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6: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

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

程利解希静

作者简介:1 程利,女,1972年7月生于黑龙江大庆,大庆师范学院解希静,女,1970年3月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

摘要:反思型教师是教师形象演变的方向,众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反思型教师极大的超越了传统教师,对教育改革、教师的发展和培养21世纪的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思维;教学的策略;

一、反思型教师的产生

反思是什么,目前也无定论。但总的来说它包括两个层面:内容和特质。反思的内容指教师思考的是什么,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过程、学科知识的选择、教学中隐藏的政治和伦理规则、教学时广泛的社会背景。反思型教师是教师形象演变的一个方向。早在1933年,杜威在其出版的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就对反思型思维作过论述。杜威把反思型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并将反思型思维与那种毫无系统,缺乏证据,建基于错误信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和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比照。在杜威看来,反思型思想既回顾假定与信念以确定它们是建立在逻辑或证据上,也展望某一特定行动进程的意义或后果。它拒绝以表面价值接受任何事物,探讨“感觉的证据”和事物似乎存在的方式。反思型思维者对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任何思想观念都持批判的态度。他们权衡各种对立的主张以寻求证据,以有助于他们解决疑问与困惑。基于这样的认识,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反思型思维五步说,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杜威认为:“思维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变为智慧的行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反思型思维习惯,那么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反思型思维能力,教师教育计划从一开始就应强调这一点。因此,多数从事反思型教学及教师教育工作和研究的人们把杜威视为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奠基者。

进入八十年代,关于反思的讨论在欧美教育界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970年,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尔(P.Freire)出版了《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书中阐述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教育作为“反思性实践”。之后,美国学者道恩德•舍恩(Downd Schon)在1983年和1987年相继出版了《反思性实践》和《教育反思性实践者》,对反思性实践进行了阐述。这两位学者的努力探讨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受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不少学者对现代规范式下的学校教育以及课程与教学进行解构,并对教师形象进行了批判反思,提出了“反思型教师”的概念。

反思型教师及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欧美教育界备受重视的教育理论,并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不久的将来,反思型教师将取代传统教师形象,反思性教学将代替传统教学,那么,传统的教师已不再令人满意,需要新型的教师形象取而代之:于是“反思型教师”应运而生。

二、反思型教师与传统教师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将反思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以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他有别于传统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是用别人 1

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反思型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艺与技能,而且还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

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中独白多于互动,说教多于对话,以权威者的姿态主导讲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境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传统型教师,实施了课堂管理和教学的策略,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而不是以那种方式行动。缺乏对这些行为的思考;倾向于照本宣科和遵循教学常规,而没有慎重思考有关教学信念与假定,学生思维以及教学行动的后果与替代方案等问题。其注意力固定在错误的方向上,即定在教学方法的外显形式上,而不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上。他们学会的是如何管理课堂,但不会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或如何确定他们是否在帮助学生思维。他们可以模仿教学实践,但不能解释这些教学实践背后的原理或理念。传统型教师很少主动学习,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也很少怀疑。顺从权威而又依赖已有的经验。简单地、机械地、程式化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难于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很少主动学习吸收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和重建、有意识的思考教育教学的过程与结果。

“反思型教师”是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它促使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的方法。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因而教师应成为专家而不是技术员。反思型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不仅具备教学知识、技能,还具备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他们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以自我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反思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游离于教学情境之外,而是与学生共处同一情境之中,与学生不断互动,时刻关注不同教学情境中学生及自身的表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反思型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持有“健康”的怀疑。有开放的心态,易于接受新思想。经常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善于调整和改变策略与方法。教育教学中,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

