教育实习和求职的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让我们尴尬的情况,追根究底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把教育和技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没有和基层学校的需求结合起来。教育技术教师往往太过于重视技术应用,而忽视理论研究;或是理论研究没有同教育技术本身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小学教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对教育技术在实践应用所遇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但他们往往因为科研能力欠佳,不能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而高校的教育技术专家、教授有很好的理论研究水平,但由于对教育技术实践应用中的问题体会不深,所以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㈢缺少后期学习和培训,后劲不足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更新发展很快,教育技术教师在职前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几年内肯定就会面临过时、淘汰的尴尬境地。而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青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教育技术教师时时学习,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但由于教育技术教师缺少必要的后期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教师工作中往往对新技术和新理论应接不暇,甚至跟不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
四、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学习化社会的来临,使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学术内涵,又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引领、掌握这些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正是教育技术教师——辅助、支持学与教的中坚力量。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技术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哪些知识、技能?能否及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似,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从教育技术教师整体地位的提高(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教育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改进(教育技术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两方面着手。
㈠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教育技术教师往往在计算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并不占有优势,同时教育技术教师又不是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那么如何突显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优势就成为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制度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制度的内容,即在哪些方面作出规定,回答哪些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建设合理的制度,即建设制度的方法和形式问题。
⒈相关政策支持
教育技术教师这个职业如何尽快地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加紧步伐走上正轨,成为很关键的问题。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的机制和政策的出台,将保证了教育技术的专业性。
国家将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并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这一举措无疑是对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和促进。其次,这一举措给教育技术教师职业化开了个好头,树了个好的榜样。
同时,针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相关标准也都纷纷出台。如国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从五个维度来规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
以上的这些标准、规范和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此举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⒉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很重要。这不仅体现在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配置上,也体现在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配置上。教育部门必须实现对教育技术教师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总体上满足对教育技术教师“全”的要求,同时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专业细分,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技术专业的“专而全”的要求。
⒊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对教育技术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评估教师是否取得进步,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高,让教师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参考和强化作用。
㈡ 教育技术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指的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和丰富,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首先,教育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其次,教育技术教师如何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后,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⒈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国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中,对教育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从五个维度作了很具体的表述,即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运用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五个维度。我们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就应以此作为参照,进行较全面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同时我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工作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专长。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教育技术专业素养与个人特长的有机结合,做一个“专而全”的教育技术专业性人才。
⒉确保教育技术教师的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教育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才能适应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运用理论和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支持信息化管理,并形成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教育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旦新事物出现,与教学可以适当联系时,教育技术教师就应该最早学习掌握,并带动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前进。而这正是教育技术教师面临的最坚巨,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后期培训和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大学期间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到了工作岗位后仍需不断充电。教育管理部门也经常容易忽视教育技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后期培训的形式大于内容。
⒊发挥教育技术教师专业优势的确,纯理论和纯技术对于我们教育技术教师都不是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教育理论与各种媒体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教育技术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也有很好的技术水平,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先进的技术更好地更科学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是其他专业教师所不能企及的。教育技术教师不仅仅关注的是信息本身,将更关注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中小学课堂,让技术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学习。由此,更多的教育技术研究者将会走进中小学课堂,产生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缩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
五、总结
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育技术专业化的要求,而且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全新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的信息化人才,教育技术教师身处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其责任和任务非同小可,因此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时代对教育专业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 牛影辉.论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 [M].河北邯郸:河北工程学院信电学院, 2006.[2]刘捷.专业化: 挑战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3]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4] 刘珊慧,周国平.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5] 王 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将跨越式前进 [J].信息技术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