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着激情、智慧和底气上讲台-封光
带着激情、智慧和底气走上讲台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封光
2012年5月11日,我去新海高中参加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教学论文大赛颁奖大会。其中一个活动是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就是几个获得特等奖的老师和专家在主席台上围成一圈,侃侃而谈,其他老师坐在台上倾听他们精彩的发言。
说到动情处,一位名叫徐杰的全国优秀语文老师先问台下的教师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教师而做教师的,应者寥寥;问台上的专家和特等奖获得者们,皆摇头微笑。
当时我就震惊和纳闷了,这些已经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的精英们难道当年都是误入歧途或是被逼无奈?如果是这样的话,在缺乏内在动力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取得骄人业绩的呢?随后,来自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数学特级教师周建军说,当了教师后才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然后才一路打拼下来,做出一点点成绩。喜欢,这两个字是多么的简单啊,但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思考又是那样的沉重和深刻。怎样才能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呢,怎样才能不厌倦教师这一职业呢,望着台上这些曾经都是青年教师的名师们,我陷入了沉思。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打基础的阶段,知识、技能和教育观念都在此刻形成。满怀着对教师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常常让我感到顾此失彼,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疑惑、焦虑和彷徨,思想上也出现过动摇,甚至一度厌倦了教师这个职业,失去了教育的带着激情、智慧和底气,有一种混日子的颓废之感。面对的疑惑、焦虑和彷徨,我一边向老教师请教,一边在书籍中寻求答案。吴非老师(原名王栋生)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拿到此书,微微泛黄的磨砂封面显示着岁月的积淀。书名让我有很贴心的感觉,一个“致”字,似乎是一位长者在与我们亲切交谈。翻开书本,慢慢地浏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吴非老师就是一位无私的长者,他畅谈了教学、学生、教育、成长以及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分享了教学的苦恼,成长的烦恼,班级管理的困惑;记录了教育生涯中的温暖与感动,反思与领悟,激情与梦想„„不断地传授给我们经验,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对讲台及学生的眷念,还有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前辈,他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读完85篇文章,85个小故事,在我被吴非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只是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吴先生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于是我找到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找到了自己厌倦做教师的原因,我目前做到的也许只是“匠”的层次,还没有上升到“师”的境界。做一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做一个教师是艰难的,难就难在做一个师者不仅要处理好专业方面的问题,更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己人生价值定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即使你能享受片刻教育的快感,也丝毫享受不到教育所带给你的源源不断的快乐和成就感。
我就是那个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的青年教师,但我在向吴非老师学习。
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吴非老师说,教师们能不能作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ide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形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注重话语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勾通,说学生听得懂话,就像医生讲病人听得懂的话一样,不要死背教参,贩卖专家的结论,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埋怨课堂沉闷效果差了。
在面对一些自私冷漠的学生时,吴非老师说,以他这样的年纪的教师也常常无话可说,教育中有许多困难,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个人的智慧已经无法解决;很多的困苦,以他的修养已经无法忍耐。但是,我们要同情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应试教育或家庭阴影的受害者,我们教师要放下愤怒,寻找原因,无私地去帮助他们,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就算其他方面在优异,教育依然是失败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在学生价值观还未形成,思想独立却不成熟的年纪,应该去帮助他们,挽救他们,不能厌恶他们,放弃他们。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面对教学风格的问题时,正在走向成熟的教师总会希望在课堂上发展并保持自己的风格,特别是有了一定年资后,这样的愿望会变得强烈。很多青年教师开完公开课后,追着老教师或专家询问,非常希望得到赏识。吴非老师说,教师不是演员,教师不能像名角那样只沉醉于自己的艺术阐释中,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名角的任务是“演”,并没有义务鼓动观众“学”。演戏与教学是两回事。优秀的教师应当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班级学生思维的特点,知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怎样的思维过程;他还善于和学生对话,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启进一步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能娴熟地组织教学活动就是教学风格。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面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时,吴非老师说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
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我将带着激情、智慧和底气走上讲台,面朝学生,春暖花开。
作者简介:顾明静,男,38岁,板浦高级中学数学教师。曾获灌云县优秀班主任称号,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