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师大2007229号杭州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
杭师大〔2007〕229号杭州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07~20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与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教育厅也启动了“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主管部门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特点和要求。
今年三月,学校召开了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新一轮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于四月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工作全面进入评估整改和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暑期,校党委提出“创建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其中“一流教学”更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述背景下,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整体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目标
我校早在1993年就启动课程建设专项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成效明显。已建设七批近200门主要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市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课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但是,也要看到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教学
精力和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经过约两年半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教师普遍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
2.教学内容能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能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教学内容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课堂教学能普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氛围实现积极的改观。
4.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明显提高;借助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初步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5.全面梳理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制度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和充分肯定教师劳动成果、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引导师生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6.促进课程建设。在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达到建设目标,通过验收;完成第八、第九批主要课程立项建设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更新教学观念为先导,要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确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
(1)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2)大学教育应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三者的统一。
(3)精减课堂讲解,扩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4)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而不是灌输多少知识;把课程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把隐藏在课程背后,诸如发展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作为最高目标。
(5)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研究辨析事物的态度,学会有益于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6)创建交流型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
(7)重视对个体的关注,鼓励不同个体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
(8)教学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爱护人和为了人这一根本。
(9)将教学管理过程中指令、指标、规范等刚性手段与指导、协调、激励等柔性手段结合起来,刚柔相济,以柔促刚。
(10)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有权利对教学作出自己的判断,有义务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三、实施方案
(一)学习动员和调查分析阶段(2007.11—2008.4)
学校组织召开教学改革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结合学校“争创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大讨论,在全校范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活动。要求各学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院、系和教研室等不同层面组织学习、讨论,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各学院(部)要及时组织引导学习讨论活动,于1月20日前上交本单位学习动员小结。
学院组织教师对现有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讨;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查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分析研究,初步提出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各学院(部)制订本单位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案,并于4月20日前上交教务处。
(二)试点交流和研制计划阶段(2008.4—9)
各学院(部)结合历年的教改实践,推出5-10门课堂教学改革有基础的课程作为试点(试点课程于4月20日前随总体方案上报),先行建设,并以学院为单位举办公开课,开展观摩教学,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和研讨的互动平台。教研室内部要组织互相听课,研究教学内容,切磋新的教学方法。学校将组织有关教改优秀项目和课程进行
全校性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发挥教改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在试点引导、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制订出所承担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并上交学院。
(三)付诸实践和改进提高阶段(2008.9—2009.12)
教师将所制订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付诸实施,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教学小结、计划修订、整改提高。在此阶段,教研室要加强教研活动,进一步开展教师间的听课和与学生的沟通,定期评议总结,发掘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体现于教学实践,使教师的改革计划在实施中取得成效,使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目标不断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践—反思—整改—提高—再实践”的过程。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切忌为改革而改革,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
(四)总结经验和评估验收阶段(2010.1—4)
本次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周期为两年半。改革活动告一段落后,各教研室要认真总结教师在改革中的做法和经验,学院(部)要对各教研室的改革活动进行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学院(部)对本单位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出总结。学校将对各学院(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检查改革的实际效果,评出改革先进单位。学校还将组织专家评选100门“优质示范课”,并视作学校教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学院(部)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
求,是推进教学评估整改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创建一流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各学院(部)要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直接领导改革活动。教研室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学单位,在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组织实施的关键作用。各教研室要明确职责任务,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改革活动各阶段的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要梳理有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不利或阻碍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修改,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乐于在课堂教学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要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团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正副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形成梯队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将在评选校级“教学团队”的同时,积极推荐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课堂教学条件。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努力实现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建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精品课程录播系统。各学院(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