三、反思型教师教育的价值

第一,反思型教师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各国都把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点。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进行研究并成为反思型教师几乎是各国教育界对教师的共同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进行社会调查等多项工作。这也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反思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的状况,接受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课程、教育手段与方法,在知识结构上的不断更新,在情感和意志上不断调适,对这些“新生事物”做出评价与讨论,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第二,反思型教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发展愈来愈成为关注的聚焦点。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着反思型教师运动的产生。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也就是说,反思型教师和教师教育运动是建立在这样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立论基础上的: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工作,而教师则是持续发展的个体,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提升其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如果教师培养更严格,如果教师在他们的学科领域更富专长,如果他们必须获得更高的学位,或者必须展示对课堂事件进行深思熟练和反思型决策的能力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特性就一定会提高。

第三,反思型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学习是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建构,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对自己教育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与反思,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的资源,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教师只有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才能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国家为培养2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指出,研究阶段为期两年的教师硕士学位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反思型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Parker,S.Reflective Teaching in the Postmodern World[M],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7。

[3]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4] 曹中平,文方圆,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5] 王琛译,.怎样成为优秀的教师,外国教育动态,1983。

[6] 梁忠义,罗正华,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8] 阎国忠,体验*反思*思辩,北京大学学报,2005。

第二篇:反思型教师心得体会

古人语:“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教学不会没有缺陷和遗憾,所有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智状态之中,所以它便成为我们教师学会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在琐碎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中常反思。思考如何用孩子的眼光去考虑问题;如何与学生沟通并进行引导;如何顺应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教学。我想:我若能从实际出发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遇到问题就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样也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我们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思考,总会有些成败与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课后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一笔或疏漏一处,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的依据,为进一步做好课后辅导打下基础,避免辅导的盲目性,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研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我国全国有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很重要的途径。”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使我成为了专家型的班主任。”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思考或感触记录下来,如把一节课中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分析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成长,真正成为反思型教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做一名反思型教师,不断的丰富教学阅历,开拓教学的视野,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变革学习方式,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篇二: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广办中心中学 瞿建安

2014年7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二天的广水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教科院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代建勇老师的班主任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也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接着就是武汉市洪山中学教学校长叶芳老师给我们讲的创设高效课堂文化系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更强烈,使课程教学变得更高效。第二天又听了湛卫清老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及反思和王一凡老师的教师职业规划与未来。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首先就要从学会反思做起,这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我们中小学教师中,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写教学随笔的习惯。很多教师写反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学校检查。反思的内容大而化之,缺乏实质性的东西。至于该怎么反思?反思些什么?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思考、去行动。

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阶梯,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就是因为他勤于动手,坚持不断反思。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他的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

我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做到了勤思勤动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更完美。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吧!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走向专业化!篇三:教师反思的方法心得体会

读《教师反思的方法》有感

威信县顺河小学:张方文

本学期我阅读了吕洪波先生的《教师反思的方法》一书,本书是“教师成长锦囊丛书”之一,特别是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它主要以教师经历新手-成熟-专家的专业成长过程为依据,将教师定位为一位学习者、适应者和探索者,从而鼓励与指导他们如何通过正确、持续地自我反思来加快专业发展。全书从教师反思的含义、作用、影响因素、方法这四大方面来逐层展开讨论,使教师在自我定位、教育教学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生存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切实的指导,有利于他们真正增进新智慧、形成新本领。通过阅读,使我对反思有了更深的认识:反思不等同于“思考”、“回顾”或是“总结”,不同于课堂听讲,不同于读书学理论,使我更加坚信“反思是另外一种学习”。

初读到书名的时候,在我心里颇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想法:反思,不就是反思,平日自己也写过很多啊,还有何复杂的方法值得写一本书呢?确实,这本书也不厚,文字也不艰深。不过,读过之后,给人的启发和思考并不少。有很多东西,也许我们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是这样操作着,但是唯有提升到理论并且反过来再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的实践才更具有意义,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会更加地紧密。

其实,如果不加思索,我们很容易把反思等同于“思考”、“回顾”或是“总结”,但实际上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外延:分析教学技能、对各种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对教学经验的重构等等。我也越发意识到: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的、面向公众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得到互动和交流。怎么进行反思呢,书中介绍了五种途径: 一是要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是撰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撰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既利于理解,又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

四是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就使教师有了很多收获;

五是进行网络学习,跨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实现了交流的互动。在反思中要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效果。

此外,作为网络时代的教育者,我认为更应该重视虚拟世界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契机,重视“网络教研”的平台,对新出现的问题、困难,借助网络的飞速传递作用,在充分的交流中互补、互助。书中的质疑反思、对比反思、换位反思等方法的讲解,让我记忆颇深,教师要注重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的反思,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坦诚地交流看法和意见,从而敏锐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的水平。

书中引用了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那么,教学反思反什么?怎么做?

