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中树有感
坚定一种追求坚信明天更美好
石林中心学校《雨中的树》观后感
2012年10月19日下午,石林中心学校组织245名教职工观看电影《雨中的树》,观之前,谁都会预知一定是看歌颂英雄人物之作,宣传此人如何为党为人民工作,如何感动了上级等,或是纯粹的理论感人,但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观看后影片生动再现了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感人故事。李林森同志一生做到生为人民,死也为了人民,用其短暂的一生生动解说了一个组织部长坚持信仰、无私奉献、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怀,塑造了二十一世纪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引起了广大的公务员的震撼。
什么是追求?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品味《雨中树》,以李林森为镜而知追求,以李林森为镜而铸忠诚,让我们把心中已尘封多年的真善美释放出来,恢复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去坚定明天会更美好。作为教师,我们要的信仰不是99%,而是超过100%的极度纯粹与热情,往大的方面讲,就应要像李林森一样视党的事业为生命,为党的事业甘为人梯,往小处讲,就是要常怀“四心”,不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常怀劳苦之心。教育单位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难免会身心劳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学习自我调节,要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和品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像雨中的树虽然自己淋雨,但还不忘用树枝、树叶和树干为小草服务。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做到有疲劳而不报怨,在苦中寻找快乐。
二是常怀清贫之心。教师是基层工作之基层工作者,在其它部门眼里,教师就是一个“娃娃头、是在一片荒园中自娱自乐。作为山区的教师,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耐不住清贫的同志当不了教师。我们要学李林森一样甘为人梯,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发射架”、“铺路石”。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一名教师耐不寂寞,守不住清贫,做不了“幕后英雄”,就不配在教育部门,更不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是常怀明天更美好之心。教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加之社会发展需求知识更新迅猛,如果教师没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工作中老是抱着学校或以往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处理日新月异的工作,就会觉得无法适从或力不从心,最终导致误人子弟。,作为一名山区教师,要想在教育工作这个大舞台上当好常青之树,站好讲坛,就得与时俱进、自我加压,积极主动“充电”,想方设法提升心理素质,强化适应新形势下教师的明天更美好的能力。
四是常怀公正之心。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为人处事也好,为官从政也罢,必须先把道德这个根基打好,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才能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名教师若要赢得人们的认可,一颗公正之心必不可少。公道心是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严格执行,在原则面前一视同仁,做到客观准确办事,实事求是评价人物;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信念。
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做扎根基层,深入基层的“树根”。习近平在接受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像李林森同
志一样扎根基层,用自己的树叶、树干和树根保护学生,即使在自身有危险时,依然心中想的是教育,想的是学生。李林森扎根基层、真情融入,他带领群众修桥铺路;他无私资助贫困女孩上学,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帮扶对象。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扎实深入的“树根精神”。同样身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真情为民,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至于心中最高地位,做到学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树干”。威信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李林森以一种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干部高尚的职业风范。他任人唯贤、唯能,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合适岗位,干群信服、社会满意。李林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甚至在他病重期间,为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隐瞒自己的病情。广大教师要将李林森同志当做“一面旗帜”,从严律己,坚持公道正派,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座佑铭,不断加强学习锤炼,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让人民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凡人。
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论在什么岗位,李林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面对困难,顽强斗争到最后一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无限的事业。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不求所取、但求奉献的“雨中树精神”。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更应以其为榜样、以其为动力,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人生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雨中的树有感
《雨中的树》观后感
不可否认,《雨中的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甚至是一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但是,《雨中的树》与之前大多数展现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的主旋律影片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同类题材电影,主角堪称“高大全”,简直跟神差不多,无意间疏远了与观众心灵的距离。而《雨中的树》则不同,李林森并没有展现领导的派头,更多的则是普通人的形象——把这样一个先进典型还原成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有吃喝拉撒,一样有儿女情长,一样有欲望克制,也一样有对正义和良知的丈量.很难想象,电影中的李林森,根本不是常见的某些官员耀武扬威、正襟危坐的干部形象,却是一个亲近百姓、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人:来五宝镇当书记时,李林森硬是坐客车和小船“抄近道”赴任,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欢迎队伍,让镇政府少破费;为了买一双鞋、坐一次“摩的„,林森还和卖鞋的人、司机讨价还价;发洪水时,作为党委书记,没有高坐庙堂指挥救灾,而是以身作则,亲身参与救援;与程世新惺惺相惜,乒乓球台上棋逢对手;在万源市积极分子联欢会上,李林森拖着病重的身躯,还办成圣诞老人为年轻人发礼物......可以说,《雨中的树》的李林森,算是彻底颠覆了群众对领导的固有印象——这,不就是挺平凡的人嘛!
