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11小学校本教研培训总结5
小学校本教研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校树立“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的管理理念,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工作,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现将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抓师德建设工作。在教师中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校长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从教,廉洁从教。
二、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
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为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新课程的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矗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
1、采劝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做好“请进来”工作。厚福盈优秀教师到我校讲课,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四、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我校积极为教师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上各种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网上有用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实际教学。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力度,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5(精)
◇首
页◇课改动态◇国内外信息◇课程理论◇管理与评价◇学校发展◇协作组活动◇视频资料 ◇学术活动◇高中课改◇案例选载◇工作文档 ◇教科研工作◇图片资料◇音频资料◇PPT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区县信息 >> 顺义区课改实验工作 >> 正文 杨镇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时间:2005年1月14日15:15 出处: 作者:shunyi 本学期在区教委及考研中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学校的教科研以新课改为导向、培养教师教研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为宗旨,制定了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任务。现把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教学领导首先应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联系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其实践。首先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新课程实验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利用办公会议、教工大会、学科活动宣传学习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材料,统一认识。在全校教职工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务院关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其他相关的配套文件。着重领悟课改意义,理解课改内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参与意识;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条理更清晰。我们还把区教研员请到学校进行大面积地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分学科进行专题指导,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明确要求,每周的二、四为全校的听课日,干部每周听课不得少于六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节次,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评优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本学期正值区教学基本功竞赛分片评优课活动,我校借此机会,举办校级评优课,共有三十四名中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赛,六个年级组长和四个教研组长都参加了此次活动,三十岁以下的教师有二十人。他们积极备课,虚心向同组教师求教,精心制作课件,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三十四节课各具
特点,堂堂精彩。每位教师结合这节课写出了案例或论文,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经评委认真讨论,评出十五节课为一等奖,十七节课二等奖,还评出十件优秀电脑课件,十篇优秀教案。经学校领导层讨论决定,给予获奖教师现金奖励。奖金虽然不多,却是对获奖教师的一种肯定,因此极大的鼓舞了获奖青年教师的积极性。5.创造机会,使骨干教师再放光芒。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如何使这笔财富增值,是学校领导应关注的问题。本学期,我校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工作。首先,组织骨干教师于十月份每人上一节校内的公开课,课后自评。在校级评优课中,学校聘请骨干教师当评委,形成了十六人的评议团。刘占红、张连芳等骨干教师既是评委又是参赛教师,时间非常紧张,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既是一个称职的评委,又献上了一节优秀课,既提高了自己又帮助了年轻教师成长,不愧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6.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在及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教学,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本学期,我校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在原有三个电化教室的基础上,又建起三个电化教室。在我校校长的努力下,近日区装备部又配备给我校二十七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在软件方面,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校普遍培训一遍的基础上,又有八名教师结束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提出了高标准,改变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低级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使我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我校还注意了课件的整理积累,共收集了六十四个较成功的课件,把它们全部刻录在光盘上,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
7、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
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学校定期交流教师教学案例、论文。
四、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学校抓住每次机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研讨班,从而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总之,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首页 ‖ 内容维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内部邮局 Copyright 2001-2003 KECHE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2003/11/26 第二版·版权所有:课程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北京 Powered by eOKNEWS system and improved by jimmyye
第三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体制的构建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而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并使之常规化,是校本教研得以稳步推进的成功之首要。
一、校本教研制度化,加强教研常规管理
为能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校本教研的落实,在开学初,学校领导层就与教研组长一起商讨学校校本教研办法,并确立了《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使校本教研常态化、制度化,给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加强教研常规管理,是落实教研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我校的《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校本教研。本学期初认真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制度,坚持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共案与教案重建和个性反思结合,加强教研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扎实高效。
二、加强师资建设
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我校教师结构处于调整时期,中青年教师较少,而且学校教研组规模偏小,教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弱。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在教研组计划中落实集中学习内容,要求每一学期或一学年有计划地围绕某一板块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是针对学校教研组的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
2.建规划,促成长。我们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自己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优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建立短、中和长期目标,坚持每年都有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抓好骨干教师帮带同年段教师,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1.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领导经常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示范自我反思,加快经验积累。
(2)建全教导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
(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教导处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在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
(5)建立教师自我学习制度。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
2.学校定期开展常态课、观摩课和模仿课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们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理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3.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交流。我们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分水实验小学、杭州西子湖小学结对,教师间实行师徒结对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每年的11月和12月,我们按照学科组织教师赴结对学校进行蹲点学习、听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班级管理等,并与结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等;4月和5月,进行教学互助活动,互派教师参加教学论坛,一起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4.教研共享,常态交流。每周的教学常态课和教研课,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邀请结对学校教师一起交流和指导;结对学校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只要安排好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使我们教师的交流处于一种常态化,促进教师自主的学习和成长。
四、评价激励,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开展。
我们将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充实到教育教学管理中,使校本教研在学校评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教师考评细则。二是把校本教研与奖励结合,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三是对校本教研工作懈怠的领导和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每学期将参加校本教研的参与情况与教师个人期终“教育教学量化等级”挂钩。
第四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xxx小学2013年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把课堂作为教研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尽情的展示。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强化教学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教师能够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我校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进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校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校课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和逐步深化。
(一)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一种灵活务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研讨活动,今年我校继续对这种教研形式进行强化和改进。首先,每周的“校本教研”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讲人。其次,能充实教研内容,拓展教研的深广度。每周研讨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优质课和专家讲座的影碟;组织教师学习《河北教育》、《教育论坛》等刊物,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体会,踊跃向刊物投稿。
2、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3、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商讨对策,统一认识。
4、上课实践,一人执教,大家评析。研讨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益,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有效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每位教师均要做到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听课18节以上;每个练习单元均要在教学笔记上撰写一篇课后反思。学区将通过观摩研讨,教研沙龙,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机制促进横向交流,共同提高。
(二)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课改实验工作。抓实验启动年级、带动滚动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我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缺,课改实验教师包班的多等问题,因地制宜,在教育教学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法、教研形式等多方面,研究确定推动农村课改的措施。要继续开展城乡课改手拉手活动,加强与课改先进校的联系与互动,通过手拉手帮扶活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能从本校办学特色出发,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等,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或研究项目,有计划的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能积极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立足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教改实验,浓厚科研氛围,倡导教师人人参与教研、科研工作;我校能加强科研制度的建立,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三)建立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我校能切实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在落实教师教学的各环节中,能着重强化教学反思;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教师听课制和教学开放活动,通过课堂开放机制加强督导、相互促进;能继续坚持并完善随机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管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检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重视毕业班的复习考试工作管理,既能遵循教育规律,又能讲究策略、科学安排。
本校教师经过认真学习课改理念,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较强的课改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课改年段的老师能依托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特别是通过校本教研,本校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变化。参加课程改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教育观念的诸多方面开始形成共识,如,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求得师生共同发展;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赞赏和信任学生,满足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等。
2.课堂教学的变化。许多课堂一改过去封闭、呆板、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把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呈现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赋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学生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满自信;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敢于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这种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看到了初步成效,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往前走,只能向前,不能后退。我们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