1、教学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教师将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教学不足之处

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教学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教学再设计”或“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5、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

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总的来讲,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但对一线教师来讲,反思更主要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一些内容。因此,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专业知识的反思、教育教学技能的反思、教育教学能力的反思、师德反面的反思等。具体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第二,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

第三,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

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

当今,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书,看完了,而我却陷入了沉思——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个现代人提出的要求,“继续学习”是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考核的内容之一,反观自己,在真正的积极的学习吗?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一种不断求学、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新事物。篇四:2014年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太和县宋集小学 鲍经周在2014年8月20日、21日,郭庙中心校精心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教师暑期教师集中学习培训,两天来,几位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特别是阜阳市教科所的吴奇老师和太和县委党校李雅丽校长的报告更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

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2、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正如吴奇老师说的: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谈得上反思教学吗?一个课上得好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不善于总结,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4、丰富反思内容,提高反思能力。教师应根据实践情况及时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是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以是对成功的教学;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今后,我将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反思落到实处。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换汤不换药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教学,整个课堂完全在老师的思维指引下一问一答,表面看好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很少有自己思维的空间。我们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专家们的讲座大多围绕一个主线:那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做好教学设计。作为老师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生易懂易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2、让学生积极讨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要避免“优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

3、养成习惯教会方法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勤查资料、勤思考、勤请教等良好习惯。并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学习。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还需我们教师长期指导、督促。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一种不成熟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靠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错的阶段,对于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当前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实施“班班通”信息工程,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

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日 鲍经周 2014年8月25篇五: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

从2011年起,课程改革在娄底实施,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

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

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三篇: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一、反思是中外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现在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写教后记、日记、随笔等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写,是最好的反思;写使反思更具体,更深刻,更缜密,更理性,更易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魏书生强调,不写研究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最近发表的《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总结道:“于是我就拿起笔去写,写随笔,写散文,写经验,写论文,也写了专著",“我觉得通过概括,通过写,把零乱的思路、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清晰了,深刻了。”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写作反思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1、教后记。他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记,通常是教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氛围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的再备课。一篇好的教后记,可反映出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吸纳新理念、新经验的能力,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总结教学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能力,学科教学测量和运用评价能力,教育科研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后记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可几百字,可总结经验之得,可反思败笔之处,可分析问题原委,可指定补救措施,还可捕捉课堂上的机智亮点等。教后记要力争体现纪实性、客观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2、教育日记。即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苏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写教育日记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

3、教育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属于散文体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是从实际出发,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著名学者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教育随笔的:“对于

普通教师,甚至可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

第四篇: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摘要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不够。师德当然包含着对学生的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的有爱的智慧――如果真正爱孩子,必然会追求尽可能丰富的 教育 智慧,因为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对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不够。师德当然包含着对学生的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的有“爱的智慧”――如果真正爱孩子,必然会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智慧,因为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以说,绝对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的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必须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每一个环节。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情感型”,就是带着感情投入工作,融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对学生的依恋之情;第二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地阅读。反思型教师同时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他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不停地写作。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同样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不停地思考。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如果这思考带有对自己进行检讨、解剖的意味,它便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回顾我从教24年的经历,我的反思主要包括: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比如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的“未来班”实验,按说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公认的成功实验,但我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进行严肃的反思,结果促进了我教育观念的更新。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缘时而新,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的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们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我们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没有千千万万普通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反思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就不可能推进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