但是,支持李林森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不仅在于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还在于他面对命运、面对困难的“不愿服输”。他本可以像刘二奎一样随波逐流、能捞就捞,也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多陪陪父亲、妻子和孩子。可他没有,因为他不相信,也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结束了——他并不是不想做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能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那么他余下的生命也毫无价值。所以,面对命运的残酷,他没有选择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与命运抗争。他要证明给命运看,人必有一死,但是永不磨灭的理想和永不言败的信念,谁也无法征服——当东阳和父亲林森“对话”时,林森总说“我太累了,累死了,让我歇一会儿”,可是话音刚落,林森就会站起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也许你会问了,怎样才能做到从平凡到卓越呢?影片中,“圣诞老人”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每个人,来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长得也不一样,但是
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追求美好的人生。你的眼里当然要装着自己,但也你必须看得见别人;我们并不否认我们拥有善良,也不否认我们拥有七情六欲,但是我们要学会,用善良的缰绳,勒住七情六欲这匹野马;你的时间再多,也会有终结的那一天,时间永远不够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青春多做事情,做好事,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做说话算数的人,做埋头苦干的人,做爱父母、爱妻子、爱老公、爱孩子的人。
也许你还会说,辛辛苦苦做事情有什么用?向李林森这样的好干部现在还有吗?社会这么黑暗,我又无权无势,我怎么成功,怎么实现卓越?可是你应该想想,社会黑暗,你自己有没有责任呢?你没有成功,没有实现卓越,是不是因为你浮躁、投机取巧,不愿意埋头苦干,只寄希望于天上掉下个馅饼,成功便唾手可得?说好听点,这是逃避、不负责任,说不好听的,这样意味着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正能笑到最后的,绝不是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和“干女儿”,而是那些真正一步一步走来,并心怀理想、心囊抱负、心系天下的平凡人。这些人,到了卓越那一天,也不会褪去平凡,他们还会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更是难得可贵。
谨以此文,献给李林森,献给我们的中国梦。
第三篇:观看雨中的树有感
英雄的赞歌
--读《雨中的树》有感
“没有语言, 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 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雨中的树,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主旋律电影《雨中的树》讲述了一个好公务员李林森鞠躬尽瘁的故事。通过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优秀组工干部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卓越的一生。他用短暂的42年时间谱写出一曲精彩的生命之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卷。“能力重要,创新重要,但什么都比不上做人重要。”为政者先为人,李林森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向我们证明了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成就卓越。
在故事情节中,有几处让我印象深刻:发洪水时,身为党委书记的李林森,背着老大爷渡过洪水、怒斥下属救灾不力、率领冲锋舟施救被困人员;李林森担任组织部长时,与程世新狭路相逢,并提出提拔程世新,因为组织部的宗旨就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父亲被车撞倒,他和兄弟姐妹送父亲去医院,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林森上四楼,可是发现电梯坏了,于是虚弱的他背着父亲上楼,忍着疼痛,气喘吁吁,正好其他亲属赶到,替林森背父亲,而林森看到父亲“上楼”后,失去重心,从楼梯上摔下......而最让我感觉印象深刻的,则是李林森与刘二奎在饭店的对话。李林森说,“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可是人心不行。”体现出了他的价值观,及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他工作时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幸福,没有一丝私心,为大家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时候仍然坚持在工作前线,哪怕走路的时候都摇摇欲坠了也不后退。并且他的鞠躬尽瘁是有方法和技术的,在当组织部长的时候不是盲目提拔干部,而是用正当渠道,严格考察,用人唯贤。