在我的所有反思中,最重要的是我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回到本文的开头――教育需要情感,同时需要思考。这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我们才能如此认真、执着而孤独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一样,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我热切地盼望我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昌盛,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因此,我的教育实践伴随着情感,便是很自然的了;同时,我的教育实践更伴随着不停的思考,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曾在一篇《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所谓“使命”,决不只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傅雷曾经给他的儿子傅聪的信中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套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先为人,次为知识份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教师。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因此,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我希望自己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任何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第五篇: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我和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 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 途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叶澜教授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和教学反思在 教师成长的 重要性。教学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 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的 财富。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课堂教学的 整体反思

这是教学反思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从整体上反思课堂教学的 成败得失。首先反思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成功和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其次反思反思较大的 方面,如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乎学生实际,学生积极性调动的怎样,目标达成度等。

2、课堂上的 反思

这是教学反思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角度的,涉及到课堂教学的 各个环节。

(1)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恰当的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内容的 完成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已经备上去了,但是教学方法还是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作适当的 调整,而不能是 一种僵化的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重点就容易掌握,难点就容易突破。

(2)反思教学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你预想不到的“闪光”情节,好比是一颗流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闪光点。

(3)反思学生活动。教学最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的。新课程背景下更注重学生活动。一堂学生被动参与的课不能算好课,一堂学生主动参与的 课才是好课,才能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的情况,可以体现教师的 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既不能没有学生活动或学生被动活动,也不能满堂乱哄哄,华而不实,要掌握活动的 度。活动要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可掌控的条件下进行,活动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共同提高。

(4)反思个别化教学。学生是有差异的。一堂课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达到某一程度,完成相同的 学习任务根本是 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心组织好群体化教学,又要因材施教,搞好个性化教学。人们常说,不要求所有学生按同一水平发展,但要求全部学生都有不同水平的 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课堂上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花更多的 精力向他们倾斜。以期达到让学困生得到转化,中等生得到优化,优等生得到提高的目标早日实现。

3、课后反思

可以说教学反思总是在上课后进行。这里的 课堂反思是指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是为今后的教学服务的。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教学,丰富自己 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反思应注意的 问题

1、贵在坚持

不要把写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课外负担,而应该是一种乐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名师成长的一条必经之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十年后持3650篇来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可见坚持的重要。

2、善于总结 反思的内容有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若不加区分,就失去了教学反思的意义。所以必须在比较的基础上学会总结。比如可以采取听名师的课或名师视频,来对比反思;也可以根据各地制定的标准对比反思;还可以依据过去的 反思来反思。总之,反思总结的水平要随知识的增长而提高,要随阅历的增加而深化。

3、深入探究

反思的更深层次是进行探究,只有把教学反思上升到课题研究层次,搞行动研究,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 提升,才能成为真正的 名师。

让我们爱上反思吧,就如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课堂一样,真正的名师都是反思的行家里手。只有我们认真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师,才能缩小与他们的差距,才能使这个差距逐渐缩小。

下载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广办中心中学 瞿建安 2014年7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二天的广水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

    反思型教师的特点

    1、 反思型教师的特点?2、 最好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3、 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教学设计是什么?4、 李镇西老师所坚持的教有所思有哪几个方面?5、李镇西老师所说的语文民主教育......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思考范文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宁夏理工学院吴宇)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本文在总结目前社会和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精选五篇]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读《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不曾预约的精彩》学习感悟 铁路小学刘春华 认真学习叶显发老师的《课堂教学行动上研究》之后,感悟颇多。 做为从教18年的一位......

    观“反思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古人语:“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教学不会没有缺陷和遗憾,所有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

    做一个批判反思型语文教师

    做一个批判反思型语文教师 ——新蔡镇宁山小学宋书云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最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各个层面对语文教学的优劣评定都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且......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

    教师教育行为反思

    教师教育行为反思 教师的教育反思,是指教师能够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做人成才的引导者的角色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也......