从电影中我们知道,李林森不仅是一位好干部,而且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他是个好父亲,留与儿子有无数的快乐与欢笑;他是个好丈夫,与妻子的感情坚定不移、相互关心支持;他是个好儿子,与父亲很默契,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思想品行;他是个好哥哥,当自己不能够满足妹妹的要求的时候还是能够处理好兄妹之情。当今的官员好多都不能处理好家里的事情,所以不能够全力地工作了。李林森同志在齐家方面为我们作了一个好的榜样,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作为一个真正的有感情的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生命的注视,是最动人的情怀。当追寻父亲足迹的少年走入父亲常去的面条店的时候,老板娘在他对面为李林森也摆上一碗,父子相对吃面的场景本是文艺作品中极为温馨的意象,然而逝者难追、少年终是独坐,听乡民缅怀已去世的父亲,这情节,让观者不得不动容;与年轻人在一起的圣诞联欢会上,李林森要大家以“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转瞬之间,生命便将走向终点,我们是眼睁睁看这伟岸的生命渐渐流失而无能为力,生命于盛衰过程中的瞬息反差,足以让人感喟不已。
《雨中的树》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对人生的感悟更深了,让我对党员这个词更加了解了,这将会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让我们现在好好的努力打好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四篇:观《雨中的树》有感
观《雨中的树》有感
《雨中的树》好评如潮,我不敢苟同。尹导在塑造人物的英雄形象还是平凡朴素形象之间飘摇不定,结果王志飞扮演的只是尹力的王志飞而不是真正的李林森,因此以下只用飞来代表电影中的李林森。
是平凡还是英雄,尹力举棋不定--他怕观众无法感受到偏远地区工作的劳累,怕观众无法感受到洪灾救助的艰难险阻,虚拟了英雄灵魂也喊累的情节;他想表现英雄的乐观主义精神,编出了列车夹道间的夫妻对白;接着他还想表现**,编出了飞踉跄背父亲上医院楼的剧情。抗洪水战中飞的电话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英雄是用行动说话的;冒着暴雨赶回村公所后的片段是多余的,儿子幻觉飞抗洪后倒在地上喊累是画蛇添足的,平凡不是英雄也喊累;飞背车祸父亲上楼是弱者的表现,飞在火车上被妻觅更像是在反映社会的冷漠……
剧中飞多次窝囊的表现,让我不得不从书本、报纸和网上去追寻李林森同志生平的真实轨迹。
看完影片,看完生平,看完附和者的观后感,我只想说一声“呸”!我真的无法忍受你们把英雄塑造成四不像之后,还可以砌词歌颂的虚伪!
纵观李林森同志一生最伟大的两个成就,一个是抗洪,一个是抗病:抗洪这坎他迈过去了,抗病他没熬过去被摞倒了;抗洪给了他献身社会的平台,成就了他的五年巨献,抗病让世人为之震惊,成就了他天妒英才的伟名。
我们的英雄应该是这样的:
2004年9月5日,抗大暴**洪,李林森的9个应急分队整齐列在广场上,有序地领了任务。“同志们跟我上”李林森一声怒吼,身先士卒,冲向受灾点转移群众。山洪迅猛哪比得**森队伍的雷霆万均,党员们个个士气高昂,10多个小时的生命大搜救,两万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此后数日,虽然交通中断、信息中断、电力中断、生活物资接近0,这两万多人在李林森的带领下,居然生活得井然有序,没有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就这样过了半个月,救援物资陆续供应上了,林森却在一次领救援物资的时候倒下了!这半个月两万人的生活绝非影片中所轻描淡写般的,而是难以想象的,好比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曹军境况那般!用行动说话的李林森绝不是片中那种聊着电话累倒的孬种。累倒后爬不起来再想拿电话去指挥战斗才是真实可信的。
抗洪时金戈铁马,李林森在战斗显示了他的英雄气质。灾后重建,他显示了自己平凡的一面。重建没有擂鼓喧天,只有马不停蹄,在公路中断的情况下用马队支撑起了重建新居的运输线,短短4个月全镇便焕然一新。李林森成为了群众眼中的“救命书记”,离任的时候群众夹道相送。看似最应该,也最平凡的,片中无一提及。
肝癌打不倒,排异也无视,肺癌凑热闹,林森永不老!李林森在2011年7月31日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长存。
肝癌算什么,借钱做肝脏移植手术;排异反应有什么所谓,照常工作,休息时间去吊针;肺癌也来吧,病房照样是办公室!我们的英雄有一种强烈的信念,让他“不对外说病情,不给组织添麻烦,不让父母痛苦”,让他脸色发黑、身体浮肿、面容憔悴依然屹立不倒,让他为了这些“破事儿”在病床上打两个多小时电话指导工作。
与病斗,其乐无穷,李林森又怎么会是个要人民要党同情或可怜的人呢?英雄是同情弱者,替老百姓抱不平的,他宁愿欠债去资助有需要的人,他帮老党员修新房,奖金送穷苦孩子作学费,那种宁死也不让子民受罪的气魄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
隐瞒重病1年零9个月,李林森决不希望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的软弱;如果看到飞在无病呻吟地表达自己,李林森非从棺材里跳出来揍他不可!
他平凡,因为他拼了命的工作不是为了攻克一座碉堡,不是为了夺取某场战争的胜利,没有什么貌似崇高的目标,只是为人民服务的“破事儿”,众所不知,众所不明,电影根本无从表现!
什么“树根”、“树干”、“树叶”精神,咱看不懂。这“四评村官”的情节,看了也等于没看,读报后我明白了--原来这叫村级党组织改革。目的是发了焕发山里人的活力,发展乡村经济。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想起了他的青苗法,他的人他的法至今仍颇具争议,尽管是褒扬居多。李林森改革的成效固然明显,但电影是把成效弱化了,我们只看到了他但捧新人,也安旧人心。
知人者智,电影把李林森塑造成一位智者,他长期拿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载着许多干部的姓名和优缺点,大多数都了然于胸(儿子拿着本子问他看出)。互联网把他描述为:下一次乡需要很长时间。李林森马不停蹄,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了全市53个乡镇和395个村(社区),许多干部姓甚名谁,有什么长处,缺点是什么,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对了,电影还把他“贤”化了,扬善抑恶,说他描述缺点的时候总是一笔带过,弱化别人的不好。记得姓名,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毕竟几百上千号人哦。但是日久见人心,我是坚信的,神化和被神化是中国大多数史官的通病。
看到紫霞乡,看到乒乓会友,看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我笑了。请问是要表达英雄惺惺相惜呢,还是要表达他慧眼识英才呢,还是要表达对基层有困难干部的关心呢?四不像就是集众优点于一身的异形!更真实的是:“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李林森此举实则杜绝了孙叔熬之子的悲剧:有贡献的人生前活得颇为凄惨,而其后人无功却所遇甚丰!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伟人能有几个?
看到飞把两个茶罐还给刘二奎的时候,我不禁又笑了。这不应该叫贿赂不成吗?飞给人家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让“土皇帝”自首的机会。这也难怪,在中国只有你情我愿,双方都受了才算,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受贿如此之多了。嘿,贿你不成,我贿别人;我不受来,别人受,还是受了吧!既想做黑脸又想做白脸,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古时候,有个名声挺好的大官,他一个恩人锒铛入狱了,托人求他帮忙;他没答应,但是天天派人去牢里探望这个恩人。弄得审这个恩人的官吏都知道了,那官吏便卖了他一个人情把他的这个恩人无罪释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史学家们都以此为典范,说他既报了恩,又使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得以保存。这做法可比飞**多了,但是现在的史学家却照喷不误。原因是尽管他没亲自去求情判官也骇于他的名声。网络上这样描述我认为才是比较中肯的:
2009年12月,得知**市委要调整干部,乡党委副书记的张某多次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的机会送钱送物,希望得到提拔,都遭到李林森严厉拒绝和批评:“歪门邪道你少来!只要你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春节来临,张某又跑到李林森**县的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也没让他进。
李林森其实是想唱的黑脸,但是在当今制度下,无力的他只能是独善其身。
电影还在刻意地去描述李林森的清廉质朴,像买鞋、搭摩的、吃面等桥段。这些同样可以是贪官作秀的低成本方式,胡**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借钱治病、奖金送人、欠债捐钱,这些已经是最好的表达!李林森同志是为民请命,不计成本的清官!
看过电影,还要读书读报或搜网,才能了解李林森同志平凡道路勇于渡人的英雄轨迹。用习书记的话说,“李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我们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五篇:观看雨中的树有感
观看《雨中的树》有感
昨天下午,我跟随单位几位同志前往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片名为《雨中的树》的电影,讲述了“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同志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感人故事。在整个观影的过程当中,观众席间鸦雀无声,纷纷沉浸在感人肺腑的剧情当中。扮演本片主人公李林森的著名演员王志飞的表演入木三分,仿佛李林森同志还活着,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眼前。是的,他的品德,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影片结束,直到片尾曲已播完,观众们才陆陆续续地离开观影厅。我平时也是一个比较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但是看的大多是卖座的商业电影,继上次单位里组织观看《彝寨天使》,这才是第二次观看党员教育电影。每看一部,总能引起我很长一段时间对自身人生的思考。而不像平时看商业片,大多在影院门口张贴着又大又漂亮的海报,但在观看之后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更别说什么回味了。反而像《雨中的树》这样的带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虽然由于没有使用多大宣传手段,导致观众非常少,但是我相信只要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从他们走出电影院开始,他们对于影片的感触绝对不是其他电影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中国的电影业历史悠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艺术产生的时候起,电影工作者们一直都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人们爱看什么电影,它们就拍什么样的电影。当然,这个行业要不断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必须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人们喜欢什么,电影给人们带来好的精神食粮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而像《彝寨天使》、《雨中的树》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就像我们平时就算是吃再多的山珍海味,都不可能不吃白米饭。从我自身来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现代青年的代表,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如果要不断健康地成长与取得进步,补充这种精神食粮是必须的,而观看这样的电影正是一种好的方式。说到这里,我觉得我真的是很幸福,比起当今大多数被流行时尚风气充斥着脑海而不愿意接受时代精神洗礼的那些同龄人
们,我能够提前有这样的感悟,让我觉得非常值得珍惜。
陈雪
201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